绝对小孩2本:1+2(朱德庸著,新版)两册全套合售朱德庸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绝对小孩2本:1+2(朱德庸著,新版)两册全套合售朱德庸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绝对小孩2本:1+2(朱德庸著,新版)两册全套合售朱德庸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绝对小孩2本:1+2(朱德庸著,新版)两册全套合售朱德庸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绝对小孩2本:1+2(朱德庸著,新版)两册全套合售朱德庸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绝对小孩2本:1+2(朱德庸著,新版)两册全套合售朱德庸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绝对小孩2本:1+2(朱德庸著,新版)两册全套合售朱德庸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绝对小孩2本:1+2(朱德庸著,新版)两册全套合售朱德庸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绝对小孩2本:1+2(朱德庸著,新版)两册全套合售朱德庸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代寻稀缺书老书,有问题可联系在线客服15011482491
内容简介:
小孩有一个属于小孩自己的世界,和大人的世界截然不同。他们能以奇特的想法看待任何事物,所以他们对整个世界总是保持着诙谐荒谬的眼光,这和大人对任何事物都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完全相反。只是因为小孩世界对大人世界无益,于是大人拼命想把小孩从他们的世界里拉出来。在朱德庸的笔下,描绘出六个*疯狂的*小孩子的*生活。朱德庸以辛辣的幽默,经典的故事和精彩的对白,为我们展现了小孩眼中的世界,以小孩子天真、任性的眼睛看天下,讽刺成人的生活世界,让成年人反思教养问题。有什么能比孩子们的世界更好玩呢?大人的世界不再好玩,不再纯粹!
我画的是小孩眼中的世界,以及小孩世界和大人世界的拉拉扯扯。我相信,这两个世界的拉扯会一直继续下去;但我也相信,很多人部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是不是常有会飞翔起来的感觉?对了,那就是小孩的世界——只有想象,没有限制,仿佛拥有好多对翅膀,永远可以在云朵上游戏。
——朱德庸
书籍目录:
第1章 自己玩一玩
第2章 自己想一想
十二小精灵乱七八糟定律
第3章 自己在家里
第4章 自己在学校
第5章 自己在世界
你自己心里是不是还住着一个小孩?
作者介绍:
朱德庸他有一双成人的尖锐的眼,和一颗孩子的单纯的心。
1960年4月16日来到地球。无法接受人生里许多小小的规矩。28岁时坐拥符合世俗标准的理想工作,却一头栽进当时无人敢尝试的专职漫画家领域,至今无辍。认为世界荒谬又有趣,每一天都不会真正地重复。因为什么事都会发生,世界才能真实地存在下去。
他曾说:“其实社会的现代化程度愈高,愈需要幽默。我做不到,我失败了,但我还能笑。这就是幽默的功用。”又说:“漫画和幽默的关系,就像电线杆之于狗。”
朱德庸漫画引领流行文化二十载,正版两岸销量早逾千万册,占据各大海内外排行榜,有华人的地方,即有“朱氏幽默”。2009年更获颁“新世纪10年阅读最受读者关注十大作家”,2016年获颁金漫奖特别贡献奖。作品多次被改编为电视剧、舞台剧,近年画作更在名家拍卖场上屡创纪录。被大陆传媒誉为“唯一既能赢得文化人群的尊重,又能征服时尚人群的作家”。他自己则认为自己“是一个城市行走者,也是一个人性观察家”。
朱德庸创作力惊人,创作视野不断增广,幽默的叙事手法和纯粹的赤子之心却未曾受到影响。“双响炮系列”描绘婚姻与家庭、“涩女郎系列”探索两性与爱情、“醋溜族系列”剖析年轻世代,他在《什么事都在发生》里展现“朱式哲学”,在《关于上班这件事》中透彻人生百态,2007、2008年《*小孩》系列真实呈现他心底住着的那个*小孩的观点,2011年《大家都有病》用疯狂的想象描绘这个疯狂时代,颠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2013年续作《大家都有病.2,跟笨蛋一起谈恋爱》以讽刺之笔戳破这个爱情时代的华丽泡沫,2017年的《*小孩.3,梦拐角》则要再次带着我们重返童年,遇见那个最纯真的自己,重温最美好的年代。
朱德庸作品《双响炮》系列七册?《醋溜族》系列四册?《涩女郎》系列六册?《大刺猬》?《什么事都在发生》?《关于上班这件事》?《大家都有病》系列两册?《*小孩》?《*小孩2》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大人每天多认识一些别别人,小孩每天多认识一些自己。
快乐小精灵定律:
每天都是快乐的一天,每分钟都快乐的一刹那,每件事都是快乐的一次体验。这个世界真的是让你睁开眼睛就那么快乐。如果你忘记了,赶紧闭上眼睛,再睁开一次。
无聊小精灵定律:
你说这个世界很无聊?没错,每件事都很无聊。可是我好喜欢做每件无聊的事,不管它有多无聊,所以这个时间怎么会无聊呢?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深度书评:
题解
作者:AshRialto! 发布时间:2012-07-01 16:48:49
“我的诗啊写得那样地早......”
茨维塔耶娃在 1931 年回答某一家期刊问答表中“关于 您的创作您有何想法?”一项时曾引用过这首诗的最后一行。 1933 年 4 月在回复尤·伊瓦斯科的信时曾写道:“琼浆玉 液”写于 1913 年。这是我的写作的(以及个人的)生涯的公 式——前景。一切我都知道——生来就知道。”
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曾为这首诗谱曲。
“我这会儿伏卧在床上......”
这首诗是献给 M. C. 费尔德施泰因(1885-1948)的,他 后来成了茨维塔耶娃的大姑子维·埃夫伦的丈夫。
给外祖母
这首诗是献给诗人的外祖母玛·卢·别尔纳茨卡娅 (1841-1869)的,她的像当年悬挂在茨维塔耶夫家中。1933 年诗人发现,那张像并非是她的外祖母,而是外祖母的母亲。
“我喜欢——您不是为我而害相思......”
这首诗是献给马夫里基·明茨(1886-1917)的,他后来 成为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的妹妹阿纳斯塔西娅·茨维塔耶 娃的丈夫。这首诗由苏联作曲家 M·塔里韦尔季耶夫谱曲, 成为一首广泛流传的歌曲。
“任谁也没有夺走什么东西......”
这首诗是写给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1891—1938) 的,后者于 1916 年来到了莫斯科。茨维塔耶娃对曼德尔施塔姆的创作评价很高,认为他的诗富有魔力、魅力,虽然有些 思想混乱,但仍肯定他的诗有“杰尔查文的手法”的痕迹。曼 德尔施塔姆在 1916 年也曾写过数首诗献给茨维塔耶娃。
“哪里来的这般柔情似水?......”
这首诗也是献给曼德尔施塔姆的,肖斯塔科维奇曾为之 谱曲(第 143 号组曲)。
莫斯科吟
《莫斯科吟》这组诗共 9 首,是在 1915-1916 年冬彼得 堡之行的灵感之下创作的。茨维塔耶娃希望见到阿赫马托 娃,后者当时却不在。在有叶赛宁、库兹明、曼德尔施塔姆出 席的文学晚会上,茨维塔耶娃“代表莫斯科”朗诵了自己少女 时代的诗作,对此,她在许多年后回忆时写道:“我朗诵着 ——就仿佛阿赫马托娃真的在这房间里,只有阿赫马托娃一 个人......如果说此刻我想将自己比作莫斯科——再好不过 了,那么不是为了战胜彼得堡,而是为了把莫斯科献给彼得 堡......我从彼得堡归来之后写就的关于莫斯科的诗篇,我是 要归功于阿赫马托娃的;我对她的爱以及我的祝愿,要求献 给她比爱更为永恒的东西。”这里选译 4 首。
1.“夜晚打从钟楼经过......” 这首诗是献给奥·曼德尔施塔姆的。
4.“一串串花楸果......” 1934 年茨维塔耶娃关于这首诗写道:“这是我最喜爱的,
我自己本人的诗作之一。”
失眠
在茨维塔耶娃早期的诗作中,时常表现失眠的主题,《失 眠》这组诗共 11 首,其中第 3-第 10 首是受到尼·普卢采 尔-萨尔纳(1881-1945)启发创作的,后者从 1915 年春天起便成了茨维塔耶娃的至交,并曾在她生活极端困难时刻给 予她多方面照顾。茨维塔耶娃在 1941 年 5 月 3 日曾在组诗 《致阿赫马托娃》的一首诗下面写过这样的话:“所有这些诗, 从这里起到本诗集〔《里程集》〕结尾,以及后来的许多诗,都 是写给尼科季姆·普卢采尔-萨尔纳的,提到他,过了一辈 子以后,我可以说,他很会爱我,会爱我这个难以交往的东 西。”这里选译 4 首。
致阿赫马托娃
组诗《致阿赫马托娃》共 13 首,其中第 10 首未完成。茨 维塔耶娃于 1912 年开始接触阿赫马托娃的创作,1915 年写 了一首献给后者的诗。1916 年这组诗是茨维塔耶娃 1915- 1916 年冬季彼得堡之行时得到的灵感而写的(参见《莫斯科 吟》题解)。茨维塔耶娃在很长的时期里一直保持着对阿赫马 托娃的深情,这一点从她 1921 年 4 月写给阿赫马托娃的信 里便可说明:“啊,我多么爱您,我多么为您而感到高兴,我多 么为您而痛苦,又多么因为您而感到崇高!”1926 年从国外, 茨维塔耶娃依然表示了对阿赫马托娃的爱。阿赫马托娃怀 着深情厚意接受了这一致意,并且把自己的诗集签赠给茨维 塔耶娃。茨维塔耶娃原本对阿赫马托娃的创作评价很高,但 后来,在 1940 年读了阿赫马托娃的全部作品以后,却改变了 看法。她们两人的唯一一次会见是于 1941 年 8 月 7-8 日 在莫斯科举行的,但却没有得到互相理解。
阿赫马托娃曾把组诗之一的首句“啊,哀歌的缪斯,缪斯 中最美的女神!......”作为她的诗作《科马罗沃小村素描》 (1916)的题词。这里选译了 1 首。
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曾为此诗谱曲(作品 143 号组曲)。
“苍白的太阳和低沉的、低沉的乌云......”
这首诗写于茨维塔耶娃的家乡亚历山德罗夫,当时正是1916 年士兵们上前线打仗,在她居住的房子前边,庭园的那 边有一块场地,士兵们正在练习射击。诗人在一篇文章里谈 到这首诗时写道:“我们向士兵们挥动头巾,而士兵们向我们 挥舞着帽子,当最后一节车厢早已从视线中消失的时候,士 兵们唱歌的号叫声连同火车头的浓烟迎面而来。”
唐璜
唐璜是中世纪西班牙传说中的青年贵族,欧洲许多文学 作品中的主人公。最初以否定宗教的禁欲道德的形象出现, 后来发展为极端个人主义者的典型。他被视为仗着自己财 势,以结婚为手段,到处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茨维塔耶娃 1925 年在给一位友人写信时曾说:“......即使唐璜一往情深, 他怎能爱所有的人?这个‘所有的人’是不是逢场作戏的老一 套的结果?简而言之:爱所有的人——悲剧式地,怎么可能? 殊不知,唐璜是可笑的......也许这个所有的人的悲剧性,爱 所有的人的悲剧,乃是女人的特权(我深有体验)?”
组诗共 6 首,选译 3 首。
斯坚卡·拉辛
斯杰潘(爱称斯坚卡)·拉辛(约 1630-1671)是俄国农 民起义的首领,后被沙皇处死。茨维塔耶娃所感兴趣的,不 是历史上的拉辛,而是他在著名的民歌中的形象。茨维塔耶 娃在谈到与拉辛式的红军战士会见时写道:“......我的拉辛 是(民歌中的)浅色头发的男子,——一头浅棕红毛发的男 子......再说这个词本身:斯杰潘!干草,禾秸,草原。难道有 黑色的斯杰潘吗?而拉——辛!曙光,春汛,——打击,拉辛!” 诗人在“斯杰潘·拉辛”姓名之后列举的词,不仅读音与前者 相近,而且还有相近的意思。
组诗共 3 首。
“我是你笔下的一张纸......”
茨维塔耶娃在 1939 年手稿附记中说:“这是集子里最优 秀的诗作之一”在《一首献诗的经过》一文中引用这首诗时曾 写道:“当年,1918 年,我是否意识到,在把自己比作最简单的 东西(黑土和白纸)的同时,我指的是最伟大的东西:矿藏(黑 土)和白纸的万能?作为一个虔诚的热爱者,我为什么把自己 只比作一切?我是否意识到了——他是否也意识到了?”
1918—1931 年。做过一次修正:“这样说只能是对上帝。 须知,这是一种祈祷!对人,是不用祈祷的。十三年前,这一 点我还——不,知道!——坚决不想知道。而且——不可更 改地——我的所有的这类诗,整个是献给上帝的。”
“宛若左右两只膀臂......”
据 1939 年茨维塔耶娃笔记记载,她认为这是她早年优 秀诗作之一。
“像星星,像玫瑰,生长出诗......”
这首诗的第 5 和第 6 两句是由茨维塔耶娃的小女儿阿 利娅记载的一段事引起的:“那是温馨的一天,我同玛丽娜去 散步......顶上是一座大教堂......我突然发现,在我脚下生长 着三叶草。在小台阶前那里平整地铺着古老的石头。每块 石头都由三叶草镶着深色的框框......我......开始......寻觅 四叶草......我突然找到了它......我跑到玛丽娜跟前,把我的 所获献给了她......她对我表示感谢并把它夹在笔记本里变 干。”阿·埃夫伦在她的回忆录中引用这首诗时写道:诗中出 现了“从前在优美的庞然大物‘菲利小镇波科罗夫’的山脚下 寻找到的那株......象征幸福的、四片叶子的三叶草的幼芽”。
丑角
《丑角》这组诗是由 25 首构成的,先后在不同的题名下发表,最后集到一起,因此,诗的次序并不固定。这组诗是茨 维塔耶娃与艺术剧院(后为瓦赫坦戈夫剧院)创作室年轻演 员们的友谊的折射。这段期间虽然不太久,但她的创作是颇 有成效的:为剧院创作了许多部浪漫主义的诗剧,组诗《丑 角》、《献给索涅奇卡的诗》(1919),以及后来写的散文《索涅 奇卡的故事》(1937)等。
《丑角》是献给演员和导演尤·亚·扎瓦茨基(1894- 1977)的。茨维塔耶娃认为自己与扎瓦茨基的关系就像“中了 魔法”。但是这种“中了魔法”却是与理解的清醒并存的。茨 维塔耶娃在当时的笔记中对扎瓦茨基有这样的记载:“他那 深沉的天真无邪的全部的美和全部的可怕。......那名利的 天真无邪,那自尊的天真无邪,那健忘的天真无邪,那束手无 策的天真无邪......总之,作为一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作为生 物却是完美无缺的......对于我来说从他的所有的诱惑中我 可以分出来三点:软弱的诱惑,冷漠的诱惑,陌生人的诱 惑。”由于评价的清醒,诗人便对自己的主人公的态度和对自 己的“中了魔法”的态度报以揶揄。茨维塔耶娃认为扎瓦茨 基“从来就不是我的朋友”,因而整组诗都带有轻蔑的嘲讽。 这里选译 2 首。
“我告别了英格兰浓雾弥漫的海岸......”
献词和诗的头一句引自俄国诗人康·巴丘什科夫 (1787-1855)的悲歌《友人的影子》(1814),诗是为纪念诗人 的一位在莱比锡城下“人民的战斗”中牺牲的友人而创作的。 茨维塔耶娃似乎是将巴丘什科夫的悲歌加以“改写”,纪念为 希腊自由而献身的拜伦之死的。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
茨维塔耶娃在 1919 年笔记中曾记载:“昨天一整天都在 思考一百年后这件事,于是为此写了几行诗。这些诗行已经写就——诗将发表。”1924 年在一封信里又说:“而且——主 要的——我深知一百年以后人们将会多么爱我!(阅读—— 什么!)”这首诗还有另一种版本,这里译的是诗人 1940 年的 定稿。
“我在青石板上挥毫......”
这首诗是玛丽娜·茨维塔耶娃献给丈夫谢·埃即谢尔 盖·埃夫伦(1893-1941)的。他早年参加了白军,溃败后流 亡捷克;1922 年茨维塔耶娃携幼女阿利娅离开苏联去投奔丈 夫。后来埃夫伦在国外参加了苏联的一些情报活动并于 1937 年回国,阿利娅已先期归国,1939 年茨维塔耶娃携子穆尔亦 返回苏联。但不久阿利娅与埃夫伦先后被捕,杳无音信。1940 年诗人在编选诗集时曾将“我在青石板上挥毫......”一诗作 为开卷篇收入其中,在个人家庭的悲惨的遭遇下,诗人以这 种隐晦的方式将此选集献给了丈夫,这充分表现了她的良苦 用心和难言之隐。据研究者推断,从技巧的娴熟,风格的洗 练,语言的深邃上来讲,此诗当属 1940 年之作。本诗的第二 节,作者曾有 40 余种不同草稿,可谓精雕细镂。
两首歌
《两首歌》是诗人于 1920 年为诗剧《门生》而写的,尚有 其他数首,剧本已失传。
眼睛
这首诗最初次发表时是献给先为象征派后转向阿克梅 派的诗人米·库兹明(1875-1936)的,1916 年 1 月茨维塔耶 娃在彼得堡见到过他一次。1921 年茨维塔耶娃见到库兹明 的诗集《不是这里的晚上》以后,曾绐库兹明寄去一信并附此 诗。库兹明 1921 午 7 月 8 日日记中记有此事。这首诗是对 那次会面的回忆。茨维塔耶娃在评论文章《不是这里的晚上》中记有这次会面:“这不,从大厅的另一端,遥远的——就 像用望远镜倒过来看似的;一双硕大的——像从望远镜的正 面看似的——充满了所反映的望远镜的整个镜头——眼睛。 在彼得堡的上空呼啸着暴风雪,在暴风雪中像两颗行星呆滞 地停立着两只眼腈......停立着?不,走过来......从大厅的另 一端——像两颗行星呆滞地——向我走过来两只眼睛。眼睛 就在这里。站立在我的面前——库兹明。”
青春
茨维塔耶娃在创作“我的青春啊,我的视同陌路的......” 这首诗时,曾有记载:“一切都早于大家:十三岁即热衷于革 命,十四岁以及现在模仿巴尔蒙特,二十九岁......与青春诀 别了。”
黎明时分......
这首诗是描写史诗《伊戈尔远征记》的形象的。
尘世的特征
这组诗共 8 首,选译 1 首。这首诗表现的是茨维塔耶 娃作品中多次出现的关于两种爱的思想——以维纳斯、夏 娃、荷马的海伦为化身的尘世的爱和以普绪刻为化身的精神 的爱。她在 1923 年的一封信里写道:“......肉体(我们个人 兴趣的癖好)是极残忍的。普绪刻(看不见的)之所以为我们 永恒地爱,是因为爱我们心里缺席的东西的——只有灵魂! 我们以普绪刻来爱普绪刻,我们爱斯巴达王的海伦......却差 不多是用手——我们的眼睛和手从不想让她的眼睛和手丝 毫地偏离开美的理念的线条。普绪刻不会受到审判——清 楚吧?海伦却不断地站在审判官面前。”
电报线
这组诗共 10 首,是献给苏联著名诗人鲍里斯·帕斯捷 尔纳克(1890-1960)的。帕斯捷尔纳克最初于 1921 年由于 对茨维塔耶娃的诗集《里程集》的强烈感受而开始与她通信。 他对她的创作终生表示赞赏,并曾写过数首诗献给她。此外, 还在自传体散文《人与事》中回忆过她。茨维塔耶娃于 1922 年出国后不久,多年一直与帕斯捷尔纳克保持着通信联系。 有人认为他们的这种炽热的友谊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 茨维塔耶娃认为帕斯捷尔纳克是一位精神上与她最接近的 诗人,是志同道合者,是“一年五季、第六感觉和四维空间的 弟兄”。她又说:“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对我来说是一种最 神圣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整个希望,时而是地平线上的天空, 时而是不存在的东西,时而是将会出现的东西。”茨维塔耶娃 致帕斯捷尔纳克的书简有百余封,据说,战争期间,帕斯捷尔 纳克由于十分珍视这些书简曾委托给一位友人保存,而这位 友人也因为十分珍视,以至于每遇到敌人轰炸便带在身边, 不幸最后竟然遗失了。现在只有少数几封保存下来,但在茨 维塔耶娃的笔记本中存有副本,保存在创作档案中,根据茨 维塔耶娃的女儿阿·埃夫伦的遗嘱,待到 2000 年才能启封。
组诗《电报线》可说是在他们两人之间书信往来的灵感 之下创作的,也可说是以通信方式为帕斯捷尔纳克送行。茨 维塔耶娃得知帕斯捷尔纳克来德国访问后拟于 1923 年 3 月 18 日由柏林回国,因为她住在捷克,便于 3 月 9 日给他写信 说:“......这实在是荒谬绝伦——您的启程,是从柏林站台 吗,是从我的波希米亚山上呢,我 18 日一整天(因为不知启 程时间)都将站在这座山上为您送行——只要是精神支持得 住。我不打算去〔柏林〕,因为已经晚了,因为我是无能为力 的......因为这是我们的命运——损失。”接下去是:“这并非 夸夸其谈,这是难以抑制的感情——已经不顾分寸的概念的 感情!——而且我所说的还不及实际。现在照直说吧: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因此我很痛苦。在自己的高处的什么地 方——是寒冰(解脱!),而在深处,在内心——却是痛 苦......”
组诗开首的题词引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1770-1843) 的书信体小说《许佩里翁,或希腊的隐士》(1797-1799),引 文略有出入,——是“生活的浪涛”。
1.“专横的乡间!......” 茨维塔耶娃对约定俗成的尺度和标准一向持否定态度,
这种否定的态度从而转化成对诗律的反动——这首诗中便 蕴含着她的诗歌创作的模式:“这是我的心儿迸发的韵 律——就好像那带有磁性的火星。”
2.“我不是女魔法师!顿河远方的白书......” 这首诗原稿中有一个注,后来写进了给帕斯捷尔纳克的
信里:“这些诗是一些脚印,我沿着这些脚印正在走进您的灵 魂。可是您的灵魂却远远地躲开,以至于非常烦恼的我,正 在赶上去,在跳跃,盲目地,企图侥幸,可是后来却茫然若失 地期待着——它是否会到那里?”
诗中“白书”一词是针对“魔书”而言的,因为俄文“魔书” 字面上的意思是“黑书”,“女魔法师”一词便是由这个词根构 成的。
4.“当我那心爱的弟兄......” 茨维塔耶娃在那篇描写她在艺术剧院创作室时的女友、
女演员索涅奇卡·戈利戴(1896-1935)的散文《索涅奇卡的 故事》中说:“不管怎么说,我还是从她(索涅奇卡)那里偷得 了一首小诗,因为她没有写过诗,生平没有写过一行诗,—— 尽管我非常的、无比的诚实,但是我,不错,还是偷了。这是 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剽窃。有一次她对我讲起她受过的一次 委屈时说:‘啊,玛丽娜!我当时的泪珠儿是那样的大——比 眼睛还要大!’‘你要当心,索涅奇卡,我将来会把你这句话偷 入诗中的,因为这句话简直太美了——那么精确......’这不, 三年之后(也许,一天天的,谁又会知道呢)的一首诗:‘当我 那心爱的弟兄......’,而那太平洋上空的星星却在我写索涅 奇卡的 Lacanau-Océan 小镇上空燃烧着,昨夜一点钟,我望 着这些星星,一下子想起这些行诗——相反地:太平洋上空 的星星比眼睛还要大!终于完满了。这些行诗写成以后寄给 了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但是诗的作者和呈献者却是索涅 奇卡。”
布拉格骑士
这首诗写的是捷克人民传奇英雄布伦茨维克骑士的雕 像,它耸立在伏尔塔瓦沿岸布拉格查理大桥附近。根据中世 纪的传说,布伦茨维克即指国王普舍美斯二世,他曾为巩固 捷克王国做出很大贡献。在布伦茨维克统治的第三年,他去 漫游世界,弘扬祖国的语言并寻求狮子的徽记。他经历了冒 险,死里逃生,拯救了狮子的性命;狮子成了他的朋友并且帮 助他建立了丰功伟绩。有一次,他来到了一个岛上的城堡, 在这里他发现了一支宝剑,用它消灭了敌人。之后他回到了 祖国,统治了四十年;他死后,狮子也死在了他的墓地。传说 布伦茨维克的宝剑砌在了他的雕像所在的查理大桥桥墩下。 捷克的国徽的起源便与布伦茨维克的名字联在一起,至今国 徽上仍然有狮子的形象。
茨维塔耶娃认为“布拉格骑士”的面孔与她相像,多年来 她对他一直念念不忘,对于她来说,他就是布拉格的“中心”, 心脏。20 年代,在法国侨居时,她曾写信给她的捷克女友捷 斯科娃,请她寄来一张“他的像,大一些,清楚一些,比如版 画......如果我有保护天使,那么就要长着他那副面孔,有着 他的狮子和他的宝剑”。1938-1939 年,茨维塔耶娃在创作 《致捷克的诗章》时,曾打算写一部大型作品,描绘布伦茨维 克骑士。
两个
原稿中曾有献词:“给我的一年五季、第六感觉和四维空 间的弟兄——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茨维塔耶娃在题名 《两个》和《一对》上曾经有过犹豫,后来定为前者。组诗共 3 首,选译 2 首。
忌妒的尝试
这首诗,看来最初是献给康·罗泽维奇(1895-1988) 的,但文学家马·斯洛宁(1894-1976)在回忆录中肯定说, 此诗是献给他的。
爱情
在 1924 年 9 月末或 10 月初的稿本中记载:“比较:频繁 得有如母亲经常呼唤亲生的孩子的名字。”本诗中最后三行 即源于此。
“鬓角已经银灰......”
茨维塔耶娃在 1926 年 5 月 26 日致帕斯捷尔纳克的信 里说,“......我有几行诗献给你......差一点没写完,是对你的 呼唤,在我心里,也是在我心里对我的。......因为有几处还 没有填上,整首诗不能寄给你。若是想写——这首诗就会写 完的,这一首,还有别的。”
“我向俄罗斯的黑麦致以问候......”
这首诗是献给鲍·帕斯捷尔纳克的。在诗人 1925 年 3 月 20-22 日的草稿本中记载:“鲍·帕,我们何时能够见面? 我们能够见面吗?把手伸给我吧——但要待到来世,在这里 呀——我的双手腾不出空。”
“赞美啊,静一静!......”
这首诗写于法国。1925 年 11 月 1 日由捷克迁居法国 后,只是第一年冬季茨维塔耶娃全家四口寄居于俄国友人 家,后来住在巴黎郊区,常年处于极端贫困中。在法国生活 的十四年期间,她从未对法国人发生好感,得不到他们以诚 相待。当然同俄国人相处也并不见得好些。
这首诗写作期间,茨维塔耶娃与丈夫和两个孩子挤在 一间屋子里,总是处于干扰之中,找不到一个角落从事创 作。她在 1925 年写给捷克女友捷斯科娃的信里曾描述过这 种处境:“我的日子过得很糟糕,全家四口人挤在一间屋子 里,我根本无法写作。我痛苦地思忖,一个最平庸的散文作 家,甚至连写的什么都没有重读一遍,却能有一张写字台和 两小时清静。可是我却办不到,连一分钟都没有:总是处于 人们包围之中,处于谈话之中,不断地丢下笔记本。”
〈悼念谢尔盖·叶赛宁〉
这是茨维塔耶娃原拟写的长诗的几行。诗人于 1932 年 以“诗人与时代”为题曾写道:‘叶赛宁死了,因为他把不是 自己的,别人的需求(时代对社会的)当作了自己的——(时 代对诗人的),把需求中的一项当作了整个的需求。叶赛宁 死了,因为他让别人认识了自己而忘了他自己便是引导—— 最直接的引导!......政治的需求对于诗人来讲不是时代的 需求,时代是不用通过中间人提出需求的。不是时代的需 求,而是当务之急的需求。我们因叶赛宁之死对昨日的当 务之急也负有责任。叶赛宁死了,因为他忘记了自己便是 这样的时代的中间人、代言人、领路人——至少他在某个时 候也同那些为了时代和以时代的名义而把自己扼杀和毁灭 了的那些人一样。”
诗人与沙皇
《诗人与沙皇》是组诗《致普希金的诗》中的两首,组诗 共 7 首。茨维塔耶娃从童年时代起,一生都崇拜普希金的 天才。1913 年她写了献给他的第一首诗。1936 年茨维塔耶 娃曾将普希金的 18 首诗译成法文。为纪念诗人逝世一百周 年,她曾将组诗《致普希金的诗》寄给《当代纪事》杂志。茨 维塔耶娃 1937 年 1 月 26 日在写给捷斯科娃的信里说:“《致 普希金的诗》,我压根儿没想除我以外有谁敢于阅读。这些 诗非常尖锐,非常自由,与规范化的普希金没有任何共同之 处,而且总是与规范相反的。危险的诗作......它们内在是 革命的......内在是叛逆的,每一行都是挑战......它们是我 当时和现在作为诗人一个人对伪善的挑战......它们是 1931 年夏天在默登写成的——我当时正在阅读晓戈列夫(1877- 1931,苏联文艺学家)的《普希金的决斗和死亡》——由于愤 怒而感到窒息。”除诗作以外,茨维塔耶娃还创作有散文《我 的普希金》(1937)和《普希金与普加乔夫》(1937)。
1.“沙皇们的彼岸的大厅......” 关于这首诗茨维塔耶娃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它是“一
个诗人为诗人复仇。因为如果尼古拉一世不把普希金控制 在他的身边——若是能准他出国——允许他到世界各 地——他或许不会为丹台士杀害。内部的凶手便是他”。“彼 岸的大厅”系指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内环绕亚历山大二世纪 念像的陈列馆,天顶装饰着亚历山大二世列祖列宗的肖像, 用威尼斯的马赛克镶嵌而成。在他们之中,也有亚历山大 二世的父王尼古拉一世。
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曾为这首诗以及“不,当我们 为宗师下葬的时候......”两首诗谱曲。
接骨木
茨维塔耶娃在 1931 年给捷斯科娃信中谈到这首诗的写
作时说:“我在写诗——抒情性的——......现在写的是:接骨 木(你知道那是什么样的树吗?全是很小很小的有毒的红色 果实,长在栅栏旁边)。”
给儿子的诗
组诗共 3 首。玛丽娜·茨维塔耶娃之子格奥尔吉(穆尔)· 谢尔盖耶维奇·埃夫伦于 1925 年 2 月 1 日出生于捷克斯洛 伐克。他少年时代便极力想回苏联,终于在 1939 年 6 月同 母亲一起返回。茨维塔耶娃对儿子百般宠爱,为了他才不 得不疏散到后方。据 1941 年 10 月 6 日格奥尔吉在诗人克 鲁乔内赫的纪念册中记述:“1941 年 8 月 8 日我同玛·伊(即 茨维塔耶娃)一起疏散到叶拉布加。17 日抵达。26 日玛·伊 到契斯托波尔去了两天;后于 28 日返回叶拉布加,8 月 31 日自缢。她被葬在叶拉布加墓地。她给我的最后一封信在 我身边。我于 9 月 8 日去契斯托波尔,9 月 28 日转赴莫斯 科,9 月 30 日抵达。”
格奥尔吉在母亲死后保存好她的手稿。在塔什干中学 毕业,后就读于莫斯科文学院。与他同龄的孩子相比,格奥 尔吉具有很高的智商,他极富有文学艺术才华,他遗留下来 的日记、书信和素描便是明证。他于 1944 年初应征入伍开 赴前线,1944 年 7 月牺牲于白俄罗斯境内。
1.“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不值得留恋......” 茨维塔耶娃于 1922 年 5 月携幼女阿里阿德娜(阿利娅)
离开苏联出国投奔丈夫,先在柏林逗留了些时日,后在布拉 格滞留了三年,1925 年 11 月移居巴黎。在国外十七年当中, 由于生活贫困不得不数度由城市移居乡村,可以说大部分 时间都是在布拉格和巴黎近郊的村庄度过的。
书桌
这组诗共 6 首,选译 3 首。据阿里阿德娜·埃夫伦回忆母亲茨维塔耶娃如何创作时说:“把所有的工作,所有的刻 不容缓的事记下来,一大早开始,趁着头脑清醒,肚子空空 的、瘪瘪的。倒上一小杯滚热的黑咖啡,放在书桌上,一生 中每一天她都怀着如同工人走到车床前一样的责任感,必 然的、不可能不这样的感情走到书桌前。此时此刻书桌上 一切多余的东西,都推到一边,以一种下意识的动作腾出一 块地方放笔记本和胳膊肘。用手掌支撑着额头,手指插到 头发里,立刻便能打坐入静。除了手稿,一切都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只见她以敏锐的思维和笔锋埋头于手稿中。”
2.“比爱情更坚贞......” 茨维塔耶娃不止一次回忆说,她从童年时代便开始写
诗,但是显然最后意识到自己的诗歌的天赋是在 1903- 1904 年,也就是十一到十二岁的时候。
“花楸果树......”
这首诗是与“乡愁啊,这早就已经......”一诗同时写的, 交相辉映。
“乡愁啊!这早就已经......”
这首诗据研究者推断,是对帕斯捷尔纳克 1928 年写的《致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一诗的唱和。又据利·楚可夫斯卡娅 回忆,茨维塔耶娃在 1941 年疏散到叶拉布加时曾为友人朗 诵过这首诗,但是由于难以抑制的内心痛苦,全诗没有朗诵 完她却戛然而止,以至于那最后的意味深长的四行诗直到 50 年代才为苏联国内所知。
报纸的读者
茨维塔耶娃在 1925 年的一封信里写道:“报界使我感到 可怕,除了使我憎恨报纸,憎恨这人的卑鄙的自发势力的一 切以外,——我为它的鬼鬼祟祟,为它的相等的字数的诡诈而憎恨它。”
给一个孤儿的诗
这组诗共 7 首,选译 2 首。组诗是献给诗人阿·施泰 格尔(1907-1944)的。茨维塔耶娃与他通信前并不认识他, 而是通过他的姐姐、女诗人阿拉·戈洛温娜认识的。1936 年 8-9 月间,她在萨瓦的一个小山村逗留时收到了患肺病 而又刚刚遭到不幸的爱情的施泰格尔的来信,信中充满绝 望的求援的“哀号”,——茨维塔耶娃立即热情地复了他的 信——每天一封,鼓励他,安慰他,寄去给他的诗。然而施 泰格尔看来是一个十分平庸而又软弱的人,他经不住潮水 般向他袭来的感情和关怀,而且他又是一个巴黎的名士派 忠实的儿子,因此,便冲出肺结核疗养院而回到那个圈子里 去。9 月他收到茨维塔耶娃的充满愤懑的回答。
题词引自俄国革命家卡尔·彼得松(1877-1926)的诗 《小孤儿》。
“当我瞧着那飞舞的树叶......”
看来,这首诗内在上与茨维塔耶娃因同施泰格尔书信 关系而感到的失望情绪有关系,参见《给一个孤儿的诗》及 题解。
致捷克的诗章
《致捷克的诗章》由两组诗构成:《九月》和《三月》,总共 15 首,是在捷克斯洛伐克 1938 年 9 月和 1939 年 8 月发生的 事件的日子里创作的。1938 年 9 月德、意、英、法四国在慕 尼黑签订协定,将苏台德省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给希特勒 德国、资产阶级匈牙利和封建领主波兰瓜分。1939 年 3 月, 法西斯德国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
这些事件使茨维塔耶娃震惊。她在给友人捷斯科娃的信中写道:“我白天黑夜,白天黑夜思考着捷克。我与她共命运, 生活在她之中并为她而生活,我从她的内部——她的森林和 心脏的内部感受着。整个捷克现在是一颗巨大的人类的心 脏,它只为一件事——如同我的一样的事而跳动......直到最 后一分钟,就是在最后一分钟我都深信——我将深信—— 俄罗斯:她的臂膀是可靠的。俄罗斯不会允许把捷克吞没: 请您记住我的话......”“如今捷克对于我来说——在各个国 家之中——是唯一一个人。所有其他的——都是狼和狐狸, 至于熊,可惜,还谈不上。然而——我们将来会希望,我坚定 地——希望......我无限地热爱捷克,无限地感激她,但是我 不想为她而哭泣(人们不会为健康的人哭泣的,而她在各个 国家中,是唯一的健康的国家,有病的是那些个!)因此,我不 想为她而哭泣,而是想歌颂她。”
茨维塔耶娃在国外侨居的十七年当中,尽管在捷克斯洛 伐克只逗留三年多,在法国却长达几近十四年,但从离开俄 罗斯以后,她真正怀有好感的只有捷克斯洛伐克,她的人民 和大自然。因此,在法国居住得越久,她就越发怀念捷克斯 洛伐克,这组诗充分表达了她的眷恋之情。
九月
2.“群山是野牛出没的佳境!......”
1926 年茨维塔耶娃在给友人的信里写道:“我喜爱山,征 服,大自然的题材,形成......”“我在深深的梦中——在所有 的梦中——经历了整个捷克,整个的捷克还有野兔和扁角 鹿,还有野鸡的羽毛,就这样永远成了梦,——顺便提一下, 这些野鸡的羽毛我还保存着,是在我起初带着阿利娅,后 来......抱着穆尔爬树木茂密的山时搜集的。”
3.“地图上有一个地方......”
茨维塔耶娃在把这首诗寄给捷斯科娃时,曾对它做过如 下的说明:“各民族的胸膛里有一个创伤——我们的人被杀害!就是说,各族人民犹如为自己的苦难,在为这一苦难而哭 泣,因为没有一个民族会为这一苦难而高兴,只有——一些 个人。而且不仅犹如为自己的苦难(而哭泣)——而且犹如 为自己的未来的苦难,如果没有......然而缺乏结论不仅是各 民族和一个民族的特性,而且也是所谓的‘文明的人们’的特 性。‘何等恐怖啊——又夺走了六十个村庄......’‘对犹太人 是何等恐怖啊!......’‘何等恐怖——原来六十分马克,现在 是九十分!’一切都那么‘恐怖’,可是为什么所有这些恐怖, 而且为什么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没有一个人(我的周 围——文化人,写作者——之中)想要弄懂——甚至连疑问 都不想提出——非常害怕听到回答。这一切既是怯懦,又是 因循守旧,也是脑满肠肥(或者是向往如此!),这些东西所做 的,就是已经做了的。我在自己的不满的一贯性、目光敏锐 方面——是非常孤立的。我不想对他们大家表示怜悯,对活 活的、被埋葬的人决不能怜悯,而需要把活人挖掘出来,而把 埋人的人埋葬掉。这样的怜悯可以得到赎罪。‘何等的恐怖 啊!’不,请你告诉我——何等的恐怖,懂得了,就要离开那些 制造恐怖或者对它表示同情的人。否则——‘是的,多么恐 怖啊,可怜的布拉格’,看来是一部描写黑色百人团分子的小 说,他只幻想着拿着别人的刺刀回到自己方面来,或者—— 只是往鼻子上(太太)抹粉,而先生则继续阅读复活并且握着 手——天晓得握着谁的手。往好处说,是痴呆,但是看到他 们把自己的事情都处理得那么好,对于它们分辨得那么清, 我就对这种‘往好处说’不敢相信了。照直说,就是卑鄙—— 就是〔如今的〕世界所助长的。”
4.一名军官
1938 年 9 月德国军队入侵捷克苏台德省。捷克边防部队 受政府命令不战而退。在茨维塔耶娃的《致捷克的诗章》草 稿中保存了《一名军官》这首诗的构思:“情节:苏台德——同 处边防线——森林中一名捷克军官和二十名士兵——小树林。德国鬼子经过。一名军官跑到大路上向空中鸣枪。—— 结尾。——只要他站立在森林中,他就会得到谅解。普鲁士人 的脚步声?心儿跳动?NB!在头几行里交待历史年代:
三月
捷克林海—— 最最森然。 话说——九百 三十八年。
那月份——恰好苹果和枫香树 刚刚泛红,一样挂满露珠!”
这组诗是写 1939 年三月事件的:3 月 14 日,德国军队 开始入侵捷克,3 月 15 日占领布拉格。
1939 年 5 月,茨维塔耶娃在给捷斯科娃的信中写道: “诗歌确是源源而来——就像从前小溪一样在我的整个道路 上伴随着我。有些尖锐,有些幽婉——这些诗是自己创作出 来的。有许多是写宝石——地下矿藏的——然而即便是石 头,也是活生生的。”
8.“啊,泪水充盈着眼窝!......”
这首诗写作开始于 1939 年 3 月 15 日,亦即捷克斯洛伐 克被占领的那一天。茨维塔耶娃在这一天的笔记中写道: “1939 年 3 月 15 日——进入布拉格。7 时 45 分赫拉德恰尼 古堡〔总统府〕灯火通明,旗帜飘扬。全体布拉格市民集合在 广场上:最后一次国歌,全体群众一边唱着一边哭泣。16 日 连续不断的游行,军乐队演奏,布拉格全城都是军官。人群 向着为捷克独立而牺牲者纪念碑走去:群众找到了自己的道 路......3 月 15 日适逢奥地利维也纳被德国法西斯吞并周年。”
9.“不是魔鬼——追逐高僧......”
1939 年 5 月 15 日手稿中记载:“追逐元首的是——孚里埃:NB!有许多追逐者的形象。谁人——追逐什么?......不 是飞快的——追逐兔子......不是......追逐牺牲品。不是乌 云追逐乌云。
不是受恐怖折磨的 逃亡者——躲开枪弹。
NB!乌云追逐乌云——一连串又一连串;最好是:不是 乌云追逐月亮(仿佛在追逐)。总的来说:应当众多追逐一 个。(NB!有些难办。)绝对不能一个追逐众多:而是相反!”
“我老是把头一行诗叨念......”
据某些研究者推断,茨维塔耶娃归国后,1940-1941 年 间只从事诗歌翻译而不曾写诗,这种看法由于从茨维塔耶娃 的翻译稿中发现写有诗作而被推翻。
“我老是把头一行诗叨念......”这首诗的题词引自苏联 诗人、翻译家阿·亚·塔尔科夫斯基(1907-1989)的诗作。 茨维塔耶娃归国后曾与塔尔科夫斯基见过面并通过信。
把世界带到你眼前
作者:哈酷 发布时间:2014-04-08 08:26:58
刘墉的书,我一直很喜欢。
早期看过很多,《萤窗小语》系列,《我不是教你诈》系列,《你不可不知的人性》系列,无不深刻揭露了社会百态,人生名利,刘墉先生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在观察着我们这个世界,其实他所经历的事情,我们可能也碰见过,但是,我们欠缺的是一种对于某件事情的冷眼旁观,我们只是主观的在自己的思想下作出判断,而刘墉却可以跳出去,站在旁观者的身份,看清事情的本质。
刘墉先生的作品以辛辣幽默的文笔和短小却意味深长的故事,纵论人性善恶、世情明暗,帮助广大青年读者划出安全底线,点解处世禁区,进而能从容应对职场上的变幻风云和人生中的环生险象,本书《把世界带到你眼前》是继《人生百忌》《人生百忌2》之后的该系列完结篇,本书包括三十个为人处世的禁忌,对于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如本书中的一篇《忌拍照没戒心》,与人合影本为正常之事,但就是害怕被别有用心的人给利用了,如果你是一位名人,有热情的喜欢你的观众非得要和您合影,你盛情难却,跟他合了一张照片,你觉得没有事情,可是,后来你发现你和他的照片出现在各种网络,媒体的广告版面上,广告的产品内容是保健品,你说你冤不冤?你可以和他对簿公堂,告他侵犯你的肖像权,可是事情到了最后,你看他受到的伤害并不多,再看看自己,惹得是一身的骚味。
就如同书里的那位画廊老板,看到一位大师来到画廊,非常开心,强烈要求和大师合影一张,大师被其热情感染,勉为其难的何其合影,本以为相安无事,没想到此后这个画廊竟然挂着这张照片在卖这位大师的作品,当然,这些作品肯定都是临摹的赝品无疑,但是,来购买画的人有几人可以辨识出真假呢,再加上大师的照片这么一放,更加坚定了购画者的信心啊,“大师的照片都有,可见这个画廊的老板和其关系不错,这画应该假不了。”购画者的心态无不如此,可惜,人性的阴暗面还是防不胜防啊。自此以后,大师绝不与任何不相识的人照相合影。
我们读刘墉的书,是要把这个社会,把人看清,要利用这些书中的故事来提醒我们身边的人不上当,不做错事,不受骗,中国人本来就非常聪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聪明都用在正道上,很多人都把这些聪明用在了歪道上面,我们不可能不遇到这种人,所以,当我们遇到这些人的时候,一定要提防一下,别被这些别有用心的人下了套。
刘墉的此书中除了揭露人性之外,更有一些日常生活中细节,这些细节的事情可能我们都没太在乎,但确实是很重要的,比如你和他约会,你感觉你应约,应该要早到一些,这样才显示出你的诚意,但是,你早到了,主人家却没有准备,你看到了一些不应该让客人看到的景象,比如家里乱糟糟的,还没有收拾好,你早到了,主人还得准备宴席还得陪你聊天,导致手忙脚乱,如果你按时到,则不会出现此问题,所以,有时候你应约前往的时候,务必要准时到,千万不要早到,迟到也不应该,准时到是最好的。
刘墉的书不是读一次就可以放进书柜了,常看常新,每次看都会有新的体会。这本《把世界带到你眼前》更是如此。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差评(625+)
- 情节曲折(593+)
- 超值(433+)
- 体验好(142+)
- 值得购买(402+)
- 全格式(645+)
- 在线转格式(405+)
- 简单(203+)
- 无缺页(383+)
- 差评少(472+)
下载评价
- 网友 谢***灵: ( 2024-12-21 03:26:08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瞿***香: ( 2024-12-15 00:37:45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曹***雯: ( 2024-12-23 09:18:22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宫***凡: ( 2024-12-16 20:52:45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扈***洁: ( 2024-12-12 06:27:04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寿***芳: ( 2024-12-28 20:38:5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宓***莉: ( 2024-12-23 06:39:11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曾***文: ( 2024-12-13 09:51:44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石***致: ( 2024-12-13 05:15:20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喜欢"绝对小孩2本:1+2(朱德庸著,新版)两册全套合售朱德庸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现货实拍 可开发票 下单速发 正"的人也看了
- 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二卷 李国钧,王炳照 山东教育出版社【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这城市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BEC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法 俞敏洪【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一看就能用的作文素材 热点素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面向自主创新的财税激励政策有效性研究 胡凯 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考试新汇编600题(二)2014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手机影像之道 手机摄影修片与短视频剪辑实战教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牛津通识读本:农业【出版集团正版书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经典传播与文化传承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4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