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季新版实验班提优训练 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套装 数学RJ+英语PEP+语文RJ 小学生教材同步练习测试卷(套装共3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2024年春季新版实验班提优训练 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套装 数学RJ+英语PEP+语文RJ 小学生教材同步练习测试卷(套装共3册)精美图片

2024年春季新版实验班提优训练 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套装 数学RJ+英语PEP+语文RJ 小学生教材同步练习测试卷(套装共3册)电子书下载地址

》2024年春季新版实验班提优训练 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套装 数学RJ+英语PEP+语文RJ 小学生教材同步练习测试卷(套装共3册)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2024年春季新版实验班提优训练 五年级下册 人教版套装 数学RJ+英语PEP+语文RJ 小学生教材同步练习测试卷(套装共3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1414565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1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14.6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1:47

寄语:

源于教材,宽于教材,高于教材,直击小考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December 发布时间:2008-05-04 17:00:35

    分析和排版质量都非常不错

  • 作者:Eve 发布时间:2006-09-09 00:27:41

    还是要参考王镜岩生化第三版的

  • 作者:小鬼難纏 发布时间:2019-08-21 21:06:10

    完全是抄长谷川义史的画风

  • 作者:张敦厚 发布时间:2018-04-15 10:12:21

    读来读去,还是觉得曹寇写得好!

  • 作者:林小武 发布时间:2011-12-27 13:41:19

    多少年前的回忆了~

  • 作者:老式锅包肉 发布时间:2021-03-03 22:19:19

    废话太多,逻辑性好多错误,讲不明白事


深度书评:

  • 圣贤教育给孩子们的智慧

    作者:盛著贤 发布时间:2017-04-06 18:46:50

    我觉得最好的读书心得就是接着做笔记,有喜欢的可传阅。

    《爱心伴孩子成长》阅读笔记

    1一生难忘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就是以一颗慈母的心来对待每一个孩子,其德不怒而威。威信有三种:暴察之威成乎微弱,狂妄之威成乎灭亡,唯有道德之威成乎安强。真正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就是以身作则,自己说的话自己要先做到。圣贤人有一个心法,就是反求诸己。人生没有偶然,我们遇到各种境界都要先从自己这里找原因。

    2.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学问深时意气平。读书不是为了让自己过上非常享乐的日子,而是学会了本领来服务大众。教学的目标是要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每堂课都可以为孩子一辈子的幸福负责任。

    3.什么是语文?语是语言,就是教我们说话,说话是学习口头的表达学会与人用话语来沟通;文是文字,就是教我们写字,写字是要学会与人书面沟通。人与人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吵架,为了制造矛盾,是为了让我们更加和谐地相处。

    4.上学是为了学本领,学会了本领可以服务大众。比如说:刚才有位卖包子的叔叔,他有什么本领?他会做包子,所以他可以用这样的本领来服务大众。我们去买了包子,怎么来感谢这个叔叔?可不可以把你的洋娃娃送给叔叔?可能叔叔不需要,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就把钱给叔叔,让他去买他需要的东西。

    5.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上到国家主席下到保安、清洁工,都在做同样的一件事情---服务大众,都是为大家付出和服务。如果没有国家领导人为我们的付出,我们怎么有和平安定的生活?没有清扫街道的清洁工,我们怎么有干净舒适的环境?我们应该对他们抱以同样的感恩,他们只是分工不一样而已,但他们的付出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对他们的恭敬和感恩,也应该是一样的。

    6.幸福就是尽自己做人的本分去做事情,我们的内心就会升起无限的喜悦。中国人所谓的幸福,那是心与心的交流,是时时感念别人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以及时时关爱周围人的一种内心感受。我们每天有没有用心感受过周围人对我们点点滴滴的付出?我们每天在生活的各个细节当中,有没有感受到幸福?在我们每天学习、工作、成长的过程中,有没有积累我们自己的的德行?我们回报了多少关心我们的人。

    7.走到哪里就守哪里的规矩。

    8.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耳聪目明?就是要会听,别人说一句话,就能听出他话里的意思;要会看,看到别人的需要,并进一步地去帮助对方。孔子在《论语》里面讲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是说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侍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恕时要想想后果;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这九种思虑与《颜渊》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样,都是规范一个人言行的顶上功夫。

    9.仁爱的原点在孝道。仁是一个单人旁加一个二,想到自己就想到别人。当孩子的恭敬心起来、孝心被开启,他学习的动力就不一样了,他的学习状态都开始改变。从亲亲到仁民而爱物,他对万事万物都会非常关爱。孟子在《公孙丑》上说:“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0.两个自己。一个人即使能够打败天下无敌手,但全世界有一个人他却永远也战胜不了。这个人就是他自己。我们有两个自己,一个是“人之初、性本善”的自己,另外一个是沾染了坏习惯的自己。你要想回到自己真正本来的样子,一定要战胜坏习惯。真正的英雄不是去打败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的坏习惯。有一个法宝可以让你成为英雄,这个法宝只有一个字,就是忍。比如说你今天想打人,你把拳头伸出去,你已经不是英雄了。如果你能忍住不打,你反而是英雄。忍无可忍要怎样?忍无可忍还要忍。忍不是去忍别人,是忍住自己的坏习惯。

    如果你忍不住,你就被坏习惯控制住了,你已经是它的奴隶了,怎么会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忍住自己,而不是去打败别人。

    11.一个人的学问在他的心境。看一个人学问的高低,是看他的孝心在提升还是在下堕,看他的羞耻心有没有提升,看他的恭敬心有没有提升,看他对是非的判断力有没有提升。

    12.要让孩子从小有道义的态度。学问之道在乎存心,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这颗心,利害心的人生和道义心的人生是完全不一样的。人与人的关系一般有四种:以利交者,利尽而教疏;以势交者,势倾而交绝;以色交者,花落而爱渝;以道交者,天荒而地老。

    13.分数背后的心境。一个人真实的学问,不是靠表面做出来的,靠的是这颗真心,你摸着自己的良心,问你自己的良心就好。一个孩子考高分的背后,他的心境到底是进还是在退?他的孝心在提升还是在下降?他的仁爱心有没有在考试的背后得到提升?教育的关键不在表面的分数,更在于他分数背后的心境。这个心境跟做事情是一样的,“己有能,勿自私”我成功的时候,我可以总结经验,把我的经验分享给更多的人,让他们也像我一样成功,那我们这一次的成功有价值。那怎么看待别人的分数?“见人善、即思齐,人所能、勿轻訾”。

    14.让功于众。要从小给孩子一个态度,让功于众。不断去启发、引导孩子时时反观自心,升起一份孝心、感恩心,不断拓展孩子的心量。请问你高分的背后,有多少人的付出?成功不是我们一个人的,我们每次的成功都离不开父母、老师、同学,甚至离不开万事万物对我们的成就。

    15.学经典的孩子他学到的是智慧。人没有聪明和笨的区别,只有用心和不用心,只有认真和不认真。迷者畏果,觉者畏因。比如说他很会做事是结果,很会管理班级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在于他勇于承担、勇于锻炼;比如说他很会扫地是结果,原因在哪里?他扫得多、做得多,他有那颗为同学服务的心,所以他的能力不断在提升。

    16.时时观照孩子做事的动力,及时给孩子导正。一个孩子做一件事情的动力,只有两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孝心,出于本分、出于仁义理智信的这种态度去做,觉得这是应该做的;另外一种心境,名利心、交换心,觉得做这件事情是图交换要回报的。我们也常常反观自己做事情的动力是什么,我是以名利的交换来做一件事情,还是完全无求无私的,觉得这就是我的本分来做?当我们不断去反思的时候,孩子也就越来越回归到提升心境、提升真实的学问当中来。

    17.无处不在的家庭教育。《礼记.学记》里面讲到教学的四种方法,“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第一种是预防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在没有发生之前先预防。从胎教开始教,这就是禁于未发。这里有一个读书人的故事。这个读书人被诬陷,关进了监狱,他的母亲做了菜就送进去,母亲没有去。这个读书人一见到这盘菜就哭起来,他一看就说我知道这是母亲做的。别人就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的母亲,从小给我做的菜,切菜,像那种一条一条的菜,每一条都切的一寸长,不会长也不会短,整整齐齐切一寸。为什么要把这个菜切到一寸长?是想教导孩子与人应对要有分寸。他说我的母亲切的肉,每一块都是切得方方正正的,没有不方的,因为母亲要教导我,做人要方方正正。所以讲闺阃乃出圣贤之地,圣人是母亲教出来的,因为他的母亲在切菜的时候都在教。

    甚至于我们看到古代的建筑,安徽有个很有名的风景区叫西递,西递都是一些古建筑。当时我们进去的时候,看到这个门上面画了一把扇子,前门画了一把扇子,什么意思?扇和什么同音?和善,善良的善。它是要告诉人,推开门,出门就要行善;后门画了一片叶子,告诉落叶归根。我们看到古建筑,中国传统的建筑,一进一个门,它的门口有个屏风,有屏风,什么意思?不露内秀。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内敛,不要张狂,爱是不自夸,不张狂,所以一个屏风把里面挡起来,要迂回才能看到房间的内部。那一进去,一般这种建筑一边会放个花瓶,这边会放个镜子,它告诉我们什么?保持平静。随时心地要平静,我们看到这些感受到的是中国老祖宗的那种教育无处不在。衣食住行全部都是教育,点点滴滴都在教孩子,我们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成长起来,三岁看大,七岁看八十,他一定能够扎下他人生的根基。所以这些都是在禁于未发。

    我们讲教学有言教、身教和境教,我首先跟孩子讲道理,“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我们坚持做对的事情,孩子就会跟上来,不是去责怪,这个境教也就能够一点一滴地形成。孩子在循着规矩做事,循着正道做人的时候他非常的快乐,并且老祖宗告诉我们一句话,我们的目标定在高一个位置的“”上,“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了无可得”。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在高位,可能做到的都会再降一个等级。如果我们本来就定位在我的孩子只要他不打架、不骂人,就可以了,最后将教出一无是处的孩子,了无可得。所以一开始,我们禁于末发的预防法,告诉我们慎于开始,开始的时候要非常的谨慎,每个当下要求要严格。“教不严,师之惰”。

    18.帮助比惩罚更好。只要我们没有情绪,是帮助孩子,真爱孩子,时时保护孩子的羞耻心,给孩子留下尊严,即使处罚了孩子,孩子也没有怨,他会很感恩,甚至会更努力地改缺点。

    19因材施教是真正的平等。教育不是淘汰人也不是选拔人,而是成就每一个来到你身边的人。捕捉机会教育,赞叹的时候赞叹他的态度,批评和表扬都不点名。时时看到别人的需要,培养包容大度的美德。

    20.轮流讲德育故事。以孝顺和恭敬为主线,从小教给孩子恩义道义情义的人生观。轮流讲瘦羊博士、杨震四知、管宁割席等德育故事,养浩然之气。善恶不能够看表面,要问你的内心,一念为人就是善,自私自利就是恶。

  • 【转】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尚书》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01-28 18:33:06

    《尚书》可说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史学名著,而且也可说是中国第一部古书,中国还没有比《尚书》更古的书留到现在。中国古代,有两部古书,有韵的称《诗》,没有韵的称《书》。“尚”者,远古、上古之意,《尚书》就是一部上古的散文集。孔子以诗书教弟子。孔子以前,春秋时代,贤人大多读《诗》。《书》,在《左传》上可看到。孔子以后,像墨子、孟、荀也都读《诗》、《书》。故可说《尚书》是中国古代一部大家都读的书。但在今天来讲,《尚书》是一部很难读的书。《尚书》分虞、夏、商、周四代。后人把夏、商、周称三代,唐虞属于五帝,因此《尚书》也可说是一部五帝三代之书。从唐虞到现在,该已四千多年;从西周以来,也有三千年以上,《尚书》真该说是一部中国的远古书。汉代太学设立五经博士中有《尚书》,照现代话来讲,《尚书》是那时一部国立大学规定的教科书。可是经过西汉到东汉四百年,实在这部《尚书》也并不能字字都讲通。我们说汉代“去古未远”,但这部《尚书》已没有能完全讲通,当然以后会更讲不通。唐代韩昌黎说过,周诰殷盘,诘屈聱牙,他亦说是难读了。直到清代,讲经学最为有成绩,训诂、考据,工夫下的特别深,但清代两百几十年,这部《尚书》还是没有能一字字的讲通了。民国初年的王国维,是当时同辈行中对经学最有工夫的人,但也就说《尚书》不能尽通。可见我们今天来读《尚书》,只求得其大义便好,不可能逐字逐句都要讲得通。我有一位朋友顾颉刚,同在大陆的时候,他就想为尚书做一番现代白话文的解注和翻译。我想这工作会是徒劳无功的。据说此刻他翻译的《尚书》已经出版,但我没有看过。无论如何,他不能把《尚书》里难解的问题都解决了,是必然的。古书不易通,并不是说拿白话一翻就可通了。注解已难,拿白话文来翻译古文,其事更难,并不是几千年前人说的话都能用今天的白话就能恰好翻得出。这些都是做学问走错了路的,暂不讲这一问题。

    第二,我们要知《尚书》是一部多问题的书。文字问题外,便是本子问题,即是《尚书》的真伪问题。《尚书》有两种本子,一种叫今文《尚书》,一种叫古文《尚书》。今天我们只说今文《尚书》是真的,而古文《尚书》则是假的,我今天且先把此问题简单一讲。《尚书》究有多少篇?旧说有一百篇,此说不可靠。当秦始皇焚书时,有一博士伏生,他就收藏着一部《尚书》,回到家,装进壁里边,偷偷地保留下来。秦亡汉兴,重觅《尚书》,只知道有伏生的一部。那时伏生还在,快一百岁,老了。他是山东人,不能叫他从山东到长安去,因此政府特地派了一位有学问根柢的晁错到他家去求此书。但伏生已经不大能讲话,他和晁错双方口音有讲不明白处,由伏生一女儿在旁作翻译。这样几个月,晁错就带着这部《尚书》回到政府。这一部《尚书》此下称做伏生《尚书》——因是从伏生家里得到的。那时中国文字也不断地在变。古代是写篆体,秦代汉代,普通都写隶体。篆体写的叫古文,拿那时通行的隶书写的叫今文。伏生《尚书》本是一部篆体古文的,不易认识,伏生就告诉晁错改写成隶书,因此伏生《尚书》同时又称今文《尚书》。汉廷把来设立博士,传授学生,所以这部《尚书》我们也可为它定名称做博士官《尚书》。此是当时《尚书》的第一种本子。

    后来武帝时有鲁共王为盖造房子,弄坏了孔子旧居的墙壁,在壁中发现了许多古书。大概也是因秦代焚书,孔家后人就把很多书藏在壁里,此刻发现了,当然为孔子后人所有,此人便是孔安国,在武帝朝作官。刚才讲的晁错到伏生家中求《尚书》,那是汉景帝时的事,此刻又出现这一部尚书,则称做孔壁《尚书》,亦称孔安国《尚书》,亦可名为古文《尚书》,因它都用战国以前所用的篆体书写,不像伏生《尚书》已经改写成今文,所以这一部则称做古文《尚书》。此书未立博士,即是当时朝廷博士官不用来教学生。

    孔安国《尚书》和伏生《尚书》有什么不同呢?伏生《尚书》只有廿八篇,而孔安国《尚书》多了十六篇,共四十四篇。其廿八篇中,文字亦略有不同。到了西汉末刘歆移书上太常博士,曾请求把好几部古书增列博士,其中就有古文《尚书》,当时没有通过。直到东汉,这部《尚书》始终没有列为学官,只在社会学术界私下流行,并未在国立大学内成为一份正式的教科书。汉末大乱,一切书籍多散失,此书也不见了。到了东晋,忽然有人献上《尚书》,称是孔安国本,大家说是古文《尚书》失而复得。以后便把《尚书》两个本子今文古文合而为一。如唐代初年孔颖达编《五经正义》中的《尚书》,就是今文古文合而为一了。再以后直到南宋朱子,对此《尚书》发生了疑问。他说:为何这部《尚书》中间伏生《尚书》都难懂,而孔安国《尚书》却又都是容易明白的?此中理由不可讲,朱子遂发生了怀疑,不过朱子也没有深进一步作研究。待到朱子学生蔡沈,写了一部《书集传》,和朱子自己写的《诗集传》,到了元代,成为科举考试所必治之书。蔡沈《书集传》里面在《尚书》每一篇题目之下都注明了“今文古文皆有”,或“今文无古文有”字样。“今文古文皆有”这就是今文《尚书》。“今文无古文有”的,这就是古文《尚书》。蔡沈乃承朱子意,把一部《尚书》重新分别开来,使人知道《尚书》里有这今、古文的问题。于是下到元代吴澄,明代鷟,开始出来怀疑古文《尚书》是假的,靠不住。这一问题要到清代初年,阎若璩(百诗)才开始十足证明了从东晋以后的所谓古文《尚书》是一部假书,不是真的孔安国《尚书》。他写了一书名《古文尚书疏证》,“疏证”就是辨伪之义,此事才得成为定论。在他稍后有惠栋,也写了一部《古文尚书考》,同辨古文《尚书》之伪。这是在近代学术史上所谓辨伪问题上一个极大的发现。这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惊天动地的大功绩。诸位不要认为自己学历史,可以不学经学。或说学近代史,可以不学古代。或说学社会史、政治史,可以不治学术史。当知做学问人,大家该知道的我们总该知道。学术上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大家都知,我独不知,孤陋寡闻,总对自己研究有妨害。我们该知,《尚书》字句不能全通,此并无害。但前人辨今古文真伪,已得结论,其大纲节所在,若亦全不理会,此大不可。诸位莫误认为学问必待创辟,须能承续前人成绩,此亦至要。今天诸位做学问,都知看重材料考据。但一堆材料在这里,怎样去考,总该懂得一些艰苦门道的。如像古文《尚书》,诸位若把阎、惠的书拿来细翻一遍,便知牵涉太多,尽有麻烦。我们把前人已有定论的来潜心研求,自可长自己见识,训练自己工夫。即如阎百诗写此一书,同时便有毛奇龄写了一本《古文尚书冤词》来作驳议。毛氏著述极多,博学善辩。那究谁是谁非呢?此须把阎、毛两家书合来细看。当然我们现在都信阎百诗是对了,但仍有许多话讲错。毛西河的话,当然不为后人所信,但此书至今尚存,仍可一读。这里面还有较复杂的问题存在,我所著《近三百年学术史》,曾对此事讲了很多清儒所未讲到的话。可见学问实是无穷,已成定论的大问题之内,仍可有小问题。

    现在我们对这问题暂停不论,只要知《尚书》有两种本子,古文《尚书》是假的便够。诸位若读《尚书》,读蔡沈《集传》最容易了。《史记》上说伏生《尚书》廿八篇,古文比今文多十六篇,十六加廿八只有四十四篇,而现在的《尚书》是五十八篇,这里又有问题。以后我每次讲一题目,只讲一大概,但诸位不能听了便算。如此不仅记不得,绝对要忘,而且记得了也没有用。当知做学问本来是要工夫的,没有不花工夫的学问。诸位每做学问,好问方法,做学问最大第一个方法就是肯花工夫。一学者花十年廿年一辈子工夫来解决一问题,本是寻常本分之事。或许诸位现在没有工夫,不妨留待完成硕土博士论文,职位解决了,再来读书,再用工夫。

    现在再回头来讲《尚书》有今文古文,古文《尚书》是假的,只有廿八篇今文《尚书》伏生传下的是真的。孔安国所传本也是真《尚书》,可是后来掉了。孔安国《尚书》并不假,只因为不立博士官,流传不多,就亡失了。到东晋由梅赜所献本才是假《尚书》。但我此刻要讲另一问题,那今文《尚书》廿八篇也不完全是真的。讲到此,就要讲到所谓辨古书之真伪这一问题上去。古书有真有伪,我们该懂得分辨。这不是今天的新问题,从来学者都注意此一问题。依照我们现在眼光来看,我们该进一步说,今文《尚书》也未必全是真,也多假的。可惜当前没有人能进一步来研究此问题。这因民初以来,一班讲学问的讲过了头,即如辨伪,像顾颉刚的《古史辨》,他认为夏禹也无此人,这大讲过头去了。其实也不该专怪顾颉刚,在前清末年早有讲过了头的,像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以及《孔子改制考》。照康有为讲法,所谓经学汉学,其实只是新莽之学。“新”是王莽的朝代名。清儒都讲汉学,康有为却说是新学,经则都是伪经,由刘歆替王莽伪造。此书出版后,经清政府禁了,把书销毁,不准发行。但民国以来,大家喜欢讲新,就看重了这部书。顾颉刚《古史辨》就是承此而来。后来康有为从事复辟,失败了。但这只是康有为政治上的失败。他在学术上并未失败。他跑进北平东交民巷荷兰公使馆,就在里面叫人再翻印他的《新学伪经考》,果然在北平市上还有很多人买他这书。他在学术思想上还是领导着一个新的方向,然而辨伪过了头,其实是荒唐的。《孔子改制考》更荒唐,说孔子所说的以前,只是孔子托古改制,孔子自要创造一番新制度,而把来假托之于古代。这样一讲,全部中国历史,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便是刘歆,却都是造谣作假的。这样的讲下去,讲到夏禹是一条虫,才引起人家讨厌。辨伪之学,便不再讲了。实际上,辨伪不该过分,但有许多真伪还是该辨。如说《尚书》,我觉得即在今文廿八篇里还有很多不可信。如《尚书》第一篇——《尧典》。近代有人写文章,辩护《尧典》里所讲大文如“日中星鸟,日永星火,宵中星虚,日短星昂。”等类,这些廿八宿中的鸟星、火星、虚星、昂星,它们在天上的位置是要转移的。据现在天文学考据《尧典》所云,却是中国古代尧舜时代的天文;至战国时候,则并不然。据此证明《尧典》不假。大概这一套学问,在日本比中国研究的人多,因一般的科学知识,日本比中国发达,中国学者在此方面还是根据日本人讲法。可是在我认为,科学知识比较专门,中国古人称之为畴人之学,譬如种田,父亲种的田儿子继续种下去。古人研究天文学历法,此种学问,大概都是世袭的专家之学,父亲传给儿子,故又称为畴人之学。畴人之学也许可以是先生传学生。尧舜时的天文,也可以是从古传下,或在文字上,或在口传上。我们不能只根据这一点知识便认《尧典》全篇可信,只能说《尧典》中这些话有来源。其他的话,并不一定全可信。如尧传天下于舜,舜命禹作司空,同时兼百揆(就是兼宰相之职)。命弃作后稷,这就是农业大臣。命契掌五教,这是教育大臣。命皋陶做士,是司法大臣,也兼掌了兵。命垂作共工,是工业部大臣。命益做虞,是畜牧部大臣。命伯夷典礼,命夔典乐,命龙叫他做纳言,掌皇帝命令。共凡九官,这一点便大大靠不住。首先是年代问题。禹是夏代之祖,契是商代之祖,弃是周代之祖,此刻都在舜下面变成同时的同僚。这且不讲。特别重要的,舜时已有一个宰相,又有管土地、管农业、管教育、管司法、管工业、管畜牧、管乐、管纳言的,共九职,此是中国古代一个极像样、极有组织、有规模的行政院。倘使在尧时中国的中央政府已有那么九部大臣,为何下面夏、商、周三代,乃至于春秋、战国下及秦、汉都没有?这不是历史上一大退步吗?舜时大臣分九职,为什么下面从来没有?单据这一点,从舜到秦两千年的历史,变成无法讲、讲不通。所以我只能说《尧典》是战国人伪造,舜官九职,是战国末年人一个理想政府。他们懂得政府里该有管教育、管农业、管司法、管音乐的等等官,那是一番很高的理想,这正如康有为所说的托古改制。不过康有为不能拿这话来讲孔子,说孔子以前,根本没有尧舜,没有《尚书》,没有周公。但托古改制确是有的,先秦诸子中多有,儒家中间也有,但不能说过了头。诸位当知,读史不能辨伪,便会有许多说不通处。但辨伪工夫中寓有甚深义理,不能轻易妄肆疑辨。如康有为顾颉刚辨伪疑古过了头,又更多说不通。上面是说尧舜时代不能有这样一个政府,像《尧典》中所说,这些材料不可信,只有说到中国古代的天文或可信。

    我试再举一小例,如《尧典》篇首有“玄德升闻”四字,舜之德被尧所知,但为什么称“玄德”呢?“玄德”两字连用,在古书中极少有,只在老子书里才说:“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玄德”二字,只可用老子书来讲,不能用孔孟书来讲。下面魏晋时代讲老庄之学的就叫做“玄学”,为何在《尧典》里用此玄德两字,这便可疑是战国末年人看过老子书,来伪撰《尧典》,才用了“玄德”二字。我们可凭文字使用来衡定年代,如我们此刻好说中国文化字样,但前清末年人断不会用此四字。

    《尧典》以外,再讲到《禹贡》,这是讲中国古代地理一部最重要的书,其实也决不是夏禹时代的书,而应是战国时代的书。如《禹贡》里划分荆州、兖州、豫州等九州,如何此九州字样不见于夏代、商代、周代,直到春秋时代也没有,到了战国初期还没有。什么人把此禹分九州的制度废掉的呢?为何有此九州而书中从来没有用这九州的字样呢?那又就讲不通。只举此一例,便见《禹贡》不是一篇可靠的书,它是一篇晚出书,我此刻不能详讲。在我只认为《尚书》中最可靠的便是《西周书》,虞、夏、商书都有问题,只有《西周书》或许才是中国尚书的原始材料、原始成分。下到东周也有书,但也恐是后人添进。主要真可信的是《西周书》。若使我们把一部《尚书》即今文廿八篇再分析到只剩一部《西周书》了,那么我们也须对此十几篇文章有一个简单而明晰的了解。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名《西周书文体辨》,便是要把此来看中国最古历史文体是怎样写出的?现在此一问题,我也不想同诸位详讲。但到此另有一重要问题,便是要讲到书背后的人。既然讲到《西周书》,那么《西周书》中显见有一重要人物跃然欲出,那便是周公。《西周书》中有很多文章便是周公所作,或是周公同时人或其手下人所作。要之在当时,周公在此集团中,并传至此后,有大影响。孔子一生崇拜周公。而我们要来研究周公的思想理论及其政治设施,当然这十几篇《西周书》成为了主要材料。我在上一堂已告诉诸位,做学问当从一项项的材料,进而研究到一部部的书,而在每一部书的背后,必然当注意到作者其人。倘使这部书真有价值,不专是些材料的话,则书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人。此刻我们说中国第一部最早的史学名著就是《西周书》,而《西周书》的重要作者,即发明此体裁来写出这东西的就是周公。当然可以有几个人,不专是周公一人。那诸位试拿此意见去读《西周书》,看此许多篇书之内容是否一篇一篇的分裂着,各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意见,和不同的言论,抑或可以看出是一套。让我姑举《西周书》中召诰一段话来说,这显然是召公说的,不是周公说的。它篇中说:“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奈何亦敬。”此是说皇天上帝把它元子改了一个,从前大国殷之命,现在给你成王的手了,商代变成了周代,好的固是没有完,可忧的也同样没有完,你要当心呀。下文又云:“古先王有夏,今时既坠厥命;今相有殷,今时既坠厥命。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这是说古代中国有一夏朝,上帝不喜欢它了,它不能再做王朝共主;接着又有殷,现在也不能做这王朝共主。下面才接到我们了。我们获得此天命,也正如夏殷一般。那些话,在《西周书》里屡见不已。首先可知中国古时有夏商周三代,那是真历史。现在我们虽因地下发掘得了商代的龟甲文,而没有见到夏代的,却不该说有没有夏代成了问题。只能说我们没见到夏代的文字,不能因此说没有了夏代。西周初年,周公、召公就讲过。我们固然承认龟甲文,但我们也须承认《西周书》。至于把王朝共主称为“天子”,认为是上帝命他来作天下共主,这个天命不给一族一人,给了夏,夏不好,又给商。商不好,又给周。周再不好,当又另给别人。故说无疆惟休,亦是无疆惟恤。当知我上引一段话,固是召公所说,其实乃是周公所说。在当时,周公可以涵摄召公,召公也有时可以代表周公。周公是当时一位名世的圣人。读《西周书》,便该领略到西周精神,同时便该领略到周公精神。一段历史的背后,必有一番精神,这一番精神,可以表现在一人或某几人身上,由此一人或几人提出而发皇,而又直传到下代后世。孔子一生崇拜周公,主要应该在此等处认取。若我们只把十几篇《西周书》当一堆材料看,不能看到整部书之结集和其背后之时代精神与人物精神,即是失却了其意义和价值。

    周公的天命论,周公的共主论,影响后世甚大。周公首先提出天命无常的观点,从前天命在夏,夏人不要了,天命又在商,后来又给周,但天命给周是为文王,不为武王。天命所与,只在文德,不在武功。这一层在《西周书》里也可看得明白。明明是周武王打了天下,但周公不那样说,定说是上帝为周有了个文王,才给周以大命。可是周公这番思想和理论,其实也并没有说错,而且可以说在中国后代历史上也一向发生了大影响。因此可知我们研究历史,更重要的在应懂得历史里边的人。没有人,不会有历史。从前历史留下一堆材料,都成为死历史。今天诸位只看重历史上一堆堆材料或一件件事,却不看重历史上一个个人,这将只看见了历史遗骸,却不见了历史灵魂。

    现在总结说,中国第一部大的史学名著应该是《尚书》;准确言之,应该是《西周书》。《西周书》的主要中心人物是周公,在中国历史上影响着几千年。我今天所讲,将到此为止。下面第二部史学名著我将讲到孔子的《春秋》,孔子春秋精神便从周公与《西周书》中来。如此而下,周公孔子,不仅为中国史学主要的创始人,也为中国文化主要的创始人。我不认为中国从唐虞时代就有了历史书;下至商代,可能有,但如今文《尚书》中《盘庚篇》之类,还只能当史料看。若论中国像样的史书,则应从西周开始,而且又是从周公开始。

    原载《中国史学名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无缺页(284+)
  • 无盗版(262+)
  • 好评(206+)
  • 小说多(237+)
  • 赚了(599+)
  • 四星好评(640+)
  • epub(358+)
  • 下载快(621+)

下载评价

  • 网友 石***致: ( 2024-12-19 18:23:25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苍***如: ( 2024-12-23 06:13:16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沈***松: ( 2024-12-25 21:51:44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焦***山: ( 2024-12-18 07:49:09 )

    不错。。。。。

  • 网友 家***丝: ( 2024-12-14 12:32:14 )

    好6666666

  • 网友 国***芳: ( 2025-01-01 23:07:27 )

    五星好评

  • 网友 车***波: ( 2025-01-01 19:35:11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孙***夏: ( 2024-12-14 06:17:27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薛***玉: ( 2025-01-08 14:43:23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林***艳: ( 2025-01-01 07:03:52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丁***菱: ( 2024-12-15 06:18:42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