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政治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农民的政治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农民的政治》作者赵树凯长期从事农村政策的起草和制度,这是他的一组乡村研究笔谈,收录文章27篇,这些文章均曾公开发表并被广泛转引。作者认为,在当下国内语境中,“农民”并不是讨论政治体制的主要考量,但人们又无法忽视其在政治中的分量和作用,尤其是,“三农”的各种问题和现象都不断地指向“政治”。讨论“农民的政治”,不仅是研究“三农”问题的关键,更重要的,也是探索中国政治的关键。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编
1—1 九号院与中国农村
1—2九号院之“老”
1—3万里与农村改革
1—4农村改革与地方改革家
第二编
2—1 基层政府改革的历史审视
2—2基层治理中的政府“不宜”
2—3“乡村治理”治什么
2—4新农村的新治理
2—5基层政府的体制环境
2—6基层政府改革的根本动力
第三编
3—1 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
3—2 民间组织与基层民主
3—3基层民主与法治建设
3—4基层民主与社会和谐
3—5基层民主的“主导”与“主体”
3—6基层民主的“参与”问题
3—7基层民主的国际影响
3—8发展基层民主的基本策略
第四编
4—1 “弱”村禁牧记
4—2 “穷”村修桥记
4—3“乱”村修路记
4—4村庄不再
4—5此村非彼村
第五编
5—1 农民流动30年
5—2 民工子弟学校的社会际遇
5—3一个美国学者的中国农民研究
5—4农民的脚步与制度变革
5—5四分之一世纪的农民上访
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农民的政治》作者赵树凯长期从事农村政策的起草和制度,这是他的一组乡村研究笔谈,收录文章27篇,这些文章均曾公开发表并被广泛转引。作者认为,在当下国内语境中,“农民”并不是讨论政治体制的主要考量,但人们又无法忽视其在政治中的分量和作用,尤其是,“三农”的各种问题和现象都不断地指向“政治”。讨论“农民的政治”,不仅是研究“三农”问题的关键,更重要的,也是探索中国政治的关键。
精彩短评:
作者:江海一蓑翁 发布时间:2019-02-15 17:13:54
赵树凯老师出版于八年前的一本关于三农问题的随笔集。作者长期在中央机关从事农村政策与三农问题研究工作,这样的职业训练让本书中的文章兼具学术性和实操精神。其中大多数文章,都根据作者长期的实地调研和日常工作积累写成,直面问题。既没有官样文章里常见的空话套话,也没有纯学术文章的隔靴搔痒之感,非常值得推荐。今天再读这些文章,仍然会佩服其对于三农问题的深刻理解力与洞察力。
作者:燕京所谓3a 发布时间:2015-10-30 15:11:31
从政的学者和纯学术学者是不一样的。
作者:kamifly 发布时间:2014-07-01 11:00:54
到后面 略有点绕
作者:Brasidas 发布时间:2018-02-07 20:25:21
第四编可对照鲁迅读。“缺乏基层民主所造成的客观效果是,基层干部即逃避了民众的压力和监督,也免受来自中央的压力和监督,成为上下两种力量都难以管束的一个权力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出现的许多问题,往往要由中央政府来背包袱,甚至要由中央为违法乱纪的干部承担政治责任。在这个意义上,中央与民众的利益根本一致,而这种一致性需要通过有序有效的民主参与来体现和保证。” P212
作者:殳臣 发布时间:2012-08-02 21:46:55
中国语境下的实证写作,比起那些只会站队,凭荷尔蒙和情绪骂人的左派右派来,有地气多了,无奈,这样书没人看,这样的话没人听。
作者:寻川 发布时间:2022-10-24 23:22:51
为官学者风格很实诚,满篇都是平白的大实话。翻翻时间都是00年代写的专栏文章,感叹世殊事异,来者亦不可追。
深度书评:
直面问题的本土原创之作
作者:罗东 发布时间:2018-09-08 10:05:51
不管是国内研究还是海外的中国研究(China Studies),曾几何时,谈中国都必谈中国农村。关于农村的研究也长期是一门显学。前些年,国内学者反思中国彼时被认为是农村的、传统的,现代城市不在场,而随着人口的城市化,住房、交通、就业、空气等城市问题亟须关注。况且,未来农村的规模将随着城市化继续缩小。这是中国经济与社会转型的一种必然趋势。
然而,这绝不意味着围绕农村的探讨就不重要了。一则研究固然多,但农民是隐藏其后的,往往只是被研究、“被管理”的对象。二则他们的政治意识和实践,受到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甚至被回避,作为中国社会最大的群体,他们必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赵树凯初版于2011年的《农民的政治》一书聚焦于政治这一维度,包括劳动流动自由、平等的子女教育权、基层民主选举等议题,主张“从政治上尊重农民,才是对农民的根本尊重”。因他参与过改革早期农村政策的起草,并曾以县干部等身份参与过农村事务,加之对海内外相关研究持包容态度,使其著述与众不同。如今修订再版,增添了篇目。全书所收录文章,兼具实践经验和实证材料,表现了直面真问题之本土原创著作的魅力,无隔靴搔痒之感。如今读来引人深思,也给人惊喜。
新京报·书评周刊-2018年9月8日-书情
架一座不朽通往现实的桥梁——写在高考后,寄语即将步入象牙塔的少年们
作者:伽洛蒂 发布时间:2021-07-10 22:13:13
(最近开了个人微信订阅号“不一书屋”(buyibookhouse),旨在和广大爱读书的朋友沟通交流、推荐个人读过的好书,欢迎大家关注~)
每天上下班的路途上,这个时节,总能闻见栀子花的香气,宣告着毕业季的来临。
在这个伤感的离别季,我正好读了瑞士心理分析学家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Marie-Louise von Franz)“从荣格观点探索童话系列”中的最后一本《永恒少年:我们为何拒绝长大?》。
这套书一共四本,不分先后,只不过我初看题目以为“永恒少年”更偏向于男性的心理问题——
连封面介绍都写着“他是满怀梦想、洒脱不羁,还是妈宝、渣男、假文青?本书通过对成人童话《小王子》、神秘小说《无空间王国》的作品解读,告诉你可能藏在每个男人身上的秘密”。
于是我把这本书留在最后读,读完了才发觉,永恒少年的问题,应该是很多人(
不分男女
)、也是我在青少年到成人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因为在“永恒与现实”之间,我实在是踏过太多的坑了。
本文前两部分是对书籍的归纳简介,后面是我联系个人经历而想对大学新生说的话,附录介绍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与原型理论。
01
《小王子》到底讲了什么?
《小王子》是一本流传甚广的著作,由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就。解读的角度很多,有儿童向、成长向、爱情向、理想向等等。
冯·法兰兹的解读毫无疑问是心理向。
她认为,《小王子》看似浪漫的故事情节里,其实充满死亡、母亲情结、拒绝平凡、抗议人生等议题。在故事的心灵背后的永恒少年原型,隐藏着人类亘古以来的神秘母题。
小王子乃至作者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都在认同于永恒少年原型,他们代替我们年轻、追寻、惆怅,然后神秘死亡。
“永恒少年”是荣格理论中重要、常见的原型
,表现为孩童、青少年的理想化样貌,青春不老、活力十足、精灵古怪、放荡不羁,让人又爱又恨;创意无限、敢爱敢恨、勇往直前、历险挑衅,叫人既妒且惧。
这些都对十七八岁的青少年来说是正常的特征,但是在“永恒少年”身上,青少年心理阶段为维持过久,一直持续到往后的人生,出现错误的个人主义——
认为自己是独特的,不需要适应外界,
因为对于这样一个被埋没的天才来说,适应社会是不可能的;在面对其他人时,永恒少年们也会有种自大傲慢的态度,这源自自卑的情结以及错误的优越感。
02
永恒少年是谁?
永恒少年的阶段,英国的心理分析学家贝恩斯(H.G. Baynes)将之描述为
“暂时性的人生”
,就是指人觉得自己还没有进入真实的人生。儿童心理、少年心理、成人心理应该是一个连续谱,永恒少年则容易踏入两个极端,这两端看似极端对立,实则一体两面。
一个极端是少年端,认为成人世界的“追名逐利”空虚、痴愚、毫无意义性,只有少年的追求——对艺术的追求、对纯粹的追求才是真实不朽的,他们完全逃避长大;这里永恒少年的问题在于他们没有看到成人生活的多样面向,尚未找到一个通往真实生活的桥梁。
另一个极端是死寂端,永恒少年被外界从儿时的天堂与幻想的生活中赶出——在那里,他们与内在自我密切联结;这里的问题在于,如果仅仅是过河拆桥般粗暴地切断个人与少年、与幻想之间的联系,那么永恒少年们将变得幻灭而愤世嫉俗,不再有激情和冲动,毫无生命力,活着就是为了等死。
以上就是永恒少年的大问题,冯·法兰兹提出:
“如何可以从年少的幻想生活及青春中,将自己拉出但却不失去价值感?亦即,人如何能在不失去儿时所拥有的整体感、创造性及活着的真实感下长大?”
她也给出了荣格的答案:
去工作,即,去受苦。
可以理解为,少年是人出生后作为一颗种子在被保护的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一株苗,但是这株稚嫩的幼苗要长成参天大树,必须接触真实的土壤、空气和阳光;现实就是人可以实现真正成长所必须的环境。
03
少年怎么了?
迈入大学以后,因为整个关系圈极大地变化和扩张,大学新生会遭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冲击:比你更聪明还更不努力就获得更好成绩的、比你更加貌美还技艺等身的、原生家庭更和睦物质条件更优越的同学大把大把的存在,等等。
很多人就此对自己生出怀疑,认为以前的努力和成绩不过是一场虚无,自卑就产生了。在心理防御机制的保护下,为了不让自己被自卑所吞噬淹没,自大就跟着来了。
自卑和自大同样都让人混淆认识,无法认清现实,无法正确了解自己和他人,无法正确地与现实联结、脚踏实地地生活,进而退回到“个人神话”的幻象中,追求一些虚空的东西;亦或自以为看透一切,实则自暴自弃碌碌无为。
04
少年该怎么想?
面对种种冲击,“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贯穿一生的哲学问题会有所帮助。荣格的理论给出了可能的答案。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认为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即原型)给个人的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的模式,决定了知觉和行为的选择性(我从哪里来)。
但这并不是宿命论,荣格的预设模式谈论的是种种可能性,就像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那个奇点,蕴含了一切的可能性,让这些可能性(各种原型)充分个性化出来并整合成完整和谐的人格,这也解释了人的多面性(我是谁)。
所以大学新生受到冲击以后,别急着否定自己,给情绪以时间,等感受理清了,就能看清每个人都有优势方面和劣势方面,就可能把最初的自卑转化为动力。
一切人格的最终目标,是充分的自性完善和自性实现,这是一项贯穿一生的艰巨复杂的事业(我要到哪里去)。
明白这一点,有助于建立起对自己的认同感(这里的认同并非永恒少年的个人神话,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无往不利),回过头来可以客观地看待自己,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往、与生活建立联结。
05
少年该怎么做?
如果不想在被现实摔得头破血流之后才能领悟,那么大学就是完成少年到成人之间过渡的一个绝佳的缓冲机会。
大学新生要有意识地去构建一种全新的生活,懂得大学不是十年寒窗苦读的终点,而是全新人生的起点。
在这个起点上,无论成绩好坏,富穷,美丑,
都不存在不可逆转的优势和劣势。
这种全新的生活,绝不仅仅是自觉地学习科研和独自打理好起居生活,还包括有目标地去体验准社会环境(实习、社团、学生会等)、学习处理全新的人际关系。你的角色里面,“学生”只是一个小小的角色,你的目标就是让自己其他的角色(导师的下属、学生会社团的职员、宿舍的合伙人等等)也成熟强大起来。
达成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去学习、工作、生活。
这里,学习不是埋头苦学应付考试,工作不是为了拿到实习证明,生活也不是宿舍和教室之间的两点一线;
而是
在过程中,真正地体验生活的每个当下,体验你每个角色的苦闷与开朗,烦忧与小确幸,失败与成功
——思乡的愁绪、父母的付出、科研的艰难、挣钱的不易、理想的幻灭、小小的成就,从得失之间总结经验,逐渐地提升专业技能、执行力、协作力和处理关系的能力,培养韧性和毅力,为将来踏入社会做足准备,为将来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06
避开认知的陷阱
读本书时,我有一种终于醒来了的感觉:永恒少年的每一点、每一条都在我的经历里出现过,而且不幸的是,它们维持的时间很久,久到直至我自己有了孩子,我才有点反省的感觉,但也只是一点感觉,并没有形成自觉。
如果能早一点接触心理学,早一点形成这种自觉,在大学里就有意识地去觉察并针对性地体验、改进,我的人生可能会少走很多的弯路,不至于白白浪费那么多的机会。
幸运的是,
只要意识到了,就不晚。
懂一点心理学,自觉努力地去改进自己、整合自我,既是让自己获得脚踏实地幸福感的途径,也是对孩子最好的言传身教。
但是这其中有一个很容易落入的陷阱:
仅仅是在认知层面的理解,往往会阻碍真正的体验与领悟。
认同于永恒少年的人有时候会为了生活向现实部分妥协,制造活在现实的假象,实则也是行尸走肉般完成规定动作,没有真正与生活联结。
这类的危险,也尤其容易发生在喜欢读心理学书的“爱学习”的人身上。例如,了解了“青春叛逆期”以后,就用这个理论来套用青少年一切看似“无理”的行为而满不在乎地对待孩子,反而失去了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真实想法的机会。
重点就是活在当下,不假设不预判,真实地体验、感受、领悟。
07
“如果拒绝成长,成长就会杀了你”。
成长是不可避免的,不想从少年期中长大的逃避只会让持续的成长摧毁个人。
同时,对书本的归纳和个人的感想终究是纸面上的东西,个人的成长始终要靠自己去完成,免不了烦恼、陷阱和血的教训,也无法由他人经验所代替。希望不管哪个阶段和角色的人们,学生、新人、老油条、高层、基层、父母、子女等等,无论日子过得顺与不顺,都可以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点儿什么,只有这样有意识地回望才能让自己根植于坚实的大地,才能支撑更加枝繁叶茂的未来。
唯有受苦,才能真正地成长;也唯有苦尽后的甘来,才是不朽的幸福。
附录
玛丽-路薏丝·冯·法兰兹是公认最杰出的荣格继承者,更是童话心理解读最具权威性的代表人物。从荣格观点探索童话系列,自然不能脱离荣格的心理学观点。
集体无意识
荣格对心理学最大的贡献之一是他提出的“集体无意识”:
集体无意识是心理中与个人无意识有区别的一部分,它的存在并不取决于个人后天的经验;
它像一个储藏所,储藏着所有那些通常被荣格称之为原始意象(primordial images)的潜在的意象,人从他的祖先(包括人类祖先、前人类祖先和动物祖先)继承了这些意象;
这里所说的原始意象的继承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有意识地回忆或者拥有自己祖先所曾拥有过的那些意象;
而是说,
它们是一些先天倾向或潜在的可能性
,即采取与自己的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做出反应。
原型
集体无意识的内容被称为原型(archetypes),意为最初的模式,所有与之类似的事物都摹仿这一模式。
原型是普遍的,每个人都继承着相同的基本原型意象。
荣格一生所识别和描述了众多的原型,其中每个人人格中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四种原型有:
人格面具(也称为顺从原型);
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分别为男人心理中女性的一面和女人心理中男性的一面);
阴影(代表一个人自己的性别,并影响到这个人与他同性别的人的关系);
自性(整体人格,认同、组织和秩序的原型,把所有别的原型以及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情结中的显现,都吸引到它的周围,使它们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最近开了个人微信订阅号“不一书屋”(buyibookhouse),旨在和广大爱读书的朋友沟通交流、推荐个人读过的好书,欢迎大家关注~)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epub(284+)
- 三星好评(510+)
- mobi(401+)
- 体验满分(479+)
- 值得下载(278+)
- 小说多(667+)
- 速度快(360+)
下载评价
- 网友 车***波: ( 2024-12-19 06:03:54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冉***兮: ( 2024-12-20 06:23:34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汪***豪: ( 2024-12-30 08:09:28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后***之: ( 2024-12-22 17:03:08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常***翠: ( 2024-12-26 09:25:40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焦***山: ( 2025-01-05 15:39:20 )
不错。。。。。
- 网友 訾***雰: ( 2024-12-30 17:58:19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饶***丽: ( 2025-01-02 23:37:08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田***珊: ( 2024-12-10 20:35:37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薛***玉: ( 2024-12-15 01:25:04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居***南: ( 2024-12-15 00:01:13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孔***旋: ( 2024-12-13 09:03:45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屠***好: ( 2024-12-23 05:05:11 )
还行吧。
- 网友 潘***丽: ( 2024-12-15 08:05:42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沈***松: ( 2024-12-21 07:32:53 )
挺好的,不错
- 大众趣味体育竞赛游戏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The Starfish and the Spider(ISBN=9781591841838)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律硕士(法学)考试大纲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魔术英语 考研词汇全息+语境记忆法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华文化解码:吾家之用──日用之物中的雅俗碰撞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语文(2011-2020全国卷全国新高考卷北京卷天津卷浙江卷2021高考必备新高考适用)/10年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纺织业与纺织先进技术(英文版)/纺织类高等院校本科双语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The Winner's Curse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公教育2023中国人民银行招聘考试:真题汇编及标准预测试卷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乒乓球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