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少年维特之烦恼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0:06

少年维特之烦恼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少年维特之烦恼精美图片
》少年维特之烦恼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少年维特之烦恼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021237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0
  • 页数:322
  • 价格:12.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0:06

内容简介: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阶层的青年,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周围的社会却充满等级的偏见和鄙陋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这使得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主人公为理想的破灭而悲伤哭泣,愤而自杀,以示抗议。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现象,并表达了觉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一发表就在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流传各国,成为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作品。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歌德除了诗歌、戏剧、小说之外,在文艺理论、哲学、历史学、造型设计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我生平最讨厌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相互折磨,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本可以胸怀坦荡地尽情欢乐,可是他们却彼此拿一些无聊的蠢事把不多几天的好日子都糟蹋掉。

“有的人控制着别人的心,”我说,“于是他便利用这个权力去掠夺别人心里自动萌发的单纯的快乐,这种人呀,真是可恨!世上任何馈赠和美意都无法补偿我们自身片刻的欢乐,那被我们的暴君不自在的妒忌心所败坏的片刻的欢乐。”


那么天真纯朴,却善于明辨是非,那么温顺和蔼,却非常坚毅刚强。心灵是那么宁静,生活却是那么活跃……


我生平最讨厌的莫过于人与人之间相互折磨,尤其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本可以胸怀坦荡地尽情欢乐,可是他们却彼此拿一些无聊的蠢事把不多几天的好日子都糟蹋掉,等意识到浪费的光阴已经无法弥补时,已经太晚了。


你要是问这儿的人怎么样,那我要告诉你:和各处的一样!人都是一个模子里造出来的。多数人为了生计,干活耗去了大部分时间,剩下的一点业余时间却令他们犯了闲愁,非得挖空心思、想法设法把它打发掉。啊,人就是这么个命!


I know that human beings were not created equal and cannot be, but I am of the opinion that he who keeps aloof from the so-called rabble in order to preserve the respect he feels is his due is just as reprehensible as the coward who hides from his enemies because he fears to be defeated by them.


I experienced the warmth of a heart and the nobility of a soul in whose presence I seemed to be more than I was because I was everything I possibly could be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主人公维特是一个出身市民阶层的青年,向往自由、平等的生活,希望从事有益的实际工作,但周围的社会却充满等级的偏见和鄙陋习气。保守腐败的官场、庸俗屈从的市民、势利傲慢的贵族,使他和周围的现实不断发生冲突,他自己又陷入毫无希望的爱情之中,这使得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主人公为理想的破灭而悲伤哭泣,愤而自杀,以示抗议。小说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德国社会许多不合理现象,并表达了觉醒的德意志青年一代的革命情绪,因此一发表就在欧洲产生了强烈反响,流传各国,成为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作品。


精彩短评:

  • 作者:Veronica 发布时间:2011-08-12 08:50:25

    原来小时候看过的小说这么多...终于回忆起来童年怎么度过了...⊙﹏⊙b汗

  • 作者:学习群众 发布时间:2016-05-29 19:40:32

    公司图书馆翻出来的老书。

  • 作者:雪·法妮奥 发布时间:2016-01-17 00:59:13

    爱伦•坡最佳青少年推理小说奖。写给孩子看的推理,基本是所有线索自动串联,孩子(不论是故事中的还是在读这本书的)稍微想一下就能想明白整个事件的真相。不论是引导孩子对推理小说还是广义类小说的兴趣,都是极好的,可说是欧美版的神秘大陆系列了。

  • 作者:拔刀诀 发布时间:2013-02-06 17:37:42

    慷慨赴死易,隐忍求生难。

  • 作者:Joyce 发布时间:2008-08-15 11:26:43

    年少的痴狂。歌德表达感情总是很强烈,还有极度的自信都是我很欣赏的。艺术家的浪漫情怀或是称为艺术家的神经质与疯狂。

  • 作者:左胸上的吸盘 发布时间:2012-10-08 01:59:49

    初中时可喜欢这个,但不是这个译本


深度书评:

  • 少年

    作者:沈入忘 发布时间:2009-09-05 14:11:01

    少年

    在看《少年维特的烦恼》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本书主要说的是烦恼,一个叫维特的少年的烦恼。读完后才发现,说的是少年!烦恼人人都有,但少年却是最重要的限定词。若是换作青年维特,中年维特,老年维特,我相信结局一定不会是这样。

    故事很简单,爱上已订婚的女人的少年的痛苦的以自杀结尾的感情历程。在看书前我也了解了一点,到处尽是一些什么反封建什么个性突破之类令人生厌的介绍。但读完后我却想像维特对着绿蒂那般大叫:“外交辞令!十足的外交辞令!”我觉得,真正好的作品总是有血有肉的,而每一个我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不十足相同,但某个瞬间某个表情某句话确是十足肖似。每个人都曾经是维特。或许有的人现在还是,但他一定不会知道他是。而那些感慨着维特的人,却都只能感慨着曾经的自己。

    我觉得这不是一本只讲爱情的书。尽管从头至尾的主线便是少年对少女炙热的爱。但往回翻自己做的摘录便会发现,里面那些充满智慧的话大部分确是与爱情无关。对于自杀的看法,对于阶级的不满,对于孩子的理解,对于宗教的观念等等等等。可读的东西太多太多,但对于这个年龄的我而言,少年二字几乎占据了我看后全部的感受。

    有人说这本书歌德自己人生的写真。他写完后把这本书寄给了他的“夏洛蒂”和她的未婚夫各一本。纵然这种小道消息不足为信,但他在短短四周便写出了这本书,这又使我不得不相信这种说法。或许维特的烦恼就是歌德的烦恼,而解决不了的烦恼最后演变成的痛苦更恰恰是歌德的烦恼。于是我也明白了书名为何是《少年维特的烦恼》,少年二字便来自歌德本身。那是少年的歌德,曾经的他。这本书写于歌德23岁时,一个已不能再称之为是少年的年纪。书中的维特最终用绿蒂丈夫的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现实中歌德却并没有像维特那样,而是活了下来。

    现实中大部分都不会用这种激烈的方式诠释爱情,人们可以找到一百个一千个个理由说服自己,甚至把维特的做法看做幼稚不成熟。对,那的确是过激的不理智的想法。但成熟的人们为何会被这本书感动?不就是因为在书里面生活着的正是找不回来的那个自己吗?

    年少的轻狂,无知的冲动,单纯的喜欢,不顾一些不计回报的付出,一切的这些都随着日益的“成熟”而消失殆尽。被流水打磨光滑的石头就算生活的再安逸再稳定,偶尔也会想想曾经棱角分明的自己罢。但那时的记忆却模糊的像氤氲的雾气,于是我们只能在这本书中,试图回归。

    每个人都逃脱不了长大。少年只能是少年的我,而我却得被时间带往青年中年老年。青涩,懵懂,鲁莽那都只是清晨的露水稍纵即逝,但这也恰恰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就像接受不了官僚气十足的公馆而毅然离职的维特一样,我在变得成熟却不够成熟,我在变得冷漠却还仍是十足的不够格。我接受不了环境的变化我也适应不了生活的变化但我却还是得在这环境中生活。但是我又没有维特的勇气,我也不想死,于是我的生活更加的痛苦。我只能在痛苦的生活中寻找乐趣并为这仅存的乐趣讴歌以此来鼓励蒙骗自己生活真美好。

    薄薄一本册子,装的却是千千万万个人的曾经。纵使感触颇多,却也不愿再谈。毕竟那些都是水中月镜中花,都是记得起来却再也回不去的曾经。我深深的希望今日这般的感动与感慨可以长存我心。即使不再少年,也可时时怀念向往着少年。

    最后便以文中一句话结尾:你们何不回头,变成小孩子的模样……

  • 不 只 是 爱 情

    作者:足易 发布时间:2008-03-08 23:52:25

    记得在《青年报》的“说书人论坛”上看到过关于歌德和村上春树的“忧伤论”,其中有人这样讲述歌德的这本影响了多少国家多少代人的小书:“维特爱上了一个已经订婚的少女,最后不堪忍受思念之苦自杀身亡。”恩格斯也曾指出《少年维特的烦恼》“建立了一个最伟大的批判的功绩”。但是似乎更多的读者却宁愿遗忘维特疼痛的心脏,捡起他无关紧要的“蓝色背心”,将这本书重新还原为“一部平凡感伤的爱情小说”。可是,真的就只是这么简单吗?单单这么一个“爱情”,就能让这部小说风靡世界流传至今?怀着这样的疑问,我翻开了那薄薄的纸页,走入了维特的世界……

    不可否认,爱情是《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书的中心情节。作品的巨大价值和魅力主要来自于其中的爱情描写,来自于主人公维特富有社会意义的爱情以及他因为爱情而遭受的悲剧。

    维特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城市,来到一个僻静的小镇。在这里,他爱上了当地侯爵的一个管事家的长女——绿蒂。这名女子从一开始就吸引住了维特整个儿的灵魂,使他对她再也无法忘怀。她成为了他的世界,他一切的幸福所在。

    维特是如此地在意绿蒂,即使只是一个眼神、一声叹息、一句言辞,黑夜于他也变得难熬。而他对绿蒂的感情又是那样的纯真、炙热、执著、专一和坚贞:“在这个世界上,只有爱才能使一个人变得不可缺少。”他的心中充满了青春的欢乐、爱情的幸福,充满了澎湃的激情,难以平静:“我快乐而又幸福,因此不能成为一位好小说家。”于是他 “强迫” 自己把一切详细地写在信里。在那些日子里,爱情就是维特生活的中心:“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可是一当放进亮光去,白壁上便会映出五彩缤纷的图象,尽管仅只是些稍纵即逝的影子;但只要我们能像孩子似地为这种奇妙的现象所迷醉,它也足以造就咱们的幸福呵。”他完全地深陷于这种幸福之中:“日月星辰尽可以安安静静地升起又落下,我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同时,他也经受着感情中通常的煎熬:“不过我今天早上已起过誓不出去,只是仍时不时地跑到窗前,看太阳还有多高,是不是……”一个省略中包含了多少复杂的情绪!

    歌德是非常强调初恋对人的意义的,甚至在四十五年以后,他还说“初恋是唯一的恋爱”,因为她给人“恋爱的永恒性和无限性的概念”(《诗与真》)。因此,他笔下的维特尽情享受着美妙爱情所带来的一切,不过同时也处在永远的不安中。

    维特的不安,源于他根本无望的追求所产生的忧虑与哀伤,源于阿尔伯特——绿蒂的未婚夫。当得知绿蒂已有所属之后,维特便不期而然地陷入了那场三人的恋爱纠葛。他的内心常常处于矛盾斗争之中。他也曾设法摆脱这种痛苦局面,可是外界社会令他更加痛苦难过。于是,他犹豫不决。“然而,……要是我知道往哪儿去的话,我早就走了!”另外,他的继续停留也因为绿蒂一直在努力地巧妙地维系着三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在绿蒂的内心里,同样也充满着矛盾。可以说在内心深处的感情倾向上,在精神上,她与维特更为靠近。但是最终基于对家庭,对幸福,对爱情的考虑,她选择了阿尔伯特。实际上,她不愿意失去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所以她会送给维特第一次见面时自己佩戴的蝴蝶结。“这些小小的礼品比那种灿烂夺目的礼物贵重一千倍”。他“无数次地吻着”它,只为那每一口气中能吸到的“对那为数不多的、一去不复返的日子用来充溢我身心的幸福的回忆”。因此,在绿蒂的目光中,维特能看到爱情。那令他觉得自己“对于自己也变得多么可贵了呵”,使他变得“多么崇拜自己”,“自从她爱我!”尽管在绿蒂提到阿尔伯特时,他心中还是会“颓唐得如一个丧失了所有荣誉与尊严的人,连手中自卫的宝剑也被夺去了。”不过,对阿尔伯特,维特自己也是非常矛盾的。他本来打算等情敌一回来便离开,却发现那是个“令你不能不产生好感的能干而和蔼的男子”。他“不能不对阿尔伯特怀着敬重”,甚至说他是“天底下最好的人”。于是,两个男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在世间,恐怕找不出比我们这种关系更可笑的了”的关系。维特也曾猜想这是绿蒂的调弄,因为“女士们都精于此道”。“她们有本事使两个崇拜者和睦相处”,因为这样的话,“好处总归是她们的”。但是他自己却往往又因这种关系而“感动得热泪盈眶”。

    不过他明白自己“在绿蒂身边的快乐反正是吹啦”。在阿尔伯特回来以后,维特的挣扎更加激烈了。绿蒂的那一点点安慰已远不能弥补他内心的痛苦,最终,他决定离开,逃离这种痛苦。“我必须走了!”“我必须走了。眼下她又在城里照护她的女友,而阿尔伯特……还有……我必须走了!”可心中却依然难以割舍,有着无限感慨。“唉,她会睡得很安稳,不会想到再也见不着我了。”“我曾多少次和她一起站在这儿,欣赏着同一幕壮丽的景色呵;然而现在……”终于,他不告而别,让自己投身于所厌恶的人群与公务中,强令自己“忍耐”!可是,离开后的维特仍在思念中煎熬,忍无可忍,又回到了绿蒂身边。这时,她与阿尔伯特已结婚,但他自己已陷入这毫无希望的爱情中无法自拔了。想到阿尔伯特对绿蒂的爱,他痛心欲绝。“我有时真不能理解,怎么还有另一个人能够爱她,可以爱她;要知道我爱她爱的如此专一,如此深沉,如此毫无保留,除她以外,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了解,什么也没有了啊!”这可怜的人儿已被内心的情感折磨得痛不欲生,甚至认为阿尔伯特“虽说也专心一意地爱着她,但这样的爱尽可以获得任何别的报偿啊!”“那颗时时在柔弱地颤动着的敏感的心”停留于孤独的多愁善感,最后在挣扎煎熬中选择了死亡。

    这样看来,爱情确实是维特自杀的重要诱因。然而并不能因此认为这只是一部个人的恋爱悲剧。在这场惨痛的恋爱悲剧后面,可以发现更深刻的原因。

    维特在发现爱情无望后,离开并赴公使馆供职。他“勉勉强强地”适应着那里的生活,忍耐着公使的“拖沓与多疑”,小市民们的“虚荣与无聊”。直到C伯爵的聚会,贵族们的势利与侮辱使他再也无法继续忍受下去了。但是,维特仍做了种种的努力。他希望从返乡、客居、投军或者浪游中寻找出路。可社会处处对他关起大门,将他抛弃。走投无路的他只好又回到了绿蒂身边。孤苦无援的维特,只能将爱情作为唯一的精神支柱,将绿蒂作为唯一的精神寄托。

    回来以后,维特的境况却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正如自然界已转入秋天,我的心中和我的周围也已一派秋意。我的树叶即将枯黄,而邻近我的那些树木却在落叶了。”抚今思昔却满目凄凉:热恋女主人的帮工已被解雇,相互偎依的可爱儿童中的一个已死去,老牧师离开了人世,院子里的胡桃树也难逃砍伐的命运……这一切,似乎全都弃他而去。而对他来说,“最大最大的危险,就莫过于孤身独处了”。在痛苦万分,多次想到以自杀“一了百了”来摆脱困境的过程中,维特也在“心中川流不息”地作过“成千个计划和打算”——可望能在自杀之外找到另一条出路。可在冷酷无情的现实和他精神上的追求之间,矛盾是如此深刻巨大,令他在现实社会中看不到任何出路。虽然将爱情作为唯一支柱,但也爱愿难遂,无所慰藉。悲剧因素从爱情一开始便存在并发展着,一个个感情漩涡浪头,非把他推向自我毁灭不可。爱的欲望与厌世之念始终交织对立着。“人性找不到出路,此人就非死不可。”“在这混乱的、相互矛盾的力的迷津中,大自然也找不到出路,人就唯有一死。”维特在内心的矛盾与斗争中,不断产生危机感。“永恒的生命的舞台在我面前变成了永远张开血盆大口的深渊。”“再见!这不幸的生活,除了坟墓,我看不到有什么别的结局。”厌世之情愈演愈烈。帮工因为失恋而杀人,使维特受到很大刺激,但却救助无望。他痛苦得行将发狂,与生命搏斗,竭力挣扎,需求摆脱,依然无望!最后,他下定了死的决心。与绿蒂的最后相见,爱的渴求与死的渴求同时达到高峰。当绿蒂再也不回答他的呼唤,他走向了坟墓。

    维特的自杀,是他的爱,他的愁,他的苦,他的性格发展的必然。社会的不容与爱情的不得一同将他推向了死亡。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愤世嫉俗,不甘与贵族世界和鄙陋现实妥协,却最终被社会抛弃。无限的精神世界同社会的限制及束缚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这是一个时代的烦恼、憧憬和苦闷。

    歌德写作此书时,正是德国发生“狂飙突进”运动的时候。作为此次运动的主要代表,他在书中深刻反映了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卢梭的“回返自然”和“天赋人权”,在书中似乎随处可见。维特正直、善良、热爱人生,对自然和一切接近自然的任何事物都崇拜敬仰。乡民的淳朴、儿童的天真、环境的秀美,在书中都有大段大段细腻真挚的描绘。他所以爱绿蒂,所以那么深刻执著,一往情深,也因为从绿蒂身上看到“自然”的化身:举止行事中少女可爱的自然本性,与自然接近和自然赐予的真实、质朴、纯洁与美好。他甚至反对人为地加以干涉。“今天我见了一个场面,只要照实写下来,便可成为世界最美的一首田园诗。然而诗也罢,场面也罢,田园牧歌也罢,统统有什么意义呢?难道我们亲身经历了自然现象还不够,还非得来一个依样画葫芦不可么?”在维特看来,爱情本身也为自然所赐,人生而有权去追求,去享受。“自然”简直成了他检验一切的标准:投身自然,赞颂自然,亲近自然的人,主张艺术皈依自然,推崇荷马和莪相,重视自然真诚的感情……这是对当时不自然社会的反抗。这本书,是时代的镜子,也是时代的沉思、时代的叹气和时代的哀泣。

    身为推崇哲学,理性思辨的德国人,歌德在书中多次通过一个哲学家的眼光来剖析生与死,人与自然,幸福与悲伤,恒久与变迁。同时,他也对爱情、自然,以及内心精神活动进行了细致深刻的描写。“初次相逢时的如痴如醉,天天造访时的身不由己,相对凝视时的目光交流,手脚相触时的血液沸腾,共览诗文时的心心相印,知人论世时的息息相通,无奈分离后的茫茫别绪,人事沧桑前的万千感慨,进退两难时的心慌意乱,朝思暮想时的缱绻浓情,爱愿难遂时的梦魂萦绕,决心辞世时的回肠九转……,这一切都描绘的那样真切自然,那样细腻入微,那样缠绵悱恻,那样刻骨镂心!热情奔放时犹如滔滔春水,一泻千里;凄婉哀怨时有如飒飒秋风,如泣如诉。”林亚光先生的这段总结,实为全面贴切。

    作为作品主要特色的心理刻画,突出表现在了书信体的形式上。第一人称的书信体,让主人公面对面地向读者述说自己的遭遇与感受,倾吐自己的情感。一件件本看来平淡无奇的事情,因为主人公主观情感的附加而真切感人,娓娓动听。时而叙事,时而绘景,时而抒情,有时甚至是自我思想的激烈挣扎斗争,在读者眼前展开了一个复杂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这部内心独白式书信体小说,是维特的内心世界剖白史。这种形式下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致表现,也使得书信体成为后来作家爱用的写作形式之一。同时,编者在书信的基础上还加了引言、按语,插入注释,在一些形式层面上作了巧妙安排。比如第二编的书信间隔时间长了,可以看出维特生活的不安定与痛苦加深。每处安排,自有其理于中。

    这本书以歌德青年时代整个生活、爱情和感受的力成为基础,因而有了强大的生命力。第一编可以说是他的亲身经历,而第二编则源于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他大学同学耶路撒冷的自杀。同时,这些当时的生活也因为这种作品而流传并具有了永久的魅力。

    由此可见,令维特痛苦忧伤的,不只是爱情;是维特走向死亡的,不只是爱情;让这本小书两年间在德国印刷了十六次的,不只是爱情;让这作品成为德国文学中头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不只是爱情;经过多少年依然能引起读者内心共鸣的,不只是爱情。正如歌德自己说的那样:“幸运遭到阻挠,活动受到限制,愿望得不到满足,这些都不是某个特殊时代的、而是每个人都碰得着的不幸事件。假如一个人在他的生平不经过觉得《维特》就是为他自己写的那么一个阶段,那倒很可惜了。”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8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服务好(257+)
  • 体验好(382+)
  • 方便(116+)
  • 体验还行(366+)
  • 赞(603+)
  • 好评(514+)
  • 五星好评(121+)
  • 全格式(593+)
  • 差评(139+)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洁: ( 2024-12-19 14:27:00 )

    好用,支持

  • 网友 宫***凡: ( 2024-12-21 12:05:09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林***艳: ( 2024-12-09 21:54:51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屠***好: ( 2025-01-04 06:31:32 )

    还行吧。

  • 网友 步***青: ( 2025-01-07 03:17:59 )

    。。。。。好

  • 网友 沈***松: ( 2025-01-07 08:28:14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戈***玉: ( 2024-12-14 12:19:54 )

    特别棒

  • 网友 寿***芳: ( 2025-01-01 04:35:25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谢***灵: ( 2024-12-30 13:27:03 )

    推荐,啥格式都有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