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国际问题研究报告. 2016~2017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6:30

国际问题研究报告. 2016~2017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国际问题研究报告. 2016~2017精美图片
》国际问题研究报告. 2016~2017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国际问题研究报告. 2016~2017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125424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3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66.8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6:30

内容简介:

  《国际问题研究报告2016—2017》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策划的稿件,自2004年出版*部文集之后每年出版一种集。这部文集主要论述2016年中国外交和国际政治、外交、安全、经济形势演变的特点和近几十年来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趋势以及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的根源、影响及应对之策。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刘古昌,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俄罗斯大使、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沈国放,曾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现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副理事。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销铂氚 发布时间:2019-02-21 10:54:53

    可读性比韩松好点,但在转折反复出现,科幻成为取巧的时候就显得媚俗,感觉学院派都被此毒害过。

  • 作者:毅龙 发布时间:2013-06-20 10:20:21

    大饱眼福,雕刻得太精美了都,对照书多实践~决心要有一个好的~

  • 作者: 发布时间:2017-11-26 15:28:23

    非常不错的中文教材

  • 作者:安奈 发布时间:2023-12-24 01:01:33

    很好的书,但是第二版新添的泛型章节实际上是只是语法介绍,缺少Go泛型的实现原理,略失望

  • 作者:无言西东 发布时间:2023-12-21 20:30:00

    还行,值得一看

  • 作者:cassidy 发布时间:2011-05-23 16:00:17

    猫头鹰真是迷幻的萌种!


深度书评:

  • 如何培养正念?结合我始于6年前的正念练习

    作者:予一念 发布时间:2020-03-24 14:24:06

    我最早较为密集的正念相关的练习,是五年前在国内某内观禅修中心的“十日内观课程”。(细究起来,内观和正念会有些微差异。但就培养觉察、观照的这个点来说,个人认为一致性很高。相关课程细节附在了文末)

    就我所知,好多人一开始接触正念,多半是抱着求医寻药的心。我最早与正念的接触,也怀着类似的初衷。然而,随着亲身实践,却越发体会到,缓解苦痛很可能只是正念的副产品,只能算是“额外的效益”。

    我那时没有了解过正念相关的书籍或理论,算是实践在前、看书在后。过后再看一些正念相关书籍,对其中某些字句,总会格外的激起感触。

    1 源起

    “正念”的源头,始于东方。在诸多宗教修行法门中都有类似的影子:佛教中的禅修、瑜伽里的冥想,因着各自宗教理论的不同,又存在细节的差异。这一类实践方法传入西方,与认知科学结合,并发展出不同的应用。

    这个由西方发展起来的现代意义下的“正念”,英文原单词叫做Mindfulness。它不含宗教色彩,仅仅指代一种注意力的状态:有意识地于每个当下,以不带评判的方式持续进行观照。

    或可说成:觉知,单纯去觉知,不带判断的觉知。进行正念练习,也就是去培养和发展此种注意力状态。

    似乎简单到难以置信。

    如同在宗教实践中,信徒有神圣不渝的信仰坚定自己的修行;在现代正念中,来自神经科学、临床医学和健康心理学的各式研究,在为它的有效性进行证明,并吸引来越来越多的实践者。临床表明:正念可促使大脑发生结构性变化,它会使在学习与记忆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海马体增厚;可让管理恐惧反应的右杏仁体变薄通过积极影响大脑处理压力的方式,促进情绪平衡,记忆力和创造力将极大提高,人体免疫系统机能也将随之增强。

    就我所知,好多人一开始接触正念,多半是抱着求医寻药的心。而我最早与正念的接触,也怀着类似的初衷。

    然而,随着亲身实践,我却越来越有些体会到,缓解苦痛很可能只是正念的副产品,只能算是“额外的效益”。

    2 我们如何“存在”?

    正念的入门练习往往离不开观息。

    要做到长时间关注呼吸而不起妄念,绝非易事。一开始我把这件事作为了目标,直到长久练习后的某个瞬间,才突然对此有了另一种领悟。

    当我关注鼻子下方,关注上嘴唇,全身心地关注那个区域的感受……我意识道,在某个状态下,它是呼,在某个状态下,它是吸。就像计算机讲的二进制一样,只有两个状态,0和1……我豁然领悟到,真正实在的只有我所感受到的这两个状态!现在,它是凉凉的,嘴唇上细细的绒毛有被微微拔起的感觉,对了,这是“吸”;现在,变成热热的,嘴唇上的皮肤有被轻轻压下去的感觉,对了,这是“呼”。而其余的,其余一切,我所忆起的曾经,我所幻想的未来,全都是虚妄!唯有这一呼一吸,才是仅有的真实……

    当我意识到,一切只有这两个状态,一呼一吸,我找回了久违的安全感。是的,那么安全而温暖,因为无论何时,我所拥有的最真实贴切的东西,唯有这一呼一吸。

    观照本身才是关键所在。

    对我而言真正的收获,不在于是否能努力达到关注呼吸不起妄念,而在于,借由此我似乎初步窥探到了,另一种可能的“状态”,一种全新的心智存在的模式。

    顺着这个感受继续,我相信正念的本质,更像是关于人类惯有思维方式的革命,是关于惯有的“存在”的革命。说来轻巧,却道破天机。如果说,人是由“存在”所定义,那么“正念的存在”必然不同于惯常状态的“存在”。非正念是“此岸”,正念,莫不便是“此岸到彼岸之间”?

    3 “我”和“想法”的关系

    想起自己小时候睡午觉,躺了半天都睡不着。问我爸该怎么办?他告诉我说,什么都不想,一会儿就睡着了。我问,什么叫做“什么都不想?”

    或许应该重新审视,“我”和“想法”之间的关系。通常,我们以为是“我在想”,但在正念观息练习的初期,频频不住的想法纷纷扰扰,飘来飘去。这才发现,要做到“我不想”,竟成了一桩不可为之事;这才发现,“想”,原来是一桩忍不住的事。

    ——我们以为“我控制了想法”,却不料是“想法左右了我”。

    想法并没有错,问题出在我们把自己跟想法简单的混为一体,任由想法在我们心中激起飞沙走石。一旦如此,当脱缰的想法和负面情绪搅在一起,我们便失足于痛苦。这一点在认知心理治疗中有佐证,在心理不适的矫治中,对于想法、情绪、核心观念的了解和审查,占据了重要部分;众多咨询理论与技术,都是针对其开展。

    开始了解到“想法”不代表我,甚至不完全为我所左右,当“我拥有想法”的念头被放下,随之而来便是更奇妙的觉察。从想法、到观念、到叙事,原来此番种种,只是我们虚构的“故事”。我们对故事的情节有期待、有评判。我们甚至把某些情节命名为“好事”,是福;某些情节命名为“坏事”,是祸。当故事的剧本满意,我们愉悦,当故事走向不那么愉快,我们痛苦。我们在故事中自圆其说,却忘记了好坏的区分,仅仅是源自我们自己的好恶;而这好恶,也不过是虚构的概念。

    须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福兮祸兮,不过是命名而已。

    4 接近真相

    然而如果没有了故事,我们又何以安身、何以为家?

    譬如,当我们面对一棵树,说“这是树”。我们已经开启了假象的叙事。这是个想法,是个观念,是个定义,是个在人类间流传的故事。树是什么?木本植物的统称。木本植物呢?是某种植物,在生物结构上具备某种特征性。植物呢?……

    我们已经发现,借由语言,我们是如何层层抽象、层层精简;我们对于“这是树”的故事达成了一致,却忽略了眼前这个活生生的我们所能经验的实在。——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树”,我们所能知道的,仅仅是藉由我们的感官,所能摸到的、所能感觉的、眼前这个坚定稳固的实体。

    虽然感官的直接经验能让我们更接近真相,但如果全然相信我们的经验,又将落入另一个圈套——我们经验的就是关于树的真相吗?显然不是,只需要一台显微镜,就可以把我们粗糙的感官彻底打败。

    我们有耳朵,但这耳朵常常听而不闻;我们有眼睛,但这眼睛往往视而不见。我们无论凭借故事或者受限的感官经验,都无法了解真相。

    ——我们原来根本什么也“不知道”,这是真相的一个面向。

    我们不仅“无可知”,我们也“无处去,无事做,无所得”。

    (上面关于感官的局限,其实引出了一个更开放的问题,如果感官经验有着生而为人的局限,这个局限是否是否可以突破?换句话说,经由“正确”的训练,我们迟钝的感官可以被打磨到何种精微境界?我说的不止是平日所见的,关于发挥感官潜能的例子,我说的还有瑜伽里的“法术”、各种宗教里的“神通”。但这是另一个问题。)

    5 无为与有为

    当终究引出了无可知、无可为,问题便来了。这也是我最初对于禅修或者说正念的最根本疑问:

    这样的修习会否让人消极低迷脱离现实?甚至让人在终极的宇宙视角中坠入无意义的虚空?

    或许,这个问题,应该从参与这个世界的动机去追问。

    在未曾觉知到世界呈现的假象时,我们可能会“太过当真”,继而有了“太过当真”的执着。怀揣着执着,我们很可能也怀揣着失败的恐惧和攻击的野心。因为我们把“失败”和“成功”看得太过当真,因而也把“失败的自己”和“成功的自己”看得太过当真。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个活在故事剧本里的“自己”,其实已经迷失、经不起推敲。而如果我们意识到了世界的假象,我们的参与其中将成为一种选择,我们遵循游戏规则,重要的是,我们知道这是个“游戏”。我们出于自发的动力参与其中,而不是出于恐惧和攻击。我们出于爱而投入,而不是出于只能赢不能输的执着。

    相反的,有些人选择遁世是因为玩不好游戏,他们是因为输不起的恐惧或是赢不了的气馁,而索性让自己成了个局外人。这里的关键在于,他们到底有没有发觉这个世界的“游戏”性质,有没有发觉这个游戏在自己心中,到底分量几何。

    当他们说出“一场游戏一场梦”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到底是一声叹息,还是极致的安宁。

    6 附

    文首所提的十日内观课程,附上相关课程信息。

    课程时间:连续12天(加上前后报名整顿的时间)

    课程地点:当前国内的内观中心有福建长汀南禅寺(最早的)、四川都江堰、河北石家庄、山东青岛、北京等处。

    课程费用:免费

    课程时间表:

    4:00起床

    4:30-6:30禅堂共修

    6:30-8:00吃早饭及休息

    8:00-11:00禅堂共修

    11:00-13:00午饭及休息,可以约见老师提问。

    13:00-17:00禅堂共修

    17:00-18:00水果及休息

    18:00-19:00禅堂共修

    19:15-20:30开示

    20:30-21:00禅堂共修

    21:00-21:30禅堂提问

    22:00熄灯休息

    【更多文章】

    始于痛苦,终于自由:心理咨询的奇幻漂流

    工作与自我价值:什么东西配得上你的命?

    为什么工作难让人开心:工作里的倦怠、非人性、及自我实现

  • 怎样给孩子讲童话?环境生物学家告诉你三个步骤

    作者:小七 发布时间:2022-06-10 17:07:53

    在你的记忆深处,有没有一个数着星星听故事的童年?

    夏夜,静谧的庭院里,妈妈摇着小扇儿,轻声软语地讲着大灰狼、小白兔、狐狸与老鹰、小鸭和刺猬……满天繁星如萤火闪烁,那些熟悉的或凶狠、或温顺的动物们,就在微风拂过的枕边,伴着小小少年酣然入梦。

    如今的孩子们很难再见璀璨的星河了,不过可供选择的童话故事却是多得浩如烟海。那么,哪些童话适合做孩子的睡前故事?怎样解读虚幻的童话?怎样讲故事才能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成了很多年轻父母正在面对的难题。

    《野兽伴我入睡:重游经典故事发生地》,这本书来得正是时候。

    这是一本标新立异的童话解读书,书中将隐藏在童话故事里的自然元素一一挑拣出来,从田园风光、荒野生存、荒岛探险、都市花园等角度入手,带我们重游经典故事发生地,看到不一样的童话世界。

    作者利亚姆·赫尼根是一名环境科学家、一位热爱童书的文学爱好者、两个孩子的父亲。这样的多重身份,让他自然而然地站在跨界的独特视角上,从环境与自然的角度去解读经典儿童文学,并鼓励家长们在亲子教育中融入自然知识,引导孩子建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接下来,我们跟随“导游”赫尼根,看一看环境生物学家眼中的童话世界。

    01 好书细筛选,童话要朗读

    利亚姆·赫尼根是德保罗大学环境科学与研究教授,他有两个如今已经成年的孩子,他们都十分怀念孩子们小时候每天晚上的读书时间。

    在赫尼根看来,以一个家长的身份,来给像树鼠一样准备睡觉的孩子读书,是父母跟孩子分享对自然世界的喜悦的最好机会。父母们甚至不需要接受自然科学的专业培训,就可以打开一本童话,把自己对自然世界的热爱传递给孩子们。

    不过,这世上有多少双孩子们好奇的眼睛,就可能会有多少本儿童文学作品,在如此多的选项中,应该给孩子们读哪些童话呢?

    在《野兽伴我入睡》这本书中

    赫尼根从浩瀚的童书世界里,选取了57本经典作品,分别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探讨,其中既有古老的《伊索寓言》,也有当代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它们都是经过无数人筛选沉淀下来的童书中的经典。

    以这些经典作品为案例,赫尼根深入研究了其中蕴藏的深层教育元素。在书中,他对这些经典童话做了分类,读者可以按照章节顺序阅读,也可以直接跳到最喜欢的章节阅读。

    在每个专题中,赫尼根并没有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选取部分内容展开探讨,通过深入分析故事的写作背景、文字背后隐藏的意义等,将阅读的层次推向纵深。所以,在阅读过程中,你有可能会忍不住搁下这本书,转去重温一个熟悉的故事,或者打开一本从未读过的童书。

    为了便于读者选择适合的书籍,《野兽伴我入睡》还随书附赠了成长必读书单,书单精选了56部童书,它们或多或少地蕴含了自然元素,无论是动植物的故事,还是自然探险故事,都会让孩子们要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深对自然和社会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未知的生活。

    选好了要读的书,接下来,用什么样的方式给孩子讲童话效果才最好呢?赫尼根说,当然是朗读。因为,给孩子大声朗读故事,可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终身学习习惯,还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想象力,这是对孩子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

    02 发挥想象力,室内也有大自然

    理查德·洛夫在2005年出版的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的儿童》中认为,注意力缺陷障碍、肥胖以及这个时代其它普遍的弊病,与如今孩子们和自然的接触大大减少之间,存在着很大关联。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自然拥有无与伦比的治愈能力,所以改善儿童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然而,美好的愿望常常被现实所束缚。特别是一场耗时数年的疫情,更是让孩子们被困在了室内。在这种情况下,“让孩子走向户外”就必须要有这样一个补充模式了,那就是“不让孩子留在没有书的室内”。

    阅读,可以激发想象力;室内,也可以有大自然。

    在赫尼根的笔下,童话故事的发生地被分为四大场景:田园、荒野、荒岛和城市。这些故事的栖息地有的很恬静,有的很狂野,它们的相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在大自然之中,它们都与众不同。

    绿树成荫的田园总是引人遐想,自然与人类行为的巧妙融合,带来救赎和治愈的力量;荒野则召唤着超越自我的能力,唤醒人们身上最好的东西;岛屿的孤立性、新奇性、野性和可穿越性,彰显着物质与精神的平衡;儿童故事中的城市生活则常常是黯淡的,或许是为了鼓励孩子们走向大自然吧。

    吃了大量蜂蜜被困在兔子家门口的小熊维尼(《小熊维尼》),在自己卧室里起航到达“野兽国”的迈克斯(《野兽国》),为了心爱的快乐王子错过迁徙的燕子(《快乐王子》)……跟随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我们不难看到,孩子们的荒野可以在室内任何地方找到,在那里,我们可以蜷缩在一起,以不可思议的方式体验大自然。

    从这个意义上讲,

    每一本书都是关于自然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座岛屿。

    03 书尾对话,与孩子共度美妙的反思时间

    有朋友说,在跟孩子一起读《白雪公主》时,小朋友很好奇地问:白雪公主为什么总是上当呢?于是围绕“上当”这个问题,母子展开了一场深入的探讨。

    这样的对话方式,被赫尼根称作“书尾对话”

    在阅读童话的时候,孩子们关注的,往往是故事里精彩的情节,离奇的人物经历,或悲或喜的故事结局;而家长们,则更多地希望孩子能从故事中学会人生道理,追求真善美,养成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

    那么,如何让两种完美统一起来呢?“书尾对话”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入口。

    “书尾对话”,就是父母和孩子针对故事中出现的人物、事件和主题开展的对话。

    这样的反思时间,跟阅读时间同等重要。

    通过这样的对话,会说话的狮子、富有哲理的熊、饥饿的毛毛虫、聪明的蜘蛛、利他的树、友好的鼹鼠、文雅的大象,一个如此宏伟的动物园带给孩子们的,就不仅仅是睡前的快乐了,他们同时接收到的,还有热爱这个世界的美好责任。

    不过,要想提高“书尾对话”的效果,父母们必须要先行一步。因为,如果想要引导孩子通过读书提高与大自然的链接能力,父母就一定要先提高自己的环境素养,否则就错过了培养孩子热爱自然世界的最好时机。

    这本《野兽伴我入睡》,就恰好提供了一套工具和各种观点来解决这个问题。书中解释了如何在孩子喜欢的书中找到关于自然界运作的有趣信息,如何激发孩子对自然界天生的好奇心,如何引导孩子为应对未来的环境挑战做好准备。这些,都可以给到父母们一个便捷的指引。

    父母知识的增长,可以提高孩子理解和关爱周围世界的能力;而孩子的好奇心与新视角,又可以帮助父母重拾对自然的热爱,发现习以为常的日子里被忽视的美好。

    这样的双向学习,是亲子关系中最丰盛的收获,也是生活最幸福的赠与。

    所以说,儿童的成长教育与环境密切相关,童书则是最适宜的教育资源。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义务承担起与孩子对话的责任,将人类的道德传承、环境保护等理念,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们。因为,他们才是未来环境的建设者或者破坏者、受益者或者受害者。

    04 每一本书都是一座岛屿

    《鲁滨逊漂流记》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一生从来没有真正拿起过工具,然而,通过劳动、应用和发明,我终于发现,只有我想不到的,没有我做不到的”。

    一座岛屿,改变了鲁滨逊;一本好书,也可以改变一个孩子。

    当父母能够陪孩子朗读好书、在想象中拥抱神奇自然、在书尾对话中反思交流时,父母子女得以在和谐中共同成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有希望避免更多的灾难。

    从这个角度上说,

    《野兽伴我入睡:重游经典故事发生地》

    更像是一个资源库,为家长、老师和对儿童文学感兴趣的学者们提供了多方面的资源。它帮助大家从自己喜爱的书籍中挖掘绿色环境内容,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将这些宝贵的礼物传递给孩子们。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目录完整(219+)
  • 中评(437+)
  • 无广告(113+)
  • 五星好评(590+)
  • 少量广告(173+)
  • 无颠倒(425+)
  • 无漏页(270+)

下载评价

  • 网友 宫***玉: ( 2024-12-21 07:27:32 )

    我说完了。

  • 网友 权***颜: ( 2024-12-31 17:57:01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居***南: ( 2025-01-07 02:22:14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戈***玉: ( 2024-12-22 09:28:09 )

    特别棒

  • 网友 冯***卉: ( 2025-01-07 06:43:08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芮***枫: ( 2024-12-25 15:18:54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师***怀: ( 2024-12-25 22:16:09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林***艳: ( 2024-12-10 07:42:4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冷***洁: ( 2025-01-07 06:02:2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