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的规划理念(宜居性区域性治理与反思性实践)/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关键的规划理念(宜居性区域性治理与反思性实践)/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关键的规划理念(宜居性区域性治理与反思性实践)/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关键的规划理念(宜居性区域性治理与反思性实践)/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关键的规划理念(宜居性区域性治理与反思性实践)/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关键的规划理念(宜居性区域性治理与反思性实践)/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关键的规划理念(宜居性区域性治理与反思性实践)/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关键的规划理念(宜居性区域性治理与反思性实践)/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关键的规划理念(宜居性区域性治理与反思性实践)/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在过去百年来的城市化和郊区化发展过程中,有四个关键主题形塑了城市和区域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即宜居性、区域性、治理与反思性实践。本书主要讨论了城市密度、土地使用及建成环境与自然系统的关系;考察了不同层次的地域组织,梳理了区域主义、都市主义和区域竞争的文献;描述了不同政治环境下规划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关联方式;反思了规划者该如何思考他们的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本书着重强调了规划领域对话的重要性,尤其是如何 有效地推动公众参与城市和区域规划的过程,以便 好地提升城市生活的品质,实现均衡的区域发展,完善共同的治理责任,并让政府的决策 加民主化,而这些对于当下中国的规划实践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书籍目录:
致 谢
章 四组规划对话
第二章 塑造城市形态
第三章 新城市主义
第四章 规划中的可持续性:一场运动的弧度和轨迹与21世纪城市的新方向
第五章 区域发展规划
第六章 都市主义:区域规划协会的规划方案对都市规划的塑造及反映
第七章 区域竞争力:谱系、实践和意识形态
第八章 城市发展
第九章 公私合作参与:承诺与实践
第十章 善治:理念的膨胀
第十一章 美洲的自助建房理念与实践
第十二章 反思性实践
第十三章 沟通式规划:应用实践、原发理念和修辞
第十四章 作为负责任实践的社会正义:种族、民族及公民权利时代的影响
索 引
作者介绍:
[美国]比希瓦普利亚·桑亚尔(Bishwapriya Sanyal),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发展与规划学福特讲席 教授。
[美国]劳伦斯·J. 韦尔(Lawrence J. Vale),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设计与规划学福特讲席教授。
[美国]克里斯蒂娜·D. 罗珊(Christina D. Rosan),美国坦普尔大学地理与城市研究助理教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 四组规划对话比希瓦普利亚?桑亚尔 劳伦斯?J.韦尔 克里斯蒂娜?D.罗珊本书致力于理解加强都市和区域规划领域的核心情感和感觉,并引发对该领域过去一百年间的进化的讨论。我们将这些讨论概念化为“规划对话”,以都市历史学家罗伯特?菲什曼在其关于“都市对话”的文章中 早提出的一种学术调查类型为基础(Fishman,2000)。本书中的对话是一种专业对话形式,由参与塑造都市及区域规划领域进化过程的四个关键问题讨论的学者进行:为什么说有些地方 适合居住?哪种区域管辖结构既有助于经济增长又有助于促进社会平等?哪种治理方式对创造 、市场及公民社会之间的协同关系是必要的?提高城市及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需要哪些专业知识和技能?诚然,这些并不是过去一百年间许多影响了都市和区域规划领域轨迹的人士所关注的全部问题,本书也并非要在世界各地规划事业详尽历史性描述的基础上给出以上问题的确切答案。本书所包含的对话专注于作者(学术观察者,有时候也是实践者)自身关注的这些问题。我们希望这些人士的思想可以引发 深入的探讨,进而丰富都市和区域规划领域知识。
感谢相关人士对这一领域历史演变的记录(Ward,2002;Hall,1998),这些研究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关于规划对话地理经度的考量。这些跨越千山万水而进行的对话,通常包含对规划理念不同形式的引用,有时是原汁原味的,但 多时候是经过筛选和综合的。正如斯蒂芬?沃德(2002)所观察的,有时规划理念从一种背景转移至另一种背景,并由独裁方式强加(殖民主义和战后重建事业的背景下),有时候以 具商谈性和竞争性的方式展开(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有时候在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展开(如欧盟或 环境峰会)。但通常而言,专业对话很少是参与者的平等对话。各种偏见、倾向及先入为主的观念都影响了观点的传达。本书作者们考虑了规划对话中的不平等因素。他们往往 关注对话受支配性 、机构和个人的影响程度。
在描述规划理念进化的时候,我们并未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正如彼得?霍尔编著的《明日之城》(1988),我们也不局限于西方 的物理式规划。我们的探究方式具有解释意义:我们探寻对话的精髓,无论其来自哪里,通向何处。许多对话源自西方,但后来跨越地理界线,从高度都市化 流向新型都市化 。我们对于 范围内这种对话的理解并未涵盖所有。我们让对话参与者讲述自己对于为什么集体谈话的一些元素保持下来,而另一些则渐渐消亡的理解。
由于大部分对话参与者是在美国或加拿大规划项目任教的学者,其理解受到“本国”对话的影响。 重要的是,在他们的规划对话的重建中产生的是,美国机构(如大学)在塑造规划理念方面的 作用,尤其是过去五十年间。这一点确实不 于城市或区域规划领域。《时代》周刊的出版人亨利?卢斯在1941年杜撰了短语“美国世纪”,来描述并预测美国机构在科学、技术、商业甚至政治等方面的 作用,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Evans,Buckland & Baker,1998)。虽然本书的作者们承认(有时是暗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 性规划理念出现在美国并得到广泛传播,但是他们对于规划对话是否影响规划结果以及影响机制的理解有所不同。
然而,这一过程备受争议,同时无法预测。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 和世界各地的规划对话基本不是均质的或支配的。关于实质性规划问题和程序上规划问题的争论有很多,但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争论的清晰解决方案却很少,甚至没有。这是规划对话而并非规划学说 好地掌握了进化过程本质的原因之一。这也肯定了,规划领域中存在诸多争论,一些支配性的关注点已经阻止了对话的简化。我们指出了丰富对话又塑造进化过程的四个主题。这些主题是有影响力的规划理念:它们集中于地点的宜居性,各空间尺度上区域性的治理, 、市场及公民社会等关键领域之间的职责分配,专业 的效力及适当运用。
本书的文章探讨了这些对话的本质及作用。这些想法从何而来?由谁提出或引入?如何在规划师中流传?是否有人对这些观点有所质疑,如果有,为什么?外界的质疑是否改变了这些观点,或引起概念感染力的复兴?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阐明观点、制度,以及世界各地城市和区域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是怎样塑造了规划对话的。这些分析还将揭示论证的核心观点和 模式,标示出这一相对于法律和医药领域 为年轻的规划领域。规划师的这些关注、担心、希望和愿望影响着其专业行为的意向性,故而有助于划定其专业使命的界限。规划对话并非简单的谈话。我们试图探索自工业化和城市化早期以来,规划师的意图是如何进化成现今的专业程度的。
这些问题引起了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研究与规划系(DUSP)的兴趣,因此我们邀请了十几位 规划学者帮我们确定关键的规划理念。这些个人观点又揭露了规划领域 多 长的对话, 终形成了本书文章中的模样。我们将此次讨论作为2008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以纪念这一世界 早 规划项目之一的七十五周年(该机构长期以来致力于 的规划事业,而不仅是美国的)。我们推测,许多DUSP成员,如凯文?林奇、劳埃德?罗德温、约翰?特纳、丽莎?皮蒂、伯纳德?弗里登、劳伦斯?萨斯金德及唐纳德?舍恩,在过去的七十五年里对规划对话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想要 清楚地了解为什么这些个人能成功塑造规划对话,DUSP如何继续在推动这些反映了我们的信念、感情和智力同情的规划对话中发挥作用。我们还想 广泛地去探索城市规划核心长期存在的主题,以阐释这些主题在面临新挑战的情况下是如何继续影响城市区域的。文章根据在规划领域产生持久对话的四个主题进行组织:宜居性、区域性、治理、反思性实践。这些主题并不能包罗万象,但希望可以引发关于其他规划对话的类似讨论,帮助我们 好地了解其进化过程。
宜居性一直都是规划师要考虑的一个核心要素:建造可以提高生活质量的地方。区域性这一概念由约翰?弗里德曼和克莱德?韦弗(1979)在有关区域及欧洲和北美区域性特征的书中提出的。人们对一个地方有怎样的感受、记忆和保护措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对城市内及城市之间的区域意识。本书专注于地方区域,承认20世纪20年代城市之间的规划对话出现了重要的转变。本书第三个部分专注于治理。我们所谈的治理含义 广,从美国进步时代出现的城市规划和治理问题,到近来将好的治理视为新型工业国发展前提的观点。本节的文章解答了规划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治理在创建地方、管辖地域,以及支持新工业化城市化 发展方面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第四部分讲的是关于规划实践类型的观点,尤其是专业性反思的必要性(这一观点由我们后来的同事唐纳德?舍恩引入规划对话中)。这四组规划对话(分别关于宜居性、区域性、治理及专业性反思)共同描绘了一个世纪中所经历的城市化、市郊化、工业化及去工业化过程中城市和区域规划师所关心和争论的问题。
宜居性的理念对于一个致力于将物理空间转化为居住地的专业来说,宜居性长期以来的主要关注点包括城市密度,不同土地使用安排之间的界线划定,以及建筑环境和自然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捕捉到了都市区域划分的概念,这一概念自城市化早期以来就推动了规划对话。然而,都市区域划分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是源于规制实施的反应性实践,作为一种实践,它还反映了空间谱系和社会分隔 深的价值。 重要的是要探索那些既引发了区域划分等工具的出现,又促进了前沿性规划措施的兴起的观点和理念。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前几章对规划师如何解决宜居性问题,近来重塑城市和郊区关系的努力,以及可持续性运动的历史给出了历史性描述。
加里?哈克在“塑造城市形态”中再次谈到了关于城市为何要发展的功能理论,以及城市应如何进行规划的规范理论。他考察了控制城市发展工作的悠久历史,并表示规划师关注城市形态是因为这会影响人们关于生活方式、社会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供给和维护,以及公民认知和价值的个人选择。通过追溯从7世纪麦地那到19世纪欧洲再到现今人类在控制城市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哈克发现,绿化带这一概念尤其容易传播,成功的适用案例便是遥远的首尔和圣保罗等地。在美国,绿化带被重新定义为城市发展的界线或边界。 的美国案例是俄勒冈州的波特兰。1973年,俄勒冈州立法机关要求所有城市制定城市发展边界。但这种边界的设定遭到了严峻的政治抗议,即使在波特兰也是如此。哈克表示,有能力治理这些边界的机构没有进行合理的治理,同时又受到开发商强烈的政治施压,美国在控制城市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有限。
哈克之后探讨了加拿大(美国主要的城市区都有一个市级政府)在控制城市发展方面是否比美国 为成功。他发现许多关于绿化带的相同规划对话。比如,在渥太华,绿化带出现得就比较早,在1950年,但之后却逐渐被忽略。相反,温哥华过去三十五年间在控制农业与城市土地发展平衡方面就很成功。多伦多也力排众议,建立了长85英里的区域绿化带。哈克认为,绿化带的力量在于其适应性。绿化带保护了乡村和农业土地、食物来源及农耕生活方式,也是城市的安全屏障。绿化带的概念也在不断调整,以适应有着不同地方和 政治制度、地形、资源可用性及当地利益群体构成的城市。对各种区位和政治条件需求的适应力是其成功的关键。
关于如何控制城市形态的理念,也根据地点和所面临挑战的变化而变化。哈克预期,气候变化使得城市要减少碳排放,故而将继续影响城市形态相关的规划对话。规划师明白,城市将会变得 加密集,他们将想办法减少交通运输公里数。实际上,许多城市目前正在实行以交通为本的发展政策,将高密度发展集中于交通枢纽区。他表示,纽约的规划和伦敦的规划是重要的正确措施。他赞颂了温哥华在201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筹备工作中对公共交通的重点投资。哈克预测,这样的措施将会影响城市形态,并增加规划师和市民对规划作用的信心。换句话说,虽然控制城市密度一直以来都是商谈的主题之一,但气候变化可能为对话引入一种新的基本原理。
接着,在第三章,罗伯特?菲什曼探索了新城市主义的理念,这一术语在20世纪后期被提出,源于花园城市和花园郊区的早期观点,并与简?雅各布斯关于混合用途城市活力的观点相连。菲什曼认为,一群局外人(主要指的是城市设计领域的建筑师)复兴了花园城市运动中许多被遗忘的观点,并将这些旧观点重新引入了同时期的规划对话中。
雷蒙德?昂温在1991年的“花园郊区”观点, 初构想是为了通过战略性分散来解决城市拥挤问题,现在用来解决相反的问题—城市扩张。为了控制人口扩散地区的扩张,花园郊区以双胞胎的形式再度重现:源于以交通为本发展模式的西海岸形式和以新传统城镇为特点的东海岸形式。新城市主义作为一种规划理念,其力量是复兴了规划传统中被忽略的主题,如电车郊区,并将这些主题作为解决当代问题的办法。在此情况下,西海岸新城市主义杜撰了新术语,以 新过去关于围绕交通便利性组织步行社区的对话。
在第四章,蒂莫西?比特利追溯了可持续性理念的历史及其对城市规划的启示。这一理念的出现是为了衡量如何 地开发世界资源。比特利指出,吉福?潘绍等早期可持续性倡导者将其定义为合理使用并治理自然资源。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它根本不属于城市概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活动家、组织及创新举措改变了这一概念并推动了其传播;做出贡献的人士包括蕾切尔?卡森、卡尔顿和杰瑞?雷、格罗?布伦特兰、达纳?梅多斯、威廉?里斯。结果,人们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逐渐提高, 清楚在促进可持续性发展中城市需要做出的改变。
可持续性问题不断进化,比特利认为:“它是关于城市和建筑环境的,关于社会和经济问题及生态问题;现在以 的方式渗透并贯穿到了文化意识中。”他指出,可持续性的大部分问题是从底部向上运行的,不仅 于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专家的对话。即使是可持续性的相关词汇和语言也发生了变化,这一概念已渗入规划师思考世界的多个方面。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城市建造形态对可持续性的巨大影响。同时,人们对建筑种类是如何影响城市主义的也有越来越大的兴趣,思想者和实践者的作品就体现了这一点,包括威廉?麦克唐纳、理查德?雷吉斯特、亚尼内?班娜斯、托马斯?本德及加里?劳伦斯。主要城市中越来越多的草根机构参与到可持续性举措中,这也影响了当代的规划对话。如马霍拉?卡特、洛杉矶市长安东尼奥?维拉莱戈萨及纽约规划的所有证据显示,现在可持续性在关于城市和区域设计治理的对话中普遍存在。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世界委员会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仅有一个章节是关于城市的。现在,比特利指出, 可持续性对话已经“转向城市”,“广义的可持续性目标和愿望转换成了有形的物理和社会成果”。关于城市可持续性的对话涉及经济城市的空想观点、生态城市模型、绿色规划及城市花园化。2005年 的美国市长的“气候保护协议”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城市,这些城市纷纷制定了由政府支持的可持续性规划,标志着对城市发展新方案的有力举措。可持续性城市运动与公共卫生领域的伙伴形成了重要联盟,融合了绿色和社会正义两方面议程,因而建立了社会可持续性的新联盟。这也影响了城市设计的新方法,很明显,可持续性的理念现在已成了大部分规划对话中的关键概念之一。
区域性的理念解决人类居住问题应以怎样的适度规模进行?这一问题在近一个世纪的规划对话中一直比较活跃,形成了关于区域主义和都市主义的大量文献,引起了近来关于区域竞争的争论。本部分的各章是关于区域发展规划、都市主义及区域竞争,突出参与对话的规划师的共识和分歧。一并考虑,这几章内容追溯了区域性理念的进化历史。然而, 重要的是,还描述了在恰当治理机制缺乏和 投资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规划师在实施创新举措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在第五章,迈克尔?泰茨认为,区域发展规划的概念吸收了根深蒂固的思潮。他追溯了18世纪欧洲及北美启蒙运动以来这一理念的历史。泰茨认为,理性的利己主义和社区归属感的需求之间的冲突,是规划职业得到证实认可之前规划对话的一个特点。区域的概念涵盖了这种二元性。泰茨将区域主义理念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1)乌托邦时期,19世纪中期到1930年;(2)英雄时期,1930年到1945年;(3)发展时期,1945年到1985年;(4) 时期,1985年至今。泰茨提出,纵观这四个时期,这一理念的历史是一种连续的历史变化,尽管不时会有特殊的思想家和事件出现成为其标志。他总结说,虽然区域规划现在似乎是处于低潮,但它“已经显示出一种反弹趋势,不应该被视为遗弃的部分”。
在第六章,罗伯特?亚罗考察了美国都市主义和区域规划的起源和发展。亚罗将都市主义定义为大城市经济体 政治辖区进入周边区域,成为 大区域地带的一种意识。亚罗采用了美国 老的独立区域规划机构纽约区域规划协会(RPA)的案例,探索了这一规划理念在反城市主义、联邦主义、地方主义及城郊划分等反对意见中幸存下来的原因。他描述了各种规划举措如何 终克服有力的思想传统和政治倾向的反对,其中一些规划举措现在正流行在美国的多个方面。他认为,都市主义的概念是由RPA及其前身(纽约及其郊区规划委员会)启发并形塑的。亚罗写道:“纽约一直都是城市和大都市发展和规划的先锋,因为纽约的城市问题出现得比较早,规模比较大,需要在都市层面进行解决。”在许多情况下,RPA规划和行动中出现的创新举措启发了世界各地相似的思想和行动。
亚罗描述了RPA完成于1929年、1968年及1996年的区域规划,来说明都市主义的理念是如何影响规划师的。这三项规划均涉及广泛的问题,包括交通运输和移动性、城市形态、经济机构、环境及开放空间保护、住房、社会公平,以及劳动力技能发展。亚罗考察了这些规划是如何塑造规划实践和理论的,之后探究了都市规划目前的发展方向。他认为:“近一个世纪以来,RPA既影响又反映了纽约、美国和全世界城市规划师和理论家的观点。”这是对地方在城市层面上的规划实践的乐观评估。有些人可能会争论说,也可以从规划师的角度来考虑(Harvey,2006),且这种思考是在快速的经济 化和缺少恰当规划机制(将削弱 化对 和地方带来的利益)的背景下出现的(Soja,2000)。关于规划的有效性和解决当代政治经济问题的能力的争论,为考察规划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照角度。从这些争论可以看出,规划理念并不总是共享的,且可能是相互冲突的。然而,通过对话,规划研究和实践在不断进化,以 好地应对城市和区域问题。
在第七章,尼尔?布伦纳及戴维?瓦克斯穆特一致认为,规划是有局限性的;他们表示,到目前为止,规划尚不能将私人投资转化为区域收益。布伦纳和瓦克斯穆特将这一不良后果归因于区域竞争概念的盛行,这一概念从20世纪8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时期以来一直流行于规划领域中。二人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区域竞争就逐渐变成了地方经济发展主流措施的 理念之一。这一理念是基于一种假设:区域,无论国民经济、地区,还是城市,都要通过竞争来吸引流动的资本投资。同时,各种机构改革和政策调整也要建立可以吸引私人资本的、定位清晰的社会经济资产。布伦纳和瓦克斯穆特研究了这种假设的概念血统,评估了其有效性,并探索了其对旨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公共政策的影响。通过对现代资本主义下区域规划的历史性分析,作者探讨了为什么之前的“平衡城市化”和“内生增长”政策 终被遗弃,规划师转而重视区域竞争。
接下来,布伦纳和瓦克斯穆特总结了同时期的规划举措并评估了区域竞争理念激发的政策,尤其在工业化 。二人认为,新自由主义对竞争力的重视与凯恩斯主义“福利 ”向后凯恩斯主义“竞争 ”的转变,以及世界经济地区间关系新自由化的加深是密切相关的。他们断言,强调区域竞争力的观点基于有严重瑕疵的思想假设,且 初是为了制造意识形态神秘性的。这没有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反而使正在进行的资本重组进程变得混乱,并导致了不连贯性、浪费或自相矛盾政策的形成。在区域竞争力影响下,这种政策被广泛采用,这影响了那些想要采用其他政策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城市和区域。由于城市间系统的大部分聚居地采用了区域竞争力倾向的政策,决定不采用类似政策的聚居地则遇到了很大了阻力。本章探索了逃离这种“竞争力陷阱”的可能路线,以作结尾。
治理的理念 、市场机构和公民社会在支持城市和区域发展方面应发挥怎样的适当作用?这是工业化 和发展中 较为活跃的核心问题之一,在理论上可以视为一种治理。这一问题早在17世纪就已经随着民族 的形成而出现(Blockmans & Tilly,1994)。19世纪初这一问题进入了欧洲规划对话中,19世纪70年代进入了美国规划对话,到20世纪50年代初进入了新兴独立的发展中 (Friedmann,1987)。三个范畴内的规划对话分别有各自的变化和进展,但到21世纪初的时候,变得基本相同(Wade,1990;Walzer,1995),像所有规划对话一样,关于治理的探讨受到其他学科概念,以及战争、市场萧条、去殖民化和20世纪60年代的城市抗议等历史性事件的影响(Unger & West,1998)。一点也不奇怪,这些事件在不同的规划环境中对规划实践有着不同的具体影响(Berger & Dore,1996),然而有趣的是,这些当代事件集聚了关于 、市场和公民社会的城市和区域发展方面应有作用的观点(Stiglitz,2006)。用治理来指代这种三方关系标志着规划对话的集聚作用(Danson,Halkier & Cameron,2000)。连同其他一些概念,如公私合作、分散化发展和城市治理,治理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自1989年 瓦解之后开始增加(Grindle,2007)。本篇用四章分别讲述了城市发展、公私参与、善治和自住住房,旨在了解关于 、市场及公民社会在城市、区域和 层面作用的规划对话的变化本质。
在第八章,穆罕默德?卡迪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城市发展是源于西方的观点,而且20世纪60年代对话从城市规划向城市发展的转变也是由西方规划师引发的,这些规划师认为传统的蓝图不能有效地规划西方城市。这一观点之后经双边和多边援助机构传播到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新兴 。在殖民统治早期,西方政治力量被直接用来建造各个殖民城市,与之相比,20世纪60年代源自西方的新思潮乍看之下没那么大的权力性,但极大地改变了发展中 的规划实践。卡迪尔认为,西方 关于如何解决发展中 城市规划问题的建议缺少一致逻辑,因为这一建议随着西方规划师解决自己城市问题观点的转变而定期转变。
依据卡迪尔的分析,规划对话不能随着规划环境的改变而做出调整。而优势理念— 早源自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源自美国—是由资助这些理念实施的机构强加于人。卡迪尔对源自西方的优势理念的这种转变给出了诸多例子:在社会科学驱动下,城市规划从以建筑和工程为基础转为以政策支持为基础;社会政策与实际规划的混乱并置,如美国模板城市项目中的;简?雅各布斯“宜居社区”理念的转移;公私合作的理念;世界银行近来极力推广的理念:城市规划要减少市场管制,使私人机构“能够” 提供公共商品和服务。相似地,认为“公民社会”、“自助”及“社会资本”对“大城市”(西方 杜撰的另一个词汇)治理是 的这一理念变得越来越普遍。关于大城市,卡迪尔说,西方 关于城市的建议在这些年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控制城市规模,到改善贫民窟和寮屋,再到现在的通过“好的城市治理”来实现大规模城市群收益。这种政策变化使得卡迪尔对西方 就新兴工业化 城市问题所提建议的 性和相关性很挑剔。他预计,关于如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新一轮思潮将很快从西方扩散到世界其他地方。
本章的主旨是,西方观点控制了发展方向。卡迪尔所暗含的观点是,呼吁新兴工业化 的本地规划师能有 大的学术独立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一立场得到了宏观经济学家而并非城市规划师的一些关注。以劳尔?普雷维什(1984)为开端,包括同时期的丹尼?罗德里克(1999)等经济学家,一些人明确表示,西方关于经济增长的正统理论的侵入减缓了欠发达 的工业化速度。然而,有些发展中 的工业化进程比较平稳,这些 采用了自己独创的非正统政策(Tendler,1997)。从城市层面来看,也有成功的本土规划举措的迹象;尤其具有启发性的是杰米?勒纳在巴西库里蒂巴的规划和城市设计干预(Rabinovitch,1996)。相似地,有迹象显示,印度的一些城市,如艾哈迈达巴德和海德拉巴,能够独立地制定良好的城市规划方案(Misra & Misra,1998)。这些城市并不是抵制外来观点,而是通过修改使其适应本国具体国情,这往往会出乎意料地形成一些新的方法(Borja et al.,1997)。从这些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型工业化 的规划师可以保证其各种理念的有效性,包括那些外来的理念。
在第九章,琳内?萨加林探究了其中一个观点— 公私合作(PPP),这一观点源于美国,之后传播到诸多 ,既有发达 也有发展中 。萨加林专注于美国规划对话和实践理念的影响,但其批判性论证也与发展中 相关。如她所言,PPP被视为为城市发展(单靠政府力量无法实现)吸引私人资本的有效途径。萨加林将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PPP不断增长的利益视为“在直接政府活动既需要政治乐观的庇护,又需要大量资本资金的时代改革城市治理”的渴望。萨加林认为,强调PPP往往就是在极力号召改革盛行的政策领域。这一点可以从一些口号的盛行中看出:“合作进步”、“基础设施新框架”、“经济现代化工具”、“促进城市环境危机的缓解”,以及“应对投资困难”。
在萨加林看来,由于公私合作战略内在的特殊政治适应性,PPP在世界各地得以广泛应用。她写道:“开放、形式灵活、风险责任分担的具体商业价格和条件的 化,都使得PPP模式 受欢迎。”此外,公私合作的确切含义仍很模糊,这可用来取得公众支持。PPP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非正式合作、正式组织联盟、合同企业,如果不是‘合作’通常表示的那种风险利益分担。” PPP代表了应对谁应该做什么这一老问题的新方法。通过寻找共同基础并互助加强 和市场之间的联系(而并非传统的 作为市场规制者的对抗角色),PPP提供了规划师解决方法的基础性转变。然而,概念的模糊性也使得其作为解决复杂城市问题工具的不准确性增加。
让萨加林担忧的不仅仅是这一理念的不准确性。她认为,PPP在规划师中的日益普及,模糊了私人和公共领域之间的界限,破坏了公共机构并引发了一系列“令人烦恼的治理问题”。萨加林怀疑PPP是否是一个适当的治理改革工具,因为它降低了可说明性,增加了政治风险。同样,其有效性几乎没有经过严格的检验。换言之,萨加林因这一不准确的规划理念的日益普及而显得迷惘,希望规划对话能 多地关注这些政治倾向的理念。
沿着同样的路线,梅尔里?格林德尔分析了善治这一概念,这一概念也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的规划对话,当时新兴的工业化 的增长率开始下降,债务增加,并出现了财政和金融问题。像萨加林一样,格林德尔对概念模糊的理念及其作为政策手段的有效性表示怀疑。她承认关于治理机制和措施的“公平、明智、透明、可描述、参与式、响应式、妥善治理且有效的”理念无疑是很有感召力的。在进步时代,美国至少有一个历史先例代表了有效运作的相似观点(Sandel,1996)。而格林德尔怀疑发展中 中近来升温的对善治的支持能否切实改善政府绩效。她认为,善治日程太过“ ”,以至于其流行度超过了实际能实现的程度。格林德尔写道:“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善治的理念混乱了关于发展进程的思潮。”诚然,这一理念促进了政府机构的一些机制改革,但总体而言,它未能解决新兴工业化 的经济问题。
为什么善治这一理念越来越流行?格林德尔认为,该理念在整个政治领域备受关注的原因是其广泛的目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使其象征着积极的道德价值,很难让人产生异议。格林德尔将该理念的流行归因于那些运用诸如透明度、问责制、响应性等各种评比标准对各个 进行评级的调查研究,这些调查研究进而生成善治的综合指标。这些综合指标被描述成考核政府绩效的客观而严谨的标准(World Bank,1997)。格林德尔认为,对规划者来说这种粗枝大叶式的调查研究不如严谨的案例研究有效。
格林德尔指出,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将善治这一理念实现了普及化,因为该理念将一种技术品质引入一个 活动,而这个活动实际上是要用一种政治努力对治理系统进行重组。善治扮演的是“描述众多‘好事情’时的遮阳伞”,格林德尔写道:“该理念的广泛普及与其说是一个为 好理解发展过程的推动力,还不如说是一个难题。”该理念似乎是要用一个包罗万象的口号标语通过解释来消除发展过程的错综复杂。支持该理念的大量研究并不能解释真实复杂的发展过程。这些研究会产出善治的蓝图和“ 实践”,但这些通常都是不可靠的。 ,善治成为发展的先决条件,而实际上,善治应该是一个结果。格林德尔通过提出“足够的善治”来对其分析进行总结,“足够的善治”将为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 条件。
彼得?M. 沃德的“自助建房”这一章,分析了规划者处理治理相关事宜(特别是在新兴工业化 中如何安排城市贫民的住房问题)的另一种方式。自助建房的理念比善治的理念提出得要早。自助建房的理念是20世纪40年代由雅各布?克兰在美国联邦住房金融局(US Housing and Home Finance Agency)正式提出的,目的是为解决波多黎各(西印度群岛东部的岛屿)的住房短缺问题。后来,在近二十年之后,约翰?特纳重新将该理念引入规划对话中,目的是为应对在拉美及其他地区城市边缘地带不断增多的未经登记建房定居的问题。特纳认为,这种定居不应被看作一个难题,相反,应被看作一个解决方案,与一般意义上的20世纪60年代理念危机和政治危机相符,已有的现代化发展理论失去了它们早期的冲力(Ingham,1993)。特纳认为,大规模的现代住房计划以及对非法居民的驱逐几乎已经失败,致使贫民别无选择,只能越来越多地在一些未经授权的地区建造自己的房屋。特纳的批评主要有两个目的。目的之一是要消除那些认为政府可以通过直接建设房屋来增加住房供应的传统认知。不过, 重要的是,它赞扬了贫民不顾政府反对,为解决问题而想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创造出了一个分散且灵活的增量住房改善过程,从此,贫民便不再需要依赖政府了。
特纳对政府的批评以及与此同时对贫民自助建房理念的赞扬,是20世纪80年代 终影响关于治理规划对话的两大理念的先驱。 个理念是特纳的 论断,政府占用了太多资源,做成的事儿却太少,而贫民占用的资源很少,做成的事儿却很多(Turner,1979),该论断为接下来意识形态领域左右两翼对政府的严厉批评奠定了概念基础(Sanyal,1994)。直到 机构勉强承认自助建房理念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在输送物资和服务,包括为城市贫民提供住房时的不足之后,善治的理念才开始从广泛范围内的批评中逐渐出现(世界银行,1997)。
第二个理念(也就是 终被描述为借力社会资本的理念)其实是隐含在特纳对贫民为什么能实现自助的解释中的。尽管后来罗伯特?普特南(Putnam,Leonardi & Nanetti,1993)将“社会资本”这一词语实现了普及,但沃德认为,该理念的片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伦敦社区规划时就开始流传了。沃德将通常与贫穷 的城市相连的自助建房理念的起源,归为富有 的早期规划对话。然后,他一直在苦苦思考一个悖论:自助建房的改变诞生于西方世界,但是为什么在一些发达 ,如美国,自助建房理念在考虑住房问题时并没有受到认真对待?思考这一悖论的过程中,沃德突出强调了诸如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等 组织机构在促进特纳的理念时所扮演的角色,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仅仅将其与发展中 的住房问题相关联。沃德认为,该概念 终影响了众多发展理念,从现代化理论到结构主义理论、相互依赖、 化,甚至是在去中心化和城市治理方面的 探索。为什么西方规划者不愿承认发达 城市中那些自助建造和非正式建造的房屋呢?根据其在得克萨斯州的广泛调查,沃德认为,虽然自助建造的住房在很多郊区广泛存在,规划者和公共官员并没有注意到这些努力,而即使他们注意到了,他们也不愿意将这些在欠发达 中运用的 实践和理念转移到美国。沃德总结道,即使自助建房的理念在全世界盛行,但在美国或其他发达 中,不太可能会认为这一理念有多大用处。
专业性反思的理念规划专业内第四个持久的对话范围一直是面向内部的,充满着有关规划专业本身的执着的反射性问题。为什么规划师抗拒改变他们通常解决问题的方式?为什么一些规划者能够在工作中学习和修改自己的实践,而另一些人即使面临新的问题和变化的规划背景仍然继续用旧方式工作?规划者目前用哪个规划模型来构建问题并作出决定?哪种理念 着这种专业行动? 这样的理念来自哪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当规划者们的传统价值观、信仰和专业实践模式受到认真的审查,这些理念发生变化了吗? 和其他的社会变革运动带来的影响是什么,要求 广泛地参与规划决策吗?人们应该有权在规划活动中承担 大的作用,无论是作为规划者还是公众参与的一部分?本篇中有关反思性实践、沟通式规划和社会正义的三章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社会和理念上的混乱中,他们分析变化了的对话和规划实践。
拉斐尔?费什勒在第十二章关于反思性实践的理念的写作,描述了在这一理念正式确立之前实践的本质。他认为,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直有两种规划者:主顾问,是想要构建城市规划基础上的一般原则的人;技术人员,是被安排在地方层面实施这些原则的人。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让两种规划者都感到安,因为此前的通用原则在迅速变化的背景下失去了意义。由于缺乏公式化的处方,技术规划者在寻求解决城市问题上茫然不知所措。这不断加深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时刻加剧了尖锐的价值冲突,使传统规划者们对他们认为理所当然有用的知识产生怀疑。他们怀疑他们作出决定的功效,现代专业主义及其技术理性的中心理念也动摇了他们的信心。规划对话的性质在内容和基调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费什勒提出,直接解决这场专业能力危机的关键人物是呼吁反思性实践的唐纳德?舍恩。唐纳德?舍恩的呼吁不是只针对城市规划师。作为一个来自商界的哲学家,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研究和规划系授课,在不稳定时期,他担心的是一般传统的专业主义。他提出,专业人士需要摒弃传统和总体思想的良好做法,代之以从自己的行动中学习,特别是这些行动的结果很令人惊讶的时候,这真的是很有效的。
直到那时,出人意料的结局被视为异常而被忽视,但唐纳德?舍恩提议,它们应被珍视为窗口,为解决规划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见解,而这正是规划者试图解决的问题。费什勒说,这需要“在行动中”和“对行动”反思,这是一个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那里可以发现、确定和修改目标。
舍恩建议,如果组织以及个人有所追求的话,反思方法可以创造“学 统”。在这样的系统中,个人和组织由于好奇会不断评估自己和别人的行动来作为实验。这样的实验不会显示一般原则,而只是微调的、具体的见解,是说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修改行动。费什勒审视了这个规划者的愿景,将他作为一个反思性实践家,而不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或技术人员,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悖论:为什么反思性实践的理念被规划者广泛尊重,却很少有人真正遵循规划风格呢?也许,相比较说反思性实践的理念是矛盾,不如说是一种讽刺,它排斥“所倡导的理论”(规划者说他们做的)并赞扬“在使用的理论”(实际上他们做的),使其本身成为一个被倡导的理论。反思性实践可能比此前所倡导的理论行动 有趣,但它可能不会有 广泛的实践,至少目前还没有。
帕齐?希利在第十三章进一步阐述了这种对话。她介绍说,一些理念不仅影响了关于规划是什么的规范规划对话,而且应该也改变了基本的实际应用。沟通式规划的观点—回应了20世纪60年代的专业合法性危机—就是这样的一个理念。希利提出的沟通式规划理念处于社会理论和哲学的广泛的运动中,帮助转变了对集体行动微观政治学重要性的政治和现实的关注,特别是在正式的政府组织内部及其周围的活跃机构的潜力。在强调微观层次上,沟通式规划与反思性实践具有相似性。同时,双方的观点都反对那种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规划。但沟通式规划和反思性实践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沟通式规划的重点不在个人规划和他们的学习轨迹,而是社区的集体行为,规划者是辅助者和达成一致的建设者。第二,沟通式规划明确承认微观政治学的影响和规划决策上的不平衡权力分配。然而,它不是马克思主义,规划者处于利益冲突之中。事实上,希利将沟通式规划描述为,在发达民主 越来越多的实践已经被 普及,正是因为它不在经典阶级对立的硬性条款上抛出所有对话。我们已经知道社区成员间的利益和意见冲突,但希望规划者可以帮助为讨论和对话设置一个流程, 终会引起一些观点和社会学习集中,劳伦斯?萨斯金德和约翰?福里斯特等人发展了这一理念。沟通式规划的理念现在是“一个很流行的理念”。但是希利介绍说,这个理念被搁置了一段时间,在20世纪70年代末又重登历史舞台。
规划对话被很多的理念所影响,从新马克思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多元文化都各有其支持者和批评者。然而,从这次的知识混乱中新自由主义的理念得以出现,罗纳德?里根和玛格丽特?撒切尔是 早的代表人。新自由主义反对规划现在是众所周知的了(Sanyal,2005)。相对未知的是,沟通式规划作为一种理念,不仅是幸免于攻击,而且是繁荣昌盛的,反过来,新自由主义却因为冷战后的“必胜信念”、不明智的金融投机,以及死灰复燃的 和政治 主义(Lechner,1992;Killick,1989)而受到攻击。沟通式规划没有提出任何创新理念来替代新自由主义;它只是仍集中于基础层次,希利称之为“微观实践”,用来增强民主, 终遏制新自由主义。
然而,规划者们还不能宣布胜利。在种族和民族偏见的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 在美国仍是社会正义道路上的主要障碍。正如托马斯?曼宁在第十四章所谈的,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当跟踪规划对话关于种族和民族正义的历史时,对话的本质确实已经改变了。规划者的种族和种族不公正的意识已经出现,这改变了规划风格,从20世纪50年代的所谓理性模式到20世纪60年代的倡导规划模式再到现在的沟通式规划模式,这实际上扩大了公民参与规划决策。然而,托马斯认为,这种过程的变化没有显著降低权力失衡,这应被看成实现社会正义必要的前兆。托马斯担心,规划对话从宣传规划到激进的规划,然后再到其他规划风格的进化过程中,实际规划的结果可能会有点黯然失色。她尤其质疑的是,从政治和种族的角度来看,新规划理念是否已经创建了一个 公平的竞争环境。
托马斯的分析是基于美国社会规划官员举行的年度会议,以及美国规划协会发表文章中的一个系统的研究程序。梳理这些论文,她注意到倡导规划出现两个流派的理念,一个是法律,另一个是关注社会不平等。保罗?戴维多夫合并这些法律体系和历史时刻来推动进步的社会改革。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变化的速度开始放缓,为倡导规划提供智力和情感活力的理念已经消散。没错,规划者对社会正义问题的一般认识有所增加,但同时 初由戴维多夫制定的倡导规划的尖锐性已经被消磨了(Peattie,1978)。 终,从 初的想法出现了争论形式的“平等规划”和“激进规划”等新的形式。然而在托马斯的评估中,这是 初的想法和倡导的理想规划,对规划者有 的影响,并去思考如何解决社会不公。仍然需要做很多工作,托马斯指出,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去重新平衡权力关系和重新定义竞争关系。这不仅需要美国规划者去反思和参与,也需要批评现状。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为什么说有些地方更适合居住?如何构建既有助于经济增长又有助于促进社会平等的区域管辖结构?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协同关系需要怎样的治理机制?提高城市及区域居民的生活质量需要哪些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本书并非要给出上述问题的确切答案,只是试图通过对关键规划理念的深入探讨,赋予规划对话以更丰富的内涵,以期改进城市和区域规划实践,创建更美好的人居环境。
在过去百年来的城市化和郊区化发展过程中,有四个关键主题形塑了城市和区域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即宜居性、区域性、治理与反思性实践。本书主要讨论了城市密度、土地使用及建成环境与自然系统的关系;考察了不同层次的地域组织,梳理了区域主义、都市主义和区域竞争的文献;描述了不同政治环境下规划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关联方式;反思了规划者该如何思考他们的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本书着重强调了规划领域对话的重要性,尤其是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公众参与城市和区域规划的过程,以便更好地提升城市生活的品质,实现均衡的区域发展,完善共同的治理责任,并让政府的决策更加民主化,而这些对于当下中国的规划实践无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精彩短评:
作者:风檐公子 发布时间:2021-02-20 07:13:55
#学习心得#说实话,本来翻到这本书是想补充下规划方面的知识,但是翻开一看却被里面大量的名词和概念给弄的云山雾罩。不过好歹有两点收获:1.城市规划没有唯一正确的定论。2.知道规划四个关键课题:宜居性、区域性、治理与反思性实践。
作者:killercop 发布时间:2024-01-29 11:00:13
对宋初历史的梳理与叙述很详细,文字也比较引人入胜,编校质量较差,错别字等问题很多
作者:维多利亚小平胸 发布时间:2022-06-18 00:39:03
赌作者不是昆明人,内容某得意思,真正呢民间呢人文东西很少,多是些无聊呢地理民族小百科
作者:lorigh 发布时间:2023-04-26 17:28:02
不感到热情 -12-
作者:Yo 发布时间:2023-09-03 18:19:45
英文原版和翻译的中文版都下载了,补充自己的规划认知空白的地方
作者:支神很忙 发布时间:2022-03-01 08:18:09
我读不懂。。。
深度书评:
非买不可:奢侈品业的"梦想行销"
作者:珍珠里的贝壳 发布时间:2009-10-27 18:29:31
像一个好学生一样,Dana Thomas孜孜不倦地做着笔记,到世界各地旅行,采访各奢侈品业巨头,参观奢侈品牌的工厂,记下工厂环境,产品的制作工序,各巨头的穿着打扮、谈话风格和家族历史,她试图描绘出奢侈品行业每一次做出重要改变的原因以及奢侈品行销方式调整的脉络。她接触了各种传统的奢侈品客户,关注着新一代迷恋奢侈品的中间层消费者。她想知道,奢华是如何变得廉价的?现有的几股奢侈品行销风潮是从何而来?
在Dana Thomas的个人网站上,她提起自己的困惑,比如奢华的新定义是什么?以大众化的行销理念推广奢侈品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了奢侈品的内涵?当质量让位于数量时,消费者究竟买的是什么?目前奢侈品集团大肆扩张,实行奢侈品全球化,在企业的操作价值观引领
下疯狂追求逐年增长的巨额利润,这样还能保持奢侈品的完整性吗?
她并未直接定义奢华,也不讨论特质。在开篇就抛出了奢侈品集团化的事实。这是奢侈品大众化最重要的驱动力。ESSEC商学院奢侈品管理MBA执行总裁Denis在2006年的中国演讲中说:“传统的奢侈品的品牌,一部分是他们高端的位置,一部分是他们大众化的前景,还有就是完全的大众化,这个趋势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市场环境中进行的。那么现在在传统的奢侈品和大众的品牌之间已经没有非常明显的界线和间隔。”精品集团一边借用品牌的永恒性、地位与身份的代表、华丽精致的生活风格来追求大量利润,另一边其行为又与奢侈品的稀有性和精英文化传统相抵触。
集团化、同一性和明星效应
揣着一种显而易见的矛盾,奢侈品销售在LVMH集团的Bernard Arnault独裁式经商风格的引领下,冲破轰轰烈烈的争议,勇往直前。Dana Thomas前往巴黎近郊塞纳河畔蓝领阶层居住的Asnières生产工厂,那是LV旅行皮箱的诞生地。LV的小规模精品售卖史终结于1977年的雷米卡尔接手经营。他实行了垂直整合策略,剔除中间人并开设LV直营的店面。然而,只有在1988年Arnault收购LV之后,它才真正揭开奢侈品风靡全球的序幕。Thomas访问了Arnault及其顾问皮尔.哥代。这两位合作的生意人而不是时尚达人书写了奢侈品行业的新规则。他们不是法国绅士,不再小心翼翼,不再彬彬有礼,以标准无情的商业手段收购了许多高级精品店。快速网罗一批完全没有精品业背景,却很懂得做生意的人才,依赖于这一小群的管理阶层打造集团。他们雇佣时髦、年轻的设计师,简化了品牌名称,强化品牌的形象,在每一件产品上贴上商标,铺天盖地地卖广告。1994年,Arnault收购了duty free shoppers(DFS)这家规模最大的免税公司,开拓更多的渠道向城市旅客销售奢侈品,迎合了巨大的消费者需求,尤其是对了要求高品质的日本人的胃口。Thomas写道,日本人沉迷于精品,而精品公司沉迷于满足这种欲望。如今,LVMH,GUCCI,PARDA,这些奢侈品业的巨头,将其品牌集中在一起,以求在销售与广告时能有较好的价格,并且在同样的工厂以同一批工人制造不同的品牌。至此,奢侈品生产、行销与消费的商业策略至此已经不再是上个世纪初的独立精品老店所能想象的了。消费者只能仰望商店里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奢侈品,而无法得知华丽光鲜的奢侈品背后是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奢侈品收购大战。LV著名的产品宣言说,旅行是一个过程、一次发现,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真正的旅行让我们直面自我,旅行不仅让我们看到世界,更让我们看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究竟是我们创造了旅行还是旅行造就了我们,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生命将引你去向何方。然而,这一理念仅仅是在制造梦想,创造我们要的生活。现实中的LVMH集团不可能如此闲适慵懒,享受生活。
奢侈品全球化则是另一大众化趋势的催化剂。奢侈品集团的第一轮扩张路线是世界级的大都市,包括巴黎,伦敦,纽约,罗马,米兰,比佛利山庄,接下来再延伸到第二大城市,如蒙地卡罗,威尼斯,芝加哥,迈阿密,圣保罗,大阪等。为了打造凝聚性的奢侈品形象,日益趋同的店面设计被采用,设计师使用大量的金色、银色、闪亮和光泽营造出优雅和洁净感,促使消费者走进店里时有一种瞬间提升地位,向奢侈品朝圣的感觉。针对高层级的消费者,日本表参道的LV专卖店还设立了celux私人俱乐部,只允许代表时尚的有钱人加入,充分考虑了消费者层级的问题。
而奢侈品进军美国好莱坞的历程是Thomas要讲的另一段有趣的历史。明星是大众潮流的代表,意味着数量,即奢侈品销售额。从焦点入手,运用名人观摩效应是宣传产品最有效与花费最低的行销方式,再好不过了。对于明星来说,她只负责展示商品,最重要的是他们身边的人,那些如何让明星使用名牌的人。这个时尚部落里的第一类人是名人造型师。造型师为名人购物,搭配服装,为明星穿衣打扮,为他们在大众心目中传走幕前幕后协调一致的形象,或是明星希望的形象。Thomas为此采访了好莱坞最棒的造型师之一Rachel Zoe,她的招牌风格是白天轻薄贴身与建材过的牛仔裤,合身的小夹克,爬虫类皮革细跟鞋,加上一大堆链条,夜晚则是如女神般的贴身长礼服。造型师拥有的专属权力使他们有足够的资本与奢侈品牌要求金钱,商品以及更多的。
要建立与名人造型师的关系网络,奢侈品必须依赖于名人公关,也就是第二类人。典型的例子是乔治亚.亚曼尼的品牌公关Wanda Mcdaniel。从一个社会版的编辑,受雇于亚曼尼,Mcdaniel活跃于明星社交圈,与经纪人、代理商共进午餐,穿着亚曼尼出席晚宴并大力鼓吹亚曼尼的风格,与明星培养良好的关系,设法让电影明星公开穿其品牌出现于奥斯卡颁奖典礼或风靡一时的电影中。全面精心的策划最终使亚曼尼成为城中制片人,主管,代理商和权力终结者的制服。
第三类人当然是产品的真正来源——品牌的设计师。他可以是经过LV包装推出的Marc Jacobs,也可以是乔治亚.亚曼尼本人。亚曼尼有着自己的设计美学,他要诠释为更容易了解的东西,诠释让男人和女人都感觉拥有自主权的软正装。只是,要快速坚定地传播设计思想,看来还是依靠置入性行销,像为电影明星制作服装,可以一炮而红。
可以说,关于奢侈品行销的一切都被设计好了。
坚守完整性
当然,Thomas还是发现了一些坚持奢侈品完整性的大金主。南非亿万富豪Anton Rupert于1988年成立瑞士Financiere Richemo集团,旗下有卡地亚,万宝龙,伯爵,名士表,Dunhill等奢侈品牌,是LVMH的主要竞争者。与LVMH的品牌整合行销不同的是,他仍认为让旗下的公司保持独立,使商品的完整性比共同合作更为重要。2009年9月在故宫午门展厅举办的卡地亚历年珍藏展,其珍品如星辰般璀璨夺目,线条流畅,工艺顶尖,无与伦比。可惜Thomas未在书中提及有关的专访。爱马仕的铂金包和凯利包购买在目前来看仍然是真正奢华的体验,老板Jean-Louis Dumas喜欢按照小规模、关系亲密的奢侈品公司模式来经营爱马仕。Thomas观看了爱马仕包在巴黎北部近郊Pantin的订做工厂的制作过程,非常详尽地描绘了工厂的建筑风格,特别订做的款式,工人的群体构成,一个包包的制作时间长度、皮革的选用、处理和切割,还有爱马仕包的缝合。Thomas对爱马仕的赞赏态度很明显,因为它面对手提包日益增加的需求时还能保持采用传统的精致手艺,慢工出细活。这一点很不容易。自从香水市场的份额逐渐缩水,名牌包包已成为重要的市场目标。奢侈品集团蜂拥而上,抢占这个不用面对年龄,体重,各种问题,且易赚钱的市场。
奢侈品大众化面临更头疼的问题是工厂里的劳工生存现状和无数的仿冒品。
虽然好些读者抱怨此书的排版和封面,因为书里的文字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互相挤压,而且封面的图片缺乏品味,有点粗俗,更像是言情小说的排版风格或是一本浅薄的生活教材,感觉不舒服。不过,如果你能看看英国和法国版本的封面,还有看上去像是在卖丝质柔滑的德芙巧克力广告的巴西版封面,不妨想一想,也许这样的设计是对廉价奢华的嘲讽?正如书里所说,奢华的确是民主的: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价格都买得到。
2009.10.25
2019年闲书027:《罪责》
作者:八哥 发布时间:2019-08-18 10:47:39
2019年闲书027:几个月前,杨子推荐我读德国律师费迪南德•冯•席拉赫的《罪行》和《罪责》。去实体店寻,未见。网店也只有《罪责》在售。买回后,一直放在办公室的一隅。上周,一篇关于德国普方一家在南京被杀的旧事在微信上流转,似乎是在提醒应该去读那本《罪责》。
薄薄的一本小书,作者尽司能地隐藏他律师的身份,仅作为事实记录者,用精简到不能再精简的文字,克制到不能再克制的理性,去讲述一个个真实存在的案例,虽然有些用简约的文字仍无法掩饰情节的跌宕起伏,甚至于让你掩卷时无法相信这竟是非虚构的,如《钥匙》、《司法》。
正如若干年前,中国社会大众对普方一家被几个懵懂无知少年灭门后,普方亲属请求对杀人者免除死刑的做法不解一样,二十余年过去了,我们对司法、对法治、对刑罚功能的认识,以及延伸至对国家文明的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经典(391+)
- 超值(396+)
- 赚了(491+)
- 无颠倒(308+)
- txt(603+)
- 已买(326+)
- 无多页(280+)
- 内涵好书(75+)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格: ( 2024-12-26 03:09:20 )
OK,还可以
- 网友 曹***雯: ( 2025-01-08 13:18:29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家***丝: ( 2024-12-20 18:20:45 )
好6666666
- 网友 芮***枫: ( 2025-01-09 00:48:43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曾***玉: ( 2025-01-03 23:58:10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詹***萍: ( 2025-01-02 18:49:39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游***钰: ( 2024-12-25 04:29:56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康***溪: ( 2025-01-09 09:13:56 )
强烈推荐!!!
- 网友 马***偲: ( 2024-12-25 02:35:45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最新英汉汉英两用辞典(第三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公教育2020辅警招聘考试用书: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历年真题汇编详解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手绘POP字体全攻略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保险是怎样骗人的和并不骗人的保险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英皇考级必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简明骨科英汉词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湘学研究:2014年第一辑(总第三辑)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法语TCF、TEF考试词汇(配套APP背单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选择的艺术 为什么我选的不是我要的 席娜?伊加尔(She【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谚语俗语小词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