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文化丛书—海派文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海派文化丛书—海派文学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这是国内部较为系统地概述海派文学历史脉络的专著。
论著的特色在于提纲挈领地提出海派文学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文学史的主要贡献。
另外,根据海派文学的特点,强调城市化进程与文学的关系,凸现期刊、市场与文学的互动关系。
专辟章节,梳理各个历史时期上海文学期刊的主要特色。
展现上海的部分代表性作家作品的风格特色。
书籍目录:
总序李伦新
引言
章 地缘文化与海派文学的历史建构
节 地缘与历史
第二节 海派的由来
第三节 放宽视野看历史
第四节 余论
第二章 影响海派文学的五个因素
节 现代都市的魔力
第二节 现代化的示范
第三节 传媒的力量
第四节 意识形态的介入
第五节 性别的新空间
第六节 余论
第三章 都市社会与海派文学类型
节 现代城市文化空间的建构
第二节 都市体制与都市文学
第三节 都市文学多面相
第四节 余论
第四章 海派文学期刊
节 晚清的景观
第二节 《礼拜六》与《小说月报》
第三节 《红杂志》与《红玫瑰》
第四节 从《良友》到《宇宙风》
第五节 《现代》
第六节 《小说月报》与《万象》
第七节 流风余韵
第五章 海派文学代表作家作品
节 韩邦庆:海上花开与花落
第二节 叶灵凤:在海风的吹拂下
第三节 穆时英:都市恣意烂漫的印象画者
第四节 施蛰存:往返于都市与小镇之间
第五节 茅盾:从迷乱灰色中发现人生的微光
第六节 张爱玲:投进乱世的一束灵光
第七节 苏青:乱世里的盛世人
第八节 有限的时空与无限的增长
跋
后记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杨扬,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访问学者。曾入选*2006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2003年度“曙光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曾出版《商务印书馆;民间出版业的兴衰》等专著。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 地缘文化与海派文学的历史建构
节 地缘与历史
中国文学上下二千年,以地域命名的文学流派名目繁多,举不胜举,如,公安派、竟陵派、桐城派、常州派,等等。但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上海派”。上海的文学何以没有“派”?其实上海的文学是有“派”的,那就是“海派”,但这是后话。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上,上海是一页空白,一个停顿。没有人会特别留意上海的文学,上海地区所有的作家作品,也没有与这个地名建立起联系。这种地方意识的淡漠,当然与历史上上海的文化地位有关。据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先生的《上海得名和建镇的年代问题》一文所记,上海得名迟不过五代和宋初,建镇于宋末,元二十九年(1292年)升为县。至于今天的上海概念,则是近代鸦片战争后上海对外开埠通商逐渐形成的产物。从地缘文化角度来理解,上海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地位和影响的。历史上中国的文化中心在中原和华北,故都西安和北京是中心,上海与这些故都相比算得了什么?上海即便出过几个文人雅士,也没有人会将他们的成就和影响与上海的地域文化联系起来,因为文化史、文学史、思想史上没有人认为上海是文化中心、名胜之地,上海与中国历史上成千上万个微不足道的地方小镇、小县城一样,只有行政区域的意义,根本谈不上文化、文学上的地位和影响。
近代以来,上海凭借其对外沟通的便捷条件,一跃而成为东南地区乃至中国繁荣的商业城市,随之政治、文化也被带动起来。文化上“海派”之称渐起。据中国近代史专家陈旭麓教授《论“海派”》一文所记,“海派”一词先指上海的~些画家创作,后指上海地区的一些京剧表演,后才落到文学上。其时间大概是清末民初。此时的“海派”在词义上,是带有贬义的。“海派”一方面是上海地方名词的延伸,另一方面又是与大陆相对的海洋的意思。前面说过,上海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多少文化地位和影响的,相对于中国的很多文化区域,上海的文化累积并不多,值得称道或被社会公认的文化名人文化成果更少。所以,海派一词不是上海本地文人对自己的称呼,而是正统文人对上海文化的贬抑,显示着主流文化对边缘文化和新兴文化的鄙视。称一种文化和文学为“海派”,多多少少总带有一点瞧不起这种文化和文学的神气。
还有就是海派文化、海派文学带着“海”味。海是相对于大陆而言,海派文化、文学既然沾上了“海”味,当然有从海上飘来的意味。从海上漂来的文化、文学,一方面是斑驳陆离、奇光异色,像海一样驳杂,像海一样捉摸不定,譬如西洋文化、文学,有不少就是通过上海的码头流人中国的。在近代中国对外文化、文学交流方面,上海创造了很多的中国之:早设立租界;早模拟西方的地方自治模式,提出城市自治;外国人办学办报办出版集中之地;各种外来文化、文学样式早流行的区域;等等。另一方面,所谓海上漂来的文化,相对于大陆的根深蒂固的本土文化、文学而言,似乎是一种漂浮不定的无根之物,所以,海派文学从一开始就被视为是不名誉的肤浅东西。这种价值眼光从“海派”名词诞生至今,始终没有消除过。
第二节 海派的由来
“海派”文学在清末,被视为科场失意的江浙无聊文人在上海小报小刊上的涂鸦。几个文人为了谋取钱财、名利,不惜胡编乱造,弄出些痴男怨女,情场风波;或是编排出政坛黑幕,排泄私愤。所以,左宗棠诟骂他们是“斯文败类”。3江浙科场失意的文人雅士为谋生或获得名誉而在沪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确是晚清以来一大文化奇观。但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污泥浊海中的混世魔王,事实上其中不乏真正的能人和才学之士。鱼龙混杂的海上世界好就好在斑杂浑沌,自成一格,什么人物都有,什么事情在上海都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外地认为不行的科场落魄者,在上海的花花世界七混八转,慢慢也能成个人物,居然顺理成章地做出一番事业成就。传统社会读书人科举一条路,除此之外,没有前途。但海上世界在科举之外辟出很多生路,办报办书局,做买办搞洋务,上下左右,个人空间很大,周旋余地很多,这让科场失意的读书人在科举之外找到了别样的人生寄托。譬如,海上闻人王韬在科场屡屡失意,但他转而与外国传教士联手,进军报业和出版,一边将中国的传统典籍翻译成外文,一边又学习、介绍西洋文化。多年以后,竟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精通洋务的专家,尽管因向太平天国献策一事被清政府通缉在案,不得已栖身香港,但因为名声在外,后清朝大臣李鸿章不得不屈尊托人带话,希望王韬回国助理洋务。王韬大概是海上文人早成功的榜样,与王韬情况相似的不第秀才,在沪上有一大批,他们各有各的活法,有时也难免无聊会去做捧戏子逛窑子之类莫名其妙的事,但大都还是从事有益的文化事业。以早期《申报》的华人主笔为例,蒋芷湘、吴子让、钱昕伯、何桂笙、蔡尔康、姚赋秋、沈毓桂、钱明略、沈饱山、沈增礼、蔡宠九、黄式权、高太痴、朱逢甲、韩邦庆,等等,多半是江浙秀才,有举人功名的,唯有蒋芷湘一位,而且他在《申报》的时间也不长。这些不第秀才从事着《申报》的事业,慢慢地竟将这家报纸培植成中国影响的媒体,不仅左右着当时的社会舆情走向,而且报业的资产迅速累积,投资者英国人美查(Ernest Maier)收益多多不说,一般的华人主笔也是待遇优厚,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经济收入都与通常所描绘的落魄文人相距甚远。当时上海的报业出版业发达,读书人几乎没有不在报刊杂志谋求发表文章的,更有甚者自己办刊出书,一时成为风尚。我们看到晚清以来,活跃的文学天地就是上海以书报期刊为依托的文学空间。如果没有海上这一浑沌世界蓄养诸多的失意文人,如果这些失意文人的创作和思想的创新成果全被消除,那么,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就不可能呈现出活跃的状态,包括后来“五四”以降的新文学运动也不知道会以何种面目出现。譬如海上文人韩邦庆于1892年创办了中国早的小说期刊《海上奇书》,连载《海上花列传》。这部后来被鲁迅、胡适、张爱玲高度评价的小说,对于“五四”时期白话文学运动是有很多启发的。
其中之一,就是胡适等人看到了语言实验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运用地方方言进行文学写作,完全可以写出流的文学作品。韩邦庆如果不是生活在上海,不是与《申报》发生关系,大概不太会想到自己去办一个小说期刊,发表自己的作品;如果没有这些小说杂志和报章的存在,很有可能包括《海上花列传》这一类作品,都会在文学史上消失。没有了这些可以用来证昵文学实验可行性的文学史活材料,不知道胡适等倡导白话文运动的勇气和自信,会不会打上几个折扣,实在是难说。还有,“五四”时期学生和新潮知识分子动不动办报办刊,这种培植和传播思想文化的方式,我们可以视为是晚清以来海上文化风气的发扬光大。不妨想象一下,中国传统社会中,有几个读书人会想到通过办刊办报来宣传自己的思想?还不是因为沪上报刊书局盛行,其影响和社会作用被一些政治人物和文化人接受,于是政客、文人才开始介入办报办刊的行列,通过报刊杂志向社会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从这一意义上看海派文化与晚清和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关系,其内在的思想联系是明显的,而且,这也使我们看到对海派文学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消极意义上,以为海上报刊杂志无非都是些无聊低俗的东西。
以宽容的态度看待海派文学,肯定其积极的文学史作用,说来容易,但真正落实到具体的作家作品评价上,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别的不说,单从新文学运动看,很多新文学家就未必理解海派文学的价值。在海派文学发展史上,比较大的转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以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领导人在倡导新文化新文学的同时,对海上的一些鸳鸯蝴蝶派作家作品给予激烈的批评,发展到后来,像文学研究会更是将这些旧派文人视为“文丐”进行排斥,不许他们的作品出现在新文学杂志上。正如茅盾在自己的文学回忆录中所指出的,文学研究会与上海的鸳鸯蝴蝶派文人之间的冲突,是新文学人士主动出击造成的。,像《小说月报》等上海的文学报刊杂志,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兼容新旧,主管人士也大都是鸳鸯蝴蝶派系统的文人。如《小说月报》茅盾主编之前就是鸳鸯蝴蝶派作家王蕴章负责。在王蕴章手中,新旧文人虽观点不同,但双方文章还能够在报刊杂志同时刊出。但等到沈雁冰等新文学人士掌权后,项改革,便是不许鸳鸯蝴蝶派系统的文人作品在期刊上发表,不仅不允许发表,新文学人士还呼朋引友,南北联手,一起撰文批评这些旧派文人的创作,在文化人格上将他们定性为“恶趣味”。这就是“五四”式的“扎硬寨、打死仗”的思想攻垒方式。两派相争,后的结果,当然是书局报刊的经营人出面收拾残局。像商务印书馆便是撤掉了沈雁冰的《小说月报》主编,让另一位新文学人士郑振铎来替代,而旧派文人的作品则新创办《小说世界》发表,各自维持发表作品的空间。其后,新文学家和鸳鸯蝴蝶派作家各走各的路,各自都有自己的读者市场,到1949年止,这两种文学都形成了自己的传承历史。
1949年后,鸳鸯蝴蝶派系统的创作传统,在大陆被中断,但在港台和海外华文地区并没有中断,包括金庸等武侠小说、琼瑶等言情类小说,一直拥有大量的读者,改革开放后,通俗文学在大陆图书市场卷土重来,琼瑶也好,金庸也好,他们的作品都掀起过阅读热潮,包括张恨水、包天笑、周瘦鹃等人的作品也重新出版,一种被中断的传统薪火重新复燃。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迄今为止中国现代文学史都是新文学家撰写的,他们对鸳鸯蝴蝶派系统的作家作品基本没有什么好评,这给后来者造成一种错觉,似乎鸳鸯蝴蝶派系列的作家没有好的作品,其文化人格也都是庸俗不堪的。但实际上,包括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等在内的一批所谓的鸳鸯蝴蝶派作家在20世纪中国历史的流变中,不仅保持着一个职业作家的做人底线,而且还创作出不少至今依然流行的文学作品。正如今天一些研究者所指出的,以上海为基地发展起来的鸳鸯蝴蝶派作家作品,尽管有种种不足,但在文学史上还是有自己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只不过他们的活动和表达方式与新文学家有别罢了。论及海派文学当然离不开对这些海上旧派文人创作的论述,这种看法,其实构成了文学惯例。譬如20世纪20年代,周作人在《上海气》一文中就认为上海文化“是买办流氓与妓女的文化,压根儿没有一点理性与风姿。”。矛头指向上海的通俗文学。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发难,对文学上的“海派”提出批评,他所指的“海派”文学,事实上就是指一些旧派文人以及左翼作家。在《论“海派”》一文中,沈从文说:
“海派”这个名词,因为它承袭着一个带点儿历史性的恶意,一般入对于这个名词缺少尊敬是很显然的。过去的“海派”与“礼拜六派”不能分开。那是一样东西的两种称呼。“名士才情”与“商业竞卖”相结合,便成立了吾入今天对于海派这个名词的概念。但这个概念在一般入却模模糊糊的,且试为引申之:“投机取巧”,“见风转舵”,如旧礼拜六派一位某先生,到近来也谈哲学史,也说要左倾,这就是所谓海派。如邀集若干新斯文人,冒充风雅,名士相聚一堂,吟诗论文,或远谈希腊罗马,或近谈文人女士,行为与扶乩猜诗谜者相差一间。从官方拿到了点钱,则吃吃喝喝,办什么文艺会,招纳弟子,哄骗读者,思想浅薄可笑,伎俩下流难言,也就是所谓海派。感情主义的左倾.勇如狮子,一看情形不对时,即刻自首投降,且指认栽害友人,邀功侔利,也就是所谓海派。因渴慕出名,在作品以外去利用种种方法招摇;或与小刊物互通声气,自作有利于己的消息;或每书一出,各处请入批评;或偷掠他人作品,作为自己文章;或借用小报,去制造旁人谣言,传述撮取不实不信的消息,凡此种种,也就是所谓海派。
后来在“京派”、“海派”之争中,参与论争的鲁迅先生等人的文章,提到海派时,都会涉及到上海的旧派文人创作。这说明“海派文学”建构过程中,包括旧派文人及其创作的作用和影响是摆脱不了的。对“海派文学”的理解,离不开鸳鸯蝴蝶派等旧派文人的创作,但今天再来回顾“海派文学”这一历史概念时,也不能仅仅将“海派文学”锁定在鸳鸯蝴蝶派等旧派文人的创作上。“海派文学”的概念比鸳鸯蝴蝶派等旧派文人创作的概念应该要大得多,而且“海派文学”概念应该是带有历史延续性的,也就是说,“海派文学”本身在历史过程中是有变化、发展的,这种历史变化从“海派文学”诞生之日起,直至今天,从来没有中断过,只不过因缘了历史条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或快或慢,或显或隐的方式罢了。这样的理解在今天应该说不会有太大争议,如果说有争议,主要还在于具体哪些作家作品可以列入到“海派文学”的问题上。的确,在讨论“海派文学”时,我们会遇到一些很具体也很棘手的问题。像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发表作品的穆时英、刘呐鸥、施蛰存等“新感觉派”是不是可以纳入“海派文学”范畴?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从事文学创作的鲁迅、茅盾、巴金、郑振铎、傅雷、钱钟书、芦焚等作家是不是可以归入“海派文学”?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走红上海文坛的张爱玲、苏青等,算不算“海派文学”中人?延续到90年代王安忆、程乃珊、陈丹燕、唐颖、卫慧、棉棉等上海作家创作,有没有可能与历史上的“海派文学”建立某种联系?假如上述作家不能算作“海派文学”,那么“海派文学”到底包含哪些作家作品呢?
第三节 放宽视野看历史
文学史的争论永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不要指望有一个终结论。但各种观点看法的陈述,不妨有各自的理由。依我之见,“海派文学”不仅是指一些作家作品,一些创作风格流派,还应该包括文学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以及整个文学生态环境所构成的文学生存空间。从“海派文学”概念来看,当然离不开一些代表性作家作品和典型的地方性风格流派,但另一方面“海派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史概念,“海派文学”代表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某种类型和历史阶段。与其说“海派文学”是一个传统的文学概念,还不如说它是从传统中脱胎出来,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先诞生的文学、文化类型。鲁迅先生在《“京派”与“海派”》一文中说得很清楚:
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本籍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入,“海派”亦非皆上海入。梅兰芳博士,戏中之真正京派也,而其本贯,则为吴下。但是,籍贯之都鄙,固不能定本人之功罪,居处的文陋,却也影响于作家的神情,孟子曰:“居移气,养移体”,此之谓也。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但从官得食者其情状隐,对外尚能傲然,从商得食者其情状显,到处难于掩饰,于是忘其所以者,遂据以有清浊之分。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
“海派”虽不一定都是上海本地才有,但毕竟集中在上海,而且受上海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原来那种带有歧视性的“海派文学”概念是将上海一地带有特征性的文学类型狭隘化、漫画化了,这样的概括当然是无法包容很多居住在上海的作家创作。今天如果从文学的类型、文学生产和传播方式以及文学生存空间等几个层面来看待“海派文学”,很多居住在上海的作家创作应该可以包容到“海派文学”概念中来。
从文学类型看,海派文学不同于其他地方文学之处,在于海派文学是一种近代产生的新的文学类型。这种新是“海派文学”全方位对传统文学的突破。有文学审美意识的转变,表现手法和写作技巧的转变,文体和语言方面的实验,文学题材和主题的变更,等等。像早期“海派文学”中的作品《海上花列传》,尽管作品的主线是赵朴斋在上海的游冶经历,其中记录了不少海上妓女的生活,但作者刻画人物时的思想意识已经明显突破了传统的言情小说述说痴男怨女悲情故事的模式,而将重心放在对人物内心世界以及人性之间冲突的把握上。也就是说,近代意义上的人性论的文学实践,在《海上花列传》这样的小说中已经得以呈现。这是不是因为受了外来小说或是传教士翻译小说的影响,我们还不能作出判断,但就作品而言,一人性问题是作者有意识要表现的。这是《海上花列传》不同于传统的言情小说的明显标志。在结构方式上,韩邦庆说:
全书笔法自谓从《儒林外史》脱化出来,惟穿插藏闪之法,则为从来说部所未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或竟接连起十余波.忽东忽西,忽南忽北,随手叙来并无一事完,全部并无一丝挂漏;阅之觉其背面无文字处尚有许多文字,虽未明明叙出,而可以意会得之。此穿插之法也。劈空而来,使阅者茫然不解其如何缘故,急欲观后文,而后文又设而叙他事矣;及他事叙毕,再叙明其缘故,而其缘故仍未尽明,直至全体尽露,乃知前文所叙并无半个闲字。此藏闪之法也。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摘插图
书籍介绍
《海派文学》是国内第一部较为系统地概述海派文学历史脉络的专著。《海派文学》的特色在于提纲挈领地提出了海派文学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根据海派文学的特点,强调城市化进程与文学的关系,凸现期刊、市场与文学的互动关系,并专辟章节,梳理各个历史时期上海文学期刊的主要特色,展现上海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的风格特色。
精彩短评:
作者:桃稚莫莫 发布时间:2011-06-23 21:30:45
但是定义上我还是没怎么弄懂。这个意思是说,从地域上看,分海派。从创作手法上看分新感觉派? 后半部分的作家介绍挺好的。
作者:藻。 发布时间:2012-08-02 21:47:30
世界别为我担心,我会过得很好,可是,你会相信吗?
作者:自由像海岸线 发布时间:2011-11-06 17:23:31
老师卖的教材。。。哼
作者:layeelayee 发布时间:2019-02-05 19:22:25
1.期刊部分梳理得比较详细,可以作为《左图右史》的大纲看。
2.韩邦庆的《海上奇书》上的插图原来是《点石斋画报》的画师画的,后来成为了海派通俗文学期刊的惯例;
3.《海上花列传》的结构是“穿插藏闪”法;对人物内心世界和人性冲突的把握是否受外来小说或传教士翻译小说的影响【还不知道】。
4.另外一个问题意识方面的提醒:与其研究“海派文学受西方文化影响”,不如“被西方文化所唤起的上海本土创造意识,这些创造意识怎样转变为一种普遍的价值标准并影响几乎所有在上海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更有意义。
5.《礼拜六》是一个【现代时间概念】
作者:Provence 发布时间:2011-05-03 22:00:25
不错。扫盲
作者:红红仍是我 发布时间:2010-06-21 23:31:05
这是个悲剧
深度书评:
汉密尔顿、麦迪逊、杰伊《联邦党人文集or联邦论(federalist papers,1788)》摘要
作者:江绪林 发布时间:2013-04-11 21:59:43
【按语:《联邦党人文集or联邦论or联邦论:美国宪法评论(The federalist Papers,1788)》是托名Publius者于1787年-1788年发表在纽约报刊上的85篇文章的结集,实际作者是Alexander Hamilton, James Madison和John Jay。在说明了强大的联邦的重要性和旧的邦联条例的缺陷后,Publius解释了新宪法所属的政体特征,并评论了新宪法中的权力结构。主要作者中Hamilton表现出国家主义者风格,而Madison则强调了联邦主义的一面。
或许《联邦论》是共和制或代议民主制的最早最清晰的表述;结合了共和制和联邦制的有关党争的社会多元论论述也极为重要;对三权分立和制衡的陈述很经典。还有性恶论的政治人性观令人印象深刻:“我们必须用野心来对抗野心...对人性来说这可能是件丢脸的事情。但是,政府本身的存在,不正是人性的最大羞辱吗?若人都是天使,根本就不需要政府。” (263)
有些篇章作者归属有疑虑。重要的篇章为:1、2、6、9、10、14、15、16、23、37、39、47、48、49、51、62、63、70、78、84、85. 版本中,有商务程逢如译本、译林尹宣译本和吉林人民引进的台版谢叔斐译本。谢叔斐译本或许较好,虽然我大部分阅读的是商务译本,但最后笔记是按照谢叔斐译本整理。英文对参Oxford world’s Classics2008年版。】
篇1-14 旨在说明联邦的重要性
篇1(H,作者为Hamilton,下面M为Madison的简称, J为Jay的简称). 讨论制定新宪法一事本身的重要性,涉及解决这样的问题:“人类社会是否真能通过考虑与选择,建立良好政府;是否命运注定,他们的政治制度将永远是偶然事件与暴力的结果。”【汉密尔顿等:《联邦论》,谢叔斐译,吉林出版集团2012年版,第1页,下同】Publius认为接受新宪法是好的,“为了保护你们的自由、尊严和幸福,这是一条最安全的路线。”【3】将涉及的论点:联邦对政治繁荣的裨益;目前的邦联的不足;新宪体现了真正的共和原则;新宪法对共和政体、自由和财产的额外保障【4,最后一点似乎没有讨论?】。
篇2(J). 政府是必不可少的,人民必须让出一部分的天赋权利。美国的特性表明人民是一体的,决不应该分裂为许多的互不相容的独立国。应该信任费城制宪会议代表者关于联邦制度的建议。
篇3-5(J). “在一个能够发挥效力的政府之下组成的团结一致的联邦,在抵抗外来敌人方面能够提供最大的安全。”【10-11】全国政府在行政、立法和司法上都更明智和适当。全国政府更会遵守条约和国际法;“要想保持一种不致招致战争的情况,就必须要有一个联邦制度和一个良好的全国政府,它使敌人不敢轻易挑战。”【15】而松散的邦联(confederacies)将分裂并彼此为敌对的国家,不能抗外。
篇6-8(H). 各邦不联合将会有纷争和内乱。这里Publius对人性的较为阴暗的看法,历史教导“人类的野心、贪婪和仇恨心理。”【22】不应该有黄金时代人性观念的欺人之语,政治上的原理是,“环境的接近使邻国成为天然的敌人。”【27】这需要迫使邻邦组成联邦共和国作为补救办法。各邦不联合,将有领土争端、商业竞争、债务纠纷,以及不同邦与外国结盟的危险。各邦不联合,则为了安全,为了防止相互的侵略,各邦很快走上常备军和压迫性的专制机器之路。“逐渐地,人民就会承认军人不只是他们的保护者,也是比他们优越的人。”【36】英国和欧洲旧大陆的经验。
篇9(H). 坚强的联邦(firm union)是阻止分裂和叛乱的有效障碍。希腊和意大利共和国的混乱历史成为攻击共和制和公民自由(civil liberty)的借口,但这多是污蔑,而且政治科学取得了进步:权力分立、立法制衡、法官常任制、立法机关的代议制。这些都是共和制的有力手段,而这里Hamilton补充了联邦制。他引用了Montesquieu的论点:共和制适合小国,但联邦制可以扩大共和制的实施范围。联邦制有利抗击外敌。H还坚持区别了联邦制和单一制。拟议中的宪法是联邦共和制的形式。
篇10(M). 联邦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控制党争(factions)的潜力。党争是民主政府的特有弊病,是自由的产物和后果。“所谓党派(faction,党争)我指一群由共同情感或利益团结在一起的公民,不拘其为全体中的多数和少数,他们的利益与其他公民的权利,或整个社会的永久利益,相互冲突(By a faction I understand a number of citizens, whether amounting to a majority or minority of the whole, who are united and actuated by some common impulse of passion, or of interest, adverse to the rights of other citizens, or to the permanent and aggregate interests of the community)。”【44】无法消除党争本身,除非消灭自由;“党争的潜在原因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在文明社会中每处都可以看见它的活动。…现代立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这些互相干扰的利益加以调节,此种调节工作使政府的日常必需工作中包含了党争的因素(The regulation of these various and interfering interests forms the principal task of modern legislation and involves the spirit of party and faction in the necessary and ordinary operations of government)。”【44-45】
只能用控制党争的结果来解决。少数派的党争可以用共和政体的原则来解决,但共和制下仍有涉及多数派的党争,因而“当前的一项重大问题是如何在保存民主政治的精神与形式的前提下,来防止此种党派所产生的危险,保障公共利益与私人权利。”【46】这里Madison区别了纯粹民主制和蕴含了联邦的共和制,认为大的联邦共和制是控制党争的恰当出路。纯粹民主制是直接民主制,“指一个包括少数公民的社会,这些人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事务。”【46】其中的多数派利益常常形成压迫和骚乱;而“我所说的共和国是指代议政体。”【46】:代议制将政府委托给选举出来的德高望重的少数公民,更能辨别国家的公共利益,而且联邦制通过区分全国性的利益和地方利益来加强了这一优点;另外,共和制下更多的公民和更大的国土,使得党派联合更为困难,“范围扩大后,党派和利益集团的种类和数目就会增加;全体中的多数具有侵犯其他公民权利的共同动机的可能性就随之减少。”【48,社会多元论】因此,共和制优于单纯民主制的地方,也是大共和国优于小共和国,联邦优于各州之处。【48,51这里Madison让共和制和联邦制有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篇12-13(H).强大的联邦能促进贸易和海军方面的利益,维系与欧洲独立的关系。联邦能增进税收,关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联邦比各州独立情况下开支更小。
篇14(M). 对联邦幅员巨大而提出的反对意见的答复。这种错误在于没有区分共和政体和民主政体,并将只应用于民主政体的评论应用于共和政体。Madison说,“现代欧洲是伟大的代议政体的发明者,但即使在它的地区内,也找不出一个完全建立在这一原理上的完全民主的政府。…美国利用这项发现作为一个纯粹的广大共和政体的基础,这可以说是它对全世界的贡献。”【65】与欧洲国家相比,联邦并不过大;而且还有一些列优点:全国政府并没有被赋予全权、联邦宪法旨在保卫13邦的联合、有利各邦交往、而各邦都有边界。有人攻击新宪法是新奇的东西,是尝试不可能的事情。这里Madison答复说,“这是值得庆幸的事。他们完成了一项史无前例的、人类社会的革命。他们建立了一种世界上从无范例的政府结构形式。他们设计了一个伟大联邦的组织。”【68】
篇15-22说明旧的邦联条例(articles of the confederation)的缺陷
篇15(H).下一个论点是:“目前的邦联制度(confederation)不足以维持union.”【69】国家的耻辱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我们既无军队、国库,又无政府。”【70】缺点“是来自政府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非改变这个结构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的梁柱,否则无法加以补救。”【71】主权内的主权(imperium in imperio)这一政治怪物。最根本的毛病在于“联邦立法以各州或各州政府为对象,它的效力只能及于州这个集体,而不能达到组成州的个人。”【71】 “其结果是,虽然在理论上说它对这些事情所作决定都是法律,根据宪法对联邦成员具有制约力;但事实上,这些法律成了一些建议,各州或是服从,或是置之不理,悉听自便。”【71-2】旧宪法这一原则或致命伤与政府的概念不相容。“若要执行这一原则,就必须用血腥的暴力来代替行政工作的温和影响。”【72】因此“我们必须把联邦的权力扩大到人民的身上,他们才是政府的唯一适当对象。”【72】
政府拥有行政和军事两种手段。当权力仅限及于构成它的社会的集体,则一切违法事件必然会引起战争。这里Hamilton也强调了人性的非理性,“没有约束力,人类情感就不会符合理性与正义的要求。”【73】党争精神更容易玷污团体的思想。【73,参考《乌合之众》】权力还有一种离心倾向,“其起源乃是热爱权力的心理。”【73】联邦法案若都需要通过成员的行政机构才能实施,则获得实施的机会不大。
篇16(H). “政府…必须使自己的作用直接达到人民身上。它必须不依靠中间立法程序,而本身有权可以使用普通司法机构为执行其决定所用的武力。”【77】区分不服从与积极的反抗,新的联邦中,州非积极反抗则无法阻止联邦的行动。
篇17(H). 一种反对意见担忧联邦侵犯各州权力。Hamilton认为邦更可能侵犯联邦的权力。因为各邦与人民关心更亲密。接下来3篇回顾了一些过往的联盟。
篇18-20(H&M). Amphictyonic council下的同盟;Achaean league;“联邦政体的一般倾向是使成员间发生混乱,而不是联邦政府对成员的暴虐。”【88】
日耳曼国家的软弱同盟。“日耳曼的历史是一部战争的历史。君主与各邦元首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各邦元首彼此之间不断发生战争。”【91】
荷兰联邦的软弱例子。总的结论:“经验明确地显示出一个重要真理:主权上面的主权,政府上面的政府,以团体为对象而不是以个人为对象的立法,在理论上是一种错误。一旦实施,便会破坏秩序和国家行政法令;因为它以暴力代替法律,以破坏性的武力强制执行代替司法机关的温和强制方法(The important truth, which it unequivocally pronounces in the present case, is that a sovereignty over sovereigns, a government over governments, a legislation for communities, as contradistinguished from individuals, as it is a solecism in theory, so in practice it is subversive of the order and ends of civil polity, by substituting violence in place of the mild and salutary coercion of the magistracy)。”【97】
篇21-22(H).旧的邦联的其他缺陷:邦联的法律没有制裁力量,“无权利用罚款、停止或剥夺特权或其他宪法手段来强迫大家服从它的决定,或是惩罚违法抗命者。”【98】各州缺乏相互保证;用摊牌的办法来规定各州对联邦国库的经费负担;缺乏管理贸易的权力。联邦只能向各州征集兵员的权力;各州的平等投票权,“它的作用与共和政制的基本公理抵触,此项公理主张大多数人的意见应该占支配地位。”【105】最大的缺点是缺乏司法权。国会组织本身也不适合施行委托给联邦的权力。“缺点的存在使联邦应有的权力大部归于无效。”【109】
最后一个问题:现存的邦联制度未经人民批准,是其软弱的原因之一。“我们全国政府的基础还应该打深一点,单是得到各州议会的认可还不够。美国政府应该建立在人民同意的基础上面。”【110】
篇23-36论证需要新宪法中包含的那种政府
篇23(H).论点:要保持联邦,需要如新宪法中那种有力的宪法。这要研究联邦政府的目的、所需要的权力和权力施行的对象。联邦的主要目标是“成员间的共同防卫、保持公共和平,抵抗内部骚乱和外来攻击;管制对外贸易和各州间的贸易等。”【111】
共同防卫需要的权力是募集军队组建舰队等。“这些权力应该不受限制,因为我们无法预见或规定国家危机的范围和种类。”【111】这些方面必须把联邦的法律扩展到单个的美国公民身上。“若宪法使一个政府不宜接受自由人民所应赋予政府的一切权力,则这个政府就是一个不安全的、不适当的国家利益的储藏库。”【114】
篇24-36(H).应该拥有一只小而实在的常备军。反对常备军的意见是靠不住的。把防卫责任交给州则是危险的。武力主要不是用于执行法律(篇27)。“但单纯用法律统治的思想(我们听说这是共和政体唯一容许的原则),除了存在于乃些自命聪明,不屑汲取经验教训的政治学者的幻想之中以外,是根本不存在的。”【134,商务版136】镇压叛乱。管理民团(militia)的权力应交给联邦政府。
除了军事、还有文官薪俸、国债等,“在政府的结构中必须具有某种形式的普遍征税权力”。【143】仅仅区分内税和外税的方式是不够的。政治学中的一个公理,手段与目的相称,“联邦必须具有利用普通方法征税的无限权力。”【149】而这并未威胁各州,因为“各州政府从前所有的一切主权,凡未经这一宪法完全授予美国者,它均得以保留。”【151】
“宣布联邦法律具有至高无上性质的那个条款…它所陈述的只是联邦制度本身必须具有的一项真理。”【157-8】
除了进口税外,州在收入方面与联邦具有同等权力(co-equal power)。
篇37-51论述拟议宪法中政府的共和形式
篇37-38(M).“制宪会议所遭遇的一项最重大的困难,是它必须一方面使政府具有必须的稳定性和能力,而同时又必须对自由和共和制度加以适当的保护。”【177】“在联邦与州政府的权力之间划出一条适当的分界线,也是同样艰难的工作。”【177】“除了上述的困难外,还有大州与小州所提出相互冲突干扰的意见。”【179】这些难题,迫使制宪会议偏离人为结构和常规对称,但奇迹在于居然克服了这么多的困难。是值得赞美的。
新宪法是由某些智慧突出和公认正直的公民制定的。
篇39(M).考虑政体的具体形式,是否一定是共和政体。这里Madison借助一般性分析,这样定义共和国,“这是一个一切权力直接或间接导源于广大人民的政体,管理政府的人的任期是一段有限的时间(a government which derives all its power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from the great body of the people, and is administered by persons holding their offices during pleasure for a limited period, or during good behavior)。”【191】政府来自社会的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制宪会议设计的宪法严格符合此项标准。
新宪法而且也是联邦的。宪法的批准诉诸人民,“这里所说的人民并非指全国内的每一个人,而是指组成各州的人民集体。…因此,制定宪法的行为不是一种国民行为,而是联邦行为。”【193】参议院的平等权力,“从这方面看,政府似乎具有一种复合的性质,它所表现的联邦特征,至少与国民特征相等。”【193-4】就行使权力直接针对公民来看,是国家政府;但就权力的范围来看,则是联邦的(federal)。从宪法与宪法修正权力的最后关系看来,则“制宪会议提出的这部宪法,严格说,既不是国民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它是二者的混合品。”【195】
篇40(M). 制宪会议是否越权?“制宪会议所提出的宪法的伟大原则,与其说是一种绝对新的东西,毋宁说是联邦条款所根据的原则的扩充。”【199】就其向人民批准的计划而不是向各州的立法机关批准而言,是背离了使命。“制宪会议的权力…只不过是一些咨询建议的权力。…制定并提出了一个宪法,除非获得人民的批准,它的作用不过是一纸文件而已。”【200】
篇41-46(M). 联邦权力的一般检讨。全国政府的权力是否超过了必需的范围?在审查时,这里有一个原则“人类最纯洁的幸福必然混有一部分杂质。”【204】第一类权力是宣战和设置军队等;第二类是管理外交的权力;第三类是规定各州交往的权力;第四五类;第六类是给予其他条款以效力的权力。这些权力并不威胁到各州。“宪法赋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只是少数,而且都有明确的定义。州政府的剩余权力为数众多,且无明确规定。”【236】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事实上,不过是具有不同权力和不同目标的人民的代理人和托管人而已。…最后的主权只属于人民。”【238】人民天然倾向于地方政府,而且联邦政府的成员也依赖州政府。
篇47-51(M).探讨政府的特殊结构即权力分配情况,论三权分立与制衡。三权分立的原理。孟德斯鸠最有效地揭示了这一箴言。“让立法、行政、司法的一切权力聚集在一个人、少数人或很多人手里,不拘是通过世袭、自行委派,或是选举造成此种局面,其结果都必然是暴虐政治。”【244】Montesquieu是从英国政治中得出这一箴言,但英国宪法中,三种权力并不彼此完全分开。因此,Montesquieu的意思“并不是说这些部分不应部分参与或支配彼此的行动…只能是在一个部分的全部权力由掌握另一部门的全部权力的同一些人行使的地方,自由宪法的基本原理就被破坏了。”【245-6】因此,反对者认为新宪法违反了自由政府的神圣原理的指责是毫无道理的。
而且除了各部门对其它部门有宪法的控制,则三权分立无法维系。这是因为,“权力本身具有侵犯性,必须加以有效的控制,使它不致越出指定的范围(It will not be denied that power is of an encroaching nature and that it ought to be effectually restrained from passing the limits assigned to it)。”【250】因此必须为某一种权力提供一种防止其他两个侵犯的保护办法。世袭君主制中,行政权力是危险的根源;而在民主政府中,立法机关具有优越地位,是最应该提防的。弗吉尼亚的备忘录中,提供了权力最后都归于立法机关的例子。“一个选举的专制政体并不是我们争取的政体,而是一个建立在自由原则上的政府。…这些权力之间并未设立障碍。”【252-3】
弗吉尼亚备忘录中提议召开会议来修宪或纠正违宪。这是一个重大的、有力的理论,“它证明对于某些重大的非常事情,宪法应该明白规定让人民自决。”【256】但这作为防备各权力部门越权行为的预防措施则有无法克服的困难:两个部门未必能联合反对侵权的部门;经常求助人民会损害政府的尊严;可能的决定仍然不一定有利。定期的诉请人民也未必好。
篇51.“补足这个缺点的唯一办法是在政府的内部结构上设法,利用各个部门的相互关系,作为确保每一部门谨守各自适当范围的手段。”【262】有几个一般性看法:1、每一部门应该有自己的意志,“在各部门的组成上,每一部门人员对其他部门人员的运用权力,应该减至可能的最低程度。”【262】则最高的行政、立法和司法都必须由权力的来源及人民经各不相同的选举系统加以任命。允许变通。2.“每一部门人员的薪俸应该尽量保持独立性,不受其他部门人员的影响。”【263】3.“但是,防止各种权力逐渐地集中在同一部门手中的最大保障,是使管理各个部门的人员,具有抵抗其他部门侵犯的合法手段与个人动机。…我们必须用野心来对抗野心。我们必须使个人利益与他所服务的那个部门的宪法权力发生联系(But the great security against a gradual concentration of the several powers in the same department consists in giving to those who administer each department the necessary constitutional means and personal motives to resist encroachments of the others. The provision for defense must in this, as in all other cases, be made commensurate to the danger of attack. Ambition must be made to counteract ambition. The interest of the man must be connected with the constitutional rights of the place)。”【263】
这种办法反应了某种人性恶的观念,“对人性来说这可能是件丢脸的事情。但是,政府本身的存在,不正是人性的最大羞辱吗?若人都是天使,根本就不需要政府。…无疑地,依赖人民是控制政府最基本的办法;但是经验告诉人类,我们还必须采用辅助的预防办法(It may be a reflection on human nature that such devices should be necessary to control the abuses of government. But what is government itself but the greatest of all reflections on human nature? If men were angels, no government would be necessary….A dependence on the people is, no doubt, the primary control on the government; but experience has taught mankind the necessity of auxiliary precautions)。”【263】因为立法机构最强,所以分拆议会。然后让行政与立法机构的较弱分支联系起来。
还有两种考量适合美国联邦制度:1.权力首先分给两个不同的政府,这是对人民权利的双重保障。2.在共和国里重要的要保护一部分社会反对另一部分社会的不公。像美国联邦一样,“一种办法是社会中包含很多种不同的人民,使多数人的不正当联合虽非绝对不可能,但很难实现。”【264】“只要我们对于联邦原则加以适当的修正和混合,就可使‘实际可行的范围’扩展到非常大,这对于共和主义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266,内容同篇10类似】
篇52-66论述立法机关。
篇52-58(M).先讨论众议院。区分宪法和普通法律,“前者系由人民制定而政府不能改变它,后者由政府制定,政府可以改变它。”【273】议员的人数分配与直接税相关,这里涉及到如何看待奴隶的问题。“联邦宪法从人与财产的混合性质来看待奴隶。”【278】在论及众议员总名额时,有加了一些人性的乐观论述,“同时人性中还有另外的一些品质,使我们必须对人采用一定程度的尊重和信赖的态度。”【286】
经常选举和法治使得议员不会高高在上。“任何法律都具有普遍的充分效果,它的影响既及于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及于立法者自己和他们的朋友。这是历来大家认为人类用来练习统治者和人民的一项最有力的手段。”【293】限制众议院的是“整个制度的精神;公正而有益的法律的性质;最重要的是鼓舞美国人民那种谨慎、果断的精神。”【293】
篇59-61(H). 关于选举的规定。
篇62-63 (M probably). “参院许可每州享有同等的表决权,表示宪法承认各州具有的剩余主权,而且也是保存这部分剩余主权(residuary sovereignty)的工具。”【316】
参议院补足了适当的国家荣誉感(sense of national character)。为了防止人民在幻想或激动时贸然行事,参议院也有必要。【323】这里Madison指出,“古代人既不是不知道代表制的原则,也不是在政治组织方面完全忽视它。这些政府和美国政府的真正差别并不是前者在政府管理工作内全部排除人民代表,而是后者在其自身内完全排除人民的集体力量(it is clear that the principle of representation was neither unknown to the ancients nor wholly overlooked in their political constitutions. The tru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se and the American governments lies in the total exclusion of the people in their collective capacity, from any share in the latter, and not in the total exclusion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people from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former)。”【325】但这一完全代表制也需要与疆域广大结合起来。
篇64(J).参与缔约权。
篇65-66(H). 弹劾的权力。
篇67-77讨论有关行政部门的条款。
篇67-77(H).被攻击说总统的权力比皇帝还大。间接选举较不激烈。比之于英国国王,总统只有4年任期,而国王却“是一位终身的世袭君主…本身则是神圣不可侵犯。”【356】不必要多人的行政会议。“纽约州行政权的单一性(unity)是该州宪法中最杰出的一项特点。”【363】
篇78-83(H)讨论司法部门。
在三权分立中,司法权最小,“既不能控制荷包,也无法支配武力。…它根本不能作出任何积极的决定。”【395】终身任期是它防护自己的必要因素。
“法院的完全独立性是一个有限宪法中特别不可少的东西。我所说的有限宪法,是指对立法权力明白地加以某些限制的宪法,例如不得通过任何剥夺公权的法案,追溯既往的法律的。要实际上保持这类限制,只有通过法院的作用,它的责任是要宣布一切违反宪法原意的法案无效。没有法院的作用,宪法中对一切特殊权力和权利的保留都会成文具文(The complete independence of the courts of justice is peculiarly essential in a limited Constitution. By a limited Constitution, I understand one which contains certain specified exceptions to the legislative authority; such, for instance, as that it shall pass no bills of attainder, no ex post facto laws, and the like. Limitations of this kind can be preserved in practice no other way than through the medium of courts of justice, whose duty it must be to declare all acts contrary to the manifest tenor of the Constitution void. Without this, all the reservations of particular rights or privileges would amount to nothing)。”【396,这里就是司法审查的缘起】假设法律是法院的特有的正当义务,这一权力并不“假设司法权力优于立法权力。它只是假设人民的权力优于二者。只要议会在它所通过的法案中表现的意志,与人民在宪法中表现的意志冲突,法官应以后者为准,而不是以前者为准。”【397】
篇84(H).讨论了人权法案在宪法中的缺席。Hamilton说,宪法有关个人权利的规定实质上相当于人权法案,类似于纽约州宪法的情况。“人权法案就其起源而论,原是君主与人民之家的一种契约。”【436】就原始意义而言,不适合用于宪法,宪法的执行者是人民的直接代表和公仆,“严格说来,人民并未让与任何东西,因为他们继续保有一切东西,他们不需要做特别的保留。”【436】而加上人权法案则意味着未列举的权利就不存在这一危险。
篇85(H).结束语。认同修宪的可能性(意味着让步),但鼓励尽快批准宪法。
江绪林 2013年4月11日星期四
叙述苦难的方式
作者:夏言 发布时间:2016-10-25 11:12:23
今年看了两本关于集中营的书,一本是意大利作家普里莫•莱维的自传体小说《这是不是个人》(人民文学,2016年4月),一本就是法国漫画家雅克•塔蒂的对话体漫画《战俘营回忆录:1680天》(北京联合•后浪,2016年7月)。
对比而言,莱维的小说取材自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在生活的细节、心理的变化、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等方面,有一种可怕的真实;但也由于作者和苦难的距离太近、所遭受的伤害太大,因而在对整个事件的描绘过程中,或者太过聚焦于苦难本身而弱化了造成苦难的整个外部环境,或者由于叙述者本人尚处在伦理的困境中,所以对很多问题无法直面也无法言说(这些问题莱维在自己的文章中都已提出)。总之,这是一部容易让人产生共情的回忆录,但难免由于缺乏整体性而让读者感到些许遗憾。
所幸,塔蒂的漫画似乎恰好弥补了这种遗憾。同样作为一种回忆录,由于经过了父亲对儿子的讲述这一过程,当事人的伤痛和苦难的宣泄得到了合理的控制,取而代之的是对导致这一灾难的政治、军事、种族心理等方面因素的冷静分析。而且,对话体漫画这一独特的叙事方式,构成了一种既亲切又安全的距离,更何况图像造成的视觉冲击,对于一般读者来说一定比文字要震撼好多倍。
还是从文本来说吧。这本书有两篇序言,第一篇是作者塔蒂的妻子多米妮克所写,开篇第一句“你的父亲勒内”容易让人迷惑,其实就是指作者的父亲,整本漫画的第一主人公;塔蒂在漫画中则化身为一个小男孩,不断地代替读者向父亲丢出问题。第二篇序言是塔蒂自述本书的创作由来,也就是父亲勒内用铅笔画、记事本留下这份回忆录的过程。我想所有读过的人都不会忘记这段话:
“在去世前的几小时里,他从昏迷中醒来,说了最后几句话……他艰难地从发射弹膛中取出一枚不知什么炮弹,换上另一枚炮弹。他在最后时刻摧毁了德军的炮……也就是说,他仍在、一直在自己的小战车中,旁边是他那不爱说话的机械师。……也就是说,在临死之前,他一直徘徊在桑布尔河和瓦兹河之间那条可怕的运河岸边。”
这段句话的旁边,散落着勒内在战俘营的照片,身份牌,老勒内的草稿,儿子根据草稿画的漫画,以及一张年轻人的照片——那是22岁的勒内,一身军装,英姿飒爽,尚不知道他即将到来的苦难。突然一声惊恐而稚嫩的“pere(爸爸)!”震撼耳膜,然后画面一转,暴雨打在空无一人的战俘营里,雨水洗刷着铁丝网和木栅栏,一盏再也不会亮起的吊灯在杆子上吱嘎摇晃。
故事的开始
无人的战俘营
——这就是画面造成的冲击力。就这样,儿子进入了父亲的回忆。
整本漫画基本是黑白灰单色的,但第一页的天空涂满了血红,这种场景后面只在纳粹的旗子出现的时候重演过。血色的天空下,堆满黑灰色的战车,横七竖八的尸体。站在没有生命的街道中央,儿子呆呆地问:爸爸,你在干什么呢?
故事开始于1933年,19岁的勒内预感到战争不可避免,于是主动加入了预备役部队P.M.。经历过训练后,勒内成为了战车的驾驶员,作为“世界上最强的军队”的一员,开始和德国鬼子作战。可悲的是,自大的法国将领并未做好战斗准备,勒内的装备极差,完全得不到补给,接到的命令永远不准。于是勒内和机械师在旷野上盲目地消耗着汽油,浪费着战车……终于,在桑布尔-瓦兹运河边,勒内遭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战斗。在机械师的提醒下,他们以极快的反应摧毁了沟渠里藏着的一架37毫米的大炮,并用战车碾碎了大炮和炮手的尸体,即使有一个炮手还在动。“我们停了下来,我从回转炮塔的位置上观察战车后面这堆血肉模糊的烂泥,恶心得想吐。”
缠绕勒内直至死前的噩梦
“这给我留下了痛苦的回忆。如果战争再久一些,我肯定会变得更无情。”然而属于勒内的战争很快就结束了。1940年5月22日,勒内被德国人俘虏,用装牲口的火车运到了IIB战俘营。
火车上的生活并不舒服。首先是没有水。其次是没有空气,唯一可以流通空气的门缝被身强力壮的人堵住了。最后也是最要命的,是没有排泄的地方,他们只好割下一块地板。40个人的拥挤密闭空间,一个拉屎孔。在诅咒、哭诉和臭气的包裹中,他们终于被枪托和胶棒赶下了火车。战俘们穿过卢森堡进入德国,在德国人的咒骂和惶恐的谣言中,再次爬上列车,挖拉屎洞,然后在臭气熏天中抵达IIB战俘营。
IIB战俘营虽然没有灭种的毒气和焚烧,但洗澡和剃毛的侮辱并没有免除,而且每个人都要登记亲人信息以便拿来威胁他们。就这样,1940年被俘虏的1800000法国战俘中的1600000人被送到了德国的各处战俘营,并作为先遣队为德国人干活;拒绝劳动的人被送到惩罚营,在一种被称作“滚线球”的折磨中哭嚎或致死。饥饿和寒冷对所有战俘营、集中营来说都是一样的,来自欧洲各国包括俄罗斯的战俘们在这里承受着不同等级的奴役和暴力,俄罗斯人和波兰人几乎死光了,活着的人在苟延残喘中努力保持尊严。
难能可贵的是,在这种苦难之中,战俘们仍未完全屈服,并保持着一定的乐观、希望和善良。为了逼死强迫症的德国人,他们会在点名的时候故意让每次的人数不同,于是德国人只好暴躁地一次次重数,而他们从中获得短暂的快乐。当个别战俘为了逃脱或其他目的偷窃档案卡时,他们会顺便把犹太人的档案卡“免费”偷走,因为“在‘二战’之前,‘抓捕犹太人’的行动在德国和中欧就已经开始了”。有幸进入财务室工作的战俘们,聪明而骄傲地“通过伪造和篡改账目来让第三帝国破产”。他们甚至在周六的晚上开音乐会,一些人男扮女装跳起法国康康舞,甚至德国哨兵都忍不住来加入这场欢乐……当然,德国军队中也有对战俘友好的,比如部分参加过“一战”的老兵们,因为他们对战争有真正的痛恨。
苦中作乐的男人们扮起了女人
1680天,从1940到1945。勒内数着他的日子,蒂塔用笔描绘着这些日子。终于,在一个夜晚,美国人跳上屋顶吹响了《星条旗》,刺骨的寒风,飞舞的雪花里,口哨声和鼓掌声盖过了一切,那是永远无法忘记的壮观场景!
——然而,他说,他不记得有人唱起《马赛曲》。
画面到此戛然而止(我们知道还有下册),但整个过程无疑是完整的、具体的、客观的,而主人公老勒内的仇恨、呐喊、痛苦、噩梦,也通过跟儿子的对话得到了充分地发泄——他可以毫不顾忌地对自己的儿子大喊大叫,而不必担心是否影响了读者对整个事情的理解。毕竟,应该被永远记住的并不是伤痛,而是曾经怎样跌倒、受伤,并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值得购买(534+)
- 经典(524+)
- 推荐购买(589+)
- 三星好评(633+)
- 内涵好书(203+)
- pdf(503+)
- 傻瓜式服务(170+)
下载评价
- 网友 扈***洁: ( 2024-12-25 21:39:00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堵***格: ( 2025-01-08 20:11:25 )
OK,还可以
- 网友 益***琴: ( 2024-12-13 06:00:26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冉***兮: ( 2025-01-05 01:33:14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康***溪: ( 2024-12-19 23:50:29 )
强烈推荐!!!
- 网友 潘***丽: ( 2024-12-11 05:28:00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丁***菱: ( 2024-12-29 13:29:17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晏***媛: ( 2024-12-25 13:45:07 )
够人性化!
- 网友 冯***卉: ( 2024-12-22 12:00:24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车***波: ( 2024-12-23 11:02:02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辞源 (全两册)纪念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曾国藩绝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考试模拟考场(配套带) (精装)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在牛肚子里旅行 张之路 人教版课文作家作品系列 统编语文配套阅读 三年级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西游记图像小说:三打白骨精(精装)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物业经营管理考点分析与全真模拟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日文化比较研究论集(第三辑)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法国史【正版书籍 无忧售后】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读图时代·紫砂壶图谱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正版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致敬孔飞力先生 叫魂 获1990年列文森中国研究著作奖中国通史畅销小说书籍灵异事件的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