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直订The Odyssey: A Comedy in Two Acts 奥德赛:两幕喜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海外直订The Odyssey: A Comedy in Two Acts 奥德赛:两幕喜剧精美图片
》海外直订The Odyssey: A Comedy in Two Acts 奥德赛:两幕喜剧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海外直订The Odyssey: A Comedy in Two Acts 奥德赛:两幕喜剧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161053025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1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49.6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25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6:27

内容简介:

"As a guest gift for the wonderful wine, I will eat you last," yawns Polyphemus the Cyclops, in Joanne Keegan's wonderous, phantasmagoric comedy based on Homer's epic poem, the Odyssey. Laying down a comedic play for school-age students on a classical substrate may seem ambitious for some, but for others, it is an opportunity to expand the imagination. The result is more than just a clever piece of drama--it is an inspired work of art in its own right, a wild ride to open up students' dramatic talents and expose them to an age-old classic. The Odyssey provides age-appropriate and accessible material, parts for over twenty students, and strong roles for both male and female actors, all while retaining the flavor of Homer's classic in the context of an original and imaginative play, with adventure, humor, and, of course, a cast of colorful characters!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As a guest gift for the wonderful wine, I will eat you last," yawns Polyphemus the Cyclops, in Joanne Keegan's wonderous, phantasmagoric comedy based on Homer's epic poem, the Odyssey. Laying down a comedic play for school-age students on a classical substrate may seem ambitious for some, but for others, it is an opportunity to expand the imagination. The result is more than just a clever piece of drama--it is an inspired work of art in its own right, a wild ride to open up students' dramatic talents and expose them to an age-old classic. The Odyssey provides age-appropriate and accessible material, parts for over twenty students, and strong roles for both male and female actors, all while retaining the flavor of Homer's classic in the context of an original and imaginative play, with adventure, humor, and, of course, a cast of colorful characters!


精彩短评:

  • 作者:清晨微风 发布时间:2013-02-09 21:36:25

    就当时故事书读读吧

  • 作者:z475957737 发布时间:2014-08-28 16:32:36

    想快点学会

  • 作者:晒晒太阳 发布时间:2019-11-27 16:00:41

    作者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子!作为一个11岁女孩的妈妈已审阅内容,ok,放假了给她看。接纳自己,拥抱美好生活。书里配的各种拼贴画等也很赞

  • 作者:猫熊不要黑眼圈 发布时间:2009-12-28 21:54:23

    P90 黄金的内在价值不依赖于任何政府或组织所赋予的信用而存在,这是黄金与其他资产(如纸币、国债等)的最大区别。(当其他资产的信用遭到质疑,就是黄金生辉时)

  • 作者:G 发布时间:2019-03-17 13:45:39

    还是别画了…

  •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3-21 19:47:06

    :

    K835.226.2/4949-1


深度书评:

  • 看传纪看自述的比较好,比后人妄自揣测的好

    作者:阿笨 发布时间:2011-02-20 23:04:21

    《柏杨回忆录》读后感

    由于柏杨先生深受文字狱迫害,以政治犯罪名关押长达9年之久,书中对这段经历着墨较多。原来有这么多无辜的人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们所受的非人待遇,看罢十分揪心。电影《风声》中,周迅所饰演的地下党,被审讯时严刑逼供。在审讯室内牵起一条粗麻绳,再让周迅骑在麻绳上,小喽啰将周迅从绳的这头拖到那头,绳上都满是血迹……。真实的台湾监狱里,发生过这一幕。所不同是,那位女记者不是什么匪谍,仅仅只是发表了一些被当局认为“不可以”的文章,而且女记者被审时是赤身裸体的。这些从心灵到肉体的疼痛,让女记者当夜就用那条麻绳上吊自杀了……

    还有一位大学生,在学校里组织了社团也被抓起来审讯。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和监狱的审判,他精神开始错乱。监狱里就听见他24小时不间断的呼喊“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不知为何,监狱官在大冬天脱掉大学生的衣服,让他光着身体,并教他手淫。

    在狭窄的仅能容身的监狱里,他的牢房满是屎尿。他就在屎尿堆里不停的呼喊“我要出去!”“我要出去!”

    他家境贫寒,父母双亡,是姐姐把他养大的。本来他这种情况是可以保外就医的。但是在法庭上,他姐姐哭着说:“我辛苦把他养大,送他上大学,他本来是个正常健康的人。现在成了这个样子,要是他在医院里逃跑了或者再有什么意外,这个罪名我怎么承担得起。”他姐姐拒绝了保外就医。

    ……

    ……

    ……

    揪心!

    无论哪个党派执政,都只是为统治阶级谋取利益,无数的人就此化作炮灰。

    大抵是受GuoMinDang迫害严重,柏杨老先生眼里的GongChanDang居然无比可爱,全书但凡提到GCD的地方莫不是赞美之词。

    就柏杨先生的整个人生旅程,我最大的感受居然是能量守恒定律。

    柏杨一生命运多舛,幸得屡遇贵人相助。然而一些帮助过他的贵人,却因此受牵连。比方当初一起逃难到台湾的孙建章,因为逃难时自刻印章帮柏杨做了个伪造字据,在柏杨被关押审讯时,连带被关押了。

    宇宙间万事万物应该都是此消彼长吧。比方柏杨本来是霉运,贵人相助让他走出霉运,柏杨脱离了霉运,贵人就要帮柏杨承担这些霉运。(由此可理解为什么与幸运的人在一起,反而不会那么幸运。)

    也就是上帝不会让万事万物失衡的。正的加上负的,好的加上坏的,又回归到零,宇宙是处于平衡状态的。

  • 阿尔伯特·卡恩,“星球影像档案”的缔造者

    作者:门房大爷 发布时间:2022-04-13 11:53:53

    文/tintinwong

    这位阿尔伯特·卡恩不是什么摄影师,他甚至对摄影本身也缺乏兴趣,他未曾对摄影史和艺术史产生过丝毫影响,但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建立的“星球影像档案”具有穿越历史的能力,那些彩色照片将告诉你,一百年前的世界是怎样的……

    大概在十年前,我偶然在一部BBC拍摄的的纪录片中,看到了一段拍摄于一百年前的北京的黑白记录短片,那段影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段影片中,一位很有身份的北京居民从自家的宅门中走出来,面对不同身份的过客,以不同的礼节问候和打招呼……这段影片如此生动,简直像是接通古今的时空隧道,让我瞬间穿越回到了一百多年前的北京街头,那种让我汗毛乍立的感觉至今难忘。在不久前,这段黑白记录影片被微博上一位研究人工智能的网友通过他的一套算法进行了染色处理,于是这段影片变得更加鲜活了,经过上色处理的影片被发到微博里后,收到的轰动效应可想而知,有很多人转载并发出感叹。遗憾的是,那位给影片上色的网友把这段影片的拍摄者和拍摄时间都搞错了,他把影片说成了是一位加拿大人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来到北京拍摄的……那段影片实际上是由法国银行家阿尔伯特·卡恩(Albert Kahn)的司机兼摄影师阿尔弗雷德·杜特雷(Alfred Dutertre)拍摄的,时值1909年,那是这位银行家的第一次环球旅行,当时他们刚从日本抵达中国不久。

    看过那部BBC的纪录片以后,我便记住了这位银行家的名字,并由此进行过一点搜索和研究,对卡恩和他的档案计划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巴黎的西郊有一座阿尔伯特·卡恩博物馆,这座博物馆负责保存卡恩的主要遗产,即“星球影像档案”,这套档案包括拍摄于1908-1931年间的数量巨大的黑白照片、黑白立体照片、黑白记录影片、以及彩色照片(玻璃干板彩色正片),所有这些影像档案,均为卡恩委派不同的摄影师前往世界各地拍摄的。卡恩博物馆作为“星球影像档案”的官方管理机构,出版过不少本介绍上述影像的出版物,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法文的,自然很少在法国以外的地区传播。而BBC的那部纪录片,《阿尔伯特·卡恩的精彩影像世界》(The Wonderful World of Albert Kahn)配套出版的一本同名摄影书,则因为纪录片以及英语的原因,流传较广。这本书与BBC的另一本更著名的同名纪录片配套摄影书《摄影的精神》(纪录片一般译为“摄影演绎”)定位类似,即书和纪录片内容相关,但不完全重合,各有侧重,书可作为纪录片的补充。具体到《阿尔伯特·卡恩的精彩影像世界》,这本书的副标题(Color Photographs from a Lost Age)已经明确了这本书的内容,即主要展示的是卡恩的“星球影像档案”中的彩色摄影作品,而不像纪录片中那样,对“星球影像档案”中的方方面面,尤其是黑白记录影片,做了全方位的展示和介绍。好消息是,这本《阿尔伯特·卡恩的精彩影像世界》刚刚由金城出版社出版了简体中文版,中文版的译名定为:“阿尔伯特·卡恩的理想国:黑白时代的彩色世界史”。

    这本书的内容按区域或事件划分,分章节陈列了“星球影像档案”中一些最重要的彩色摄影作品,虽然浅尝辄止,但其中许多照片颇具代表性。如果说这些彩色照片有什么共性,除了它们同属于“星球影像档案”之外,那么“最早”恐怕要算这些彩色照片所具有的最首要共性了——它们基本上都属于照片拍摄地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照片了——可能是在那一地区最早拍摄的照片,也可能是最早拍摄的彩色照片,这个“最早”体现了这些影像非同寻常的档案价值。

    有必要先解释一下其中的技术特点——在二十世纪初,彩色胶片尚未诞生,而“玻璃干板彩色正片”技术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彩色摄影技术(Autochrome,由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也有译作“奥托克罗姆”,或“彩色玻璃正片”),在此之前,拍摄彩色照片的方式要么是按照红绿蓝三原色分三次曝光,之后再合成一张彩色彩色照片;要么就是拍摄黑白照片,印相之后再进行上色处理。前者彻底无法拍摄动态场面,也没法拍摄肖像,而且操作过于繁复,后者的色彩则是假的,缺乏记录意义上的说服力。也就是说,就可操作性方面而言,玻璃干板彩色正片可以算作是最早的拍摄彩色照片的工艺了。玻璃干板彩色正片虽然感光度很低,但基本上可以像我们今天拍摄彩色胶片那样操作了,当然因为相机笨重,只能架在三脚架上拍摄。这种彩色成像技术在这本书最后的附录I里有专门介绍,我分析了一下,觉得本质上和今天的数码相机技术原理很接近——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通常由红绿蓝三色像素组成,按照1:2:1均匀(阵列)分布,而玻璃干板彩色正片技术则是使用被染成三元色后的玉米淀粉,也是按照同样的比例均匀撒在玻璃板上,配合感光乳剂共同感光。根据这本书中的叙述,在那个年代,玻璃干板彩色正片的干板有制作好的成品出售,四片一盒,每片干板的尺寸为9×12cmm,接近4×5英寸胶片,因此猜测当年使用的相机也和我们今天的4×5英寸双轨座机体积相仿,当然是木质的。玻璃干板彩色正片的成像技术其实很成熟,生成的色彩饱满而通透,远看像反转片拍摄的效果,近看则有些像点彩画法的油画——分辨率较低或可算作它的短板。在1910年左右,著名的美国摄影师爱德华·史泰钦(Edward Steichen)就使用这种工艺拍摄过时尚照片。

    我花了一周的时间把这本书全部读完,虽然此前对书中的照片早已了解甚至有些已经很熟悉,但读过文字之后,仍感到收获满满并且充满感动,当然这也得益于这本书良好的翻译工作——这本书是由一位名叫杨凌峰的译者翻译的,起初我曾担心在技术名词和摄影术语方面可能会出错——国内有过许多找来专业译者翻译的摄影书普遍存在此类问题——不过通读之后,我可以很有把握的说,这本书的翻译不仅名词术语准确,没有错别字,而且文笔简练、流畅、优美,这位有心的译者还在许多地方添加了自己的译注,可谓良心之作。当然在翻译工作的背后,是这本书英文原文的品质保证,这本书的编著者,也就是书中正文的作者大卫·奥库夫纳(David Okuefuna)同时也是BBC那部同名纪录片的执行制片人,更重要的是,这位制片人是一位学识水准非常高的学者,他为本书撰写的每一章的正文及每一幅图片的注释文字,介绍当时各地区的文化、政治、和历史背景,以及几位主要的摄影师的拍摄经历。图片的注释文字都写的很精彩,立场客观又恰如其分,除了标注最基本的拍摄信息诸如时间地点摄影师人名之外,作者还常常会对图片进行相当细致的解读,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对照片的解读文字是颇具指导意义和分析价值的,至少在提示你,照片中的许多细节可以解读出背后的故事来;图片注释文字中还常常包括描述百多年来该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坎坷命运,以及风土人情的内容,无意之间也让这本书有了一丝环球旅行指南的成分——如果你有足够的兴趣和条件的话,以书中的图片为线索,重访图中故地,那将是令很多人羡慕的事。

    一百年前的“星球影像档案”计划在今天看来的确显得有点超乎想象,这个“星球影像档案”其实像个图片库(那时候还没有图片社的概念),与今天的图片库不同的是,这个凭卡恩一己之力建立的档案计划并无商业目的,也并未考虑收支平衡的运营因素,卡恩对于这个计划的投入是彻底慷慨的,他的慷慨也体现在对每个摄影师的信任上。他先后委派十多位摄影师前往世界各地进行拍摄采风,但并非是新闻学意义的采访。卡恩聘请了一位地理学家对项目方向予以指导(有时这位地理学家还会同摄影师一道前往某个目的地进行拍摄),地理学家拟定的方向是记录各地各社会风貌(强调地理和民族学构成特征),有意回避照片的时效性,不过事实上那些照片最终代表了二十世纪初页各地区的风貌,是具有明确的时间属性的;与此同时,这位地理学家对摄影师提出的要求也是保留开放性的,“只要有任何东西吸引了他们的目标,他们都拥有完全的自由,去跟踪拍摄。”卡恩的摄影师在出发前都会领到一本关于上述内容的简明手册,这样一套既有明确导向又具有宽容度的项目指导,最终让“星球影像档案”中的照片充满多元属性和摄影师个人特色,简单说就是既明确又庞杂。

    在那个摄影的纯真年代,摄影还不会被与艺术关联,摄影只是一种问世不久的新技术,成本高昂,是只属于新贵阶层才能接触到的奇技淫巧。而那个时代的地球也处于某种纯真阶段,没有今天全球化的便利,那时候每个地区和每个地区都不一样,几乎是彻底的文化割据状态,而每个地区的居民从衣着习惯到生活方式也各有一套。卡恩的摄影师们所面对的人基本上都没见过照片,更别说被拍摄。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面对着这些前消费时代的面孔,照片一经拍摄下来便是有着充分历史价值的。不过显然这些照片的价值不止于此,那些往往经由摄影师直觉反应或个人偏好而拍下的照片,常常闪现出历久弥新的美学品味,但如果我们仅仅用美学的标准加以衡量,却又显得过于矫情和狭隘了。

    当今的学者在提及那个时代的摄影师的时候,尤其是那些深入到第三世界的欧美摄影师,常常会强调他们是带有某种殖民主义视角的,或是持有某种东方学趣味的。很显然,卡恩指派的摄影师里就有这样的摄影师,比如那位本身就在印度支那殖民当局任职的法国军官,他们那种所谓殖民视角或东方趣味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你既无法假装他没有,更无法假装他全是,事实上这些属性,就可以在他拍的照片里找到某种证据,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摄影师或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不足,但他们应该被还原的却是一个普通意义的人,而他们拍摄的照片也不该仅仅被贴上某个标签了事。

    与此同时,卡恩档案中或这本书中,对于拍摄地的选择还是有所偏重的——卡恩作为法国人,或因情感原因,或因交通便利性因素,他的计划侧重于欧洲,这无论如何是合情合理的;BBC作为一家英国的媒体,而这本书的侧重点也偏向于欧洲,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上述考量的结果,卡恩的星球档案计划中,拍摄于中国的照片,在这本书中只收录了几张,所占比重也比较低,不过这也算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遗憾。

    这本书的中文版标题“阿尔伯特·卡恩的理想国”强调了卡恩理想主义者的身份,译者杨凌峰先生在为本书撰写的序言中也强调了卡恩这种理想主义者对于全人类而言都是稀有和可贵的。这本书末尾的附录II详述了卡恩博物馆以及卡恩遗产正在惠及今天的人类。事实上这本书从头至尾的文字叙述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卡恩的非凡之处。卡恩的悲悯情怀、和平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来自于童年的遭遇和犹太人身份,因为家住阿尔萨斯,11岁的卡恩成了普法战争的受害者——那正是我们小学课文《最后一课》中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正因为这次变故,在取得世俗社会的成功之后的卡恩并未贪恋于世俗享受,而是把钱全都花在了文教领域,当然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这本书所涉及到的“星球影像档案”计划。在为人类做点什么这件事上,卡恩充满使命感,我不知道卡恩是否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作为和他的遗产构成了他的人生意义。

    书中有一些残酷的照片始终让我过目难忘(尽管这本书在挑选照片的时候已经尽量回避过于残酷的内容),毕竟,二十世纪初页的地球经历的是很多有史以来几乎最为动荡、变革、和血腥残暴的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分裂瓦解、许多国家民族主义兴起纷纷走向独立、各地战事不断……,相比之下,一百年后的今天,人类所遭遇的各种灾害祸患似乎不值得一提,或者应该说,就这一百年来看,人类社会总体上还是变得更加文明和进步了,或许可以说,这其中有一些力量和贡献来自于一百年前的阿尔伯特·卡恩。

    最后我还是想说两句推荐的话,暂且抛开摄影不谈,如果你是一位历史和地理爱好者,那么你应该会喜欢这本书;如果你是一个对历史和地理尚缺乏完整概念的读者,那么这本书将会最大限度的让你增广见闻,毕竟一图胜千言,开卷有益。

    出版信息:

    书名:阿尔伯特·卡恩的理想国:黑白时代的彩色世界史

    摄影师:奥古斯特·莱昂、史蒂芬·帕塞特、费尔南·库维尔、等

    文章作者:大卫·奥库夫纳(David Okuefuna)、杨凌峰(译者)

    出版机构:金城出版社

    硬皮精装:356页

    语种:中文

    印刷地:中国

    出版时间:2020年7月

    开本尺寸:25.2 x 19.5 x 3 cm

    英文原版(左)是正方形开本,中文版(右)则改为长方形开本,封面进行了重新设计,中规中矩但效果不错,图为摘掉腰封后的样子

    英文原版(左)的封底与封面保持一致,是用图片来指示书中内容的做法;中文版(右)封底展示了三张照片,均为在中国拍摄,左侧的概括性文字和下边的推荐语则是用文字的方式指示书中内容

    与常见的双语版书脊相比,这本书的书脊设计很整洁

    掀掉书封(Dust Jacket)之后,英文版(上)在硬壳封面上依然印了多幅图片,这既是延续了书封上的封面设计,同时尽可能多的展现照片,这些照片都有相应的注释文字,可以在书末尾处的“增补图片信息说明”里找到;中文版(下)的硬壳封面也做了重新设计。需要指出的是,中文版书末尾处的“增补图片信息说明”遵循英文版做了完整的翻译,但是在这个硬壳封面上却找不到一张图,这应该是编辑的马虎疏漏所致

    中文版的内页版式基本遵照英文版,针对开本变化做了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英文版(上)书中无一张图片做跨页出血呈现,中文版(下)则阶段性的挑选了若干幅照片作了跨页出血呈现,尽量大的呈现照片当然是好事,只是其中不少张找不到对应的图片注释文字,猜测这也是编辑的疏漏。另外与英文版的印刷对比来看,中文版的的印刷虽然也很精细,但有些图似乎存在一些偏色问题,如图示

    大部分页面里,中文版与英文版的页面排版一致

    中文版(下)的跨页图片将英文版(上)原有的版式节奏打乱,这增加了编辑的工作量,也就增加了出错的几率。这张跨页图片中的图片注释文字并未缺失,白色文字浮在图片之上

    今天的欧洲和百年前的欧洲比起来,已经无法辨认

    卡恩与日本的皇家和政府高层保持着深度的交往,因此卡恩或卡恩的摄影师抵达日本的时候,都受到了热情的招待,拍摄的人物都是王室或社会精英

    图示三张照片均拍摄于北京,中间那幅留辫子的男性背影曾被用作鲁迅小说英文版的封面

    书页两张照片均拍摄于沈阳,今天的沈阳应该也找不到丝毫的百年前的影子了

    书页上的两张照片均拍摄于1913年,此时已经是民国时期,但左图中站在曲阜孔庙中的男子仍保留有辫子。右图的拍摄地库伦指的是乌兰巴托,那时的外蒙古仍属于中国

    这两张照片均拍摄于库伦,左图中的是一个女犯人,右图中的是男犯人,那时的囚禁和行刑手段仍很残酷

    和很多人一样,我起初也以为这两张照片拍摄于中国,但实际上这是越南,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到,被摄者的装束,建筑的样式,以及对联上的汉字,都说明那时的越南与中国仍保持着极其亲密的关系

    这样的肖像照片,在今天看来仍然显得不俗。照片中女子的服饰在今天的伊拉克似乎已经见不到了,而那时的伊拉克看起来还很安宁,也很世俗化

    这两张照片如果出现在今天的某本欧洲的时尚杂志上也毫不违和,尤其是右图中造型独特且色彩饱满的袍子令人过目不忘。这是一百年前的摩洛哥

    达官贵人们的肖像占了“星球影像档案”中相当的比例,他们是卡恩的朋友,也那个时代的上流社会成员

    本书末尾处的附录I专门讲解了玻璃干板彩色正片工艺的方方面面

    注:本文原载于《数码摄影》杂志。
    更多 摄影书评 欢迎关注微信公号“似爪牙”。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8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格式多(362+)
  • 无盗版(489+)
  • 少量广告(295+)
  • 简单(164+)
  • 可以购买(215+)
  • 无多页(231+)
  • azw3(458+)
  • mobi(229+)
  • 字体合适(393+)
  • 赚了(556+)
  • 排版满分(301+)
  • 值得购买(387+)

下载评价

  • 网友 冷***洁: ( 2024-12-23 02:53:28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苍***如: ( 2024-12-14 20:52:55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冯***卉: ( 2024-12-16 17:03:5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曾***文: ( 2025-01-08 17:45:06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谭***然: ( 2024-12-17 11:29:19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游***钰: ( 2024-12-11 16:24:43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薛***玉: ( 2025-01-08 11:05:56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汪***豪: ( 2025-01-01 19:25:39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孔***旋: ( 2025-01-09 05:52:34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家***丝: ( 2024-12-14 11:37:26 )

    好6666666

  • 网友 仰***兰: ( 2024-12-14 02:57:56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扈***洁: ( 2024-12-27 01:02:54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后***之: ( 2025-01-06 10:40:19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菱***兰: ( 2024-12-14 03:21:24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融***华: ( 2024-12-29 00:19:38 )

    下载速度还可以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