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6:00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精美图片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335743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1
  • 页数:335
  • 价格:29.8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6:00

内容简介: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插图版)》解读明朝历史人物,揭开人所共知的七个角色生命历程背后难为人知的艰辛、焦灼和不得已,分析其何以矛盾、扭曲和心力憔悴。这既是人在历史中的境况,也是其在文化中的境况。而这七张各不相同的面孔,构成了那个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大明王朝的侧影。

七张面孔,就是七个人物。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造反者:张献忠;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大明王朝这出历史大戏里的七个角色,每一个人都演得不容易。


书籍目录:

章诒和序

丁东序

朱元璋:历史的惯性

朱棣:权力的奥秘

海瑞:偏执症患者

魏忠贤:一个开得过分的玩笑

张献忠:在劫难逃

吴三桂:无处收留

郑成功:血液里的海水

后记历史比小说更好看


作者介绍:

张宏杰,一九七二年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历史作家。

从人性角度切入历史、还原历史人物本来面目是其写作特点。成名代表作《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出版后因口碑而风行,被誉为新一代历史类必读经典。其他重要作品还有《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坐天下很累》、《饥饿的盛世》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什么传统时代的中国农民有这么强烈的生育冲动?

旧时代的人生活离不开家族。人多势大的家族往往恃强为胜,占尽上风,人丁孤单的弱族则往往处于受凌虐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自然多多益善。生存竞争的需要使旧家族产生一种无限扩张人口的内在冲动。传统时代的中国人,是被锁定为传宗接代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篆刻为祠堂牌位上的几个汉字。传统家庭中,家长是绝对的权威。因此,多生养子孙,是实现和扩张这一权威的最重要方式。至于孩子生下来,能不能受到教育,未来的生活能不能幸福,似乎不是他们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所以,尽管一生都是颠沛流离当中,朱五四还是不遗余力地像倭瓜甩蔓一样,东一个西一个地生。

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少发现中国这样的生育激情。在欧洲几千年历史中,堕胎和弑婴一直是常用的控制人口手段。欧洲人老了之后不依靠儿女赡养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原来人死后在阴间得靠纸钱作为经济来源,他们死后或者魂飞烟灭,或者直接升了天堂花天酒地吃喝不愁。因此从文明源头开始,欧洲人对生育就抱着一种警惕的态度。古希腊思想家一直强调控制生育。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口增殖与城邦的经济政治状况有密切的联系:“繁殖如无限制,势必导致贫穷……跟着贫穷,又导致内乱和盗贼。”他说:“凡以政治修明著称于世的城邦,无不对人口有所限制。”他主张,国家应该根据诸如地产多少等经济条件控制人口。在一个财富资源相对固定的城邦中,人口也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各家繁殖的子嗣应有一定的限数,倘使新娠的胎儿已经超过这个限数,正当的解决方法应在胚胎尚无感觉和生命之前,施行人工流产(堕胎)”。

古希腊的年轻人比几千年后的中国人观念更为新潮,他们注重个人成就,不愿过早地为婚姻所困而影响其追求。希腊社会流行晚婚,一般男子结婚都在三十岁左右。古罗马帝国政府虽然大力提倡生育,但收效甚微。那时上流社会的人为了不受婚姻的束缚,逃避家庭责任,许多人选择终生独身。...


白莲教和朱元璋的专业——也就是佛教——关系很深,或者说,是佛教的一个变种。它本是源于佛教净土宗。

天下事物,只有足够“低幼”才能流行,这是永远不变的规律。要说正宗,中国佛教当然要以千辛万苦从印度取回真经的三藏法师创立的唯识宗为正宗。然而事实是,唯识宗因为经典太浩繁逻辑太细密,不适合普通人的智商而迅速湮灭。中国特色的净土宗却因为它超出寻常的简便易行而大行其道。

净土宗比方便面还要方便。它不需要你钻研什么佛经,也不需要你苦苦修行,它只要你会说“阿弥陀佛”四个字就可以。它的理论是,一声“阿弥陀佛”可以免除几十亿劫的罪过。只要你不停地念佛,积累的功德就越来越多,等到阿弥陀佛被你烦到不行了,就得把你救出苦海,往生净土。

所以它迅速深入民间,南宋之后,“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底层信众完全被它垄断,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这是天下万事的常态。

释迦牟尼天上有知,一定会晕倒在莲花宝座上。

白莲教是净土宗的一个变种。它的教义也同样简单,只不过它的组织比较严密。净土宗虽然也结社,但社内关系松散,众生平等。而白莲教将平等的关系变成严格的师徒关系,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严格的师徒网络,成为政治动员的有力武器。当腐败蔓延、统治力衰微之际,往往是这类民间宗教兴盛发展的时期。一旦势力成熟,起义就不可避免。


随着政治地位的不断上升,朱元璋越来越认识到,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必须是一个高明的演员。在建国之前,朱元璋最拿手的是扮演仁慈的角色。

朱元璋对根据地人民关怀备至,总是把他们的疾苦放在心里。龙凤三年(公元1357年),他亲征婺州,召见当地民众代表,询问他们对军队有什么不满。一个民众代表说,守将邓愈随便征发老百姓筑城,不给一分报酬,还要自带工粮,老百姓颇有怨气。朱元璋立刻严肃地批评了侍立一旁的邓愈,命令他立刻停工。

为了突显自己的仁慈,他对根据地老百姓采取轻刑政策。龙凤三年十二月,朱元璋下令释放监狱里的所有轻重罪囚。次年三月,他又分派官员巡视各地,大面积减轻刑罚。有的官员不理解朱元璋的政策,认为“去年释罪囚,今年又从末减,用法太宽,则人不惧法,法纵弛,无以为治”。也就是说,有部下说他用刑太宽,他却说:“老百姓受的苦够多的了,如今归顺于我,我当然应该照顾照顾。用刑应该以宽厚为本,对人应该以仁慈为本。我要尽最大努力,使老百姓不受冤狱之害。”

在登基之前,朱的部队一直是“仁义之师”,朱本人一直是行“王道”的表率。由此民心归附。岂料据有天下,全国人民被纳入他的牢笼之后,他从宽厚仁慈一变而苛刻残酷,举起手中的鞭子和屠刀,宰割天下,残杀功臣,成为让所有人胆战心惊的魔王。其实,变的并不是朱元璋的本性,而是时势。登基前,他有求于各个社会阶层,需要获得他们的支持。登基后,百姓已经成为他牧下的牛羊,他当然乐于以屠刀和鞭子指挥他们前进。


礼遇

正如阿Q之不敢与赵秀才说话一样,投奔起义军以前,朱元璋没“资格”也没机会和读书人打交道。对那些满腹诗书的“老爷”,身处社会最底层的他满怀敬慕,却高攀不上。

起义使一切颠倒了。自领军以来,知识分子居然主动前来投奔。朱元璋当然受宠若惊,毕恭毕敬。他们随随便便出几个主意,就令朱茅塞顿开,见识大长。冯国用一见朱,就建议他取建康以为根本,再四出征伐,平定天下。李善长一见面,就说他像刘邦,劝他“法其所为,不嗜杀人,天下不足定也”。这些建议让在黑暗中摸索的他如遇明灯,通往皇位的道路一下子清晰起来。朱元璋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

尝到了甜头的朱元璋全力争取知识分子。他专门派出手下,携带大量金银财宝,四处打听哪儿有读书人。他知道,请读书人出山其实成本不高:只要你客客气气,给足他们面子,再给个虚职,他们就会感激涕零,为你卖命。“费得不多,赚头极大,真是划算的买卖”。

听说朱升很有学问,朱元璋就学刘备三顾茅庐,“微服从连岭出石门,亲临其室”。

听说镇江的秦从龙学问很大,朱元璋特地派侄儿朱文正和外甥朱文忠前去邀请,并特意远出南京城门迎接,安排他和自己住在一起,“事无大小,悉与咨谋”,“称先生而不名”。每年秦从龙生日,朱元璋“皆有赠遗,或亲至其家,与之燕饮,礼遇甚厚”。秦从龙感激得见人就流泪诉说朱的知遇之恩。

知识分子瞧不起他这个出身寒微的山大王,他也不以为忤,而是愈加低声下气。刘基“自以仕元,耻为他人用”,说什么也不肯出山。朱元璋叫处州总制孙炎派人力请,又叫刘的朋友陶安和宋濂分别赠诗劝说。软磨硬泡,终于把刘基请了出来。朱大喜过望,专门建了礼贤馆给刘基等人居住,跟刘基说话,从来都称“老先生”,在给刘基的信中这样开头:“元璋顿首奉书伯温老先生阁下”(《慰刘基书》、《谕刘基书》,《全明文》卷34),语气恭敬虔诚得无以复加。

朱元璋的知识分子工作,做得确实太到位了。他的谦虚、热情、耐心、豪...


当然,朱元璋取天下,并不仅仅依靠厚黑手段。在群雄逐鹿的过程当中,他表现出的勇气、眼光、魄力、精细也是他人所不能及的。在他的军事生涯中,曾经制造过多个经典战例。

朱元璋的突出品质是大局观良好,善于把握时机,有决断能力。

朱元璋一生成功,有三个大关节点:一是离开江淮,渡江攻占南京,开辟新的根据地,创造了独立称雄的基础。二是东征西讨,次序正确地分别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三是南略北伐,稳扎稳打地消灭北元。在三个大关节点中又各具体部署了若干战役,无论是通盘计划或具体战役,谁者宜先,谁者宜后,诸者轻,谁者重,朱元璋都能精确地作出计算,作到知己知彼,用力不分,有条不紊,稳操胜券。

1360年,以南京为中心的朱元璋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与两侧的两大政权陈友谅,张士诚接壤,三分江南大势。雄踞长江上游的陈友谅,“跨有长江汉水之间广大土地,疆域广阔,军力强大,东南无二。矜其强大,日寻于长矛大镞之间。”下游的张士诚,“南包杭州、绍兴,北跨通、泰二地”,拥有相当实力。朱元璋中居南京一带,介处于东西两大强敌之间,你死我活之势已显。这时,陈友谅恃强,已做好了进攻朱元璋的准备。

对此严重局势,朱元璋进行了审惧的调查研究。先打张士城,还是先打陈友谅,朱元璋的决策集团分歧很大。绝大多数人认为应该先打张士诚:“张士诚,富而弱,宜先。”张士诚军战斗力较差,以先弱后强原则,先打张士诚顺理成章。只有刘基一人认为:“友谅踞上游,且名号不正,宜先伐之,陈氏既灭,张氏为囊中物耳。”

朱元璋的分析角度与众不同。他在实力之外,更主要地考虑了心理因素。与陈张二人周旋多年,他对二人的脾气性格充分了解。陈友谅是个热血汉子,骄横自大,易于冲动。而张士诚性格内向,进取欲不强。这一差别应该是选择次序的的关键。他对诸将说:“友谅剽悍而轻率,其志骄;士诚狡猾而懦弱,其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如果我们先攻张士城,陈友谅必空国而来...


毛主席最佩服的古代军事家中,朱元璋排名第二。毛主席是这样说的: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这个因一念之差投身军队的文盲后来居然以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的身份载入了中国战争史。在群雄逐鹿的过程当中,他表现出的勇气、眼光、魄力、精细也是他人所不能及的。在他的军事生涯中,曾经制造过多个经典战例。朱元璋的军事传奇,产生于脚下这片独特的土地。

中华民族似乎不是一个非常智慧的民族。西方世界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大数学家辈出,而中国在这些领域没有取得过多少拿得出手的成绩。直到晚清,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是不相信地球是圆的。中国的自然科学成就只是工匠们在千百年的劳作中偶然发现的积累,社会科学更是缺乏严谨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语录式的片断式的灵感火花。

但另一方面,中华民族又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个民族。也许是因为在这片人口拥挤的土地上生存异常艰难吧,中国人把所有的智慧都用在了“捉摸人”上。“老子”、“论语”、“菜根谭”、“增广贤文”、“厚黑学”,林林总总,无非是讲如何与人相处。所以,中国人的谋略文化特别发达,中国人防范人和算计人的能力特别发达。马克思说,中国人“在一切实际事务中远胜于其他亚洲人”。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人这样总结出这样多、这样深刻的绕弯弯的生存智慧:“逢人但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为人且学乌龟法,当缩头时便缩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吃小亏占大便宜”;“内要伶俐,外要痴呆,聪明逞尽,惹祸招灾”……那些智谋大师历来是中国人崇拜的对象: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而张仲景、张衡、祖冲之等科学家却不为普通人所知。到现在为止,谋略文化仍然在中国生机勃勃,随便找家书店一看,许多生存谋略类书籍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中国人谋略化的思维方式与军事思维非常接近。中国...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插图版)》解读明朝历史人物,揭开人所共知的七个角色生命历程背后难为人知的艰辛、焦灼和不得已,分析其何以矛盾、扭曲和心力憔悴。这既是人在历史中的境况,也是其在文化中的境况。而这七张各不相同的面孔,构成了那个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大明王朝的侧影。

七张面孔,就是七个人物。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造反者:张献忠;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大明王朝这出历史大戏里的七个角色,每一个人都演得不容易。


精彩短评:

  • 作者:[已注销] 发布时间:2011-07-04 23:36:42

    呵呵

  • 作者:三年之后又三年 发布时间:2014-05-11 14:37:05

    罗胖在节目中说读历史读到深处就会读出一种悲悯之心,以前对历史的印象一直是无法改变的过去发生的事情而已,逐渐了解的多了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尤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记录,成王败寇自古如此,历史向来属于胜利者,善变的人性自然会影响历史真相的流传,那我们这些后人想要通过白纸黑字了解相对真实的历史又何其难呢。

    悲悯之心好像提供了一个切入口,历史上会有绝对的白痴,怎么会有绝对的坏蛋呢,抱着悲悯之心,在了解当时的大环境的基础上,在尝试着去理解当时的人,那历史将是另一种景象,其实生活也是如此。

  • 作者:黑刀 发布时间:2011-07-07 14:31:45

    “史学家们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是,朱元璋何时背叛了农民,成为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言人。太祖皇帝地下有知,一定会龙颜大怒。”张宏杰《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起来过瘾,令人拍案叫绝的桥段随处可见,酣畅淋漓。

  • 作者:平成少女牛肉丸 发布时间:2013-09-05 18:45:57

    张宏杰的思想应该是很深刻的,只不过很多地方不敢写透。太可惜了。

  • 作者:季米 发布时间:2017-11-20 09:19:07

    这本书关于中国的文化心理的一些分析很到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需要借古讽今,因为其实也就这么回事。那时也反腐败,结果无论如何都没有用,问题肯定是治标不治本,用道德约束人性,用运动取代制度,这怎么可能有好的结果?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总是令人叹息,不断地重复,没有制度的创新,无法给人以安全感。我们在骨子里渴求安定、恐惧变化、习惯服从、迷信权力,到底是文化选择了制度,还是制度造就了文化呢?这确实是一个问题。看多了中国的历史,只有闷得慌的份,确实因为太黑暗了,简直就是千年的暗室。看看朱元璋大杀功臣,看看张献忠杀人如麻,只有让人脊髓发凉,毛骨悚然,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是一种什么感觉?实在让人透不过气来啊。

  • 作者:南瓜小米粥 发布时间:2016-10-22 20:20:34

    不明白评分为何这么高,作者很傲慢无知地在讲历史读了几页实在读不下去


深度书评:

  • 自始至终

    作者:绿野妖怪 发布时间:2021-09-25 16:31:29

    同样是明朝,感觉这些人和徐霞客比起来,都挫了一截,你们在那儿争来争去争撒着呢,我不跟你们玩了,我不酸你们也不骂你们,我玩我自己的我高兴,这是表面上的,但按照书里面介绍的明朝希望每个人就定定的在自己生长的那片土地上干着和祖辈一样活计的政策,徐霞客按道理做不到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这里面应该是有些内情,当然也跟他到了明朝中后期有关系。我们都羡慕徐霞客自由自在的生活,觉得按他那么做自己喜欢的事地活着要比当皇帝潇洒,但这个话说得就有点事后诸葛、站着说话不腰疼得感觉了,正是因为绝大部分人找不到自己所爱,才想着按社会秩序争名夺利地活着呢。但是在写完这句话后,我也辩证一下,也有可能是从小就被规训没有去找自己所爱的意识,以及在各种压力之下被共同的概念限制得不愿去找,兼而有之吧。尤其朱元璋操碎了心把自己累垮了不说,最后他越不想发生的事发生的越多程度越深,总而言之就是别蹦跶了,无为多好。

    我记得小学在我们学徐霞客的时候,老师讲中心思想就是他跟别人不一样,跳脱出了传统的框框,我们要向他学习,根据这篇课文以及老师的讲解我们会觉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是一句贬义的话,恰巧就是在这个期间的一堂音乐课上,老师又勉励我们说,十年默默无闻然后鲤鱼跃龙门多好啊。当时大家就面面相觑,想着这样不是应该批判的吗?但事实上这可能只是一句中性的话,怎么活都只是个人选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至于它是由人夸还是由人骂,纯粹是看人怎么看。

    但也有一些新知,魏忠贤原来是这么个角色,就凭着赌一把的心态二十多当了太监,又被埋没了三十多年,最后权倾朝野了短短几年又陨落,仅仅是一些巧合;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已经到了变态的程度,这个事儿再配合上我们受的列强的凌辱,对于外国人欺负我们的反应就能反映出一些东西,不作死就不会死,自己人对自己人的残害远远比受的外伤要大,包括侵略时真正的外敌也没多少,主要是自相残杀得厉害,比起同仇敌忾更要注意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从战场上下来的人,最受不了的就是没有对手。”

    “社会主义思潮中的平均主义倾向,很容易赢得中国人的认同。社会主义社会强调政令统一,强调意识形态的纯洁和一元化。而这种偏好也是中国古来有之的思想。大同思想一直在中国人的精神深处,中国历来就不符合西方自由的个人化等等思潮。”这句描述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历来有之的传统的共性的话让我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把局部真理扩大化,是类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还有那个故事说的是日本到中国海舰上考察,发现栏杆不净就觉得他们不行,思考一下,栏杆擦得干不干净跟打不打得赢没有必然关系,土匪的军容不整齐照样打胜仗,但也不能说军容是没有意义的,它有别的意义。包括人也是很复杂的,动不动就用心理学之类的理论分析他做了这件事就表现出他怎么怎么样也是不合理的,可能大概率是那样,但总有个体总有特例。

    “人情大于法,亘古不变。”

    “政治就是演戏。能使君主赢得高度评价的莫过于伟大事业和非凡举动。“但他们往往要搭上成千上万普通人不同程度的代价,但就是慈不掌兵。

    “‘存天理,灭人欲’,低薪制是中国基于儒家学说的一种政治传统。”

    “历史上中国农民起义改朝换代,次数惊人,规模巨大,破坏力甚高,反观西方往往定性都是社会运动。但中国的农民又是世界上最吃苦耐劳,最能忍受的一个群体。这样的人甘愿以生命为代价来选择起义,解释只能有一个:走投无路。”

    “中国农民的‘起义’,更多时候是一种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歇斯底里,而不是有计划、有意识、有组织的行动。‘起义领袖’只是一群被饥饿折磨得丧失了理智的人,并没有其它的成熟想法。和每个处于历史大情节中的人们一样,他并不能清晰洞见历史的转折点。”

  • 莫言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作者:一叶 发布时间:2013-05-06 16:29:18

          为什么张宏杰写的历史好看?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张宏杰的笔总是能如此轻松地割开时间帏幕,让那些本来离我们极其遥远的历史人物的气息甚至体温扑面而来:“吴三桂真正过人之处在于他的处事能力。他情商极高,善于感觉别人的情绪变化。不论什么场合,他都能镇定自若。在战场上,他表现出的勇气和沉着使他能赢得所有军人的尊重,而在社交场合,他的沉稳风度使他能够永远成为人群的中心……虽然年纪轻轻,又是名门之后,可他身上见不到一点儿纨绔之气,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一派和颜悦色,彬彬有礼。”

      写历史人物就像写自己身边一个极熟悉的朋友,这种笔法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或者说,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张宏杰的作品之所以呈现出一些特别之处,原因就在这里。

       张宏杰不是从政治、道德或者学术的角度,而仅仅是从人性的角度去接近古人。他不批判也不仰视,他只是抱着悲悯之心,替他笔下的人物设身处地,悲欢与共。也仅仅因为此,那些在历代史书中伟大或者邪恶得光怪陆离的历史人物被他还原成了可以信赖的人,与以往的描述面貌迥然不同。

       比如说,在我们心目中汉奸的代名词“吴三桂”三个字,经过他的笔墨滋润,一变而成了一个“外表兼具北雄南秀”的美男子,一个在战场上冷静、坚决,无与伦比的战士,一个曾经视荣誉如生命的忠臣孝子,一个在历史夹缝中被挤压被扭曲的痛苦灵魂。

       再比如,那个历来被认为凶险、狡诈、处心积虑的大太监魏忠贤,在剥去历代史家的层层曲解之后,在他的笔下剩下的是一个憨厚粗朴、待人真诚的“傻子”。这个“傻子”原本胸无大志,素来在太监中被欺负被嘲弄,直到五十二岁了还仅仅满足于做一个“伙食管理员”。谁承想机缘巧合命运捉弄,他居然被颠簸到大明王朝权力结构的最高点进行了一番手忙脚乱漏洞百出的表演。

       这些结论真是触目惊心,但过程却是层层深入的。张宏杰不是刻意地翻哪个人的案,他只是把这些历史名人所做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伟大或者邪恶的事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用人情伦理的平常心去推理,结果却是顺理成章,让我们感觉到如果我们生在那个时代,也许我们也不得不如吴三桂那样无情。这些大伟人或者大恶人,其实都是命运之流中苦苦挣扎的可怜人,和你我一样。在阅读中,你不得不和他们一起痛苦、战栗和呻吟。在河北保定的军营中,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图书管理员,培养起了对历史书籍的阅读兴趣,但是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很少读到什么历史读物能像张宏杰的这些作品一样给我带来这样大的阅读快感。

       把这些作品归到某种文学体裁,是件挺困难的事。这些东西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也不是时下流行的历史报告文学,甚至还不是人物传记。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些东西都流露着天然的文学品质,因为它的出发点是对人性和命运的关心。借用张宏杰自己的一句话,“关心历史其实是关心自己”,他对这些古人的性格和命运的兴趣里,无疑包含了对自己的兴趣。张宏杰解读古人就如同解读自己,既小心翼翼又深入彻骨。

       “人是太复杂的一种动物,其复杂程度有时让人类自己也瞠目结舌”(张宏杰语)。我相信,张宏杰对人性的复杂一定有着科学家般的浓厚兴趣。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不会有太多的大风大浪,不会有太多的悲欢离合,体验到的和经历过的事毕竟有限。即使是最杰出的小说家,想象力也只能在经验的边界里飞翔。因此,人性的侧面在现实中表现得是非常有限的。但是在历史这个壮观的剧场里,人性却有机会表现它平庸生活中难得展示的一面。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各种各样出人意料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改朝换代、家破人亡、非同寻常的诱惑与考验、传奇般的危机和奇遇。在张宏杰的这本书里,好像上帝为了分析出人性的每一种成分,它老人家进行了千奇百怪的实验:它把吴三桂放到明清易代的大背景下,看着他的人格结构在历史重压下如何抵抗、伸缩、变形、扭曲、断裂。它把魏忠贤这样天姿平庸的人推向社会制高点,看他在这个让人眩晕的高度上如何忘乎所以、丑态百出。他把海瑞这样的道学先生放到纷纭复杂的政治环境中去,看他无望的坚定顽强和可悲的下场。任何一个小说家极尽想象力,也写不出这样精彩的剧本。这些剧目对七十年代生人张宏杰来说是如此具有吸引力,所以他循着对自己性格和命运的关心闻声而来,来到了这里,做了这冷清剧场内的一个有心的看客。

       张宏杰是个观察和记录的高手。他冷静细致的笔法,把人性的复杂、深奥、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表达得淋离尽致,原本熟悉的历史事实在他的笔下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新鲜而又迷人,让我们这些历史书页背后的观赏者触目惊心、目眩神迷、欲言又止。当历史扑面而来,我们只好在造物者的深刻面前一再确认自己的浅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超值(75+)
  • 目录完整(414+)
  • 下载快(402+)
  • 章节完整(168+)
  • 无颠倒(479+)
  • 格式多(271+)
  • 购买多(674+)
  • 二星好评(589+)
  • 全格式(557+)

下载评价

  • 网友 曹***雯: ( 2024-12-12 23:21:37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宫***玉: ( 2024-12-27 02:38:37 )

    我说完了。

  • 网友 孙***夏: ( 2024-12-20 08:22:38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师***怡: ( 2024-12-13 07:39:00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芮***枫: ( 2024-12-20 11:10:05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冷***洁: ( 2024-12-19 12:57:4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龚***湄: ( 2024-12-11 07:30:24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訾***晴: ( 2025-01-04 10:37:37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寿***芳: ( 2024-12-31 07:53:18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居***南: ( 2024-12-24 15:36:00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