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与牛病防治300问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养牛与牛病防治300问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读书洗心 发布时间:2014-11-22 17:24:21
内容比较空,不大适合国内,文化差异
作者:Amber Chen 发布时间:2011-05-10 16:51:33
工科男的文艺范儿日记。。。内页是黑白的~感觉比较有年代了。虽说艺术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麻烦也画得别那么低幼好么。
作者:琴耕 发布时间:2022-12-31 09:32:09
优秀的人一如既往优秀,向波斯纳法官致敬。
作者:林药 发布时间:2016-08-05 21:00:17
其实罗尔德达尔也可以像乙一一样分为白达尔和黑达尔,写儿童文学的是白达尔,写羊腿谋杀的是黑达尔。这本是黑达尔人格入侵白达尔人格的儿童文学作,细思恐极。
作者:是我 发布时间:2020-10-11 23:26:29
看看源码 应该就差不多了。https://github.com/icarusion/vue-book
作者:H·今天·你·H·了沒? 发布时间:2008-12-28 22:53:00
710分全新大学英语词汇星火式巧记速记1-6级(升级版·最新修订)(附光盘)·版本太多啦~我應該看的是老版,都差不多。還成~
深度书评:
《人的自我寻求》系统梳理与总结
作者:淡眼僧 发布时间:2019-07-28 14:13:52
作者介绍:
1900-1994年,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推动了存在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他是把存在主义引入美国的第一人,作品《存在: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的新方向》:标志着美国存在心理学本土化的完成。
《人的自我寻求》完成与1950年代,标志着思想的全面展开,也是早期最畅销的一本书。
第一部分:我们的困境
第一章:现代人(20世纪中期)的孤独和焦虑
一.空虚
空虚不仅指许多人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而且指他们通常对于自己的感受没有任何清晰的概念。
20世纪中期的美国人:雷达型人,从他人那里得到动机和指导,能够作出反应,但不能进行选择,没有自己有效的动机中心。例子:郊区市民的规律的日常生活,Bronx公交车司机的出逃及公众的喝彩。
顺从和彼此相处融洽的强烈欲望成为当代人的潜在指导原则。
空虚的心理根源是人们认为他所想和所感受的都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于是很快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空虚和无力情形,最终会导致个体心理上的萎缩与枯竭,要不然就会屈服于某种具有破坏性的权威主义。
二.孤独
现代人的另一个特征是孤独,被隔绝、被疏远的感觉。
孤独感和空虚感是分不开的,当人们空虚时的自然反应是环顾四周寻找他人,希望他人将会给他某种方向感。
孤独感产生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人类需要与他人的关系以对自己进行定位。
孤独也源于我们的社会过于强调为社会所接受。
当一个人确定自己方向的习惯方式受到威胁,而且当周围没有其他人时,那他会被掷回到内部资源和内部力量中,而这正是现代人缺乏的东西。
被社会接受、被他人喜欢可以阻止孤独感的迫近,但却是以放弃他作为独立本体的存在为代价的,放弃了发展他自己的内在资源、力量和方向感。空洞的人不具备学会如何去爱的基础。
三.焦虑
焦虑比空虚和孤独更为根本,会给我们带来特有的心理上的痛苦和混乱的折磨。
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应该追求什么角色,应该相信什么样的行为原则。它是一种基本的关于我们该何去何从的混乱和困惑。
大部分的焦虑通常是当我们所坚持的某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受到威胁时产生的。我们社会大多数人的主导价值观是被人喜欢、接受和赞同,我们时代的焦虑就来源于这种不被喜欢、被隔绝或抛弃的威胁。
正常的焦虑是不可避免的,与危险情境的真实威胁时相称的。
神经症焦虑与真实的危险并不相称,来自于他自己内部的某种潜意识冲突。
焦虑摧毁人的自我意识,但自我意识也能摧毁焦虑。(后面会谈到自我意识)
第二章:混乱(空虚/孤独/焦虑)的根源
一.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丧失
1.现代社会的两个重要信念
- 对个人竞争的信念发展成“人人为自己,落后下地狱”的东西,引发人与人之间的敌意与怨恨;
- 传统价值观的消失(尼采说“上帝已死”):与伦理人道主义相关联的希伯来-基督教传统的价值观,它包括爱你的邻居、服务于社会等箴言。
- 两套价值观的冲突,导致人格统一体的破坏,而一个人里里外外都成了“碎片”,不知该何去何从。
2.自我感的丧失(加缪小说《局外人》)
-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人过分简单化的理解
- 时代的洪流(如集权主义运动和大萧条)让人觉得越来越渺小
- 技术的技术让人对技术充满信心,而不是对人类充满信心
3.幽默感的丧失:
幽默感与自我感紧密联系,幽默是一种置身于问题之外并从某种视角去考虑问题的方式
4.与自然关联感的丧失
人们对自然的兴趣越来越技术性,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掌握和操纵自然。
要创造性的与自然相联系,需要一种强烈的自我感和极大的勇气。因为真正感觉到自然的沉寂和无活力,会带来相当大的威胁。
Eg.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赤壁赋》中的客
“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5.悲剧感的丧失
悲剧表明了一种对人类存在的深刻尊重以及对个人权利和命运的信仰,悲剧的反面是对人类挣扎的无所谓。
现代悲剧相对罕见,主要的悲剧也是人类的生活如此空虚。
6.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积极选择和确证我们据之生活的价值观,重新发现自己内部力量和完整性的根源。这是我们能为同胞和社会所作的最大贡献,一个具有内在力量的人总能对周围人的恐慌起到巨大的镇定作用。
第二部分:重新发现自我
第三章:成为一个人的体验
1.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即从外部视角看待自己的能力,是人类独有的特征。
自我意识使人可以超越时间,能够从过去中学习,并为将来做出计划。
自我意识使我们能够像他人看待我们那样来看待自己,并能够对他人进行移情。
实现这些潜能就是成为一个人,但要付出极高的代价才能获得,即产生焦虑和内在危机的代价。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逃避这种焦虑。
父母如果对自己缺乏信心,被自我怀疑困扰,会将焦虑转移到小孩子身上,让孩子觉得,生活在一个勇敢成为自我是很危险的这样一个世界里。
人类并不是像一棵树一样自动成长,而只有当他在自己的意识中做出计划和选择时,他才能实现自己的潜能。
当人无法实现作为一个人的潜能时,他会在某个程度上变的枯竭和生病。(卡夫卡,《变形记》)
2.自我意识不是什么?
- 自我意识不是自负,自我膨胀通常是内在空虚和自我怀疑的外部迹象,骄傲的表现则是最常见的掩饰焦虑的方法。
- 谴责自我是获得一个自我价值替代物最为快速的方式,但却加速了人的尊严的最后崩溃。
- 一个内心感觉自己无价值的人必须通过扩张自私来增强自我,而一个对自己的价值有合理体验的人,即一个爱自己的人,就具有了慷慨对待其邻居的基础。
- 自我意识不等同于病态的内省、害羞、尴尬和犹豫(如考虑先出哪只脚的蜈蚣)。自我意识实际上扩展了我们对生活的控制,让我们更有自发性和创造力的生活。
3.如何获得自我意识?
1.重新发现对身体的感受
- 婴儿是通过对自己身体的觉知而获得一部分早期的个人同一性的。
- 大多数成年人丧失了对身体的觉知:把身体当作工作工具来使用;放弃对身体的主权,把自己完全教到医生和药物手中;在追求快乐时,把身体与自我分开,如性与爱的分离。
2.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很少有人真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小孩经常会直接诚实的表达自己的需要
意识到自己的感觉和欲求,并不是要不分地点、不分区别的将其表达出来。判断和决定是所有成熟的自我意识的一部分。除非一个人知道他想要什么,不然无法判断该不该做某事
3.恢复与我们潜意识的联系
避免自我意识的两个错误:
(1)被动性:让自己体验中的决定论力量(本能、潜意识等)取代自我意识,弗洛伊德探究潜意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将其带进意识中。
(2)能动性:即认为一个人行动越多,他就越有活力。实际上,很多人终日忙碌,是掩饰焦虑和逃避自我的一种方式。
第四章:存在之斗争
成长意味着冲突和斗争
这种冲突是离开一个受到保护的、熟悉的地方而走向独立,是离开支持走向暂时的孤独,而与此同时,他又感觉到自己的焦虑与无力感所产生的冲突。
基本的冲突是个体寻求成长、发展、健康的部分与那个渴望停留于一个不成熟的水平、仍然依赖于心理脐带并以失去独立性来换取父母的假性保护和纵容的部分之间的冲突。
第三部分:整合的目标
第五章:自由与存在的力量
1.关在笼子里的人
一个故事:被关在笼子里的人,从仇恨反抗,到主动论证被照顾的生活有多好,到对国王的谄媚和讨好,到无意识的接受命运,到无表情,只有空洞的笑和迷茫的目光。
-当被剥夺自由时,人们需要仇恨来填补。所以极权主义政府要为人民制造仇恨对象。
-被压抑的仇恨,会转化为对仇恨之人表面上的礼貌、劝服自己去爱所恨之人、将仇恨转移到其他人身上,或转化为自怜。
-仇恨从长远看摧毁的都是自己,要学会将其转化为建设性的力量。
-仇恨应该被用作重新建立自己真正自由的动机,第一步是要知道自己所恨得是谁或是什么。
工作与自由?
2.自由不是什么
自由不是反抗,反抗是走向自由的正常的间歇性行动。
自由不是责任的对立面:反抗常常是摧毁现有秩序,却不负责建立自己的准则。
自由不是无计划性的放任。
3.自由是什么
自由是人参与他自己发展的能力,是我们塑造自己的能力。
自由是自我意识的另一面,一个人自我意识越弱,就会越不自由,就会受到潜意识的束缚和驱使。
自由表现在我们如何与生活中的决定性现实发生联系的方式上,致力于自由的人不会浪费时间来反抗现实。
(Eg. 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李开复)
总之,自由不仅仅是一个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决定说“是”或“否”的问题,它是我们塑造自己、创造自己的能力。尼采:自由是成为真正的我们的能力。
4.自由与结构(理解为内在价值观)
自由的人应有意识的问问自己,你所采用什么的结构。
现代大多数人潜意识中采用的结构是“顺从”和“权威主义”。
没有结构的人,常常凭一时兴致行事,而且优柔寡断。
接受对自己的生命承担的责任,认为那不是强加于他身上的东西,而是一种自己选择的东西。自由和责任不可分割。
来自外部的纪律会变成自律,外部的纪律也是自己的选择,为了实现他所希望的价值,纪律是必要的,而不是命令。
第六章:创造性的良心
1.价值观与时代:
一个人内在力量和完整性的程度将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相信他所信仰的价值观。
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生活的时代。剧变的时代会带来无根的痛苦,人们倾向于依赖权威和既定的制度,把它们当做暴风雨中的安全之所。
人要获得道德意识并非易事,只有以内心冲突和焦虑为代价才能获得。
2.宗教:力量还是懦弱的源泉?
宗教可以是建设性的,强化人的尊严感和价值观,帮助他树立他能够确立生活价值的信心,并帮助他使用和发展他自己的道德意识、自由和个人责任心。
如果逃避恐怖与孤独感的需求是人求助于上帝的主要动机的话,那么宗教将不会帮助他走向成熟、获得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它将也不能给予他安全感。
斯宾诺莎:真正爱上帝的人不会期待上帝也爱他作为回报。他知道对上帝的爱本身就是报偿,人们爱美与真理,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善。
3.人的价值评判能力
在个人自身之外发现价值观的努力通常会使个体不知不觉陷入“群体对他的期待是什么”这个问题中。
一个道德的行动必须是此人做选择与确定的,是他内在动机与态度的一种表现形式。
一个道德的行动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完全完整的人而做出行动;否则,他将永远无法行动。他会一直面对斗争、怀疑和冲突。
它仅仅是指,一个人已经努力尽可能地从自我价值评判出发做行动,而且他承认并意识到这一事实:他的动机不是完全明确的,他有责任在以后通过学习使其变得更为明确。
第七章:勇气,成熟的美德
1.成为自我的勇气
勇气是一种人们在面对获得自由时所产生的焦虑的能力,是一种分化的意愿。
勇气应看作是人坚持自己信念的能力,而非对抗性的坚持、也不是一种报复打击的态势。
Eg. 伽利略向宗教法庭做了表面妥协,但内心仍是自由的。与坚持内心的自由相比,成为殉道者反而更容易些。
个人勇气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于,他不得不接受一种并非根植于他自己的力量的生活方式。
比如某人一直实践着父母眼中的某个角色,从而不知道自己信奉什么,勇气 也只会是一片空白。
虚荣与自恋是勇气的敌人,因为这时候他是凭着他人的信念,而不是他自己的信念来进行斗争的,这本身就是一种对其内在虚弱感和无价值感的提醒。
获得勇气最难的一步,否认那些曾经在其期望之下生活的人立法的权利。(Eg.三纲五常是典型的反面)
这也意味着人要为自己的标准和判断承担责任,即便知道这些标准有多么有限和不完善,也仍然要去行动,去爱,去思考,去创造。
2.爱的勇气:
(1).爱的定义
爱的定义:包含2个要素
- 对另一个人的美德与价值的肯定
- 自己在与他的关系中所获得的欢乐与幸福
(2).爱的条件
- 以自我意识为先决条件,因为爱需要对另一个人产生共情的能力,需要有赏识和肯定他的潜能的能力。
- 以自由为先决条件。不自由的爱中,爱被用于排遣孤独,其目的的达成只能以双方空虚的增加为代价。
(3).
爱不是什么
- 爱不等依赖,实际上只有与独立的能力成正比时,你才具有爱的能力。爱意味着给予,而给予需要一种自我情感的成熟。
- 社会的不幸在于,将爱等同于软弱,以至于形成偏见,即人越软弱,他们爱的就越多;而强者是不需要去爱的。人们常忘记,温柔和力量是联系在一起的。强者更有能力去爱,弱者更多是去索取。
3.认识真理的勇气
对于生活中困扰自己的问题,人们只能冒险。而个人能否找到最佳的答案,几乎完全取决于他的成熟程度和勇气。
这些问题比如做什么工作,是否坠入情网,自己想要什么等等
寻求真理总要冒着发现自己不愿看到的事情的危险。它要求人与自我之间有健全的关系,要对终极的价值观有信心,这样他才敢于冒自己的生活信念和日常价值观有可能被连根拔起的危险。
第八章:人,时间的超越者
1.人并非紧靠时钟生活
人的独特特征之一,是他能够超脱于当下的时间,往前想象将来的自己,往后想象过去的自己。
心理时间并不是纯粹的所流逝的时间本身,而是体验的意义,也就是对个人希望、成长而言重要的东西。
一个人越有自我意识的指导生活,他越能建设性的使用时间;一个人越顺从,越不自由,时间就越能成为他的主人。
2.非建设性使用时间的方式:
- 人是唯一会感到厌烦的动物,所以人会害怕时间,时间让我们体会到空虚和孤独。当人厌烦时,会倾向于昏昏欲睡/醉酒/药物成瘾,以抹掉时间、抹掉自我意识。
- 另一种非建设性使用时间的方式是推迟生活,把心思从当前转开,转向未来。比如说“当我结婚后就好了”“考上大学后就好了“,或者类似宗教将希望推迟到来世。
- 回首往事也是一种逃避当下的非建设性处理时间的方法。比如对远古黄金时代和伊甸园的想象。
3.怎样建设性的使用时间?
超越时间的建设性方法:高度的专注于当前而没有意识到时间,在“飞逝的瞬间”体会到非常多的欢乐和幸福。
4.怎样进入“飞逝的瞬间”?——活在当下
建设性的处理时间,必须要做的是学会生活在当前的现实之中。
对当前现实的体验是可以培养的,可以经常问自己:“当下我体验到什么”“当下我在想什么”等。
面对当前现实,通常会引起焦虑,因为它引出了关于决定和责任心的问题。对于过去,人们所能做的不多;对于未来,人们几乎什么都不能做。
在人类意识之中所做出的创造性行动,其一个根本特征是它不会受到量的时间的限制,不以所花费时间的长短而决定。Eg.敦煌的壁画。
5.无关乎时代和年龄
- 任何一个时代,人要找到并选择成为自我,都不容易
没有一个完美整合的社会或时代,能够替我们完成自我意识以及负责任的作出自我选择。
-人是否成熟重要的不是生理年龄,而在于他在某个年龄水平上是否实现了他的自我意识能力。在50岁时发出哀叹和在20岁推迟生活的往往是同一个人。
- 人的目标在于自由、诚实、负有责任心的生活在每一个时刻中,这样人就能体验到伴随着实现他自己的本性而产生的欢乐与满足。Eg.王阳明遗言,“吾心光明,夫复何言”
苏格拉底和格劳孔的对话:
当苏格拉底描述理想的生活方式和理想社会时,格劳孔反驳说:“我不相信地球上任何地方有这样一座上帝之城”。苏格拉底回答:“无论这样一座城市是存在于天堂,还是将来会存在于地球上,智者都将会遵循那座城市的方式而生活,与其他东西都没有关系,而且在这么看待它的时候,他就将会井然有序地布置自己的家”。
总结:
1.现代人的空虚、孤独、焦虑是因为内在价值观的缺失与混乱。顺从成为潜在的行为指导原则。
2.克服那些问题,需要我们恢复自我意识、确立内在价值观。
3. 这需要我们主动的、自由的作出选择,并直面与此相关的焦虑、痛苦,并承担与此相关的责任。
4.没有最好的选择,没有一开始就完整的自我,重要的是主动、自由的去行动、去前进。
《科技想要什么》书评:技术是有目的的生命体
作者:TheRedKen 发布时间:2012-01-13 23:16:50
与凯文•凯利(简称K.K)的上一本《失控》比起来,他的最新著作《科技想要什么》在国内引起的反响显然要小一些。一方面,凯文•凯利在《失控》中文版发行时,亲自到中国布道宣传;另一方面,领教过《失控》晦涩难懂的读者,可能对这本《科技想要什么》望而生畏。但无论是《失控》还是《科技想要什么》,严格意义上都很难定义为一本互联网业的著作,更像是一本关于科技和哲学的未来学著作。
凯文•凯利创作本书的初衷来自他对科技发展的矛盾心态。科技在为人类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效应。如核电之前被认为是安全和清洁的下一代能源,但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又让人们重新意识到,一旦科技失控,它带来的负面结果可能是难以承受的。
拒绝科技发展,回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人生目标。在这种背景下,科技向何处发展,科技的未来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最终将带给人类和地球什么样的结果,人们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科技,就成为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这也正是作者发现和试图回答的问题。
科技:第七种生命形态
我们用三句话来总结凯文•凯利在这本书中提供的洞见:一、科技的出现早于人类,科技更应该看作第七种生命形态而非人类发明的工具;二、科技与人类正在逐渐融合,或者说人类已经成为科技最适合的载体;三、科技整体而言是正面的,不止是因为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好处,而是在作者看来,科技是必然的。
凯文•凯利开创性的将科技作为一种生命态去解读,他认为科技是单细胞有机体、菌类、动植物等之外的第七种生命形态。他也因此创作了一个新的词语——“技术元素”,用来代表科技、文化等所有的物质与非物质创作。他认为存在一种外熵(同样是作者发明的一个词汇,用来对应熵所代表的混乱和无序)的力量,利用技术元素,在初始的混沌宇宙中孕育了有序的天体,也最终孕育了像人类的生命体。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结论,你会看到一点智能设计论的影子。智能设计假说是相对进化论的一种假设。智能设计论的倡导者认为,“在自然系统中,有一些现象用无序的自然力量无法充分解释,以及一些特征必须归结于智能的设计。”显然,智能设计论得到了神学或者宗教人士的认可。
实际上,凯文•凯利也在书中用大幅篇章来论述进化论在他眼中的种种不合逻辑之处。他似乎认为,天地间存在着一个关于技术元素的方程式,带动宇宙万物向一个方向发展。因为宇宙万物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向去发展,那么技术元素所代表的外熵,是唯一能够对抗这种无序的力量。人类是技术元素的阶段成果之一,也是接下来科技发展的最佳载体。推论到这里,科技一定是正面的,因为科技是必然的结果,而不是人类选择的结果。那么科技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不是生命和意识被装入物质和能量的世界,而是生命和意识摆脱了物质的束缚并且超越物质。用作者的话来说,“从根本上说,科技的主导地位并非因为它诞生于人类意识,给予它这种地位的是一个同样可作为其本源的自组织,并且这个自组织还孕育出星系、星星、生命和思维。它是始于大爆炸的巨大非对称轨迹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扩展为最抽象的非物质形态。这条轨迹摆脱了古老的物质和能量的束缚,过程缓慢但不可逆转。”
商业化解读K.K
如果说本书只是一本科技哲学著作是不准确的。因为作者总结了科技的诸多要素,这些要素很好地概括和解释了互联网和IT产业正在发生的一些事实,也为未来的商业发展指明了道路。作者列举的科技特性有很多,我们试举两例。
首先,科技的必然性。如前所述,按照凯文·凯利的观点,科技是必然的,人类的诸多发明创造是天才的产物,但也是必然的产物。与其说我们在发明,不如说世界在等待我们去发现。
为了保证科技的必然出现,这种创造过程一定是冗余的,也就是说一定有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做同样一件事情,才能确保结果的必然出现。
人类几乎所有的发明创造都不是只有单独一人发现和完成的。第一次观察到太阳黑子的,是四名独立的观测者,包括伽利略,时间都在1611年。温度计有六位不同的发明人。爱德华•詹纳之前有四位科学家独立发现了接种疫苗的功效。三位不同的天才发明了小数。甚至即使是神奇的相对论与E=mC2,如果没有爱因斯坦,也最多晚上十年左右的光景出现,因为亨德克•洛伦兹在1905年提出了一种关于时空的数学结构,正是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的同一年。
如果反推这种必然,对创业者来说,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所谓创新和发明,可能不如想象中那么独创和领先。可能在你为自己的一个伟大发现欢欣鼓舞时,地球上正有无数的人也在做相同的事情。这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公司越来越难以用单一产品创新来维持领先。
但是凯文•凯利也发现,发明有一个倒金字塔,随着时间的流逝,每层涉及的人数在减少。思考一个发明可能性的人有1000~10000人,考虑如何实现的可能有1000人,而研究具体细节的人只剩下100人,开发解决方案的变成10个人,最终功成名就的可能就是那1个人。
很多人看到一个伟大的产品,会说,我早在五年前就想到了,但是拜托,从说到到做到有一个巨大的落差。所以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一定欢迎这种说法,不管是不是扎克伯格抄袭了别人的想法,但是重要的是他率先做出来了。
其次,科技的仿真性。早在《失控》一书中,凯文•凯利就提出了人与科技的融合。在这本书中他更进一步提出,科技与人类是互相依存的关系,相当于两种生物的共生关系。
众所周知,生命体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排异反应,对非本生命体的物体产生排异,何况是跨物种的。那么,谁能够更好解决科技产品与人类的排异反应,谁就会更容易取得成功。我们可以在个人电脑上看到这种变化,也可以用这个理论来解释为什么乔布斯带领的苹果会走向成功。因为苹果的触摸界面和Siri操纵,更符合人——一个生物体的自然习惯。
基于这个理论,我们以后找到了一个测试产品仿真性的最好方法,把产品交给婴儿。婴儿最先学会使用的产品,一定是最具人性的产品。而目前为止,我们都知道,iPad是婴儿的玩具,而PC不是。更向远思考一点,在未来,竞争的最终境界是,看谁能实现了“碳基生命”(生物体)与“硅基生命”(电子科技提)的完美结合。
最后,实际上,全书最有价值的地方不止是思想,而是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搜集的文本史料,和大量调研而来的真知灼见。凯文·凯利为了完成此书,与数十位最顶尖的企业家、作家和学者进行了交谈,这些素材带给读者的启发,可能甚于观点。所以即使你不同意凯文·凯利的所有观点,仍能从本书中获益。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科技想要什么》也可以起到几乎同样的作用。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5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微信读书(102+)
- 五星好评(604+)
- epub(588+)
- 品质不错(454+)
- 内涵好书(164+)
- 体验差(369+)
- 好评多(488+)
下载评价
- 网友 饶***丽: ( 2025-01-02 00:35:25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戈***玉: ( 2024-12-18 16:54:25 )
特别棒
- 网友 车***波: ( 2025-01-03 13:15:55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敖***菡: ( 2025-01-07 00:21:05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康***溪: ( 2024-12-27 14:25:42 )
强烈推荐!!!
- 网友 晏***媛: ( 2024-12-31 10:18:00 )
够人性化!
- 网友 利***巧: ( 2024-12-10 11:32:09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宫***凡: ( 2024-12-17 14:12:34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习***蓉: ( 2024-12-20 19:46:32 )
品相完美
- 网友 冉***兮: ( 2025-01-02 15:00:08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家***丝: ( 2024-12-16 15:18:05 )
好6666666
- 网友 国***芳: ( 2024-12-28 05:06:05 )
五星好评
- 网友 寇***音: ( 2024-12-30 17:42:08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旋转机械故障信号处理与诊断方法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喉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刘邦与项羽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构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协同创新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纸版图书】GB/T35857-2018斜行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23版 CPA十年真题研究手册 会计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保险新时代2019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红楼梦 有声朗读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小学史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