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实验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美术(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实验教材)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实验教材:美术》是集欣赏、绘画、图案、手工为一体的综合性教材。分六个单元,内容包括:素描、速写、色彩、图案、平面画、简笔画、装饰画、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幼儿园环境美化等,并将美术鉴赏贯穿于各单元之中。本教材按画种分类,每种均坚持起点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起点教育具有省、概、宽的特点,体现美术基本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专业教育是本教材的落脚点,编写中紧密结合当前幼儿园美术教学及美术教育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实验教材:美术》还可作为幼儿园教师培训教材,也适合从事幼教专业的人员及幼儿家长学习、参考。
《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实验教材:美术》采用出版物短信防伪系统,用封底下方的防伪码,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实验教材:美术》后一页“郑重声明”下方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可查询图书真伪并赢取大奖。
书籍目录:
单元
一 美术欣赏概述
二 平面形画
三 透视知识
四 素描
第二单元
一 中外绘画作品欣赏
二 人物速写
三 简笔画
四 色彩基础知识
五 水彩画
六 水粉画
第三单元
一 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二 图案基础知识
三 美术字的应用与设计
四 黑板报设计
五 手工(纸工泥工)
第四单元
一 中外雕塑艺术欣赏
二 幼儿装饰画
三 手工(布工玩偶墙饰插接利旧)
第五单元
一 中外建筑艺术欣赏
二 幼儿园教学挂图制作
三 中国画技法
四 手工(帽饰面具抽动画片贴纸教板幻灯片各种材料玩具制作)
第六单元
一 幼儿美术作品欣赏
二 幼儿园环境美化
彩色插页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格里戈里 发布时间:2021-07-23 18:25:51
“交易是什么?交易便是在群氓恐慌的低谷,你悄然入场,潜伏爪牙忍受,只等着众人狂欢的巅峰,收割完毕满载而归。”这或许是交易员海鸥的最好写照,但同样也揭示了交易员的宿命,“群氓恐慌”意味着时机,“悄然入场”意味着欺瞒,“潜伏爪牙”意味着隐忍,“众人狂欢”意味着运作,“满载而归”既意味着胜利,却也指向了孤独,凝视深渊者,终成为深渊。
作者:可达鸭 发布时间:2012-04-27 11:12:01
天下乌鸦一般黑
作者:狐芷 发布时间:2019-04-18 18:27:47
世界再复杂
总有一处可渡你灵魂不腐
总有一人可随你海角天涯
作者:哆啦a梦的口袋 发布时间:2022-03-28 20:14:40
真棒!人物惟妙惟肖!
作者:若隐 发布时间:2022-05-27 21:36:40
内容全面,讲解细致,了解怀孕知识,减少焦虑,增强信心。
作者:周鱼 发布时间:2016-04-01 16:18:10
从三岛由纪夫对清洁的绝对要求,与对意志的绝对守护中得到慰藉,从死对对于生的蔑视、弃绝却又怜悯与化身白菊的升华中,得到慰藉。
深度书评:
千古一帝秦始皇:他和他的帝国,在重重矛盾中藏了多少谜
作者:糊泥马 发布时间:2020-12-06 13:13:34
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从《大秦帝国之裂变》播出,到如今的《大秦赋》,“大秦帝国”系列已经延续超过十个年头。现在,那名旷古绝今的千古帝王——嬴政,终于要亮相。
要说千古一帝,必然非嬴政莫属,创制皇帝尊号,将天下集权一统,一系列前无古人的创举,将他抬上神位,千年不衰。
毛爷爷如是评价他和他缔造的帝国: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马克思说:一切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而在嬴政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矛盾,也看到了许多谜。
01是霸主,还是小丑
我们十三岁的时候,还是个刚上初中的小屁孩,而嬴政,已然结束颠沛流离,登上王位,执掌王权。
而后,杀成蟜,诛嫪毐,放逐仲父,幽禁母后,一步步剪除异己,成为真正的王。接着,从剿灭韩国开始,历时十年,统一天下,封禅泰山,极尽尊荣。
这样一位踩着尸山血海睥睨天下的帝王,绝对是普天之下万人之上的霸主。
但可笑的是,当天下一统后,在梦想帝业千代万代不朽之余,他竟然做起了长生不老的大梦。为了自己的长生梦,嬴政派出方士寻找长生不老药。
另外,他还扯起了迷信的大旗,在金陵掘断龙脉以确保自己的唯一性,建造奢华的地宫,安排一大堆兵马俑保护死后的自己,种种作为带起一阵迷信之风,连蒙恬死前,竟然也将自己被赐死归结于修长城损伤地脉。
然而,如此迷信的老皇帝,在被卢生、侯生欺骗后,竟然大举坑杀方士,巡视时因船遇大风无法前行而迁怒湘君,砍光了湘山上的树。
霸主、神棍,还是无知者无畏?秦始皇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02外客何去何从
唐太宗曾说过:“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出这句话,唐太宗可谓是震古烁今,因为天朝自古“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不过,要说这种“视如己出”的精神,却非唐太宗首创。无论是在乱世中的秦国,还是在一统后的秦朝,这种精神比起唐太宗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斯曾写下过一篇流芳千古的文章,名为《谏逐客书》。凭着这篇文章,李斯成功让秦王放弃了驱逐外客的决定,以一己之力挽救了秦国内政倾于一旦的败局。
这篇《谏逐客书》反映出嬴政及其所代表的秦帝国的一大软肋:它的内政,几乎全由外客来运转。
虽然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像这种将整个国家都交给外客来打理的,恐怕也就秦帝国莫属了。
然而,外客的地位是尴尬的,如敝履一般,说用则用,说扔则扔。韩非、张仪、田文、尉缭,哪一个不是折服秦王的风云人物,当无法为我所用之时,无一有好下场。
外客的尴尬地位,正应了那句“伴君如伴虎”的古话,秦帝国可谓是“成也外客,败也外客”。
03王位传给了谁
在正史中,秦始皇薨于东巡,赵高李斯篡改诏书,扶苏被杀,胡亥即位,赵高指鹿为马总揽朝政。
而扶苏贤良有德,温和待人,后世许多人认为,如果扶苏顺利即位,缓和国内矛盾,可能秦朝将不会二世而亡。
但《赵正书》中却记载: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如果你仔细想,正史中秦始皇传位扶苏确实是有矛盾的。
孔子说,人“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孟子理解成“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则理解成,人性本恶,需要后天用法去约束教化。二者截然不同的思想,各自代表着仁义统天下的王道和代表武力统天下的霸道。
自商鞅变法起,秦国走上了霸道的道路,秦始皇更为尤甚,将国中富豪迁于帝都、收六国之兵铸金人,都是他的杰作。
可是,扶苏却仁爱宽厚,持王道的理念。在此情形下,心中只有天下的霸道帝王,是否真的愿意将王位传给政见不同的扶苏?
至于《赵正书》中传位胡亥,亦有矛盾。胡亥是个愚钝小儿,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出了一个奇葩的智障儿童,那他很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但要传位给这个儿童,目测以秦始皇的智商不太可能。
04大秦因何而亡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以陈胜吴广为开端的农民大起义,将这个短命王朝彻底掀翻,是众所周知的事。
但《睡虎地秦简》的发掘,却彻底推翻了这种说法。里边的《徭律》这么说:御中发征,乏弗行,赀二甲。
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水雨,除兴。
这与太史公所说“失期,法皆斩”截然不同,对徭役,并未达到死刑的级别。而陈涉却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显然,这里陈涉本人还没装神弄鬼,就已经涉嫌忽悠。
不过,《史记·陈涉世家》还说:发闾左谪戍渔阳。此时是秦二世当政的时期,如果此说当真,秦二世统治集团的残暴可见一斑,因为,闾左的穷人一般是不服徭役的,当时很可能将农民加罪而征发。
两相矛盾之下,秦国到底是不是因为陈胜吴广服徭役走投无路而亡,实在难以定论。
还有个事情很有意思:章邯击垮张楚政权,依靠的是七十万骊山刑徒。既然当时“天下苦秦久矣”,那么他从何而来的自信,又从何而来的威望,来指挥如此庞大的刑徒军呢?
05秦始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要形容秦始皇,我觉得“虎狼”来形容,恐怕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人们常说“虎毒不食子”,从这个层面来说,秦始皇恐怕比虎狼凶残尤甚。
在他眼里,只有两件事:他自己,和他的天下。在他眼里,活人只有一种:和他一路的人。
当他需要尉缭时,能以君王之礼待之;诛杀蒙恬蒙毅这些老臣时,也未曾心软。老将王翦,靠着装成财迷才得以善终。
就连神仙,也入不得他的法眼,封禅泰山,无非是昭示皇权;砍光湘山之树,是因为湘君没和他同心。秦始皇的迷信,看上的是神仙能赐福于他,而非神仙多么伟岸。
秦始皇,是真正的霸主,除了千世万世的天下,心中再无一物。
孙邦金:孙希旦《礼记集解》的诠释范式及其思想新蕴
作者:理一分殊 发布时间:2021-12-06 16:15:38
来源:《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4期
内容摘要:
在清代礼教主义思潮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孙希旦《礼记集解》综罗诸家、要言不繁,堪称清儒重新注疏诠释《礼记》的代表作。孙希旦的《礼记集解》既表现出“由字通词,由词通道”的乾嘉考据学特征,也表现出以礼治世的现实关怀意识。从文本诠释背后的思想依据来看,孙希旦的礼学研究尊崇朱子学而又不唯朱子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朱子学的藩篱,特别是在有关“君为臣纲”“嫂叔无服”“未嫁守贞”等传统礼例讨论中,具体而微地表现出强调“缘情制礼”的情感主义特质以及“变而从时”“礼以义起”的损益革新诉求,成为清代礼学诠释范式从“依理释礼”向“依情释理”、“以礼代理”移易转换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孙希旦 《礼记集解》 缘情制礼 礼理关系 礼以义起
在人们的印象中,清代中期儒学有意与汉、宋诸儒争胜,专注于经典文本考据,学而不思,远离社会现实。可是这一时期儒学不断民间化、世俗化,社会影响力达到了历史顶峰,堪称“儒教的民众化时代”1。当时深处那个市井繁华而又思想沉闷的时代的儒家学者,不可能不感受到存在于学术研究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这种巨大反差,除了极少数纯而又纯的学者,其实都在观察和思考时代的问题,只是回应的方式不同而已。像戴震敢于公开喊出“以理杀人”口号,对于当时官民共认的教条式理学和“吃人的礼教”发起猛烈批判的人毕竟在少数,更多的人则是通过具体而微的学术研究来移易观念,提撕风教。身为四库馆臣的孙希旦(1736-1784)本着“读礼经当如目视亲见之而身亲行之”的态度所著的《礼记集解》六十一卷,成为清代这场礼学研究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冷门研经,弥留之际有诗曰“人禽相去只几希,人欲横流天理微”2,从“礼以成人”“礼以治世”的高度审视了自己的礼学研究。不过,学界对其研究大多停留在文本训释和名物制度考据层面,很少关注《礼记集解》文本背后所蕴含的颇具时代特征的价值立场和思想主张。本文拟在指陈《礼记集解》文本诠释范式移易的基础上,彰显其尊崇朱子而又不唯朱子学的汉宋兼采立场、“依情释礼”的情感主义特质以及“礼以义起”的损益革新诉求。
一、“为学一宗程朱”与“依理释礼”的诠释范式
阮元在《〈礼记集解〉序》中指出,孙希旦之所以自号“敬轩”,是源于其对“《曲礼》三千,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3的理解。孙希旦在集解中“能于三千求其说,不厌其繁”(同上),除了引用了郑注、孔疏之外,还参考了张载、程颐、程颢、吕大临、王安石、宋祥道、朱熹、真德秀、黄震、陈澔、王夫之、顾炎武、李光地、戴震等几十家注解,博参众说,择优取舍。其中,吕大临《礼记解》和朱熹《仪礼经传通解》两书中的相关注解基本上是每每必称引的材料,而对于郑注孔疏多所驳正,表现出“为学一宗程、朱”(孙锵鸣《〈礼记集解〉序》,《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第2页。下文该书只注页硕)的特点和一定程度的尊宋抑汉倾向。
对于三礼之书的性质与关系,孙希旦基本上继承了朱熹的看法。朱熹认为《周礼》基本上可视为周公有关政治制度的遗典,“礼典固在其中,而非专为礼设也”4,在整个礼学体系中的地位其实不如《仪礼》和《礼记》重要。至于《仪礼》与《礼记》两者的关系,朱熹认为“《仪礼》,礼之根本,而《礼记》乃其枝叶。《礼记》乃秦汉上下诸儒解释《仪礼》之书,又有他说附益于其间。”5在他看来,《仪礼》与《礼记》的关系是经与传、本与末的关系,应以《仪礼》为本经,而以《礼记》为传记、为补充。孙希旦虽然没有像朱子那样回避《周礼》,但是非常肯定地说“经礼、曲礼之说,朱子之所辨论者至矣”(第2页),基本上遵从了朱子“经礼固今之《仪礼》”6——以《仪礼》为经礼、以《礼记》为曲礼的说法。依此标准来看,当年王安石废《仪礼》而重《周礼》《礼记》无疑是“弃经任传、遗本宗末”7、“有邪心夹杂”8之举。孙希旦对此事的看法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心术之邪,学术之偏,而其才又足以济其奸者,后世若宋之王安石如此。”(第374页)孙希旦这一评价,与其所信奉的程朱理学历来强调道德性命为本,偏重挖掘《仪礼》《礼记》中的义理内涵,而与荆公新学强调刑名度数和制度规范,双方在礼学研究的基本路径和思想基础上存在深刻分歧是分不开的。
晚清经学大家皮锡瑞说“汉儒多言礼,宋儒多言理”9,礼、理关系虽由来已久,只不过在宋代以前礼、理关系还没有成为重要的哲学问题。《礼记》文本中诸如“礼也者,理也”(《礼记·仲尼燕居》),“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记·乐记》),“义理,礼之文也”(《礼记·礼器》)等关于礼、理的表述,不一而足。这些礼经文本资源后来成为宋代理学家谈礼、理关系的重要依据,不过“依理释礼”的礼学诠释范式无疑是宋儒的新发明。《礼记》之“理”,原本多是指事物的条理、规律,用来说明人为建立的礼仪规范的自然根据和合理性。而在理学家看来,“礼即理”,“礼者,天理之节文,而人事之仪则”10,天理更上一层成了人道规范的形上本体和理论依据,礼节成了天理的表现形式和实践规范,形成了一种“理体礼用”“礼理双彰”11的关系架构。在这个二元架构之下,相对于天理的本体地位,节文还只是天理的自然流露和外在表现;相对于体贴涵养天理,践履礼节仪文还只是第二位的工夫,理与礼的先后与轻重之别是很清楚的。在礼经文本的理解上,则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依理释礼”“依礼见理”的礼学诠释新范式。正所谓“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不过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12,天理的恒常性与礼教的纲常性合二为一,理学与礼教成为儒学一体之两面,极大地推进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民间化、世俗化和生活化。可以说,朱熹是宋明以来儒家礼教主义运动兴起的关键人物。
在礼理关系上,孙希旦亦步亦趋地接受了朱熹依理释礼的解释范式。他在注解《丧服四制》时说,“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莫非天理之所当然”(第1468页),明确将天理当作礼仪规范背后的先天根据。在解释《礼记·王制》“凡制五刑,必即天论”时,认为“五刑皆天讨,故其出入轻重,必就天理以论之,而不可与以私意也”(第371页),天理成了衡量礼仪节文是否合理合法的终极标准。在注释《礼记·礼运》“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一段时,孙希旦又特别指出“天地之德以理言,阴阳、鬼神、五行以气言”,“天地之生人物,皆予之理以成性,皆赋之气以成形。然以理而言,则其所得于天者,人与物未尝有异;以气而言,则惟人独得其秀,此其所以为万物之灵而能全其性也。”(第607页)这里在诠释《礼记》文本和解释人性的起源时,显然援引的是朱熹的“性即理”和“理气二分”的思想。在讨论人性修养工夫时,诸如“非明乎其理,则义之是非或不能辨”,“穷理尽性以进于圣贤”(第618页)等依理践礼之说法,与朱子哲学亦如出一辙。
当然,如果固守“天不变,理也不变”和“理不变,礼也不变”的逻辑,具有人为历史性的礼仪规范一旦有了绝对普遍的“天理”的背书,就可以提升其权威性和认同度,但也很可能因为权威性而使之变成天经地义、不容怀疑的“礼教”,进而出现教条主义、严苛主义的伦理异化弊端。乾嘉时代戴震“以理杀人”的呼吁和凌廷堪等人的“以礼代理”的礼教重省运动13,正是对于宋儒“依理释礼”甚至“以理代礼”这一礼理关系范式的反思与重构,间接开启了近代中国呐喊“礼教吃人”的反礼教运动。同处纲常伦理意识盛行的伦理异化年代,孙希旦的批判意识虽然没有戴震那么激烈,但是却自觉地通过创造性地恢复情感在日常礼仪生活中的应有地位,委婉而又真诚地回应了“情得其平”“达情遂欲”14的时代呼声。
二、“缘情制礼”与“依情释礼”的道德情感主义特质
《礼记·中庸》有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换言之,其实就是“发乎情,止乎礼”的意思。学礼之所以能够“薰陶德性,变化气质”(真德秀语),其奥秘就在于礼经已经成为国人节制行为、适度表达情感的教科书。即便是在人的情感欲望问题处理上有颇多争论的朱熹,也清楚地认识到“先王制礼,本缘人情”15的这个道理。《礼记·礼运》中说“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形象地将人情比喻为一块有待耕耘的田地,成为有待礼节去规范的对象。而在孙希旦看来,“礼乐之本在乎爱敬之情也”(第990页),“称情立文,而礼制于是大备矣”(第12页),通过适当方式、有节制地抒发情感是制礼作乐的根本动机。如果背离了人情,礼不仅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而且会走上绝情禁欲的反面。世上有“无礼之情”,但不应该有背离这一根本动机的“无情之礼”。孙希旦很清楚情对于礼的重要性,因此对各种注解进行取舍裁断时,紧紧抓住“缘情制礼”的这一宗旨,尽量对文本做出入情入理、情理兼尽的解释,在“依理释礼”的同时又表现出“依情释礼”的特点。例如在讨论《礼记·檀弓下》“人喜则斯陶,陶斯咏”一节时,他指出“盖哀乐之情,其由微而至著者盖若此。然情不可以径行,故先王因人情而立制,为之品而使之有等级,为之节而使之有裁限,故情得其所止而不过,是乃所谓礼也。”(第271页)可问题在于“依情释礼”与“依理释礼”之间无疑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双重紧张,礼学诠释究竟是以情为本还是以理为本呢?
宋代之后,儒家对情—礼关系的处理往往都是通过讨论情—理关系来实现的,因为如何实现情与理的相互配合和平衡,是如何制定仪礼规范并得到完美实践的最大难题。用孙希旦的话来说,就是“理之当然,而情之不可以已者”,“出乎心之所不容已,与顺夫理之所不可易者。”(第587页)一方面情感表达要不违天性(理),自然而然地流露,不矫揉不造作;另一方面又要理所当然,应是道德理性反身而诚之后不得不如此的结果。所有礼仪规范应“皆出于天理之本然,而即乎人情之所安”,顺其自然,发而中节,情理兼尽,“行之而无弗违也”(第617页)。在论及“父之仇不与共戴天”一节时,孙希旦指出“盖法也,情也,理也,参校而归于轻重之平,先王之权衡审矣,为虑深矣。”(第88页)在中国古代之所以不禁止私人为父母复仇,是出于孝道的情感无比重要且不容扼止;而同时又严格禁止非法复仇行为,则是出于防止出现公报私仇、违背正义等危害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需要。这一切其实是情、理、礼(法)三者平衡的结果。完美的礼节其实是情与理的平衡艺术。“依理释礼”与“依情释礼”两种诠释范式之间的确存在紧张,但在孙希旦这里二者并非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换言之,礼的规范性和合法性,既要有情感上的认同,也要通过理性的审查,二者缺一不可。孙希旦在处理礼制的经、权关系上既不刻板也不放纵,正是基于道德理性和道德情感的双重审查,要求既合情又合理的结果。相对而言,孙希旦对《礼记》多有“依情释礼”式的诠释,响应了戴震等人的“达情遂欲”思潮,无疑应视其为乾嘉儒学情感主义合奏中的一个乐章。
在《礼记集解》中,孙希旦对于“亲亲之情”的多处阐扬,尤可见其“依情释礼”式的诠释。他曾将《礼记·大传》的整篇文义归结为“亲亲”之情:“盖人道虽有四者,而莫不由亲亲推之,所谓‘孝弟为仁之本’也。”(第902页)对亲亲之情的推重,在有关君为臣纲、未嫁守贞等礼例讨论上体现得最为鲜明。他对《礼记·礼运》中的“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德、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种伦理价值进行排序时,特别指出“先父子而后兄弟夫妇,先尊而后卑也。先兄弟而后夫妇,先天合而后人合也。先闺门而后乡党,先乡党而后朝廷,先近而后远也。”(第607页)在这里,孙希旦是以亲属关系的亲疏、尊卑和远近来确定伦理价值规范的优先次序的。其中“先天合而后人合”“先乡党而后朝廷”等价值标准,与当时被宣扬为“天下第一义”的“君为臣纲”之忠君伦理有明显的距离。孙希旦在君臣关系上坚持“君臣以义合”,明确反对“君臣以天合”——认为君臣有如父子般的拟制血亲关系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说法。他在解释《礼记·内则》“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时也不无类似地指出,“服从,谓服其事而从君也。君臣以义合,故道合则服从,不合则去,不可以阿徇而取容也。”(第772页)将其与清代有关君臣是天合还是义合,是依从父子之道还是夫妇之道抑或朋友之道的众多讨论16联系起来看,孙希旦同样对愚忠伦理表现出了高度的理性自觉和强烈的批判态度。
无独有偶,孙希旦对于当时《礼记》文本中和现实中不断出现的“未嫁守贞”“夫死不嫁”现象,也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礼记·效特牲》中屡有“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以及“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等妇女“三从”之说。孙希旦本人在实际生活中,不幸碰上了其小女儿未嫁夫死、守贞不嫁,最后年甫十六抑郁而终的人伦悲剧。在女儿未婚夫去世之后,孙希旦劝其改字他人时说:“某氏女字某氏者,婿死更婚于某,今已有子,而夫亦荣贵,此于古礼为当不为非也。”这里说的“古礼”是指《礼记·曾子问》中的一段话:“曾子问曰:‘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婿齐衰而吊,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17女子碰到吉期已定未嫁而夫死这种情况,可以妻子的名义齐衰服丧,但在下葬之后即可脱去丧服,恢复自由身份。对于孙希旦“既葬而除以昏”这种既不违背古礼精神也较符合人性的解释,仍旧有人却仍旧表达了不满,认为“敬轩治《礼经》,笃信古礼,谓婿未娶而死,既葬服除以昏,先王之制,中庸之行也。虽怜其女,而颇疑所行之过”18,从中可见当时纲常伦理的异化毒害之深牢不可破。从更大范围来看,明儒郝敬等人认为“昏姻之约,自纳采问名时已定矣”19,婚姻成立条件中对于女性的要求日趋严苛。后来汪中、焦循、陈立等清儒在婚姻成立的标准究竟是“纳征”还是“亲迎”等问题上的争论,其实理论矛头皆指向了严重异化了的纲常伦理。晚清浙东礼学大家黄以周就明确反对将纳采、问名作为婚约成立标准:问名之后,“卜不吉中废,何妨情理?后人视纳采礼太重,反疑古礼不可通,自聩聩耳!”20而孙希旦在婚姻成立和贞女改嫁问题上的开明态度,不仅仅是出于对女儿的怜惜之情,更是其坚持“缘情制礼”和“礼以成人”之一贯宗旨的具体表现。
三、“变而从时”与“礼以义起”的礼法损益原则
除了情礼(理)关系,义与礼的关系也是礼学研究无法绕过的基础性理论问题。情礼关系要处理的是礼的起源与依据问题,其原则可以表述为“缘情制礼”和“情得其平”;义礼关系要解决的是礼制规范的适用性问题。《礼记·礼器》有曰“礼,时为大”,意指礼仪规范一旦形成会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惯性,但也不能一成不变,应随着时代环境变化而有所损益、变通甚至革新。《礼记·曲礼》中的“礼从宜,使从俗”,说的其实就是移风易俗要与时俱进的道理。孙希旦为此特别强调了“礼时为大”和“礼以义起”的礼学主张,并将作为礼法损益的两大基本原则,其解释较朱熹等人亦更为深刻、更富有新意。
在孙希旦看来,“礼之为体固有一定,然事变不一,礼俗不同,故或权乎一时之宜,或随乎他国之俗,又有贵乎变而通之者也。”(第6页)有时候,“礼而不合乎义,则无以各适乎事之宜”(第618页),因此有礼法因过时要取消,有礼法因时代变化要调整;有时候,“事变不一,多有出于意度之外,而为礼制所未及备者”(第506页),因此有礼法因缺失要增加。即便是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去看性质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这还需要对既定规范进行具体分析和对待。孙希旦举例说,“礼之因革损益,必随乎时,而嬗、授、放、伐,尤随时中之大者也。”(第627页)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商纣,在当时民命倒悬、民心思变的时势下,不能算是以下犯上的僭越行为,而是顺应天命民意、替天行道的正义之举。孙希旦的礼学诠释之所以没有陷入教条主义,即在于他很好地坚持了“变而从时,而或损或益之各有所宜”(《礼记·礼运》)以及“事与时并者,礼有质文损益,视乎时以起事”(《礼记·乐记》)等“变而从时”“因时以制礼”的损益原则。
用“礼时为大”原则说明了礼法随时损益的必要性之后,孙希旦继而把“礼以义起”当作礼法增益和创新的基本原则。“礼以义起”首见于《礼记·礼运》:“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朱熹认为“义者,事之宜”21。义就是合于事理、既无不及亦无过的适宜状态和正义要求。正所谓“礼者,义之定制;义者,礼之权度。礼一定不易,义随时制宜,故协合于义而合,虽。”(第618页)义作为“礼之理”“礼之权度”,是礼的内在要求;礼作为“义之实”“义之定制”,是正义的实践规范。前者作为道德理性的自主运用有其权变性,后者随道德理性的必然性要求做出相应调整。“盖先王所著之为礼者,其常也”(第506页),“先王未有此礼,可酌于义而创为之”(第618页),要对过去没有过的行为做出道德规范的事情有很多,需要根据道德理性因时因地自为立法来创制礼法,弥补道德的诸多飞地和空白。应该讲,孙希旦强调“礼以义起”的礼法损益原则,充分体现了其贴近时代生活的创新精神。
这一点,在孙希旦对于《礼记》中屡屡出现的“嫂叔无服”礼例的讨论中体现得最为充分。《礼记·檀弓》给出“嫂叔无服”的理由,是出于男女之大防、避嫌的需要。可是这种需要与嫂叔之间的亲戚情义又如何平衡呢?如果嫂子去世,“岂有己身立于父母妻子之间而独同于无服之人哉?”(吴澄语)对此,孙希旦明确指出:“哭有服之亲乃为位,嫂叔无服而为位者,以其本亲也。”(第1347页)嫂叔互服是人之常情,即使是为了男女避嫌也不能无所表示,应采取“吊服加麻”“哭则为位”等变通办法。正所谓“嫂叔相为吊服加麻,礼有明据矣。嫂叔虽不制服,而哭则为位,又吊服加麻,因固非恝然同于无服之人也。”(第214页)孙希旦对于嫂叔无服的原则性理解与灵活性变通关系的处理,可谓通情达理、情理兼尽。朱熹当年谈到叔叔鞠养于嫂这种特殊情况时,其实也持有开放的态度。他引用程子“后圣有作,顺为制服”的观点,认为“若果是鞠养于嫂,恩义不可已,是他心自住不得,又如何无服得!”(第214页)对于亲情的推崇和维系,可以说是儒家一以贯之的立场,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与原来的嫂叔无服情况类似,外甥与姨母、姨夫原则上也是无服的。孙希旦直接引用了吴澄的解释:“有同居而食之恩,则虽礼之所无,而可以义起此服也。”(第212页)言下之意,外甥与姨母、姨夫虽然无服,但如果存在同居共食、情同母(父)子这种特殊情况,则可缌服。从上可见,孙氏研治礼学固然是“粹然程朱之言”,但是依据缘情制礼的原则来解释礼学,较少宋儒那种教条僵化、违拗人情的学究气。尤其是在纲常伦理深入人心的乾嘉时代,孙希旦运用“礼以义起”原则对于既有礼法规范作了不少创造性的诠释和补充,对于推动礼法回归人情、人性和人道做出了贡献。
四、从“依理释礼”到“以礼代理”的礼学诠释范式移易
清代礼学到了乾嘉儒学那里,主流形式是替“三礼”作非哲学性注解,呈现出“尊经与对个别礼经作注解的趋势”22,对于郑玄礼学及其学术性的认同不断强化,而此前更为注重的朱子礼学及其实用性则相对衰减,最终形成了一股与“依理释礼”相对的“依情释礼”和“以礼代理”的礼学思潮。孙希旦的《礼记集解》尊朱而又不唯朱,既充贯着宋学强烈的道德主义气质,也体现了乾嘉儒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应是清代礼学诠释范式从“依理释礼”向“依情释礼”进而再向“以礼代理”移易的重要环节之一。
从总体上看,孙希旦礼学研究“以礼为治”的制度儒学面向、“礼达而分定”的修养工夫论以及“礼以义起”的务实变通思维等,都体现出鲜明的以礼为学、以礼治世的时代特征和重情主义思想基调。一方面,他在文本考据方面能够细数礼法、器物、制度之由来,对郑注孔疏多所驳误,“可补汉儒所未及”;另一方面,又自觉继承了宋明儒学擅长义理诠释的长处,多有中肯的议论,可补宋儒所未备。在汉宋之间,孙希旦并没有先入为主、尊汉黜宋,而是不偏不倚、就事论事,对于郑注孔疏和程朱礼学诠释皆有所辨正,体现了客观求是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很高的裁断水平,较好平衡了考据和义理之间的张力。更为难得的是,孙希旦能够“深明先王制作之意,以即乎人心之所安”(孙衣言《敬轩先生行状》,《礼记集解》第6页),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与经验,从义理层面入情入理地阐释了礼法规范背后的礼义、礼意之所在,敢于依据“礼本人情”“礼以义起”等经训大胆提出与时俱进、革新礼制的新见解,表现出很强的说服力。在清儒汗牛充栋的经学集解类著述中,孙希旦能够不迷信权威,做到情理兼尽、博而能约,实现考据与义理的高度统一,促进礼学回归人情、人性和人道,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注释:
1.沟口雄三:《中国思想史中的公与私》,佐佐木毅、金泰昌主编《公与私的思想史》,刘文柱译,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82页。
2.孙希旦:《弥留口占》,孙延钊辑《求放心斋遗诗》,永嘉乡著会抄本,温州图书馆藏。
3.阮元:《礼记集解序》,周立人、徐和雍编《孙延钊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186页。
4.朱熹:《仪礼经传通释》,《朱子全书》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8页。
5.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八十四,中华书局,1986年,第2186页。
6.朱熹:《仪礼经传通释》,《朱子全书》第二册,第28页。
7.朱熹:《乞修三礼劄子》,《朱子全书》第二册,第25页。
8.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第七十一,第1799页。
9.皮锡瑞:《经学通论》,中华书局,1954年,第25页。
10.陈淳:《北溪字义》,中华书局,1983年,第20页。
11.参见殷慧:《礼理双彰:朱熹礼学思想探微》,中华书局2019年版。
12.朱熹:《论语集注》卷一,《朱子全书》第六册,第81页。
13.张寿安:《十八世纪礼学考证的思想活力:礼教论争与礼秩重省》,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
14.参见孙邦金:《戴震的道德絜情理论及其普遍正义原则》,《孔子研究》2019年第1期。
15.朱熹:《答陆子寿》,《朱子全书》第二十一册,第1558页。
16.孙邦金:《明清儒学对君臣关系与忠君伦理的多元省思》,《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年第3期。
17.钱玄、钱兴奇等注译:《礼记》,岳麓书社,2001年,第259页。
18.钱世锡:《孙贞女传》,《孙延钊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188-189页。
19.参见黄以周:《礼书通故》,中华书局,2007年,第250页。
20.黄以周:《礼书通故》,第250-251页。
21.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六,第250页。
22.周启荣:《儒家礼教思潮的兴起与清代考证学》,《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3期。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mobi(678+)
- 目录完整(143+)
- 格式多(139+)
- 愉快的找书体验(64+)
- 好评(447+)
- 藏书馆(644+)
- 体验好(234+)
下载评价
- 网友 汪***豪: ( 2024-12-27 05:17:29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宫***玉: ( 2024-12-26 01:49:57 )
我说完了。
- 网友 冷***洁: ( 2025-01-07 12:17:01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方***旋: ( 2025-01-09 04:14:20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沈***松: ( 2025-01-08 00:05:57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印***文: ( 2024-12-22 01:51:39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宫***凡: ( 2024-12-13 14:43:23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常***翠: ( 2024-12-11 06:16:19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权***波: ( 2024-12-17 19:45:28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濮***彤: ( 2024-12-20 02:49:14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戈***玉: ( 2024-12-17 12:39:55 )
特别棒
- 网友 隗***杉: ( 2025-01-04 23:08:13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谢***灵: ( 2024-12-20 05:16:18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郗***兰: ( 2024-12-15 04:38:30 )
网站体验不错
- 八仙门 内功心法功夫秘籍武术健身养生气功散打拳术掌法类似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气功中国功夫书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蒙德兰传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网络金融(第3版)/21世纪高职高专精品教材·财政金融类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命题人物组合高分卷 四川美术学院招生委员会 主编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群魔(上下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小学语文句子训练2本套装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墨点字帖 2021秋高中英语字帖 外研版 必修第一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管理问题10大解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动物庄园 Animal Farm (全英文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复活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8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