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欣赏的古诗词(修订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毛泽东欣赏的古诗词(修订版)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欣赏的古典诗词(修订版)》共选取了四百余首*圈读、手书和称引过的古典诗词,以朝代先后为序,主要分为先秦、汉魏六朝、唐五代、宋元、明清五个部分。每首诗词除原文外,尤其说明*对该首诗词的欣赏;且对其中的重难点字词或句子有较细致的解释,以便降低读者的阅读难度。
书籍目录:
先秦
诗经
静女
伐檀
木瓜
伐木
天保
屈原
离骚
九歌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汉魏六朝
刘邦
大风歌
汉乐府
上邪
曹操
观沧海
龟虽寿
短歌行
薤露
蒿里行
苦寒行
蔡琰
悲愤诗
胡笳十八拍
苏伯玉妻
盘中诗
左思
咏史(选五首)
谢灵运
邻里相送至方山
过始宁墅
登池上楼
斋中读书
岁暮
自叙
北朝乐府
木兰诗
……
唐五代
宋元
明清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涛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世才称为《诗经》。现存诗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大抵皆是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周人的建国经过、周初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以及某些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其对人民所遭受的痛苦、西周后期迄春秋的政治混乱局面、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行为,尤有深刻的揭露。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写景抒情都富于艺术感染力,对后代文学有很深远的影响。
对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毛泽东从青年到老年都一直非常喜欢。工964年8月18日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的谈话中,他曾说:“司马迁对《诗经》品评很高,说《诗》三百篇皆古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大部分是风诗,是老百姓的歌。老百姓也是圣贤。”又说:“孔夫子也相当民主,男女恋爱的诗他也收。朱熹注为淫奔的诗,其实有的是,有的不是,是借男女写君臣。”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956年,毛泽东乘专车去北戴河开会,当他得知一位女服务员因随行而不能赴男友约会时,着急地说:“哎呀,糟糕,搅了你们的好事!”当天晚上,毛泽东对这位女服务员说:“我给你写个东西,你拿回去交给男朋友,再把失约的原因讲给他听。”他伏案书写,一边写,一边自得其乐地吟诵,写好将诗递给女服务员。毛泽东所写即此诗的前四句。
此诗为《诗经邶风》中的一篇。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摘插图
前言
毛泽东是一位富于诗人气质的领袖。他以余时作诗,所作诗词,吞吐时代风云,抒写豪情壮怀,意境雄阔,想象飞腾,直有雄视千古之概,在中国诗歌史上据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的诗歌创作,不取“五四”以来的白话新体,而运用传统诗词的形式,以之表现新内容、新意境,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其运用之妙,真可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显示了深厚的传统诗学素养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这一点对于新诗的发展趋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与古典诗词对他的长期浸润有直接关系。他早年就对古典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终其一生,未尝稍衰。即使在戎马倥偬之际,他还是吟诵不辍;到了晚年,仍然手不释卷,好之弥笃。阅读和欣赏古典诗词,成为毛泽东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他读过的诗难以数计,上起先秦,下迄晚清,诸家各体,无不综览,其涉猎面之广泛是惊人的。许多名篇,他都是反复诵读,几经圈点;某些不大为人注意的作品,他也独具慧眼,加以赏评。在他读过的书上,留下了各种圈画评点的痕迹。
毛泽东的记忆力也十分惊人,许多诗词,甚至是长篇歌行和辞赋,他都能背诵如流。中央档案馆编《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文物出版社、档案出版社1984年版),收录古典诗词一百十七首,细读毛泽东这些手迹。可以发现,这一百多首诗词,几乎都是凭记忆书写的。其中虽偶有脱误,却无关大要,其烂熟于心的程度,令人惊叹。而所选书迹,不过是他书写的大量古典诗词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毛泽东在不同场合的谈话中,也常常引用古典诗词,妙语如珠,引人人胜。
我们从毛泽东曾经圈读、手书和称引过的大量古典诗词中,选录了二百八十余首,勒为一编,名曰《毛泽东欣赏的古典诗词》。一方面,借此可以看到毛泽东与传统文化关系的一个侧面,这对于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继承革新的辩证法以及研究毛泽东的文化素养和思想性格都有一定的意义。另一方面,从美学和文艺学的角度,既有助于加深对毛泽东诗词创作的精神气质和风格渊源的认识,更可以窥见毛泽东的诗学观点、审美兴趣、欣赏方式乃至某种独特的审美心态等等。从这一意义上说,这是一份研究毛泽东美学思想和文艺观点的重要资料。
当然,这里选录的作品,情况也并不一样,有的是毛泽东反复圈读或加批语的,有的是经他称赏和引用的,他对这两类作品的直接欣赏态度十分明显。有的作品则是因某种需要而涉及,欣赏态度较为间接,或主要意向是非审美的,但毛泽东作为一位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独特眼光,常常由此反映出来。因而无论从直接或间接的意义上,不妨视这个本子为一部遵循毛泽东的欣赏眼光而编的古典诗词选本。当然就采录的材料而言,是远不完备的。
在编选上,我们严格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凡收入本书的作品,都要有直接或间接的根据。要而言之,可分四类:其一是经毛泽东手书者。书迹大多根据中央档案馆编《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一书。其二是毛泽东在文章、诗词、书信、谈话中称引或化用过的古典诗词。其三是已出版的各种毛泽东传记和有关回忆录、专著中提及的资料。主要包括张贻玖《毛泽东与诗》,龚言之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权延赤《红墙内外》,以及《诗词若干首》(1958年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圈阅的唐宋明清诗人咏四川的一些诗词)等等。其四是个别知情老同志提供的资料,但此类甚少。我们希望此书的出版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并得到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帮助,提供更多的第一手资料,以充实此书。
作品的编排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为便于一般读者阅读,我们对选录的作品都加了简要的注释,并在题注前介绍毛泽东对该作品的欣赏态度。注释者分工如下:
先秦部分,主要由张道勤、寿勤泽担负;
汉魏六朝部分,主要由徐元、王翼奇、寿勤泽担负;
唐五代、宋元部分,主要由吴战垒、徐世净、郑小军担负,杨剑虹、桓明参加了部分注释工作。
……
精彩短评:
作者:蓝若惜 发布时间:2021-07-11 22:14:30
来自2021年的我来看2012世界末日,第二卷写的最多篇幅,就是幸存者男主于雷一怒发冠为红颜,为了林半夏冲入方舟拯救喜欢的人和拯救方舟里的幸存者,然后和幸存者们建立了乌托邦,可惜大结局有点过于仓促了,只看到于雷的儿子拯救了于雷和在另一个平行空间里大概和44号拯救了世界末日来临,然后故事结束,太喜欢于雷的儿子于默和44号,儿子让人感动,在那个末日的世界里没有让爹知道儿子存在,话说末日世界最后初恋也来到乌托邦,岂不是要和于雷林半夏来一个修罗场了,虽然这三个人真的都挺好,可惜作者没写了,不知道他们会如何,结局烂尾了,大概写不下去了,可惜第一卷和第二卷。感觉玄色的小说里女性角色都挺不错,今年夏天才开始看她的文,看完哑舍和血色塔罗和守藏和这本,下一本再看看她的成名作武林盟主
作者:自由彼岸 发布时间:2022-07-15 08:59:42
水观音就这么败了
作者:漫天荻花 发布时间:2020-07-13 00:41:17
和同一系列的《阿拉伯人》一起看,相互对照,会有更深刻的效理解。总体来说,本书对以色列国的今生讲述的更加细致,但却不如阿拉伯人客观。作者一直是站在以色列的角度描述与阿拉伯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抗争、自立,但却一直没有甚至是回避分析造成这一切的原因,这恐怕也是绝大多数想深入了解犹太民族的人都更想知道的。
作者:小隐 发布时间:2010-10-20 10:30:53
太棒了!!!!!!!!!甩国内教材不知道几条街!!!!!!!
作者:IWTKYLTDITM 发布时间:2020-11-25 23:31:16
真正的漫画框架大师,值得未来漫画家反复钻研的纸质漫画模板
作者:理理沙 发布时间:2019-06-08 00:02:46
关于压力这回事,
连医生也说不清楚。
有时候可以承受很多,
有时候却无法忍受一点点。
我的压力,
无关乎体重、体积和时间,
而是来自你
惊愕的眼神、神秘的笑容!
深度书评:
发明家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黎小帅 发布时间:2016-08-31 12:04:33
提起发明家,我们自然会想到同一个人——“发明大王”爱迪生。爱迪生有一句话,我们非常熟悉——“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汗水意味着勤奋,简而言之,天才是勤奋和灵感铸就的。历史上的很多故事能印证爱迪生的话。
勤奋的例子不胜枚举,爱迪生本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一生做出了2000多项发明,依靠的无疑是超出常人的勤奋。为了发明灯泡,他花费数年时间,试验了1600多种灯丝。
灵感的例子,最有名的一个是关于苯环的发现。当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由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构成,如果苯的分子结构类似甲烷、乙烷,那么它的化学性质应当很不稳定,可是实验证明苯的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这使得凯库勒对苯的化学结构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他坐在马车上还在思考苯的分子结构,想着想着打瞌睡了,半睡半醒之间,仿佛在梦中看到了一条衔尾蛇——咬住自己尾巴的蛇。灵感来了!凯库勒突然惊醒:“对呀!苯是环状结构!”
爱迪生的这句“名人名言”流传了一百多年,仍被奉为至理名言。
然而,一本名为《创新算法》的书,对爱迪生的名言的做了一次大胆的修正,或者说升级。这本神秘的书来自一个已经解体的国家——前苏联,诞生于很久很久以前——1969年,却在21世纪才公之于众。
书中有一段关于爱迪生的描述:
曾和爱迪生一起工作过的尼古拉·特斯拉写道:如果爱迪生要在干草垛里寻找一根针,他不会浪费任何时间去判断针最可能在什么位置,他会立刻像蜜蜂一样,辛勤的检查每一根稻草,直到找到那根针。
也许这个说法有些夸张,但它至少说明,爱迪生会为发明付出近乎疯狂的勤奋。所谓1%的灵感,只是试验的次数足够多之后,“找到那根针”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发生了。归根结底,爱迪生成为发明大王的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勤奋。
这也符合大多数人对发明家的印象:我们在睡觉,发明家在做实验,我们在逛街,发明家在做实验,我们在吃饭,发明家还在做实验。突然有一天,一个蓬头垢面的家伙从实验室里冲出来,大喊:“我成功了!”从此,一个发明诞生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发明创新靠的就是勤奋和所谓的灵感吗?
《创新算法》这本书告诉我们,除了勤奋和灵感,发明创新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它就是方法!创新的方法!
创新有方法可循?难道创新可以像数学公式一样,一步一步计算出来?
你或许觉得不靠谱,但也别急着下结论,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所谓的“创新方法”到底是什么。
=====================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前苏联发明家阿奇舒勒带领一个团队,开始研究创新方法论,把研究成果取名为TRIZ(俄语音译)。1969年,阿奇舒勒把有关TRIZ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一本书,叫做《创新算法——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
TRIZ告诉我们,要创新,就要学会下面两个方法:一个是坚持理想主义,另一个是解决技术矛盾。
先说第一个。
坚持理想主义,这是创新的“心法”,它的意思是,创新者在思考问题时,要从理想结果向前逆推,寻找代价最小的全局最优解。
举个例子,据说某块地的地下有黄金,要得到这些黄金,怎么办?
普通人的想法是:挖呗。铲子不行上铁锹,铁锹不行上挖掘机。这是典型的工程师思维,利用工具解决问题。
创新者不能这么想!
创新者一开始的想法应当是:黄金自己从地下冒出来了。(我和你的感觉一样,这听起来像在说胡话。我没疯。)
当然了,这个想法实现不了。创新者继续想,黄金受到哪些作用力,才能从地下出来。这似乎靠谱点儿了。沿着这样的思路,一路逆推出答案,每一步逆推都要遵循一个原则——增加的代价尽量小。
为什么要从理想结果向前逆推呢?因为理想结果不会束缚你的想象力,更利于你找到全局最优解。如果你一上来就想到“挖”,你的思路就会被局限在与“挖”有关的方法上,很难跳出这个圈子,想要创新,很难。
为了让我们明白“理想结果逆推法”,书里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水桶装水问题:如何用容积为4L和9L的两只桶从河里提上6L水?必须是精确的6L,不能用肉眼观察来估测水的多少。
先不看答案,你会怎么算?
我猜,你会心算9、4和6之间有哪些加减关系。这种“乱拳打死老师傅”式的解法只能应付简单的问题。
我们从理想结果向前逆推,就会找到一个清晰的解答思路。
首先,6L水只可能盛在9L的桶中,于是,最终的结果一定是9L的桶中盛了6L的水,这就是理想结果。
从理想结果向前逆推,上一步是9L的水倒出去3L,剩下6L,于是需要一个3L的容积来盛这3L水,这3L容积肯定得出现在4L的桶里。于是问题变成了把4L的桶盛满1L水。很显然,9-4-4=1,只要先灌满9L的桶,然后倒出两个4L,剩下的1L水倒入4L的桶中就可以了。
问题解决了。逻辑如此清晰,不是吗?
现在,我们知道了,要从理想结果逆推寻找答案,怎么逆推呢? 答案就是TRIZ的第二个方法——“解决技术矛盾”。
==========================
TRIZ理论包括下面两个方法:一个是坚持理想主义,另一个是解决技术矛盾。
坚持理想主义是让创新者从理想结果逆推寻找答案,怎么逆推呢?这就要用到第二个方法——解决技术矛盾。
什么是技术矛盾?
矛盾,在生活很常见,比如,韩梅梅明天要去郊游,她是个吃货,正在琢磨带多少零食:带多了,拎着累,带少了,不够吃。这就是矛盾。
怎么解决这个矛盾?方法有很多,比如带上李雷。
技术矛盾的含义也是一样。举一个“万能溶剂”的例子。
爱迪生常常鼓励实验室的年轻人,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一天,一个年轻人兴冲冲的找到爱迪生,说他有一个不可思异的想法:“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剂,就是一种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剂。”爱迪生听后惊呆了,他立刻反问:“请告诉我,你用什么容器装这种液体呢?”年轻人愣在那里,陷入深深的沉默。
“用什么容器盛放万能溶剂”,这就是一个技术矛盾。
怎么解决技术矛盾?
TRIZ的终极大招呼之欲出!
TRIZ团队搜集了几千个发明专利,从中提炼总结出了一张巨大的表格。表格有39行,39列,行和列的含义相同,代表39种物理量或物理特性,比如速度、强度、测量精度、可靠性等等,表格中央的内容是用来解决技术矛盾的方法,比如分割、抽取、合并、嵌套、预处理等等。
遇到技术矛盾,先查表。怎么查?举个栗子。
养鱼时,我们需要不断的给水中注入空气,为鱼儿提供足够的氧气。对于家庭养鱼来说,用一个电泵就足够了,因为鱼的数量不多。但是,要在池塘里进行工业化养鱼,就需要使用功率超级大的电泵,而且铺设管道十分复杂。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这里有个前提条件,为了保证鱼儿的安全,不能使用能产生氧气的化学物质。
我们用TRIZ表格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增加水中氧气的数量,使之维持在饱和状态,氧气的数量对应的物理量是:物质的量(表中第26行/列)。使用电泵会导致设备安装无比复杂,对应的物理特性是:设备复杂性(表中第36列/行)。我们找到第26行(列)和第36列(行)对应的单元格,格中给出了4个解决方法,分别是局部质量原理、反过来做、一次性用品和预处理。看不懂?没关系,TRIZ对每一种解决方法都有解释和案例。
然后,我们就可以从这4种方法中寻找解决方案了。比如,有一个发明专利正是应用了预处理的方法:把氧气在压力下溶解在少量水中,再把这些水从底部注入池塘,既保证了氧气数量,又降低了设备复杂度——压力下溶解氧气的装置比大功率电泵+管道要简单的多。
创新者在面对一个问题时,有无穷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法,从哪个方向切入,最难选择。TRIZ表格是在给创新者指引方向。有了TRIZ表格,好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看似困难的问题很容易就能解决。比如“万能溶剂”的故事,书中有一段这样的叙述:
《少先队真理》杂志把这个问题(用什么来装万能溶剂)出给5~7年级的孩子们,孩子们的一些答案一定会让爱迪生大吃一惊。
答案1:溶剂冷冻保存。(6年级学生)
答案2:溶剂以固态保存。(6年级学生)
答案3:让溶剂导电,像离子一样保存在电磁场中。(7年级学生)
怎么样,这些答案是不是让你也大吃一惊?!
我还是小学生时,学到了爱迪生的这句话:“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爱迪生的年代距今已经一百多年了,现在,我们应当告诉我们的孩子,天才不仅是汗水和灵感,还要有方法。
时代在进步,我们要跟上。
伍尔夫的伦敦情节
作者:Manchild 发布时间:2010-11-10 17:51:28
苏珊•斯奎尔(Susan Squier)曾经说过“无论伍尔夫把伦敦当作‘这个世界上最为美丽’或者‘最为邪恶’的地方,伦敦对于伍尔夫来说是一座她用尽毕生的经历来观察却又经常充满着矛盾情感的城市。” 伍尔夫从1882年出生在伦敦,幼年在伦敦海德公园附近的肯辛顿完成了她的启蒙教育,到后来历经双亲去世的打击搬迁到伦敦布卢姆斯伯里区的戈登广场。伍尔夫终其一生的五十九年头里把伦敦当作了她真正的家。
在她的小说《达洛维夫人》当中,我们也能清楚的看出伍尔夫非常用心地将达洛维夫人的一天的生活安排在伦敦的市区中,通过对达洛维夫人去买花准备一场宴会这样一个简单的行为的叙述,实际上已经带领着读者游览了伍尔夫记忆之中的伦敦。在《达洛维夫人》中,伍尔夫反复的提到伦敦市区中的地标性建筑,或者是详细的街道地名。这也让《达洛维夫人》的读者们对伍尔夫笔下的伦敦市区的牛津街、邦德街、摄政公园、圣詹姆斯街、维多利亚街、威斯敏斯特教堂或者大本钟等等地名都熟悉不已。
可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伍尔夫为什么要让达洛维夫人反复的游走在她自己建构当中的伦敦市区?伍尔夫又为什么偏要让达洛维夫人选择伦敦这座城市的这些特殊的地方呢?特别是当我发现达洛维夫人在这天所经过的地方与伍尔夫一生所生活的地方基本重合,这些问题就一直吸引着我。并且,当我们读到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她的随笔《一间自己的小屋》里面所谈起的伦敦,问题就会变得更加有趣:
[……]此刻伦敦又兴奋了起来,工厂骚动了起来,机器开动了起来。读了半天书之后,又忍不住要想窗外望去,看一看在1928年10月26日的上午,伦敦在做些什么,伦敦在想些什么呢?[……]看来伦敦对莎士比亚的戏剧是全然漠不关心。对于小说的未来、诗歌的死亡或者一个寻常女人去创造一种能完全表达她思想的散文风格,谁都是不在乎的[……]
在伍尔夫的眼中,既然伦敦对于小说的未来是毫不关心的,但她又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小说构建在伦敦这座城市上呢?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跟这座伍尔夫充满了复杂情感又承载了内心矛盾的伦敦城市有关。所以,本文从伦敦本身的文化符号和小说中几处典型的伦敦地标为线索,尝试解读伍尔夫的复杂而又矛盾的伦敦情节,以及它在小说艺术表现中的体现。
伦敦的文化符号
伍尔夫之所以要选择伦敦作为她小说《达洛维夫人》故事发生的场景,除了她在伦敦生活了几十年的所产生的感情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伦敦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欧洲城市所具备的城市个性和文化符号。我们也很容易感受到,伦敦和他在大陆上的姐妹城市相比,具有的自己与众不同的气质。
当我们结合伍尔夫创作的时代背景来看伦敦这座城市的时候,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三个方面考察伦敦的文化符号,并以此来了解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的伦敦情节。
伦敦的现代性:都市的违和感
伦敦毋庸置疑的算作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大都市,所以伦敦在一伍尔夫的眼中也成为了城市化和现代性文化符号。现代都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伦敦城区也在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巨变。我们也许可以借助伍尔夫《伦敦风景——六篇关于伦敦生活的随笔》中的一些段落来理解当时伦敦都市化的巨变和随之带来的社会现代性的转变。
伦敦就像任何一种生物机体一样时刻都在生长[……]“你也许在一周的任何一天,都能看到牛津街[的建筑]正消失在工人们铁镐的敲打下。他们保持着平衡,危险的站在布满灰尘的房檐顶端,锤击着墙面,就像它们只是用硬纸板或者糖粉做成的一样”
伍尔夫在《伦敦风景》这本书中描绘了伦敦城市的重建和扩张,因为她敏锐的观察着这迅速改变的街景。这是都市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也反映了伍尔夫关于都市性和现代性问题的态度和思考。保留着维多利亚情怀的伍尔夫对于伦敦都市的迅猛发展非常在意,甚至伍尔夫的怀旧情节有时让她对伦敦的都市性感到不大适应。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让克拉丽莎说出“‘我喜欢在伦敦走走’达洛维夫人说‘真的,比走在乡间散步好’” 这样的话。伍尔夫在这里又借助克拉丽莎之口似乎在声明了她自己对于伦敦都市性的热爱。所以,伍尔夫选择了伦敦的都市性去发展她的故事,但却充满了一种矛盾的情感。
伦敦的工业性:工业革命的技术浪潮
伦敦是工业革命的策源地,而这场伴随着技术浪潮的革命从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的方方面面完全改变了世界。而伍尔夫当然不会忘记这一点,这也是她选择伦敦作为文化符号的第二个原因。
在人们的眼光中,在轻松地、沉重的、艰难的步态中;在轰鸣和喧嚣声中;马车、汽车、公共汽车、货车、身前身后挂着广告牌蹒跚着摇摇晃晃前行的广告夫[……]在胜利的欢庆声、铃儿叮咚声和头顶上飞过的飞机奇特的尖啸声中,有着她热爱的一切:生活;伦敦;六月的这个时刻。
我们可以看到在小说《达洛维夫人》的一开场,伍尔夫就运用一连串的描写来刻画伦敦市区战胜后欢庆场面。但是在这一段短短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到伍尔夫关于工业革命的技术浪潮所带来的社会改变也是非常留心的。伍尔夫反复提到汽车、公共汽车、货车和飞机,在后文里她也经常提到飞机和机车。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小说中几个非常精彩的情节。一个是花店门口的撞车事件,另一个是飞机在空中为一种太妃糖广告的事件。两个情节都牵扯到了叙事中故事参与者的多重视角转换,非常精彩。但其中,我们也看到汽车和飞机被赋予了情节的重要位置,是情节发展的重要推动。而且,我们注意到“在轰鸣和喧嚣声中”、“奇特的尖啸声”等等描写都是对那个技术不断革新、科技飞速发展时代中伦敦的整体气氛非常形象描绘。
此外,我注意到小说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塞普蒂默斯•史密斯的名字也和伦敦的工业革命有关。在《达洛维夫人》中伍尔夫写到:“伦敦吞没了几百万个名叫史密斯的年轻人”。 史密斯这个名字的确是英国最为常见的姓,根据巴兹利的描述“正是在二十世纪转角的时期,[史密斯]这个姓在英国的领土上非常流行,甚至有一句话说到‘[这个名字]常见到在英格兰的每一个村庄,不论在东南西北都能发现叫史密斯的人。’” 而史密斯的本意为金属工匠,锻工,铁匠,这个职业所紧密相连的金属行业,特别是铁和钢,基本上成为了在后来工业革命中的技术浪潮中的所有新兴发明的材料。
所以,伍尔夫对于工业革命敏锐的观察和思考也反映在了她《达洛维夫人》的作品中,这也是她为什么选择伦敦这个工业革命策源地的原因。因为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存境遇。
伦敦的政治性:欧洲战争的阴影
伦敦作为英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不可避免的成了英国政治行为的文化象征。在西方的传统中,也有用首都直接指代国家及其行为的惯例。而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最令人关注的政治行为莫非刚刚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了。伦敦作为首都,不仅见证了整个大战从动员、战争、僵持到最后艰难胜利的过程,也见证了英国民众的从战前的奋勇参战的爱国热情到战后历经精神创伤后的迷惘。
这也是为什么在《达洛维夫人》中,塞普蒂默斯•史密斯作为一战老兵在经历战争后退伍回到的是伦敦,而不是英格兰的某个乡下。因为把故事背景设定在伦敦会更容易让读者去联想当时的时代政治背景和历史背景。这样的方式使得小说更加富于现实感而非让读者认为仅仅这是一部虚构的淡化历史的心理小说。
为了理解伍尔夫在小说中塞普蒂默斯在历经战争巨大精神创伤之后的疯癫,我们可以对比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这一代(即在一战结束后),其他欧洲作家的作品。比如,德国作家雷马克在他的作品《西线无战事》的结尾就曾经描绘过那一代参战军人的精神断层:
一九一六年要是我回家,那么我会把所受的痛苦和磨练成的各种力量浓集成一场革命!但现在我们便只有疲倦、绝望、悲观、和无助了!我们脚下已经无路可去了!谁都无法理解我们此刻的心情!那些年纪大一点的,虽然和我们一块呆了这么多年,但他们很快会因工作、家庭把战争淡忘!而我们之后的年轻人,像我们那时一样,与我们无法沟通,会把我们置之不理!我们自己都觉得自己呆着是很索然无味的!我们会因年龄增长而去适应、去顺服。但我们终将有多半的人茫然若失在岁月的推移中毁灭!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战后,战争给像塞普蒂默斯这样的年轻人的巨大精神创伤和精神断层也是难以修复的。所以在小说中塞普蒂默斯最终走向了毁灭。
对于战争给人所带来的巨大创伤的思考是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想探讨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所以,这也是伍尔夫选择伦敦的政治性符号来发展她小说的原因。
不管是伦敦的现代性、工业性还是政治性,伍尔夫想要借助伦敦的这些文化符号特征在《达洛维夫人》这本小说中探讨的是一个处在特殊时代和特定的英国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境遇和生命价值。
达洛维夫人的伦敦地标
除了伦敦所特有的文化符号以外,在小说《达洛维夫人》当中,伍尔夫还特别提到了一些伦敦市区的街名或者教堂、公园的地名。其实也是经过她精心挑选的:牛津街、邦德街、摄政公园、圣詹姆斯街、维多利亚街、威斯敏斯特教堂或者大本钟。看似只是一些地名毫不在意的堆砌,但事实上却很有考究。我们结合伍尔夫的《伦敦风景——六篇关于伦敦生活的随笔》,我们能得到一些启发。
牛津街和邦德街的达洛维夫人
《达洛维夫人》这部小说其实是伍尔夫基于以前的两部短篇作品《邦德街的达洛维夫人》和《首相》改编而成。这样看来,达洛维夫人的原型其实是住在邦德街的。我们也能从此看出邦德街以及附近的牛津街在伍尔夫这部小说当中的重要地位。从小说开头部分到撞车的那一段场景故事都集中在牛津街和邦德街(达洛维夫人要去的花店也在这个地方)。而牛津街和邦德街在伍尔夫心中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相比于伦敦码头……]在牛津街这里,他们[货物]都经过了精制和包装。牛津街不用说是伦敦最著名的主干道。[……]这里有太多的廉价商品、太多的甩卖、太多标签着降价的商品[……]这里的叫卖喧闹而又沙哑。
从伍尔夫《伦敦风景》中摘录的短短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牛津街和邦德街的有两种不同气质的混合。首先,伍尔夫提到牛津街和伦敦码头的对比,码头对于伦敦的重要性事不言而喻的。英国本身作为海洋性的国家,它的巨大商业贸易依赖着码头,而牛津街是码头货物商品的延伸,是市场性和商业性的繁荣的象征。牛津街在一方面与粗鲁的码头相比,它显得如此精制。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牛津街也象征了新兴的普通市民阶层,是反贵族气质的通俗文化的载体,这里充满了廉价的商品、打折、降价,极具市民气息。同时这也是现代化和现代性的象征。
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和圣保罗教堂
在小说的一开场我注意到《达洛维夫人》已经不再像小说原型那样,住在邦德街了,转而住在了威斯敏斯特城区了。伍尔夫的这个选择又是为了什么呢?
又在在威斯敏斯特住了——有多少年了?二十多年了——克拉丽莎确信,即便在车流之中,或夜里醒来之时,你都会感到一种特殊的静寂或者肃穆;一种难以言传的停顿[……]
相比于繁华的商业街,修道院和教堂是另一组完全不同的象征。我们都知道,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几乎成了伦敦的历史的象征,而更重要的信息在于维斯特敏斯特修道院与其他宗教遗迹不同之处在于它同时也承载了英国文学厚重历史。
威斯敏斯特修道院以它著名的“诗人角”和英国的文学传统仅仅的联系在了一起。最早入葬的是《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英国诗歌之父”乔叟。后来狄更斯、勃朗宁、吉卜林等文学巨匠也埋葬在这里,而莎士比亚则拥有自己的纪念碑。所以在这里几乎可以找到英国文学史上所有巨匠的名字。而圣保罗教堂也是伦敦最为著名的地标之一,一直以来圣保罗教堂也是伦敦最高的建筑。教堂也搜集了大量的艺术作品,承载了伦敦艺术的历史。
伍尔夫自己也曾经提到过,一座城市的历史重量仿佛就是一座城市墓碑的重量,因为他们是这座城市历史中曾经拥有的伟人和巨匠。所以,伍尔夫在拥抱现代性、引领文学创新先锋的同时,并没有完全丢弃英国沉重的文学传统。我们也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和《一间自己的屋子》提到最多的也许就是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和《麦克白》。虽然她在作品的女性视角解读上也许有新的创新,但是根本上来说,她仍然背负了英国的文学传统。
总而言之,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所表现出的她伦敦情节的确是复杂而又矛盾的。因为一方面伍尔夫欣喜于伦敦的现代化、都市化、工业化的气质,但在另一方面又对伦敦正在消逝的正统而又厚重的正统高雅文化表示担忧。所以,伍尔夫一方面是一个维多利亚式伤感的道德主义者,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现代主义的激进的思想家。但是不管是从伍尔夫小说文本还是从有关伦敦的随笔散文的字里行间看,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伍尔夫深爱着伦敦这座城市。
已刊载《阅微》十三期英国文学专刊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5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下载快(187+)
- 字体合适(220+)
- 三星好评(479+)
- 排版满分(646+)
- 无漏页(565+)
- 中评多(129+)
- 一般般(662+)
- 推荐购买(407+)
- azw3(278+)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夏: ( 2025-01-03 04:11:51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孔***旋: ( 2024-12-14 14:56:15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冉***兮: ( 2024-12-21 10:58:07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仰***兰: ( 2024-12-13 20:06:54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师***怀: ( 2024-12-21 03:13:13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国***舒: ( 2024-12-16 18:36:59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邱***洋: ( 2025-01-03 11:05:48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益***琴: ( 2025-01-03 21:38:56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薛***玉: ( 2024-12-16 09:08:14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冷***洁: ( 2025-01-04 03:51:17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菱***兰: ( 2024-12-13 00:27:12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陈***秋: ( 2024-12-21 13:49:19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宓***莉: ( 2025-01-05 20:42:24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冯***丽: ( 2024-12-19 04:16:36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屠***好: ( 2025-01-08 09:40:07 )
还行吧。
- 网友 敖***菡: ( 2024-12-24 21:00:20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乌龙院大长篇(作者定制授权版本) (13) 浙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孙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Decorating with Evergreens (Intl)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改革开放四十年:环境法的回顾与展望-2019年中达环境法论坛论文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What the Dog Saw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互联网法律资料汇编·刑事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从零开始学外汇投资交易(财富增值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寻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寻觅丹霞胜境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天经地义论孝道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