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史【正版书籍 无忧售后】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法国史【正版书籍 无忧售后】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正版书籍 闪电发货 品质无忧 可开发票】
内容简介:
一个广纳百川、独具特色的浪漫民族,一个曾经谋求欧洲霸权而最终花落流水的激情国度,一个曾经让革命者魂牵梦绕的民主自由的圣地,一个让文化人醉心不已的新思想、新潮流的摇篮。这就是法兰西,一个让人不能不想、不能不读的法兰西。
书籍目录:
前言
章史前时期与古代高卢(远古—公元5世纪)
节史前时代与远古居民
第二节“独立”时期的高卢社会
第三节“罗马化”时期的高卢新局面
第二章法兰克人的统治及衰变(5世纪晚期—10世纪末)
节墨洛温王朝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二节加洛林王朝的扩张与裂变
第三章领土聚合与民族国家的初造(10世纪末—15世纪中叶)
节王统理论与“法兰西岛”向心力
第二节以王权为中心的国土归并历程
第三节城乡社会的改造与变迁
第四节民族国家观念的初步形成
第四章君主制的与相对(15世纪中叶—1789年)
节鬻官制与君主制的基本悖论
第二节君主制的曲折与动荡
第三节君主制的繁盛与虚饰
第四节君主制的衰竭与颓败
第五章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1789-1815年)
节君主政体下的温和革命
第二节共和政体下的狂飙突进
第三节督政府的困境与拿破仑的崛起
第四节新旧杂糅的拿破仑时代
第六章政体轮回与社会进步(1814-1870年)
节二世而亡的复辟王朝
第二节一代而终的七月王朝
第三节昙花一现的二次共和
第四节重蹈战争覆辙的第二帝国
第七章再建共和与复仇情结(1870-1914年)
节从临时到固定的共和国
第二节从温和到激进的共和国
第三节物质进步与文化反叛
第四节殖民争夺与走向“复仇”
第八章战争与危机的交织(1914-1959年)
……
第九章新体制的调适与完善(1959-2004年)
大事年表
人名地名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介绍:
陈文海,男,1967年2月生于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1995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6年破格晋升为历史学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为历史学教授。现在华南师范大学历史系从事世界中世纪史和法国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权力之鹰:法国封建专制时期督办官制度研究》(1999年),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和《世界民族》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一个广纳百川、独具特色的浪漫民族,一个曾经谋求欧洲霸权而最终花落流水的激情国度,一个曾经让革命者魂牵梦绕的民主自由的圣地,一个让文化人醉心不已的新思想、新潮流的摇篮。这就是法兰西,一个让人不能不想、不能不读的法兰西。
精彩短评:
作者:中年痴肥王大姐 发布时间:2011-10-11 00:12:48
不错
作者:知蛛養殖與按摩 发布时间:2014-02-15 14:00:00
语言幽默风趣,注释更是体现了作者的幽默。思路框架清清晰
作者:碧心 发布时间:2011-11-07 19:07:18
重头好好读一遍。一遍读完觉得还是不熟啊,读一遍不够
作者:……啐!!! 发布时间:2011-11-25 17:23:19
在人民国别史里算是作者风格最张扬的一本吧。
作者:忘了小白 发布时间:2022-10-27 15:37:53
在文本里,“一切都是有象征意义的,除非你能证明它没有”。很纯粹的故事,一直在路上,没有什么可以让你停留,包括爱人和孩子。文字很美,将人生的旅程写的诗意又浪漫,哪怕现实艰辛困顿。更适合安慰一些成年人。
作者:魏风骨 发布时间:2013-11-16 22:33:02
法国人自从遥远的古代就已经开始喜欢吃和穿了,难怪孕育出举世闻名的法式大餐和巴黎时装周。总体而言,这个民族爱享受、爱思想、爱革命,少战略、少权谋、少胆量。终究不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和日耳曼人的对手。PS:中国人写的通史,读起来比较顺畅,文笔也不错。
深度书评:
法国史笔记(下)
作者:cinder 发布时间:2023-12-13 19:05:10
第一章 拿破仑时代(1799-1815)
一、执政府的蜕变
1.共和八年宪法:执政府建立后,西埃耶斯试图制定一个限制选举、防范派系倾轧和实现权力制衡的宪法,试图把拿破仑搞成虚位的第一执政,这当然不会被已经握有实权的拿破仑接受。结果1799年宪法还是以拿破仑的意志为主导:(1)选举制度:被分为合格选民、市镇候选人、省级候选人、国家候选人四个层次,确保国家高级官员和议员都产生于上层阶级的6000个“名流”。
(2)中央机构:形式上立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分离,立法权分属参政院(起草法条)、保民院(讨论草案)、立法院(表决草案)、元老院(捍卫宪法),其中参政院和元老院的人员实际都由第一执政操控,把立法权分解也有利于削弱其制约力。
(3)地方体制:形式上保留了大革命以来的新区划建制,但民选和自治基本取消,行政长官和地方治安法官之外的各级法官都由中央任命。之后又取消地方政府的税收权,由中央直接派人负责税收,但税收平衡最终还是通过金融手段和对姊妹共和国的掠夺来实现的。
2.《民法典》:1804年正式颁布,这个东西对资产阶级来说比共和国重要多了,确认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从“人生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退化而来),还有女子出嫁前受父亲监护、出嫁后由丈夫监护的家长制条款。另外雅各宾专政时期废除的殖民地奴隶制度也于1802年恢复。
3.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1)宗教:1800-1801年与教皇达成协议,承认天主教是多数法国人信仰的宗教,但天主教必须服从国家治安管理,教会也不能收回革命期间没收的财产,教士薪俸由国家支付,主教由第一执政任命、由教皇授予圣职。1802年又自行通过《宗教信仰组织条例》严格限制教廷在法国的活动。
(2)礼仪:1802年创立了类似旧骑士制度的荣誉军团,其成员按不同等级给予头衔、勋章和年金,旧制度时期的许多礼仪也得到恢复。
(3)对外和平:击败奥地利并与之签订《吕内维尔和约》(1801.2),莱茵河左岸的状况得到承认,在莱茵河地区失去土地的邦国将从德意志的其他邦国那里得到补偿,1802年与英国签订《亚眠和约》,得到英国的承认。
(4)准备称帝:“国王的名称已经过时,它掺有陈腐思想的痕迹,只会使我成为死人荣耀的继承人。我可不愿仰仗或依附任何前任,皇帝的称号比国王要伟大的多,其涵义不容易解释清楚,因此它引人入胜。”
二、第一帝国
1.帝国体制:为了构建皇朝体系,将年老的教皇庇护七世召唤到巴黎给自己加冕,这一次已经没有跪在教皇脚下接受加冕的礼仪了。另外大量册封家族姻亲,给予头衔和世袭地产,1808年新的帝国贵族制度正式成形,许多旧制度时期的逃亡贵族也回国效力。
2.集权治理:集权独裁的特征更加明显,拿破仑像东方的专制君主一样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把帝国挂在自己身上。另外也加强对社会的控制:①重建秘密警察制度,可以像旧制度时期那样不经审讯逮捕左右反对派。②加强书报检查制度,巴黎只保留4种报纸,各省只保留1种报纸,且基本沦为政府喉舌。③1810年《刑法典》恢复了一些旧制度时期的酷刑。
3.经济建设:农业上通过扩大引进经济作物和西班牙美利奴羊促进农牧业的发展,工业上重点发展军事工业,由于大陆封锁体系,外贸的发展程度肯定比不上旧制度末期和英国签了贸易协定时的水平。
4.拿破仑战争:为什么沙文主义产生于这个时候?当作为法国资产阶级发动革命、巩固政权的物质力量的无套裤汉在热月政变后的那个冬天因面临饥寒而“对于自己为革命的流血牺牲感到失望”时,必须有什么话语来解释或掩盖共和国宣称要兑现却没有兑现的东西。18世纪的资产阶级文人用来动员力量时向每个人许诺的那种自由、平等的价值被证明是一种梦幻泡影:“在人类的一个阶级可以不受惩罚地使另一个阶级挨饿的情况下,自由只能是一个空虚的幻影;在富人利用垄断对其同类操持生杀大权的情况下,平等只能是一个空虚的幻影;在四分之三的公民流着眼泪才付得出的食物价格日复一日地助长反革命的情况下,共和国也能只是一个空虚的幻影。”按照启蒙理性和契约论建立的资产阶级国家已经失落了,它没能实现描绘蓝图的思想家作出的种种许诺,那么该怎么看待国家?只能将民族看作国家的潜能,将国家看作民族要实现的现实。就是说,要把资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就被看作一种“直线型的历史,即潜能向现实的过渡”,它所要为之负责的只是民族,甚至只是那个民族的美学形象,这就无需将之前契约论中的种种价值承诺真正落实到每一个个体身上了。所以现在需要法兰西第一帝国,需要扩展法兰西民族的荣耀,让被扩张欲望驱动的帝国军队到国外去,这样他们才没有可能带着公民精神在国内制造革命。当然,世界精神在客观上还是震撼了其他欧洲的正统主义国家,比如迫使德意志、西班牙的君主为了动员民族的力量对付拿破仑而向民族作出关于宪法、权利和自由的许诺,虽然这些君主在法国的威胁解除后都不想兑现承诺,但民族的要求已经容不得他们轻易否认了。
5.百日王朝:拿破仑的个人野心让他一再打破自己确立的平衡,大陆封锁体系招人恨、不成功也无必要。1813年10月莱比锡会战后反法同盟一度还想承认拿破仑的统治权,只要他退到“自然疆界”以内,但他不会答应。1814年5月的《巴黎和约》还是比较宽容的,法国只退到1792年的边界,不用赔款、不需要外国驻军、不必归还抢来的艺术品,但拿破仑不满足在“太小”的厄尔巴岛享有主权,于是换来了退回1790年边界、7亿法郎赔款、赔款付清前的外国驻军和归还艺术品。
三、对历次反法同盟的应对(补充)
1.第二次反法同盟(1799-1802):(1)起因:1798.8拿破仑远征埃及在阿布基尔海战失败。
(2)经过:英俄出面,联络奥、西、土、那不勒斯组成。
(3)对策:进攻奥地利,接近俄国,麻痹英国。
(4)结果:①奥地利方面:通过马伦哥战役击败奥军,法奥签订《吕内维尔和约》,奥地利退出联盟。将比利时、卢森堡和莱茵河左岸德意志领土给法国,奥地利承认法国在荷兰、瑞士、热那亚、伦巴第建立的姊妹共和国,法国控制意大利北部。
②俄国方面:拿破仑释放6000俄军战俘,劝保罗一世出兵土耳其并向印度扩张,承诺会和俄国在印度一起反对英国,保罗一世听信。
③英国方面:英国失去了奥俄两大盟友,1801年2月小皮特辞职,英法签订《亚眠和约》:英国归还战争期间所占的法国及其盟国殖民地;英军从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各港口、岛屿撤出;英国归还马耳他岛并使其永久中立;英法将埃及归还土耳其;法国从厄尔巴岛、那不勒斯、罗马撤军。→该条约实际没有执行。
2.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1806):(1)起因:英法都不遵守《亚眠和约》。
(2)经过:1802.8法国吞并厄尔巴岛,英军于是拒绝马耳他,英国与法国断交宣战,并劝说俄奥组成第三次同盟。
(3)对策:海军在地中海和英军决战,力求进攻英国本土,陆军击败奥地利。
(4)结果:陆上的乌尔姆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大胜,奥地利退出,1805.10特拉法尔加海战失败,放弃进攻英国本土。1805.12.26法奥签订《普莱斯堡和约》:奥地利承认拿破仑为意大利国王,割让威尼斯、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给法国,赔款,允许法国盟友巴伐利亚兼并拿骚、奥格斯堡。之后奥地利失去在德意志的领导优势,法军进入那不勒斯,约瑟夫·波拿巴成为那不勒斯国王,普俄退出。
3.第四次反法同盟:(1)经过:莱茵联邦的组建威胁到普鲁士的安全,1806.7腓特烈·威廉三世向俄国宣誓效忠,英国承诺对普提供资金援助,9月英、普、俄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世界精神狠狠轰入普鲁士,普王逃往柯尼斯堡。
(2)大陆封锁:1806-1810年颁布一系列敕令,禁止法国及其属国盟国和英国及其殖民地有任何来往,在英国港口停靠过的中立国船只不得在法国港口停靠,没收所有驶入拿破仑帝国控制下的港口的英国及其殖民地船只。→影响:因为法国经济比较落后,不能取代大量物美价廉的英国商品占领欧洲市场,强硬的政策不能制止英国商品走私到欧陆,反而打击了包括法国在内的欧陆各国经济。
(3)法俄《提尔西特和约》:①背景:宣布大陆封锁后,拿破仑意图进攻俄国,波兰被瓜分后也对法国抱以希望,大陆封锁下英国鼓动俄国对法开战,亚历山大一世担心法国向波兰东扩,决定反对法国。1807年2-6月俄军在东普鲁士战败,英国没有给予俄国实际援助,俄法议和,1807.7达成和约。
②内容:普鲁士易北河以西领土组成威斯特伐利亚王国,拿破仑的弟弟吉罗姆任国王。普鲁士第二、三次兼并波兰的领土组成华沙大公国,由作为拿破仑盟友的萨克森国王统治。俄国承认拿破仑的兄弟约瑟夫为那不勒斯国王、路易为荷兰国王,加入大陆封锁体系。
恩格斯:“沙皇虽然在两次战役中都失败了,但他却靠牺牲自己昨天的盟友而获得了新的领土,并且同拿破仑结成了同盟来瓜分世界,西方归拿破仑,东方归亚历山大。”
(4)法普《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承认华沙大公国,普军削减到4.2万人,赔款1.2亿法郎,加入大陆封锁体系。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拿破仑控制了除西、葡以外的整个维斯瓦河以西的欧洲,伊比利亚成为下一个的扩张目标。
4.第五次反法同盟(1809):(1)背景:伊比利亚和英国毛纺业关系密切,法国欲控制两国以完善大陆封锁体系。于是以共同瓜分葡萄牙为诱饵,令西班牙借道给法军,之后再攻占西班牙。
(2)经过:1807.11法军占领里斯本,1808.3拿破仑支持斐迪南王子推翻国王卡洛斯四世,之后又派8万军队推翻西班牙波旁王室,让约瑟夫担任西班牙国王,西葡加入大陆封锁体系。1808年伊比利亚反法起义不断,英国趁机派兵登陆,组建第五次反法同盟,鼓动奥地利对法开战。
(3)结果:拿破仑镇压西葡后又击败奥地利,1809年和奥地利缔结《维也纳和约》:奥地利割西加里西亚给华沙大公国,东加里西亚给俄国,蒂罗尔和上奥地利给巴伐利亚,的里雅斯特、阜姆、达尔马提亚、伊斯特利亚给法国并建立伊利里亚省,奥地利赔款8500万弗罗林,裁军一半,加入大陆封锁体系,奥地利失去三分之一的领土和450万人口。1810年弗朗茨一世的女儿嫁给拿破仑,以求法奥结好。
5.第六次反法同盟:(1)背景:①法俄关系恶化:拿破仑扩张野心膨胀、华沙大公国威胁俄属波兰、拿破仑向亚历山大一世的妹妹求婚遭拒、加入大陆封锁体系破坏了俄国农产品出口(与英国的传统贸易)。
②征俄失败:1812年10月法军从俄国撤出,42万人只剩2万,欧洲各国得到鼓舞,再次组成反法同盟。
(2)经过:1813年10月拿破仑在莱比锡会战中失败,1814年4月拿破仑退位,流放厄尔巴岛。
(3)第一次《巴黎和约》:俄普希望彻底打击法国,奥地利则希望建立法奥同盟,英国不希望俄国过分强大,反对彻底肢解法国。所以和约对法国比较宽容,让其保持1792年边界,荷兰、瑞士、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公国恢复独立,英国保留马耳他岛,俄国吞并华沙大公国。
恩格斯:“一个在四分之一的世纪内连年战争而力量消耗殆尽的国家已不能单独抵抗武装起来的世界对它的进攻。”
第二章 政体轮回和社会巩固(1815-1870)
一、波旁复辟王朝(1815-1830)
1.自由立宪体制的失败:(1)自由立宪的尝试:路易十八在复辟时还是认识到了不可能完全回到旧制度,通过《1814年宪章》(1814.6.4)保障了基本公民权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议会实行两院制,国王有最高行政权、可解散议会。拿破仑时期的中央集权管理体制也得到继承,保留了一些当时的议员和元帅。
(2)第一次白色恐怖:1815年选出的议会只有35%的旧贵族,路易十八本以为这能实现均衡,但实际上占多数的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也是王权派,这些“比国王还坚定的保王党”掀起了复辟王朝的第一次白色恐怖,通过了一系列惩罚“叛国”、“危害安全”和“煽动”的法律,次年议会被国王解散。
(3)复辟王朝的右转:1816-1820年,路易十八任用温和派稳定局面,但1820年阿图瓦伯爵查理的幼子被波拿巴派刺杀,导致保王党向年老的路易十八施加压力,令其开始放弃和解政策。1824年阿图瓦伯爵继位为查理十世后,掀起第二次白色恐怖,先后颁布《亵渎圣物治罪法》和《补偿逃亡贵族10亿法郎法》支持教会和旧贵族,1829年又任用极端君主派波利尼亚克担任首相,他试图通过占领阿尔及利亚来平息国内不满(1830年7月占领阿尔及尔),但没有用。
2.文化生活的继续发展:类似德国的那种转向民族传统和中世纪精神家园的浪漫主义、阶级斗争史学(梯叶里、米捏、基佐)。
3.七月革命:1830年3月,在众议院选举中展优势的自由派要求国王解散极端君主派内阁,查理十世却下令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但自由派又在选举中获胜,于是国王在7月25日又颁布敕令,内容包括:对自由派书报进行督察,解散选举产生的新议会,削减75%的选民,规定新选举的议会无权修改法律。结果引发“光荣的三日”,因关闭印刷厂而失业的工人和市民、学生一起上街抗议,成功占领军械库、市政厅和巴黎圣母院。同时资产阶级的上层人物们已经规划好了未来的道路,决定扶植奥尔良公爵实行君主立宪制,奥尔良家族是波旁王朝的支系,公爵及其父亲在大革命中也有过进步行为,被认为是合适人选。8月奥尔良公爵被议会尊为“法兰西人民的国王”,接受三色旗。
二、奥尔良王朝(1830-1848)
1.暗潮汹涌的政治形势:(1)有限的自由化:《1814年宪章》略微修改后成为《1830年宪章》,删掉了君权神授的言论,天主教的地位由国教改为“多数法国人的宗教”,降低了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财产资格限制,让选民由10万增加到16万,但仍有97%的成年男子没有选举权。
(2)秩序和稳定:奥尔良王朝初期在政治方面面临主张扩大民主的运动派和强调维持秩序的抗拒派的斗争,由于当权者对人民骚动的恐惧,抗拒派占据上风,1840年基佐掌握实权后,更加害怕扩大民主范围会导致类似雅各宾派的“人民政权”,一方面用贿赂和暗箱操作的手段让自己的亲信担任要职,另一方面严格保持纳税额限制(“法国能理解并独立行使选举权的人不超过18万”)。
(3)对外政策:占领象牙海岸(1842)、马达加斯加(1842)、阿尔及利亚全境(1844)。对于欧洲事务,不肯按照自由派的要求支持波兰、意大利的革命运动。
(4)潜藏的威胁:除了正统派、共和派(知识分子、下层工人和军人)之外,该时期波拿巴主义(一方面要求拿破仑后裔在法国重建帝国,另一方面主张建立以民众支持为基础的强权政治)的复兴值得关注。波拿巴神话给法国带来了沙文主义的幻想,文人给他添加了过多传奇色彩,追求公民化色彩的奥尔良王朝也放任这一神话的发展,1831年在旺多姆广场立拿破仑雕像,1840年迎回拿破仑遗骸。这种波拿巴神话的发展令路易·波拿巴(1808-1873)可以凭其伯父的声望吸引支持者。
2.变革中的社会经济:(1)传统阶层的衰落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增长:七月革命后旧贵族纷纷逃往乡下,拿破仑时期新贵族的身份也得不到充分的社会认可。大革命时期的土地买卖和投机活动让地产主、金融家成为最有势力的人物,小资产阶级虽不享有选举权,但可以通过缴纳直接税加入国民自卫军彰显自己的身份:“每到星期天,这些小资产者就充满热情地参加民兵队的操练,以保卫剥夺他们投票前的政权。”
(2)社会经济的缓慢发展:以基佐为代表的掌权派认为“让太多人过快致富是不合适的”(但他就限制选举资格时作出解释时却说:“你们可以通过致富获得选举权。”),经济发展太迅速会造成社会不稳定,所以该时期法国的工业化受到“渐进”思想的限制,农村人口仍占75%以上,而且闭塞严重,铁路里程数(1900公里)甚至低于普鲁士(3400公里),铁路、公路和邮政的大发展要到下一个阶段。
(3)工人阶级:早期工业化中的工人状况非常恶劣,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的人甚至住在山洞和窝棚里,工人体质差,平均寿命只有30岁,在征兵时有超过60%的青年工人都达不到健康标准。1841年的《童工法》规定8岁以下儿童不进厂,8-12岁儿童的劳动时间在8小时以内,但这么有限的规定也是形同虚设,因为该法律主要靠不领工资的义工监督。这种不幸的境遇造成了当时工人运动的活跃。
3.思想文化领域的社会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和绘画、路易·勃朗要求通过国家工场保障劳动权、蒲鲁东对私有财产的谴责和无政府互助论、布朗基的密谋夺权思想。
4.1848年革命:1846-1847年法国农业歉收,1847年三分之一的巴黎市民要靠救济维生,对现体制不满的正统派、教会人士、波拿巴主义者和中小资产阶级也逐渐活跃。1847年夏开始,反对派以“宴会运动”的形势公开议政,要求实行普选,政府虽然将这些活动取缔,但群众已经在反对派报刊的鼓动下活跃起来。1848年2月23日,国王将不得人心的基佐免职,但同一天晚上发生了政府军开枪打死36名民众的事件,导致局势一发不可收拾。次日共和派在民众支持下于市政厅成立临时政府,路易·菲利普逃往英国。
三、第二共和国(1848-1852)
1.共和国的问题:第二共和国是在街垒起义者的压力下突然诞生的,温和共和派(拉马丁等)和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激进派(路易·勃朗等)的立场并不一致,共和国在分歧中实施的措施不稳定且不得人心,而选民资格的大范围开放则让路易·波拿巴成为广受欢迎的人。
(1)共和国与农民:最得罪农民的地方在于1848年3月开始征收的“45生丁税”(每交1法郎直接税,必须额外交45生丁附加税),政府规定不直接经营土地的大土地所有者不用纳税,由土地承租人(佃农)纳土地税,导致农民普遍怨恨。为了挑拨矛盾,政府还宣称这项税收主要用来养活国家工场的工人。
(2)共和国与工人:政府表面上同意路易·勃朗为保障工人就业权提出的国家工场计划,但把这个方案交给反对这项计划的马利执行,1848年3月-6月,国家工场吸纳了12万人,其中真正有劳动机会的只有1万人,由于执行这项计划的人阳奉阴违,让很多不干活的人白领钱,又不能有效地安排劳动,这就起到了败坏工人力量声誉的作用。
(3)六月起义:在4月的制宪议会选举中,工人代表只占880名议员中的18名,5月产生的执行委员会中则没有工人代表,执行委员会拒绝按路易·勃朗的提议设立劳动部,还通过了禁止集会请愿的法令。这些行为引起工人的愤慨,他们在布朗基的组织下多次发起示威,要求参加政府,执行委员会找到借口,让军政部长卡芬雅克调军队进巴黎。6月21日,关于解散国家工场的决定彻底激怒了群众,45000名工人发动起义,政府已经集结了25万军队,分裂现代社会的两个阶级的第一次决斗以工人的失败告终。之后卡芬雅克开始对起义者进行清算,处死1万人,逮捕1.5万人,流放4000人,之前有利于工人的缩短工作日之类的法令也被废除。
2.路易·波拿巴当选:实行成年男子普选权后,选民从25万猛增到900万,11月新宪法通过,规定总统直选且不得连任,议会与总统都拥有广泛权力,总统无权废除议会通过的决议和解散议会。路易·波拿巴利用这个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大搞宣传,共和派的候选人卡芬雅克手上刚沾过血,占选民75%的农民基本上也对带来45生丁税的共和国没有好感,加上拿破仑神话的作用,令他获得了75%的选票。
3.走向帝制:起初共和派敌视路易·波拿巴,他就让正统派和奥尔良派合流成的秩序党组阁,制宪议会想要延长自己的期限,1849年1月被尚加尼埃将军带人胁迫解散,5月新选出的立法议会中秩序党占绝对优势(450个席位)。控制了关键部门后,秩序党已经将总统看作傀儡,虽然目标都是改行君主立宪,但奥尔良派和正统派在王位人选上产生争执,最终被路易·波拿巴各个击破。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议会,此时议会中的共和派和秩序党都站在总统的对立面,于是就得在任期结束前采取武力,1851年12月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次年1月的新宪法把总统任期改为10年,总统还可指定继承人,11-12月,通过全民表决恢复了帝制。
四、第二帝国(1852-1870)
1.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1)皇帝权力:起初拿破仑三世不受欧洲王室认可,他也想的开,因为他是“被新原则的力量推上了旧王朝才能拥有的崇高地位”。因此1852年12月公布的第二帝国宪法除了将行政、立法、司法方面的最高权力集中到皇帝手里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让皇帝拥有随时举行全民投票的权力。同时拿破仑三世自己的统治也具有二重特点,一方面他希望像伯父一样独裁,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社会的形势所迫和在英国生活的影响,他也希望让统治显得更自由宽松。
(2)自由化改革:1860年开始,拿破仑三世在大部分大臣的反对下开始自由化改革,先是允许参议院和立法团以请愿书的方式提出异议,又允许议会质询大臣,1861年规定政府财政预算增加需得到立法团批准,1864年允许了非暴力罢工,1868年办报需政府批准的制度也废除,不过反对派并没有因此减轻批评力度。
(3)稳定局面和经济发展:拿破仑三世认同圣西门学派发展实业的主张,他在投资方面为资产者扫清障碍,利用金融机构和银行体系筹集资金,鼓励发展制造业和运输业,同时与多个国际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使得法国在第二帝国时期完成工业化。其中重要的有三方面:通过铁路的“蜘蛛网计划”把封闭的农村串联起来(铁路总长由1851年的3600公里增加到1869年的1.7万公里)、开展现代化城市改造工程(比如在巴黎的拓宽街道工程便利了政府军的镇压活动)、三是普及煤气灯的照明计划。
2.国威政策和帝国结束:拿破仑三世致力于清洗维也纳体系下的“耻辱”,致力于让法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殖民扩张和对俄战争方面,法国取得一定的成果,成为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但在欧洲事务上,对撒丁王国和奥地利干涉得不偿失(1859年),法国在奥地利没有被彻底击败的情况下与其停战,即没有有效遏制奥地利,也没有维持住意大利的局面(撒丁王国更加坚定地推进统一进程)。1870年普法两国因为西班牙王位问题发生争执,法国不愿意让霍亨索伦家族成员继承西班牙王位,普王本来决定退让,但俾斯麦和法国舆论都倾向于战争,拿破仑三世也被形势推着走,向普鲁士宣战,此时法军只有20多万,普鲁士在整合德意志之后却能动员47万人,结果就是色当的失败。此时帝国内部的反对派行动起来,在工人和小资产阶级的“新雅各宾派”的运动下,9月4日成立了共和国。
第三章 战前的第三共和国(1870-1914)
一、从临时到固定的共和国
1.临时政府的盘算:临时政府虽然自称国防政府,实际其中的多数成员都对抵抗敌军没有信心,巴黎群众却因为共和国感到鼓舞,自发扩充了国民自卫军等武装力量。1871年1月,临时政府和俾斯麦停战,2月进行了国民议会选举,结果奥尔良派和正统派占绝对优势(占645个席位中的400个),梯也尔在波尔多组建了新内阁,同月与德国签订割地又赔款的和约。显然,国防政府根本不愿意武装群众与外国军队作战,因为武装的工人群众将有力量向资产阶级政府提出更多要求,在民族义务和阶级利益之间,政府总是毫不犹豫地打着前者的幌子选择后者。
2.镇压巴黎公社:梯也尔为了巩固权位,必须压服巴黎的激进性,他采取了很多触怒巴黎人的政策(允许德军在巴黎阅兵,在围城结束后取消国民自卫军津贴,居民所欠债务不得延期等),并在德国的支持下向巴黎调兵。1871年3月18日,政府军试图抢夺蒙特马尔高地火炮的行为暴露,导致起义爆发,一开始公社为了通过民主选举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花费了很多时间,不愿“主动发起内战”,当时逃到凡尔赛那里的只是一些残兵,梯也尔只好宣布“绝不派军队去巴黎”。但从俾斯麦那里获得了大量武装战俘后,梯也尔就果断采取强硬政策,制造了五月流血周,资产阶级军队在屠杀本国民众的内战中表现出了在和外敌作战时没有的凶猛。通过对巴黎公社的镇压,有近百年历史的国民自卫军被取消,来自群众运动的激进性因素被制服。
3.共和制的确立:镇压巴黎公社后,梯也尔依然维持着没有宪法的共和国现状,1872年通过新兵役法禁止军人参加政治选举,1873年还清对德赔款,然而君主派已经越来越不耐烦,于同年被迫辞职。
(1)君主派和解失败:在麦克马洪成了新总统后,君主派基本控制了各种要职,正统派和奥尔良派还一度达成感人和解,约定先由正统派的尚博尔伯爵当国王,再由奥尔良派的巴黎伯爵继位,但10月尚博尔伯爵顽固地要求使用波旁王朝旗帜、取消三色旗的国旗地位,导致君主派的和解流产。
(2)一票共和:此时波拿巴主义在各派的争执中再次表现出复兴倾向,共和派和君主派由于波拿巴帝国幽灵的威胁开始接近。1875年国民议会在讨论《政权组织法》时,共和派对宪法条文中故意回避“共和国总统”的提法感到不满,提出瓦隆修正案,于1月30日以一票优势通过,“共和国”一词由此写入其中。
(3)共和国的制度安排:妥协框架下的1875年宪法让共和国形成了有两个权力中心的半总统制,不过1877年麦克马洪因为反教权问题依法解散共和派内阁和众议院后,共和派再次在选举中获胜,麦克马洪意识到这不是“少数部长和我个人可以改变的”,1879年共和派控制参议院后,麦克马洪也主动退让辞职,新的共和派总统宣布服从议会,第三共和国由此成为议会制共和国。同年6月两院宣布一系列决定:政府和议会迁回巴黎,定《马赛曲》为国歌,确定7月14日为国庆节,共和意识形态得到确立。
二、温和与激进的政治局面
1.温和共和派主政(1879-1899):第三共和国建立后,原共和派产生路线分歧,温和派主张渐进变革,认为对德复仇条件不具备,重点应进行海外扩张;激进派主张实行激进的社会变革和扩展民主权利,要求尽快实现对德复仇,反对投入海外殖民,1901年成立了激进党。此外工人政党也开始出现(1879年法国工人党成立,后来分化改组成社会党)。
(1)温和派面临的问题:第二帝国时期宗教复苏造成的宗教情绪和教权主义声浪、犹太人公民问题(本来1814年路易十八就宣布承认犹太人是平等的法兰西公民,但19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因为迫害迁移到法国,让极端民族主义喜欢拿这个状况说事)、残存的保守派、经济问题和阶级矛盾。
(2)世俗教育改革:总理和教育部长费里的主持下,温和推进世俗教育改革,把所有天主教徒剔除出全国教育最高领导机构,确立国家对教育的领导,宗教团体必须获得政府批准。按照免费、义务、世俗化原则推进国民教育,并在学校灌输爱国情感和共和观念。同时大规模提高教师待遇,赢得教师群体对共和国的支持。虽然此时国家和教会没有完全决裂,照样为教会拨款、发放津贴,1876-1887年教会学校的人数只从8万减少到7万,但这次改革仍然引起教会保守派的抗议。
(3)布朗热运动:在1885年10月的选举中,右翼保守派获得202席,温和派和激进派分别获得200席、180席,温和派不得不为了保住政权与激进派联合。此时激进派盯上了作为保守势力聚集地的军队(因为梯也尔时期确立的军队非政治化原则,反而让无党派的保守势力在军队立足),激进派领袖克里孟梭(1841-1929)推荐军人乔治·布朗热(1837-1891)出任陆军部长以向军队轰入共和观念,布朗热实际是个投机分子,他以亲民的面貌推进了一系列军队改革:改善士兵的伙食和住宿条件(小锅饭、用床垫取代草铺)、清除贵族军官、取消特权阶级的军役豁免权、把兵役由五年缩短到三年。布朗热极力宣扬对德复仇情绪,主张多征召7万士兵以便开战,在一次矿工罢工中他不让士兵镇压,反而让矿工分享军队伙食,赢得了民族主义者和部分工人的好感,越来越偶像化。1887年发生了法国边境检查站警官进入阿尔萨斯执行公务被德国逮捕的事件,布朗热趁机煽动情绪,温和派不得不联合保守派推翻内阁,把布朗热下放外省。9月首都又爆出勋章丑闻,当时的总统格列维之子丹尼尔·威尔逊利用关系伙同高级军官盗卖荣誉军团勋章,布朗热的支持者借机要求打倒腐败的共和国。1888年3月温和派又让布朗热退役,反而令他不再受军人不参政原则的束缚,利用当时的选举漏洞多次参加补缺选举(选中就立刻辞职),以制造声浪赢得选民支持,君主派和波拿巴主义者也奉布朗热为偶像。
(4)对共和国的捍卫:1889年布朗热已经要成为新波拿巴了,激进派转而支持温和派,2月进行了选举制度改革并解散了支持布朗热的爱国者同盟,4月内阁放出风声说要以破坏共和国安全罪逮捕布朗热,结果布朗热直接携情妇逃往比利时,暴露了其投机者的真面目。
2.危机继续:(1)巴拿马丑闻:1881年开凿过苏伊士运河的莱塞普斯获得了开凿巴拿马运河的权利,之后他和工程师埃菲尔组建巴拿马运河开凿公司,1888年议会授权该公司发彩票筹集资金,但第二年公司就破产了,股民损失15亿法郎。官方试图掩盖真相,不过1892年9月内幕还是被披露,原来是公司通过犹太人牵线贿赂了政府和议会中的关键人物,1893年开始对有关人员进行审判,多数人都判的很轻,这一丑闻让共和国名誉扫地,也打击了国内投资实业的热情。
(2)德雷福斯事件:1894年出身于阿尔萨斯犹太人家庭的上尉德雷福斯被指控向德国出卖情报,军事法庭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将其判处无期徒刑和流放。1896年发现真正的出卖情报者其实是出身于匈牙利贵族家庭的少校埃斯特拉奇,军方为了面子却要求压住此事,在德雷福斯亲友的要求和舆论压力下,1898年军事法庭依然宣布维持原判。此时作家左拉开始介入,发表公开信批评军方,他本人被判刑后流亡英国的状况又激发起民众运动,这一事件现在已经发展为左右两派的斗争了,牵扯到法兰西共和国公民的构成原则、与保守派的决战。1899年2月反对重审的总统富尔因过度服春药死亡,给重审创造了条件,6月德雷福斯被召回,但军事法庭依旧判其有罪,德雷福斯最后接受了总统赦免。经过这次事件,共和派意识到要进一步清除军队中的保守力量,并肃清教权势力。
3.激进共和派主政:到1899年,德雷福斯事件已经充分刺激了政治力量的分化,部分温和派转变为激进派,socialism派别也支持激进派,激进派实际开始主导议会。
(1)政教分离:由于在之前的德雷福斯事件中天主教会再次暴露出反共和倾向,激进派决定彻底肃清教会在政治上的影响,1905年通过《政教分离法》,规定了宗教信仰自由,“共和国对任何形式的宗教均不再承认,也不给予工资和津贴”,不过教会还是通过私人赞助保持下来,与教廷的交往也不再受国家约束。
(2)社会政策:激进派主政时比较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确立每周6天的工作制和集会自由,但当集会罢工超出限度的时候还是会镇压。
三、物质和文化生活
1.经济发展的特点:由于普法战争的赔偿、失去洛林地区铁矿、政府丑闻造成投资信息下降,该时期工业发展有限,资本多倾向于对外投资和放贷,企业家的经营取向比较保守,垄断组织发展程度远不如美国和德国。
2.人口特点:18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长期低于3%,人口分别在1860、1890、1910年被德、英、意超过,许多中产出于阶级跃迁考虑不能生太多,农民为了避免小块土地被分割也愿意少生,工人在剥削压迫中自然也学会了节育。巴斯德的研究推动了城市公共卫生工作的改善,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
3.思想文化特点:虽然物质生活到世纪末已有了明显改善,但人们对理性、进步的信心更低了,反叛和颓废的倾向在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体现,可以看该时期的文学史、艺术史。
4.殖民争夺和复仇情绪:1880年代开始,第三共和国迎来一波殖民高潮,1902年法国与殖民地的贸易已经超过与德国、比利时、卢森堡的贸易总和,这让政界各派在殖民活动上的意见趋于一致,在摩洛哥问题上和德国的关系逐渐恶化。1914年8月26日各派别在民族复仇旗帜下组成“神圣联合”政府,饶勒斯被刺杀后社会党就转向支持战争,唯一争取到的是1914年针对高收入者的个人所得税。
第四章 两次大战和第四共和国(1914-1958)
一、一战中的流血
1.一战战局:军方的设想是一开始集中兵力收复阿尔萨斯-洛林,所以忽视了北部边境,马恩河战役阻止了西线决战后,德军攻占法国北部港口的行动也没有成功,11月起战争开始演变为起初的浪漫观念没有设想到的残酷堑壕战。
2.一战中的社会:政府利用紧急状态就触手伸向社会的各种角落,书刊检查、自由限制和军事法庭都得到强化;同时政府也被迫承担起更多经济干预和社会服务职能,妇女在国内生产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堑壕战的残酷击碎了民族主义者关于战争的幻想,反战力量逐渐萌芽,俄国1917年革命爆发后,法军也有许多士兵秘密成立了类似苏维埃的组织,在尼维尔攻势中联合拒绝进攻,后方的兵工厂、缝纫业、冶金业也都发生罢工。虽然贝当、克雷蒙梭等强人通过软硬兼施的手段暂时平息了运动,但民族心理上的团结已经荡然无存。
3.战后问题:政府渴望通过大力剥夺德国来弥补战争损失、平息各种社会问题,这是英美不能接受的,最终确定让德国承担一切战争责任,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获得对萨尔区(1814年塔列朗让出该地,暂时由国联管,十五年之后公投决定该地归属)的煤矿开采权,德国在1921年5月前赔款200亿金马克(50%归法国)。但法国的损失是巨大的,战火主要破坏的是法国领土上的设施,政府借债总额高达1755.2亿法郎(战争期间政府的财政收入为348.6亿法郎),136万士兵战死、404万士兵残废,平民死亡人数比战前平均数高出24万,新生人口数量则不如战前,十月革命又让法国在俄国112.5亿法郎投资化为泡影,法国充分感受到了战争的代价。
二、战间期的法国
1.战后重建和外交诉求:
(1)鲁尔事件:1920年代初,法国的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问题继续发酵,德国则意图利用英美支持拖延赔款,战后执政的右翼国民联盟于1923年1月以不履行赔款义务为由联合比利时出兵鲁尔,德国对此采取消极抵抗的办法,法国从鲁尔运出煤铁抵不上占领费用,两国都损失巨大。英美认为法国过于逼迫德国会导致德国财政崩溃、爆发革命,通过抛售法郎和法国有价证券加剧法郎贬值,最后法国于1923年10月25日同意召开专家委员会重审赔款问题,1924年4月道维斯计划出台,英美变削弱德国的方针为贷款复兴德国的方针,法国失去在赔款问题上的领导权,右翼国民联盟因此在选举中失败。
(2)安全诉求:凡尔赛和会上肢解德国的意图没有实现后,寻求建立包围德国的同盟,1920.9、1921.2分别与比利时、波兰缔结同盟条约,之后又致力于在中南欧构建小协约国。1924年左翼联盟上台后,面对鲁尔事件后的孤立局面,改变之前的强硬政策,开始致力于寻求和解,1924年10月和苏联建交。
①《洛迦诺公约》:1925年10月和英、德、意等国达成《洛迦诺公约》,确认法、比、德领土维持现状,三者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允许德国加入国联。这实际让德国在没有承担新义务的情况下摆脱了战败国地位,虽然暂时防止了苏德接近,但法国的地位因此大大削弱,波、捷等法国盟友的边界没有得到保证,关于法国自身的边界的内容还要依赖英、意的保障
②《非战公约》:国联的裁军活动收效甚微,法国在欧洲的局面反而愈加孤立,于是白里安尝试利用当时的和平主义思潮,争取美国对法国承担安全义务并构建起集体安全体系。不过美国并不想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凯洛格几经拖延,力图把美法双边条约变成多边非战公约,最后于1928年8月在巴黎签订有15个国家参与的《非战公约》,宣布不再将战争用作国家政策的工具,但对于如何执行这一内容却没有任何明确责任规定,还保留了战争作为自卫权的手段。1929年8月杨格计划确定英法军队于1930年撤出莱茵非军事区。
③马奇诺防线:1928-1936年完成,是保守军事思想的产物,认为战争的最理想状况是坚持打防御战,轻视坦克、飞机的独立作用。
(3)经济恢复:1926年7月左翼政府因财政危机垮台,加剧了对政治的失望情绪,但之后上台的国民联合政府暂时稳定了局面。法国的举债重建虽造成通货膨胀,但也充分更新了固定资本,提升了工业技术的现代化、标准化程度,1924-1929年的工业发展增速达到5%,1929年农业生产也恢复到战前水平。
2.第三共和国的黄昏:
(1)迟来的经济危机:法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较迟卷入危机,但这只不过是因为其工农业相对平衡、手工业小生产者众多和对外贸依赖较小的特点,在美、英、德发生失业潮时,法国的外籍劳工数量还在增加。但1930年底危机还是来到,一年内工业生产就下降17.5%,失业人数达到50万,卷入危机晚反而让法国更难以脱身,萧条一直持续到1935年,令法国的工业生产回到1911年的水平,1937年的出口只有1929年的25,%,在其他国家逐渐走出危机时仍然难以回复。
(2)法西斯组织的兴起:经济危机和政局动荡加剧了人们对第三共和国体制的不满,1924年左翼联盟执政时右派因为恐惧左成立的各种法西斯组织(如火十字团,成员有1934年的3.5万增加到1936年的45万)在此时活跃起来,还有在大资产阶级赞助下新成立的法兰西团结(1933)等新组织。
①法国法西斯组织的特点:不是德意舶来品,主要是本国右翼思想传统(波拿巴主义、反德雷福斯)的产物,最突出的特点是寻求中央集权的内部治理而非对外扩张。
②法国法西斯组织的限度:几十年的共和主义教育和自由民主意识形态还是让多数人对法西斯没有好感,很多法西斯组织并不公开承认自己是法西斯,而且各法西斯组织也各有侧重、不愿放弃自主,没有形成统一政党。
(3)人民阵线政府:面对右翼制造的压力,激进党、社会党与从社会党分裂出来的法共(因为是否加入第三国际的问题分裂)组成联合,1936年1月发表《人民阵线纲领》,4月在议会大选中获胜,6月由社会党的勃鲁姆组阁。
①勃鲁姆的改革政策:立刻通过对资本家开刀来平息罢工,迫使法国雇主协会和法国总工会达成《马提尼翁协议》,法律上承认了工人的集体谈判权;采取一系列国家干预措施,将军火和飞机制造等关键部门国有化;改善劳动者的福利待遇,确保每周40小时工作制和带薪休假。
②人民阵线的瓦解:资本家通过藏匿资金和资本外逃来抵制人民阵线政府,也证明了这些显贵随时会抛弃自己的国家,财政困境阻碍了经济改革。勃鲁姆政府为了向右派妥协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2月宣布暂停改革,6月政府关于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法案遭到保守势力控制的参议院否决,勃鲁姆第一次下台,之后人民阵线逐渐分裂,1938年4月勃鲁姆第二次下台后,激进党的达拉第上台,打着恢复经济的旗号推行增加群众负担的税收、降低大企业所得税、取消周40小时工作制等一系列向人民转嫁负担的措施,11月激进党开始镇压法共与罢工工人,人民阵线瓦解。
3.绥靖外交:1934年10月外长路易·巴尔都被刺杀后,赖伐尔开始变亲苏外交为亲德意外交。1936年3月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法国没有主动采取行动,而是诉诸国联、诉诸公约,结果只换来口头谴责。在很多涉及德意的问题上,法国都依赖于英国,但英国的取向是绥靖,法国已无力独自保持强硬。
三、二战中的失败和抵抗
1.不愿进行的战争:1939年9月宣战后,法国上下都没有作战的意愿,军方高层对政府说的最多的话是“别急”“别激动”,前线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娱乐活动,许多士兵被派去支援生产,还允许士兵请假从事春耕。没必要在这里感叹民族的瓦解,也没必要像一些喜欢国拟和宏大叙事的白痴那样乱叫,莫名其妙地就发明了一些全民的耻辱,资本家在1930年代通过藏匿资金和资本外逃搞垮左翼政府的时候怎么就不觉得耻辱?你们这些统治阶级心里想着随时抛弃这个国家,还要把你们自己的耻辱强加给所有人?一战时流了那么多血,多少残废军人的一辈子都毁了,这就是你们民族的伟大事业,而人民为这个事业付出一切的报酬就是堑壕里的折磨。二十年前诓骗人民牺牲了这么多,现在还指望人民随时感动、随时热泪盈眶?事实就是你们这些本国的奴役者的统治跟外国人的统治没有任何区别,如果外国的奴役超出容忍的限度,人民自会抵抗,但绝不是为了你们的民族事业而抵抗。
“战争又被蛊惑人心的政权中那些最可憎的小丑们发动起来了……现在再次要我们去拯救共和国,而这个共和国比1914年的那一个要更坏……与其仇恨希特勒,不如仇恨那些导致希特勒不断胜利的法国政客。”
2.维希法国:1940年6月25日停战协定生效,法国政府可在南部40%的“自由区”行使“适当的”政府职能,其余占领区除阿尔萨斯-洛林由德国直接管理,其他地区的一般行政事务、行政官员也多由维希政府任命,不过占领区德国法律优先。7月10日的两院联席会议以569:80的表决结果结束了贝当和赖伐尔讨厌的第三共和国体制,确立以“劳动、家庭、祖国”为原则的维希法国(1940.7-1944.8)体制。
(1)劳动:要求肃清被指责为自由散漫、个人主义的共和观念,加强学校的古典学、手工劳动和伦理教育,鼓吹让青年人回到土地、参加劳动营,1942年演变成送人去德国强制劳动。
(2)家庭:宣传传统家庭观念,禁止离婚,限制妇女工作权,反堕胎,鼓吹对男子汉的崇拜。然而元首贝当自己就有很多情妇,这种cosplay就很奇异搞笑。
(3)祖国:停战初期贝当一度被视作民族英雄,并得到教会的大力支持(甚至成为祈祷文主角),但1941年之后,民众就随着生活水平的下降逐渐滋生对政府的不满。1940年10月24日贝当和希特勒会面,试图与德国成为对等伙伴关系,但希特勒只把维希法国当成仆从国。维希法国还主动实施各种对犹太人的迫害政策,帮助纳粹进行种族灭绝。
3.抵抗运动:1940年6月17日,戴高乐前往伦敦的同时,埃德蒙·米什莱在国内发起抵抗运动。戴高乐在国外面临的形势是很不利的,多数国家都承认维希法国为合法政府,美国参战后试图把法国当成战败国处理,火炬行动成功后试图扶持达尔朗、吉罗压制戴高乐。而戴高乐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树立抵抗姿态的形象保持法国的地位,冒着很大的流血代价让法国军队尽可能多地参与本土战斗,以实现光复而非盟军的军事占领。
4.恢复和重建:1944年6月戴高乐将“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称“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1944-1946),自己任临时政府主席,并在盟军登陆后开始收编国内抵抗力量,由于戴高乐追求秩序和权威,可遏制法国抵抗力量的激进倾向,其地位得到盟国承认。斯大林令法共和戴高乐合作,1944年12月法共游击队和维希警察一起被改编为“共和国保安部队”,负责控制群众。
(1)献祭:战后对“背叛者”的清算是为了塑造爱国神话,即用对一小撮背负罪孽者的清算证明大多数人是爱国的,不过总体上法国对“合作者”还是倾向于重判轻罚。
(2)社会政策:左翼力量在战后要求推行国有化和福利政策,戴高乐本身也对资本家没有好感,认为搞国有化有助于加强国家力量,所以这些政策要求都得到了实施。1944-1946年对煤炭、航空、电气行业实施国有化,接管法兰西银行和四大储蓄银行,1945年的法律规定所有雇主雇员必须参加社会保险,1946年4月将34家保险公司国有化。
(3)政治制度的选择:戴高乐不愿回到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制,要求实行国家元首和政府掌握实权的总统制,在需要做决断时遏制党派纷争,左派联盟则实现一院制议会和地方自治。起初战前的政客纷纷翼赞戴高乐,但随着战争结束,政客们又怀念起第三共和国的氛围,指责戴高乐想搞独裁,此时戴高乐也不满在联合政府中受到法共和社会党的掣肘,于1946年1月辞职。1946年10月确定第四共和国政治框架的宪法草案进行全民公决,和第三共和国时期一样规定总统由两院(上院称共和国参政院,下院称国民议会)联合选举产生,总统依然是一个没什么权力的荣誉性职位,共和国参政院在多数情况下只是咨询机关,国民议会可随时推翻政府。
四、第四共和国(1946-1958)
1.议会制共和国的政局:议会制国家的政府若要保持稳定,最好是有一个绝对优势的大党,但当时法国不存在这样的政党,议会中的政党只有通过多数联合才能实现执政,这种联合往往稳定性很差。而且当时作为议会大党的法共长期被政府排斥,中间派政府无力应对右翼的挑战,在危机面前就更加弱势。
(1)第三力量政府:起初法共在大选中获胜,但资产阶级政党不接受让康米做总理,所以由社会党的勃鲁姆组阁,由法共、社会党、人民共和党组成联合政府。然而由于法共反殖民的立场,加上法国在经济上需要美国支持,1947年5月政府以法共部长支持罢工、破坏内阁团结为由将其驱逐。此后政府更迭频繁(12年共换了20届),但都以第三力量的姿态示人,奉行反左防右(戴高乐追随者)的方针。
(2)普雅德运动:战后大企业的扩张引发小资产阶级的抵制,小批发商皮埃尔·普雅德育1954年发起反对现代化(认为美国人让他们变穷)、反对城市化(让乡村小店顾客减少)、反对知识分子(他们提出现代化方案)的运动,右翼力量的势力有所增长,第三力量政府受到两个方向的夹击。
2.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1)美国援助:戴高乐辞职后,法美关系不再有明显障碍,1946年5月美国同意免除战时的大部分债务、小部分转为无息贷款,1948年开始实施的欧洲复兴计划要求法国将大部分援助款用于投资基建,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2)全国经济发展规划:1946年1月初政府设立计划总署,1947年1月开始实施由首任专员莫内制定的《现代化与装备计划》,主要内容是为了长远发展暂时抑制居民消费需求、大量投资基建并加快机械设备更新周期。
(3)效果:1948年工业生产指数超过战前,1958年的GDP相比1951年增长了33%,工业产值上升了54%,失业率一直保持在2%以下,1962年农业人口已经降到8.4%。不过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人们并没有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农民、小手工业者在工业投资造成其收入下降后还可能感受到倒退(普雅德运动),暂时的出生率提高和外来人口涌入带来城市病。
3.欧洲联合的起步:战初法国还抱有传统的对德复仇态度(1944.12签订《法苏互助同盟条约》,“新的德国必须保持权力分散且软弱的状态”),但很快倒向北约并与德国和解,1951年六国成立煤钢共同体(这是德法),1957年成立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得到部分实现。
4.戴高乐再起:阿尔及利亚危机和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失败让第四共和国捉襟见肘,1958年2月因为法军轰炸摩洛哥村庄的事件引发外交危机,第四共和国在美英压力下接受调停,“挽留派”则认为这是阿尔及利亚独立的第一步,调停问题上的分歧让政府陷入危机。5月13日军方在阿尔及尔发动示威游行并成立救国委员会,戴高乐见时机已到,于17日宣布将担负共和国的权力,虽然左翼力量组织抗议进行反对,但国民议会还是以329:224请回戴高乐,6月1日戴高乐担任总理。9月宪法草案在公投中获得80%的赞成,总统改由两院议员、省参议员、市参议员和大选举团选举产生,有权任命总理、就重大问题进行公民投票,在紧急状况下可独揽权力;上院改为参议院,下院仍称国民议会,无权质询部长和自行决定议程。1959年1月戴高乐正式出任总统。
第五章 第五共和国体制的确立和调适(1959-)
一、戴高乐时期(1959-1969)
1.摆脱阿尔及利亚问题:戴高乐在用经济改革计划拉拢阿尔及利亚民解阵失败后,逐渐意识到强留不可能,1959年9月提出以停火为条件允许阿尔及利亚自决,民阵不赞成先停火,挽留派也认为自己遭到背叛,1960年1月在阿尔及利亚一度发动军事暴乱。但在美英的压力和国内反战抗议下,1961年5月两方开始在埃维昂谈判,挽留派发动针对政府官员的恐怖袭击又伤及无辜,令民众更加厌恶,1962年3月18日最终达成《埃维昂协议》,由阿尔及利亚进行自决,独立后在阿的欧源人需要在3年内选择国籍。1962年4月8日的公投显示有91%的法国人赞同这个协议,7月1日阿尔及利亚独立。1960年代,戴高乐基本向殖民地非殖民化的趋势低头。
2.国家政策:(1)“让法国伟大”:政府成员非议员化,削弱议会对政府牵制,1962年顶着压力搞带有波拿巴色彩的总统直选。在其治理下GDP增长率保持在5%以上,失业率低于2%,通胀率低于4%,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2.5倍(1954-1968),不过贫富差距已经明显,全国5%的人掌握了45%的财富。搞了原子弹(1960)、人造卫星(1965)、氢弹(1968)。
(2)“独立外交”:1958年9月要求改组北约,组成美英法有同等发言权的理事会,被拒绝后在北约中扮演不顺服的盟友,1959年收回地中海舰队指挥权,1966年退出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系统。在欧洲提倡法国主导的欧洲合作,抵制英国这个特洛伊木马加入欧共体的请求。
3.五月风暴:(1)背景:1968年之前法国经济的增长率和失业率虽然有所波动,但并没有达到危机线的基准(1968年GDP增长率4.3%,失业人数50万)。1960年代社会结构的中产化更加明显,工人群体中熟练技术工人的比重也大大增加。所以运动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失望,当前的技术水平足以降低用于异化劳动的能量,实际却没有降低,这种压抑就是引发我们愤怒的原因,统治闲暇时间的空洞消费并不足以消解愤怒。
(2)酝酿和发展:1946-1968年大学生人数从12.9万增加到54万,大学大幅扩招后在巴黎市区之外新建的校区多设施落后,而且管理制度僵化,扩招后的大学生在地位上也不如大学校/高等专科学院培养的“精英”。1968年3月,意大利和法国发生反战学生运动,巴黎大学楠泰尔校区成为运动中心,5月2日这里因为播放格瓦拉影片的集会吧关闭,3日学生聚集到巴黎大学本部(索邦)进行抗议,示威抗议运动逐渐转化为反政府镇压的运动。事件的导火索可能是大学管理问题,但现在已经延伸到一切问题,13日在巴黎发生教师、工人、学生组织的80万人游行,“把愿望变成现实”的标语充斥各地。
(3)事件的结束:起初当局没有重视此事,24日戴高乐才发表讲话,表示可以进行改革,但不能乱来,这没有奏效。29日戴高乐前往西德取得了驻德法军支持,30日回国后表示“我有人民委托的权力,如果动乱继续,我将采取其他措施”,同时政府组织起大规模的拥护戴高乐的活动,由于没有准备武力夺权,运动逐渐平息。1968年之后巴黎大学遭到拆分,右翼控制了政局,但民众的力量得到了证明。戴高乐认为此事已经打破了自己的权威,决意于1969年4月搞一次关于下放权力组建大区、改革参议院的公民投票,并把自己的去留和这次投票挂钩,结果是53%的人反对,于是戴高乐辞职。
二、蓬皮杜和吉斯卡尔时期(1969-1981)
1.蓬皮杜时期:1969年6月的选举中左翼政党各自为战,结果是戴高乐派的蓬皮杜当选总统,其执政时期大规模增加对核能、通讯、信息技术的投资,并致力于不顾历史古迹推进城市的现代化改造,在1973年石油危机前保持了5.8%的gpd增长率,并让法国成为第二大农业出口国。在欧洲政策上表现出开放态度,通过公民投票接纳英国、爱尔兰、丹麦、挪威加入欧共体。
2.吉斯卡尔(家族本姓吉斯卡尔,因为其父向往贵族,将姓氏改成Giscard d’Esraing)时期:1974年4月蓬皮杜病死,5月吉斯卡尔在总统选举第二轮中险胜密特朗(50.8%),其执政时期推进经济自由化、社会改革(堕胎合法,避孕、离婚自由),停止了破坏古迹的改造工程(不再在巴黎市区兴建高楼,停止塞纳河左岸的高速公路建设),恢复了巴黎市长职位(1800年后巴黎不设市长),1976年和戴高乐派的希拉克决裂。但1973年石油危机后,经济滞胀的局面长期无法克服,1981年gpd增长率只有0.2%,失业人口长期维持在100万以上。
三、密特朗时期(1981-1995)
1.密特朗的法国式socialism:密特朗是从右翼转向中间派、再由中间派转向左翼的政客,1971年趁社会党衰弱时推动自己的小党和社会党合并,“辉煌三十年”终结的时机给了他机会,在1981年5月10日的投票中以51.8%的得票率险胜。
(1)以国有化为中心的经济改革:1981.12.18国民议会通过法案,对5家垄断工业集团、2家金融公司、36家拥有10亿法郎以上存款的银行实行国有化,但政府也为此背上了大量赎金和利息包袱,这种国有化之下企业的效率也受到影响。
(2)社会改革:最低工资、最低养老金和残疾补助提高20%,家庭和住房补助分别提高25%和50%,实行39小时工作周、每年5周带薪休假,男性退休年龄从65岁降到60岁,为此增加对富人和高收入者的税收、对300万法郎以上的财产征收财产税。
(3)行政改革:1981.8国民议会通过《权力下放法案》,扩大大区(1950年代出现大区建制,起初只是省的联合,1980年代开始成为具有议会和独立预算的行政区)、省和市镇在行政和财政方面的自主权,原来中央任命的省长改称共和国专员,只负责管辖警务和中央派出机构,对地方起监督作用。
(4)宽容政策:1981.8.2和1981.9.18国民议会分别通过《取消国家安全法庭法案》和《废除死刑法案》。1981.10.29通过新移民法,放宽外来人口进入限制并赦免13万非法移民。
2.改革的波折:“膨胀计划”实施一年后,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并没有实现,财政赤字从1980年的303亿法郎增加到1982年的989.5亿法郎,物价持续上涨,失业没有缓解。1981.11.29政府就宣布要“暂停改革”,但之前国有化造成的赎金负担还是让财政更加困难,1982年起政府开始像其他国家一样开始实施冻结工资物价、削减开支和福利的紧缩政策,1983年3月开始大幅提高个人所得税、汽油税和公共交通费,并对国企进行大裁员,引发持续罢工潮。
3.左右共治局面:总统任期7年,国民议会任期5年,这就可能出现总统和总理左右共治的现象(2000年总统任期改为5年)。
(1)第一次左右共治:社会党政策的乏力令人失望,此时希拉克的保卫共和联盟和吉斯卡尔的法兰西民主联盟组成联合,1986年3月16日在国民议会选举中取得绝对多数(291),希拉克由此成为总理,试图推行包括管制移民、经济自由化、加强教授权力在内的一系列右翼政策,1987年经济增长率达到2.2%,但失业率也有10.4%,效果不大。加上密特朗在1988年大选前为了博取中间派支持放弃了一些左翼原则、打出团结至上的旗号,结果是密特朗成功连任。
(2)第二次左右共治:连任之后,政府接连遇到危机,1992年爆出污血丑闻,1993年爆出总理贝雷戈瓦受贿案,结果1993年3月的国民议会选举中右翼再次获胜(保卫共和联盟242席,法兰西民主联盟207席)。此时密特朗已因疾病和心灰意冷缺乏政治干预能力,新任命的巴拉迪尔政府在移民、自由化方面推行右翼政策,在1994年制造了342.6万失业人口。由于1995年2月的电话监听丑闻,巴拉迪尔在第一轮选举中被淘汰,右翼联合起来让希拉克在第二轮大选中击败社会党的若斯潘(52.6%)。
四、希拉克时期(1995-2007)
1.右翼政府的乏力:希拉克不像密特朗那样和维希政府不清不楚,1995年7月通过公开忏悔对维希法国罪行进行了清算,但并不能很好地处理恐怖活动、腐败问题和南太平洋核试验问题。为了履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关于欧元集团国家必须把财政赤字控制在GDP的3%的要求,朱佩政府宣布要实施提高个税、削减医疗补贴和退休金在内的自由化改革,结果引起广泛的罢工抗议,之后政府又爆出虚设公职丑闻。希拉克认为右翼政党在1998年大选中很难保住席位,于是决定在1997年提前解散议会大选,结果社会党和其他左翼政党共获320个席位。
2.第三次左右共治:重新上台的社会党的成分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其主要受众是高级职员和小业主,若斯潘政府为了让欧元上市继续推行私有化、国企下岗,并默许私营企业进行“减员增效”,200
看完这本书,关于我的一些感受!
作者:萧 发布时间:2023-05-07 23:07:57
这本书是我在春节前看完,前后花了两个月时间。陈文海院长的这本书让我最大感悟是他的奇怪的文风,很出奇,也很惊喜。同时他也做到了前面自己说的那样,学术性与通俗性相平衡的一部作品,让人读起来不会很晦涩、不会觉得记载很散乱。
当然我个人觉得这本书还是有一些地方没有get到我希望想要看到的点,比如经济、艺术幅度过少等等。也许正因陈文海校长在前言(还是附录?)所说,几十万字囊括一个文明、浪漫而又充满矛盾的社会其实是很难的。我也觉得陈文海校长应该会看到豆瓣所介绍自己的作品,去看和吸纳广大历史专业工作者、学生及爱好人士的建议,所以恳请文海校长如果还有再版,可以适当再给予以下这些部份加以补充和修订。
1、全书的经济史增幅补充!!!
2、中世纪、近代、现当代艺术史和社会思潮的增幅与补充。
3、古代、中世纪(尤以波旁以前)的政治、军事、法律、社会、外交叙述增幅与补充。
4、自1914年以来奥朗德时期的社会史、艺术史、人口移民史、宗教史、教育史、科学史增幅。
5、全书可以按篇幅内容插入各时期的地图和彩图嘛?嘿嘿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3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内容齐全(672+)
- 体验满分(411+)
- 购买多(563+)
- 简单(521+)
- 速度快(377+)
- 已买(142+)
- 值得下载(586+)
- 少量广告(665+)
- 四星好评(536+)
- 服务好(330+)
- 情节曲折(460+)
下载评价
- 网友 通***蕊: ( 2025-01-02 18:11:41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后***之: ( 2024-12-30 09:51:56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龚***湄: ( 2025-01-05 01:31:13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曾***文: ( 2024-12-14 10:33:39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訾***雰: ( 2024-12-27 22:19:04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詹***萍: ( 2024-12-28 07:58:35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常***翠: ( 2024-12-20 08:46:07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冯***卉: ( 2024-12-26 22:51:06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2-24 18:16:00 )
五星好评
- 网友 堵***洁: ( 2024-12-17 17:11:39 )
好用,支持
- 网友 瞿***香: ( 2024-12-14 20:04:43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沈***松: ( 2025-01-01 00:48:27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康***溪: ( 2024-12-29 19:59:25 )
强烈推荐!!!
- 网友 苍***如: ( 2025-01-04 00:33:37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喜欢"法国史【正版书籍 无忧售后】"的人也看了
资料分析(十年真题分析与题解新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阴阳食物养生疗病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利益集团与民国“废两改元”货币制度改革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A Demon Of Our Own Design: Markets, Hedge Funds, And The Peril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9780470393758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西点军校给男孩子的成长启示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正版现货2020注册道路工程师执业资格专业考试复习题集 道路工程师专业考试习题人民交通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在人间 高尔基 精装硬壳 名家名译 世界经典名著 外国文学小说 中国文联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英汉汉英鞋业分类词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303163212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澳亚潜水者:水面上下(潜物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现代企业生产物流与采购管理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法语习语中的动物世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14年考研英语高分词汇精记速记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龙年说龙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千古帝范(唐太宗李世民)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7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