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家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李鸿章家书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辑录李鸿章致家人的书信百余封,并进行释读与评析。所录书信以李鸿章给哥哥李瀚章、儿子李经方的书信为主,以时间顺序排列。书信的内容,主要涉及军务、政事、家事。通过这些家书,我们能够察识晚清的军务政务、朝局国事、官场情状。每封书信后增加“释读”文字,对书信大意和所涉重要人、事进行解读。文献严谨翔实,释读内容丰富可信。
书籍目录:
1.致瀚章兄(同治二年六月十八日)(1863年8月2日)·001
[释读与评点] “借师助剿”与“淮”“湘”配合·002
2.致瀚章兄(同治六年二月十七日)(1867年3月22日)·006
[释读与评点] 自身挂帅平捻与兄署湖广总督·007
3.致瀚章兄(同治六年六月初七日)(1867年7月8日)·011
[释读与评点] 布置“兜剿”罔顾毁誉利害·012
4.致瀚章兄(同治六年八月初九日)(1867年9月6日)·014
[释读与评点] 胶莱河防溃后的筹策应对·014
5.致瀚章兄((同治七年三月初七日)(1868年3月30日)·016
[释读与评点] 对付东返的“西捻军”·017
6.致瀚章兄(同治八年六月初八日)(1869年7月16日)·020
[释读与评点] 私议饷事与人事·022
7.致瀚章兄(同治九年六月初八日)(1870年7月6日)·025
[释读与评点] 在陕闻知“津案”发·026
8.致瀚章兄(同治九年六月十七日)(1870年7月15日)·028
[释读与评点] 陕地筹议军情饷事·029
9.致瀚章兄(同治九年七月初四日)(1870年7月31日)·032
[释读与评点] 受命赴援畿辅后的反应·033
10.致瀚章兄(同治九年八月初五日)(1870年8月31日)·036
[释读与评点] “兄弟同时兼圻”的恐与幸·037
11.致瀚章兄昭庆弟(同治九年九月初六日)(1870年9月30日)·039
[释读与评点] 与长兄幼弟议家事·040
12.致瀚章兄(同治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871年2月16日)·042
[释读与评点] 为兄筹划入觐事·043
13.致瀚章兄(同治十年五月十三日)(1871年6月30日)·045
[释读与评点] 孝亲忧朝情两牵·046
14.致瀚章兄(同治十二年四月十八日)(1873年5月14日)·049
[释读与评点] 议朝中诸事,说家族你我·050
15.致哥哥三弟四弟五弟(同治十二年六月初三日夜)(1873年6月27日夜)·054
[释读与评点] 泣告幼弟病亡噩耗·055
16.致哥哥三弟四弟五弟(同治十二年六月初七日)(1873年7月1日)·057
[释读与评点] 哀述昭庆病亡详情·059
17.致瀚章兄(同治十三年正月初五日)(1874年2月21日)·062
[释读与评点] 闱场案、朝中事及军费报销·063
18.致瀚章兄(同治十三年二月初三日酉刻)(1874年3月20日酉刻)·066
[释读与评点] 贺母寿辰、随扈谒陵及军队等事·068
19.致瀚章兄(同治十三年十月初三日、二十九日)(1874年11月11日、12月7日)·071
[释读与评点] “倭事”海防及择人笑话·073
20.致瀚章兄(同治十三年十月二十日)(1874年11月28日)·077
[释读与评点] 母寿获御赏,洋务得人助·078
21.致瀚章兄(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1875年1月10日)·081
[释读与评点] 忧系“御体”,急在政事·082
22.致瀚章兄(光绪元年正月初六日)(1875年2月11日)·084
[释读与评点] 国丧期间述朝恩政情·085
23.致瀚章兄(光绪元年正月十八日)(1875年2月23日)·088
[释读与评点] 换代之际的朝忧与家喜·089
24.复瀚章兄(光绪元年五月十四日)(1875年6月17日)·092
[释读与评点] 马嘉理案、北洋海防及“夔关”之事·093
25.致瀚章兄((光绪元年六月初三日、初四日)(1875年7月5日、6日)·097
[释读与评点] 告知所闻外报消息并就“滇案”再行议说·098
26.致瀚章兄(光绪元年八月初二日)(1875年9月1日)·101
[释读与评点] 英使狡横,“真可焦虑”·103
27.致瀚章兄(光绪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76年1月21日)·106
[释读与评点] 再行计议“滇案”,兼及朝政、吏事·107
28.致瀚章兄(光绪二年四月初五日)(1876年4月28日)·111
[释读与评点] 议说奏结“滇案”,兼及人事等情·112
29.致瀚章兄(光绪二年六月二十日)(1876年8月9日)·115
[释读与评点] 受命赴烟台谈判与津人“吁留”·116
30.致瀚章兄(光绪二年六月二十七日夜)(1876年8月16日夜)·118
[释读与评点] 行前谈判预筹与最后结局·119
31.致瀚章兄(光绪二年九月十二日)(1876年10月28日)·121
[释读与评点] 老兄赴川在途,与议人事、盐务·123
32.致瀚章兄(光绪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夜)(1876年12月9日)·127
[释读与评点] 担心蜀道艰难,议说人事、家情·128
33.致瀚章兄(光绪三年六月十四日)(1877年7月24日)·131
[释读与评点] 关于曾氏兄弟、郭嵩焘、沈葆桢之事·133
34.致瀚章兄(光绪四年三月二十日夜)(1878年4月22日夜)·137
[释读与评点] 告直隶大旱,说沈、左诸人·138
35.致瀚章兄(光绪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878年12月17日)·142
[释读与评点] 言及樊口堤工,更涉人事、国政·143
36.致瀚章兄(光绪五年正月初七日)(1879年1月28日)·146
[释读与评点] 哥哥临时赴湘,朝中人事多变·147
37.致瀚章兄(光绪五年二月初九日)(1879年3月1日)·150
[释读与评点] 在母亲八十大寿的时候·152
38.复瀚章兄(光绪五年三月十二日)(1879年4月3日)·154
[释读与评点] 撤帘召见,皇家陵差及“都中新闻”·156
39.致瀚章兄(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日夜)(1879年4月17日夜)·159
[释读与评点] 欣述陵差细事,谦说公私诸话·160
40.致瀚章兄(光绪五年六月初三日灯下)(1879年7月21日灯下)·163
[释读与评点] “洋务大致尚平”势下的言说·164
41.复三四弟(光绪六年三月初三日夜)(1880年4月11日夜)·168
[释读与评点] 关于“家庙修改”的事情·169
42.致瀚章兄(光绪六年十月十二日)(1880年11月14日)·172
[释读与评点] 此时的“霆军”“沅帅”及外患·173
43.致瀚章兄(光绪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1888年7月6日)·176
[释读与评点] “钝翁”入觐与朝臣诸事·177
44.致瀚章兄(光绪十四年六月初六日)(1888年7月14日)·179
[释读与评点] 雨情“郑工”及鲜荔枝·179
45.致瀚章兄(光绪十四年十月十一日)(1888年11月14日)·181
[释读与评点] 向相关省区筹款的“神来之笔”·182
46.致瀚章兄(光绪十五年正月初七日)(1889年2月6日)·184
[释读与评点] “郑工”合龙、太和门灾及己事、家事·185
47.致瀚章兄(光绪十五年七月十二日酉刻)(1889年8月8日酉刻)·187
[释读与评点] 芦汉铁路之议与张之洞·188
48.致方儿(光绪十五年八月二十二日)(1889年9月16日)·191
[释读与评点] 经方已涉外交事·192
49.复方儿(光绪十五年十月十三日)(1889年11月5日)·194
[释读与评点] 不屑张之洞之为及其他·195
50.致方儿(光绪十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夜)(1889年11月20日夜)·197
[释读与评点] 铁路借款之争及经方海外生子等事·198
51.致璹儿(光绪十六年闰二月十三日)(1890年4月2日)·200
[释读与评点] 与女儿说家人情形·201
52.致方儿(光绪十六年三月初十日午)(1890年4月28日午)·203
[释读与评点] 经方在京嘱言多·204
53.致方儿(光绪十六年三月十三日巳刻)(1890年5月1日巳刻)·206
[释读与评点] 议铁路借款,教经方应酬·207
54.致方儿(光绪十六年三月十三日申刻)(1890年5月1日申刻)·209
[释读与评点] 告派人勘路,议借款事宜·209
55.致方儿述儿(光绪十六年三月十六日巳刻)(1890年5月4日巳刻)·211
[释读与评点] 再议铁路借款及勘路之事·212
56.致方儿(光绪十六年三月十九日巳刻)(1890年5月7日巳刻)·214
[释读与评点] 告与“两邸”函商关东铁路·214
57.致方儿(光绪十六年三月十九日夜)(1890年5月7日夜)·216
[释读与评点] 借款“两邸”甚着急·216
58.致方儿(光绪十六年四月初三日巳刻)(1890年5月21日巳刻)·218
[释读与评点] 核算借款还息数·218
59.致方儿(光绪十六年四月初八日辰刻)(1890年5月26日辰刻)·220
[释读与评点] 伦道呵“酬劳”如何付?·221
60.致方儿(光绪十六年四月十四日申刻)(1890年6月1日申刻)·222
[释读与评点] 春闱合肥中四人·223
61.致方儿(光绪十六年四月十八日辰刻)(1890年6月5日辰刻)·225
[释读与评点] 嘱经方在京要办的事·225
62.致方儿(光绪十六年四月二十日午刻)(1890年6月7日午刻)·227
[释读与评点] 借款及经方谋职之事·228
63.致方儿(光绪十六年五月初三日)(1890年6月19日)·230
[释读与评点] 为借款事“闷闷”,对儿侄事经心·231
64.致方儿畲侄(光绪十六年五月初十日巳刻)(1890年6月26日巳刻)·233
[释读与评点] 教经方预备应对,哀五弟凤章去世·234
65.致方儿(光绪十六年五月十七日辰刻)(1890年7月3日辰刻)·236
[释读与评点] 受托办事,复望借款及亡弟添嗣等事·237
66.致方儿(光绪十六年五月二十日辰刻)(1890年7月6日辰刻)·240
[释读与评点] 五弟去世后的“萧墙之忧”·241
67.致方儿(光绪十六年六月初八日)(1890年7月24日)·243
[释读与评点] 天津水灾惨况·243
68.致瀚章兄(光绪十六年六月十五日)(1890年7月31日)·245
[释读与评点] 说家人诸事,言水灾荒政·246
69.致方儿(光绪十六年七月二十日辰刻)(1890年9月3日辰刻)·248
[释读与评点] 关注“邸病”和拒人请托·249
70.致方儿(光绪十六年七月二十九日)(1890年9月12日)·251
[释读与评点] 喜经方获任驻日,授“三大难事”机宜·252
71.致方儿(光绪十六年八月初十日)(1890年9月23日)·254
[释读与评点] 酌经方随员,说受托之事·255
72.致方儿(光绪十六年九月初二日)(1890年10月15日)·257
[释读与评点] 告经方出使前的公事和私人应酬·257
73.致方儿(光绪十七年正月二十日)(1891年2月28日)·259
[释读与评点] 向到日后的经方议说和问询诸事·260
74.致方儿(光绪十七年三月初六日夜)(1891年4月14日夜)·263
[释读与评点] 筹议经方“武职随员”经费兼言家事·264
75.致方儿(光绪十七年五月十二日)(1891年6月18日)·266
[释读与评点] 俄太子、马建忠、陈季同事及校阅海军情况·267
76.致方儿(光绪十七年七月初五日)(1891年8月9日)·270
[释读与评点] 因经方生母去世的铺排·271
77.致方儿(光绪十七年七月十五日)(1891年8月19日)·273
[释读与评点] 关于经方理丧的商议及“五房”家乱·274
78.致瀚章兄(光绪十七年七月十五日)(1891年8月19日)·276
[释读与评点] “白鸽票”、皇家园工及“南省教案”等事·277
79.致方儿(光绪十七年八月二十八日)(1891年9月30日)·280
[释读与评点] 筹议丧费、族事,关心经方复出·281
80.致方儿(光绪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夜)(1891年10月31日夜)·283
[释读与评点] 家族多忧事,居官亦难安·284
81.致方儿(光绪十八年二月十三日)(1892年3月11日)·286
[释读与评点] 议说朝鲜问题兼及国闻、家事·287
82.致方儿(光绪十八年三月初二日)(1892年3月29日)·290
[释读与评点] 再说朝鲜之事·291
83.致方儿(光绪十八年四月初六日)(1892年5月2日)·293
[释读与评点] 面对复杂日韩关系的筹议·294
84.致方儿(光绪十八年五月十六日)(1892年6月10日)·296
[释读与评点] 拒参美国博览会及保荐驻外使者·296
85.致方儿(光绪十八年七月初六日)(1892年8月27日)·298
[释读与评点] 责经方“殊负生平所望”,与议嗣母安葬之地·299
86.致瀚章兄(光绪十八年八月初一日夜)(1892年9月21日夜)·301
[释读与评点] 赵夫人丧仪、墓地勘选及官场之事·302
87.致璹儿(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初二日)(1896年1月16日)·304
[释读与评点] 劝慰女儿,告知己况及朝事·305
88.致蒉婿璹儿(光绪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1897年3月24日)·307
[释读与评点] 老夫少妻为父定,此信与述家国事·308
89.致方儿(光绪二十三年三月十一日) (1897年4月12日)·312
[释读与评点] 议说出使随员,嘱儿会“友”、理家·313
90.致璹儿(光绪二十三年六月十五日)(1897年7月14日)·315
[释读与评点] 女儿家事实堪忧·315
91.致方儿(光绪二十三年七月十八日)(1897年8月15日)·317
[释读与评点] 老家之事付经方,朝中则为樵野虑·318
92.致璹儿(光绪二十三年八月二十日)(1897年9月16日)·319
[释读与评点] 婿家寻移居,赋闲可自安?·319
93.致方儿(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初六日)(1897年10月1日)·321
[释读与评点] 在朝寂寥言“娱老”,被请捐款办“西学”·322
94.致蒉婿(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初八日)(1897年10月3日)·323
[释读与评点] 议女婿家事并告自己“无毁无誉”·323
95.致方儿(光绪二十四年三月十六日)(1898年4月6日)·326
[释读与评点] 说“洋务极烦”,望述儿登科·327
96.致方儿(光绪二十四年闰三月初十日 )(1898年4月30日)·329
[释读与评点] 言说朝中人事、政情·329
97.致方儿(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二十八日)(1898年7月16日)·331
[释读与评点] 朝政多由康、梁出·331
98.致方儿(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初七日)(1898年7月25日)·333
[释读与评点] 议说书院改学堂·334
99.致方儿(光绪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九日)(1898年8月16日)·336
[释读与评点] 言诋康有为辈,兼说政情、洋务·337
100.致方儿(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1898年9月12日)·339
[释读与评点] 国事政情觉纷扰,身出总署言“避谤”·340
101.致方儿(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初二日)(1898年10月16日)·342
[释读与评点] 太后临朝“又成守旧世界”·342
102.致方儿(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十一日)(1899年4月20日)·345
[释读与评点] 巡河之差完竣回到京城之际·345
103.致方儿(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十二日)(1899年5月21日)·347
[释读与评点] 心系家事,亦感朝恩·348
104.致方儿(光绪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日)(1899年6月12日)·349
[释读与评点] 称道洋医之术,言说家事世情·350
105.致方儿(光绪二十五年八月二十日)(1899年9月24日)·352
[释读与评点] 知哥哥去世,述刘母“苦求”·352
106.致方儿(光绪二十五年九月初二日 )(1899年10月6日)·354
[释读与评点] 愤刘氏母子,告奏议付印·354
107.致方儿(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初六日)(1899年11月8日)·356
[释读与评点] 螃蟹、年景及医局·356
108.致方儿(光绪二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1899年12月14日)·358
[释读与评点] 受命“商务大臣”之际·358
109.致方儿(光绪二十六年四月十九日)(1900年5月17日)·360
[释读与评点] 哥哥丧事、家族房工及合肥医院·361
110.致方儿(光绪二十六年五月十三日)(1900年6月9日)·363
[释读与评点] 芜湖房宅被烧事·364
111.致方儿(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十四日)(1901年4月2日)·366
[释读与评点] 言医局、家事,愁“京约”无成·366
112.致方儿(光绪二十七年三月初二日)(1901年4月20日)·368
[释读与评点] 说与邵家亲事,发愁赔款无着·369
113.致方儿(光绪二十七年四月二十九日)(1901年6月15日)·370
[释读与评点] 此时尚言“体甚强健”,未及半载无奈归天·370
后 记·372
作者介绍:
李鸿章(1823年—1901年),安徽合肥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是近代史上极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董丛林,男,1952年生,河北盐山人。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晚清政治史、文化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发表论文百数十篇,自撰、主编和合撰著作20余部。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辑录李鸿章致家人的书信百余封,并进行释读与评析。所录书信以李鸿章给哥哥李瀚章、儿子李经方的书信为主,以时间顺序排列。书信的内容,主要涉及军务、政事、家事。通过这些家书,我们能够察识晚清的军务政务、朝局国事、官场情状。每封书信后增加“释读”文字,对书信大意和所涉重要人、事进行解读。文献严谨翔实,释读内容丰富可信。
精彩短评:
作者:i短笛声声 发布时间:2016-04-16 23:05:32
几年前读过的书,介绍基本知识!
作者:狂野淑女沈眉庄 发布时间:2023-10-22 00:55:02
把格式塔咨询流派讲解得超级清晰到位,实操性很强,有很多案例解析。
作者:hbcwh 发布时间:2023-10-23 16:33:53
不应舍去部分书信,释读过于繁琐,开本过大不便翻阅。
作者:vanao 发布时间:2022-11-17 19:32:45
关于认知偏差的常识点普及,逻辑学、认知科学、社会心理学各20条。
采樱桃谬误:人们往往只看自己想看的东西,也只给别人看想给别人看的东西。
蒙面人谬误:不知道命题中某陌生概念可以替换成熟悉的词汇。
合取谬误:当同时存在“A和B”与“A”、“B”选项时,人们会认为前者概率更高。
知觉流畅性:再次感知以前见过的事物时会增加好感。
反向安慰剂:服用“清醒药物”的患者比没服用的以及服用“放松药物”的患者更容易入睡。
睡眠者效应:虚假的新闻随时间推移会变得更可信。
注意瞬脱:短时间内出现多个需要注意的对象时后续对象会被忽略。
聪明汉斯效应:考官知道答案时,被测试者能通过互动,猜出其期望的答案。
伪相关:把两个没有直接因果的事件视为有因果关系,忽略了第三方因素。
巴纳姆效应:接受适用于绝大多数人的解释。
作者:Azeril 发布时间:2014-09-09 13:31:18
新意不多 但誠意還是有的。書袋掉的略多 重複往日篇目亦然 重構體現出新的價值來。對於靈修 暫不表態 學習視角的調整來看 是值得一讀的 沒有最初時的驚喜 中規中矩 大概是雜糅太多東西 反倒無法看清思路了。
作者:hurlyburly 发布时间:2017-03-01 11:30:54
勉强看完,无论是原始的文本,还是翻译,表达上都有问题。知识量有,主旨和洞见少。
深度书评:
一切都在碎片中重新定义
作者:Fēēēēlínnnng 发布时间:2022-05-17 09:35:32
坦白说,如果我正是伊娃·霍夫曼书中那个时代的东欧人,大约会有很多机会感受到失礼和冒犯,尽管霍夫曼讲自己东欧之行的初衷,是为了重建自己和故土的情感羁绊,但事实上,这种意图在书中表现的并不充分。而尴尬之所在,则是她总是若有似无的表现出的某种优越感,或者说是居高临下的视角,这让她自称的对波兰的浓郁情感,添上了立场鲜明的叶公好龙的色彩。在文末的部分,她有提到和罗马尼亚人布祖拉的一段对话——后者在罗马尼亚经营一个模棱两可的基金会——布祖拉尖锐的指出,当时对东欧表现出强烈兴趣的西方人,根本搞不清楚东欧诸国是什么样的情况,他们只是想要用他们的钱,在当地砸出一个高呼反对的爆裂自由民主的浪漫故事,以满足他们占据报纸头条的空洞虚荣心。
虽然霍夫曼很自觉的把自己跟布祖拉口中的西方原始主义划清界限,可并不会削弱她在“回到”东欧时所持有的那种猎奇心理的粗鲁。这让我想到很多大城市里的人,总是迷恋在某些保护的很好的原始村落里抒发自己廉价的感慨,但是如果让他们住到那些用年代感换取采光通风的民居标本里去,大约都是唯恐避之不及。就好像霍夫曼口口声声说自己对波兰和东欧是有特殊感情的,但实际上她想要回溯的只是她想象里的波兰或东欧的样子,所以她才会在旅行的间隙因为些许的熟悉就心满意足。
因为先读了奥兰多·费吉斯的《娜塔莎之舞》,就会下意识的把伊娃·霍夫曼那种离开国家的乡情,更表现的更为激烈的斯特拉文斯基相比较——后者甚至把自己的创作与故乡之间的丝缕都剪除殆尽,使得他在年迈时候回到俄罗斯这件事,充满了灵魂深处自我鄙视和无法面对的悲情色彩。是的,一个抛弃故乡的人,到底有多少自以为是的资格,来宣扬自己对故土的眷恋。或许,就是这种情感上很难自圆其说的状况,加重了霍夫曼置身事外的傲慢。也正是这种有意或无意保有的距离感,让霍夫曼在描绘自己和东欧之间情感联结的时候,很缺乏说服力。反正她自己也提到了丽贝卡·韦斯特的《黑羊与灰鹰》,并以韦斯特经过两次旅行就不能自拔的陷入对巴尔干的爱,来作为自己寻找情感归宿的引子。韦斯特的作品并不只是因为篇幅而显得厚重,她在提炼巴尔干前世今生时,以强大的纵深感提供了足够宽广的共情空间,这是她不可抑制的爱的基础。
但是,霍夫曼在这本书里,始终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她自称因为一成年就从波兰人变成美国人的移民背景,所以同时拥有东欧纯真热诚和西方老练冷静的悟性,于是可以用更通透的方式看得明白剧变后的东欧是怎么了。但是她自己的情绪并没有沉入到她写的那几个国家里去,使得她走马观花一样的叙述,白白辜负了她很是冒险的千里走单骑,从这个层面来看,是扣分的。事有两面,或许就是因为她自始至终都怀有某种疏离感,使她笔下的东欧人群像生动且克制,不仅显示着不同国家的差异性,也表现出了鲜明的代际区别,是和韦斯特不一样的另一种趣味。在这里,她沉入不够成了一种奇特的留白,让人可以想象霍夫曼在第一次回访东欧,和一年后再次回访东欧之间,那些人经历了什么,以及未来又能做到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并不会引发定向的情感共鸣,而是提供了一本变动时代真实人心的素描指南,就各种不安和恍惚,过分的自信或者悲观,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的互换,走上同样路径的两代人。
如果基于特定的逻辑关系,两代人之间的代际冲突,或许可以被视为东欧诸国站前战后历史的缩影。最大的共性就是,成为反对派和异议者的中青年,很多都是政治精英家的孩子。和另一些被保护的不谙世事的二代不同,他们几乎都受困于教育和实际情况的矛盾而十分不适。某种优秀的“基因”迫使他们去寻找答案,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现在这批人不行。于是,他们走上了叛逆以及反抗的道路,或不成熟,却表现出一种惊人的理性和冷漠。这让他们可以仿佛可以破坏一切、然后重建一切。
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要知道这批在孩子们眼中不行的人,曾经也是看他们的老人不行的叛逆小鬼。于是问题来了,到底是为什么,让那些满腔热忱、为了理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以及在革命成功后的早期甘愿过着斯巴达式清贫生活的人,变成了共产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格格不入又稀松平常的反面角色了呢?或许,斯大林是要对此负责的,因为用特权加警察制度来维持队伍的稳定是他搞出来的事情,就此以后,在苏维埃这庞大的帝国界内,入党不再是为了形而上的信仰,而是为了衣食住行的理想——显然,这是一种人格追求的倒退,也是激发了年轻一辈不满的倒退。
但是,到了苏联解体以后,同样的倒退也用另外的形式发生了。在波兰和捷克看过了忽然开放的不知所措以后,霍夫曼在匈牙利看到了奇特的“重建”——被涂掉的皇冠又会画了回来,马路和建筑也找回了旧的名字,这个国家仿佛在竭尽所能的和倒地的老大哥切割关系。但是,总有另一种冷漠说出大家不爱听的话,回归奥匈帝国的某些字节,是一种历史倒车。那一位学者很是无奈的指出,大家想要回去的匈牙利,其实是想象中的匈牙利。也是,哈布斯堡本就是集鬼畜之大成者,怎么能够成全他们挣脱了铁幕以后的理想主义。
这既像是东欧诸国的诅咒,又像是他们的枷锁。诚如霍夫曼所言,这几个国家站在兵家必争之地上,偏偏有没有大到在国力和军事上都形成规模效应,必然就会成为多变国界的典型例子。霍夫曼颇为无奈的笔触罕有地流露出情感,认为这种被放肆安排的命运,是东欧诸国一切不幸的肇始。纵然霍夫曼以铿锵有力的笔触指出,东欧地区的历史与西方时间一样轮廓鲜明,可是霍夫曼仿佛忘记了,即便是疏离孤僻的大不列颠,固定成现在的国界线也不算是太久的历史事件。
于是,东欧诸国没有可以回去的历史,又因为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被牢牢地圈禁在铁幕之后,形成了与世隔绝的不知所措。有人提到,复原故纸堆中的种种——譬如华沙在战后十余年,依据画作和照片的重建,目的是重塑民族凝聚力,再譬如像匈牙利这种,把哈布斯堡的遗迹捯饬一下当做新的图腾,好像还有个国家试图借助宗教的力量,找到心灵的归属——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把某些东西从“冰箱”里挖出来,这冰箱,当然是斯大林给的。表面看起来是重见天日了,但那位学者也很认真的提出,那些把所有一切“解冻”的人,谁给的自信认为解冻以后就是活蹦乱跳了呢——我想,他们肯定都没有看过《古今大战秦俑情》,泥坯之下没有温差还带有前世今生的加持都难以自洽,况且冰雪消融后怕是只剩下脏兮兮的一团不知道什么东西:非古非今,不东不西,瞻前顾后,寸步难行。
这种悲观的情绪,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霍夫曼拜访的各界人士身上都有所表现。或多或少,他们大概都想到了赫鲁晓夫曾几何时大张旗鼓的“打倒斯大林在行动”。谁能确定,戈尔巴乔夫的黯然离场和叶利钦的放飞主义,会不会出现新一轮装腔作势的和解与包容。从波兰开始,每一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表现出过于谨慎地试探,他们仿佛正在赶着上架进入西方的世界,然而仔细一看,每个人的影子都还黏糊糊的留在地面上。
包容,这也是被斯大林冻死在这几个国家的东西。霍夫曼虽然只在一个国家感慨那些迷人的风貌来自于通衢要地的民俗交流,但实际上,她写到的每个国家都不是那么单纯的自闭儿童,在个人的小宇宙里酝酿出灿烂迷醉的文化。但是,这种对文化差异的兼容性,因为斯大林搞没了。有一本书里提到,当时斯大林在对待卫星国的时候,做过很多简单粗暴民族大迁徙的事情,在激化了彼此矛盾的同时,无形间还拉大了多数民族和少数民族的相对数,由此酝酿了压迫少数派的必然性。
但是,彼此互看不顺眼这件事,也不能单纯的只怪斯大林,在战火纷飞胜败迷乱的年代,找到一个共同敌人,比找到一个共同朋友,更容易把彼此黏合在一起——这个显然也是大多数情况下战友之间的情份更比金坚的关系。在波兰,霍夫曼看到了人们把想象中的坏蛋定义成犹太人,不论是谁,甚至是自己选出来的总统,也会因为某个讨人厌的地方变成犹太人。在另一个国家,则变成了捷克人。但是表达了那种愤恨的人,并不知道犹太人和捷克人到底讨厌在哪里——仅仅是因为某些口口相传的共同记忆。
问题在于,记忆是可以被塑造的。希特勒为他的第三帝国强化了犹太人背后一刀的限额嘴脸,波兰人也曾经在特殊的时代为自己刽子手的行为寻找合适的理由。霍夫曼很认真地听完了波兰人是怎样刻画自己心目中可怕的犹太人之后,毫不客气地问他们,是否知道当时在波兰的犹太人其实都是穷困潦倒的,他们没有逃是因为他们没有钱没有能力逃。波兰人应该是打了个哈哈,毕竟谁会去计较传说的真伪呢?或许,他们只是很单纯地觉着,无非是大家聚在一起找一个人说说坏话,解解枯燥生活的闷气而已。
这倒也不是让霍夫曼觉得没眼看的那些底层人民的毛病,大约应该是人性里根除不掉的毒草。 妖魔化、阴谋论、找一个共同的替罪羊,凡此种种,必然会比天下为公、大道无私好用几百万倍——要晓得西方世界的天子下凡也是找了个瘦长瘦长低调至极贴地行进的公敌来着。当然,就像霍夫曼听某位前审核人员的自述一样,重点不是落在纸面的话,而是你如何定义那些话有没有表达出反革命的意思——象征意义,指引着一切,包括反对和达到。于是,在波兰,在匈牙利,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在保加利亚,在罗马尼亚,这种象征意义因为时代的特殊性被放大成反对一切的本能:随时准备反对,随时准备打倒。
霍夫曼尤其指出了波兰文化中“反对”的基因性存在,它促使波兰民众并不害怕冒险藏匿异议人士,同时也提供足够的耐心,以支持他们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反对之后终于迎来一次成功——这是一种回报。但实际上,这里有点讽刺的,因为波兰的“独立”,或是从莫斯科无法兑现某些福荫开始的。这不重要,因为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政治精英会坦然接受自己的子女成为反对自己的新异议分子,且为他们能够凭借内心的理想指引而行动,觉得高兴——在这种语境下,高兴可比骄傲有意思多了。
其实,我会稍微好奇老一代异议者对年轻人的看法里,是不是会有类似“我也曾经豪情万丈,回来却是空空的行囊”这种世故冷淡的心理。或许有吧,但霍夫曼没有把那些拿出来写,她落笔更多的地方是,很多人,即便受到了迫害,即便饱受失望,但依旧没有背弃没有离开。其中,当然有政治精英,严格意义上来讲,应该是斯大林余威缭绕的共产党政治精英——在罗马尼亚,共产党赢得了选举,然而声称自己不会背弃元初信仰的宣言,却出现在保加利亚。
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走过的上了年纪的老人,迫切赤忱的希望她的党能够摆脱过去——显而易见,她指的应该是斯大林和莫斯科加诸的过去——重拾古老的理想主义核心。她诚挚地怀念牢房中相互扶持和信赖的关系,那种纯粹的因为理想而聚集到一起的战友,尽管有一些人在未来变成了杀手,变成了敌人,在她看来却不是愤恨,而是心酸。倒是可以理解这种感性主义,人们在牢狱里探寻国家的未来——某年轻政治犯诚实地说,那是因为在里面太闲了,只有写作思考学习了——并且因为共有的并不成熟的理想抱成团,却在追寻目标的过程中渐渐分道扬镳。
这倒也不是共产党人独自拥有的悲剧,新的异见者借由苏维埃崩盘终于走到目前,那些曾几何时互补的差异性摇身一变,成为了拉大间隙的排斥力。这仿佛也是值得研究的命题,失去了靶心的战友和搭档,有着显而易见反目成仇的高概率,难道维护信仰实现理想的凝聚力,在打倒共同敌人这件事的面前,完全惨败?在更年轻的人眼中,这好像是一种受困于历史坏遗产的陋习——当被问到有否从年长一代的异见者身上学到什么,更年轻的人笑了,他们认为自己才是老师,因为同样的阶段,那些人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他们不但走了过去,依旧保持欣欣向荣。
我有点忘记霍夫曼得出经验教训本来荒唐的结论,跟这一段对话有没有关系了,但很显然,新贵们并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理当下的情况。忽然就自由化的市场和依旧匮乏的物资变成了荒诞剧的布景,人们仿佛努力工作积极生活但实际上生活质量却是肉眼可见的下滑——当然,或许并不存在什么新贵,高阶层的领袖容易取代但中间层的面孔一成不变,曾经的秘密警察依旧存在于他们无处不在的传说中,用前任的规则打败前任以后的现任并不知道如何弥补和改善前任遇到的问题——一切好像变了,一切好像没变。
这加剧了各个阶层的迷茫,在所有的东西都看起来一样的年代,没有嫉妒没有竞争,假装工作耳语度日——因为绝大多数的普通人都是这样按部就班的生活,反而有一种很难去评价的安定感。而随着苏联解体,所有的规则都变得无所适从,甚至还发生了警察静坐,以希望新的政府可以告诉他们,以后究竟应该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何种角色。也正是因为这些国家被调教的过于顺从,使得莫斯科的退后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空洞,这里再次出现了一个矛盾,反对莫斯科声称自己从雅塔尔时代就被抛弃的东欧人,到底有没有想过反对或打倒成功了以后,要怎么弄?
不过,至少有一点是好的,那就是经过了斯大林的训练,东欧诸国在当时没有所谓的左右之分,也没有什么政治正确的观念。以及因为首先是凭借战友的身份获得认同,男女平等也并不构成问题——另一个犹太女性呵呵的讲了其他的故事,大致是她有很多标签被讨厌,所以轮不到女性,不过也是从旁佐证了性别不重要这件事。所以,在规划新的国家体系的时候,各种人,历史学家、哲学家、甚至作家和艺术家,都有机会加入进来,即便是言之无物的讨论,至少对霍夫曼来讲,也表现出了一种卓然的令人感动的生命力和活力。
不过我不大确定,东欧人和西方人是不是喜欢霍夫曼对彼此间关系的定位——霍夫曼认为,充满活力的东欧正在试图用西方(霍夫曼这个前波兰籍犹太人的用词是“我们西方”)的定语,来构建东欧诸国自己在西方价值体系中的上层建筑。然而很遗憾,他们数十年都在铁幕后生活,使得他们的认知和智识已然跟当代世界脱节——某个保加利亚的医生也提到,他知道自己所学和现代医学已经基本上是两码事,但无力改变——这种状况的后果就是,他们只知应然,而不知实然。
应然与实然这组对比词是从《娜塔莎之舞》中学来的,费吉斯用以概括斯大林对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要求。落在本书的语境中,很有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比如失去了国家津贴的艺术家们忽然就陷入了窘迫,他们当然知道爆米花文学更容易赢得读者的钞票,也知道所谓国家的文化传统无非是仰赖于拨款和津贴才能让他们为所欲为。现在,他们忽然要面对读者的猎奇心理和对西方的好奇八卦双重压迫,怎么不胆战心惊。当然,其中还有一点,早就习惯了用寓言式的春秋笔法来讲故事的作家们,忽然发现自己从玩梗大师成为了伊索复制品,这种难堪也是很打击人的。
霍夫曼在此对东欧诸国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轻慢,力透纸背,所以我就特别不明白,她如实记录了人们对她“美国人”的呵呵反应,是出于何种心态。因为不只是和原始西方主义划清界限的地方,大部分试图和西方合作以提振祖国发展的人,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西方人”以一种猎奇的态度过来,然后用漫不经心的诚意画上一轮大饼随后拍拍屁股走人。完全可以想象到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内心的恼火,但是他们得忍着,因为他们的国家缺钱缺技术,又需要发展和进步。
所以,他们某种程度上的恳切,也是和另一些历史故事的呼应——在看到繁荣的几乎从未被大规模迫害的布拉格古城区,霍夫曼忽然想到,德国人入侵的时候,想要保全华丽的首都,大约牵制了捷克人反抗的程度。有一些国家的建筑经过战火然后凭借重建,完成了历史和荣耀的拼图,还有一些国家的风貌因为某个人的好大喜功而被夷为平地,造成了荒谬的流离失所。捷克属于第三种情况,它仿佛没有失去什么,因为充当过两次受害者,所以历史也不会太计较它是怎样避免失去,而只看到它的风姿绰约。
福山说,国家即便不受困于自己的过去,但却无法逃避历史对未来施加的影响。霍夫曼用自己时隔一年的两次旅行来证明东欧五国/六国的无从好转,仿佛并不足够有说服力,但实际上,至少从霍夫曼的描述来看,旧的悲观依旧悲观,原来的乐观还是乐观,失望依旧进行,期望也算不上是穷途末路。也是,对于一群国家来讲,一年时间想要看到他们改头换面,完全就是乌托邦式的招摇撞骗,反倒是人民如果得到充分摩擦和试炼,大约还是有机会站在西方民主国家的肩膀上,自成一派——就像福山欢欣雀跃的那样。
然而,霍夫曼比福山更早的看到了某些不善的信号,这大约跟她本身在波兰长大有些关系。捷克和斯洛伐克变成了两个国家,而曾经女性地位完全不会构成话题的波兰通过了一项禁止堕胎的法案,同时,不少女性都开始呼吁不工作回归家庭的权利——荒唐的是,这正是西方女性想要摆脱的困顿。那么,更接近西方的东欧,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了?由此,霍夫曼说,东欧人在西方人接近他们的同时也接近了西方人,于是单面镜被拆掉,彼此对诸如政治正确之类观念的渗透,开始加速了他们微妙的民族自尊心且由此滋生分离主义。
对此,霍夫曼总结到:
“在乌托邦理想的缺席中,在他们自称的自由规范和保守拉扯力量的混合里,这些更温和的东欧社会正在仿效我们这当代的“正常”世界,而且刚好在一个我们的社会安排的缺点也变得明显的时间点归队。在我们这边,持续把东欧当成我们投射的一个屏幕来观察的诱惑依然强大,那里依然是个广阔的区域,也可视为道德的荒野保留地,应能幸免于西方更深的腐败。
不过在最好的情况下,我认为东欧应该不算是个投影,而是倒过来,是一种自我反射。
那里的社会目前是个实验室,里面的一切都被从碎片中重新定义,而且是在我们世界的语境下、以我们的术语来重新定义。因此,他们等于是在间接地挑战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世界到底是什么,还有我们想要世界包含什么;其中什么是有价值的,什么又是该被指责的;什么是我们会建议我们友善以待的人采纳的,什么又是该丢弃的。”
谁知道呢?
关于古建,关于这本书
作者:Cinderellacathy 发布时间:2011-01-20 20:34:24
写生,旅途颠簸中读完了这本书。
梁林的才情和趣味着实让人着迷。梁思成的独特学术选择也是让人深思的地方,我依然不解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建筑史学家而不是杰出的建筑师是不是在于其家学渊源。
比起那些神庙和角斗场的恢弘和压抑,还是更容易记起国子监那一溜房子。
建筑的美学,书中所记录的那些案例各种细节足以体现。
建筑人的才情与胸怀,书中收录的那些寄语和临别赠言昭示了先人对事业的虔诚与敬畏。
封底那一行字——
“临走真是不放心,生怕一别即永诀”
然而 生不逢时,毕竟是梁先生最大的悲剧。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格式多(501+)
- 中评多(451+)
- 无多页(130+)
- 值得下载(664+)
- 速度快(654+)
- 赞(573+)
- 下载快(384+)
- 简单(325+)
- 一星好评(489+)
- 无缺页(608+)
- 种类多(375+)
- mobi(80+)
下载评价
- 网友 冷***洁: ( 2024-12-25 17:59:37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国***舒: ( 2024-12-27 14:06:57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游***钰: ( 2025-01-03 06:29:31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常***翠: ( 2024-12-27 11:36:35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訾***雰: ( 2024-12-24 19:29:48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步***青: ( 2025-01-05 18:53:28 )
。。。。。好
- 网友 孙***夏: ( 2024-12-22 08:01:26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曾***文: ( 2024-12-12 17:44:17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菱***兰: ( 2024-12-15 10:20:06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石***致: ( 2024-12-17 19:27:56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田***珊: ( 2025-01-04 17:23:58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考)2011综合法律知识——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考点精粹与试题精解(赵俊峰)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一本 初中道德与法治 9年级下册 RJ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我爱做腌菜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历年真题分类精解(第5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想怀孕就怀孕 破解顺利当爸妈 赖宗炫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山海经校诠(经典珍藏版上下)(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新汉日辞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拿破仑·希尔把握财运、铸造富豪的成功法则全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正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学生版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彩色版正版原版原著导读版儿童文学世界经典名著刚铁是怎么炼成的文学小说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天利38套 思想政治 人教选择性必修2 2019级考生必备 对接新高考单元专题测试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