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著教育丛书 全6册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下)+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斯宾塞教育论著选+昆体良教育论著选+教育漫话(全译注释本)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名家名著教育丛书 全6册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下)+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斯宾塞教育论著选+昆体良教育论著选+教育漫话(全译注释本)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名家名著教育丛书 全6册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下)+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斯宾塞教育论著选+昆体良教育论著选+教育漫话(全译注释本)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名家名著教育丛书 全6册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下)+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斯宾塞教育论著选+昆体良教育论著选+教育漫话(全译注释本)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名家名著教育丛书 全6册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下)+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斯宾塞教育论著选+昆体良教育论著选+教育漫话(全译注释本)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名家名著教育丛书 全6册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下)+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斯宾塞教育论著选+昆体良教育论著选+教育漫话(全译注释本)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名家名著教育丛书 全6册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下)+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斯宾塞教育论著选+昆体良教育论著选+教育漫话(全译注释本)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名家名著教育丛书 全6册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下)+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斯宾塞教育论著选+昆体良教育论著选+教育漫话(全译注释本)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名家名著教育丛书 全6册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下)+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斯宾塞教育论著选+昆体良教育论著选+教育漫话(全译注释本)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当代知名左翼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莫伊舍·普殊同 蜚声国际的代表作
荣获美国社会学学会理论著作奖
推动20世纪晚期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转型
拥有英、德、法、西、日等多个语言版本
【内容简介】
在《时间、劳动与社会统治》一书中,普殊同对马克思的成熟期批判理论进行了一次彻 底的重新阐释。他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分析提出了许多质疑,并给出了对马克思的核心论述的全新阐释。为此,他发展出了一系列概念,旨在把握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发展,并克服结构与行动、意义与物质生活等熟悉的二分法。
这些概念引向了他对资本主义的性质和问题的原创性分析。根据这一全新阐释,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体系的核心不仅在于市场机制和私有财产,而在于一种由劳动本身所产生的非个人的社会统治形式。无产阶级劳动和工业生产过程被描述为这种统治的表现方式,而非人类解放的手段。这一再阐释带来了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历史运动特质的批判性分析。它将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发展形式和社会劳动结构与居于资本主义心脏处的异化和统治联系了起来。普殊同指出,这样一种重构将为一种更加适用于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的批判性社会理论奠定基础。
【名人推荐】
本书是自大卫·哈维《资本的限度》(1982)以来,对马克思的成熟期政治经济理论所展开的最佳分析。它显然是普殊同经年研究与长期思考的成果,也是那种值得人们等待的著作。
——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伦敦大学政治学客座讲授)
普殊同是当代为数不多的真正尝试对政治经济学予以批判的理论家之一。
——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Žižek,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人文研究所所长)
普殊同雄心勃勃地试图复活马克思理念的生机。在分析这些理念时,他以马克思所嘱意的那种历史特殊性为门径,而非依从后来那些引人误解的、超历史的、普遍化了的理解。这部精深的阐释之作将为试图理解其雄辩论述的读者带来丰富的教益。
——罗伯特·海尔布伦(Robert Heilbroner,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
在这部复杂、精深、论述详瞻、极富教益的著作中,普殊同对《资本论》的核心结构进行了根本性的重构和再阐释。该书论述严格、周备,即便对那些对资本主义动力怀有其他看法的人而言,也是一部核心读物。
——鲍勃·杰索普(Bob Jessop,兰卡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
普殊同的论述既重要又富于挑衅性。
——西蒙·克拉克(Simon Clarke,沃里克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
在这部人们期待已久的著作中,普殊同为资本主义危机之所以无法在不进行根本性变革的前提下结束,提供了新的、富有想象力的解释。在这一过程中,他为弥补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中常常为人所遗憾的“经济学缺漏”做出了长足的贡献。
——马丁·杰伊(Martin Ja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教授)
普殊同的这部著作是至今为止以拓展法兰克福学派视野的方式最为彻底、最为严格地重新阐释马克思成熟社会理论的著作之一。
——慕唯仁(Viren Murthy,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学副教授)
在重新思考马克思的批判理论这一成果迭出的当代领域中,这部书是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
——托马斯·麦卡锡(Thomas McCarthy,西北大学哲学教授)
他的研究丝毫没有那种“回到基本问题”的著作所特有的枯燥,他所揭示的范畴——商品、劳动、价值、时间——和这个世纪中被分析的所有范畴一样迷人。当马克思的方案和源自《大纲》的后资本主义生活远景结合起来时,这一方案突然变得比晚近的某些辩论更富生机,而那些辩论的主题正是如何将这一理论所预示的东西束之高阁。
——珍妮·舒勒(Jeanne Schuler,克瑞顿大学哲学副教授)
书籍目录:
译者序 05
致 谢 09
第一部分 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 1
第一章 重新思考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3
第一节 导论 3
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危机 8
重建一种现代社会的批判理论 16
第二节 《大纲》:重新思考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概念及其克服 23
资本主义的基本核心 26
资本主义、劳动与统治 33
资本主义的矛盾 38
社会运动、主体性与历史分析 41
一些现实意义 44
第二章 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预设前提 49
第一节 价值与劳动 49
第二节 李嘉图与马克思 57
第三节 “ 劳动”、财富与社会建构 67
第四节 从劳动角度出发的社会批判 74
第五节 劳动和整体性:黑格尔与马克思 82
第三章 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局限与批判理论的悲观论转向 97
第一节 批判与矛盾 101
第二节 波洛克与“ 政治的首要性” 104
第三节 波洛克的论述的前提与困境 111
第四节 霍克海姆的悲观论转向 120
第二部分 朝向对马克思的批判性重构:商品 141
第四章 抽象劳动 143
第一节 一种范畴性再阐释的要求 143
第二节 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规定性 148
历史特殊性:价值与价格 151
历史特殊性与内在批判 161
第三节 抽象劳动 168
第四节 抽象劳动与社会中介 173
第五节 抽象劳动与异化 184
第六节 抽象劳动与拜物教 194
第七节 社会关系、劳动与自然 200
第八节 劳动与工具性活动 209
第九节 抽象的与实质的整体性 213
第五章 抽象时间 217
第一节 价值量 217
第二节 抽象时间与社会必要性 222
第三节 价值与物质财富 225
第四节 抽象时间 233
第五节 社会中介形式与意识形式 251
第六章 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批评 262
第一节 哈贝马斯早期对马克思的批判 263
第二节 《交往行为理论》与马克思 281
第三部分 朝向对马克思的批判性重构:资本 303
第七章 朝向一种资本理论 305
第一节 货币 306
第二节 资本 310
第三节 对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批判 316
第四节 生产领域 322
第八章 劳动与时间的辩证法 332
第一节 内在动力 333
第二节 抽象时间与历史时间 338
第三节 转化与重构的辩证法 346
第九章 生产的轨迹 356
第一节 剩余价值与“ 经济增长” 356
第二节 阶级与资本主义的动力 364
第三节 生产与增殖 376
协 作 378
工场手工业 382
大工业 389
第四节 实质整体性 403
资 本 403
无产阶级 410
矛盾与特定的否定 413
普遍性的模式 422
社会时间划分的发展 431
必然王国 436
第十章 结论性思考 445
参考书目 462
作者介绍:
莫伊舍·普殊同(Moishe Postone, 1942—2018),国际知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社会理论家、政治思想家。曾任芝加哥大学现代史教授、芝加哥当代理论中心联合主任之一、犹太研究中心委员会成员。长期从事19 世纪至20 世纪欧洲思想史与批判理论的研究,专注于 对资本主义、现代反犹主义以及战后德国的记忆与认同问题的批判与研究。他的成名作《时间、劳动与社会统治》,代表了近年来西方左翼思想界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创造性理解。又著有《马克思重装上阵: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再思考》《历史与他律性:批评性短评》等书。
康凌,1987 年生于上海,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博士,现供职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译者序
一
莫伊舍·普殊同(Moishe Postone,1942—2018),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博士,长期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历史系,并任托马斯·E. 唐纳利(Thomas E. Donnelley)讲席教授。此外,他曾任芝加哥当代理论中心联合主任之一、犹太研究中心委员会成员,以及《社会学理论》(Sociological Theory)、《历史与记忆》(History and Memory)、《星座:批判与民主理论国际期刊》(Constellation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itical and Democratic Theory)、《哲学与地理》(Philosophy and Geography)和《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等多家重要学术期刊的编委。普殊同的主要工作集中于对19至20 世纪欧洲思想史与批判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对资本主义、现代反犹主义以及战后德国的记忆与认同问题的批判与研究。
普殊同是当代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时间、劳动与社会统治: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再阐释》萌芽于20 世纪70 年代西方激进社会运动逐渐落潮的历史语境中,经历了约二十年的撰写与修订后于1993 年出版,随即获得美国社会学学会的理论著作奖,并被普遍认为是当代最为严谨、精深的对马克思的批判理论的再阐释之一。在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看来,此书是自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的《资本的限度》(The Limits to Capital,1982)以来,对马克思的成熟期政治经济理论所展开的最出色分析。齐泽克则将普殊同称为当代为数不多的真正尝试对政治经济学予以批判的理论家之一。
普殊同此著以对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阅读为起点,结合当代资本主义在...
对于马克思来说,社会个人代表着对这种对立的克服。这一观念不是指一个人与他人一起进行公共的、无私的劳动;相反,它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丰富的发展的可能性。实现这一可能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每一个人的劳动都充分地、完全地由自己决定。
普殊同指出,传统马克思主义错误地认为,在马克思的论述中,“劳动”是一种超历史的、普遍存在于一切社会形式中的社会活动。因此,在他们那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变成了从劳动的角度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如市场和私有制)进行批判。
与此相对,普殊同认为马克思的笔下的“劳动”所指的是具有历史特殊性的资本主义劳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是对分配方式的批判,也是对生产方式,是对资本主义劳动本身的批判。根据这一全新阐释,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体系的核心不仅在于市场机制和私有财产,更在于一种由资本主义劳动本身所产生的非个人的社会统治形式。无产阶级劳动和工业生产过程应该被理解为这种统治的表现方式,而不是人类解放的手段。
马克思的理论绝不将劳动视为社会建构的原理以及所有社会中的财富源泉,相反它认为,资本主义独一无二的特质,正在于其基本社会关系是为劳动所建构的,这使它最终与其他非资本主义社会之间具有了根本的不同。
同时,这种批判理论能够提供一个起点,来分析“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它是一种替代性的(并且失败的)资本积累形式,而非一种代表了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否定的(尽管不完美的)社会形式。
生产主义的立场无法代表一种根本性的批判:它不仅无法指出一个超越资本主义的可能的未来社会,同时,它还肯定了资本主义本身的许多核心方面……同时,我试图展现马克思的理论本身是如何对生产主义范式提出有力的批判,它不仅将其斥为谬误,更试图在社会和历史的语境中对其加以理解。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当代知名左翼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
莫伊舍·普殊同 蜚声国际的代表作
荣获美国社会学学会理论著作奖
推动20世纪晚期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转型
拥有英、德、法、西、日等多个语言版本
【内容简介】
在《时间、劳动与社会统治》一书中,普殊同对马克思的成熟期批判理论进行了一次彻 底的重新阐释。他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分析提出了许多质疑,并给出了对马克思的核心论述的全新阐释。为此,他发展出了一系列概念,旨在把握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发展,并克服结构与行动、意义与物质生活等熟悉的二分法。
这些概念引向了他对资本主义的性质和问题的原创性分析。根据这一全新阐释,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体系的核心不仅在于市场机制和私有财产,而在于一种由劳动本身所产生的非个人的社会统治形式。无产阶级劳动和工业生产过程被描述为这种统治的表现方式,而非人类解放的手段。这一再阐释带来了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历史运动特质的批判性分析。它将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发展形式和社会劳动结构与居于资本主义心脏处的异化和统治联系了起来。普殊同指出,这样一种重构将为一种更加适用于20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的批判性社会理论奠定基础。
【名人推荐】
本书是自大卫·哈维《资本的限度》(1982)以来,对马克思的成熟期政治经济理论所展开的最佳分析。它显然是普殊同经年研究与长期思考的成果,也是那种值得人们等待的著作。
——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伦敦大学政治学客座讲授)
普殊同是当代为数不多的真正尝试对政治经济学予以批判的理论家之一。
——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Žižek,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人文研究所所长)
普殊同雄心勃勃地试图复活马克思理念的生机。在分析这些理念时,他以马克思所嘱意的那种历史特殊性为门径,而非依从后来那些引人误解的、超历史的、普遍化了的理解。这部精深的阐释之作将为试图理解其雄辩论述的读者带来丰富的教益。
——罗伯特·海尔布伦(Robert Heilbroner,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
在这部复杂、精深、论述详瞻、极富教益的著作中,普殊同对《资本论》的核心结构进行了根本性的重构和再阐释。该书论述严格、周备,即便对那些对资本主义动力怀有其他看法的人而言,也是一部核心读物。
——鲍勃·杰索普(Bob Jessop,兰卡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
普殊同的论述既重要又富于挑衅性。
——西蒙·克拉克(Simon Clarke,沃里克大学社会学荣休教授)
在这部人们期待已久的著作中,普殊同为资本主义危机之所以无法在不进行根本性变革的前提下结束,提供了新的、富有想象力的解释。在这一过程中,他为弥补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中常常为人所遗憾的“经济学缺漏”做出了长足的贡献。
——马丁·杰伊(Martin Ja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教授)
普殊同的这部著作是至今为止以拓展法兰克福学派视野的方式最为彻底、最为严格地重新阐释马克思成熟社会理论的著作之一。
——慕唯仁(Viren Murthy,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历史学副教授)
在重新思考马克思的批判理论这一成果迭出的当代领域中,这部书是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
——托马斯·麦卡锡(Thomas McCarthy,西北大学哲学教授)
他的研究丝毫没有那种“回到基本问题”的著作所特有的枯燥,他所揭示的范畴——商品、劳动、价值、时间——和这个世纪中被分析的所有范畴一样迷人。当马克思的方案和源自《大纲》的后资本主义生活远景结合起来时,这一方案突然变得比晚近的某些辩论更富生机,而那些辩论的主题正是如何将这一理论所预示的东西束之高阁。
——珍妮·舒勒(Jeanne Schuler,克瑞顿大学哲学副教授)
精彩短评:
作者:མིག་དམར་དོན་གྲུ 发布时间:2019-11-20 14:54:29
读完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历史特定性的劳动的批判;价值与物质财富的区别
作者:大以八英 发布时间:2019-07-08 16:52:06
我们讨厌时代的理由只能来自过去不可能来自未来 我彻底烦了老马没完没了的nostalgia那一套了 为什么都现在了还有一堆人煞有其事地研究那一套啊 找点时髦的理由和语汇好歹好玩一点啊
作者:无虞 发布时间:2019-09-11 18:26:28
“位于我的理解之核心的是这样一个论点,即价值是财富的特定形式,它在历史上是为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并且具有时间上的规定性。作为社会中介活动的劳动,建构了抽象社会统治形式的一个方面,也即那种由抽象时间形式所施加的客观的必然性。”
作者:存在之途 发布时间:2019-07-25 10:55:43
从劳动的社会中介理论入手理解资本主义,强调马克思不是从超历史性的劳动概念出发批判资本主义从而走向分配方式批判,而是强调马克思的理论是对资本主义下劳动的特殊性的批判……价值和物质财富的区分、生产力与价值的转化与重构最后启发性。但是对无产阶级革命主体的不可能性分析依然令人感到困惑。。。。终于看完了,累啊
作者:厉摩 发布时间:2018-05-01 00:16:05
真的棒呆、好喜欢这种风格
作者:伊娃的波娃哥哥 发布时间:2019-08-03 21:43:54
苏东的崩溃绝非证明资本主义的胜利,而是国家干预主义资本主义最为刻板、脆弱、压抑性形式的崩溃。
可以认为是《历史的终结》的政治经济学版本
深度书评:
作为一名唯物主义者,你不应当迷信任何一个人,但作为一个人,我却想要成为你的信徒,如果说我的世界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我想不是因为上帝,而是因为你
作者:顾盼辉 发布时间:2022-01-24 18:19:57
你会遇到一些书,在读的过程中,某一刻你突然会意识到,此刻很重要,当下的相遇将成为影响你一生的事件,它决定了你将变成什么模样,人生漫漫,关于人生的结论实在不应该轻易做出,未来的时间里不知有多少无法预料的事,可是此刻你就是那样笃定,你知道就是它没错了,你的坚定不是来源于你的年少无知,而是已然的事实,你已将它融入你的血肉,深深刻在你的大脑,它不是知识储备,它已然已经重塑了你思考事物的逻辑,这样的事不常有,但是每每遇到,都是我感叹人生值得的时候,说来也奇怪,这些思考与收获,磨炼技能与积累,究竟是注定为了将来的某个人?还是某件重要的大事?应该说很难讲,没有什么确定的答案,而且大概率派不上用场,然而仅仅这一刻,居然能达到让人觉得人生值得的程度,我想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动物。
【转】重读马克思:关于“时间”与“劳动”的省思 ——Postone教授访谈
作者:瓮牖绳枢之子 发布时间:2019-07-08 10:27:47
重读马克思:关于“时间”与“劳动”的省思
——Postone教授访谈
[美]Moishe Postone,康 凌
受访者:Moishe Postone(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政治科学/社会学博士)
采访者:康凌(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
时间:2012年6月14日
康凌(以下简称康):Postone教授您好,让我们从刚刚结束的讲座开始。*您在讲座中说,资本主义带来了一种新的社会统治形式,就是所谓“时间的统治”,它使人们服从于非个人的、理性化的、结构性的社会统治。同时您强调,这种统治形式一方面是真实而不是虚构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无法被理解为阶级统治,或者是某些具体的社会团体乃至国家的统治。那么,我们怎么理解这种既“真实”又不那么“具体”的“时间的统治”呢?
Moishe Postone(以下简称Postone):怎么理解“时间的统治”的真实性,事实上,这不仅牵涉理解“时间的统治”的困难,更涉及理解《资本论》的困难。《资本论》的第二、三卷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第一卷中谈到的问题,看上去和现实经验并不符合。因此,这两卷中有很长的篇幅,分析流通领域中存在的各种拜物教形式。这就是为什么它很难阅读的原因。很多人把它看作经济学手册,但它不是。它所说的,是经济过程以什么样的方式隐藏了自身:这不是说,它通过虚构某种东西,来隐藏了现实;而是说,现实本身的运作方式,隐藏了更为根本的东西。这是阅读马克思、阅读《资本论》的困难之处。
具体到时间的问题,让我们先来看《资本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乍看起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我们需要花多少时间去制造一个东西。但是,在马克思看来,它实际上是一个规范,也就是说,是我们必须花多少时间去制造一个价值。因此,在这里,时间不再是描述性的,而是强制性的,是你被迫去符合一个规范。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在纽约为保时捷工作,保时捷有一个时间记录本,上面记录着各种工作的规定时间。如果你比规定时间做得快,他们会付给你额外的报酬。但如果你一直做得很快,那么,不久之后就会有一个新的时间记录本,修改了,或者说减少了某项工作的规定时间,而你也不会再有额外的报酬。如果你还想提升报酬,就必须工作得更快。这时候,时间就是一个强迫性的东西。它是真实的,但它又不是具体某个公司上司对你的强迫,它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强迫。
康:按照一般的理解,必要劳动时间的减少往往意味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在马克思那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似乎是超越资本主义的条件;那么,是不是可以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我们就有可能摆脱“时间的统治”?
Postone:首先需要澄清的是,时间的统治,是对当下整个统治体系的一个简化,因此,不是摆脱时间,而是摆脱一种系统。马克思说,表面上看,在这个系统里,好像财富是以我们生产的大量商品为尺度的——当然,财富可以以我们生产的东西为尺度,而非时间,但实际上,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系统里,它就是以时间为尺度的。所以,马克思并没有给出一个关于财富的一般理论,他提供的是关于资本主义财富的理论,并试图去分析这个系统的运作。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再来讨论资本主义体系中生产力和时间的关系问题。资本主义的生产始终是围绕着价值展开的,在马克思那里,作为一种财富形式,价值的特征是,它是由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直接劳动时间所构成的。但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生产一定财富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也就是价值,越来越少。换句话说,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与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结果是,已耗费的劳动时间和劳动产品之间,已经完全不成比例。价值,这一取决于人类劳动时间耗费的财富形式,与现代科学与技术所具有的惊人的财富生产潜能之间的张力日益加剧。由此,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发展,价值越来越无法充当已生产出来的“现实财富”的尺度,这就导致了一种可能性,即价值有可能被历史所淘汰。
也就是说,生产力的提高,会导致一种日益加剧的张力,而这种张力,为价值的废除提供了可能性。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自动地摆脱时间的统治。因为资本主义会不断试图维系以价值为基础的生产方式。马克思指出,只要时间依旧是财富的尺度,不论生产力多高,劳动时间的必要性都不会改变。在这个意义上,生产力的提高并没有减少工作的必要性,只是重新定义了工作量的多少。事实也正是这样,生产力增加了十倍,没有使人们的工作时间减少为十分之一,他们的工作时间依旧如此。
马克思想去结构性地分析这个事实:为什么生产力不断增加了,但劳动的必要性却是一样的。他发现,这正是以时间作为劳动的尺度所带来的结果。
康:您一再提到,资本主义体系是围绕着生产,尤其是价值的生产而展开的;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确定,乃至价值的等价交换,是不是还牵涉到市场的范畴,以及与此相关的供求关系等问题?我们看到,许多资本主义的批判者也是针对所谓的自发市场展开论述的,那么在您的脉络中,对这些问题如何予以回应呢?
Postone:需求的问题应该这样理解,首先,出于价值生产的目的,资本主义必须创造需求;而创造需求的唯一方法,是保证事物必须不断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电脑厂商很少制造可以用十年的计算机,苹果每年都要更新换代。也就是说,是生产创造出了需求,而不是需求创造了生产。
其次,即使我们假定生产是由消费决定的(这当然是不可能的),那么,从逻辑上讲,假定消费大体恒定,当生产力提高了比如说数十倍之后,也就是说,当产品的产量大大提高之后,劳动应当是减少的。但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为什么呢?因为财富并不是由产品的产量来衡量的,而是由蕴含在其中的时间来衡量的。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更多的产品,但没有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工作仍旧是必要的,劳动也没有减少。这就是《资本论》所要阐明的问题。
而关于市场的问题,确实,资本主义的产生需要市场的存在,但是,一旦资本主义已经确立了自身的存在,那么,市场就不再那么重要了。生产力与时间之间的辩证关系,仅仅是以时间为尺度的生产方式的结果,与市场没有关系。市场确实有这样的功能,它能使所有东西都以等价的方式进行交换,但是,它没法要求,或者决定,在这里,被“等价”的是什么东西,也就是说,它没法决定其中内涵的时间量。而这是由时间尺度的作用而决定的。因此,问题不在于市场能否使得等价交换发生,而在于,什么东西被“等价”交换了。
换句话说,价值不应仅仅被理解为一个商品分配方式的范畴,它也不试图为自我调节市场的自治性提供基础。相反,它应当被理解为一个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范畴。许多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将价值作为一个市场的范畴、分配的范畴,这种市场中心论的解释似乎认为,分配方式在历史上是可变的,但生产方式不是。这种解释暗示,存在着一种超历史的财富形式,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以不同的方式被分配;而这种超历史的分析方式,正是为马克思所严厉批评的。
康:在您的著作中也多次提到了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在分析资本主义时存在的种种误解,但在澄清这些误解之前,您是否能先解释一下,这里的“传统马克思主义者”所指的是什么样的对象?因为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内部也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歧与争论。
Postone:我所谓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框架中,当然存在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与政治差异。但是,之所以将其称为“传统马克思主义”,是因为他们分享着某种一致性。在我这里,“传统马克思主义”一词并不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某种特定历史趋势,而是泛指所有从劳动的角度出发分析资本主义的理论方法。
在所有传统马克思主义形式的核心中,都存在着一种超历史的劳动概念。马克思的劳动范畴被理解为一种目的导向的社会活动,它中介着人与自然,创造特定的产品以满足特定的人类需求。这样一来,劳动被认为处于所有社会生活的中心:它建构了社会世界,并且,它是所有社会财富的源泉。也就是说,在这种理解方式下,马克思所认为的资本主义劳动的历史特征不再是“资本主义的”,而是超历史的,是所有社会劳动的。
康:但在您看来,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并非如此?
Postone:是的。我们需要区分两种根本上不同的批判性分析的模式:一方面,是从劳动的角度出发,来批判资本主义;另一方面,是对资本主义劳动的批判。前者基于一种对劳动的超历史的理解,它假定存在一种结构性的张力:一边是构成资本主义之特征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市场和私有财产),一边是由劳动所建构的社会领域。由此,劳动成为了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成了进行批判的出发点;而依据第二种批判模式,资本主义中的劳动具有历史特殊性,并建构了这一社会的本质结构。由此,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对象。
这第二种批判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解。它指出,在马克思的分析中,资本主义特定的社会关系与统治形式无法在阶级关系中得到充分的理解。相反,他对商品与资本的分析,应当被理解为对这一社会的基本社会关系的分析。这些非个人的、抽象的社会形式并非仅是遮蔽了传统被认为是“真实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阶级关系;而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关系,它们结构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动力轨迹和生产形态。
马克思的理论决不将劳动视为社会建构的原理以及所有社会中的财富源泉,它认为,资本主义的独一无二的特质,正是因为其基本社会关系是由劳动所建构的,这使它最终与其他非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根本的不同。尽管他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性分析确实包含了对剥削、社会不平等和阶级统治的批判,但远不止步于此:这一理论将社会构成方式建立在特定的、结构化的实践形式之上,并由此试图阐明现代社会关系的真正肌理,及其内在的社会统治的抽象形式。
康:那么,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时,这两种批判模式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分歧?或者不如说,传统马克思主义的阐释方式,会遭遇什么样的困难?
Postone:根据传统的阐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的分析可以如此概括: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结构引发了工业生产,后者使社会财富得到极大增长。然而,在资本主义中,财富不断被一种剥削进程所榨取,并以一种极不平等的方式加以分配。工业生产与现存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以竞争与危机为特征的、持续的资本积累进程导致了以市场和私有财产为基础的社会分配方式逐渐不能适应发展的工业生产。不过,资本主义的历史动力不仅使得旧的社会生产关系落伍于时代,同时也使得一套新的社会关系成为可能。它为中央计划以及废除私有财产准备了技术的、社会的、组织的前提条件,譬如生产方式的集中与汇聚、管理权与所有权的分离,以及一个工业无产阶级的建立与汇集。这些发展造就了废除剥削与阶级统治,创造一个新的、公正的、合理的分配方式的历史可能性。依据这一阐释,马克思的历史批判的焦点,在于分配方式。
但是,国家干预资本主义的兴起为这一理论路径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传统马克思主义那里,马克思的范畴在处理一个由国家所管理、统治的社会时显得捉襟见肘。前苏联常常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因为私有财产和市场——资本主义分配方式——已经被废除;而持续的不自由则被归咎于压抑性的官僚机构。但是,这一看法意味着社会经济领域的性质与政治领域的特质之间毫无关系——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因此,如果我们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的范畴(如价值)理解为市场与私有财产,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这些“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中持续增长的不自由,并且因而无法对这类社会进行历史批判。在这一框架内,社会主义与自由的关系沦为偶然,这意味着,从社会主义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的历史批判,不再是从普遍的人类解放的立场出发,对不自由与异化的基础进行的批判。这些根本问题标示了传统阐释的局限。它们表明,如果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仅仅聚焦于市场与私有财产,那么它将不再能够作为一种解放性的批判理论的充分基础。
康:也就是说,因为传统马克思主义是从劳动的角度出发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因而,它们误将分配领域——即市场和私有制,而非生产领域——即劳动,作为了批判的对象,从而,它们没有办法处理非市场的社会。那么,在您的框架中,如何来认识这种“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或者说,这种非市场的资本主义?
Postone:对马克思而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关系,不仅是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或者用计划取代市场。在“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中,自由资产阶级的分配方式被废除了,但为资本所决定的生产方式却没有,前者的废除在意识形态上遮蔽了后者的存在。
由此,马克思关于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必须区别于国家主导的资本积累方式。对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某一个阶段而言,国家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创造总资本。在这一情形下,暂停商品、货币与资本的自由流通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相反,它是在世界市场的环境下,“资本革命”得以在边缘地区实现的方式之一(如果不是唯一的话)。在这一世界市场中,资产阶级革命和国家总资本的巩固之间最初的历史联系不再存在。然而,结果并不是,也不会是,后资本主义社会。
这意味着,即使资产阶级分配关系消失了,为资本主义所特有的、抽象的强制与约束形式也将继续存在。如果是这样,那么后资本主义民主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中央集权与非中央集权的问题。相反,我们必须思考一个更具批判性的层面:价值与资本的形式为政治决定强加了什么样的束缚?也就是说,后资本主义民主意味着比取消了生产资料私有制之后的民主政治形式更多的东西。它同时要求废除抽象的社会强制,这些强制源于为马克思的范畴所把握的那些社会形式。
康:那么在您看来,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除了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之外,还有什么?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似乎不能“自动地”导出社会主义。
Postone: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当大众不再愿意从事无用的劳动的时候,社会主义的时机就到来了。这里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区别:一种不愿意是指,我知道劳动是必要的,但我不愿意做;而另一种是指,人们已经认识到,劳动并非必要,我们可以不通过这样的劳动而生活。这里说的是后者。在西方,这种意识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那时,人们开始质疑工作本身的必要性。而在70年代的危机之后,事情重新颠倒回来。在60年代,人们普遍感到的是物质的充裕,而70年代后,资本主义所做的事情是重建缺乏,充裕的感觉不再有了,尽管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富人。随之,人们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一方面,人们被迫去做工作,但另一方面,人们心里又认为它是不必要的,这就将人们置于一种高度的、内在的紧张之中。在我看来,这种情况完全是一种社会反动。
事实上,如果人们不理解他们所处的环境,那么所谓超越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就永远不会被实现。在这里,意识非常重要。自然,他们不必看懂三卷《资本论》,但是他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他们以现在的方式生活,为什么不高兴。这不是因为他们是移民——这是欧美很流行的一种解释。很多时候,这些异议都变成了各种类型的自我解释,而在这种自我解释中,就包括所谓认同的政治。保守分子为了争取霸权而发展他们的社会理论,其中大量涉及了认同的政治。认同政治强调特殊性来反对普遍主义,这意味着他们对自己更有兴趣。譬如说性别理论,我相信,法国的女性主义理论家,在学术圈外,基本上不会为女性说话,他们完全专注在自己身上。在我看来,以性别的划分来把握问题,本身就是一种错位,以错位的方式无法真正处理问题。性别理论影响了社会吗?德国的激进的女性主义影响了社会吗?只要看看德国有多少女性的教授——几乎没有;而在法国,除了那些女性主义者,又有多少理论家是女性?
当然,德里达是重要的。但他更应当被视为一种症状,而不是原因。或者说,他以理论的方式代表了一种症状,他自己并没有表达什么,他本身是一个表达。
除此以外,还有资本主义者——他们不是笨蛋——在美国,花了很多钱,在大学之外创造基础,创造知识分子——如果他们有资格被称为知识分子的话,让他们发表文章,出版著作。曾经,美国的右翼在知识领域毫无资源,但现在,他们有很多东西可以表达,非常有效地影响着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总之,我们需要对这些现象进行理论解释,我所提供的只是第一步,还远远谈不上完整。
(原载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pdf(188+)
- 速度快(393+)
- 内容完整(164+)
- 博大精深(427+)
- 少量广告(537+)
- 无缺页(413+)
- 下载速度快(575+)
- 差评(430+)
- 体验还行(397+)
- 无水印(83+)
下载评价
- 网友 潘***丽: ( 2024-12-26 17:34:05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訾***雰: ( 2024-12-13 21:52:02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马***偲: ( 2024-12-20 12:07:48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相***儿: ( 2024-12-17 05:47:03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冯***卉: ( 2025-01-09 03:58:24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石***致: ( 2024-12-13 23:23:38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习***蓉: ( 2025-01-09 08:42:17 )
品相完美
- 网友 谢***灵: ( 2024-12-19 09:01:08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屠***好: ( 2025-01-05 11:11:56 )
还行吧。
- 网友 孙***美: ( 2024-12-10 21:50:05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孔***旋: ( 2025-01-06 03:07:55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苍***如: ( 2025-01-05 06:51:49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濮***彤: ( 2024-12-21 21:51:26 )
好棒啊!图书很全
喜欢"名家名著教育丛书 全6册 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人类学初探(上下)+大教学论·教学法解析+斯宾塞教育论著选+昆体良教育论著选+教育漫话(全译注释本)"的人也看了
- 【新华书店自营】给孩子的神奇植物课(全2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茶经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假日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王阳明图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魅力陕西秦岭文化地理书系 道汇长安·秦岭古道文化地理之旅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正版包邮 通用版状元课堂笔记初中化学 七八九年级初中各阶段适用学霸状元成长学案同步教材知识考点预复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神人和融的仪式--毛南族肥套的生态观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The New Conceptual Selling (Revised)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小故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突出重围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4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