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拿到你的创造力执照 : 成为一流人才改变命运的人生必修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9天拿到你的创造力执照 : 成为一流人才改变命运的人生必修课精美图片
》9天拿到你的创造力执照 : 成为一流人才改变命运的人生必修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9天拿到你的创造力执照 : 成为一流人才改变命运的人生必修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132662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08
  • 页数:195
  • 价格:18.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7:07

内容简介:

  《9天拿到你的创造力*》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创造性思维的书。它的目的是以切实可行的方式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具有创造性的思考者。这是一本实用型的书,它没有深层次地介绍创造力哲学或心理学,而是通过提供不同的挑战来锻炼你的思维和身体。如果把为获得创造力而进行的努力类比于学习开车,那么本书的作用就是把你直接放在方向盘前,告诉你创造力究竟是什么,如何将它启发出来以及你将会遇到哪些障碍——这些就是培养创造力道路上的交通法规。然后,在本书的帮助下你发动引擎,准备把车开上获得创造力之路。书中会通过一些练习一步一步地教你如何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只要你能坚持每天去做这些练习,最后一定会惊奇于它给你带来的变化。不用多久,你就会像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那样思考,像艺术家一样发现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让你9天轻松拿到自己的创造力*!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天 重拾绘画:启发创造力,学会观察生活

第二天 记录生活:让发挥创造力成为习惯

第三天 打破常规:摆脱循规蹈矩的生活

第四天 激发灵感:重新审视现实世界

第五天 摆脱困惑:坚持下去,超越自己

第六天 转换角度:让对方从对手到帮手

第七天 明确定位:你到底是谁?

第八天 升华思想:拓展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第九天 坚持不懈:展开现实世界中的创造力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直观地说,绘画就是手中握着笔,在纸上画出各种痕迹的行为。但是该如何运笔,又该画出什么样的线条呢?我们都知道,握球杆的手法对于高尔夫球这项运动至关重要。那么握笔的方法是不是对绘画也同样重要呢?答案是否定的,人们握笔的方法多种多样。

尽管不同的笔画出的笔迹不同,但是笔并不是绘画中的关键部分。即使你给毕加索一支粉笔或一支炭条,他一样能画出美妙的作品。甚至他用自己的手指蘸着颜料画出来的仍是抽象派杰作。

绘画最重要的部分是看。绘画的精髓就在于看(看并不是指视力的好坏,马蒂斯在接近失明时画出的作品一样优美。)

看是观察的方式、观察的角度。


这才是绘画日记的重点所在:把握现在,记录下这一特殊的时间点,这个特殊的三明治。它并不是流于泛泛概念的一份食物,而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能用这样的态度看待这本日记,那么你的作品也将是独特的。而究竟能否达到这样的境界,只由你的专注程度和态度决定。

但是每个人头脑中都潜藏着一个魔鬼,你也不例外。它会和一切作对,不停地说你的生活没有任何特别之外,根本不值得纪念和赞美。它告诉你刚刚过去的一天糟糕透顶,它告诉你你的生活太匆忙、压力太大、精神太压抑,所以你不可能有时间、精力和心情来做所有的一切。你可能会问:我要怎么摆脱这个魔鬼的声音呢?


其他生物会将上帝赐予的天赋尽可能地展示出来,但我们却不同——我们在非常努力地压制着自己的创造力。

在大自然中,鸟鸣,狼嚎...它们为什么这样做呢?为了金钱?名望?合同?赞助?....它们这样做是因为它们活着,因为对它们来说生命的意义就是如此。


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观察物体由什么材料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大小比例,相对位置等等)是怎样的,它们的立体结构是如何形成等等。绝不要让物体的形象受到你头脑中主管意识的干扰,使你的画沦为想法的表达,而不是观察的表达。去看物体的样子,然后把它画出来,不要再其中参杂一点主观想法。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9天拿到你的创造力*》将带给我们巨大的冲击——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出自己独特的创造力!无论你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员,都是独一无二的创造者!学校、公司、企业,甚至整个社会,都是发挥创造力的舞台!


书籍介绍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9天拿到你的创造力执照:成为一流人才改变命运的人生必修课》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创造性思维的书。它的目的是以切实可行的方式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具有创造性的思考者。这是一本实用型的书。它没有深层次地介绍创造力哲学或心理学,而是通过提供不同的挑战来锻炼你的思维和身体。如果把为获得创造力而进行的努力类比于学习开车,那么《9天拿到你的创造力执照:成为一流人才改变命运的人生必修课》的作用就是把你直接放在方向盘前。告诉你创造力究竟是什么,如何将它启发出来以及你将会遇到哪些障碍——这些就是培养创造力道路上的交通法规。然后,在《9天拿到你的创造力执照:成为一流人才改变命运的人生必修课》的帮助下你发动引擎,准备把车开上获得创造力之路。书中会通过一些练习一步一步地教你如何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只要你能坚持每天去做这些练习,最后一定会惊奇于它给你带来的变化。不用多久,你就会像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那样思考,像艺术家一样发现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


精彩短评:

  • 作者:二笼 发布时间:2016-10-15 14:36:02

    拥有创造力的源泉无非就是不断变换视角看待你的生活点滴

  • 作者:璐宝宝前滚翻 发布时间:2013-10-29 00:05:03

    想要立刻马上不带一分犹豫地做些事情

  • 作者:露兮 发布时间:2013-06-17 11:34:33

    除了其少数句子读着拗口以外,还有译名太狗血了。其它还是可以的。有收获。

  • 作者:万水千山走遍 发布时间:2013-12-05 22:04:49

    绘画

  • 作者:轻松自由˃ʍ˂ 发布时间:2023-05-29 05:52:39

    这本好疯狂涨姿势!

  • 作者:freebooter 发布时间:2015-07-28 10:49:57

    Danny Gregory绝对属于已把人生看透的那种人


深度书评:

  • 文人嗜好

    作者:刀筆小吏 发布时间:2012-01-06 15:19:04

           不客气地说中国古代野史笔记、小说杂志浩如烟海,但是稍有可观的其实并不多,要么是帝王将相受命于天、要么是善恶报应轮转于世,或者无稽怪谈,或者是我们摸不着头脑的文人往来,所以除掉这些,还能够引人入胜的内容就已经算得上是好内容了。

            曾经有人诟病中国历史教育的诸多弊端,在我看来有一个问题无论如何是免不掉的,那就是宏观历史与微观历史的分离,精英史观与平民史观的冲突。现在我们在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指导下纠结于对历史的划分,对它的整体的把握和评价,我认为这是历史学者、知识分子或者有志于此的人感兴趣的事情,也是他们应该完成的事业。而作为普通的人、普通的学生,我们无法理解这些东西,也没有必要花费太多的经历去思考这些,我们只需要知道微观的、琐碎的历史,知道何朝何代穿什么衣服、吃什么东西、用什么交通工具、玩怎样的游戏,但我们的历史却缺乏这些内容。在这个方面看来,野史笔记、小说杂志就具有了它最大的价值,并且比起正史大典中的货殖志表来,他们还有着特别的言说方式,来得更加活泼、更加可爱。

           其实古代的文人也没有完全摆脱我们的烦恼,埋头故纸、皓首穷经的痛苦是那么的难以摆脱,他们迫切地需要生活和治学的调剂品,偶尔写个小说、造个谣言、传个八卦,我们今天乐此不疲的娱乐方式,古人们也概莫能外。更有甚者嗜此如命,专门以搜求新奇古怪之事为乐,于是便成就了这样一类皇皇巨著,这里的《清代野记》是一部,清代袁枚的《子不语》和《子不语续》更有过之无不及。这位潇洒文人袁枚在《子不语》中的自序也更加值得回味,他说我也知道按照圣人的教诲,我们不应该沉迷于此,可是没办法,我上瘾了,戒不掉,并且还振振有词的搜罗了前朝几大名人的癖好,然后说他们有,所以我也有。

          怀着这样轻松或严肃的心情,虔诚或虚伪的态度,让我们自由地去品读这些散落于历史的文字吧。

  •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作者:一了 发布时间:2007-03-03 14:52:54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一)

        第一章是“乡土本色”。作者开篇就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说中国社会虽然有很多阶层,但是他们都是从乡村社会分离出去的,在行为方式社会习惯方面还带有很多乡土社会同样的痕迹(虽然他们自己是很不愿意承认的,因为“土气”毫无疑问是一个十足的贬义词。),所以要研究“中国性”,就不得不从根基出发,研究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乡土社会。另一层意思是说现在这个乡土性只局限于基层,就是说虽然地主、知识分子、工人、资本家等社会阶层都是从乡土社会分化出去的,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发展,已经与乡土社会有了很大不同,所以那些城里人对乡下人冠以“乡巴佬”的称呼,因为他们对于乡土社会已经完全没有了认同感。至于这些阶层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怎样具有着乡土社会的文化的根,后面会有详细的分析。

      在第一章里,作者从“土气”切入,分析中国人的农业本性。“远在西伯里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种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因为农业的固定性,才有了“土气”,所以说这个词很贴切的描述了中国的农业本性。“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因此“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他们的生活范围有地域和空间的限制。由于生活的固定,结成了稳定封闭的邻里关系,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又一重要特征。许多中国社会的特征都是由此而来。比如说,中国为什么早在战国就有墨家提出法制社会的观念,但是两千年了中国为什么还是人制社会?就是因为这种人际关系的局限性和邻里的熟悉性。“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行了,还用的着多说么?”这种生活背景下显然没有法律和合同之类东西存在的必要,因为那都是对付陌生人的,只有整天要和陌生人打交道的现代人才需要。对中国人来说,分得太清楚未免伤了感情。中国文化的模糊性大概也从这里来。

        第二和第三章讲当时一些人提倡的“文字下乡”。很多人认为乡下人“愚”,但是费老认为不应该这么说,乡下人不是智力上笨,只是知识上不足,更确切的说是知识结构不一样,他们的知识足以应付他们的生活,而对于城市的文明生活当然不甚了了了。这种不了解就像城里人分辨不了麦子和韭菜、不会爬树、不会抓鱼一样,没什么值得取笑的。作者进而探讨了语言的产生以及和人类生活的关系,文字的产生原是为了不同空间和时间的人交流的,但是在乡土社会,由于生活的一成不变和空间的稳定性和封闭性,口头语言完全可以满足生活需要。而且面对面的交流远比书面语言表达的东西丰富快捷。文字既不是乡土社会的基础,本来就不是乡土社会的本性。人类最初的文字都是庙堂性的,都是为了祭祀崇拜和记录帝王事件,所以不是乡土社会的必要。因此文字发明了几千年,中国的绝大部分农民依旧目不识丁。当然当代的乡土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当代农民必须要识字了,因为要科学种田、操纵机器。但是实际上我的母亲初中毕业,但是由于农民的生活基本没有文字,长年没有阅读和书写,因此现在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读我的家信都很吃力。这无疑是费老观点的例证,说明虽然过了这么多年,农民的生活还是带着传统乡土社会的痕迹——地方性和口语化。(待续)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二)

    (一)在“男女有别”一节里,提到Oswald Spengler曾说西洋有两种文化模式,一是Apollonian亚普罗式的,一是Faustian浮士德式的。前者认为宇宙有一个超自然超人力的秩序,人只能接受它,维持它。天堂遗失了,黄金时代过去了,这是西方古典的精神。后者认为冲突是存在的基础,生命是阻碍的克服。没有了阻碍,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他们把前途看成无尽的创造过程,不断的变。费老认为乡村社会是前者,现代社会是后者。

        且不说是不是,我对这两种文化模式很感兴趣。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只不过是对理想世界的拙劣的模仿,还有圣经中对于原罪的解释,原来都是前一种思想的表现;而浮士德式的文化模式,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一种人生观,“生命是障碍的克服”,苦难越大,生命力因之越强,生活的意义因之越深。这里面隐藏了一个结论就是生命的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结果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进而推论,我们不是要得到更多而是要经历更多,这就是存在主义者加缪的观点——不是生活得更好,而是生活得更多。

    (二)对于男女感情,费老又说“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最后的统一是不会完成的,这不过是一个求同的过程”“男女的共同生活越是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序也愈是深,求同的障碍也愈是强大,用来克服这阻碍的创造力也需更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

        费老这里说的是性别差异带来的异性吸引力和爱情。我不由想到我们在感情中体会到的爱情,如果抽去了表层的性欲和生活,其实就是这种依恋感,这种恨不得和对方变成一个人的冲动。卢克莱修说“情人们热烈地拥抱在一起,情爱的牙齿顶着牙齿,但他们不能在另一方销魂,也不能成为另一个自我。”正是这种永远不能克服的距离产生了忠贞不渝的爱情。很多人难以体会这种本质的爱情,甚至用性或者“在一起”代替爱情,无疑是对爱情的肤浅的理解。

    (三)在“礼治秩序”里,费老认为中国社会既不是法治也不是人治,而是礼治。若是法治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私情和冤案发生,若是人治就不会有那么多位高权重的人总说身不由己烦恼重重了。中国社会的人们是依照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习惯生活行事的,不管处于什么地位,都得按照这些规定行事。儒家说“克己复礼为仁”是个最好的例证。

    (四)接着,在“无讼”里,费老接着推论,既然是礼治社会,那么礼就不仅仅是礼貌,不懂礼就简直是个道德问题,如果有官司非打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规矩。中国乡土社会的理想是没有法律和政治的,因为一切都按照祖先流下来的规矩进行,政府的统治以教化为主,“苛政猛于虎”;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儿自有父母教化他们适应这些规矩。这就实现了“无为而治”的理想。

        我想到在我的家乡,很少有争端是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的,家务纠纷或者两家发生了争执,一般都是找村里能说会道的“明礼人”来“评理”。很少有人想到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打官司被认为是“丢人”的,不管你有理还是无理。当然过了这么多年,中国农村的乡土性已经有所稀释,乡村里的家长和长老们的影响力慢慢下降,村里以前经常为人评理的人现在只不过是个婚丧嫁娶仪式的主持者,平时喜好赌博,在乡亲中已经没什么威信。

    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三)

    在下面几节里主要讲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具体统治进行方式。

    (一)在“无为政治”里。费老总结论权力的两种看法。一种认为社会冲突和剥削统治产生了权力,一种认为社会合作和社会分工产生了权力。一个来自于暴力,一个来自于契约。费老认为两者并不冲突同时存在,前者成为横暴权力,后者称为同意权力。接下来费老认为中国乡土社会这两种权力都很微弱,因为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剩余价值不多,横暴权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被陈胜吴广之流推翻;另一方面农业经济基本上自给自足,“除了盐铁之外,必要时很可关门自给。”所以依赖社会分工存在和壮大的同意权力也很微弱。最后费老说“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虽则名义上是专制独裁,但是除了自己不想维持的末代皇帝之外,在人民的实际生活上看,是松弛和微弱的,是挂名的,是无为的。”

        这个我不是很同意,依我的生活体验,中国农村的权力基本上还是以同意权力为主的,因为上面说到“礼治社会”,所谓“礼”难道不是大家在生活中相互协调达成的一致吗?乡绅和长老们的调节纠纷的权力和威信,不是同意权力吗?

    (二)在“长老统治”里,费老在上述两种权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化权力的概念。它产生于社会继替的过程,或者说是爸爸式的,是Paternalism。家长对孩子的权力是既非横暴又非同意的,是基于血缘事实和社会经验的。孩子们必须遵从长辈的意愿,以适应这个他并不了解的社会,他没有选择的机会;但是父母并不从教育孩子这件苦差事上面得到实际的好处,父子之间也没有本质的利益冲突。但是“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百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的手下过日子为难过。”孩子们受到的教化是全方位的、深入到每一个生活细节的。而且教化的权力由于中国社会的稳定性又扩大到成人之间,这就是长幼之别,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把长幼分得这么清楚,兄弟姊妹叔伯,每个前面都要加一个数字“大哥”“三姐”“二叔”,相比之下,英语中只有brother、sister、uncle等。

    (三)在“名实的分离”中,费老又提出了时势权力的概念。与教化权力产生于社会继替不同,时势权力产生于社会变迁。哪个占主导是由社会变迁的速率决定的。如果社会的变迁速率慢得和社会继替的速度相同,那么就没有革命的需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社会变迁被父子之间的更替消化掉了。但是社会变迁快到社会继替消化不了的时候,就会出现“父不父,子不子”的情况。旧的传统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情况,需要加速的改变和革新了。这时候就会出现“时势造英雄”,由有才能的人出来充当文化英雄或者政治英雄,推动社会向前变革。从这个角度看,苏俄的专制统治和沙皇的统治是不一样的,后者是横暴权力,而前者是时势权力,社会主义者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充当了文化英雄的角色,带领苏联国家和人民加速实现现代化。这样也可以理解英国为什么可以不流血的实行各种富于基本性的改革,就在于社会的领导者可以及时顺应社会变迁和历史潮流,所以不致发生流血革命。

        回到乡土社会,“中国思想史上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出现过百家争鸣的局面之外,自从定于一尊之后,也就是在注释的方式中求和社会的变动相适应。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发生极大的分离。”,这就是为什么虽然儒家经典只有那几部,但是不同的时代总有不同的诠释版本,一代又一带人对经典做着自己的诠释,经典诠释著作要比经典多得多。形式没变,内容却可以经注释而改变。中国人虚伪的劣习也由此而来,因为长辈和经典的权威不可侵犯,只有通过歪曲解释和阳奉阴违来实现自己的意愿。就像费老说的,“虚伪在这种情形下不但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不能反对而又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加以歪曲,只留一个面子。”

    (四)在最后一节“从欲望到需要”中,费老认为“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是文化事实”,还举了北方人爱吃大蒜为例,这不是遗传的,而是从小养成的。文化对欲望有着筛选的作用,“自觉的欲望是文化的命令”。

        但是我不同意,爱吃打算并不能说是欲望,只是一种生活习惯,并不是所有的“我想”都是欲望,“我想吃饭”是欲望,但是“我想吃米饭”就不能说是欲望了。因为欲望应该是人之本性,很多地方的人们饿了并不想吃米饭。这种应该叫需要,需要是带着个人、文化和地域的烙印的。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是“欲望是什么呢?食色性也,那是深入生物基础的特性。这里似乎有一种巧妙的安排,为了种族延绵,人会有两性之爱;为了营养,会有五味之好。”

        我觉得“食色性也”这句话揭示了欲望的本质,“食”是为了人个体的生存和延续,“色”是为了代际之间的继替和延续,满足了这两点,一个物种就可以绵延不绝,这样看来,人类只是一种普通的生物而已。所以说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动物性,是人类之所以能够繁衍到今天的生物机理。但是单纯的欲望并不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节制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人会思考,会为了长远利益而放弃眼前之快,能够有计划地行事,通过长时间一系列的活动来达成目标,才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以前我说理想因为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不是人的本性,现在看来是错误的,与生俱来的是动物性。动物的意识中是没有过去和未来的,它们只生活在现在,而人生活在一个延续的历史中,不仅是个人的延续,也是代际之间的延续。

        这才是人类的伟大之处。

    <<完>>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7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超值(229+)
  • 体验好(200+)
  • txt(486+)
  • 下载速度快(371+)
  • pdf(283+)
  • 体验满分(666+)
  • 少量广告(385+)
  • 方便(565+)
  • 傻瓜式服务(73+)
  • 快捷(678+)

下载评价

  • 网友 曹***雯: ( 2025-01-05 08:01:24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宫***凡: ( 2025-01-09 05:44:14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曾***玉: ( 2024-12-30 20:58:29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习***蓉: ( 2025-01-07 19:15:30 )

    品相完美

  • 网友 潘***丽: ( 2024-12-11 03:10:21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后***之: ( 2025-01-06 00:27:14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冯***卉: ( 2024-12-21 09:11:34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林***艳: ( 2025-01-04 14:10:57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丁***菱: ( 2025-01-01 19:54:49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