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智慧 《周易》管理正义 虞祖尧【正版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管理的智慧 《周易》管理正义 虞祖尧【正版书】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管理的智慧 《周易》管理正义 虞祖尧【正版书】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管理的智慧 《周易》管理正义 虞祖尧【正版书】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管理的智慧 《周易》管理正义 虞祖尧【正版书】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管理的智慧 《周易》管理正义 虞祖尧【正版书】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管理的智慧 《周易》管理正义 虞祖尧【正版书】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管理的智慧 《周易》管理正义 虞祖尧【正版书】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管理的智慧 《周易》管理正义 虞祖尧【正版书】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店主推荐,正版书放心购买,可开发票】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上篇·总论
讲追根 《周易》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根源
一、回顾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二十多年
二、二十多年间我对中国管理思想根源的思索
三、《周易》是中国管理思想的最早遗存
第二讲《周易》的沿革简史
一、《易经》是夏、商、周三代政府进行决策的手段
二、《周易》的形成和流传的历史考察
三、从《左氏传》看古代怎样运用《周易》稽疑
四、对时代(东周)卜筮活动的分析
第三讲《周易》的传统及其内容、结构和方法
一、《周易》传承的两种传统
二、《周易》的一般内容
三、《周易》的结构和方法
四、本书的时代使命
中篇·上经
第四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论天、地、人的和谐相处
一、乾卦卦辞、彖辞及大象的含义
二、乾卦爻辞、大小象及文言的含义
三、坤卦卦辞彖辞及大象的含义
四、坤卦爻辞及文言的含义
五、《周易》管理最基本的理念 天、地、人的和谐相处
第五讲经营事业,育人为先——论教育为立国之本,立君经纶,启蒙育德
一、屯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二、蒙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三、论立君经纶,启蒙育德的必要性
第六讲饮食宴乐,作事谋始——论诚信是社会稳定的根基
一、需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二、讼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三、诚信是社会稳定的根基
第七讲军民一家,上下亲比——论治国的文韬武略
一、师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二、比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三、师比两卦的战略思维
第八讲积蓄实力,履践虎尾——探索和平发展的途径
一、小畜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二、履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三、探索和平发展的途径
第九讲治乱兴衰,事关天命——论国家或事业的兴衰规律
一、泰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二、否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三、国家或事业的兴衰规律
第十讲团结多数,大有收获——论和同管理的价值实现
一、同人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二、大有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三、和同管理对和平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十一讲君子劳谦,圣人顺动——论政治家行为风范及娱乐升平应对之法
一、谦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二、豫卦卦辞、爻辞的含义
三、谦、豫两卦应成为当政者的镜子
作者介绍:
虞祖尧,927年生,浙江省温州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曾任社会学硕士生导师。社会职务方面担任过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秘书长,现仍任该会学术顾问兼理事名还担任过中企协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著作有《社会学和社会调查》、《中国古代经济著述选读》、《宋史食货志今译》、《中国古代经营谋略图画》(获993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著作奖》、《管子与企业经营之道》、《振兴中国管理科学——中国管理学引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管理的智慧 《周易》管理正义 虞祖尧【正版书】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管理的智慧 《周易》管理正义 虞祖尧【正版书】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管理的智慧 《周易》管理正义 虞祖尧【正版书】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管理的智慧 《周易》管理正义》原名《周易管理正义》,在书稿二校之后,出版社方面建议把书名改为《管理的智慧——(周易)管理正义》。我开始觉得是否有改名的必要,转而又想我所偏爱的“《周易》管理正义”并没有从书名中消失,只不过在其前加一正标题,指明《周易》这部传承几千年的经典充满着管理的智慧、充满着智慧的管理理念。这么一想,我感到应该尊重出版者的意见。于是便欣然接受苏荣刚副编审的建议。为了对读者高度负责,我又集中精力对二校稿进行仔细校对,纠正了不少错字,颇感欣慰。同样,有关如何署名的问题,出版社方面则以征询的口吻,希望我采用以“著”者身份而不要以“讲述”者身份。考虑到《管理的智慧 《周易》管理正义》的实际形成过程,我觉得难以从命。尽管全书的框架、章节的安排、叙述的思路和方法等全部出自我的脑力,但以我的耄耋之年,齿危眼花,肾功衰退之躯,如果没有家人全力相助,帮助我寻找资料,提供参考意见,输入电脑,打印成册等系列繁琐劳动,我是无法完成该书的写作的。尽管他们一再声称不必署名,但我却觉得不能因为他们是我的家人,就可以“贪污”他们的辛劳。因此我坚持还是采取现在的这种署名方式为好,望出版者和读者们鉴谅。何况这也是有先例可援的,我记得吉林大学易学家金景芳老先生出版《周易讲座》时就曾以这种方式署名的,我只是仿行而已。
精彩短评:
作者:Yh丰饶之海 发布时间:2011-05-08 20:41:20
耐读。
作者:三点水 发布时间:2020-06-22 13:46:59
每天都是久别重逢。
作者:在野主义 发布时间:2020-10-12 19:22:26
我绝对是在工人阶级培养模式下长大的,我爸最得意的教育方法就是"放养"+"棍棒底下出孝子/女"。当然也没有任何有组织的课余活动或才艺课程,也不理解它们为什么重要。但,有时候会默默向往那些"兴趣项目",印象最深的是所读的高中算是最好的公立之一,一入学竟然有很多"社团"可供选择,虽然很多只是做做样子。当时的一位老师,我记得上课时我多希望这位温文尔雅的老师能是我爸,那我每天吃晚餐时就都能听他聊荷马史诗,聊西方美术史啦……直到现在我也如此向往"好好说话""深度聊天"的能力——在书里,这种能力被认为是中产才会重视培养的能力,也是当今社会上最能导向世俗成功的能力。怎么说,读后的情绪非常复杂:当我们向往某件东西,后来发现社会主流期待我们向往这件东西,那么我们的向往里,到底有多少成分是自己的?该去批判谁呢?
作者:Allison 发布时间:2020-04-03 13:31:42
触之柔软,观之可亲,案头花下,憨态可掬。 馋鱼惊鸟,避鼠咬鸡。
作者:枣子 发布时间:2021-02-02 11:32:49
白乙一构建的故事里,孤独与温暖可以和谐共存,因为孤独所以格外珍惜温暖,因为温暖所以不再感受到孤独。最喜欢的是《伤》,设定就很有意思,可以把别人身上的伤转移到自己身上,也可以把自己身上的伤转移到别人身上,拥有这样随意操控伤痕的超能力的人却只想为别人减少伤害与疼痛。这是一种易碎的善良,是一种现实世界本不该存在的善良。乙一擅长想象,擅长构筑那些与现实相隔了好几个维度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善意终能战胜悲观和邪恶。
作者:四二 发布时间:2008-06-16 00:11:07
海底车。T_T
深度书评:
美国反智:弑父与悖谬 (巨长文……)
作者:安提戈涅 发布时间:2012-09-22 22:50:19
美国反智:弑父与悖谬
——评Hofstadter 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
反智主义何为?
美国大选尚未落下帷幕,有趣的一幕出现了,曾担任收购公司CEO米特•罗姆尼并不直接嘲笑奥巴马的政治能力有所不逮,而是讽刺他“连柠檬水摊子都没有摆过”,与之相比,罗姆尼可谓从商经验异常丰富,力挽狂澜于99年盐湖城奥运会的财务危机,并创下收购公司业务佳绩。在美国政坛,这种对商业因素的大肆鼓吹是与对文化因素的贬义共生的,两者都根深蒂固。在Richard Hofstadter的《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一书中,他对这一现象做出了细致的描绘与考察。
Hofstadter指出:“美国政治中第一股强有力且广泛传播的反智主义来自于杰克逊思想运动。”而亚当姆斯则是19世纪最后一位心怀智性情感与科学追求的白宫入主者,或者说,他是最后一位相信培养艺术情感有助于联邦政府的总统。彼时亚当与杰克逊斡旋于政治竞技场,杰克逊的鼓吹者唱响了一首诗:“不要去了解那些遥远的、模糊的、精巧的事情,而是去了解我们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此乃第一位。”此后,艾森豪威尔与斯蒂文森的竞选之争、洛奇与尼克松的竞选争霸,重点都放在了处理事务的经验不是来自于书本、而是来自于变化世界道德实践中这一举动上,对商业与实践力的高度推崇引发了文化智性的不断退场,回想罗姆尼一边批评奥巴马乏善可陈,一边宣扬自己是“管理经济最佳人选”时,不难理解Hofstadter的忠告:“在政坛,有学问的改革者士被视作矫揉造作,充满女人味。”只有那些在经济领域大显身手、脚踏实地的政治家才算得上是政坛中完美男性力量的代言者。
这只是美国生活中反智主义的一面。Hofstadter认为:“如果说福音主义和原始主义塑造了美国意识中反智主义的根须,商业社会则进一步加重了这一意识。”追根溯源,宗教因素与原始主义才是美国反智主义的根源。然而,问题首先就出来了,何为“反智主义”? Hofstadter承认:“反智主义长期以来没有被明确定义过,它的模糊性使之成为争论中使用的一个代号。但无论如何它都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作为一个概念,它常常是相关概念的复杂集合而非单一概念,作为一种态度,它常常在矛盾而非单一的行事中出现。作为一个历史主体——如果可以这么叫的话——它并非持续的思路而是时不时大量出现的强有力的波动,并且,从大量资源中汲取其动力。”最终,他将反智主义定义为:“是对心灵生活的憎恨与怀疑,对那些被认为应受尊重的人的憎恨与怀疑,以及对这种生活价值不断贬损的处理方式。7”同时,也需要明确的是,反智主义与反理性不一样,它不是一种哲学律条。我们在社会与政治意义上使用反智主义。
起源
从源头上说,福音教派与天主教合力塑形了美国反智主义的意识根源。从宗教角度考察某种意识形态的根源有其合法性。列维•斯特劳斯在对法国大革命进行考察时提出,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三个向度的时间层面。法国大革命在后世思想家的谈论中,首先是一系列历史事件的积累与化学发应,这是历时的第一层面。同时,法国大革命的余韵在当今法国社会结构中仍有回响,与当今的社会问题具有因果性的同质关系,这就构成共时的第二层面;而历史事件的第三个时间层面就是结合了共时和历时两方面的讲述。因而,从当下出发来检视沧桑的宗教余韵,正形成一种结合了共时与历时的分析,更直观的把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化”在一个共同地平线上。
“反智主义牢牢抓住了我们的思想,因为它是被福音宗教所培育而来的,这一宗教同样孕育出慈悲与民主的情愫。它能在政治事务中大行其道是因为它呼应了我们对平等的诉求,而它在我们的教育中如此令人畏惧,部分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是福音教派式的平等主义。因此,只要有可能,反智主义必须从这一仁善的推动力开始发掘,这一动力是反智主义一以贯之所依靠的。”确然,美国社会并不是唯一受福音教派影响的社会,但美国的宗教文化很大程度上是被福音精神塑造的,福音教派与其他宗教的天平很大程度的倾向前者。人们都不会忘记,韦伯对新教精神推动资本主义发展进程的经典描述,Hofstadter也印证道:“清教阶级作为知识阶级,在美国第一代新教徒之后,富有学识者人数众多且备受尊敬。新教徒希望他们的传教士因学识淹博而脱颖而出。”然而,在18世纪中期,新英格兰及其他殖民地方迅速掀起了一股新潮流,对有智识的教师阶级产生了深刻影响。18世纪的大觉醒时期,有识教士受到了抨击,来自信仰复兴主义者。
美国的“大觉醒”运动(Great Awakening,从大约1725~1770年在美国殖民地尤指新英格兰的新教徒中的一系列宗教信仰复活运动)是欧洲其他地方宗教变化的映射,尤其是德国虔敬教派的兴起和英国循道宗,但美国宗教觉醒程度极为成熟。新教派纷纷失势,他们失去了能吸引普通人的能力,“一度高度文明,极为通达,极为普世,但现在变得过分文明、通达与普世,他们的布道变成了使人昏昏欲睡的集会,令人厌倦且充斥着武断的争论“。觉醒者乔治怀特菲尔德说:“集会变得如此死气沉沉的原因是死气沉沉的人在布道。”觉醒运动对宗教的理性因素造成了威胁,最为极端的情况下,牧师们威胁大学学院,甚至烧书,乃至性情敦厚的怀特菲尔德也敦促说某些书应该被烧掉。1743年詹姆士达文珀特督促新英格兰的居民把他们的珠宝、个人奢侈品书籍以及那些由敌对牧师写的布道文收集起来烧掉。
这颇让人想起中世纪的做法。虽然近代史学家纷纷为中世纪翻案,试图矫正对其“黑暗时代”的“误读”,但不可否认的是,对知识与知识分子的压迫是这一黑暗时代板上钉钉的事实。中世纪的圣伯纳德号召巴黎的师生们:“你将在森林中找到比在书本中原来的多的东西。树丛和石块都会比任何一位教师给你更多知识。”而另一位西妥教团的僧侣策勒的彼得声称永生的方法就是“不买一本书,不许给任何一名语言教授以报酬。”就这样,纯洁的圣徒拍就用寂寞抵御大学的喧嚣,用耶稣基督反对代表知识的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僧侣与美国大觉醒运动中的牧师达成了默契,根据Hofstadter的描述:“有一次,博学的约翰森爱德华都攻击耶鲁哈佛大学,因为学校没能培育虔敬的感情,在教学生们人文知识上花了太多功夫。”
而同时,在新教之外,美国天主教也对反智主义构成有力而深刻的影响。天主教也没有发展出什么智识的传统,在其早期发展史中,两股塑性力量导致了对知识的漠不关心。“其一是强烈的‘一无所知’的心理,其二是美国教会有限的资源长期以来就被为了给大量移民创造必要宗教机构的紧急任务所占据。”先到达的爱尔兰移民为后来者创造了存身之地的教会,几乎很少吸收有影响力的德国天主教学者或者抱着存疑心态的法国教会成员,而是大量吸收那些粗粝好战的爱尔兰教徒。进入美国后,在语言与阶级上被斩断,工人阶级的天主教移民们就缺少能力去推举出一个知识阶级的代言人。同时,“长期以来,天主教的财富对知识机构的赞助就微乎其微,即使出现了天主教的百万富翁时亦然。天主教大学与学院的学识成就一直非常低。”
就这样,宗教胜利之处,理性与智识开始衰退,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基要派、福音教徒、天主教徒都成为右翼政坛上的活跃主导力量。对知识的贬义与憎恨,就这样从宗教场所过渡到了政治竞技场。这多少有些讽刺,普世的基督教兄弟会不能统筹这些吵吵嚷嚷、分歧迭出的教派,可是在麦卡锡时代,很多有着宗教背景的右翼分子却被一股对知识的憎恨维系在了一起。
美国反智主义的另一源头,是原始主义作祟,Hofstadter并未就此展开丰富论述,但它与宗教的关系千丝万缕。“原始主义分散在对原始基督教精神的诉求之中,它同时也是一股要求回归“自然”的力量,凭借着它,一个人可以接近上帝或自然——这两者的区别并不十分鲜明。”在原始主义看来,所谓纯任自然的天赋智慧与理性精神自然判然有别,前者是自然的,上帝授予的,后者却是培育的,造作的。由此,催生了大量讲述西部豪情的文学作品,欲与知识分子的矫揉造作形成鲜明对比。
弑父与悖谬
通过大量实证分析,Hofstadter展现出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面面观——政坛、商界、学校、工人、农民、甚至知识分子本身——令人吃惊的是,在他的分析中,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人都对心灵生活与知识分子心怀怨恨、冷嘲热讽。
政坛内的反智风云不在话下,不同政策不断推动着对知识分子的各种憎恨。比如说新政New Deal的颁布,就使得新政的批评者夸大了知识分子的能力,并视他们为不切实际的,不负责任的与心怀不轨的;而随着有教养的商业家退出舞台,自助者(Self-help)的概念出现,这些自助者白手起家,累资千万,代表着殷实商业家的乡村男孩的渴望与经验,自然,他们的发迹总是无关正统教育,他们鄙视“天才”与“有智慧的人”,认为那些人虚荣又轻佻。在很多商业领域,“比如实验室,制药厂,人们只欢迎普通人进行团队合作,天才一词总叫人想起内向敏感古怪等性格”;在教育领域,男性中心主义思想与反智主义共同进退,人们有着普遍的认同:“教师被认为是女性化的职业。19世纪的美国,男人进入教育领域,要么是暂时的,为日后成为律师、牧师、政客、大学教师做准备,要么就是承认没能力找到更好工作的失败的明证。”
知识分子兴办的农业大学遇冷的同时,他们与工人的关系又陷入了紧张。“他总想将工人运动视作达到什么社会企图、社会建构的运动,但最终不得不攀附于工人运动的领导人。他们在工人世界里受憎恨的程度之深,就如他们被需要的程度一样。”至于知识分子本身,也成为反智主义源头活水涌动之地。Hofstadter说:“我并不否认我们当中有一小撮保守甚至反动的知识分子,但如果美国有可称之为知识分子团体的存在,那么这个团体就算不是激进的(在团体中这是不受欢迎的),也是出于中心偏左翼的位置。它已经持续引发右翼好不缓和的憎恨。”
如此看来,心灵生活与知识分子在美国生活中几乎无立足境了。这一消极思潮的发生与起源,Hofstadter已经考察的很详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反智主义过程中折射出的一些有趣现象。
其一,是一种俄狄浦斯王式的“弑父”情结。归根到底,美国所反对的文化与智慧往往以旧有欧洲文明为其代表。美国如此焦虑地反对这些“精巧的”、“欧洲的”、“旧世界”的文化,乃是为了尽早摆脱曾经的宗主国在文化上遗留的“影响的焦虑。”托马斯•潘恩在鼓动美国独立运动的小册子《常识》中,已经预言了对老欧洲的厌弃之情。他对君主政体、世袭制的抨击不仅仅是来自于自由主义理念,更是来自于一股取消英国政府合法性的冲动。他将英美两国的局面划为势同水火,将美国继续接受英国支配的可能性消灭殆尽——“只有抵抗才有效力,那么为了上帝,就让我们抵抗,一直达到最后的独立,不让下一代人在遭受侮辱的毫无意义的父子关系的名义下趋于灭亡吧!”
这一宣告父子关系断裂的预言预示着此后整个美国反智主义的基调:弑父。美国正是一个从过去逃逸出来的国家,充斥其生活中的,是对那个曾经依靠的母国的反对与抗拒。Hofstadter写道:“面对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美国人却缺少劳动力与技术,美国的态度代表着民主与共和对独裁和贵族制的反抗,理性对迷信的反抗,积极且远瞻对旧世界消极悲观的反抗,它是动态的、富有活力和原创精神。”234马克吐温的《误闯亚瑟宫》就描绘了一个19世纪的扬基人用蒸汽与电力建立起政权的故事,他对编辑说,这是写给英国人的故事,这是对英国批评美国的回应(尽管他没说,我们总想得起阿诺德对唯利庸俗的菲力士人的抨击),这本书真是对欧洲与旧时代的回应,他认为那完全是个肮脏迷信粗野无知剥削的地方。
古老的欧洲连同他的精巧文化与腐朽特权制度一同被扫入了垃圾筐,美国学校中的教育是活力的、新新的。虽然教育中谆谆教导的有用性技巧以及拓宽社会机会的目的是很明显的,但是在发展心智、想象力能力甚至是沉思的愉悦方面则是不明确的。很多美国人认为这类型的教育只适合于有遐阶级、贵族与老欧洲。而杜威则在精彩的《民主和教育》中指出:“现在不是过去之后某种一段接一段的所在,它是将过去弃于身后的生活。”因而对过去的研究不增益于理解现在——过去的生活中的文化产品一文不值,最重要的是超越过去。388
总之,在激进的反抗旧欧洲的过程中,“美国人把衰朽的欧洲视作比自然的美国更为野蛮。”158与此同时,弑父的反智情结与另一股悖谬的社会发展结构扭在了一起:现代性的悖谬。汪晖曾经在有关现代性的访谈中谈到:“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现代性本身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以至于,“现代性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自己反对自己的传统’。”也就是说,反现代性的现代性成为中国近代思潮的一个特征。中国的的现代性过程不仅深受世界现代性进程的发展,更本质地裹挟与包含在世界现代性发展之中,因而,可以提相信:欧洲的启蒙运动与现代性也具有这样一个内部冲突的结构,比如关于启蒙运动长期的争论本身就代表了正在进行的自我意识改造的阶段,启蒙主体的不断延续性。在美国反智主义的例子中,这股现代性的悖谬体现为,前行的现代性中的矛盾与倒退,在进步的年代对知识的贬义与心灵的憎恶。
二十世纪以来,现代性的进程也席卷了美国国土。Hofstadter指出:“国正经历着宗教、文学、艺术、道德相对性、激进平等、性骚动等多方面的现代性过程,各种主义丛生,世界主义与外国性都令美国人多少措手不及,知识分子不可避免地要去承受一些那些不理解世界变迁者产生的愤怒。”在科学主义等启蒙观念入侵宗教领域时,大量的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中的基要主义者一样,对现代化作出了逆反。这种对现代性的痛批则指向了如同替罪羊一般的知识分子身上。不能理解,每当社会面临着转型,知识分子往往必然要承受一种结构性的阵痛,仿佛社会转型的起源于结果之重全都落在了他们的肩上,于是乎,“冲决与回归”、“剧变与安稳”等等两难的困境都向知识分子逼去,他们该作何反应呢?Hofstadter的答案并不乐观——或许他甚至没有给出答案,在全书最后,他只能描绘出知识分子在“疏离与规训”这又一次的两难困境中左右摇摆的现实。
我们时代的反智主义
文论家赫施教授(E. D. Hirsch)曾经讲过一个“无知美少女”的段子:在第五季《美国偶像》的第六名Kellie上了一档《和小学生比智慧》的节目。她不仅不知道布达佩斯是哪个欧洲国家的首都,甚至还以为欧洲就是一个国家。年逾八十的赫施的忧心因而凸显出来,由于美国公共教育病入膏肓,人们普遍陷入无知与缺乏常识的状态。Hofstadter在《Anti-intellectualism in American Life》中念兹在兹的深受反智主义影响的教育理念问题,于今影响不断,接着成为了赫施的担忧。
无独有偶,陈平原教授前一段时间被广泛转载的文章《当阅读被检索取代,修养是最大的输家》也表达了同样的忧虑。随着影像时代的来临,他的担忧在于:“我知道,刚毕业还没有问题,日子一久,很多学生是不再读书了,网上逛一逛,电视看一看”。”我有一位从事公务员工作的朋友说,每当在单位拿起一本心之所好的书开始看时,别人就会凑过来问:“哟,要考啥证呢?”在很多人心目中,为追求丰富的心灵生活而读书的概念早已不存,在讲追求智性的活动与讲求功用实践性的目的相连时,我们必须得坦然对面陈平原的忧惧:对精神生活与心灵世界的渴求成为生活中的稀缺品,商业、资讯的密集甚至剥夺了人的不知情权,而这其中又暗伏着多少反智的因素呢?
一些摘抄
作者:Babynumb Nada 发布时间:2011-02-22 08:03:26
真师之言,仅作留存,并不时温习、自勉之。
全是摘抄,个人仅作了一些大致的整理和归纳,觉得放在“书评”里可能更合适一些,请希望读到评论的童鞋见谅。
“把真理转化为生活,把生活转化为内在。哪怕看起来好像是个彻底反传统的叛逆,只要他走在内在生命的旅程中,那就是真正的传统,他就是觉悟的上师。”(印度总统S.拉达克里希南的演讲)
当老人(顶果钦哲仁波切)迈进灵堂的瞬间,宗教的奇迹再次发生——已经圆寂数日,早已冷了的创巴仁波切的法体,突然转过头来,对着自己生前的上师做出了及其微小,但确是让每个人都能察觉到的一个虔诚的笑容!
这就是第十一世秋阳·创巴仁波切最后的故事。
引言:
“正确修道,是一个非常细密的过程,不是天真地投入即可有成。歧途甚多,曲解道心和以自我为中心来解释道心的情形,都可能因误入歧途而发生;我们会欺骗自己的,自以为是在发展道心,其实是在用修道法来加强我慢。这种根本的曲解,可称之为修道上的唯物。
佛法虽然是无神论,但不与有神论的修行相悖,二者的分别毋宁说是在于重点与方法。修道上的唯物,是所有宗教在修行上共同遭遇的难题。佛教的秀发是从我们的惑与苦着手,力求弄清惑与苦的来源;有神论的修法则是从神的丰足着手,力求提高有神存在的感受。但那妨碍我们与神相通的即是我们的惑与不善,所以有神论也须对付惑与不善。例如,修道上的我慢,对有神论和佛教,都同样是个难题。
藏传佛教对”我“的运作所产生的三种迷惑用”唯物三王”来隐喻:“身王、语王、意王”。
身王:
神经质地最求身体地舒适、安全和快乐。-是指使得我们如是 去做、使得我们想要控制自然的那种偏执。
语王:
对世间运用智能,这种性向最成熟地产品是意识形态(包括民族主义、各种宗教),目的在与为我们提供身份和行为准则,并对万事万物如何发生及为何如此提出解释。
是以概念为过滤器来遮蔽我们的视线,不让我们直见实相。概念受到过分重视——概念被用作巩固我们世间和我们自身的工具。
意王:
为保持有“我”之惑做出的努力。麻药、瑜伽、祈祷、禅修、催眠、各种心理疗法,都可如是利用。
佛发现三王诱惑我们的方式是从根本上创造一个神话:我们是实存者。但神话究竟实假的、是大骗局、是我们的苦难之根。
解脱无需用力,不用力即是解脱;达此无我境地便是成佛。
修道上的唯物
我们所收集的大量知识和经验,只是“我”之部分展现,只是“我”之浮夸性的一部分。我们向世人炫耀这些知识和经验,藉着这种炫耀,我们让自己安心,肯定自己实安安稳稳地在做“修道者”。
上师证得法教之真谛,而传给弟子得却是灵感,弟子则一如其师过去那样,因得此灵感而觉悟。所以法教永远赶得上时代,法教不是“古代智慧”,不是古老传说,法教不是当作知识传承下来,不是那样传承,而是切身体验。我们必须在自己的经验上下功夫。
“修行之道不是那么走的。我们必须在自己的经验上下功夫,修行之道是孤独的个人之道。”
外来的援助帮不上忙。你若不愿意让自己成长,你就会陷入自我毁灭的迷惑过程;那是自杀,不是他杀。迷惑之所以有力,原因就在于它能导致自我毁灭。
问:“我”为何那么难以放下?
答:人怕空虚,怕没同伴,怕没形影相依者。与人无缘、无事无关,根什么都攀扯不上,这些感受是很可怕的。即使只是想想,不是实际经验,也会令人感到极端恐怖。一般来说,我们怕的是空,怕在坚实无可靠之处落脚,怕失去那被视若坚实确定之物的身份。这种恐惧会对我们构成极大的威胁。
放下
一旦敞开,遍随处可落。
我们一旦把自己视同最低者,就不再怕失去什么。如是,我们把自己准备成一个空的容器,可以接受法教了。
我皈依法即是皈依生存的法则或如实的生活,我愿睁开眼睛如实去看人生的境遇;不愿以修道或神秘的眼光视之,而愿看到人生的实况。
上师
和“道友”和“上师”的关系很容易发展成一种类似于恋爱的关系,不过,热情早晚会消退,而你也必须面对自己的生活处境和自己的心理状态。就像“蜜月期”一过,你不再仅是感到你所爱之人是你注意的焦点,同时也开始注意他或她的生活方式。
我们可以把上师看做纠缠我们和嘲笑我们伪善之鬼。在了解自己的真想一事上,可能含有一种穷凶极恶的性质。根本智是不断出现于各种生活状况中的,此智锐利、无坚不摧,以致到了一定阶段,即使你想拜托它,也摆脱不掉。根本智、如来藏或佛性,永远是每一个人经验里都有的,无法逃避。法教还说:“最好不开始;一旦开始,最好完成。”所以除非必要,你最好不入修行之道;一旦踏上去,你就是已经真的做了,不能再退出,已是无路可逃了。
灌顶
我们必须把自我的粗俗品性毫不保留地全交出来。
自欺
寻求任何一种福乐或梦想的实现,都必将遭受对等的失败和沮丧。
难行之道
此道不合乎我们的期望,我们所期望的是:涉入佛教是一段温和、愉快、充满慈悲的过程。其时,此道难行,是硬碰硬的心对心,你若敞开自心,原意相晤,则上师也会敞开其心。这里面没有奇迹可言,敞开是双方共同创造的情况。
要紧的是我们必须布施而不望回报。这是真正的难行之道。
敞开之道
敞开之道的入门在与体验暴露自己,以真面目做人,把自己的优缺点全部呈现给道友,且自行修道。
温情是自觉内心不断生起善念时所有的那种快感。不管你在做什么,你都不会像勉强修禅时那样觉得枯燥无味、度日如年,其实,禅修时轻松愉快、纯出自然之事,是不断跟自己友好的行为。
如是,悲心成为了你通往外界的桥梁。对自己的信心和悲心,令你想与生活共舞,想与世间的诸般活力沟通。若无这种启发和敞开,修心之道便成了轮回的欲道,你仍被困在改善自己之欲、实现梦想之欲中。
悲心与成就完全无关。悲心广大豁达,真发悲心的人,不知他是对别人慷慨,还是对自己慷慨,因为悲心是随缘布施,没有方向,没有“为己”、“为他”之念。悲心充满喜悦,那是自然生起的喜悦、信心常在的喜悦、极感富足的喜悦。
我们可以说悲心是富足的根本心态:反贫穷的心态,对贫穷的战争。悲心意含宽广的思路,对自己,对世间都更自在,更大方。此即为何藉着小乘来的第二乘名为“大乘”。悲心的心态是,人生本来即富,无须致富。如果没有这种信心,禅修根本不能化为行动。
敞开不是把什么东西给别人,而是放下自己的需求和需求的基准——这就是布施波罗蜜。
菩萨行有如照在一百碗水上的月亮,同时出现一百个月影,每碗水中都有一个。这不是月亮有意如此,也不是谁设计出来。敞开指的即是这种绝对的信任和自信。敞开的悲心也是这样运作,不是刻意去制造一百个月亮,以便让每一碗水中都有一个月影。
你这个月亮只是在那儿敞开着,水湾也许反映你,也许不反映你,你既非在意,也非不在意,你只是在那儿而已。
那种敞开地规模之大是革命性地,全面性地。慈悲意味着你如实做一个成年人,但仍童心未泯。
敞开的空间与日常生活
因此,我们必须回到日常生活的问题,回到最平凡实在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要说日常行为的单纯和精确非常重要。你若得见敞开的空间,就应回到原来你所熟悉的哪些让你闷得可怕的生活状况里,更仔细深入地观察他们,直到你发觉其坚实无稽,之道你见其本性为空。
关于“爱”
我要说的可能会令很多人不快,但实际上,爱恐怕不只是美丽、浪漫和喜乐感受。爱不仅跟世间之美结交,同时也跟丑恶、痛苦、嗔恚来往、爱不是天堂重现。爱心或悲心,或敞开之道,是离不开实相的。要发爱心——遍满宇宙的大爱,不管你想叫它什么——你必须如是地接受人生的全局,接受其光明,也接受其黑暗,接受其善,也接受其恶。你必须对人生敞开自己,与人生沟通。这就好像是从高空俯瞰世间:有明、有暗,二者皆收眼底,你不会想要护明抗暗。
所谓“爱”地关系通常是采取这两种模式之一,不是我们被别人喂,就是我们喂别人。
我们面临的基本问题,似乎是我们太致力于证明什么,这一点与偏执狂和贫穷感有关。你一想要证明什么或得到什么,你就不再是敞开的了,因为你必须检查每一件事,必须把每一件事安排得正确无误,那是非常偏执的生活方式,并不能真证明什么。
投影是你在镜中的影像。由于你对自己没有把握,世间就反映你的没把握给你看,于是你心中便开始为此影像所萦绕。你的没把握让你烦心,其实那完全是你在镜中的影像。
你根本无须去找开端,当下就是原始状态,故无寻找开端之理。当下即是开端,根本无始。
幽默感
从什么不是幽默来看什么是幽默感,会很有趣。缺乏幽默似乎是由于以“冷酷得事实”为本得心态。有此心态者,为人处世都非常冷酷,诚实得要命,严肃得要命,用个比喻来说,他就像具活尸。他生活在痛苦中,脸上老是带着痛苦得表情,他体验过某种冷酷得事实——现实——他严肃得要命,到了成为活尸的程度。严酷的活尸为幽默之反,那种情形犹如有人手持利剑站在你得背后,如果你不好好地禅修,如果你不乖乖地坐正,你背后地人就要下手了。或者,如果你不好好地、诚实地、直来直往地过日子,有人就要打你。这是不必要地自我监视或自我观察所产生地不自在地感觉。不管我们坐什么,都老是受到监视和检查。其实,监视者不是“大哥(big brother),而是”大我“(big me)!我的另一面在监视我,在我背后,就要下手,就要指明我地缺失。这种做法,无乐可言,谈不上幽默感。
人间是剧场(宗萨仁波切对秋阳创巴仁波切有过很精准的评论)
幽默感来自遍满地喜悦,这种喜悦不卷入”彼此“之战,所以能有空间扩展成完全敞开地情况。喜悦能发展成全面地喜悦,能看到或感受到整个地面或敞开地地面。这种敞开地情况里,没有丝毫界限或假装地严肃。你若想把人生看做”重要事物“,你若想强令人生严肃,好像每一件事都是大事,那就可笑了。干嘛小题大做?
幽默感包含看出两个极端并列时所显示得根本讽刺,所以你不会对它们认真,不会认真玩它们那种希望与恐惧得游戏。此即为何修道得经验时那么微不足道,为何禅修时一切经验中最微不足道的。
全面的觉知刻意让它看见发生奋斗的空间,从而看出其讽刺性和幽默性,它不再只是奋斗,同时也开始体会奋斗及奋斗的无用。
对于“苦乐”的理解和幽默感:
我想,苦乐出于同样的背景。一般而言,人视苦为坏,视乐为好,以致乐被看做喜悦与幸福,而跟天道连在一起。苦则让人联想到地狱。因此,如果你能看出排斥痛苦以便得乐、拒受大苦而奋力求乐之中的荒谬与讽刺,你会觉得这一切都很有趣,人对苦乐的态度里,少了一些幽默感。
六道
饿鬼道之苦,主要不是苦在所求不得,而是苦在贪得无厌。(这是因为基本上猴子迷恋的是饥渴的状态,不是饥渴的满足)
四谛
“散漫之念,似蚱蜢之念、似展览之念、似电影之念。”
菩萨道
“菩萨”的意思是:“敢走菩提道者。” “菩提”的意思是“觉”或“觉境”,这并非说菩萨必已完全觉悟,而是说他愿行觉者之道。菩萨道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我们在一生中,通常都有很多期望、我们奋力追求,而这种行为多是基于冲动。我们一发现令我们兴奋的美好事物,我们就拼命去追,而早晚会被推回来。我们越是向前推进,我们就越会遭到逼退,因为冲动是一种强大而无智慧的动力。冲动的行为,犹如无眼之人乱跑,犹如盲人力图走到目的地。
你根本无须强迫自己去做什么。你与情况不停地交往、不停地共舞。这种关系犹如太阳地照耀和植物地生长。太阳没有造就植物,植物只是反映阳光,其生长情况地发展,纯出自然。
我们不一次做一件事。我们做得是一件事,心里想地却是许许多多其他的事,使得我们地心很不清明。
我们自以为了知事物地实相,其实,我们只看到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证得空性,并不是说整个世间都融入空间,而是说你开始注意到空间,感觉到空间不再是那么拥挤。
不是“克服烦恼”,而是“转换烦恼”,跟降魔是一回事。
我们会发现烦恼不可貌相,实含甚多之智和敞开的空间。问题在与我们从未正确地体验烦恼。我们以为战斗和杀戮表示忿怒,其实这些都是另一种逃避,都是一种发泄烦恼地方式,而非实际如实体验烦恼,我们尚未正确地感受到烦恼的本性。
一旦你如实体验烦恼,烦恼的恼人性即被转化。转化不是说消除烦恼的活力特质,而是说将此特质转化为智,这是非常需要的。
顶礼大德,顶礼仁波切!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盗版少(76+)
- 四星好评(643+)
- 章节完整(432+)
- 排版满分(76+)
- 情节曲折(471+)
- 体验差(263+)
- 下载速度快(516+)
- 小说多(655+)
下载评价
- 网友 冯***丽: ( 2025-01-08 20:55:08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国***芳: ( 2024-12-18 16:31:01 )
五星好评
- 网友 师***怡: ( 2025-01-02 11:30:09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仰***兰: ( 2024-12-18 05:37:04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瞿***香: ( 2024-12-18 23:37:53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晏***媛: ( 2025-01-04 02:07:33 )
够人性化!
- 网友 习***蓉: ( 2025-01-07 05:50:26 )
品相完美
- 网友 焦***山: ( 2024-12-28 16:27:04 )
不错。。。。。
- 网友 方***旋: ( 2024-12-29 09:18:39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常***翠: ( 2024-12-27 04:24:47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温***欣: ( 2024-12-11 10:32:21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步***青: ( 2025-01-03 19:24:12 )
。。。。。好
- 网友 薛***玉: ( 2024-12-14 03:10:14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田***珊: ( 2024-12-23 04:11:16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中外律师制度比较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文化生态视角下上海高校学生戏曲社团现状及问题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没时间休息的休息法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世界各国素食风味菜谱精选200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总有一些东西是不能买卖的:市场的道德底线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唐语林(插图本)(中华经典随笔)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初中化学(全彩版 2018 第5次修订)/图解速记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24经纶学典学霸高考蓝题新高考新教材物理高三高中高考一二轮总复习同步辅导资料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新手妈咪·每天只玩5分钟系列 儿童数字训练游戏书4-5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高考应对速查手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