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公共危机管理通论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5:36

公共危机管理通论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公共危机管理通论精美图片
》公共危机管理通论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公共危机管理通论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806729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6
  • 页数:386
  • 价格:43.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5:36

内容简介:

本书目录包括:公共危机管理概述,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风险评估与公共管理,预警管理,应急管哩,管理体制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公共危机管理概述 第一节 公共危机的类型与特征 一、危机与公共危机 二、公共危机的类型 三、公共危机的特征 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理念与范式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理念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范式第二章 风险评估与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节 风险评估概述 一、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二、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 三、风险评估的一般程序 四、公共危机风险评估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风险分析 一、风险基本含义及其分类 二、定性分析方法 三、定量分析方法 四、若干常用方法介绍 第三节 风险衡量 一、损失概率 二、损失期望值 三、损失幅度 四、损失概率与损失程度的估测第三章 公共危机预警管理 第一节 公共危机预警管理的理念 一、公共危机预警管理研究的发展历史 二、公共危机预警管理的涵义 三、公共危机预警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第二节 公共危机预警管理的基础:问题管理 一、问题管理的界定 二、问题管理的对象 三、问题管理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节 构建公共危机预警管理机制 一、国外公共危机预警管理机制的模式与经验 二、我国现阶段公共危机预警管理机制的基本情况 三、构建公共危机预警管理机制第四章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 第一节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概述 一、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含义 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特点 三、政府应急管理的一般过程 四、应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理念 五、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不同主体 第二节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计划的制订 一、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计划制订的重要性 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计划的制订 三、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计划的实施 第三节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机制的构建 一、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机制构建的背景 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机制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恢复与心理救助机制 一、公共危机应急管理恢复机制 二、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心理救助机制第五章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界定 一、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涵义 二、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功能 三、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内容 四、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的原则 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指挥机制 一、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指挥机构 二、公共危机决策模式 三、公共危机决策的方法 第三节 公共危机管理综合协调机制 一、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协调机制的类型 二、公共危机管理综合协调的主要内容 三、公共危机管理综合协调机构的设置 第四节 公共危机执行机制 一、公共危机执行机构的职能 二、公共危机执行系统的构成 第五节 公共危机信息管理机制 一、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内涵 二、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 三、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运作机制第六章 公共危机的沟通管理与社会参与 第一节 公共危机的沟通管理 一、公共危机的沟通管理 二、《应对法》中信息沟通的相关条款 三、公共危机的沟通原则和核心 四、危机各阶段的沟通方式和策略 五、危机沟通管理中的媒体联动 六、危机中的新闻发布制度 第二节 公共危机的社会参与 一、公共危机的社会参与 二、危机管理的社会参与:民众 三、危机管理的社会参与:民间组织 四、危机管理的社会参与:志愿者组织 五、危机应对中的合作力量:国际组织 六、危机教育与安全文化的形成第七章 公共危机管理系统设计与政策仿真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系统设计 一、公共危机管理应急系统设计的必要性 二、公共危机管理需求分析 三、公共危机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 四、公共危机管理系统设计 第二节 公共危机管理预案编制与应急系统模型 一、公共危机管理预案编制研究 二、公共危机管理应急系统模型与方法 第三节 公共危机管理政策仿真应用 一、人口安全管理政策仿真应用案例分析:厦门人口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仿真应用案例分析: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风险因素分析第八章 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绩效评估 一、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与实践 二、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意义 三、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内涵与评估方法 四、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的实践 第二节 我国构建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必要性 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推进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工作的必要性 第三节 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一、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主体的选择 二、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流程的设计 三、公共危机管理绩评估内容的确定 四、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五、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构建第九章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节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发展历程 一、当代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阶段 二、当代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对象层次 三、当代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特点 一、拥有专业、高效的综合性危机管理指挥系统 二、不断完善政府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计划安排 三、建立强大的预警机制和高效的应对机制 四、有效利用发达的信息沟通机制 五、巧借并发挥现代传媒作用,缓解社会紧张状态 六、发动民间社会组织的力量参与危机事件的处理 七、培养和提高公民的危机管理意识与抗危机能力 八、加强危机管理的国际合作和深入危机理论研究 第三节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模式 一、诺曼·R.奥古斯丁的六阶段模式 二、罗伯特·希斯的4R模式 三、米特罗夫和皮尔森的五阶段模式 四、PPRR模式 第四节 国外典型国家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一、美国的动态型危机管理体制 二、俄罗斯的总统强力型危机管理体制 三、日本的综合型危机管理体制 四、英国的整合型危机管理体制 五、以色列的全民军事型危机管理体制 六、韩国“小核心、小范围”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第十章 非传统安全视阈中的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节 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 一、社会风险全球化 二、非传统安全的中国“语境” 第二节 非传统安全视阈中的公共危机 一、非传统安全理论研究述评 二、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公共危机 三、安全转型与中国非传统安全能力建设 第三节 非传统安全维护与公共危机管理 一、中国未来重大非传统安全威胁排序 二、非传统安全维护与政府执政能力提升附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附件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本书参考文献后记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目录包括:公共危机管理概述,非传统安全与公共危机,风险评估与公共管理,预警管理,应急管哩,管理体制


精彩短评:

  • 作者:AUV_蛋泥儿 发布时间:2022-04-12 08:35:31

    3岁的宝宝 超级喜欢的书

  • 作者:19140628 发布时间:2020-03-13 14:00:32

    @2011-05-03 10:11:20

  • 作者:瑶瑶的sugus 发布时间:2022-10-02 19:06:38

    题目感觉有点老了

  • 作者:Ovitlune 发布时间:2020-03-19 03:26:31

    【上了个课我也敢标记读过系列= =】凌丽君老师《精读》

  • 作者:shuiyukong 发布时间:2017-10-13 21:19:00

    大学读过的书籍,至今印象深刻,对于自己美好心灵的塑造起过很大的帮助的书籍

  • 作者:烹鱼宴 发布时间:2020-03-13 11:44:04

    @2011-05-03 10:11:20


深度书评:

  • 《太空漫游》中的科学技术与想象

    作者:不切瓜 发布时间:2019-07-01 19:34:47

    摘要:阿瑟克拉克作为科幻小说家的一大特点就是他的作品尽可能“不违背目前的科学知识”。本文旨在浅淡《太空漫游》系列里最具价值,也是最振奋人心的东西——科学与技术,同时还附带对于情节的解读。《太空漫游》中的科学技术可被分为三部分:已有知识技术、未来知识技术预测、和纯想象(注:虽然对于作者来说所有他写到的技术基本都是未来性的,但在本文中“已有”和“未来”都是相对于现在的21世纪10年代)。本文的撰写基于书中内容及个人知识积累,若有任何错误之处欢迎指正。事实上,书中一定还存在许多本文无法解答的问题。因为正如克拉克所说,如果你觉得你全部搞懂了,那一定是弄错了。

    第一部《2001:太空漫游》

    主要情节:三百万年前,降临在地球上非洲某地的黑石板激发了原始猿人的心智,使得人类的进化有了质的进展。故事来到二十一世纪,弗洛伊德一行人在月球的第谷发现黑石板,命名为TMA-1,它是外星智慧生命的象征。两年后,普尔与鲍曼踏上探索土星之旅。普尔在未到土星前不幸被出故障的计算机哈尔杀死,而鲍曼给哈尔断电后独自继续前往土星。在土卫八伊阿珀托斯上,鲍曼发现了与TMA-1相似却个头更大的TMA-2。他通过分离舱登陆卫星表面,而后被星之门转化成为脱离物质而存在的心智,从此飘荡在宇宙之中。

    一、已有知识技术

    1. 航天器通信:将航天器的天线瞄准地球,双方便可沿无线电波来往。随着飞船飞行距离的增加,与地球的通信时间也随之增加。在现代社会中,这是一项早已实现的技术,现在大部分航天器都可以通过天线发射无线电信号与地球进行通讯。航天器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转化为二进制的编码,然后再利用转发器将二进制数字放进无线电波的信息里,最后传回地面。目前,NASA还有一个激光中继通信项目(LCRD),目的是将激光信号以更快的速度传出去。由于激光波长比无线电波波长短,在宇宙中传播时消耗的能量也更少。

    2. 小行星带: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密集的区域,航天器经过时有可能遭到小行星撞击,因此需要预先准备好。小行星是绕太阳运动的不活跃的小型岩石行星。

    3. 木星卫星:木星庞大的质量使具备吸引小质量天体的性质,再加之它到太阳的距离较远,使它的卫星不太容易经常被太阳拐走。因此,在这样的条件下,木星拥有诸多的卫星。其中最著名的四个分别为木卫一艾奥,木卫二欧罗巴,木卫三盖尼米得,木卫四卡利斯托。

    4. 木星阴影:在木星背向太阳的黑暗面,由于木星作为障碍物阻挡在地球与飞船之间,地球与飞船的通讯会因为波遇到障碍物发生衍射现象而暂时中断。

    5. 潮汐力:行星之间的吸引力会随着距离的缩短而增大。当两个天体运动时,它们的相对面所受的引力要比背对面所受的引力大,这个引力差就称为潮汐力。

    6. 探测小行星外壳成分:向小行星7794运动的方向发射一颗金属弹丸,小行星爆炸后由摄影机记录消失时的光谱线条,然后由专家通过光谱分析其物质构成。现代社会中,探测小行星的思路也是分析光谱,但是得到光谱的方式并不像书中所说的直接引爆小行星。现在的探测器可用不同种类的光谱仪来探测小行星的成分。

    二、未来知识技术预测

    1. 载人航天登月:从地面(G)发射猎户三号宇宙飞船至一号空间站(1/6 G,人工),航行时间55分钟。再从空间站乘坐白羊座-1B号宇宙飞船登录月球(1/6 G),航行时间25小时。在这段星际旅程中旅客理论上不受任何重力(0 G),人工重力除外。将空间站作为飞往月球的折中之站是因为空间站所受重力较小,发射不需要过多动力的驱动。另外,也能为旅客从全重力到无重力的过程提供一个合理的过渡。这项未来技术极具参考价值。如果人们在以后可以将航天器从一个重力更小的地方发射,一定可以减少许多能量的消耗。但是如何建立合适的空间发射站以及如何有效地将航天器发射到空间站依旧是这项未来技术所需要面对的问题。

    2. 人工重力:通过物体旋转时产生的向心加速度来模仿重力加速度,作为人工重力。如果航天员长期处在失重的条件下,身体有可能出现骨密度下降、肌肉流失、视力下降等问题,因此一个有重力的环境更能保障航天员的健康。然而,目前人工重力仍停留在理论阶段,现在大部分空间站还是处于自然的失重状态。根据向心加速度的公式a=rω^2,如果想要实现人工重力,要么旋转半径要大,要么旋转角速度要大。一般来说,半径比较容易改变,但是想要提高角速度就没有那么容易。

    3. 克拉维斯:月球第二大环形山;书中的航天员在此建造可自给自足(通过提炼及处理月球内部的氢、氧、碳、氮、磷等元素,并循环利用)的封闭基地。目前人类仅仅只能登陆月球,尚未到达足以在月球上生存的阶段。但是在未来,在月球上建立基地是很有可能的,现在人们也在做相应的尝试。

    4. 引力弹弓:宇宙飞船借助木星巨大的重力场作为投掷的力量,从中获得足够的动能,把自己加速射向更远的地方。但是这样做也有潜在的危险,如果飞船与木星之间的距离超过了洛希极限(洛希极限是一个小天体自身重力与一个大天体潮汐力相等的距离,如果小于这个具体小天体就会被大天体撕裂成为它的环),就会被吸入木星。这项技术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尚未被实践过。也许未来载人航天器有能力到达太阳系更远的地方时可以应用。

    5. 人工冬眠:目的是节省大量食物及其他消耗品。冬眠中的人脑电波图没有起伏,意味着没有任何意识或者仅有仪器也探测不到的微弱意识。这是一个创新想法,目前科学水平离这项技术还有一定距离。

    6. 人工智能:哈尔9000型启发式程序化演算计算机是宇宙飞船的大脑与神经系统。可与人交流。等未来人工智能足够先进后,这样的情况很容易变成现实。

    7. 计算机异常行为:哈尔作为计算机它的工作是毫无隐瞒地汇报信息,然而它同时却又知道其他两位航天员不知道的秘密,即发现号的真正目的——探测土星卫星上的外星生命。也许因为它执行着自相矛盾的任务,所以它后来从内部崩溃,造成一系列的反常现象。这也是对于未来生活的一个预测。虽然现在社会上已经出现过机器人杀人案件,但是尚未出现由计算机主导的伤害事件。然而,当计算机执行相互矛盾的任务时,很有可能会出现崩溃并作出无可预测的举动。因此程序设定者在研发计算机的时候或许可以通过保障其任务的逻辑性和不矛盾性来减小它崩溃的可能性。

    三、纯想象

    1. TMA-1:发现于第谷环形山,已存在三百万年之久。可吸收光线,具有强大磁场。在月球日出的时候释放出巨大能量,探测器探测到波的方向精准地指向土星。

    2. AE35组件:使主天线精确瞄准地球的微小却重要的组件。如果失灵,就会与地球失联。出故障时,需要宇航员通过分离舱来到舱外进行处理与替换。普尔第一次进行出舱更换与检查,发现AE35并无故障。哈尔却坚持认为出现故障。后来AE35的确出了故障,天线不再瞄准地球。普尔再度出舱检查,他在检测的时候,哈尔将分离舱飞速向他撞去。造成普尔之死后,哈尔又通过切断维生系统结束了三名冬眠人员的生命。

    3. 星之门:一种突破血肉之躯的极限、成功将心智脱离物质而存在的外星智慧。TMA-1与TMA-2均属于这种东西。它可以轻而易举地操作空间,并在宇宙中各处进行激发心智的实验。它帮助了地球原始猿人飞快的进化。最后鲍曼在伊阿珀托斯被其转化,彻底脱离了物质的束缚,成为了一个可以自由穿行在空间中的心智。作者此处对于外星智慧的想象展现出了他思维的高度。一般人幻想外星人的时候很有可能只是将它想象成一种猎奇的实体,而克拉克却能想象外星生命已经聪明到以脱离物质的形式存在,而不是以物质形式的实体存在。另外,他对于外星人利用高科技来培育心智的想象也很别出心裁。

    第二部《2010:太空漫游》

    主要情节:九年之后,列昂诺夫号在木星附近与发现号成功对接,并取得发现号上的数据。中国的钱学森号在欧罗巴遭到外星生命的攻击遇难。后来鲍曼环游地球会见了母亲及旧爱,然后又以全息投影的方式现身于发现号上,警告全船人在十五天内离开。在惊诧之际,大家还是依照他的指示照做了。在他们飞离木星没有多久的时间,就看到木星被黑石板引爆成为一颗恒星。

    一、已有知识技术

    1. 木星卫星环境:木卫一艾奥,表面环境恶劣,剧烈的火山和地壳运动极为频繁,含有大量硫;木卫二欧罗巴,拥有极厚的冰层,冰层深处存在液态水世界;木卫三盖尼米得,曾被撞得满是坑洞,但是现在已经逐渐变得平坦;木卫四卡里斯托,同步自转卫星,因离木星较远不受强磁场太大影响。

    2. 拉格朗日点:限制三体运动的解,通过计算可得出小质量天体在两个大质量天体引力作用下五个稳定的位置。

    二、未来知识技术预测

    1. 燃料补充站:木卫二欧罗巴上有大量的冰,木星的潮汐力使欧罗巴内部产生大量的足以使冰融化的热。因此钱学森号打算中途登陆欧罗巴获取燃料。这是一种在未来可以借鉴的思路。如果人们真的可以从木星卫星上获得资源,一定会对之后的发展有巨大的帮助。但是在此之前要面对许多现实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欧罗巴冰的可利用性、登陆欧罗巴的可能性、冰的提取与携带方式等等。

    2. 与发现号对接:当初发现号停留在土星附近,鲍曼驾驶分离舱自行登陆伊阿珀托斯。发现号早已被设置了返程的任务,因此它依然会通过木星的引力弹弓回到地球。但是由于燃料不足,它在木星的时候被重力场捕获。此外,发现号虽然已经停止发射信息,但是它仍在不断搜集信息。列昂诺夫号的首要目的就是获得发现号里的数据,因为它很有可能揭示外星生命的一些谜团。后来它在艾奥附近与发现号成功会合。在现代社会中,虽然已经可以进行空间站对接,但是通过一艘宇宙飞船对接另一艘几近报废的宇宙飞船的技术还从未出现过。书中的这个例子可以给人们一个参考,但是就目前科技水平来看,想要实现它的难度非常大。

    3. 欧罗巴上的生命:欧罗巴上面有水,附近的艾奥有不断喷发的火山。火山喷泉在海底提供温度和养分,因此在欧罗上生命的出现有着极高的必然性。但是欧罗巴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由于海洋的生存条件较为容易,没有足够的挑战(没有火,缺少了建造与能源相关的科技的基本),它们还没有演化成为智慧生命。虽然这基本属于作者的想象,但是这是基于现实的合理想象,并对未来有指导意义。有水的地方很有可能有生命,所以探索欧罗巴也不失为寻找地外生命的一种有价值的尝试。

    4. 大气刹车:列昂诺夫号宇宙飞船掠过木星的外层大气,通过从摩擦力产生的刹车效应来减速。这样做的风险也很高。如果没有减到合适速度,宇宙飞船就会冲向更远的地方;如果离大气过近,由于摩擦可产生巨大的热,宇宙飞船就会被烧成灰烬。宇宙飞船的隔热罩至关重要。这项技术虽然在理论上可行,但是实操风险依旧很大,因为现代技术还没有先进到可以保证大气刹车基本万无一失的地步。不过在未来,等技术不断进步后,也许在人们从太阳系其他行星回到地球的过程中可以用到。

    5. 扫帚柄:长期生活在零重力下的人发明的一种工具。基本构造是一根中空管子,一端有脚踏板,一端有挂环。按下按钮,就可以使扫帚柄飞速延长。利用压缩和伸长时储存的动能,航天员可较快地进入和离开飞船。无法确定现在宇航员是否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用到,但是这确实是一种理论上可行的方法。

    6. 发现号翻转:原本发现号保持稳定的方法是让飞船内部的旋转区高速旋转,以抵消宇宙飞船在太空中因失重、受空气阻力、引力等因素影响的自旋。但是多年来,摩擦力减慢了发现号旋转区的转速,多余的角动量被转移到宇宙飞船,发现号就开始在太空中翻滚。让旋转区重新高速转动起来,就可以抵消飞船自身的自旋,即停止翻滚。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可行,不过还未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过。也许在未来这可以是一种拯救报废宇宙飞船的方式。

    7. 全息记忆法:通过信息的关联进行编码记忆。记录高度关联信息的效率远高于记录零散信息的效率要高,哈尔计算机用的也是这种记忆方式。钱德拉试图用时间排序法来消除它的记忆,但是由于它仍有可能保存一些可进行关联的关键词的记忆,存在不能完全消除记忆的可能性。

    8. 木星核心:木星表面的化学反应积攒的碳不断聚积于其核心,在大气压力下被压成结晶体,形成地球一般大的钻石。这是一种比较大胆的预测,由于人类短时间内很难探测到木星核心的组成,证实起来十分困难。不过它在逻辑上自洽。

    9. 列昂诺夫号返程:先与发现号绑在一起,借助发现号的燃料向正确的方向前进。发现号燃料用尽时,会被作为一级火箭抛开,然后列昂诺夫号点燃自身的引擎。之后在通过木星的重力场获取能量加速返回地球。这样做可以大大地减少时间。未来太空旅行的时候也许可以借鉴相似的方法。

    三、纯想象

    1. 鲍曼的漫游:他已经可以超脱于物质而存在,以一个能量体的形式穿行于星际之间。在地球时,他通过进入电路接通继电器能力化解了可能终结人类历史的炸弹危机。这里的想象掺杂了人文关怀。

    2. 引爆木星:大量的黑石板占据木星表面进行着核融合的工作,将木星原本含有的大量氢被合成各种重元素。当核心密度足够大时,木星就会因自身重力而塌陷。这时,木星内部的温度足够高,就可以被引爆成为一颗恒星。黑石板这样做是为了使木星成为一个太阳,孕育欧罗巴上的生命。

    第三部《2061:太空漫游》

    主要情节:人类发现了一种新技术,在能源上获得巨大进步。宇宙号登陆哈雷彗星进行探索,其姊妹号银河号却遭到劫持迫降欧罗巴。宇宙号临时改变航程,前往营救。之后两艘飞船一同向地球启程。范德堡发现欧罗巴的宙斯山是一整颗钻石,弗洛伊德与哈尔和鲍曼“相会”,黑石板出现在欧罗巴上。

    一、已有知识技术

    1. 哈雷彗星:76年环绕太阳一次的彗星,每次经过太阳时都会被改造一番;在地球上可以用肉眼观测到;哈雷彗星上的重力仅为地上的千分之一。在真空下存在有机油类或焦油的大片湖泊。

    二、未来知识技术预测

    1. 太空医院:所受重力较小,使得居住在上面的人的生物钟过得较慢。以后也许可以通过开发相关技术治疗疾病以及延长人类的寿命。低重力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大大减少人体自身需要承受的质量,但是需要克服许多潜在的问题,如低重力可能会导致骨密度下降、肌肉流失、视力下降等。

    2. μ子:科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μ子催化聚变,一种可以在常温下进行的核聚变。μ子是一种电性与电子相似的粒子,被质子捕获后可形成μ子氢原子。μ子氢原子比电子氢原子质量大、体积小,如果μ子可以替换氢中的电子,同样体积的氢的密度将会是原来的八百万倍左右。如果这种技术可以实现,世界的能源使用就会迎来巨大飞跃。但是由于μ子很难获得(需要建造大量粒子加速器,消耗大量能量才可获得)一直没有进展。然而在本书的设定中,科学家们在2040年实现了这种技术。从此人们可以用更小的反应器获得更大的能量。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技术的实现离不开粒子加速器的进步。

    3. 宇宙飞船上的游泳池:利用燃料槽四分之三空出的空间建成。但是由于宇宙飞船上的重力非常小,泳池必须是个较为密闭的空间,若有不慎会有溺毙的危险。这种想法在目前看来不够现实,因为能源还没有充足到可以在宇宙飞船上建造娱乐休闲设施的底部。不过在遥远的未来,它很有可能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变成现实。

    三、纯想象

    1. 欧罗巴的变化:在木星成为太隗的五十多年里,面向太隗的半球的冰层已融化,后来逐渐形成稳定的海洋;出现了稀薄的大气;开始被不消散的云层盖住;形成了一座对周围环境有破坏力、逐渐下沉的宙斯山。

    2. 盖尼米得:在木星成为恒星之后不断变化。板块运动频繁,但是却拥有充分的水及生命所需的化学物质。人类通过佩戴简单面具与氧气筒便可以在它表面上行走。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想象。

    3. 艾奥:在木星成为恒星的几十年后,其表面温度又进一步升高,硫磺火山和间歇泉的喷发活动更为频繁。

    4. 欧罗巴上的生命:由于在一个低能量、没有移动的氧气可供呼吸的世界,生物的移动速度都很慢。这是一个十分合理的想象,同时也揭露了氧气和额能量对于生命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部《3001:太空漫游》

    主要情节:歌亚号将在太空中漂泊了一千多年的普尔接上船并用现代医疗技术救活。普尔在星城康复和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踏上太空旅行的征程。他先去到金星,见证了冰弹对于这颗行星的改变。后来他又来到盖尼米得。鲍曼向他传达了黑石板背后的力量决定毁灭人类的消息,普尔和其他科学家一起想对策,最终用信息病毒暂时击退了黑石板。

    一、已有知识技术

    1. 彗星气味:彗星的体积随着到太阳的距离而变,远日的时候小,近日的时候大。彗星并不纯净,不光含有冰,还有融化时会有臭味的碳与硫的化合物。

    2. 潮汐锁定:一个天体会被另外一个天体在吸引力的作用下拉伸。由于拉伸的方向在不断改变,天体的自转速度会逐渐减小,直到两个天体同步自转。由于两个天体相对静止,一个天体永远只有一个面对着另一个天体。通常情况下,卫星容易被更大的天体潮汐锁定。

    二、未来知识技术预测

    1. “彗星牛仔”:在28世纪,人们已经可以用一个星球上的资源去填补另一个星球上资源的空缺。人们一开始用土星环上的冰块推向金星和水星,后来用彗星上的冰,试图在那两颗行星上造出海洋,目的是想让海洋作为摇篮来孕育第一代生命。但是行星表面上的高温至少需要几百年才能被冰冷却下来。后来钱德勒船长还试图通过把水抽到塔顶冷却到绝对零度再利用星球自转把冰甩出去的方式将盖尼米得的水转移到金星上。这样的想法虽然在目前看来很大胆,但是却不失为未来开采和利用资源的一种好方法。如果人们真的可以用一个星球的资源填补另一个资源的空缺,人类文明必定还可以延续很久。

    2. 语言进化:到了31世纪,英语变成世界语言。同时还诞生了数千个新词汇,其中多为科技名词。英语现在基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官方语言了。数千新科技词汇的诞生在未来也是极有可能的,因为许多新产品将随着科技的进步被发明出来。

    3. 时间统一:到了31世纪,全球通用世界时。 世界时是一种更衡量地球自转平均速度的时间标准,它通过观测恒星衡量了地球上平均太阳日的长度。当地球完成绕太阳一周的旋转,就称为太阳日。

    4. 星城:亚洲塔、非洲塔、美洲塔和太平洋塔(太空电梯,可惊人地减少太空任务的成本)拔地而起,世界之环通过它们相连。可分出许多重力不同的楼层,可完全取代以前同步轨道卫星的工作。这是一种极好的利用空中空间的方式,但是实施起来最大的困难就在支撑结构的组成——用什么样的物质可以在空中承受如此大的质量且不会被压垮?

    5. 无惯性推进器:作用在身体上每个原子的推动系统。在加速的时候由于每个原子都在运动,都是相对静止的状态,身体就不会感觉到压力了。这项技术的实现需要人们在原子物理上的巨大突破。

    6. 随身电子秘书:储存大量知识,缓冲与过滤外面世界的信息,可被随身携带,也可直接与使用者对话。

    7. 信息病毒: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恐怖疾病的标本,第二部分是毒气和毒物,第三部分是计算机病毒。前两者的作用比较直观,后者主要是说服计算器启动一个看似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实则会无限运算下去的程序。虽然在这种方式从现在看来不大可能,但是也很难说未来人类之间的斗争上升到更高层面之后是否会采取这样黑暗的手段来进行攻击。

    三、纯想象

    1. 脑帽:将大量信息存储在一个玻璃制计算机磁盘大小的光片里,可以帮助一个人在短时间内了解大量知识。

    2. 转基因恐龙:经过了基因改造后的恐龙成为了人们用作温顺的孩童保姆。

    3. 人工新星:利用真空中的能量,使其中一颗行星先爆炸,然后再触发了它的太阳。

    4. 化石燃料时代的终结:人们学会了运用真空中的能量。

    5. 黑石板:黑石板是没有意识的机器,它背后的控制者坐落在450光年外。人类在21世纪早期向宇宙传输了人类活动报告,经过了450年黑石板控制者收到了消息;它们传回来的消息又花了450年到达地球。因此鲍曼在31世纪给普尔等人传达黑石板的信息。后来人们通过哈曼作为载送系统用信息病毒攻击了黑石板,使得非洲上、月球上以及木星上的黑石板都消失了。它们回到450光年外的控制中心,然后最快还需要900年再回到地球附近。这样的前提是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可超越理论仍然成立。

    结语:黑石板背后的力量究竟是什么?我们读到最后一本书的最后一句话也未能得知,反而被带入一个更深不可测的谜团——一千年后,黑石板如果归来,还会发生什么?也许会有人觉得作者还欠读者一个具体的解释,但是我认为这已经是本书最好的结局了。因为阿瑟克拉克曾经说过,他想要提出来的问题比他给出的答案要更大,所以《太空漫游》系列里不会存在最完美的解释。更多地,作者是想通过自己对于现代知识的掌握及对未来的想象,为后世的人们提供灵感,并激发他们对于继续探索宇宙更强烈的兴趣。因为探索,永无止境。

  • 这才是以色列真正强大的原因

    作者:淚眼小丑 发布时间:2018-11-20 13:35:39

    文 | 王戎(《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译者)

    说到以色列,在国内有一整套相对固定的说辞:论历史,我们会谈到《圣经》,谈到振奋人心的以色列建国史;论军事,我们会谈到中东战争,谈到梅卡瓦坦克和铁穹导弹防御系统;论情报,我们会谈到摩萨德,谈到艾希曼被捕,谈到以色列特工从伊朗获取的500公斤资料;论科技,我们会谈到以色列初创公司,谈到ICQ、Checkpoint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技公司……所有言说都表述同一个意思——“以色列太强大了!”。

    我怀疑甚至反感这种广告文案式的言说方式,我更关心的是:犹太人是如何一步一步取得这些成就的?带着这个疑问,我来到了以色列,开启了为期一年的访学之旅。

    在这段时间,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充满矛盾的以色列,也经历了许多在世界其他角落无法经历的事情。我看到了一个既分裂又团结、既傲慢又自卑、既悲观又乐观、既强大又无助的以色列。我也发现,面对这个复杂的国家,我根本无法像之前计划的一样,写出一本像《菊与刀》那样手术刀式分析一个民族的作品,因为任何一个判断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反例。

    但是,在一个宁静的下午,当我在希伯来大学图书馆读到丹尼尔·戈迪斯的《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时,我才发现,“犹太复国主义”能够融合这些相互矛盾的现象,我终于找到了一本帮我理清“犹太人是怎样一步一步取得这些成就”、解释“以色列如何走向强大”的书。可以说,以色列建国前的犹太史,就是一部讨论实现哪一种“犹太复国主义”和如何实现“犹太复国主义”的历史,建国后的以色列史,就是一部讨论如何守护“犹太复国主义”成果以及如何进一步发展“犹太复国主义”的历史。

    回国后的一年时间,我潜心进行这本书的翻译工作,在翻译过程中,我始终牢记我的合作者南京大学宋立宏教授对我说过的话:“我们一起做一本站得住的书。”如今,这本书已在刚刚过去的9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但愿我没有让宋老师和读者失望。

    目前国内关于以色列的书籍众多,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为什么这一本几十万字的大部头却尤为值得一读呢?

    一、从个人历史切入宏观叙事

    如果你不是一位数学天才,那么大概和我一样,对枯燥的年代和数据不感兴趣,而故事,人们大多是喜欢的。曾经读过一本关于大屠杀案件的书,读罢,漫长的法庭审判过程我大多记不起来了,唯独记得作者讲述自己1967年如何通过在土耳其补办护照的方式从希伯来大学辗转多国来到几公里外的耶路撒冷古城,因为这么一个个人化的故事,我记住了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前以色列国内绝望的气氛,记住了以色列和叙利亚在大马士革上空的空战,也记住了作者回到学校后犹太教徒们那羡慕的眼神。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正是用这种方式讲述历史。很多时候,我们惯于用宏观叙事的方式展现历史,但历史终究是由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组成的。在这本书中,历史人物小传随处可见,这种从无数个个体的微观视角切入主题的叙述方式,让人读来倍感生动,读罢印象深刻。例如:

    “果尔达·马波维奇(婚后从丈夫改姓梅耶森)1898年出生于基辅一个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家庭,她不久随家人迁到平斯克,梅厄的姐姐(赫茨尔去世后,她整整两年只穿黑色衣服)经常邀请犹太复国主义者到家中聚会,年轻的果尔达喜欢坐在煤炉旁听他们谈话。1906年,八岁的她随家人移居美国威斯康辛州的密尔沃基(Milwaukee)。在一次讨论基布兹运动和A·D·戈登思想的客厅会议中,梅厄遇到了她未来的丈夫莫里斯,他们决定移民巴勒斯坦,开始了他们吵吵闹闹、基本无爱的婚姻……”

    “1948年5月10日,化装成阿拉伯妇女的果尔达来到约旦,会见了阿卜杜拉国王……她请求阿卜杜拉国王不要进攻刚刚成立的犹太国……但国王没有做出任何承诺。当她离开他的办公室时,梅厄对阿卜杜拉说:‘如果除了刚才那席话,你不能再为我们做任何事情,战争将不可避免,而我们会赢。以后我们也许还会见面,那时,战争已经结束,犹太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通过故事化的叙事,一位理想主义的梅厄夫人、身为人妻的梅厄夫人和作为政治家的梅厄夫人跃然纸上。

    作者用同样的方式描写拉宾、贝京等人,正是这些活生生的人物组成了一部丰满的以色列史。

    当然,为了保证故事的连贯性,作者在材料的选择上有所取舍,书中没有讨论以色列经济成功的原因,也没有介绍诸多战争中国防军的具体表现,也许在他看来,这样的故事缺少温度。

    二、以冷眼看热点

    由于涉及大国关系和民族宗教纷争,以色列史向来既是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敏感话题,左翼和右翼、宗教和世俗、东方和西方,不同的标签将同一段历史从不同维度切割得七零八碎。作为局外人,我当然不希望自己被极端右翼分子洗脑,但“新历史学家”全盘否认主流叙事的方式我也无法接受。很庆幸,本书的作者丹尼尔·戈迪斯不属于这两类。

    不可否认,作为一名犹太人,他深爱着这个犹太国家,在叙述历史的过程中难以做到绝对客观,甚至有为以色列辩解的成分,但另一方面,或许因为他从小在美国长大,他没有将自己的视角局限于国家利益,而是上升到了民族和人性的高度,以冷静而又客观的笔触表述自己对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判断。

    比如,在谈论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时,作者表达了对他专制倾向的强烈不满,在他和贝京的冲突中,作者很为贝京打抱不平;在评价贝京和沙龙时,作者认为他们对黎巴嫩从一个“中东巴黎”变为“一片废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谈到约旦河西岸定居点时,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并不是左翼政党的政策,也不是右翼政党的政策,而是“从一开始这就是犹太复国主义精神的核心支柱”,或者说,以色列本身就是定居点运动的产物。

    作者在本书中并不满足于对历史事件进行罗列,而是对事件背后的人物和理念进行分析。凭借冷静的判断,作者梳理了以色列政治发展的逻辑:为什么签订和平协议的往往不是左翼政府(如拉宾政府)而是右翼政府(如贝京政府)?以色列民众何时会将选票投给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的右翼政府,何时又会将选票投给可能给他们带来和平的左翼政府?对于这些问题,作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以色列生活期间,我发现,许多犹太人会说以色列的人口是600多万,而不是800万,下意识地剔除以色列阿拉伯人;在领土问题上,除了约旦河西岸,许多犹太人认为戈兰高地和东耶路撒冷完全属于以色列。可以说,“犹太性”和“民主性”之间的矛盾在以色列已变得空前尖锐,对于近年来以色列社会的右翼倾向,作者也在书中进行了讨论。

    三、艺术作品中的历史印记

    很难找到一本讨论历史的书会如此频繁地引用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经历和作品。作者通过比亚利克的生平让读者了解19世纪末犹太人的生存状况,通过摩西·达扬在罗特伯格葬礼上的演讲来阐述以色列面对恐怖袭击立场强硬的理由,通过《波弗特》、《和巴什尔共舞》等影视作品来讨论以色列人对黎巴嫩战争的反思。

    耶路撒冷向来牵动着每一个以色列人的情感神经,作者首先通过拿俄米·舍莫尔创作的《金色的耶路撒冷》来表现犹太人对古城的眷恋,当以色列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占领耶路撒冷古城后,激动的拿俄米·舍莫尔在一名战士的背上修改了这首歌的歌词,之前悲伤的语调不复存在,而亲身参加解放耶路撒冷战斗的伞兵梅厄·阿里埃勒则创作了《钢铁的耶路撒冷》,表达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迷茫。

    作者也选取了巴勒斯坦人的文学作品,如达尔维什创作的《身份证》一诗。当我们读到“如果我饥饿,掠夺者的肉将成为我的食物,当心我的饥饿,当心我的愤怒”时,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巴勒斯坦人为何要将这场几乎无望的斗争进行到底。

    这些人物和作品就像一块块组成以色列历史的拼图,可以说,如果读者能够按图索骥,去了解书中提到的每一位诗人,去听每一首歌曲,去读每一本小说,去看每一部电影,这本身就是深层次掌握对象国国情的有效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得到一个关于以色列的更为完整的图画。

    四、对国人的启发

    几千年来,许多古老文化或完全消失,或被迫同化,但位于欧亚大陆两端的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却艰难地走了过来,并在21世纪再度迎来繁荣。同以色列一样,中国此刻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要迈许多“进一步发展”绕不开的坎。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坐下来读这本关于犹太民族克服重重困难实现重生的书,大有必要。

    犹太民族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每当民族危难之际,一向爱争吵的犹太人总能迅速团结起来;他们强调教育和文化,在流散时期也能保持自己的民族身份;他们善于自省,敢于批判;他们利用国际大势实现自我发展,在英国和奥斯曼帝国之间,他们选择了英国,在苏联和美国之间,他们选择了美国,这些在现在看来理所当然的选择,在当时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更为重要的是,正如作者在书中第18章写到的,虽然建国之初的以色列领导人大多反对宗教力量,但目前,犹太传统文化在以色列迅速复兴,许多世俗人士重新开始阅读古老的《希伯来圣经》和《塔木德》,探寻自己的身份。他们明白,如果失去了蕴含在经典犹太著述中独特的犹太精神,犹太国家和主权将变得毫无意义。从这个角度看,阿哈德·哈姆的精神复国主义已同赫茨尔的政治复国主义融为一体。这一点对我们尤其有启发意义。

    重生带来阵痛,但重生也能带来发展,以史为鉴,愿我们的民族能多一些文化自信与自省,在复兴之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3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内容齐全(377+)
  • 好评(279+)
  • 中评(429+)
  • 字体合适(653+)
  • 无广告(678+)
  • 书籍多(216+)
  • 少量广告(361+)

下载评价

  • 网友 通***蕊: ( 2025-01-06 02:18:15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沈***松: ( 2024-12-23 22:57:46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权***颜: ( 2024-12-23 08:09:14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孔***旋: ( 2025-01-08 09:49:59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居***南: ( 2024-12-27 05:19:45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濮***彤: ( 2024-12-12 17:15:17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冯***卉: ( 2024-12-28 07:40:0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2-10 17:52:52 )

    五星好评

  • 网友 利***巧: ( 2024-12-31 11:16:22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