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应用文写作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7:59

应用文写作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应用文写作精美图片
》应用文写作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应用文写作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005815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4-10
  • 页数:356
  • 价格:13.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7:59

内容简介:

《应用文写作》结合高新特点,力求从体式创新、专业拓展上进行突破,结合典型例文,对行政公文、事务文书、财经文书、电子文书等进行介绍。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行政公文

第3章 事务文书

第4章 财经文书

第5章 法律文书

第6章 传播文书

第7章 科技文书

第8章 礼仪文书

第9章 职业文书

第10章 电子文书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应用文写作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应用文写作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应用文写作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应用文写作》结合高新特点,力求从体式创新、专业拓展上进行突破,结合典型例文,对行政公文、事务文书、财经文书、电子文书等进行介绍。


精彩短评:

  • 作者:豆月 发布时间:2020-01-04 13:12:05

    一句话总结就是90年代的公司普遍没有道德意识和法治精神——一群暴发户和偏执狂的衰败史

  • 作者:蘇芳lalala 发布时间:2023-09-11 21:59:58

    小孩子也素食,太可怕了;大部分卖相挺差的

  • 作者:Ikera 发布时间:2016-05-04 20:43:09

    感觉就是一个长篇,配上照片成了一本书。在区图书馆站着读完。

  • 作者:小魔@优雅穿梭 发布时间:2012-06-03 00:27:19

    拜见大神

  • 作者:withinbeyond 发布时间:2008-05-20 13:26:13

    姚老师给我改过毕业论文……

  • 作者:小魁麻麻 发布时间:2022-08-20 09:50:43

    这里我一定要给大家留个悬念,提出的问题希望孩子们自己去在书中找到解答。这里面的科普知识真是太有趣了


深度书评:

  • 作者:中信大方 发布时间:2020-10-23 17:04:18

    引:反记忆

    尽管玛丽亚·斯捷潘诺娃本人在采访中否认“反记忆”的概念,我仍然“违背作者意愿地”将其作为了本书的定调:“一本写尽了记忆的反记忆小说”。

    记忆,诸如家族史,诸如自传,诸如口述史,甚至我们这个时代乐此不疲的对于历史事件的挖掘和试图还原——这构成了层出不穷的人文社科专著,而记忆则是一座可供挖掘的宝藏,对其的探究已成为全球性的事件和习俗:每年回溯过去的书不胜枚举;同为俄罗斯大书奖的获奖作品,便包含好几部传记。但在“挖掘真相,记住过去”的思潮下,斯捷潘诺娃这部30万字,结构复杂的跨文体小说,却提供了另一种思路:记忆之不可寻,以及饶过记忆。

    起:夏洛特

    《记忆记忆》一书的序幕从封面的瓷娃娃拉开,这种被称为“冰人夏洛特”(Frozen Charlotte)的娃娃由19世纪中期的德国批量生产,至今已成为欧美无人不知的小古董(eBay上就买得到,几美元一个),并且由于其天赋的瘆人感,成为恐怖小说的绝佳取材(顺便一提,瑞典版封面就由这些瓷娃娃铺成,看起来宛若B级小说)。冰人夏洛特作为意象,贯穿了《记忆记忆》一书,斯捷潘诺娃在《记忆记忆》一书中如是描写:

    “我在一个专卖各种妇女饰物的摊位发现了一个盒子,里面放着成堆的白瓷娃娃。奇怪的是,没有一个是完好无损的,多多少少都带着点残疾:缺胳膊断腿的,带豁口的,有疤痕的。

    我当然也随口问了问女摊主,还有没有更完好的,作为回答,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据她说,这些瓷娃娃出产于德国某城市,自19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连续生产了半个世纪。当时它们随处可见,食品杂货铺和日用品商店都有卖。但这些造价低廉的瓷娃娃最主要的一个用途,是作为货物运输时的减震垫,以免贵重物品在运输途中相互磨损。换言之,这些瓷娃娃生来就是为了牺牲的。”

    线索:我“平凡的族人”与历史的“大人物”

    斯捷潘诺娃开始挖掘家族秘史的契机很简单,“不满于族人的平凡而好奇”:“小时候,我非常失望于家族成员的庸常职业:工程师啦,图书管理员啦,医生啦,会计啦,无一例外,全部普普通通、平凡无奇,任何快活或者冒险的气息都无从期待。”其方式也并不出奇:无非是搜集信件,照片,重访家族旧地,譬如全书末尾附上的照片,正是她在文中所描述的:“在低矮的天空下漫步的人群中间,有一位身姿笔直的女性。她独自一人背对镜头而立,穿着浅色夏装的纤细后背构成了照片的纵轴线,好似静止的旋转木马的中间立柱。戴着硬料帽子的头向后仰起,手捧一大束鲜花。面部虽然看不清楚,但我愿意相信,她就是我的太姥姥萨拉。”

    太姥姥萨拉·金兹堡中年丧夫,独自将女儿抚养长大。然而,少女时期的她正是因为参与了20世纪初的俄国革命,才被家人送去巴黎的索邦大学的。彼时索邦大学本地学生对抢占名额,土里土气却学习刻苦(可恶至极)的“俄国女留学生”颇为反感。太姥姥在一番艰难取得医生执照后,回到俄国,一生波澜不惊。她的闺蜜,曾经的革命密友,斯维尔德诺娃,其兄长斯维尔德诺夫正是英年早逝的革命先辈,也是列宁忠实的战友——一次完美的与历史擦肩而过。

    其他祖辈们似乎也并非那么“平凡”:另一先祖伊萨克·古列维奇,其名字竟已载入当地史册,更是有一条街以其为名,在当年给这位“工业大资本家”寄信,只须写上“古列维奇,赫尔松”,信件便会准确抵达。然而赫尔松地方志显示:此君并无后人。

    这种矛盾贯穿了斯捷潘诺娃的追寻:她一路颠簸抵达先祖的故居,站在院中,似乎能感受到自己与他们冥冥中的联系,心中充满奇异的柔情,几天后却被友人告知——“玛莎,似乎搞错地址了,非常抱歉”;她翻到了一张十分不苏联的裸女照片,又翻到了外祖父和外祖母年轻时(廖尼亚与廖利娅,天造地设)缠绵悱恻的往来情书,联系起来竟挖掘出两人婚后,在孙辈眼中恩爱下的貌合神离;她亢奋地写信给父亲,希望父亲提供其在远东“建设苏联祖国”时的信件——印象中如《鲁宾逊漂流记》一般妙趣横生的生活——却被父亲生气地拒绝:那不过是虚假繁荣。

    家族的个人记忆逐渐变得浑浊而令人迷茫,宏大历史节点:列宁格勒大围困,大清洗,排犹,医生案……与族人的平凡生活竟微妙地交织错落,一切宛如浮舟下幽微的黑色河水:

    “我曾经对于自我家族的以下几点确信不疑:

    我们家族中没有人在革命和国内战争中牺牲。

    没有人遭受镇压。

    没有人死于屠犹。

    没有人被杀。

    亦没有杀人者。

    但上面的好几项突然变得布满疑团,甚至干脆是非真实的。”

    ——那么,集体记忆如何?斯捷潘诺娃以新的视角切入了对欧美文艺圈的思辨,比如,犹太共同体:嘲笑曼德尔施塔姆“犹太崽子”的吉皮乌斯;“夸赞”“在和这些人交往的过程中完全不会想到犹太人,除了文化之外感受不到任何其他东西”的托马斯·曼;被以赛亚·柏林评价为“只是因为他不喜欢。他更希望犹太人能够被同化,不再成之为一个民族。我注意到,我每次提及犹太人或者巴勒斯坦都会给他带来明显的痛苦”的帕斯捷尔纳克——彼时不安与恶感平等地笼罩着整个欧洲的所有人,“人物”也不例外。

    而同时,有倾向性的,走向单一叙事和单一道德诉求的集体记忆同样具有非真实性。如夏洛特·萨洛蒙,在20岁出头闭关创作出762幅水彩——这便是后面惊世骇俗的展览“人生?如梦?”,波洛克评价道:“梵高花了10年的时间创作了大约850幅画作,而萨洛蒙则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创作了769幅画作,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当时形势的紧急程度。”这也正是对其创作认知的一个基调,衍生一下,便是“反抗纳粹——属于犹太人的杰作”。斯捷潘诺娃详细分析了其创作,却认为:“画家化身为又一幅集体苦难的圣像画,变成了好莱坞电影的热门素材——但并非因为她所成就的,而是因为她所遭受的。”仅仅因为她极其偶然地遭遇了一系列历史事件,便将其归入其中,其创作动机和意义便被普遍地简化和扭曲了。

    带着这样的怀疑和逻辑,斯捷潘诺娃介入到对20世纪欧美文艺圈和事件的重审中,集体中分割个体,个体中“否认记忆”:从茨维塔耶娃和曼德尔施塔姆的论争,到约瑟夫·康奈尔的魔盒;从塞巴尔德的物件清单,到戈德切恩的摄影展览;从多布罗温为高尔基演奏的乐曲,到玛丽·塔廖尼的奇遇。纳博科夫,朗西埃,哈尔姆斯,桑塔格,夏里亚宾,塔可夫斯基,普拉斯,霍夫曼……皆成为玛丽亚·斯捷潘诺娃解构和重构的源泉和参考。

    终:幸存者

    如果说,斯捷潘诺娃在追寻家族故事时候,“生来便是为了牺牲”的夏洛特们映射了默默无闻,衬托了“历史的贵重物品”的族人们,那么当名为夏洛特的女画家在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同样失却自我这一事实,便重赋了“冰人夏洛特”以新的意义:死者同样破碎,生者同样残缺——温柔的别佳和坚毅的萨拉带着毫无二致的庄严去世,正如茨维塔耶娃和曼德尔施塔姆关于过去和未来的论战以同样的坟冢为终;市场出售的夏洛特必然残缺,却又不至于破到认不出来。“冰人夏洛特”由此成为了记忆本身,也成为了追逐着过去的,作为时代幸存者共同体的我们,正如斯捷潘诺娃在“中文版序”里所言:“这本书我写了一辈子……当下活着的我们所有人都是幸存者的后代,他们全靠奇迹和偶然才活过了多灾多难的20世纪。这一点将我们联系起来,就像无人荒岛上的一群幸存者,每个人都是亲人。我们的交谈足以跨越代际、跨越距离、跨越语言。我能感受到这一亲缘关系的温度,尽管不无悲凉……我很幸福,我的这本书如今将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或许,它能让我们之间的共同性变得更多一些。” 而过去,“关于他们我所能讲述的越少,他们于我便越亲近。”

    文章仅代表责编对此书的理解,期待读者能从中看到其他更丰富的内容。

  • 《八堂自然课》:大格局养成从不孤芳自赏开始

    作者:澜沧月 发布时间:2022-02-23 17:04:24

    世界格局风云变幻,今朝这般明朝那样。

    有些时候,我们人类口中这个“世界”只是一个除人以外别无他物的世界,狭小而孤陋、无知又寡闻。

    尽管人类的盲目自大并非全由科学的发展所引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追逐科学进步所萌生的理性思维,正一点点挤压感性认识的空间。

    钢铁般的思维架构将人类端在金字塔的塔尖,让人类误以为自己有力量主宰世界、俯视苍生。殊不知,

    在真实的自然世界中,这股虚构的“权力”正在坍塌......

    在远隔重洋的另一端,有位

    堪称“自然使者”的博物学者——盖瑞·弗格森

    。过去近40年时间,他拜访了蓝色星球上一些特别荒凉的地方。在那些人迹罕至的地面上,他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出了48000千米的行程(

    近乎于行走了两遍“二万五千里长征”

    )。

    从水泥钢筋的人造世界中走出,走进异彩纷呈的自然世界,他

    的经历凝结成了24本自然科普图书。

    不过,只是让读者见识到大自然的美还不足以让他心满意足,

    他要让更多读者认识到:自然——我们身处的这个“大世界”究竟教会了我们什么?

    于是,

    盖瑞·弗格森

    用他自己多年的观察与体会,写出了这本

    《八堂自然课——大自然教给我们的生存之道》

    文如其名,八堂课即是八个主题:接纳未知、相互依存、生物多样性、性别平等、尊重动物、效率至上、浴火重生、长者的价值。在这里,我想为各位说说书里令我耳目一新的三个主题。

    1.生物多样性

    在谈及“生物多样性”这个主题时,盖瑞·弗格森引用了活跃在上个世纪中期的城市活动家简·雅各布斯的一个观点:

    大自然的成功不是此消彼长的游戏。成熟的生态系统包括各种生物,并且欢迎更多的生物加入。

    刚刚结束的北京冬奥会就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示范。不论是来自各经纬度、各大洲、肤色迥异的运动员,还是一眼可见的代表各国审美标准、文化风格的服饰,就连雪地上的萌态雪雕都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今时今日的发展主旨——求同存异。

    冬奥会开幕式上,红色的丝带浮现出

    新加入的奥林匹克格言“Together(更团结)”

    ,together这个词,不仅仅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主题口号,更是在巧合之下,被下一届冬奥会承办国意大利作为其“八分钟”表演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城璧合·聚力联辉”(英文:“Duality, Together”)

    负责交接仪式的艺术总监莉达·卡斯特利告诉媒体:“我们不约而同要展现这个主题,说明这正是当今世界所需要的。”

    团结意味着我们必须接纳差异化的同伴。对很多习惯了靠默契行事的人来说,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一昧地党同伐异虽能保证团队的稳定性,却也大大阻碍了团队的创造力。创新往往来源于对事物的不同看法。

    2013年,在某个天文学团队取得一项重大的科学突破成果之后,

    团队的领导者、天文学家凯文·斯塔森说道:

    成功的原因部分在于我有意挑选了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学历背景的成员,甚至有几位成员是自闭症患者。团队成员的‘差异性’迫使大家放弃想当然。当不同的队友以不同的视角分析同一个数据的时候,科学才能精益求精。

    中国有句老话叫“独木难成林”,意思是一棵树很难抵挡住大自然风霜雨雪、惊雷霹雳的考验,成长为一整片树林。同样的一棵树,即便只是复制粘贴了N棵,被摧毁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要是这片树林里的树木是各种各样的,它们不仅能孕育出比自身种类更丰富的小生物圈,还能在危机来临时找到一线生机、浴火重生。

    2.浴火重生

    山野大火出现的时候,人们本能地感到害怕

    ,因为他们知道,绵延不绝的山火迟早会用它巨大的火舌舔舐过他们的居住地,将一切生存必须的物品化为废墟。

    这种危机感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对潜在风险的规避(未雨绸缪),对已有风险的快速应对(解燃眉之急),还有对风险后“冒头”的生机的无视。

    在应对灾难这件事上,很少有人会“舍近求远”地展望未来,即便我们的文化中有着“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还有“浴火重生”的说法。

    然而大自然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要知道,地球从诞生至今已经历了五次物种大灭绝,直到最近一次物种灭绝之后,又过了几十万年,人类的先祖才在陆地上出现,并逐渐发展出今天多种类的文明。

    尼采有句话说得好: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盖瑞·弗格森连续好几年对经历过1988年特大山火的黄石国家公园进行徒步观察。在这一次又一次的瞩目之下,他发现了自然界的一个大秘密:

    经过若干年的经营之后,遭受过严重破坏的地方通常会变得比之前更纯粹,这种纯粹还带来了更大的丰盈

    ——树木长得更高大、蘑菇长得也更大、就连苔藓都比大火前要长得更厚实。

    也就是说,

    除了要花上一些时间从头再来以外,“这场结尾貌似灾难的大火,到头来竟然是一次高度协调、轰轰烈烈、多层面的爆发式创作”

    ,不仅让这片树林浴火重生,而且是获得了更高质量的新生。

    这两天,恰逢考研成绩出来,有不少学子为自己苦苦复习争取来的“上岸”结果喜极而泣的同时,也有不少“名落孙山”的学子为希望破灭痛哭流涕。

    考研就像是那场不可预估结果的山野大火,被炙烤过的人生并非从此一片灰烬,在那看似颓败的表面下,也许已经藏着高温中蹦跳出来的种子,只待一场及时的雨将全新的生命唤醒。

    创伤过后,如何才能快速唤醒自我的新生?

    书本里支了重要的“两招”——

    运动、正念

    每天锻炼20-30分钟可以让人高度紧张的情绪慢慢缓解,促进身体释放修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通过冥想或是专注进食同样会让人把对未来的焦虑抛开,重新关注起当下的生活,一点一点找到通往未来的新道路。

    人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当飓风扫过,我们不妨向自然这位智者请教继续生存的本领。如果你愿意,你甚至可以和另一位更方便沟通的导师——长者——谈谈你的困惑和渴求。

    3.长者的价值

    鹰妈妈教小鹰悬崖学飞的故事你一定听过,鸭妈妈带小鸭子跳进小河的视频你也一定看过。不过,你见过宽吻海豚给宝宝示范用海绵“扫”出美味沙鲈的样子吗?你看到过成年逆戟鲸为宝宝们上演团队捕猎海狮的场景吗?

    上述两个“以老带新”的场景就来源于盖瑞·弗格森书本里的描述。

    你也许没有注意到:大自然里,跑得最快的猎豹,它豹生的头两步,是从模仿妈妈的脚步开始的;狼队里年轻的成员,是在年长首领的演示下学会如何躲避麋鹿的蹄子、少伤不死地捕获猎物的;小蚂蚁在一只富有耐心的雌性成年蚂蚁带领下,学会辨识方向、标识路线、搬回食物的......

    在一个又一个出现在自然界的场景里,从老到小的传承比比皆是,即使是人类社会,成年后脱离了父母教养的人,她的行动也包含着其父母等长者的智慧。

    许多年前,生物课老师为我们讲述了“狼孩”的故事。那个自小流落到狼群中生活的小孩终其一生都没学会人类应有的全部行为,然而,跟着狼群长大的她却习得了昼伏夜出、四肢奔跑等狼的生存技能。她的一生虽变得像狼的生命一样短暂,但

    她的事例却告诉我们:长者经验对后辈生存影响重大。

    不止是动物,就连我们日常认为没有思想、感官呆滞的植物同样有着“以老带新”的行为。

    盖瑞·弗格森在书里提到:

    有真菌网络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证明,“连接老树和小树的真菌网最大最活跃,老树甚至会在感知到新生命的生存环境之后,故意收缩自己庞大的根部结构,为小数腾出更多生长空间”。不仅如此,“当一棵老树生病或者濒临死亡,它会把自己多余的碳元素传递给家族的后代,并帮助年轻的家庭成员建立防御机制”。

    我们在歌颂生命伟大的同时,是否也感悟到:

    在生命的竞赛中,正是博弈多年的长者的经验与年轻一代充沛的精力和体力的协调,才使得物种强大得到保证。

    大自然赋予人类这一物种的智慧中,最伟大的一个就是“终身学习”,而在生命一开始,我们学习模仿的对象注定是生存环境中那些富有经验的长者。

    通过学习获得成长,成长决定强大,渐渐地,我们明白了,学习的对象还包括那些能力更强的人,尽管他们不一定比自己年长。

    人,就是在这不断的学习与成长中变得更适应这个大自然的。人类,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更顺应这个自然的运行规律的。

    归根结底,自然才是万物生长的导师,是探索不尽的智者。

    后记:

    这本书我几乎是当故事书看完的。不论是山头南移的落日,“喂养”群木的老橡树,还是教女儿智慧捕食的海豚妈妈,这一切需要走遍天南地北才能收集到的大自然回忆,都出现在盖瑞·弗格森的笔下。

    有趣又有料

    ,是这本书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如果你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那么,这本书将会带你领略到一个观察细致的博物学者眼中的奇妙自然景象。

    即使你对走进自然没有兴趣,但也别忘了:

    不论何时,我们都活在这自然之中。“敬畏”是我们面对大自然时不应改变的底色,“万物共生”是自然留给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启示。

    八堂自然课

    8.1

    [美]盖瑞·弗格森 / 2021 / 中信出版集团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epub(77+)
  • 推荐购买(128+)
  • 一般般(553+)
  • 内容完整(497+)
  • 可以购买(564+)
  • 种类多(97+)
  • 少量广告(674+)
  • 无多页(150+)
  • 简单(425+)
  • 体验还行(80+)
  • 赞(209+)
  • 博大精深(216+)

下载评价

  • 网友 车***波: ( 2024-12-24 02:25:50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益***琴: ( 2025-01-09 03:55:47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邱***洋: ( 2024-12-13 12:44:08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马***偲: ( 2024-12-15 02:39:51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谭***然: ( 2024-12-29 12:46:13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田***珊: ( 2024-12-22 05:36:43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冯***卉: ( 2024-12-25 08:06:27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游***钰: ( 2025-01-09 10:27:48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曾***文: ( 2024-12-20 20:04:11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屠***好: ( 2024-12-11 07:23:23 )

    还行吧。

  • 网友 步***青: ( 2024-12-17 16:48:09 )

    。。。。。好

  • 网友 相***儿: ( 2025-01-01 16:08:41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国***芳: ( 2024-12-25 01:49:34 )

    五星好评

  • 网友 寿***芳: ( 2024-12-21 00:03:36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詹***萍: ( 2024-12-26 08:40:19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