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国际危机决策案例分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揭秘:国际危机决策案例分析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二战后重要的危机决策进行研究,试图发现成功的危机决策案例中所蕴含的规律性认识,并依此构建促成危机决策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将宏观层次分析法同国内外研究者比较推崇的,诸如理性行为体分析法、组织要素和行为分析法、官僚和政府政治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结合,分析危机形成的环境以及制约决策者做出相关决策的因素。
决策者在做出相应决策时的意图、动机和目标,可供决策者选择的手段和政策选项,决策机构的构成与运作以及决策过程等,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危机决策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动并指导在中国崛起与新型大国关系演进过程中危机情势的化解。
书籍目录:
导 论 …………………………………………………… 001
一、国际危机与危机决策的概念界定 ……………………………… 002
二、关于“危机决策”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009
三、危机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反应模式 ……………………………… 018
四、危机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 ……………………………………… 022
五、危机决策基本原则与方法 ……………………………………… 038
章 朝鲜战争中的三次危机决策………………… 045
一、局部战争危机:1948—1950 …………………………………… 046
二、美苏世界大战危机:1950—1951 ……………………………… 060
三、中美的地缘政治危机:1950—1953 …………………………… 064
四、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危机决策的启示 ………………………… 071
五、本章结语 ………………………………………………………… 082
第二章 中美台海危机决策研究
——以 20 世纪 50 年代台海危机为例 …………… 083
一、次台海危机:1954—1955 ………………………………… 084
二、第二次台海危机:八二三炮战与台海局势再次升温 ………… 100
三、本章小节:台海危机对中美危机管理的启发 ………………… 112
第三章 古巴导弹危机案例一
——美苏冷战中的危机决策与管理 ……………… 116
一、古巴导弹危机爆发的背景环境 ………………………………… 120
二、危机中美苏各自的战略目标 …………………………………… 136
三、苏联的战略考量与美国备选方案的利弊分析 ………………… 143
四、美苏双方决策过程分析 ………………………………………… 155
五、美苏两国的危机管控 …………………………………………… 175
第四章 古巴导弹危机案例二
——心理传导与危机管控:危机决策理论的新认识 … 198
一、威慑升级心理学的理论假定 …………………………………… 198
二、基于古巴导弹危机的案例分析与假设验证 …………………… 211
三、本章结论:危机决策中的心理传导 …………………………… 233
第五章 柏林危机中美苏的危机决策与风险管理…… 237
一、次柏林危机及其政治化解 ………………………………… 238
二、第二次柏林危机及其政治化解 ………………………………… 250
三、本章小节 ………………………………………………………… 265
第六章 伊朗人质事件中的危机决策………………… 268
一、伊朗人质危机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过程 ………………………… 269
二、选择性介入:美国危机决策的基本假设 ……………………… 272
三、案例检验——伊朗人质事件中美国的危机决策 ……………… 274
四、本章结论与假设推广 …………………………………………… 283
第七章 马岛战争中的危机决策
——英式外交在危机管理中的案例研究 ………… 285
一、危机爆发的背景:战争前的情势误判 ………………………… 286
二、马岛危机引发的执政危机 ……………………………………… 291
三、战时内阁的建立:多管齐下的危机管理 ……………………… 300
四、外交与军事多种预案的组合拳 ………………………………… 303
五、危机终结:英式外交与军事手段结合的胜利 ………………… 311
第八章 美国政府应对恐怖袭击的危机决策与管理
——以 9·11 事件为例 ?6?9………………………… 314
一、9·11 恐怖劫机事件的发生背景 ………………………………… 316
二、“9·11”事件与美国的危机应急反应 ………………………… 319
三、美国危机管理机制及其在“9·11”事件之后的调整 ………… 325
四、本章小节:对 9·11 危机决策的评价 ………………………… 332
第九章 俄罗斯应对恐怖袭击事件的危机决策及案例研究
………………………………………………… 339
一、俄罗斯反恐危机管理机制的建立与运作 ……………………… 339
二、莫斯科剧院人质事件中的危机决策 …………………………… 345
三、别斯兰人质事件中的危机决策 ………………………………… 353
四、其他恐怖袭击事件中的危机决策 ……………………………… 360
五、俄罗斯危机决策对我国反恐的启示 …………………………… 365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导 论
危机者,“危险”中孕育“机会”也。对于危机决策的研究而言,就是帮助国家如何在危险的国际情势中塑造有利于自身的战略机遇。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诸多问题中,地缘政治危机是国际体系从和平状态向战争状态演变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若其得不到妥善解决,就可能升级为更严重的冲突甚至战争。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由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所衍生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风险和新挑战可能会通过各种国际危机——尤其是我们同主要国家的地缘政治危机——表现出来,并给我们和平发展战略带来风险与不确定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因此,关于危机决策与危机管理的研究对未来中国外交实践将起着愈发重要的指导作用。
与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愈发严峻的周边环境与地缘政治危机相对应的,是中国在危机决策理论建设方面的种种不足。正如有学者指出,未来国际关系理论(尤其是现实主义理论)重要的理论空间在于发展出相应的外交政策理论。危机决策理论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将外交政策进行理论构建的难点在于不易统合复杂的国家行为,所涉及的领域不只包含战争与和平这一单一的方面,而要对可能影响国家外交决策的危机、突发事件、非传统安全问题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在危机决策理论中,对危机的预测和判断、影响决策的各种变量、危机决策的过程要素等方面的分析框架,仍需要从宏理论中去寻找。
作为影响国际安全的重要因素,“国际危机”既是国家间关系的转折点,也是战争或和平的转折点,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关注的焦点。而危机决策是国际危机管理的关键一环,国际危机管理主要体现为危机决策的过程。在地缘政治碰撞引发危机日益频繁的今天,危机管理和危机决策的研究及实践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要了解危机决策的研究现状,离不开对国际危机管理研究情况的探究。
本书从以上背景出发,通过对二战后重要的危机决策进行研究,试图发现成功的危机决策案例中所蕴含的规律性认识,并依此构建促成危机决策的理论分析模型。通过将宏观层次分析法同国内外研究者比较推崇的诸如理性行为体分析法、组织要素和行为分析法、官僚和政府政治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结合,分析危机形成的环境以及制约决策者做出相关决策的因素。决策者在做出相应决策时的意图、动机和目标,可供决策者选择的手段和政策选项,决策机构的构成与运作以及决策过程等,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危机决策机制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动并指导在中国崛起与新型大国关系演进过程中危机情势的化解。
一、国际危机与危机决策的概念界定
(一)国际危机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1.国际危机的概念
危机一词源于希腊语,次在国际关系中使用“危机”一词的是修昔底德,他用该词形容国家间关系的关键时刻。事实上,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学术界,对于“危机”一词的概念并无统一的观点,没有形成权威的定义。
Charles F. Hermann是研究危机的先驱,他对危机的定义是:某种特定形势,其发生出乎决策主体的预料,在这种形势中,决策主体根本目标受到威胁,做出决策的时间也有限。Alastair Buchan指出:“危机通常暗示了一种故意的挑战和一种故意的反应,危机双方都希望改变历史的方向以有利于自己……”Edward L. Morse认为,“危机”是突然出现的一种情况,这种情况要求一个或多个国家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在彼此不兼容且都具有高度价值的目标之间做出政策选择。Foster提出,危机具有四个显著特征:一、需要快速做出决策;二、严重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人员;三、严重缺乏物质资源;四、时间非常有限。Michael Brecher归纳了危机的四种充分与必要的性质,即内外环境的剧烈改变、对基本价值造成的威胁、伴随或导致军事冲突的高度可能性以及极其有限的反应时间。T.C.Pauchant和 I.I.Mitroff认为危机指的是一种分裂事件,它对整体系统产生实质影响,并对基本假定、自我主观意识以及现存核心目标产生威胁。Uriel Rosenthal将危机定义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国内学者杨冠琼认为,危机指的是那些导致社会系统或其子系统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趋于崩溃,会在较大程度上及较大范围内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引发社会恐慌、导致社会正常秩序与运行机制瓦解的事件。刘刚认为,危机是一种对组织基本目标的实现构成重大威胁,需要组织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关键决策和进行快速回应的突发性事件。台湾学者洪秀菊认为,危机具备的基本要件包括:一系列或一连串互动;行动者限于主权国家政府;利益的冲突;务必是实际行为的冲突;可能爆发战争,却没有实际的战争行为。
“国际危机”是将危机纳入国际社会和国际政治的大环境下。基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对国际危机的概念阐述也不同。1976年,国际政治学会对国际危机下的定义是:某一国家在与任何其他国际行为者的关系中和平与战争连续进程中的一个断点,并必须充分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其内部或外界环境发生变化,从而造成;(2)对基本价值的威胁,同时或在这以后;(3)卷入军事敌对行动的可能性极大,并意识到;(4)此价值受到外界威胁之时,对该威胁做出反应的时间有限。这一定义代表了国外学界早期关于国际危机理解的危机与战争关系的视角,即认为国际危机是国际和平与国际战争的中间层次。
在宏观层面上,Oran Young认为国际危机“由一组迅速展开的事件组成,它使破坏稳定的力量在总的国际系统或其中任何子系统中的影响作用大大超过正常水平,并增加在国际系统中爆发暴力的危险”;Phil Williams提出,国际危机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的对抗,持续时间通常比较短,这些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被认为大大增加”;赵绪生将国际危机界定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国际冲突,是国际冲突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如果这种状态得不到有效的管理,那么国际危机的下一个阶段、也就是后的阶段就是爆发国际战争或者导致国际体系发生质的变化”,他指出国际危机的主体是国家行为体,主要表现形式是由既有国际平衡被破坏而引发的地区动荡与冲突。在微观层面上,Glenn H. Snyder和Paul Diesing给“国际危机”下的定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的政府在发生严重冲突时的一系列相互作用过程,该过程没有爆发实际的战争,但可以感觉到极可能爆发战争的危险”。
综上所述,所谓“危机”就是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而通常所说的国际危机——也称“外交危机”或“安全危机”——“是指两个以上国际行为体,特别是国家之间在政治、外交以及军事、经济等关系方面发生严重的失衡、失序、失常,从而可能危及有关各方的国家利益,甚至可能引发武装冲突乃至战争的动荡或紧张状态”。同时,也被用来特指国家间因为某种信息上的不对称或对对方意图的误判而导致采取危险行为,从而使国家间关系乃至地区局势陷入某种紧张、混乱、对抗、冲突乃至濒临战争的情势,尤其是国家间在军事方面的这种对抗。
本书所研究的“国际危机”大体上包括三方面含义:一、国家性,强调这种危机的形成和发生是由主权国家行为造成的,是国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状态,国家在危机中是主要的行为体,它对危机的形成、发展和化解起着主要的作用,有别于国内的公共危机、社会危机等;二、安全性,是指这种危机以国家间在军事安全上的对抗行为表现出来,它要么会导致国家间走向战争,要么能够和平解决从而使国家间享受更长久的和平,有别于国家间因为贸易摩擦、外交口角等所引发的风波;三、国际性,指的是这种危机不仅对身处危机中的当事双方,同时对整个地区安全局势乃至国际格局有重大影响。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张豆豆 发布时间:2022-03-24 16:28:41
简单实用好上手,不过错别字有点多啊。。。
作者:vickey 发布时间:2024-03-10 01:10:49
非常好!甚至觉得比旋元佑的还清楚
作者:良绣 发布时间:2022-01-17 18:41:19
这本书以科学实验为依托,基于科学的视角,帮助父母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并提出相关于育儿建议。
举个例子:我们课上经常说,交给宝宝一项新技能时,我们一定要先做演示并且保证孩子有注意到你的整个演示过程,这样孩子才能去模仿。书中作者就详细描述了一个关于“演示与推理”的实验,印证了以上结论,帮助我们知其所以然。
很有意思很幽默的一本书。
扉页写着:献给我的孩子们,他们是我最爱的科学项目。
给大家简单画了一份导图,把一些打动我的部分提炼出来,供参考。
作者:素 发布时间:2018-05-07 19:45:45
能研究出一門《攝影心理學》的攝影師其實也不多了。
作者:乡愁 发布时间:2010-03-02 12:50:08
六个人合著的书,王夔先生写的后记。
作者:书蠹鱼 发布时间:2023-03-07 13:56:41
这本书除了向我们介绍围棋的基本规则与技法之外,还通过900道题为我们讲解了吃子、对杀时的技巧,死活以及基础布局的要领。通过实战练习,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棋局,也能更直观的学习下棋的技法。
深度书评:
人人都能梦的解析读书笔记
作者:龟 发布时间:2016-07-25 23:34:30
作为一个平时经常做梦而且梦中桥段场景无比丰富的人,自然对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很感兴趣,不过听说原书比较晦涩,所以先选择了高铭的人人都能梦的解析来一窥究竟。
首先呢,弗洛伊德的基础理论一个是三元论,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本我就是最本能的欲望,超我就是最高尚部分的我,自我呢就夹在中间做两者调和。相似的还有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前意思和意识三段式,潜意识是被压抑住了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感觉不到也不会蹦到我们脑海中,前意思呢就像浅滩随着涨潮退潮也会不断掩盖或显露,意识当然就是存在在我们脑海里的各种观念了。
马上进入梦的部分,其实不管是梦还是醒着,潜意识都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但很多时候我们感觉不到,因为潜意识是被抑制了的。在做梦的时候尤其如此,梦是有一套审查机制的,为了让你的影片能上映,梦会给很多你最本能的想法加上一些伪装和象征。比如最近梦见有一个小哥在舞台上演出,我在台下看小哥挥舞着一个橡胶的长蛇然后冲下舞台要亲我,我害怕地躲开了,他就说等我演出完我会亲到你的,所以没等演出结束我就落荒而逃了。其实小哥挥舞橡皮蛇的设定应该是我加深对于一个还未见面但是很强势的相亲小哥的惧怕。同时呢,梦还会把很多素材简单粗暴地拼在一起,省去那些铺垫和过渡的环节。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物其实是你生活中很多人的结合,或者你随便抓了一个人,在梦里你就认为他是xxx,其实醒来回忆其实并不是,只是梦非常简单地做了设定罢了。梦会以维持梦境为基本目标,所以为了做下去,梦可能是逐渐修正或者转移到你潜意识最想表达和释放的点去。结合我自己,我就经常在刚开始一些闲散的梦境中逐渐找到中心思想,或者是故事演不下去了突然跳转到别的场景,比如梦见自己从楼顶摔下去了因为这样无法继续进行了所以又发现自己完好无损地回到了楼顶上。甚至还能在梦里自己验证逻辑性,最后还能得出这样就合理了的结论,其实醒来一回想还是很荒谬。在梦里还能因为自己无法接受梦的结果就各种找线索论证自己是在做梦。因此一想到盗梦空间的很多理论都觉得很有共鸣,比如可以自己在做着梦的时候修改道具,在进入梦境要伪装以免被做梦者发现是在做梦等等。
还有一些常见的梦,书里也给出了一些解释。因为环境和肉体的刺激做的梦,比如冷就梦见下雪啊尿急就梦见找厕所。飞翔的梦,是一种脱离的原始欲望。赤身裸体的梦,一般是人对于回到童年的赤裸暴露的欲望。关于考试的梦,一般是最近遇到焦虑的事,通过梦见一个已经成功通过了的考试在醒来后反而能缓解这种焦虑。关于死亡的梦,一般也是为了某种情绪的达成,比如不相信亲人死去,或者是怀念等等。知道自己在做梦的梦,起源于小时候开始学会区分梦和现实的机制,但往往在这种梦里我们没办法得到好的休息,从而也无法让潜意识得到满足。
最后,关于荣格,他最代表的是集体潜意识理论,认为我们的潜意识还有大部分是人类几万年进化中潜藏在水面下的那部分,但又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这样就可以解释比如没见过蛇的人也会怕蛇。关于阿德勒,他认为我们个体的生活形成个性化的目标,而原始驱动力是自卑感也就是缺陷导致的不足感。拉康认为潜意识才是主题,而每个人都是在潜意识的于个体结合时形成了意识,因此潜意识才是基础的,真是存在的,人的意识不过是这个集合的映射。
反正梦的解析的解析看完了,中心思想还是梦是意愿的达成,所以既不要把梦看成nonsense就不去分析,也不要生搬硬套,多结合自己的经历想法感情去分析也许就有新的收获哦。
7000字长文深度解析,揭开性爱背后的真相
作者:乐之读 发布时间:2020-12-09 15:17:08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尤利西斯》、《北回归线》并称为20世纪三大禁书,自1928年写就之后便处于封禁的状态,直到1960年才被解禁。
把《查》加入书单,多少有些对当年英国女王检察官的指控——“这是一本淫秽下流的书”——的好奇。
01.
在打开《查》之前,我对这本书的故事梗概是这样理解的——查泰莱先生失去了性爱的能力,让查泰莱夫人守活寡、寂寞难耐。当她遇见具有男性魅力的园林看守,初尝禁果后,便沉溺于性爱的快乐,并不惜为此抛下一切。饥渴的满足、肉欲的销魂,是查泰莱夫人堕入出轨深渊的罪魁祸首。
读完《查》之后发现,这些臆想与书中的情节相去甚远。
首先,这本书里的性爱情节,并没有想象中的不堪入目。尺度不仅比不上《金瓶梅》、《废都》,就算与渡边淳一的《失乐园》相比也要稍逊一筹,大约也就比杜拉斯的《情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稍逾矩一些。
甚至可以说,劳伦斯对性爱的描写,是带着些清纯和严肃的。比如这段——
“可她再次被欲望的强烈快感穿透了,这与温柔的快感不同,尖锐、恐惧,但在那一刻让她求之不得。尽管有点惊骇,她还是由他去,那鲁莽无耻的欲望彻底震撼了她,将她剥得一丝不挂,使她脱胎换骨,成了另一个女人。那说不上是爱了,也不是情欲。那是身体的欲望,如同火焰一样烧灼着她,直到将她的灵魂烧成灰烬。”
——这并非传统意义的性爱描写,而更像是将其中的灵魂和感受从性爱中剥离了出来,作为单独的描述对象。
正如霍嘉特在《查》1961年版的序言里所说的,这本书是“洁净、严肃的美文”,“如果这样的书我们都试图当成淫秽书来读,那就说明我们才叫肮脏。我们不是在玷污劳伦斯,而是在玷污我们自己。”
其次,此书并未将出轨作为原罪来批判。
在劳伦斯的时代,英国人虽然古板,但对婚外恋并不排斥,在英国人看来,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是天经地义的,婚姻关系并不是束缚爱情的理由。类似的,在巴尔扎克最好的小说之一《高老头》里,处于上等阶层的贵族夫人们找各自的情人,也被当时的社会所默许。
因此,《查》被禁的真正原因,并非色情,也非出轨,而是作为贵族夫人的康妮和看守园林梅勒斯的的结合,触碰了当时英国主流社会价值观的敏感之处——不同阶层的男女之间竟然产生了所谓的“真爱”,劳伦斯不仅不予批判,反而以祝福和歌颂的姿态妄加肯定。如果是男爵大人和园林女看守之间的感情,倒也无伤大雅,可偏偏却是男爵夫人和一个出生平庸的粗糙男人之间的龌龊之事,这在英国社会上层人士看来,是绝不能容忍的,阶级规则何在?公序良俗何在!
所谓的情色,不过是常被统治阶层用来禁锢自由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02.
康妮因为丈夫的不举而不得不忍受无性婚姻,在壮硕的梅勒斯身上感受到性的诱惑,不顾道德禁忌,追求肉欲的满足——这类“百度百科”式的解说,同样失之偏颇。
康妮对性的态度,不仅不热衷,反而是疏离的。
在康妮结婚之前,她的丈夫克利福德就与她很亲密,但并不看重性这件事。康妮对这种超越了性的关系毫无不满,反而感到惊喜。她与丈夫达成的共识是,性不过是心血来潮的次要的事,它只是“正在废退的人体器官笨拙地坚持进行的一个奇怪程序”,是可有可无的。
在康妮和克利福德婚姻的前期,“无性”的状态并没有对夫妻关系造成太大的影响。两个人的精神之间常会产生说不清道不明的震颤。劳伦斯解释说,婚姻的秘密正是这种“震颤”,而不是性,至少不是性的简单官能作用。是这种震颤把夫妻双方在婚姻中交织为一体。
因此,把康妮的出轨简单归因于夫妻生活的缺失,是不妥当的。性只是缺失的表面,真正缺失的,是两人精神之间的“震颤”。这种震颤,来自于彼此精神的契合,来自于对彼此的恋爱和渴望,来自于超越肉体的亲密关系。
“震颤”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康妮。当她迈入婚姻的殿堂,成为拉格比府的查泰莱夫人后,她陷入了巨大的失落中,这份失落,名叫“虚无主义”。
郁达夫在劳伦斯逝世后不久读了劳伦斯的作品,他慧眼如炬地指出:“劳伦斯是个积极厌世的虚无主义者。”
婚后的康妮,无疑是“厌世的虚无主义者”的代表,至于“积极”的部分,尚未出现。
在康妮看来,生活在虚幻中进行着,一切似乎都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豪宅也好,仆人也罢,还有克利福德和他引以为豪的那些书,都只是幻影,并不是真的。
日复一日的生活,和贵族朋友们的高谈阔论,和克利福德谈论他新写的书,除了炫耀还是炫耀,这一切都是空虚,是空虚的精彩炫耀。
康妮感到自己与世界失去了联系,与真实的、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渐行渐远,她被假象笼罩,被幻影淹没,在无数忙碌和微小东西组成的巨大空虚包裹着,无处可逃。
03.
丈夫克利福德和贵族阶层的炫耀,充斥着空虚,空虚投射在康妮的整个生活上,让她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与其说康妮追求性爱是为了满足她肉体的欲望,不如说是她对抗虚无主义的一种尝试的方法。
大多数对《查》的评论,都聚焦在康妮和梅勒斯的关系上,而忽略了一段重要的情节——在梅勒斯出现之前,康妮就出轨了,对象是她和克利福德的朋友,米凯利斯。
与米凯利斯的这段性爱关系,寓意很明显,康妮所要追求的并非肉欲的满足。米凯利斯身上吸引康妮的特质,不是男性的雄风,而是他眼中那种带着哀怨的祈求色彩,激发了康妮心中巨大的渴望热流。这股热流,是康妮出自母性的怜爱,是看到男人脆弱时想要慰藉的本能。这股热流让康妮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她得以在这样的时刻从虚无主义中挣扎出来,大口地呼吸一会儿。
在这股热流之后涌现的,才是狂野渴求的欲望。肉欲是附带的产物,而不是康妮一开始就期望的追求。
困扰康妮的虚无主义,来自于空虚,空虚源于虚假。与之相对的,康妮通过米凯利斯来对抗虚无主义的尝试,力量源于真实。
真实感往往很难只由个体的独立来感受,而需要通过和他人的交互来获得,比如安慰,比如付出,比如让他人得到满足后的正向反馈。
反馈是重要的,没有反馈就没有交互。因此,虽然康妮“本来就不太喜欢米凯利斯, 她对他还是没有欲望,似乎她从来没有主动想得到他。可一旦他让她开头了,她觉得自己就应该也从他那得到快感。她几乎因此爱上了他……”
米凯利斯给康妮的反馈,是一种奇怪的性满足。在他高潮之后,仍然保持在她体内,交由她支配,直到她自己达到高潮。他是被动的,为此他莫名其妙地感到骄傲和满足。
这份“付出之后所获得的骄傲和满足”,正是康妮想要的“交互”,亦是能帮助康妮对抗虚无主义的真实感。遗憾的是,米凯利斯的这份骄傲和满足,是短暂的,也是虚伪的,不久之后,他就忍不住向康妮控诉:“所有该死的女人都那样,她们要么没高潮,跟死了似的,要么等男人结束了以后她们自己折腾到高潮,男人得奉陪到底。”
这句话对康妮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劳伦斯说,“它扼杀了她身体中的什么东西”,在我看来,它扼杀的是康妮对抗虚无的希望。
米凯利斯同样是虚伪的。他的坚挺是假的,他感到的骄傲和满足是自我的,他的激情是空洞的。康妮期望从他身上获得真实的力量以对抗虚无的尝试,不幸地失败了,她又回到了孤寂之中,觉得自己就像一潭死水上的一片木屑——她,或者其它的任何事情,意义何在?
04.
详述康妮和米凯利斯之间短暂的关系的原因,是为了理清一个主要的逻辑链——空虚导向虚无,真实导向存在。康妮的痛苦不在于无性婚姻,而在于被虚假环绕的虚无感;康妮所追求的不是肉欲的满足,而是循着真实之路找到存在的意义。
简言之,《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重点讨论的,不是性在婚姻关系中的地位,不是肉欲和精神的冲突,而是真实和虚假的冲突,是存在和虚无的对抗。
这个思路,与《金瓶梅》的价值取向不谋而合——在《金瓶梅》里,对“真妄”的价值判断,远高于对“善恶”的价值判断。
在这一点上,T·S·艾略特是读懂了劳伦斯的,在他看来:“除了作者令人信服的真诚之外,简直没有什么值得我们称道的。”
豆瓣上对《查》的介绍,是这么写的:“劳伦斯相信,人类的性爱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也许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作家能像他那样,以宗教般的热忱赞美人间性爱,以细腻微妙的笔触描绘两性关系中那种欲仙欲死的境界……”
这段带着魅惑的介绍词,大约是图书推广者用来吊起读者胃口的“带货”引导词。很显然,劳伦斯所推崇的至高无上的价值,并不是性爱,而是“真”。性爱是通向“真”的途径,而不是价值本身。
因此,劳伦斯花了大量的笔墨描写康妮的丈夫克利福德,试图让读者们理解,康妮之所以不再爱克利福德,不是因为性的缺失,而是因为她在丈夫身上所感受到的东西,都不是“真”的。
从社会的视角来看,克利福德是个优秀的男人,有爵位的地位,有产业,有大别墅,他甚至热衷于一项绝大多数有钱人都不可能做的事业——写作。他的文笔优美、辞藻丰富,从书里的描述来看,大约可以跻身当代情感鸡汤类畅销书一流作家的行列。
一个有文化的有钱人,长得也不赖,这样的男人,要是放在今天,不知有多少人会趋之若鹜。
但康妮不喜欢。她具有深刻的洞察力,能穿越表象,直抵本质的层面进行真实和虚假的辨认。
在她看来,克利福德写的书,表面浮华,内里空洞无物,了无生趣,就像是《小时代》那种精美的PPT一样。
克利福德的性格,看似严谨、尊贵,内里尖刻、固执。他看上去有着警醒的意志,内心却毫无热心、毫无热情。
表面上看,克利福德对她深爱无比,甚至能说出动人的情话——“我只为你着想,我自己是无足轻重的。我是为你活着的,为你的未来活着。我对我自己都算不得什么了。”
康妮却立刻洞穿了丈夫的表白中隐藏的深刻的自私,她的反应是震惊的,也是厌恶的,因为她知道这是假话。她想着:“但凡理智尚存的男人怎么能对女人说这种话呢?除非是没有理智的男人才这样。但凡有一分廉耻的男人怎么会把生命的全部责任这样巨大的负担全推给一个女人并将她遗弃在虚无中呢?”
康妮实在是太敏锐了,她能感受到克利福德的内心深处,那是连他自己都不一定能探得到的地方。康妮看到的是——“他总是想着自己。他把自己裹在所谓的永生的自我外套里,一旦受到打击,他就会像一个木乃伊,紧缩在裹尸布里。”
因此,康妮身上柔和温暖的生命之火,在克利福德那儿找不到一丝共鸣,他是冷的,像是一团死灰,“毫无真实的东西”。
这才是康妮疏远克利福德的真正原因。所谓的“无性婚姻”,只是背锅罢了。
05.
克利福德只是一个“毫无真实”的典型代表。从广义的层面来看,劳伦斯想要对抗的,是社会性的道德虚伪导致真实被扼杀的可悲现象。
“今日的英格兰正培育出一类新人,他们在金钱、社会和政治方面过于用心,而他们的自然本能和直觉却死了。半死不活的人,大家都是,可另一半却活得执着,令人恐惧的执着。这真是匪夷所思,难以言表。这是个莫测的地下世界。我们怎么能理解那半具尸体的反应呢?”
读到这段话时,我们无需探究其写作的时代和背景。一旦我们了解到这段话描写的是20世纪初的英国时,仿佛就把这些问题定格在了那里,而与我们自己的时代和国家无关。实际上,这样的描述,在今天,在我们的身边,难道不是更应景了吗?
“自命不凡、精巧细腻,一代女里女气的精细人儿,每个人只长着半个蛋子儿”——人性的弱点总是跨越时代的,经典的文学作品不是一卷胶卷,把过去的某些时刻定格在画面里,而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时代的读者当下所处的状态。
劳伦斯所理解的“真”,不仅有社会层面的广度,也有哲学意义上的深度。
什么是“真”?电影《无问西东》里的解释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真实是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劳伦斯的理解更为深入。在他看来,真实有几个特点:直觉的、纯粹的、有生命力的、激情的。
比如康妮有一次生克利福德的气,原因是她觉得他不管描述什么,都要用比喻。用紫罗兰比喻朱诺的眼睑,用银莲花比喻未被奸污的新娘……康妮恨透了这些字词,她觉得字词把她和生命阻隔开了,把活生生的生命元气吸干了。
这点并不容易理解。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于用字词来描述自己所感知的对象,用比喻来帮助理解。为何康妮会感到如此愤怒?
铃木大拙在《说禅》中介绍“禅”的概念,与劳伦斯的“真实”不谋而合。禅是直觉,禅是体验,一旦试图解释禅,或是用理性的思维分析禅,禅就会消失。
康妮感到愤怒的原因正在于此。用字词来比喻的时候,“真实”就消失了,原本充满生命力的、激情如火的体验和感受,在字词出现时,就骤然冰冷了下来。
所以说,我们习惯的认知世界的方式,从本质上来看,其实让我们离真实越来越远。劳伦斯对此痛心疾首,他看到人们一代比一代胆怯,人性、激情和生命力被扼杀,炫耀、虚伪、冷漠日渐泛滥,他要与之斗争,他要大声呼号,以唤醒沉睡的人们……这大概才是劳伦斯写下这本《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真正原因。
06.
总结来说,劳伦斯认为人类至高无上的价值,在于“真”,“真”代表着激情、生命力、勇气、担当、坦诚等等人性中积极的面向。
问题是,如何找回“真”?如果“真实”和“禅”类似,那意味着它是无言的,是无法描述的,作家又怎么能在作品中让读者理解呢?
劳伦斯找到的办法,是“性”。如前文所言,性不是价值本身,而是追寻“真实”的途径。
在评论者眼中,劳伦斯常被称作清教徒。这是因为他认为性是生命和精神再生的钥匙,因此是极为严肃的。
性在世俗的语境和文学的语境中,仍旧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在世俗的语境下,人们仍会把性和欲望、兽性、粗俗、龌龊等概念联系在一起;但在文学的语境中,性更多地代表自由、激情、人性,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价值——真实。
当然,“性”的行为本身并不能直接代表这些特质,而是在这种行为中生起的体验和感受,会有机会让我们捕捉到它们。
比如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托马斯、特丽莎、弗兰茨和萨宾娜在各自的三角关系里体验性的“轻”和“重”,从中感受各自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可能。
杜拉斯的《情人》,意识流写法里穿插的性的桥段,像是命运坠入谷底的绝望时最后的挣扎和希望。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更进一步,将性作为追求终极的方式,拔高到了世俗之外的层次上去。
在《查》中,性就像火焰一样,能够灼烧灵魂。当康妮感受到这股火焰穿过她的五脏六腑时,她真觉得自己要死了,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美妙之死。
这种“性”已经不再是爱,也不再是情所带来的欲望,而是纯粹的身体的欲望。劳伦斯很直接地说道:“精神要得到净化和推动,也需要纯粹的欲望才行。纯粹如火的欲望,而不是乱作一团。”
当欲望纯粹到这种程度时,自然会和世俗语境下“性”所具有的兽性、粗俗、龌龊的特点分离开来。
这份纯粹,可以驱走体内深处的羞耻,烧净内心深处的恐惧,从而具足接近真实的勇气。
07.
从另一方面来看,禁欲的行为,往往意味着专制、颓废、麻木,和它们所指向的——虚伪。
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设定,“老大哥”试图让人们的性行为失去任何乐趣,目的是要扼杀性本能,即使不能扼杀,也要使它不正常、肮脏化。通过性生活的剥夺,一方面可以把民众乱作一团的欲望转化为对战争的狂热和对领袖的崇拜,另一方面可以瓦解人性中勇敢、反抗的激情。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里,用的是另一种方式。官方禁止家庭、一夫一妻制、恋爱,让性爱变得随便,因而廉价。这样的性逐渐被降格为吃喝拉撒一般的日常琐事,自然不再会让人们体会到刻骨铭心的感觉。
按这个思路,我们就可以理解《查》中的这段话——“让肉体复活吧!要一个人与人接触的民主!”——为何肉体的复活会和民主扯上关系了。
王小波的作品,常会用类似的隐喻手法。在《红拂夜奔》里,“风尘三侠”中的李卫公和红拂,追求自由,彼此相爱,性事酣畅不羁。暗恋红拂的虬髯公,则是循规蹈矩,顺应专制体系,对自由意志不置可否,胆怯懦弱,在目睹红拂和李卫公行苟且之事时,“本来可以跳出去杀死李靖,XX红拂;但是他没有这种勇气。他敢干的只是跑到扶桑来,XX他合法的大老婆小老婆。”
在王小波笔下,对自由与否麻木的人,通常是性压抑;没有追求自由的勇气的人,通常也没有追求性的勇气。
类似的,《查》中的康妮被虚无困住之时,才二十七岁,身体就逐渐失去了光泽和风采。这是她失去自由、压抑沉沦的生活现状反应在“性”上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性事缺乏的结果。
康妮遇到的田园看守梅勒斯,并不是她的救世主。那时的梅勒斯,是个饱受生活打击,几乎已经放弃抵抗的男人。他的性爱激情几近消失,生活状态趋于遁世。对康妮来说,他是疏离的,甚至也是虚无的。因此,他们的相遇并不浪漫,两人之间的第一次性爱也并不和谐。
与其说是康妮遇到了能满足她的男人,不如说是梅勒斯遇到了让他重生的女人。康妮的肉体,唤起了梅勒斯内心久违的激情,他的肉体觉醒了,他的生命以男人的方式重启了。
劳伦斯将书名定位《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而不是《查泰莱夫人》,或许正是暗示我们,康妮并不是此书的主角,梅勒斯才是。
劳伦斯想告诉我们,失去的激情和生命是可以被重新唤醒的,压抑和束缚是可以被突破的,羞耻和恐惧是可以被摧毁的。像梅勒斯那样,遇见康妮,从性这种最亲密的接触中,感受温情,体验真实,开始新的生命。
在康妮和梅勒斯的关系中,康妮才是那个更主动的人,她坚定、勇敢,在关系中引领着梅勒斯不断向前突破,是康妮塑造了梅勒斯,让他成为一个全新的男人。
这个设定,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实在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黄金时代》里,王二是明面上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陈清扬。
王二虽然也经历过无性的苦闷,但他的内心坚定地追求着自由,从未有过怀疑和退缩。就像康妮,始终如一地对虚伪有着本能的排斥一样。
陈清扬是压抑的,无论是她被称为破鞋也好,对王二的求爱犹疑不决也好,她被时代压抑,被自我束缚。一如梅勒斯遇见康妮之前的状态。
直到清平山上那个经典的时刻,王二背着陈清扬,在她的臀部重重打了两下,陈清扬感觉自己彻底释放了,有什么东西在她的心里消失了,她的束缚解开了,她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她真正的生命,开始了。
陈清扬就是梅勒斯,王二就是康妮。陈清扬的压抑,是被王二解放的。梅勒斯的生命,是被康妮唤醒的。
“我要捍卫人与人之间肉体意识的接触和温情的接触,”梅勒斯对自己说,“她是我的伴儿,我们是在与金钱、机器和世界上麻木的理念化兽性作斗争。”
这样的男人,正是康妮的作品。从虚无厌世到积极厌世,康妮也通过自己创造的作品,从虚无中挣脱了出来。
08.
“要么爱一回,要么永远也不爱。大多数女人从来就没爱过,就没开始爱过。她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男人也是一样。”
重新认识性和爱。
重新认识自由和激情。
重新认识真实和虚假。
重新开始生命。
这就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严肃的清教徒、伟大的作家劳伦斯,想要分享给我们的智慧。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还行吧(676+)
- 格式多(462+)
- 无颠倒(565+)
- 内涵好书(203+)
- 好评多(395+)
- 体验好(304+)
- 情节曲折(199+)
- 品质不错(332+)
- 经典(659+)
- 二星好评(112+)
- 体验满分(566+)
- 无盗版(589+)
下载评价
- 网友 蓬***之: ( 2025-01-06 10:29:03 )
好棒good
- 网友 冷***洁: ( 2025-01-04 05:10:10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芮***枫: ( 2024-12-11 16:28:35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康***溪: ( 2024-12-26 17:14:39 )
强烈推荐!!!
- 网友 利***巧: ( 2024-12-19 20:26:14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宫***凡: ( 2024-12-15 12:33:51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瞿***香: ( 2024-12-26 19:34:28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敖***菡: ( 2024-12-31 08:00:39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堵***格: ( 2025-01-09 03:28:30 )
OK,还可以
- 网友 訾***晴: ( 2025-01-06 01:17:48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汉语言文学知识(最新版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16考研中医综合押题秘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22年版全国注册城乡规划师职业资格考试参考用书】城乡规划原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得失寓于细微中——编审的感悟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贺卡制作 Let`s Make Cards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采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成都街巷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老子的人生智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古代衣食住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我身在历史何处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 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8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