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俄苏文学经典译著·沙宁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7:13

俄苏文学经典译著·沙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俄苏文学经典译著·沙宁精美图片
》俄苏文学经典译著·沙宁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俄苏文学经典译著·沙宁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806386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12
  • 页数:337
  • 价格:45.3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7:13

寄语:

(阿尔志跋绥夫以写实主义的视角,所塑造的主人公沙宁的形象代表了当时的俄国知识分子。他们面对时代普遍感到失落、沮丧。这些情绪在小说中看似颓废厌世,却丝毫不引起无理之感,读来深刻。)


内容简介:

小说从主人公沙宁返回家乡写起,到他乘火车离去结束,写的是他在家乡那段时间里的所作所为。他少小离家,其性格在家庭之外养成,自由自在得像“旷野里的一棵树”。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讨厌周围几乎所有的人,甚至自己的亲人。与此同时,他疲惫孤独,漂泊不定。这一形象出现在俄国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失落与沮丧的年代,因此被看成俄国文化精英之整体“堕落”的象征。


书籍目录:

译序 1

第一章 / 1

第二章 / 6

第三章 / 19

第四章 / 30

第五章 / 42

第六章 / 50

第七章 / 56

第八章 / 61

第九章 / 68

第十章 / 72

第十一章 / 86

第十二章 / 91

第十三章 / 101

第十四章 / 111

第十五章 / 121

第十六章 / 129

第十七章 / 140

第十八章 / 147

第十九章 / 149

第二十章 / 161

第二十一章 / 168

第二十二章 / 173

第二十三章 / 177

第二十四章 / 184

第二十五章 / 191

第二十六章 / 204

第二十七章 / 207

第二十八章 / 212

第二十九章 / 226

第三十章 / 232

第三十一章 / 239

第三十二章 / 250

第三十三章 / 258

第三十四章 / 264

第三十五章 / 270

第三十六章 / 279

第三十七章 / 286

第三十八章 / 289

第三十九章 / 302

第四十章 / 305

第四十一章 / 310

第四十二章 / 316

第四十三章 / 318

第四十四章 / 323

第四十五章 / 329

第四十六章 / 333

后记 / 336


作者介绍:

阿尔志跋绥夫是苏联新兴文学典型的代表作家,风格偏写实主义,表现之深刻,在侪辈中称为达了极致。他的代表作有:《沙宁》《狂人》《血痕》《朝影》《绝境》等。阿尔志跋绥夫的著作是厌世的,主我的,而且每每带着肉的气息。但我们要知道,他只是如实描写,虽然不免主观,却并非主张和煽动。他的作风并非因为“写实主义大盛之后,进为唯我”,而塑造出了时代的肖像。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在法拉狄麦

·沙宁的一生里,那个重要的时期,就是性格受次所接触的世界与众人的影响而形成的时期,他并不住在家中与他父母同过。没有一个人保护他或指导他,他的灵魂遂完全自由,完全别致地发达起来,恰如一株生在田野中的树。

他离开家庭有许多年了,当他归来时,他的母亲和他的妹妹丽达几难得认识他。他的身材、他的声音及他的仪态变化得很少,然而有一些异样的新的东西,成熟在他的内心里,脸上照耀出一种新的神情。他到家的时候正是黄昏辰光,他安然走进房里,好像他五分钟以前才离开那里一样。当他站立在那里,高大、美貌、阔肩,他的冷静的脸上,在嘴角上带着些微微的轻蔑的表示,毫不显出疲倦或感动的表情,于是他的母亲和妹妹的暄热的问候,竟自己沉静了下去。

他在吃饭、在喝茶时,他的妹妹都坐在对面,凝定地注望着他。她爱他,如许多浪漫的女郎之平常爱她们的离家的兄弟一样。丽达常常想象法拉狄麦成为一种特别的人,特别是她借着书本的力量自己构造出来的。她绘画出的他的生活,是一种悲剧的奋斗的生活,悲苦而且孤寂,如那些伟大的不可理解的人的生活一样。

“你为什么这样地注望着我?”沙宁微笑地问道。

这种极注意的微笑与搜探到内心的安静的目光成为他平常的表现,但是,说来很奇怪,这种微笑,本是很美丽而动人的,竟使丽达不大喜悦。在她看来,这种微笑似是自己满足,毫不表现出精神的受苦与争斗。她眼望别处,沉默着在那里悄想,然后她像机械般继续一页页地翻转一本书的书页。

饭吃过了,沙宁的母亲,亲切地拍拍他的头,说道:

“现在,告诉我们你所有的生活,及你所做的事。”

“我所做的事?”沙宁笑着转问了一下,“唔,我吃喝、睡觉;有的时候我去工作;有的时候,我不做什么!”

初,好像他不愿意说他自己的事,但当他母亲问他这个,问他那个时,他却很高兴地叙述起来。然而,也不知为什么缘故,总觉得他对于他叙述的事完全淡漠无感。他的态度,虽是和善而且亲爱,但却完全没有那种仅存在于家庭的分子中间的亲切。这种和善和亲爱,似乎是从他那里,自然地表现出,如一根蜡烛的光明一样,以同等的光辉照射于一切的东西上面。

他们走出去,到了花园的阶边,坐在石级上面。丽达坐在底下的一层石级上离开远些,沉默地听她哥哥说话。她心上觉到冰一般的冷。她的年轻女性的尖锐的本能告诉她,她的哥哥并没有成了如她所想象的人。于是她在他面前,觉得羞怯与不安,好像他是一个陌生的客人。现在是黄昏,微弱的阴影笼罩着他们。沙宁点了一支香烟,烟草的香味混杂在园中的香气里。他告诉他们,生命怎样地在这里那里地颠荡着他;他怎样地常常饥饿,常常做一个流浪人;他怎样地参与于政治争斗之中,又怎样地觉得厌倦了,放弃了这些事。

丽达坐着不动,很注意地静听着,看过去整齐美丽,却带点奇怪,如一般可爱的女郎在春日的黄昏中的形象一样。

他告诉她的话愈多,她愈加相信她为她自己所绘画的如此彩色灿烂的这个生活,实在是简单的、平庸的。且还有些奇异的东西在它里面。它是什么东西?那她不能决定。无论如何,从她哥哥的情形里看来,它在她看来是非常简单、非常无味、非常庸俗的。显然地,他曾随意地在什么地方住着,随意地做些事情;一天在做工,第二天又无目的地闲懒着;这也是很明白的,他很喜欢喝酒,认识许多女人。在这样的生活后面并不隐着黑暗和不幸的命运,它一点也不像她所想象着的她哥哥所过的生活。他的生活是没有普遍的思想的。他不憎忌任何人,他不为任何人而受苦。他有些话从嘴里蹦出来,使她也不知为什么觉得简直不好看。尤其是,当他告诉她,有一次,因为十分穷迫,他竟至不得不自己去缝补他的破裤。

“怎么,你难道会缝补吗?”她不觉地问道,带着一种奇异而且耻辱的口气。她想,那是不好看的事,不是男人应做的。

“我起初不会,但用得到的时候我就学会了。”沙宁微笑地回答,猜到他妹妹所感想的心思。

这女郎不注意地耸了耸肩,沉默不言,凝望着园中。这对于她,好像是:梦着日光炫耀,醒来时却在一个灰暗的冷的天空之下。

她母亲也觉得沮丧。这使她想着,她的儿子没有得到那个他在社会上所应得的尊贵的地位。她开始告诉他,事情不能像这样的下去,又说,他以后必须更晓事些。开头她慎重地说着,怕得罪儿子,但是当她看见他一点也不注意她说的话,她便生了气,固执地主张起来,如顽强的老妇人所做的,以为她儿子想恼怒她。沙宁是,也不惊骇,也不烦恼:他似难于明白她所说的话,但他用爱的不动感情的眼睛望着她并且沉默不言。

然而,当他母亲问道:

“以后你想怎样生活?”他便也微笑地回答道:“啊!无论怎样都可以。”

他的和平坚定的语声与光明而不转瞬的眼光,使一个人觉得,这一句话,虽然他母亲以为没有意思,却于他有一种包括一切的深刻而正确的意义。

马丽亚

·依文诺夫娜叹了一口气,停了一会,悲切地说道:

“好的,总之,这是你的事。你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你们应该在花园中走走。花园现在看来是这样的美丽。”

“是的,自然!来,丽达,来引导我看花园去,”沙宁对他的妹妹说,“我差不多忘记了它是什么样子了。”

丽达从幻想中醒转,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他们并肩走下那条引到朦胧的花园的绿色深处的小路。

沙宁家族的住宅是在镇里的大街上。这镇很小,他们的花园扩张到河边,在河的那面是田野。这住宅是一所古旧的邸屋,两边有损坏的柱子,又有阔的石阶。大的阴沉的花园变荒芜了,看来好像是沉重的绿云降到地上来,在夜里,似乎为鬼魔游散之地。好像有些凄苦的精灵在林莽中漫步,或不息地在这老屋的龌龊的地板上仆仆往来。在层屋,有好几间完全没有人住的房间,铺着褪色的地毯,挂着污秽的窗帏,更显得阴森森的。通过这座花园,只有一条狭隘的小路,路上掷满了枯枝与被压死的青蛙。所有中庸宁静的生命只集中在一隅。紧靠着那所大屋,有黄色的沙闪耀着,在整洁的盛开着花的花床之旁,有一张绿色的桌放在那里,桌上在夏天常摆着茶或点心。这一小隅,为简朴和平的生命的呼吸所接触的,正与那所大的荒废的邸宅,已判定了不可避免的毁坏的运命的,成了一个对照。

当那座在他们后面的房屋看不见了时,他们正走在沉静的、不动的,如活物一般沉思着的树林中,沙宁突然把他的手臂围绕着丽达的腰间,以一种奇异的声音,半狞猛、半温柔地说道:

“你长得正像一位美人!那个为你所爱的人将是一个快乐的人。”

他的筋肉如铁的手臂的接触,送了一阵热狂的颤动,经过丽达柔软的身体。羞赧而且战栗,她避开了他,好像是避开了正走近的什么看不见的猛兽一样。

他们现在到了河边了。芦苇在河中摇摆着,从那里送出一种潮湿的气味。在河的对岸,田野朦胧的在微光里,躺在广漠的天空之下,天空上是照耀初出来的淡白色的星光。

沙宁离开丽达几步,拾起一段枯枝,折断为二,把折断的碎枝抛进水中,水面立刻地起了圆圈,立刻又消失了。芦苇点着它们的头,好像在招呼沙宁,当他为它们的朋友一样。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我为什么哭?”她问自己,她不明白自己流泪的原因,只是觉得自己不幸、可怜、屈辱。她为自己已经失身于扎鲁丁而哭泣,为自己已经不像先前那样高傲和纯洁而哭泣,为自己所感觉到的哥哥眼神中的可怕和侮辱而哭泣。她认为,在此之前,他是不会那样看她的,他如今这样看她,就是因为她堕落了。

但是,对于她来说,有一种感觉更强烈,更痛苦,也更明了:痛苦和屈辱的是,她已经是一个妇人,在她尚且年轻、有力、健康和漂亮的时候,她最好的精力便将永远奉献给男人们,供男人们享乐,而且,她使他们和自己得到的享乐越多她受到他们的鄙视也就会越多。

“为什么?谁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利…要知道,我也同样是一个自由的人…”丽达用紧张的目光着房间里朦胧的黑暗,问道,“难道我永远也看不到另一种更好的生活了吗?!”


根据她的理解,一个人的感受、谈吐和行为方式,应该水远和所有那些与他教育水准、富裕程度和社会地位相当的人一样。在她看来,这一点是自然而然的:人应该不仅仅是具有一切天赋个性的人,而且还是具有某种共同标准的人。周围的生活强化了她的这一认识:对人的一切教育活动,目的就在于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知识分子和非知识分子得到了最清晰的区分,即后者能保持其个性,因而被其他人所视,而前者却只会按所受教育的程度分为不同的群体。他们的信念并不总是与他们的个人素质相吻合,而是和他们的地位相吻合:每个大学生都是革命者,每个官吏都是资产阶级,每个演员都是自由派,每个军官都对外存的高贵持夸张的看法,如果一个大学生突然成了保守派,或者,一个军官突然成了无政府主义者,这就很奇怪了,有时还是令人不快的。


是的,坏蛋都是最真诚的人,而且还是最有趣的人,因为,人类卑鄙的界限甚至是无法想像的。我非常高兴和一个坏蛋握手。


“一切东西都活着,我却要死了…您会觉得,您也应该觉得,这句话是陈词滥调……而我却要死了。不是在小说里,不是在“以艺术的真实写出的作品里,我是真的要死了,这句话我可不觉得是陈词滥调。总有一天,您也会有这样的感觉…我要死了,我要死了,一切都完了!”


他回到家里,悄悄走进自己的房间,打开了朝向花园的窗户,这时,他オ第一次想到,他那样深入、确信、忘我地从事的一切,并非必不可少。他想到,总有一天,他也会像谢苗诺夫那样死去,他痛苦不堪地感到可惜的,并不是人们未能由于他的努力而幸福起来,并不是他终身崇拜的理想未能在世上实现,而是他未及充分享受生活给予的一切便已死去,不再能观察、倾听和感受了。

然而,他很为这个念头感到羞耻,便强迫自己,想出了这样一个解释来:

生活就存在于斗争之中!


无论是以前还是后来,丽达都未如此清晰、深刻地意识到,母亲以及其他那些爱丽达的人,其实爱的并不是她,不是带有各种缺点和欲望的真实的她,他们爱的是他们希望在她身上看到的东西。如今,当她显露出真相,偏离了那条他们认为是她惟一可行的道路,于是,正是这些人,尤其是母亲,就该来折磨她了,他们先前爱得越深,此刻就会折磨得越狠。

然后,一切都混乱了,就像是在梦中:有恐惧,有活下去的愿望,有对不可避免性的意识,有怀疑,有万事皆休的信念,有对什么东西的期望,有绝望,有她感到痛苦的对自己死亡之地的确认,还有一个人,像是她哥哥,正越过篱笆快步向她跑来。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阿尔志跋绥夫以写实主义的视角,所塑造的主人公沙宁的形象代表了当时的俄国知识分子。他们面对时代普遍感到失落、沮丧。这些情绪在小说中看似颓废厌世,却丝毫不引起无理之感,读来深刻。


媒体评论

这套丛书选择了1919年至1949年介绍到中国的近五十种著名的俄苏文学作品。1919

年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对于中国俄苏文学译介同样如此,俄苏文学译介自此进入盛期并日益深刻地影响中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对

“五四”百年的一种独特纪念,也是对中国俄苏文学译介的一个极佳的世纪回眸。

——学者 陈建华

 

翻译活动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开始,一直贯穿到左翼文学运动的始终。

……人们从中了解世界文学的历史及其发展,汲取先进思想文化的养料,学习创作的方法,以此推动创作,深化理论,建设中国自己的鲜活的文学。甚至可以说,没有翻译,就没有中国现代文学,也就不会有其辉煌的历史。

这套书汇聚了俄苏文学的名家、脍炙人口的名作、名震遐迩的名译,既有文学欣赏价值,也有历史文献价值。

——学者 王锡荣


书籍介绍

小说从主人公沙宁返回家乡写起,到他乘火车离去结束,写的是他在家乡那段时间里的所作所为。他少小离家,其性格在家庭之外养成,自由自在得像“旷野里的一棵树”。他对一切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讨厌周围几乎所有的人,甚至自己的亲人。与此同时,他疲惫孤独,漂泊不定。这一形象出现在俄国知识分子普遍感到失落与沮丧的年代,因此被看成俄国文化精英之整体“堕落”的象征。


精彩短评:

  • 作者:无在无不在 发布时间:2019-06-09 23:56:33

    关于函数指针和闭包部分讲解得非常清楚,原型链部分的代码读得有点似懂非懂,翻译还可以,中上水平

  •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8-22 22:20:45

    翻译看着很不习惯,还是年代久了点,和绝境相比竟然还有一丝希望,起码还是活着的,拥有自由的意志,自由的肉欲

  • 作者:星三岁 发布时间:2022-03-13 16:15:26

    没比较英文底本,不过这个翻译也太干涩、直白了吧,几乎不加任何个人渲染的,显得小说跟一部论辩文似的,人物的出场大多是为了讲道理,下场也几乎都是因为说不过沙宁。。

  • 作者:Anfia 发布时间:2019-05-08 03:00:25

    為什麼和絕境差別這麼大,比較平,慢熱。

  • 作者:马孔多的鸵鸟 发布时间:2023-07-26 22:48:22

    大四读过刘文飞译的,忘得差不多了,这本翻译扣一星

  • 作者:thisismelmao 发布时间:2020-01-20 20:39:28

    欧,天呐!这可怕的翻译腔,不是吗?为何竟要这样,将一本俄语著作从英语转译过来呢?原谅我吧,老天爷啊,这可太遭罪了,这样的阅读体验。


深度书评:

  • 萨宁

    作者:村景 发布时间:2009-05-07 19:34:08

    “五一”用了一天断断续续将《萨宁》看完。在书店的时候看了一页,被迷住——萨宁什么都知道,微笑着破坏母亲和妹妹基于常规的期待。这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妙人,我应该在大一,不,高中的时候就看到这本书,那些“大学生式的问题”让我痛苦了那么久。不过也许那个时候那些问题在我身上的作用那么强大,我不一定会同意萨宁。

    看的时候时不时的笑出声来,因为很多段落——尤其是对萨宁言行举止的描写,让我想到了言情小说。是上好的言情小说,男主角个性鲜明、魅力超群。不过在这里你只能爱他,矫情的尤里还是懦弱的诺维科夫?伊万诺夫缺乏美感。萨宁总是平静的眼神加上微笑,好像什么都不能使他触动。他总是无所谓的,看起来不在乎也不关心别人,甚至是至亲。聪明、不形于色的冷漠、健硕的体格,姑娘们总是被他吸引,连他的妹妹丽达在内。读完小说,你甚至发现他是“全知”的——人们是怎么样的、他们在想什么、事情怎么发生的、会怎么发生下去。

    萨宁回家前的经历小说里几乎只字未提,但懂的这么多,不可能是在化外之地长大的。可怜的自杀者索罗维依契克问萨宁:你以前是什么样的?你从来都是这样的吗?萨宁回忆他从前的一个同学,带了一笔他思想上的经历。这位同学是个“无我”的圣人,最后因为这个死掉。接着他说虽然他不认同这个同学,但是爱他,因为他是天生的崇高——“他是真诚的,在自己的道路上从不停下脚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障碍,无论是可笑还是可怕的……”。我以前认为犹疑有时候是美的,因为这种不确定的状态在我看来是谦虚的表现,而过于笃定代表着浅薄。但萨宁这样“明快”,而且显然不浅薄,他是最高明的那一个。他的“明快”有时十分冷酷,比如他的话将索罗维依契克送入死地: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应该往哪里去,他老是在思考,老是在思考,老是在受苦,一切都让他感到可怕,感到难以理解……也许,这样的一个人最好是死掉?”

    “是啊。也许,最好是死掉。去受苦是没有意义的,反正任何人都不能长生不老。只有那种已经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了快乐的人,才应该活下去。而受苦的人,最好是死掉。”

    他并非想让索罗维依契克去死,他看出这个犹太青年的困惑和尴尬——大家都看得到,但谁也没关心,只有他想到要来找他谈谈。这个结果他是没预见到的,他没办法说服他,比如生活不一定要崇高、不一定要知道为什么活着、黄金世纪不可能有等等。他不说假话,他总是真诚而果敢,虽然这两个特质要了两个人的命。这是一个“典型”,我不认为真的会有这样一个人。

    作为萨宁对照的尤里呢?他不敢直面自己的欲望,他矛盾、犹豫、虚伪,欺骗自己,甚至虚荣,唯恐自己显得不够高明、不够与众不同。 尤里认为一个人应该先确定……什么呢?忘记了原文,拿我们这里的话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聚顶”,才好立身行事。萨宁说没有这回事,没有什么终极世界观,“生活的每一时刻都要给我自己新的话语……应该去倾听和理解这样的新话语,不要事先给自己划定尺度和界限”。尤里预设了一个模糊的完美自我,所以“吾日三省吾身”——不停地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辩白,又在这个过程中巩固自己的优越感,同时丧失了行动力。前半部分他的俄式小说中常见的大学生气质让我感到熟悉而亲近,但后半段却变得很讨厌。他有机会改变的——他的一段思想独白已经接近了真实,不过在那之后他又滑向了另一面,这让我惋惜得几近痛恨。

    除了萨宁和伊万诺夫,里面的男性要么糊涂、要么软弱,不过丽达和卡尔萨维娜却让人眼前一亮,都是聪明、骄傲又漂亮的女人,至少是在发生变故之前,结果却让人失望了——也许萨宁这样冷漠,是因为失望太多?丽达无法理解他不答应和扎鲁丁决斗,“一种恶毒的、迟钝的人的愚蠢,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它来自恶人,也同样来自好人,它来自丑人,也同样来地自美人,这愚蠢使他难受。他转过身去,走开了。”

    萨宁太超前。超前而缺乏强悍的灵魂,就会或是疯癫,或是被生活打退回去——比如丽达。

    我正在看四月十二号的《出版商务周报》,有一篇对左琴科的《幸福的钥匙》(另一个译本叫《日出之前》)的书评,里面有这样一段:“原来俄罗斯文学中的忧郁不是一种精神,而是一种无法排遣驱除的病症,可笑的是我们这些人还奢望从忧郁中得到俄罗斯文学的精髓。”我不能把它们全都叫作病症,但的确是一种强大的气候,它曾经为我所钟爱,但现在离远了一点。

    序言中说阿尔志跋绥夫式的挑逗与亵渎是“由内心真诚引发的玩世不恭,在绝望中生成的嬉笑”,除了不那么同意“玩世不恭”和“嬉笑”,这个概括还是很妙的。

  • 一般人点太背

    作者:毛头 发布时间:2011-08-30 21:24:37

    其实萨宁和尤里是一个人,也就是作者,他生了两次,但只死了一次(尤里的死)。因为死过,他看开了一切假的东西,别人相对于他都陷入世界里,所以拯救别人就是让他去死,可别人都点背,只能生一次。所以萨宁就只好没劲的一个人走了去玩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mobi(353+)
  • 快捷(662+)
  • 差评少(534+)
  • epub(225+)
  • 速度快(229+)
  • 无水印(253+)
  • 三星好评(653+)
  • 无多页(432+)
  • 傻瓜式服务(124+)

下载评价

  • 网友 汪***豪: ( 2024-12-25 10:49:47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辛***玮: ( 2024-12-18 13:54:14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石***烟: ( 2025-01-08 13:10:10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车***波: ( 2025-01-02 02:01:17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訾***雰: ( 2024-12-31 03:49:58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孙***美: ( 2024-12-27 23:33:07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冉***兮: ( 2024-12-25 01:50:07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游***钰: ( 2025-01-04 09:52:38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丁***菱: ( 2024-12-15 00:54:31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陈***秋: ( 2025-01-04 14:10:23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