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古典与青年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1:44

古典与青年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古典与青年精美图片
》古典与青年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古典与青年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806603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9
  • 页数:297
  • 价格:42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1:44

内容简介:

青年的性情需要得到古典思想和作品的节制与调和,古典的理想需要得到青年人强健身体的践行与传递。作者以一个“80后”学术青年的文化生活经验,用古典的视野从当代中西方文学、影视、美学和文化中俯拾出思想的闪光,展现古今之间的断裂冲突与丰富的意涵交织。“回归古典”正是为了“面向未来”,在呈现历史的同时为当下生活注入活力,让心灵在古今之间进行“友爱”的无休止探索。

刘小枫老师推荐。“80后”青年学者冯庆进行的一系列观察与写作实践的集成,这些文章大多尝试跳出体系化的学术写作,以不同的文体和风格,从不同层面展现古今之间的断裂冲突与丰富的意涵交织。

全书分为“阅读文化的古今通变”“抒情生活与精神返乡”和“老智慧,新知识”三辑,涉及刘慈欣、聂隐娘、博尔赫斯等有趣的议题,行文轻快灵动,既有细密的理论思辨,也时时闪现出思考的洞察力。


书籍目录:

自序

第一辑 阅读文化的古今通变

通俗与媚俗

古典学与当代青年

理论时代的经典阅读

“小说的死亡”及其内在逻辑

从租书摊到虚幻时代

唐传奇《聂隐娘》隐藏了什么?

问路时代的遗产

第二辑 抒情生活与精神返乡

“有情”的启蒙

从“宇宙意志”到“民族精神”

“思乡”的张力

巨蟹座与乡愁

抒情植物学

博尔赫斯的永恒美学

褶子中的雅努斯

《天山牧歌》中的建设、爱情与民族亲和

《师父》的女人与“家”的来临

第三辑 老智慧,新知识

漫谈西方观念史中的动物与人

太人性的,去人性化,后人类

爱比米修斯之过

“网络暴力”的结构性根源

幽默的、太幽默的

人类的可能与不可能

文明史与师道尊严


作者介绍:

冯庆,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主要研究美学思想史与文艺理论,目前主要关注当代情感理论与批评的中西传统资源开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古典与青年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古典与青年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古典与青年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青年的性情需要得到古典思想和作品的节制与调和,古典的理想需要得到青年人强健身体的践行与传递。作者以一个“80后”学术青年的文化生活经验,用古典的视野从当代中西方文学、影视、美学和文化中俯拾出思想的闪光,展现古今之间的断裂冲突与丰富的意涵交织。“回归古典”正是为了“面向未来”,在呈现历史的同时为当下生活注入活力,让心灵在古今之间进行“友爱”的无休止探索。

刘小枫老师推荐。“80后”青年学者冯庆进行的一系列观察与写作实践的集成,这些文章大多尝试跳出体系化的学术写作,以不同的文体和风格,从不同层面展现古今之间的断裂冲突与丰富的意涵交织。

全书分为“阅读文化的古今通变”“抒情生活与精神返乡”和“老智慧,新知识”三辑,涉及刘慈欣、聂隐娘、博尔赫斯等有趣的议题,行文轻快灵动,既有细密的理论思辨,也时时闪现出思考的洞察力。


精彩短评:

  • 作者:Kaiho 发布时间:2019-10-19 03:01:28

    此书进一步区分了西方现代与中国古典,而非仅仅徘徊于古典与现代。青年与古典的“辩证关系”大概就是古典以中道凝聚青年的求真意志,并由此塑造出整个儿温良且克制的文化品性。这差不多就是他老师的想法,只不过换了一种青年人的写法。其实从那篇获奖的《义气论》开始,我就十分期待冯庆的新作品,读完此书才发现,原来他内里装着的还是国施。现代写法毕竟逃不开“古典”立场。纵观整部左突右进的随笔集,不由让人疑惑,一些经典作家,比如,康德、博尔赫斯,是否只是在既定范式下被草率处理了。当然,所有的文化批评,总是预设了批评本身固定的范式。在此书中,“西方现代-中国古典”就是版本之一。至于在这样的叙事框架之中,作者能否以道情之间的中和状态来审判现代的种种新观念,则又属于另一个问题了。毕竟,温和的批判不过是卖字而已。大概如此。

  • 作者:香葱同学 发布时间:2019-10-18 21:09:34

    脑洞很多,可读性强

  • 作者:婧婧 发布时间:2006-12-01 16:27:38

    还是蛮全面的

  • 作者:阿冉Evelyn 发布时间:2024-03-11 11:38:44

    整体读下来感觉有些地方还是比较晦涩的,比如《博尔赫斯的永恒美学》里面:“最不相容的希望可以毫无障碍地共处在一起,换句话说,愿望的风格就是永恒”。看了好几遍都没看懂,不懂博尔赫斯逻辑,为什么“愿望的风格就是永恒”。这篇文章大体上是读懂了,博尔赫斯运用象征、神话、巧合、冥冥中注定的生命和身份的循环来进行某种具有巴洛克美学性质的写作,无限分叉的时间,混沌的秩序,展现当下直观感受到的现实,进而颠覆日常生活的经验,表现主体审美的无限可能。但是我确实没捋清楚博尔赫斯具体是怎么颠覆传统对于“永恒”的追求的,现在想来可能是运用“迷宫”隐喻反讽哲学传统中对“永恒”的概念化探索,“人的有限性”这个宿命论决定了人不可能永恒。作者把它结合具体文本来分析,我看得一知半解的原因大概是我没看过博尔赫斯的迷宫叙事。

  • 作者:李博雅 发布时间:2019-11-28 10:13:40

    稀碎 有两篇还成 被题目骗了

  • 作者:孙小迪 发布时间:2019-12-19 13:40:54

    ……以这位博士的理论跟文笔,居然也能出书啊……读起来很晦涩,很多理论知识也很像关在象牙塔里一心做学问的人提出来的。文笔尤其得老派,偏偏还要加点儿流行词……怪怪的。读了几篇就作罢了,我在旧天堂书店原价买的,就当支持这位仁兄吧!


深度书评:

  • 智慧不会变老——评冯庆《古典与青年》

    作者:梵阿一铃 发布时间:2020-07-21 04:19:38

    (本文发表于2020年第5期《书屋》)

    米兰·昆德拉在《玩笑》中说:“青春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是由穿着高统靴和化妆服的孩子在上面踩踏的一个舞台。他们在舞台上做作地说着他们记熟的话,说着他们的狂热地相信但又一知半解的话。历史也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经常为青春提供一个游乐场——年轻的尼禄、拿破仑,一大群狂热的孩子,他们假装的激情和幼稚的姿态会突然真的变成一个灾难的现实。”乐于摹仿和表演,是青年的天性,毕竟,让摹仿的对象给自己的真人秀加持,是一种景观时代的诱惑。然而古典哲人告诉我们,摹仿和表演也有高低之分,摹仿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你的表演就是什么样的。如果摹仿拿破仑、尼禄式的僭主, 搞不好就成了摹仿犯的“灾难性的现实”。表演并不只是宣泄过剩精力的游戏,而是一个关乎心灵和德性的伦理行动。

    古典哲人认为,诗的本质就是摹仿和表演。而青年也是天然的诗人。青年的血气和爱欲,正是诗的源初力量和永恒话题。然而,借用一代青年偶像海德格尔的话语,诗作为存在的家,正如海氏笔下有待上手的锤子:它可以掌握在铁匠的手上,锻造出国之宝器,也可以掌握在凶犯的手里,炮制出血的罪行。诗与海德格尔意义的“存在”一样,都是一种无定向的存在,如交叉小径的公园一样,走向哪里,浑然未知。

    诗一般的青年,固然是沐浴着无善无恶的心体之光,走向自由与逍遥的无限可能,然而也面临着可善可恶的两歧之旅,承负着不成仙便成魔的凶险。墨悲丝染,歧路亡羊,美猴王孙悟空,倘若过分地释放天性,搞不好就成了《西游降魔传》里的嗜血狂魔,《卧虎藏龙》里的玉娇龙,如果没有遇上李慕白并折服于他的“武道”,而是继续执着于师父碧眼狐狸的“武术”,也将成为一条造孽的毒龙。心猿和毒龙是蛰伏在人性中的怪物,而青年时代也是怪物长成的时代。

    柏拉图对话录的场景,大多发生在苏格拉底与青年的交谈中,《论语》中泰半的章节,都是与弟子的“教学互动”。在古典时代,与青年的相处常常是思想和智慧得以发生的“文化场域”,因为古典智慧的趣味无非就是追问何为美好生活。然而美好生活并不是一种现实性,而是一种可能性,正如“还没定型”的青年身上,蕴含的也是一种可能性。青年与美好生活都指向未来。因此,美好生活应该被青年遇见。让青年生活的可能性遇上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可能性便成了现实性——正如大地可能荒芜也可能丰收,而一粒种子飘来,大地便开了花。青年的无限可能,只有用美好生活来承接,才不会变成“灾难性的现实”,而青年的无限未来,也应该用在为美好生活开辟驱除,立法创制上,这本是古典社会的基本常识。若没有某种目的论的涵摄,无限可能便是一种虚无。然而在“我的青春我做主”的现代观念中,古典的常识和智慧却显得政治不正确,要么保守,要么专制。

    冯庆兄《古典与青年》一书,正是在古今之争的历史漩涡中,试图为现实生活开辟出另一种可能性。如果世界归根结底是青年的,那么青年就是美好生活之可能性与现实性的承担者。冯庆在本书题旨性的文章《古典学与当代青年》中指出:“青年人的生命血气如果能够得到这一维度的浸润节制,将找到更加合适的发散方向。这种看似‘保守’的自我节制需要更为坚实的地基,那就是每一个青年学者个人的政治与伦理生活,而每一个体的政治伦理生活与更大的共同体及其传统无法分离。”我们不会忘记比雷埃夫斯港那场与青年的对话,诞生了古典智慧的丰碑式巨著。青年的世界正如海港,一边是坚实的大地,一边是未知的海洋,既是出发点,又是交界处。面朝大海只有以大地为依托,才可能春暖花开,温暖和花开只能是大地的质感。近世以来直至今天一代代沐浴着欧风美雨,拥抱着“普世价值”的青年,若遗忘了依托的黄色故土,遗弃了共同体的伦理而盲目追求大海的无限或太阳的至上,气挟风雷的起航便难免成为不系之舟的漂泊,伊卡路斯的脆弱翅膀必将“熔断”。

    从古典中获得过上美好生活的启迪,是古典对于青年的意义。所以,古典之于青年,便不是博物馆和故纸堆里的观照对象,而是现实的另一种表达。研读古典,也就是一种在场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青年人的古典研究,除了是对人类伟大传统的虔敬,还应当是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和人民生存状态的细心体察,并最终做到对自我生命召唤的忠实呈现。”在此基础上,冯庆不无立法姿态地号召广大青年:“青年人的选择绝不应该是尼采所批判的‘好古癖’。他们绝不仅仅是‘我反思’‘我考察’的历史学家,还应当是‘我意愿’‘我创建’的诗人与艺术家。”这不禁让人又联想到昆德拉《玩笑》中对青年的揶揄。然而,恰恰是没有古典精神的浸润涵养,青年的摹仿游戏才不知不觉变成了向僭主致敬。只有潜下心来细细研读古典哲人的智慧,才能成为高尚的、纯粹的、有益于人的诗人与艺术家。

    正因为如此,《古典与青年》中的绝大部分文章都是对诗歌、小说等诗性文本的绎读,从抒情叙事中追问美好生活的根基。别出心裁的是,其绎读的文本大都与青年有关。或是一代青年共同的“回忆杀”:电视剧《西游记》、黄易小说,或是文艺青年的标配:博尔赫斯、罗大佑、徐皓峰,或是让学院青年趋之若鹜的时尚理论,如王德威的“抒情传统”、或是与青年有关的现象,如租书摊、网络暴力,或是另一个时代的青年精神之一角,比如闻捷的《天山牧歌》、宗白华的“宇宙意志/民族精神”。冯庆兄并没有以长者的身份训导青年——冯庆兄本来就是活泼泼的文艺/学术青年,书中的文章更像是年轻的心的现身说法,从青年的迷惘、困惑、乡愁甚至暴戾中揭示古典之于青年的重要与必要。

    《古典与青年》俨然是一部青年的精神现象学。克尔凯郭尔将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审美阶段、伦理阶段、宗教阶段。爱欲与血气边缘的青年人,正是处于伦理阶段的一群人,而美学也俨然是一门青年的学问。浪漫主义以来的美学,表面上是以诗化的审美主义态度审视世界和人生,而实质上则是用适性得意的表现论取代古典比德致善的摹仿论,其目的是为了取消生活世界背后的伦理维度,让感官化的美感和内在化的情感成了万物唯一的尺度。没有伦理向度的人生是危险的,而青年的天性则乐于摆脱伦理的羁绊,进入自由诗性的审美世界。或许是因此种原因,王德威的“抒情传统论”、博尔赫斯“瞬间既永恒”的美学等等时髦文本对文艺/学术青年无疑是一种永恒的诱惑——而现实中也确实如此。而《古典与青年》对这些文艺青年中的“爆款”做了很好的文化-政治学分析。《“有情”的启蒙》指出王德威的“抒情传统”乃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建构性理论,意在取消中国古典诗学背后的“美善相乐”的礼乐道德形而上学,重新解释中国诗学传统,为“继续启蒙”张目,为解构崇高立法。而博尔赫斯对瞬间的迷恋,对无限可能性的执着,表面上看似后现代哲学的文学图解,其实仍然是启蒙以来的审美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达。审美至上、情本体、不确定性、瞬间永恒,这些文艺-学术青年的“爱豆”,恰恰是现代症候群的表征。

    有趣的是,《古典与青年》所选文章似乎有着一种有趣的互文见义,形成一种相互对话的复调效果。《从“宇宙意志”到“民族精神”》讨论的恰恰是王德威引为同道的宗白华。然而宗白华果然如王德威所理解的那样吗?诚然,宗先生对“宇宙意志”的强调,确实充满了以内在情感为本体涵摄世界的审美主义野望,然而宗白华对于“宇宙意志”“生命本体”的强调,恰恰来源于五四以来民族自强意识。这并不是形而上的“启蒙”,而是形而下的救亡,不是悬空的玫瑰色,而是大地的海棠红。《<天山牧歌>中的建设、爱情与民族亲和》解读闻捷在新中国的新疆写下的一系列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抒情诗,指出了这类诗歌对于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化根基意义,为饱受启蒙话语诟病的“崇高美学”正名,也勾勒了另一个时空维度上另一种精神气质的青年形象。

    《古典与青年》虽然立足于中国青年与古典的问题,但冯庆兄的西学根底及古今中西之争的视野,使其能够深入探讨中国青年问题的现代性根源。《抒情植物学——从卢梭、歌德到浪漫主义》一文从植物学入手,指出了启蒙主义美学由“认识世界”到“认识你自己”的内卷化趋向,这无疑正是“我就是我”的哲学基础。《漫谈西方观念史中的动物与人》,讲述了人类在现代启蒙的祛魅和浪漫主义的解放中一步步脱离神性,与兽为邻并降格为兽的思想嬗变史。联想到现在洋溢于青年之中的“萌宠”景观,俨然浪漫主义的都市版本。

    在第三辑《老智慧,新知识》的题记中有一段颇值得玩味的话:“智慧会不会变老?禁不起时间考验的,怎么会是智慧?”这让人想起了一个故事:苏格拉底问一个青年:“世界上有没有绝对的恶?”青年说:“没有。”苏格拉底微微一笑道:“你还年轻。”古典哲人思考的是永恒问题,而人是时间的人,永恒也因时间而称义。思考永恒的智慧,也必然是在时间中展开的。知识会老,但智慧因其朝向永恒而永远年轻。正如《古典学与当代青年》一文指出的那样:“古典与青年的辩证关系就在于,青年的革命动力驱使古典传统永远发生着轮回复返的转变与更新,而古典的强大克制力与凝聚力则回过头来保证青年人能‘发而皆中节’,能‘无征不信’,能‘任重而道远’,使得改变中国乃至改变世界的能量不至于涣散、早衰。”青春有了永恒维度的滋养,便免于衰朽,而古典也因为青春的守护而获得活力。青春在这种意义上万岁!

  • 当代文教的诊断报告

    作者:香葱同学 发布时间:2019-10-28 10:35:37

    作者:黄若舜 |南京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讲师

    本文系《探索与争鸣》微信公众号专栏专稿,出处

    https://mp.weixin.qq.com/s/nnIEuzeIYDOQntUAO4rXGg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刚进入大学中文专业学习的时候,师长便常训以《易经》中的不朽名言,开示诸生“文学”的意义。彼时弱龄,反复思存也不能参透玄机:阅读这些诗文小说怎么可能开出体国经野、化成天下的政治格局?尽管如此,心中却为这句话蕴藏的雄伟境界所激荡。随着对“文学”专业的理解渐深,尤其是进入体制内,自己站上讲台讲解古文,似乎越发能体会圣贤的深意。

    冯庆的这本依违于当今学术体制的“小书”,却“意外”出现了许多“大词”:“古典”“青年”“自然”“历史”“民族”“美”……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重要的大词却无疑是“文学”,更准确地说或许是“‘文’学”。一个好中医通过诊脉便可以洞悉病患的体质,冯庆所做的也正是对当下的文明进程来一次“望闻问切”,摸摸时代的人文之脉,进而辨症下药。故而不妨说《古典与青年》正是关于时代精神的一册“诊断报告”,其旨趣自然便是“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了,即触摸时代“文理”,检查隐藏于其下的文明“体质”,确保诸夏乃至万邦文明终能生机卓然。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文教”一词一直最为国人所萦怀。一方面“文”是事物内在本质的自然显现,审视抚触这些可见的“文章”,总能探赜那些幽微难见的世道人心;另一方面“‘文’学”又以一种“日用而不知”的强大美学力量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偏偏在不知不觉间,时势、气运恍然为之所“转”,风俗、情性悄然为之所“移”。古往今来许多或好或坏的政治风气的形成,都潜在地验证了“‘文’学”的强大力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文’学”实实在在地奠基了我们的存在方式。数千年不间断的文明史进程早已为卓越的中国知识群体培养了一种伟大的习性:一旦文明陷入结构性危机,或者说一旦人们开始叩问当下的存在状态并为此感到焦虑之时,古圣先贤会很自然的反观当时的文教状况,从中寻绎出路。在我所熟悉古文辞传统中,韩愈便是这样一个人物。苏轼曾这样描述韩愈整顿文教、力回狂澜时的意态:“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这段话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在于它让我发现拯世大才并非总是“周公吐哺”、“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忙得焦头烂额,竟也可以这般轻松写意。如此看来,冯庆这本意趣纵横的小书所要接续的,或许正是东坡笔下的韩文公吧!

    正如书中引用尼采的名言所说的“求真若不能带来乐趣,求真的欲望也就会不复存在”,着手成春的自然意趣便是本书最值得称道的地方。由于和作者多年的交情,《古典与青年》中不少篇章我都曾提前拜读过,但必须承认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与生活经验,当中涉及的不少话题于我而言仍感陌生,与其说是“阅读”,倒不如说是“学习”。然而令我感到吃惊的是,书中的“阅读障碍”似乎事先都被冯庆“谈笑而麾之”了,而那些独到的“理趣”则不停刺激着我的“学习快感”。作者不仅是一位体制内的青年哲学教师,更是一位真正用心生活的日常美学家,这种特质使其具备了几乎是“随物赋形”的魔法,即一种从当代文教的日用现实中提炼义理的强大学术能力。具备了这样的学术气质,这本书就不再是某些特定知识的深加工或者某个专业圈子里的自娱自乐,而是实实在在的敞开的日常义理空间。对于读者而言,就算没看过《师父》这个电影,也并不妨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思考女人露大腿和安家、立规矩之间的关系。这种不落言筌的写法让严肃的“义理”有了“烟火气”,也让“科学”真正变得“快乐”。

    回到本文的主题,应该承认当今的文教状况并不容乐观,这首先是个中国问题,同时也是个严峻的全球化议题。遍观寰宇不难看出这样一种趋势,那就是教育行业常常名不副实,似乎离教育本身越来越远,反而成为了急功近利的人才选拔机制。近年来将整个中国高等教育一网打尽的“评估”“拔尖”“项目”“计划”等,只不过是当今全球工业化知识生产方式下的必然产物而已。这种“高效”的“数目字管理”向那些有着更高文明抱负的青年学人提出了一个“内圣外王”的高标准:既要能躲到“灵台方寸山”中修自己的“如来藏”,追求深邃可持续的内涵式发展,又要以强悍的身心状态和体制的种种要求周旋,否则连饭碗都端不稳。眼看着一个个英姿勃发的青年学子都变成了气象委顿的秃头博士,不免让人怀疑他们担当文明演替之重任的能力。

    而在真正负责大众文教的感觉机制生产领域,比如娱乐行业,或许正处在人类有史以来最败坏的时期。用书中的话说:“电视上全是毫无营养的古装神魔穿越剧和娱乐节目,几乎没有任何伦理反省意识,软绵绵的情歌、三观不正的擦边球‘巨制’电影……我们的文学家们学到了《金瓶梅》里的色情描写,却没学到里面的成住坏空;我们的导演们把《水浒传》里的血腥暴力搬上荧幕,却无视其背后苦心孤诣的教化用心。正是这文艺美育的普遍失效,才让老百姓转而重新诉诸宗教。”如此看来,重整文教、“以美育带宗教”的艰巨使命已经实实在在地落在了这一代真诚知识人的肩上了,而我们究竟会成为“中流砥柱”还是“垮掉的一代”,或许真就在一念之间。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经典(422+)
  • 藏书馆(540+)
  • 格式多(311+)
  • 章节完整(92+)
  • 速度快(523+)
  • azw3(668+)
  • 无多页(201+)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格: ( 2025-01-03 03:52:56 )

    OK,还可以

  • 网友 印***文: ( 2024-12-22 16:52:55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冷***洁: ( 2024-12-13 14:45:41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师***怡: ( 2024-12-28 13:09:53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訾***雰: ( 2025-01-03 22:46:4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薛***玉: ( 2025-01-08 15:06:37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游***钰: ( 2025-01-08 03:05:05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利***巧: ( 2024-12-21 00:25:27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石***致: ( 2025-01-05 10:37:05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宓***莉: ( 2024-12-20 07:28:03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沈***松: ( 2025-01-06 04:55:17 )

    挺好的,不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