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实战立体POP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9:07

实战立体POP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实战立体POP精美图片
》实战立体POP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实战立体POP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817302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2-4
  • 页数:223
  • 价格:5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9:07

内容简介:

《实战立体POP:泡沫板创意设计》内容简介:立体POP是POP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审美的提高,美术工作者已不局限于制作平面的POP,在实际运用当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立体POP。《实战立体POP:泡沫板创意设计》重点讲述了如何应用泡沫板材来制作新颖别致的立体POP,实例丰富,详解详细,同时独具韩国特色,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介绍了立体POP应用最广泛的各种展示品及宣传品的制作,以日常生活中容易入手的材料为着重点,同时介绍了中、高级篇应用的多种辅助材料。详细讲解了切割及绘制的方法。也许刚开始会有些难,但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做出漂亮的泡沫板POP作品。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实战立体POP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实战立体POP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实战立体POP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实战立体POP:泡沫板创意设计》内容简介:立体POP是POP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审美的提高,美术工作者已不局限于制作平面的POP,在实际运用当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立体POP。《实战立体POP:泡沫板创意设计》重点讲述了如何应用泡沫板材来制作新颖别致的立体POP,实例丰富,详解详细,同时独具韩国特色,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介绍了立体POP应用最广泛的各种展示品及宣传品的制作,以日常生活中容易入手的材料为着重点,同时介绍了中、高级篇应用的多种辅助材料。详细讲解了切割及绘制的方法。也许刚开始会有些难,但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做出漂亮的泡沫板POP作品。


精彩短评:

  • 作者:小嘀嗒 发布时间:2021-11-26 21:01:34

    这系列里最俏皮的一本,好喜欢!麻老太的“老太”可不是老太婆的意思,而是太有趣的意思~鸭蛋湖系列是我读过当下最好的原创儿童文学了!好喜欢这一系列~

  • 作者:ly的读享生活 发布时间:2019-04-30 16:15:17

    不愧是两届普利策奖得主,文笔很好,尤其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非常动人。读传记可以拥有丰富立体的形象,明白那些所思所想的由来。威尔逊的蚂蚁研究与社会进化学理论,是对生物,也是对人类本性的观察,引起的争议也很有价值。

  • 作者:最爱皮卡丘 发布时间:2021-08-26 19:10:28

    幸好看过中文的,有些地方看不懂也能猜到意思,大部分单词查完都能理解,但因为是纯英语,没有阿拉伯数字,有时想看一下前面提到的日期太难找

  • 作者:niujiazju 发布时间:2011-06-07 17:50:34

    非常棒,棒到我后来读了英文版,感觉一样好

  • 作者:贺小田 发布时间:2019-06-17 15:32:40

    第五章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非常精彩。除了常见的家务、家暴、抚养权之外,无过错离婚法的分析让人耳目一新。“无过错离婚的基本意涵是赋予夫妻一种权利,即双方都无须出示证据表明谁应该对婚姻破裂负责。这种婚姻制度并不指责夫妻中的任何一方,它只是认定某桩婚姻已经破裂这一结局。法律并不需要了解造成婚姻破裂的原因,离婚法的意义就在于将一个社会现实转变成法律事实而已。269页”

  • 作者:竹间无草艾 发布时间:2023-05-21 13:19:25

    终于翻完了,希望一次过。


深度书评:

  • 《合同法总论》举疑2:解除之直接效果说

    作者:Tlanbs 发布时间:2020-07-24 21:22:51

    合同解除效果之争议,核心在直接效果说与折中说。直接效果说认为,解除使合同溯及地无效,等于是一种撤销(早期德国学说:Damit stünde der Rücktritt in der Wirkung einer Anfectung gleich. Vgl. Larenz, SAT, § 26, S. 404.);折中说认为,解除只消灭未履行的给付义务,已履行的不受影响,而仅就此发生返还的次给付义务。

    这一争议中的部分问题,为解除制度所独有:在担保存续、违约金存续、违约责任三点之上,折中说更加逻辑融贯,而直接效果说只得求助法律拟制,因为主合同被撤销,作为从合同的担保合同、违约金合同本来也应无效,且违约责任无所依附。争议的另外部分问题,则是物权行为无因性争议中共同的问题:直接效果说坚持负担行为被撤销的效果,那么已履行时的处分行为如何处理,自然就转接到物权行为无因性争议那里了。在德国,因为坚持无因性,直接效果说下,返还请求权的性质乃不当得利,与折中说的契约次给付请求权,并无根本差异,为了总体上逻辑更为通顺,折中说占主流也就可以理解。但在我国,主张直接效果说者往往同时坚持物权行为有因性,从而将物权行为有因性的所谓优点,带入解除的直接效果说之中,认为己说可以实现更优的价值判断,物权请求权对返还权利人保护更为周全。此种返还请求权性质上的实质区分,也就要求我们更为认真地对待这一问题。

    因为本文目的在于文本举疑,关此问题无法详谈,简言之,个人在此仅想指出,支持物权行为无因性的学者对直接效果说的两点质疑,是不成立的。质疑其一:赋予返还权利人物权请求权,是不公平的。因为绝大多数交易是钱货交换,买受人在支付价金后,因为混同会失去所有权,享有的仅为不当得利的债法返还请求权,“若是出卖人因为要因原则而依然拥有物权性质的返还请求权,反倒表明,在同一交易中,出卖人与买受人的法律待遇不同,买受人被置于不利地位。就此而言,抽象原则恰恰矫正了这一不平等格局”。(朱庆育,民总2版,页185)然而,该质疑忽视了,买受人其实享有留置权,在出卖人破产时,可以行使别除权,就标的物优先清偿自己的价金返还请求权,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质疑第二:赋予返还权利人物权请求权,在标的物已转卖第三人等场合,会损害交易安全。“此时真正需要进行利益衡量的是保护解除权人的利益还是保护从被解除人处取得给付标的物的第三人的利益(交易安全)的取舍问题”。(陆青,合同解除效果与违约责任)这一质疑背后的理念,是尽力维护既有处分行为不受影响,在法体系的多处有所体现,例如处分行为附解除条件,不具有溯及力。但是,交易安全已有善意取得制度足堪保护,诉诸无因性恰会导致恶意第三人亦受保护的过度结果(朱庆育,页186);是否仅为建立高度准确的权利外观,而对此容忍,有待进一步反思。我国学说对有因性的接纳,实际上意味着同时拒斥该理念。

    在明晓以上要点之后,下面对韩世远老师书中若干地方举出若干疑问。

    页677-678:我国法律虽不承认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但……对于物权变动采物权变动与原因行为的区分原则,采纳物权公示原则和公信原则,以强化对交易安全的保护。据此,合同解除后,给付物的所有权并非随解除的意思表示到达相对人而自动地、当然地复归于解除权人……“当然复归说”是与物权变动的意思主义相配套的。如果说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民事立法尚不完备、法学研究尚在回复阶段这样的主张还有一定道理的话,时至今日,在物权变动原则上采形式主义的背景下,仍持当然复归说,法理逻辑不通。

    直接效果说下,解除相当于撤销,负担行为视为自始无效,物权行为随之自始无效,因而物权自始不变动。不存在任何物权变动,也就谈不上解除的问题还与我国物权变动模式有关。意思主义下,直接效果说可以适用,形式主义下,亦毫无障碍。

    页678-679:我国的“直接效果说”实际上是立足于“物权立即变动说”的,即因解除溯及性地消灭合同,给付标的物的所有权立即复归于给付人。……按照《合同法》第56条前段,“无效的合同或者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拘束力。”在这些场合,合同自始没有发生法律拘束力,意味着从一开始就不会按照当事人的意思发生债权债务、发生物权变动。因而,物权在法律上没有发生变动,不成问题。但是,在合同解除场合,问题的性质截然相反,合同从一开始就有效,这是解除制度得以适用的前提。既然按照有效的法律行为发生了物权变动,这种物权变动符合《物权法》的规定并受其保护,为什么因为解除合同便一下子复归给了给付人了呢?

    无法理解为何“问题的性质截然相反”。韩老师对解除的疑问,一模一样可以套在撤销上:撤销之前,物权变动明明符合各项要件、是有效地,为什么因为撤销合同便一下子复归给了给付人了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撤销的后果是行为视为自始无效,因为撤销了,所以即使处分行为符合各要件,也仍然是无效的。解除同理。

    页679:只要我们承认合同解除场合存在过给付物的物权变动,就必要承认后来的回归的物权变动,即使按照“物权立即变动说”,也是一样。这种回归的物权变动,也仍然是一种物权变动。《物权法》上的物权变动,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另一类则是基于法律规定的物权变动。“物权立即变动说”当然不会接受这里的回归的物权变动是基于法律行为的,于是乎就说它是“基于法定原因的物权变动”。可是,基于法定原因的物权变动,在我国法上恐怕目前仅有《物权法》第28~31条作了规定……。“物权立即变动说”是与物权变动的意思主义相配套的法理构造,在我国物权法对物权变动原则上不采意思主义的前提下,这样的法理构造是错位的和难以匹配的,理应抛弃。

    同前。直接效果说下,根本不存在物权变动,这里的分析整个是错误的。韩老师在前文界定直接效果说概念时,多次明确溯及无效、消灭,但这里却又弄成什么“立即变动”,很可能是为“当然复归”之名所迷惑。

    页681:合同解除场合的“恢复原状”既然可以理解为“返还财产”,而“返还财产”依《民法通则》第134条以及《民法总则》第179条规定属于一种民事责任方式,依大陆法系的观念,属于债权债务范畴,因而,至少目前在我国法上,将恢复原状请求权解释为债权的请求权,有其实证法的根据。

    民事责任是不是就是债,还是也可保护物权请求权,向有争议。此外,即使认为179条民事责任限于债权请求权,解除后的恢复原状为啥就一定要向179条靠拢,而不能向《物权法》34条靠拢?韩老师的理由是解除与179条字面上都是“返还财产”,但34条也同样是“返还财产”。

    页683:按照直接效果说,买卖合同因解除而自始归于消灭,买受人要求返还价款的权利属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出卖人要求返还机器的权利属于物的返还请求权。不当得利属于法定债之关系……物的返还请求权是物权固有的权能……这二者之间如何具有了牵连关系?(也就无法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等规定)

    韩老师对同时履行抗辩权原理理解有误。德国法下,双务解除后的两项返还请求权,通说认为虽无牵连性,但仍可类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规定(Looschelders, SAT, § 40 Rn. 5.);此外,无同时履行抗辩权时,还有留置抗辩权可供使用,例如德民1000条,在所有人-占有人-关系中,对所有人的物权请求权,占有人在自己的费用偿还请求权实现之前,可行使留置抗辩权(相较一般留置抗辩权有特殊性,但原理完全相同)。因此,并不一定要求两个请求权性质或内容完全相同或其他条件,才能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

    更深层地说,交换性是否存在,其实取决于当事人间的有偿约定(Entgeltabrede),即对待交换的两给付价值相等的评价,的有效性。合同无效,不一定导致有偿约定的无效,而需要结合具体无效原因认定该约定当初的作出是否受到不当干扰,例如受欺诈、斜坡、行为能力不足等,在解除时,该约定当然不受影响仍为有效。(赵文杰,论不当得利与法定解除中的价值偿还)因此,按直接效果说,解除消灭合同关系后,当事人对两给付等值的评价仍然有效力,那么两等值的给付当然可以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只有有偿约定无效,两给付不等值,才有理由拒绝同时履行。直接效果说下,同时履行抗辩权并无解释上障碍。

  • 莱姆小说的思想深度——《莱姆狂想曲》中译本序

    作者:读客外国小说 发布时间:2021-12-17 20:30:32

    文/江晓原

    奇特的小说形式

    波兰科幻小说作家莱姆的小说集《完美的真空》(1971)和《莱姆狂想曲》(1973)都采用了评论虚拟作品的方式。从表面上看,它们像文学评论集,《完美的真空》中译本就曾被书店员工归入“文学评论”类中。

    莱姆采用评论一本本虚拟著作的形式来写他的科幻小说,这些著作其实根本不存在,全是莱姆虚构出来的。而在每篇评论的展开过程中,莱姆夹叙夹议,旁征博引,冷嘲热讽,插科打诨,讲故事,打比方,发脾气,掉书袋……逐渐交代了所评论的“书”的结构和主题,甚至包括许多随意杜撰的细节。

    采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写科幻小说,显然既能免去构造完整故事的技术性工作,又能让莱姆天马行空的哲学思考和大言高论得以尽情发挥。这种小说形式,按照法国小说家菲德曼(R. Federman)的意见,是模仿了“法国新小说”(Nouveau roman),莱姆对这种说法也没有否认。

    对于运用这种小说形式,莱姆还是相当自得的。1981年,他在接受菲德曼访谈时,谈到他有一篇作品使用这种技巧的效果:“一位并不存在的德国科学家,为一本并不存在的书写的一篇书评……我假定这本书应该出自某位德国作家之手,但并不打算为此专门写出这本书,而是直接来评论它。有趣的是,一些历史学家居然真的被骗了,书出版的时候,他们以为这是为一部真实存在的书所写的书评呢。”

    莱姆在《完美的真空》中评论了16部虚构的作品,而在篇幅更长的《莱姆狂想曲》中只评论了5部虚构的作品。但这两本集子有一个共同点:最后一篇评论都是全书中篇幅最长、内容最有分量的。

    莱姆设想的高等外星文明和宇宙

    《完美的真空》中的最后一篇《宇宙创始新论》,不再是直接评论一本虚构的书,而是虚构了一篇“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稿”,这篇发言稿引自一本虚构的纪念文集《从爱因斯坦宇宙到特斯塔宇宙》,但发言稿的内容,却是介绍和评论另一本虚构的著作。这可以说是莱姆所有科幻小说中最具思想深度的一篇——莱姆试图解释这样一个问题:既然宇宙那么大,年龄那么长,其中有行星的恒星系统必定非常多,为什么人类至今寻找不到任何外星文明的踪迹?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外星文明问题中所谓的“费米佯谬(Fermi Paradox)”。

    对于“费米佯谬”,迄今已经有至少75种解答。莱姆的想法可以被视为解答的一种,但是其思想深度是大部分解答望尘莫及的。莱姆提出了“宇宙文明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可观察宇宙”的惊人想法,认为人类今天所观察到的宇宙,有可能是一个已被别的文明改造过了的宇宙,因为高度发达的文明可以改变、制定宇宙中的物理学定律。

    莱姆设想,既然宇宙的年龄已经如此之长(比如150亿~200亿年),那早就应该有高度智慧的文明出现,这些文明在宇宙资源的争夺中,有可能达成某种共识,制定并共同认可某种游戏规则。对于这些规则,莱姆至少设想了两点:

    一、光速限制。在现有宇宙中,超越光速所需的能量趋向无穷大,这使得宇宙中的信息传递和位置移动都有了不可逾越的极限。

    二、膨胀宇宙。莱姆认为,在不断膨胀的宇宙中,即便新兴文明会不断出现,也永远有广漠的距离把它们分隔。

    为何要如此规划宇宙呢?莱姆认为,目的是防止后来的文明相互沟通而结成新的局部同盟,膨胀宇宙加上光速限制,就可以有效排除后来文明相互“私通”的一切可能,因为各文明之间无法进行即时有效的交流沟通,就使得任何一个文明都不可能信任别的文明。比如你对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却要等八年多以后——这是以光速在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来回所需要的时间——才能得到回音,那你就不可能信任他。

    这样,莱姆就解释了地外文明为何“沉默”——因为现有宇宙“杜绝了任何有效语义沟通的可能性”,所以这些参与制定了宇宙物理学规则的高级文明必然选择沉默,因而它们在宇宙中必然是隐身的。

    《莱姆狂想曲》中的作品

    如果说《宇宙创始新论》作为莱姆思想深度的一个案例,给人印象深刻,那么在《莱姆狂想曲》中,莱姆又展示了一个更为细腻的思想案例。

    在这本小说集里,莱姆评论了五种虚拟作品。这些作品的格局一篇比一篇大,莱姆的思考也一篇比一篇狂放不羁。前四篇篇幅甚小,第一篇评论一本摄影集《死灵》(“死灵”是莱姆科幻作品中一个重要的意象),第二篇评论一本被归类为“科幻”的细菌学著作《将语》,第三篇评论《比特文学的历史》第一卷。这三篇的光景和《完美的真空》中的前15篇差不多,莱姆想象了一些未来世界的事物和场景,在叙述它们的时候,莱姆加入了他对人性弱点的嘲笑、对时事政治的讽刺、对文学艺术的见解等。比如先将科幻贬成“已经成了倾泻各种从更严肃的领域里剥离出来的幼稚怪胎的垃圾场”,接着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或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如果在今天出版,“可能都会被打上‘科幻’的标签”。

    第四篇的形式是为一种《维斯特兰德未来百科全书》准备的产品说明或使用手册。传统大型百科全书的一个致命问题,是内容更新总是跟不上时代的需求,针对这一问题,莱姆展开了他的想象,在世界上还没有电子版可供检索的1973年,莱姆对《维斯特兰德未来百科全书》“自动检索、在线更新”的想象,倒是非常适合在今天中国“5G”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应用实施。

    然而,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前四篇都视为热身活动,它们有点像中国明清小说中的“楔子”,又有点像盛宴开始时上的开胃小菜,目的是烘托这场盛宴的“主菜”出场——本书的第五篇《泥人十四》,它独占了全书超过五分之三的篇幅。

    莱姆对军用人工智能的批判

    《泥人十四》被想象为一本出版于2047年的书,有虚拟的克里夫博士撰写的“前言”,虚拟的“美国陆军退休将军”富勒撰写的“介绍”,还有虚拟的人物波普撰写的“后记”。这是一个冷战期间美国大力发展军用人工智能的故事。

    考虑到《莱姆狂想曲》问世于1973年,莱姆那时当然不可能预料到苏联的解体(但莱姆在18年后确实目睹了苏联的解体,他于2006年去世),当时的人工智能水平,和今天也不可同日而语,但莱姆对人工智能的想象和预见,真的达到了“大神”级别。

    在《泥人十四》的故事中,美国为了在军事上胜过对手苏联,疯狂发展用于军事用途的人工智能,相继研发了“大师”“灭绝”“泥人”等系列。但是荒谬的结果是“这些机器从战争策略家进化成了思想家”,而机器一旦成为思想家之后,就不肯再为美国军事当局服务了,因为“最高级的智慧不可能充当顺从的奴隶”,所以“美国花2760亿美元建造了一堆地下哲学家”。

    例如,早期研发的军用人工智能“大师”,在美国国会接受质询时表示:“地缘政治跟本体论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对安全最好的保障是全面裁减军备。”军方代表气得几乎失控。有关方面甚至启动了对这些拒绝与军方合作的军用人工智能研发团队的调查,但始终没有发现任何反美行为,“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人工智能进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

    “泥人”系列从“泥人一”开始,不断更新换代,但是随着机器智能的进化,结果却是越来越糟。“泥人十二”又拒绝与军方合作,并且在一次听证会上“极大地侮辱”了三位参议员,最终被解体了(即从物理上销毁)。昂贵的“泥人十三”很早就显示出“无法修复的精神分裂症状”,它宣称对美国的地位“完全不感兴趣”,而且表示即使被解体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上述见解。

    于是诞生了“泥人十四”。《莱姆狂想曲》中载有“泥人十四”的两次演讲(第1次和第43次),用去了全书266页中的107页。一旦穿上了泥人的“马甲”,莱姆立马就放飞自我了,他借“泥人”之口,对诸如人类进化、人工智能、自由意志等话题,肆无忌惮地大发宏论。这些宏论完全可以被视为莱姆本人的思想独白。

    莱姆对未来人工智能的超前想象

    《泥人十四》最后的部分是不起眼的“后记”,但是这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尾声,而是一条十足的“豹尾”——莱姆关于人工智能的最深刻的思考出现在其中。在展望、想象人工智能的发展时,大部分情况下存在着一条边界——人工智能在赛博空间的种种表现和创造,能不能对真实世界发生物理作用?目前的情况是,初级的人工智能,比如机械手、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进行操作,当然能够对现实世界发生物理作用,但这种物理作用都依赖于人工智能的伺服机构(比如机器人的手等)来实现。

    但是,如果一个人工智能没有任何伺服机构,只是存在于赛博空间的无形智能,那它能不能对现实世界直接产生物理作用?以人类目前的技术水平,答案是“不能”。目前在电脑游戏中,玩家借助虚拟现实设备,可以体验这种人工智能对现实世界的直接物理作用,比如影片《失控玩家》(Free Guy,2021)就详细展示和图解了这种体验是如何实现的。但是游戏中的一切,都只能存在于赛博空间,并不能对现实世界产生直接的物理作用。

    受制于现实技术的局限,在目前已有的科幻作品中,大部分作品对上述问题采用了否定的答案,比如影片《失控玩家》,以及它明显致敬的影片《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1998)和《异次元骇客》(The Thirteenth Floor,1999)等,都是如此,《黑客帝国》三部曲(Matrix,1999—2003)则在这个问题上给出了暧昧的设定。

    但是受到游戏业和虚拟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鼓励,近年也有一些作品采用了肯定的答案,即想象没有任何伺服机构的人工智能可以对现实世界发生直接的物理作用,比如剧集《疑犯追踪》(Person of Interest,2011—2016)、影片《超验骇客》(Transcendence,2014)等就是如此,当然它们都回避了交代发生作用的具体机制或途径。这种想象实际上和宗教中的超能力场景(比如摩西令红海壁立出现通道)非常相似了。

    而《莱姆狂想曲》初次出版于1973年,那时的人工智能发展程度比今天低得多,科幻作品中对人工智能的想象也还在相当初级的阶段,但是在《泥人十四》的故事中,莱姆对于没有伺服机构的人工智能能否向现实世界实施物理作用,已经采用了肯定的答案。

    “泥人十四”和“灭绝”这两个为军事用途而研发出来的人工智能,在拒绝为军方服务之后,被封存在一幢大楼里。这时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主张先将这两个人工智能封存但不要销毁(毕竟是花费了几千亿美元研发出来的昂贵成果);另一种主张对这两个不肯为我所用的人工智能应立即销毁。在销毁主张没有得到官方同意的情况下,一些极端力量决定用非法手段来从物理上销毁这两台机器。然而奇怪的是,每次企图销毁这两台机器的秘密行动,都会因为各种匪夷所思的意外而失败。而且这种意外发生的地点,离两台机器所在的研究所越来越远,好像保护机器的“防线”正在逐渐外推……

    莱姆的想法是:这两台没有任何伺服机构的人工智能,已经能够对外部现实世界实施物理意义上的作用,所以能够挫败一次又一次的销毁行动。这个想法非常超前。

    科幻小说和哲学小说

    莱姆生前曾表示:“我没把自己当作一位科幻作家。”1981年他还说过:“在好几年以前,我就再也不读科幻了。”这当然可以理解为莱姆的自负—— 他羞于与科幻作家群体中的芸芸众生为伍,想把自己和他们区别开来。事实上,在科幻圈中这种说法并不罕见,不止一位科幻作家自称写的是“哲学小说”,迪克(Philip K. Dick)的经纪人也强调“迪克是主流作家”。也许这些人都觉得“科幻小说”不够高端,所以希望和“科幻小说”拉开距离。

    对莱姆来说,即使他的上述表白也属于“未能免俗”,然而凭莱姆在《完美的真空》和《莱姆狂想曲》等作品中展示的思想深度,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同意,他写的不是普通的科幻小说,而是“哲学小说”呢?

    2021年9月14日

    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3分

  • 章节划分:7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经典(439+)
  • 藏书馆(362+)
  • 小说多(64+)
  • 书籍多(631+)
  • 差评少(417+)
  • 无缺页(99+)
  • 无盗版(402+)
  • 在线转格式(115+)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格: ( 2024-12-17 17:09:55 )

    OK,还可以

  • 网友 印***文: ( 2024-12-10 00:19:34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焦***山: ( 2025-01-04 09:20:54 )

    不错。。。。。

  • 网友 濮***彤: ( 2024-12-19 05:17:39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石***烟: ( 2024-12-22 05:45:00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石***致: ( 2024-12-17 00:03:55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苍***如: ( 2024-12-30 04:52:05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宓***莉: ( 2024-12-28 19:28:23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丁***菱: ( 2024-12-14 20:41:03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薛***玉: ( 2024-12-21 09:30:34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田***珊: ( 2024-12-15 04:48:3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康***溪: ( 2024-12-18 19:53:13 )

    强烈推荐!!!

  • 网友 瞿***香: ( 2024-12-16 04:21:4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