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天环游地球(法汉对照全译本)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八十天环游地球(法汉对照全译本)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儒勒·凡尔纳也许是世界上很受读者青睐的科幻小说家,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他创作了约八十部科幻小说,使这一文学样式在世界上流行起来,因此这一称号他是当之无愧的。在《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科幻建立在科学知识上,这一知识就像谜底一样,到 才揭晓,令人意想不到。
书籍目录:
一 菲利斯福格和万事通主仆相认
二 万事通确信终于找到了理想工作
三 一次会让菲利斯福格付出高昂代价的谈话
四 菲利斯福格把他的仆人万事通吓得目瞪口呆
五 伦敦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股票
六 难怪警探菲克斯万分焦急
七 再次证明护照对警探没用
八 万事通也许不该多说话
九 红海和印度洋有利于菲利斯福格实现计划
十 万事通丢掉鞋子却幸运地逃掉了
十一 菲利斯福格高价买了一头坐骑
十二 菲利斯福格和他的旅伴冒险穿越印度森林及后果
十三 万事通再一次证明幸运青睐勇者
十四 菲利斯福格走下恒河美丽的山谷却无心赏景
十五 装钞票的旅行包又少了几千英镑
十六 菲克斯佯装对别人告诉他的事压根不知道
十七 从新加坡到香港途中发生的事
十八 菲利斯福格、万事通、菲克斯各行其是
十九 万事通过分维护他的主人及其后果
二十 菲克斯和菲利斯福格直接接触
二十一 “唐卡德尔号”船主险些丢掉两百英镑奖金
二十二 万事通很清楚,不论在哪儿,口袋里要有点钱
二十三 万事通的鼻子过度伸长
二十四 横渡太平洋
二十五 旧金山会场一瞥,集会的日子
二十六 乘坐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快车
二十七 万事通在时速二十英里的火车上 听了一堂摩门教历史课
二十八 万事通无法让人理解他的道理
二十九 只有在太平洋联合铁路上才会碰到的事故
三十 菲利斯福格仅仅履行了责任
三十一 警探菲克斯 认真地对待菲利斯福格的利益
三十二 菲利斯福格和坏运气直接交手
三十三 菲利斯凌驾于局面之上
三十四 万事通有机会说了一句辛辣的俏皮话,但也许不公开
三十五 不用主人重复吩咐,万事通立即执行
三十六 菲利斯福格的股票升值了
三十七 菲利斯福格这次环球旅行除了幸福一无所获
作者介绍: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828-1905),法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1863年因出版长篇小说《气球上的五星期》而一举成名,此后创作了大量以科幻冒险小说为主的作品,代表作为“凡尔纳三部曲”,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八十天环游地球》等。凡尔纳的作品既讲求科学性又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被尊为“科幻小说之父”,甚至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潜水艇的发明者西蒙·莱克在他自传的开篇写道:“儒勒·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
郑克鲁,1939年生,广东中山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获法国文化教育一级勋章,2012年获傅雷翻译出版奖。学术专著有《法国文学论集》《繁花似锦——法国文学小史》《雨果》《情与理的王国——法国文学评论集》等,译著有《第二性》《蒂博一家》《基督山恩仇记》《沙漠里的爱情》《魔沼》“雨果散文》《卡夫卡》等,主编图书有《外国文学作品提要》《法国文学译丛》《外国文学史》《外国文学作品选》《外国现代派作品选》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菲利斯·福格和万事通主仆相认 一八七二年,萨维尔街七号有座伯灵顿花园住宅——一八一四年,谢立敦在这幢房子里逝世——菲利斯·福格先生如今居住在此。虽然他似乎一心不做任何引人注目的事,但却是伦敦改革俱乐部 不同寻常和 惹人注意的成员之一。
继为英国争光的、 的演说家之一住在这里之后,就是这位菲利斯·福格了,他是个神秘人物,别人对他一无所知,只知道这是个 风流倜傥的人,英国上流社会 英俊的绅士之一。
据说他酷似拜伦——脑袋像,因为他的脚无可挑剔——不过这是长着小胡子和颊髯的拜伦,冷漠无情的拜伦,活到一千岁都不显老的拜伦。
菲利斯·福格诚然是英国人,不过或许不是伦敦人。伦敦的交易所、银行、城里的任何一个商行,从来看不到他。伦敦的船坞和码头,从来没有接纳过船主菲利斯-福格的货船。这个绅士没有在任何董事会露过面。他的名字从来没有在律师公会、伦敦内殿法学协会、林肯院、格雷院响起过。他从来没有在大法官法庭、女王的王座庭、 法庭和教会法庭打过官司。他既不是实业家,也不是批发商,既不是商人,也不务农;他既不属于大不列颠皇家协会,也不属于伦敦协会,既不属于手工业者协会,也不属于罗素协会,既不属于西文文学学会,也不属于法学会和女王陛下直接庇护的科学艺术联合会。总之,从亚莫尼卡协会直到主要以消灭害虫为宗旨的昆虫协会,在这些充斥英国首都的林林总总的协会中,他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
菲利斯·福格是改革俱乐部的成员,如此而已。
谁对一个这样神秘的绅士怎么会跻身于这个体面的协会感到惊讶,得到的回答会是:他经过巴林兄弟两位先生的 ,他在两兄弟那里开有账户。由于他的销售始终不变地以贷方欠账流通,他的支票照单即付,因此,他具有良好的“信用”。
这个菲利斯·福格富有吗?毫无疑问。但是,他怎么发财的,连消息 灵通的人也无法回答,要想打听清楚, 只得去问菲利斯.福格先生。无论如何,他一点不挥霍,也并不吝啬,因为,但凡崇高的、公益的、慈善的事业需要赞助,他都悄悄地,甚至匿名地捐钱。
一句话,没有人比这位绅士 不爱交际了。他尽可能少说话。由于他沉默寡言,就显得 加神秘。可是,他的生活明白如画,他所做的事总是一板一眼地相同,以至于未能满足想象的人要妄加猜测。
他旅行过吗?很有可能,因为没有人比他 熟悉世界地图。即使 偏僻的地方,他好像都有特殊的了解。有时候,他寥寥数语,言简意赅,就纠正了俱乐部里流传的关于失踪或迷路的旅行者的千言万语;他指出真正的可能性,他的话往往仿佛得到第二视觉的启迪,事情总是 终证实了他的话千真万确。这个人准定到处旅行过——至少在头脑里旅行过。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在漫长的岁月里,菲利斯·福格没有离开过伦敦。有幸比别人 了解他的人证实——除了他每天从家里到俱乐部所走的那条路~没有人能在别的地方看见他。他 的消遣就是看报和打惠斯特。这种默默无语的赌博十分适合他的天性,他经常赢钱,但是他赢到的钱从不放进自己的钱袋,而是列入慈善预算的一笔重要款项。另外,必须指出,福格先生显然是为了打牌而打牌,并非为了赢钱。赌博对他来说是一种战斗,一种克服困难的斗争,不过是不需要运动,不需要走动,不会疲劳的斗争,这符合他的性格。
大家知道菲利斯·福格既没有妻子,也没有孩子——这可能发生’在 正直的人身上——既没有亲戚,也没有朋友——说白了,这就 加罕见了。他独自生活在萨维尔街的房子里,没有人进去过。从来没有人谈起过里面的情况。只有~个仆人伺候他。他极其准时地在俱乐部吃午饭和晚饭,在同一个餐厅里,同一张桌子旁, 不款待他的同行,不邀请任何陌生人,午夜准点回家,只是为了睡觉,从来不享用改革俱乐部提供给会员的舒适房间。二十四小时里,他有十个小时在家里度过,要么是睡觉,要么是梳洗。要是散步,那是一成不变的步子均匀,在进门镶嵌细木地板的大厅里,或者在回廊里,蓝色玻璃的穹顶高耸其上,由二十根希腊爱奥尼亚式的红色云斑石柱子支撑着。无论晚餐还是午餐,俱乐部的厨房、食品储藏室、配膳室、鱼和牛奶供应处给他的饭桌提供保留的美味佳肴;俱乐部的男侍者,身穿黑礼服,脚穿绒布软底鞋,神情庄重,给他端上一套特制的瓷器餐具,放在萨克斯的漂亮桌布上;俱乐部的模子已丢失的水晶杯,盛着他的雪梨酒,波尔托葡萄酒,掺杂桂皮、香蕨和樟属植物的淡红葡萄酒; 是俱乐部的冰冻饮料,高价从美洲的湖泊运来——他的饮料保持着令人满意的清凉状态。
如果在这样的条件中生活,就说这是一个怪人,那么必须承认,古怪也是不错的! 萨维尔街的房子算不上美轮美奂,却也以极其舒适而值得称道。再说,由于主人不变的习惯,伺候起来也不费工夫。不过,菲利斯.福格要求他 的仆人异乎寻常的一丝不苟和有条不紊。就在十月二日那 ,菲利斯·福格辞退了詹姆斯·福斯特——这个小伙子端给他刮胡子用的热水是华氏八十四度,而不是八十六度,犯了错误——,他在等待替补者,那人应该在十一点至十一点半之间报到。P265-267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深度书评:
《看不见的女性》:当世界被默认为“男性”的
作者:新京报书评周刊 发布时间:2022-08-16 15:45:51
高铁上怎么坐都不舒适的座椅、商场饭店女厕所门口永恒的长队、需要脱出手时,却因为手机放不进裤袋而必须单独归置的焦灼感……
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上述体验或许已是日常生活中早已习惯的一部分。我们很少会去怀疑,这样的体验有什么问题,相反地,我们更习惯自我怀疑:高铁座椅不舒服是不是因为我太矮、厕所门口队伍太长是不是我们太拖拉、手机放不进裤袋是不是因为我又长胖了……
于是,我们调整自己——如果不是改造的话,去适应这个世界,直到,或许可以借用一句流行说法:Enough is enough(够了就是够了)。
在《看不见的女性》中,作者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为我们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高铁上不那么舒适的座椅是因为设计者没有考虑女性的身体数据,商场饭店女厕所门口的永恒长队是因为哪怕有所谓的中性厕所,也只不过是方便了男性,手机放不进裤袋是因为好的智能手机,如同好的牛仔裤,都是为男人的体型设计的。
《看不见的女性》,[英]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著,詹涓译,新经典文化 | 新星出版社,2022年8月。
更直白的说法是:男性的经验、男性的视角是我们生活世界的“出厂设置”,而女性的经验——尽管她是全球一半人口的经验,也被视为可以小众的,非典型的,很多时候甚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是为什么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塔夫里斯会在《对女性的误测》中愤怒地质问道:文艺复兴究竟算是对谁的复兴?这也是为什么乔安娜·拉斯会在《如何抑止女性写作》中写下:女性生活是男性生活被掩盖的那一部分真相。
那么,生活在一个以男性数据为基础的世界里,女性会遭遇什么?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从近期出版的新书《看不见的女性》出发,结合更多资料,回顾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不动声色却隐秘存在着的性别数据缺口。
撰文 | 青青子
日常出行:你的不便与不安,不是因为太过敏感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女性日常出行的复杂感受,那或许就是“不足为外人道也”。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种感受的复杂性不仅来自由显见威胁所引发的不安,更源于一种无法掌握、不动声色却隐秘存在着的不便。
让我们试想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一位手推婴儿车、肩背购物袋的母亲收拾妥当,踏出家门,照面便是一条泥泞、湿滑、积雪阻滞的街道,原本是人行道的路边停着一排共享单车,而原本被划为自行车道的窄路上停满了私家车,只留下一寸敷衍的穿行空间,寸步难行之间,这位母亲可能还会遭遇身后匆匆而过的一瞥不耐烦或同情的余光。
美剧《女佣》剧照。
对于有过类似经历的女性而言,这可能是早已习惯或者仍需习惯的日常出行的一部分。但在《看不见的女性》的作者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看来,这条看上去性别中立的街道实则是以男性出行的“标准”模式而规划的。
一切都始于一则笑话:清扫积雪存在性别歧视吗?
这句话本是一位官员对女性主义者以性别角度重估政策的调侃之词,却引发了性别平等人士的思考:是啊,哪怕在看上去与性别议题毫无关系的公共服务细节中,我们仍能发现隐形的男性偏好。当然,这并不是说城市规划者故意牺牲女性利益,而是,用作者的话来说,性别数据缺口的结果。
无论是出行次数、距离、目的还是模式,男性与女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书中援引的研究数据,相比男性,女性更有可能步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在法国,三分之二的公共交通乘客是女性,在美国费城和芝加哥,这一比例分别为64%和62%。与此同时,在男女出行的原因上,男性的出行以上下班为主,模式更为简单,女性的出行则以多段短途行程相连,这是因为世界上75%的无偿照护工作都由她们承担。
日剧《坡道上的家》剧照。
另一项来自我国的研究也得出过类似结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佟新与王雅静曾在《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性别比较》一文中,以武汉市和乌鲁木齐市为研究样本,搜集两市居民的基础出行数据指出,两性出行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女性更倾向于步行与公交,男性选择自驾或出租车的比例更高一些。而在出行目的上,女性的工作出行低于男性,与家务相关的出行活动则高于男性。
尽管如此,在常见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必要出行(compulsory mobility)指的就是以就业和教育为目的的出行,以照护为目的的出行则经常被设计成为一种非必要。于是,清扫积雪的范围优先考虑的是机动车道,而非女性出行通常选择的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城市道路规划也总是偏重汽车甚于行人,这才有了上述寸步难行的出行体验。
不便之外,还有层层不安。在《看不见的女性》中,作者还提到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现象:女性在公共场所常常感到害怕。她们受到惊吓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但是,官方统计女性所遭遇的暴力程度明显与她们的恐惧情绪不匹配。这一悖论甚至已经引出这样的结论——女性对犯罪的恐惧是非理性的。
美剧《闪亮女孩》剧照。
这在近年来屡屡曝光的公共安全新闻里可见一斑。每当讨论涉及性别维度,不少人便会摆出理中客的姿态,认为公共空间的暴力问题并不存在性别差异,男性同样会遭到暴力威胁,甚至还会举出相关统计数据作为例证。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当我们提到不安时,这层不安并不单是由新闻报道的曝光度或统计数据中的数字所构成,它来自于实际的生活经验——在更严重的犯罪行为发生前,女性每天都要面对令人感到不适的男性行为。小到被不怀好意地上下盯视、被莫名其妙搭讪并追讨微信,大到在拥挤的公车上被故意身体擦蹭、到站之后被尾随……这些行为无法被统计为明确的犯罪,但它们构成了一张以恐惧值为度量标准的城市心理地图。
在上文提及的佟新与王雅静的研究中,当女性被问及出行安全挫折的经历时,“有24.6%的武汉女性受访者和19.3%的乌鲁木齐市女性受访者分别报告了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过程中遭遇过的88例和62例性骚扰,其中绝大多数发生在车内,也有发生在车站、地下通道和街道的多个案例。男性陈述有性骚扰遭遇的比例为0。男性在回答此问题时多噗嗤一笑,不以为然。”
而当公共空间的性骚扰发生时,不仅存在漏报,还存在缺少上报程序的问题。“关于女性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遭遇性骚扰或性侵犯时该如何应对,全世界都缺乏明确的指引信息(但对于可疑包裹,大多数官方部门似乎都设置了清晰的标识,告诉人们发现时该如何处置)。然而,有时缺少标识是因为根本就没有恰当的程序。” 佩雷斯在书中说道。
美剧《闪亮女孩》剧照。
还需要进一步追问的是,如果女性在出行的人身安全方面存在更高风险,会发生什么?无论是在《看不见的女性》中所收录的研究数据,还是国内的相关研究,它们无一例外地表明,这一状况导致了女性对出行时间和出行范围的自我控制。
更为吊诡的是,由于官方统计数据中存在明确的性别数据缺口——一方面没有关注女性出行时具体的安全需求,另一方面又因为忽视/低估了女性的安全需求而认为没有必要考虑出行中的性别规划,这使得女性被迫只能采取自我保护的措施,“通常的办法是避免晚归和避免前往预感危险的地方”。
这并非不可改变。佩雷斯认为,出行规划的性别数据缺口问题由来已久,当城市规划者未能考虑性别时,公共空间就被默认为男性空间。但如果规划城市时考虑到女性的照护责任——例如维也纳所做的,改良十字路口并加装标识,为方便婴儿车和自行车增设坡道,加宽1000米的人行道路面,并改善人行道的照明状况。同时,考虑到女性面临的性暴力威胁——例如搜集女性的安全需求数据,提供足够的男女专用厕所,在公交车站安装适合女性的安保设施等,不仅能减少针对女性的暴力行为,从长远来看也可以节约资金。
电影《小偷家族》剧照。
职业发展:才华偏见,如何将女性排挤出去
提起工作中的性别歧视,我们经常聊到的包括但不仅限于职场性骚扰、母职惩罚、就业歧视、薪资不平等、缺乏晋升机会等。但在文章接下来的这部分,我们想要聊一聊职场中更为隐而不显的偏见,即所谓的“才华偏见”是如何被构建的?同时,经由“才华偏见”,我们还能发现女性是如何被系统性排挤出职场权力的中心。
众所周知,科研领域,或者学术界,并非象牙塔,要想获得晋升,发布的论文数量与影响力是其中的关键指标。只是,从投送文章的一开始,男女就朝向不同的命运。我们不妨就此引述《看不见的女性》中所列举的几项研究结论:
“女性作者的论文在双盲评审中更容易被接受,或者得到更高的评价。”
“女性被引用的次数整体少于男性。”
“在过去的20年里,男性自我引用的次数比女性多70%——女性比男性更倾向于引用其他女性作者。”
“女学者如果被当做男人,被引用的次数是相反情况的10倍以上。”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越往这座象牙塔的顶端走,女性的数量就越少。浙江大学的王立铭教授曾在2016年展开过一项调查,在他统计的1000多个教授样本里,女教授只占二成,即使在传统认为“适合女生”的人文社科类院系,女教授占据的席位依旧不超过三成。
美剧《英文系主任》剧照。
更为隐形的不平等还隐藏于所谓的“才华偏见”之中。一方面,相比男性科研人员,女性还承担了更多管理工作——一项普遍被认为没有研究有价值的工作。在佩雷斯看来,女性被迫承担价值较低的工作,这种不平等又因为工作考评系统而加剧。
另一方面,在招聘过程中,除却明目张胆标明只招聘男性或是隐含育龄筛选的招聘条款,佩雷斯从各类研究中发现,为女性写的推荐信会强调教学而非研究,包含更多令人生疑的表述,而且不太可能出现“非凡的”“杰出的”等形容出众的词。在推荐信中,女性的勤奋更容易受褒奖,比如“努力工作”。问题是,同样的褒扬之词用在不同性别的人身上,意义却全然不同。例如,男性的团队精神被认为是一种领袖品质,但对于女性来说,这个词让她看起来像一个追随者。
美剧《英文系主任》剧照。
“才华偏见”正是在学校期间就被灌输给学生的。佩雷斯指出,最近的研究发现,如果教科书中的配图里出现女科学家,女生的科学课成绩会更好。所以,为了不再让女孩认为才华不属于她们,我们只需停止对女性进行歪曲描述。以计算机科学为例,编程最初被视为女性的游戏,但如今被认为的程序员的刻板印象却是:孤僻的怪才,社交技能很差,不讲个人卫生。这样的刻板印象不仅加剧了对于女性不适合计算机领域的偏见,同时对此类天赋之词的执念不过是在美化一个具有偏执特征的年轻男性样板。
科研领域还只是社会这座大冰山的一角。在大部分职场里,更多女性所面对的是一种被玛丽·比尔德称之为“特里格斯小姐问题”的情境。这幅刊载于30年前《笨拙》杂志上的老漫画戏仿了开会现场漠视女性意见的名场面:“特里格斯小姐,你的建议棒极了。或许在座男士们中的哪位乐意将它提出来。”
按照比尔德的说法,这种“拒绝去听她说了什么”的做法由来已久。追溯历史,从奥维德的《变形记》到《圣经》,不断有关于女性声音被剥夺的记述。“可怜的伊娥被朱庇特神变成了一头母牛,因而失去了讲话的能力,只能发出‘哞哞’声;而饶舌的宁芙厄科(Echo,回声)受到惩罚,从此她的声音不再属于她自己,成了机械地重复别人的话的工具”。与此相关的,女性的高音调嗓音经常被描述为带有“妇人气的怯懦”,而男性低音调的嗓音则是男子气概的体现。哪怕到了今天,“低沉浑厚的男性嗓音天然与‘深刻’联系,而当人们听到女性的嗓音时,他们不会将其听成一种具有权威的声音”。
《女性与权力:一份宣言》,[英]玛丽·比尔德著,刘漪译,后浪 |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9年2月。
有两种例外情况:她们可以捍卫自己所在群体的特殊利益,或彰显自己的受害者身份。换言之,她们只被“锁定”在这个范畴里——尽管这一空间也可能随时被剥夺。当她们试图踏入男性的“地盘”,就注定经历磨难。典型的例子便是女性公众人物所遭受的“政治虐待”,小到言语侮辱,大到死亡威胁。近期英国作家J.K.罗琳因为为鲁西迪遇刺发声而遭遇死亡威胁的新闻即为一例。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细大不捐地关注这些进入了男性地盘的女性处境时,不难发现,相比并肩而站的男性,当她们犯了错误时,也更容易受到苛责。在《应得的权利》一书中,作者感叹道:“我们对女人的要求太高了。如果一个我们喜欢或尊重的女人让我们失望,哪怕是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完全可以被原谅的事情,她还是会受到惩罚——往往是被那些自以为占据着道德制高点的人惩罚,他们认为自己对她的惩罚只是她罪有应得,而不是以道德说教为名在实施厌女行为。相比之下,她的男性竞争对手却不会受到如此苛刻的要求。”
《应得的权利》,[澳]凯特·曼恩著,章艳译,明室Lucida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5月。
而玛丽·比尔德也在《女性与权力》的最后指出,女性所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她们“更难成功”,而且当她们搞砸了自己的工作时,也会遭到更严苛的对待。如果让她现在从头开始写这本书的话,她表示会将更多的篇幅用来捍卫女人(至少是偶尔)犯错误的权利。
同样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进入公共领域的女性更容易遭遇排挤与威胁?在佩雷斯看来,问题仍旧出在性别数据的缺口上。威胁意味着恐惧。而部分男性的恐惧是因为他们已经习惯生活在男性声音和男性面孔的环境之中。除非我们填补了这一性别数据的缺口,男性在成长过程中才不会再把公共领域视为理所当然的“我”的地盘。
纪录片《科学家的模样》剧照。
医疗健康:你的疼痛,并不是臆想出来的
最后,让我们回到女性的身体。
大部分前往医院的女性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你向医生诉说身体不适引发的疼痛时,或者在接受治疗时因不忍疼痛而喊出口时,迎向你的也许是一句:有那么痛吗?是不是心理作用?这句话暗含的意思有二:你的身体没有你说得那么痛;你大喊疼痛是因为你忍不了痛。于是,你可能就此沉默,在下一次去往医院的路上,心里平添一丝恐惧和怀疑。哲学家Kristie Dotson(克里斯蒂·多森)将此类沉默称之为“证言窒息”(带有胁迫性的自我沉默),“因为听者怀疑或抨击说话人的能力,说话人最后只能被迫保持沉默”。
典型的例子还有孕妇的身体。在《像女孩那样丢球:论女性身体经验》中,女性主义政治哲学家艾莉斯·马利雍·杨(Iris Marion Young)谈及孕妇的就医体验时提到,以产科医疗对孕妇的介入而言,孕妇本人最清楚她的身体感知,但这感知主体却无法成为发言主体,反而成为超声波胎儿摄影与各项侵入性手术的客体。
《像女孩那样丢球:论女性身体经验》,[美]艾莉斯·马利雍·杨著,何定照译,商周出版公司,2007年1月。
否认女性的身体感知/经验,往往还伴随对女性主体经验的扭曲。在有关疼痛体验和治疗问题上,医疗研究者黛安娜·E.霍夫曼和安妮塔·J.塔齐安曾在论文《哭着喊痛的女孩》中写道:“在医学文献中,女性常常被描写为‘歇斯底里、情绪化’,这使得医生更多地把她们的疾病诊断为由心理原因引发,认为她们容易情绪波动。因此,有慢性疼痛的女性患者与相同情况下的男性患者相比,更可能被诊断为‘表演型障碍’。”
两位研究者还发现,尽管在受到相同刺激的情况下,女性可能比男性略微多地感受到疼痛,但女性在表达疼痛时依旧得不到和男性相同的治疗:“包括腹部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阑尾切除术,男性比女性得到更多的止痛药物治疗(有时候是出于体重的考量,这是正确的)。在阑尾切除术中,女性往往会被注射镇静剂而不是止痛剂。这种倾向不只是限于成年病人。对于手术后自诉有疼痛感的男孩和女孩,医生会给男孩开可待因,而给女孩开醋氨酚(美国市场上的一种温和型非处方止痛药,类似于泰诺)。”
电影《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剧照。
以上种种问题,都指向医疗中的女性身体。它们与女性不同阶段/状态的身体经验有关,也与漫长历史上医学系统对于女性身体数据的忽视、扭曲、偏见有关,更与女性因此而遭受过的痛苦、甚至生命代价有关。对此,一个直白的答案,如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塔夫里斯在1992年出版的《对女性的误测》中所总结的:“男性的身体就是解剖学本身。”
在《看不见的女性》中,佩雷斯也指出,多年来医学教育一直把重点放在男性的“标准”上,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发现,人体的每个组织和器官系统都存在性别差异。这点不仅体现在医生的培训方式上——大量医学教科书上都缺少女性身体的数据,同时体现在我们对于许多疾病的研究和认识上。
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怀孕的身体。艾莉斯·马利雍·杨认为,妇产科临床上将月经、怀孕、更年期视为需要治疗的特殊状况,其概念基础恰恰是医学的健康概念中所内含的男性偏见。在西方医疗史上,主流的健康模型假定正常、健康的身体是稳定的、均衡的、不会改变的。而身体状况规律、显著或是激烈的改变,正是成年女人身体正常运作的一种面向。医学却隐隐将不变的成年男性身体概念化为所有健康状态的标准。
纪录片《月事革命》剧照。
医学中的性别数据缺口,还可能对女性的健康带来不可估计的风险。由于孕妇长期被排除在临床试验之外,我们缺乏关于药物将如何影响她们的可靠数据;以用于治疗从焦虑到癫痫等各种病症的药物安定(Valium)为例。数十年来,这一药物一直被积极地推销给妇女,然而,2003年的一篇论文指出,有关这一药物的临床试验却从未测试过女性。
事实上,根据佩雷斯的爬梳,由于女性在临床试验中存在系统性的代表不足,“大量现有药物对女性的具体影响完全未知”。因此,如果研究人员依旧忽视将雌性动物和女性细胞纳入研究,女性正在死亡,而医学界则在助纣为虐。
而一切的起点就是:我们需要停止将默认的、以男性数据为基础的世界认知为客观的。我们需要意识到,如佩雷斯所言:“未能收集到有关女性及其生活的数据,就意味着我们继续正当化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歧视——与此同时,我们却似乎根本看不到这种歧视。”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作者:青青子;编辑:青青子;校对:贾宁。未经新京报书评周刊授权不得转载。
卖盗版碟的,办假证的,做二手房中级的北漂们
作者:喵喵喵… 发布时间:2023-12-12 14:24:33
跑步穿过中关村:名字很棒,能够充分调动读者想象力。会想到电子科技、村上春树、格子间程序员之类的东西。但肯定想不到卖盗版碟,更想不到跑步穿过中关村只是因为自行车被偷了,但需要给一个盗版碟买家送盗版碟。而且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切片罢了,并不是故事的主体内容。
文章开头,就是刚出狱的男假证倒卖者遇到了卖盗版碟的女商贩,前者没有爱情,后者刚和男人分手,两人难免要发生点什么。然后原假证倒卖者改卖盗版碟,两人开始同居。女商贩和前男友复合怀孕。男离开,找到了进监狱的同伙委托自己找的女友,并和同伙女友发生关系。结局也很戏剧性,为转移抓女商贩男友的警察的注意力,男被抓。
当然故事发生在中关村所在的北京,聚焦的是底层北漂。完全是徐则臣的舒适区。但却是我阅读经验中相对缺失的范围,毕竟北漂这个群体本身产生也是九十年代之后的事情,甚至正式被命名已经到了2001年(存疑)。不晓得为什么,总觉得乡土文学才是中国文学的主流,视域范围内也多乡土文学。对关照城市生活的文学印象,还停留在邱华栋、张辛欣都市小说身上,再就是陈染、林白那一波女性文学身上,还有张悦然、郭敬明、笛安、蒋方舟这波年轻人。和他们相比,徐则臣是另一个路数。他不精英,是小镇里走出去的那一个,是在北京努力生活才能混得不错的那一个,是奋斗XX年才能和北京人坐在一起喝咖啡的那一个。当然,写这些故事的时候,他还正在奋斗。
查资料看到说“徐则臣这一代完整经历了从乡土社会走向城市化的中国现代化进程。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上,他答德国记者问说'前辈将乡土文学写得足够好,我才转而写城市'”,确实,我们的乡土文学太扎实了,所以徐则臣就显得很特别。打算系统看一下徐则臣。(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午夜之门》《夜火车》《北上》 ,中篇小说代表作有《跑步穿过中关村》《苍声》《啊,北京》《西夏》《人间烟火》《天上人间》《逆时针》《居延》《小城市》等,短篇小说代表作有《花街》《最后一个猎人》《伞兵与卖油郎》《纸马》《我们的老海》《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如果大雪封门》)
天上人间:北京做假证的群体在这里浮出水面。做假证的也分两种,一种是规规矩矩做假证的,一种是跑偏了的,譬如野心勃勃娶北京姑娘,搞敲诈勒索的。规矩的就是谋生,仅仅谋生,北京在根本上是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的;跑偏了的,就是在豪赌,赌狗赌狗一无所有,只能留下“天上人间”的愿望做遗言。
四人翻墙进故宫夜游的叙述,颇有都市传奇的味道。这种故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凄凉和荒诞的,但被徐则臣写来,陡然生出一些趣味,虽然也掺杂着一丝无奈。天上人间,北京被人为地做着切割,一些人活得潇洒快意,如同天上;一些人活得卑微艰辛,如同草芥;更有人活得一脚天一脚地,最终甚至不在人间……
居延:陷于师生恋的县城女孩居延,习惯了被爱人安排一切。爱人消失时,她只一件事可做———寻找。北京很大,找一个不知在不在北京的人无疑是困难的。更何况女孩对这个城市一无所知。好在从对北京一无所知到了解北京一角的人(二手房中介三人组),有很多,而且这些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很懂得抱团取暖的。寻找中,居延发现了新世界,在北京慢慢地立住了脚。结局的街头邂逅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居延已经不再需要寻找曾经的爱人了。
当然不可能只写一个女孩的成长史,徐则臣的人物图谱里都是底层的各类人。所以在《居延》里,一条线写居延的成长故事,一条线在关照二手房中介三人组的悲欢离合。唐妥三人在见证居延成长的过程里,不被别人见证地成长着。有人结婚,有人养娃,有人恋爱,太阳底下并无新事,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却是每个人的新事。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推荐购买(201+)
- 排版满分(73+)
- 盗版少(315+)
- 差评少(464+)
- 情节曲折(483+)
- 体验差(158+)
- 引人入胜(236+)
- 超值(85+)
- 经典(670+)
- azw3(624+)
- mobi(116+)
- 已买(370+)
下载评价
- 网友 益***琴: ( 2024-12-27 19:12:36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仰***兰: ( 2024-12-22 05:53:29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冯***丽: ( 2025-01-04 03:45:26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石***烟: ( 2024-12-31 12:04:05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瞿***香: ( 2024-12-13 00:14:32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晏***媛: ( 2024-12-25 01:03:11 )
够人性化!
- 网友 郗***兰: ( 2024-12-18 16:46:54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曹***雯: ( 2024-12-22 05:04:39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堵***格: ( 2024-12-20 19:07:39 )
OK,还可以
- 开心上幼儿园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申论真题80分(解析安徽省公务员考试)/公考80分系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互联网的社会意义:以网络参与和网络游戏为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学部委员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英汉医学名词规范词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英语作文全面大出击 外文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政务礼仪——礼仪常识丛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现代汉英词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新东方 (2022)考研英语(一)真题手译本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百年乐府——中国近现代歌曲编年选 三(上)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