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房地产法原理及应用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8:50

房地产法原理及应用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房地产法原理及应用精美图片
》房地产法原理及应用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房地产法原理及应用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1125248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0.2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8:50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工程管理专业房地产方向的教学要求,结合房地产估价师考试大纲,系统介绍从获取土地、房地产开发、房地产转让,再到物业使用管理整个过程的法律问题。同时本书以《物权法》为指导思想,以房地产现行法规为依据,是理论性和实务性有机融合的一本教材。本书共分四编,包括十章。编是基本原理,介绍房地产法概论和房地产权属。第二编是房地产开发,包括房地产开发用地制度、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制度与房地产开发建设三章,主要反映房地产权利的形成过程。第三编是房地产交易,介绍房地产转让、房屋租赁与房地产抵押,主要反映房地产权利的流转。第四编是房地产规制与住房保障,阐述物业管理、房地产管理与住房保障,主要反映房地产权利的规制。

本书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实例丰富,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及房地产等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其他层次教学用书或房地产法读物。


书籍目录:

前言

编 基本原理

章 房地产法基础

 节 房地产基本概念

  第二节 房地产法概述

  第三节 我国房地产法律制度的历史发展

 习题

第二章 房地产权属

节 房地产权属概述

第二节 房地产所有权

第三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四节 房地产相邻关系

第五节 房地产他物权

第六节 土地用益物权

第七节 不动产物权变动与房地产登记

习题

第二编 房地产开发——权利的形成

第三章 房地产开发用地制度

节 我国国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状况

第二节 土地使用权出让

第三节 土地使用权划拨

第四节 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与出租

第五节 土地征收制度

习题

第四章 城市房屋拆迁制度

 节 城市房屋拆迁概述

  第二节 城市房屋拆迁的程序

  第三节 城市房屋拆迁的补偿和安置

  第四节 城市房屋拆迁纠纷的处理

  习题

第五章 房地产开发建设

节 城市房地产开发概述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企业

习题

第三编 房地产交易——权利的流转

第六章 房地产转让

节 房地产转让概述

第二节 房地产买卖合同

第三节 商品房买卖

第四节 商品房买卖基本法律问题分析

习题

第七章 房屋租赁

节 房屋租赁概述

第二节 房屋租赁合同

第三节 房屋租赁中的法律问题

习题

第八章 房地产抵押

节 房地产抵押概述

第二节 房地产抵押的设定

第三节 房地产抵押权的效力与实现

第四节 在建工程抵押

第五节 住房置业担保制度

习题

第四编 房地产规制与保障——权利的规制

第九章 物业管理

节 物业管理概述

第二节 业主自治

第三节 物业管理企业

第四节 物业服务合同

第五节 物业管理经费

习题

第十章 房地产管理与住房保障

节 房地产税费

第二节 房地产价格及中介管理

第三节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四节 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

第五节 现行城镇住房保障制度

习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编 基本原理

 章 房地产法基础

  节 房地产基本概念

  一、房地产相关概念

房地产是支撑社会存在和发展重要的物质条件,同时也是国家法律调整的重点客体之一。学习和研究房地产法首先必须掌握房地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1.土地

土地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一切生产、生活赖以存在的根基。土地自然成为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政治学研究者把土地作为主权的根据;地理学研究土地的地质、地貌;土壤学研究土地的肥力。由于研究目的存在差异,人们对土地的认识也众说纷纭。美国土地经济学家伊利认为:“经济学家所使用的土地这个词,指的是自然的各种力量或自然资源。经济学上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所赋予的东西0”一般认为,土地是由地球一定高度和深度的岩石、矿藏、土壤、水分、空气和植被等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即陆地及其自然附属物。

2.建筑物

建筑物包括房屋和构筑物两类,是建筑业各类终产品的统称。通常将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和储藏物品等进行其他活动的空间场所称为房屋;构筑物是建筑物中除了房屋以外的物品,人们不在其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例如烟囱、水塔、水井、道路、桥梁、隧道和水坝等。

3.房地产

严格地讲,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都没有房地产这一法律范畴。房地产一词作为经济学上的概念,后被广泛用于我国内地和香港、澳门两地。房地产是土地财产和土地上房屋财产的总称,是房屋与土地在经济上的体现。所谓房产是指房屋财产,即在法律上有明确的权属关系,在不同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可以进行出租、出售或者由所有者自用或作其他用途的房屋。地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地产仅指土地使用权;广义的地产包括土地所有权和一土地使用权以及土地的他项权利。

房产与地产不同于房屋、土地,房屋、土地是自然形态,它是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房产与地产是社会经济形态,它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房地产法调整和保护的对象之一,其调整结果就是赋予房地产以房地产权属法律形态,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房地产作为一种财产权利,体现的并非仅仅是基于房屋、土地自然属性的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关系,而是不同主体之间物质利益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临素光 发布时间:2018-01-31 16:23:32

    【2018年第6本】南京大屠杀的恐怖,在亚洲以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张纯如字字血泪,用英文写成这本书,于1997年南京大屠杀60周年之际出版,弥补了西方国家对于这一历史事件的空白,引起强烈反响,成为阻止日本走上国际政坛的一记重击。

    本书的架构效仿《罗生门》,试图从日军、南京民众和外国人三个角度来还原南京大屠杀,即便在20年后的今天也极具阅读价值,尤其是作为受害者的中国人,更不应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恰如张纯如的担忧,年复一年,大屠杀幸存者渐渐去世,等到最后一个目睹那场浩劫的人死去,唯有代代传承的民族记忆,可以肩负起这段应该铭记的沉痛过去。

  • 作者:❤ Lane 发布时间:2018-02-01 13:02:56

    不知道为什么未收录,漏了?

  • 作者:来真的 发布时间:2012-06-29 01:50:07

    非常有趣的一本书

  • 作者:anrs 发布时间:2012-03-29 22:39:55

    各种奇葩的神翻译、神校对,如果手边没有原版,看本书就是自残

  • 作者:蝉说禅语 发布时间:2014-08-26 22:57:58

    宁静雪 白色绣球花 红丝带

  • 作者:cookies1314 发布时间:2023-08-08 08:15:21

    值得拥有


深度书评:

  • 路易斯·康:与砖对话的人

    作者:浦睿文化 发布时间:2021-05-17 15:41:10

    “他的三四座杰作,比我的五六十座建筑更重要。”——贝聿铭

    “你对砖说”

    圣地亚哥以北几公里,在一条蜿蜒前行、被称为“北多利松”的林荫路旁,矗立着路易斯·康在60年代初为乔纳斯·萨尔克设计的建筑。像人们在加利福尼亚南方经常做的那样,你可能开着车去那里。但如果想要真正“看见”这座建筑群,你需要采用行人的视角。大门从早上6点一直开到晚上6点,这是这里第一个值得注意的怪异之处:一家大型研究所,竟然整个白天都对公众开放。一些人显然是为科学相关的事由而来,但更多人,似乎只是为了前来驻足赞美康的建筑,或是在其中放松一下,振奋精神——一系列对称分布的研究室塔楼和实验楼建筑,在引人瞩目的中心广场两侧交相辉映。

    路易斯·康是谁?1906年随家人从爱沙尼亚移民美国费城时,康是一个脸上带着严重伤疤的6岁男孩,从小就需要打好几份工补贴家用。他不断发挥画画的天赋,在高中找到了成为建筑师的志向。此后50年,他建立起了自己深邃、神秘而不朽的作品风格,一步步跻身于建筑大师的行列。在生命的最后15年,他完成的10余件杰作,成为美国建筑界的尺度和标准,深刻影响美国建筑的发展。他留下的建筑不多,但几乎每座都成了建筑爱好者的“麦加圣地”。它们以纯粹的几何造型、裸露坦诚的材料、由光创造的优雅空间,给人绝美的震撼感受。

    在同行们看来,用再多的溢美之词来称赞他的作品都不为过,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将他列为20世纪最优秀的建筑师之一。无论隶属于怎样的流派,偏好怎样的风格,但凡身处建筑这一行业,每一个人都会对他的作为钦佩有加。他们把他看作他们当中的艺术家。他的职业生涯并不高产,但他最出色的作品却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以令人震惊的全新方式,展现着它们的美丽。倘若他的存在曾激起过任何妒意,这种情绪首先十分罕见,其次常令人费解地销声匿迹。这或许是因为他是一位如此糟糕的商人,在财务经营方面总是一塌糊涂,所以没有人需要担心要与他竞争。又或许是因为他温柔的举止令人消除敌意。童年时的贫困与多灾多难、不成功的校园生活,加上他平凡而缺乏魅力的外表,令他拥有了一种完全不具威胁性的个性。即便身处那些深知他的作品有多出色的人们当中,他也依旧会流露出平静温和,同时带有些许自我嘲讽的个性。

    路易斯·康是一个温暖的、迷人的男人,深受学生、同行和朋友们爱戴,无论是陌生人还是亲密伙伴,都会持久地感受到他的吸引力。但他同时也是个神秘的男人,隐藏在一系列的面具之下。他的脸上始终戴着一层真实的面具,那是童年时一场事故导致的重重的伤疤;而在私生活当中,他习惯戴上另一重面具——42年间,他始终维持着与艾丝特·康(Esther Kahn)的婚姻,他的大女儿的母亲,同时也是他在费城社交场合中的伴侣——而在其下,却是他与另外两位女性——安·婷、哈莉特·帕蒂森热烈而浪漫的恋情,这两位都为他生下了孩子;他的姓氏甚至也是一重面具——这并非他的真实姓氏,而只是他的父亲为了方便而编造的,随后强加在整个家族身上。这个爱沙尼亚男孩原本名叫莱泽尔-伊茨·施穆洛夫斯基(Leiser-Itze Schmulowsky),到了美国却成了路易斯·伊萨多·康(Louis Isadore Kahn):并不是为了逃离自己的犹太身份,而是目的明确地希望摆脱低下的东欧移民阶层,向已经确立自身地位、更受尊敬的德裔犹太人群体靠拢。

    就连犹太身份,对于康而言也是一重面具,费城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ASP)如此看待他,更别提以他们为主导的建筑世界,但这个身份并不能完整地定义康。即便获得了更多建造犹太教堂的委托,他设计的清真寺(达卡的国会大厦)和基督教堂(罗切斯特唯一会教堂)却成为成功之作。而他的犹太教堂大多在设计阶段便宣告失败。“我太虔诚了,当不了教徒。”(I’m too religious to be religious.)在费城主犹太教堂经过多年的计划和商讨,最终还是在与会众的矛盾冲突中夭折后,康对自己的一位朋友如是说道。

    这或许也意味着,他唯一的宗教便是建筑。这一点,每一个认识他的人都能够感觉得到。他的妻子、情人,还有三个孩子——苏·安、亚历珊德拉和纳撒尼尔——或早或晚也都明白了他在工作当中所倾注的那份伟大的爱。他的同行们往往会对他极端的诚实表示出敬意,也不断地指出(也许带着混杂了幸灾乐祸与遗憾的情绪)他强调艺术而无暇顾及商业算计的行事风格。就连他的客户,即便有时会因为他拒绝放手某个项目而捶胸顿足,但也能够察觉他的不断修正源自于一种深层次的完美主义,而非仅仅来自性情乖张或糟糕的判断力。

    他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名画家,而他的母亲则盼望他能够在音乐方面有所建树。从小他们便关注到了他的这些天赋,而这些天赋也确实成为他身上的重要部分,改变了他的生活。但他的父母后来也认识到,一旦发现了建筑,他便永远不会再回头。建筑成了他的生命。很难讲在这样一种生活当中,他从未感到后悔,不过考虑后悔,意味着意识到尚且存在一条未选择的路,但对于路易斯·康而言,他并没有另外一条道路可走。他始终都是一位建筑师,或者他始终坚信如此,这种坚信始终在他的思想中占据核心位置。“你去问砖块:‘砖,你想成为什么?’”在一次著名的演说当中,康这样说道,“砖对你说:‘我喜欢拱。’如果你对砖说:‘拱太贵了,我可以在建筑开口的上方,做一个混凝土过梁。你看怎么样,砖?’砖块说:‘我喜欢拱。’”对于康来说,物质的内在本质是不可违背的——他自己亦是如此。

    重负与超然

    绕过两座依照康的风格新建的大楼,现在你看到的已经是横切面的视野:由混凝土、金属、玻璃和柚木构成的组合,完善了广场严谨的几何设计,并且以某种人性化的质感使其变得柔和。而这人性的因素,是源于那手工打磨、因风化而趋于柔和、灰棕斑驳的柚木、带给这永恒之所的时光流逝之感呢,还是源于这里的混凝土本身——它是如此温暖、平滑、优雅,甚至近乎“量体裁衣”,超越了你此前对于这个材料的一切认知?尽管重量与质量的感觉充斥整座建筑,但这里仍旧不乏微妙与精致,其间点缀的现浇混凝土墙板,每一块都有着大门一般的尺寸和形状。这些墙板因其排列组合的结点而更添双倍美感,仿佛每一处都单独架构出了一个浅灰色的矩形。它们的表面,排布着规律且对称分布的对销螺栓孔。你能看见这些孔洞被深灰色的铅塞住,仿佛是墙板的肚脐。这里没有什么是随意安放的,它们如此暗示,为了实际功能而做的一切也能拥有极致的美感。这条道理,有人以为,既适用于墙壁内部正在进行的科学研究,也适用于墙壁本身。

    在某个非常炎热的日子,或是阴雨绵绵的一天,你可能会在混凝土的庇护下,穿过浓重的阴影,沿着被阳光斜射的拱廊,在地平面的高度,匆匆走过全部研究建筑的外围。但在晴好的天气里,你会想要待在户外,在中央水道旁边漫步,甚至一步一步走向大洋。而当接近水道西边的终点时,你会发现一个此前不可见的矩形池(用农民或景观设计师的术语来说,一个暗渠),它是水道的终点。从这里你可以看到广场之外的景物——在萨尔克建筑群通过步梯进入的地平面之外——真正的地平线显然还在遥远的地方,一系列低山丘陵仍阻挡你的视线,仅露出最细微的带状海面。刚刚进入广场时,你所见到的海洋,不过是一个无穷的幻象,由建筑本身的框架缔造。而当抵达目前这个无穷远点之后,你就会发觉,此前的幻象业已消失。留下的尽管依旧是美妙的海洋视野,却已经不过是平淡无奇的造物。

    路易斯·康意识到,并且在他的思考、写作,以及在他的设计进程中反复强调的一件事,是建筑存在于时间当中,而不仅仅于空间之内。歌德比喻建筑的短语“凝固的音乐”已经被误用过太多次,以至于不再具有多少意义。但对于康来说,建筑也是音乐,而原因恰是其从未凝固。他常常把建筑师的计划比作是乐谱:图纸从来不会独立成为一种艺术,但配上一系列的文字说明,却可以以无从预知且不可复制的方式,成就一件艺术品。而这种意外性、动感、流动性,以及带有叙事性的扣人心弦,则在他已完成的作品当中表露无遗。康最好的建筑都是诸如此类的艺术品,想要充分理解它们,只有亲身在这些作品当中移动方能实现。只有在他已完工的建筑当中四处走动,你才能认识到它究竟提供了多少种不同的发现之径,以及究竟有多少种观察角度,可以窥见它所实现的光明与阴影、重负与超然。

    正如康所知道的,建筑同样也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于时间当中。建筑物可能被毁,但其中的一些却可以永存,跨越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光来到我们身边。如果我们足够幸运,它们可以完好无损,或者至少足够完好,足以向我们传达它们的原始本性。康自己最爱的古代作品,例如罗马万神殿,或者帕埃斯图姆的希腊神庙,都有同时存在于它们建立的年代和我们所处的年代的奇异特质。它们直接表达了我们的死亡意识,同时也说服我们,人类的造物——那些比我们自身更大,却是我们参与构建的东西——可以持续地忍受岁月的洗礼。伟大的建筑,伟大的构造,有时会让我们感受到死去的事物又复活了。我们几乎可以这样说,最好的建筑,能够让时光倒流。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这本记述康的生活与职业生涯的书中穿插了一系列的“在场”篇章,来描述穿行在这些建筑中的感受。作者选择了5座建筑——萨尔克生物研究所、金贝尔美术馆、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图书馆、孟加拉国国会大厦,以及印度管理学院——这些杰作都是康在他生命的最后15年当中完成的。这也体现了这一职业在个人生涯中缓慢发展的本质:引人瞩目的成就往往都集中在最后。但对于建筑本身而言,它们既是永恒的,同时也与我们的时代相连,始终处于自己的现在时。也正因如此,它们才能够摆脱建筑师的生平年表,在这5个独立的章节,承载激动人心的体验。

    寻找魔力

    “成功……”在纳撒尼尔为《我的建筑师》这部影片进行采访,并将康的低产与贝的成功记录进行对比时,贝聿铭若有所思地说,“他的三四座杰作,比我的五六十座建筑更重要。”在著名的建筑师当中,贝聿铭并不是在康的作品中感受到激动人心的唯一一位。“我最初的作品,便是在对他的敬意当中诞生的。”弗兰克·盖里坦言。“随着时间过去,”摩西·萨夫迪说,“路在某种程度上脱颖而出,成了尺度、标准、比较的对象、评估的参照,以及建筑世界的精神寄托。”在菲利普·约翰逊看来,真正使康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坚决地无视了自己事业当中经营层面的内容:“他如何找到客户真是个谜……路是通过作为一位艺术家来实现这一点的。”当有人问及曾与康共事的年轻建筑师伦佐皮亚诺从康身上学到了什么时,“魔力”,他说,“或者是寻找魔力。我从他那里学到了建筑当中是有魔力的,有一条细细的红线,将建筑艺术与创造奇迹、恍惚惊愕和惊奇的艺术联系在一起,组合在一起”。

    关于康为整个建筑专业的贡献,很多他以前的雇员都谈到了他的作品的永恒性。他的作品“不受时代潮流束缚”,“是一种空间的创造,是永恒的。”“他超越风格,超越特定的历史形式,抵达形式的起点——抵达形式最基本的形态:几何。”

    维拉米尔认为大多数现代建筑“轻浮、随意、富于当代性且大声喧哗”,而康的建筑则“意义深远、神秘、永恒且静默不语”。

    正如康所知道的,建筑同样也以另外一种方式存在于时间当中。建筑物可能被毁,但其中的一些却可以永存,跨越几百年、几千年的时光来到我们身边。它们说服我们,人类的造物——那些比我们自身更大、却是我们参与构建的东西——可以持续地人手岁月的洗礼。伟大的建筑,伟大的构造,有时会让我们感受到死去的事物又复活了。我们几乎可以这样说,最好的建筑,能够让时光倒流。

    一些人会称路易斯·康为神秘主义者,或许他的确如此。他确实喜欢说一些神秘莫测的话,有时包含令人困惑的术语。他显然也相信世界上存在一种预先的秩序,而他打算在设计中发现它或是揭开它的面纱。所有这一切听起来至少都是柏拉图式的。但与这种哲学性观点相对的,却是康的另一面:他的坚定、他的务实、他的脚踏实地。切实存在的东西对他而言至关重要;物质对他至关重要。在他看来,这就是身为建筑师的一部分内容。正如康的建筑反复告诫我们的那样,你在外面看到的东西,绝不能真实或完整地展示其内在。在他所有最好的作品里,从特伦顿浴场到达卡国会大厦,想要了解其内部的秘密,你都必须深入其中。尽管如此,你会发现其中的一部分仍旧对你讳莫如深。我们也可以说,康也同样如此。

  • 上海里弄“房 / 家”

    作者:路米內 发布时间:2016-08-28 14:20:38

    格雷戈里·布拉肯(Gregory Bracken)的这本《上海里弄房》是针对上海里弄建筑的学术著作,该书篇幅不长,不过写作上严谨、系统且规范,加之大量援引了各家观点。当然普通读者并不用担心阅读的时候会有过多术语或理论的障碍,它仍是一本不错的了解上海里弄房的读本,尤其是在西方学术视角下提供了一些对里弄建筑的独特洞见。

    研究者既然把“里弄房”作为研究对象,对“里弄房”及其相关概念做一些澄清就显得格外必要,这对读者理解这类建筑也颇有益。作者在第一章中便做了不错的工作,对里弄房相关的术语如里、弄、堂、里弄、弄堂、石库门等做了恰当的界定。我想即便是常年使用这些语汇的上海人也未必能将它们分得一清二楚,比如在上海人口语中的里弄房子和石库门基本是划等号的,而严格意义上的“石库门”只能算是里弄建筑的类型之一(此外还有花园里弄、公寓里弄等)。另外作者在第一章中还提到了“家”,“城市和公共空间”等概念,这些概念也是作者研究里弄建筑的重要切入点。

    接下来作者用一整章来回顾上海的历史,令人有些惊喜的是,本章的书写颇为精彩。从上海是一个没有城墙的小市镇,讲到她化身成一座令世人“着魔”的半殖民都市,之后因战乱和政权更替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比之往日的辉煌)直至今日又逐渐走上正轨。上海如何从一个代表堕落的名字变成引起众人幻想和惊呼的浪漫都市?布拉肯选取了一系列关键的历史片断和数据,仅用了20多页就描摹出了一座城市的特质。在章节末,作者将焦点投向作为“家”的里弄房——在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后,它们如何面对当前的各方压力。如此费心地将上海的历史做一概览,更要紧的用意在于,里弄建筑的命运和这座城市的历史无法分割,要对里弄房有所认识并唤起人们对其价值的重视,都不能可能脱离上海这座城市复杂的历史背景。

    在第三章,作者试图在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和元素中,追溯上海里弄房这种中西融合建筑的类型起源。如我们所知,里弄建筑脱胎于江南传统民居,所以在建筑功能和风格上和都和传统建筑有很强的亲缘关系。这点我们在观察里弄建筑的屋顶、天井、大门及山墙时就能得到较为直观的感受。不过在更深层的意义上,里弄房的空间构造显示了它和中国传统的居住理念同样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之中就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人与家的关系。

    再者,布拉肯引入了“递进的私密性”这个概念(出自吴讷孙先生,Chinese and Indian Architecture,1968),这一概念很好地揭示了传统四合院院房之间层层递进的私密性,怎样在上海弄堂之中得到延续和继承——形成从道路到总弄,到支弄,最终到里弄房(分别对应完全公共—半公共性—半私密性—私密性)的空间特征。

    此外,里弄房之所以会诞生,或者说会成为一种独特的民居类型,和当时的城市发展的需求密不可分,这是作者在第四章中试图阐明的。可以明确的是,19世纪中叶以后大量人口涌入上海及其租界,这让租界对一种新型民居的要求显得迫切而实际,里弄房的出现是商业的投机,同时这也决定了它的布局和对空间的利用,是充满实用性考虑的。里弄建筑并不是在今天才令人觉得局促逼仄,在当时也很可能就是这样。

    我认为第五章和第六章是全书较为薄弱的部分,至少从写作的条理上比之前几章逊色不少。尤其在第六章中对文学和电影里的上海里弄房的分析,做的就远远不够,有些浮光掠影,也没有好好地深入那些作品的文本。不过这两章里仍然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地方。

    旧上海多元的人口构成往往被“五方杂居,华洋共处”这个短句来简单形容,但布拉肯指明,实际上,里弄房的社会生活并没有受到过多西方的影响。(甚至在前一章作者还提及,由于主要由中国买办实际经手,里弄房的开发也可能较少地受到西方的影响,较直接的或许仅是资本。里弄房的诞生恐怕更多要归功于本土设计师和营造所对传统建筑的稔熟和对西方建筑的创作融合。)里弄生活较少受到西方的影响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当时的外国人并没有意愿融入本土的社区,他们更多的还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和来自文明世界的猎奇者。一方面里弄街区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社区形态,它承担着整个弄堂居民的日常生活功能,居民往往没有必要离开街区就能满足平日的各类需求。布拉肯赞扬了里弄街区空间的灵活性和模糊性,它们的活力和多样正是由其模糊的界限中体现出来的,不仅作为家,有时里弄房也是经济生产的空间,这令我们想到弄堂工坊、弄堂书局(主营出版和印刷,有时还附带零售)还有以写作作为生产的亭子间文人,甚至它既是妓女的家也是她们“上班”讨生活的地方。

    我想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中国式的家的概念,里弄的围合不仅仅符合所谓“递进的私密性”,确实也如作者所意识到的,其中有传统的“礼”对人际和家庭关系的一套要求和规范。“礼”始终要求服从权威和个人自律,如果从这个角度讲,作者引入福柯关于空间和权力关系的理论是恰当的。他把里弄居民中相互的监视和构成的权力关系视作一种公共空间必要的良性要素,并借用福柯称里弄房为“良性的圆形监狱”。或许这正是里弄空间在传统的家长建制下,面对着现代城都市文明的开放所结合出的独特环境。它对内部是规训的、自我组织的,对外则是有限度的开放/递进的私密,至少作者认为里弄建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被称之为公共空间,孩子们在这样的弄堂玩耍,大大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当然这种概念的嵌入仍然值得斟酌,从现实上来看,比如说,里弄生活缺乏隐私的保障是不少人切实的烦恼,此时监视的目光真的是良性的吗?它极可能和原子化的个人的基本需求相抵。街区的组织和表面的活力,隐藏着无奈的接受这种空间里的权力关系,(更暗示着里弄空间的融合与变革并不彻底)。里弄房可能存在的压抑不仅于此,当里弄街区的人口逐渐固化(他们的身份从移民固定为上海人),街区越是稳定的熟人社会,(已经受到外界冲击,如资本开发和计划生育)失去活力的里弄居民对外来者往往变本加厉地质疑和排斥(也应和着作者提到过“小镇心态”),近年来有太多里弄居民赶走外来者的例子(静安别墅,陕西南路的丰子恺故居,永康路等)。

    在全文的最后一章,作者试用一些案例探索里弄建筑何去何从的问题,包括对新天地、田子坊的里弄建筑改造的介绍和评价,并将里弄建筑和新加坡的店屋进行比较(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同的开放性空间结构)。作者对里弄房作为“家”的关注其实很打动读者,本书的标题即为“The Shanghai Alleyway House”,这里的house显然不仅仅指“房”或“住宅”,也可以理解为“家”。作者在第二章就问道:“所有这些新建造的空间最后怎么样?因为这些新开发而动迁的居民又怎么样?他们对被他们称之为家的地方发生的变化有何感想?”这或许是里弄房面临的最迫切的现实问题,因为它们正在不断消失——而目前仍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保护、开发规划来令里弄建筑重获新生。令人惋惜的是,比起其他殖民时期的建筑来,里弄房并不起眼,它既不高贵也不能引发游人对纸醉金迷的东方巴黎的幻想。里弄房非常市井,规模很大却难以亲近,而且作为一种城市民居它确实有些过时了——好像真的可有可无一样。里弄房的真正怀念者可能只是曾经对这些生活空间带有个人情感的居住者或原居住者们。仅仅靠一些人的怀旧是不可能拯救里弄房的,作者通过全书的论述和探索,就是想让人了解到里弄建筑和它所构成的空间的独特之处,希望在这种了解之后,里弄房的保护和利用可以不再像新天地那样,仅仅是存留下一个空壳。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速度快(472+)
  • 已买(359+)
  • 目录完整(360+)
  • 简单(373+)
  • 少量广告(582+)
  • 经典(179+)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雰: ( 2024-12-20 15:29:00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詹***萍: ( 2024-12-20 00:58:28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宫***玉: ( 2025-01-05 15:53:30 )

    我说完了。

  • 网友 曾***文: ( 2025-01-02 16:52:22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冯***卉: ( 2024-12-13 12:00:4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堵***格: ( 2024-12-24 21:05:09 )

    OK,还可以

  • 网友 车***波: ( 2024-12-16 09:23:41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寿***芳: ( 2024-12-16 05:21:4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隗***杉: ( 2024-12-30 17:40:0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