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女性的力量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7:08

女性的力量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女性的力量精美图片
》女性的力量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女性的力量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922553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4-1
  • 页数:520
  • 价格:78.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7:08

内容简介:

《女性的力量》是心理学领域的一本高端科普图书。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当代精神分析理论已经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扩充。本书作者阿琳•克莱默•理查兹博士就是当代精神分析学的一位杰出代表人物。作为一位女性,作者尤其关注女性议题。在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有关女性发展、创造力的深层精神分析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从她们个体性和社会性的体验出发,产生出如此多样的生活,并且看到女性发展的多样性,也赋予女性更多可能性。

阿琳•克莱默•理查兹博士精于思考,积极探索心灵,并在咨询室中进行实践、教学、督导及写作的过程中,找到答案。《女性的力量》一书中包含她的突破性想法,通过二十八个篇章,让读者明白一个女孩如何成长为一个女人,并带领读者从当下出发去找到女性的力量,更让我们理解了个体的差异比相似更让人惊喜,因为人类有着迷人的多样性。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女性发展

引言 / 003

第一章 女性的力量? / 006

第二章 我们曾去过哪里,我们将走向何方 / 016

第三章 希尔达•杜利特尔和双性恋 / 022

第四章 弗洛伊德和女权主义:一份批判性评鉴 / 055

第五章 原发性女性特质和女性生殖器焦虑 / 082

第六章 括约肌控制和生殖器感觉对女性身体意象

和性别认同的影响 / 103

第七章 希尔达•杜利特尔和创造性 / 121

第二部分 倒错

引言 / 143

第八章 对倒错的重新审视 / 147

第九章 女性时装:快乐、倒错或性反常 / 166

第十章 倒错之苦亦是其治疗之源 / 189

第十一章 倒错性移情和精神分析技术 / 195

第十二章 女性恋物癖和女性倒错 / 212

第十三章 痛苦的浪漫:一个女人的电话倒错 / 226

第三部分 孤独

引言 / 249

第十四章 普鲁斯特的小说、一个临床案例,以及势利眼、

偏见和爱的心理学与社会学因素 / 251

第十五章 普鲁斯特与爱的渴望 / 266

第十六章 孤独与独处的“酸甜苦辣” / 286

第十七章 关于孤独:对自身攻击性的恐惧阻碍了亲密 / 301

第四部分 精神分析技术

引言 / 319

第十八章 如何设定治疗频率以产生分析性体验 / 321

第十九章 二十一世纪的谈话治疗:电话精神分析 / 332

第二十章 培训式分析与培训分析师现状:我们身处何方? / 336

第五部分 电影

引言 / 353

第二十一章 赌博、死亡和暴力:好莱坞看拉斯维加斯 / 360

第二十二章 电影《慕尼黑》 / 380

第二十三章 从女孩到女人的成长 / 394

第二十四章 火柴人:心理惊悚与治疗的悖论 / 403

第二十五章 《本能》中的美杜莎 / 411

第二十六章 赌博和死亡 / 423

第二十七章 可怕的女人:从《本能》及《朦胧的欲望中》

看拉丁和盎格鲁女性的性欲观 / 434

第二十八章 女人想要什么?伊南娜和女人的力量 / 451


作者介绍:

阿琳•克莱默•理查兹(Arlene Kramer Richards)

教育学博士,美国精神分析训练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培训与督导分析师,当代弗洛伊德学会与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培训分析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员。同时,理查兹博士还是美国心理学会第39分会前任主席,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研讨会“进一步理解孤独与孤单”联合主席,主要编著的作品包括:《穿越孤独:精神分析师眼中的孤独与孤单》《女性的力量:精神分析取向》等。

南希•古德曼(Nancy R. Goodman)

哲学博士,国际精神分析协会(FIPA)会员,当代弗洛伊德学会(CFS)华盛顿项目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培训与督导分析师。CIPS“活现研讨小组”主持人,CFS终身教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女性的力量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女性的力量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女性的力量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我们认为,孤独让个体避免了指向象征着理想化客体的他人的攻击性冲动失控的危险,对指向所爱之人的攻击性的恐惧进行解释有可能减弱对这一恐惧的防御。

这个病人的治疗方式是间接的,有时候还有些曲折迂回。在一段时间里,分析师都需要接受病人的观点,即他认为他对事业的投入妨碍了他找到伴侣。他利用了这一事实,就像有些女病人利用她们少数族群的地位、体重、年龄、不孕不育或投入工作这些事实,来合理化持续的单身状态。病人在这样的过渡阶段中开始理解自己不愿意为了一个不够理想的客体安定下来,当病人对自己能有这样的理解时,就能够达到前文案例中所证实的位置,病人开始意识到梦寐以求的伴侣是那个永远不会激起病人攻击性的完美客体。


为什么精神分析师们长期以来相信小女孩在看小男孩的生殖器时会看到一些可嫉妒的东西,并且相信她们自己“什么都没有”呢?小女孩真的相信自己“什么都没有”吗?不是的。为什么精神分析师会这样想呢?我的假设是,认为女孩“什么都没有”是为了防御男性对女性生殖器的恐惧。


力量意味着妥协,现实地对待自己可以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对当今女性的力量而言,平衡不同的力量是寻找作为一个女人的快乐和满意的关键。


倒错性移情的意义在于,它让任何及全部的诠释无效。面对这类病人,分析师无论说什么都是错的、无关紧要的,或是跟她的感觉毫无瓜葛。语言只是语言。倒错性移情对抗的是:不得不接受暗淡的日常世界。另一个阿洛和布伦纳及埃切瓜扬之间的差异在于,阿洛和布伦纳的诠释会指向病人身上存在的倒错形成,即它是否被纳入病人想对分析师的所作所为之中--并不是核心的。而是说,问题在病人心里,那么解决方法也必定在心里,将自我观察理解为一种心里内部的冲突。反之,我觉得埃切瓜扬的建议是,通过倒错性移情,倒错的特性在他们两人之间上演,而在移情中的交流就是征兆。


性感的爱,首先人要完成分化,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两个独立的个体才能发展真正的相亲相爱。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心理发展跟男性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虽然男孩、女孩都由母亲生下来,但是男孩的发展比女孩的发展要简单一点,为什么?他由母亲生下来,他就是爱母亲的,父亲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外人。因为在男孩的心里就是,我要长得像父亲那样强大,未来才可以拥有一个像母亲这样的女性。他会向父亲学习,而放弃对母亲的爱。女孩发展的复杂性在哪里呢?她由母亲生下来,她要跟母亲分离,她要背叛母亲,然后她要发展恋父的过程,恋父的过程是把她从母亲的怀里拉开,但是她最终还是要回到母亲这边。男孩没有这样复杂。女孩首先要有一种力量离开母亲,她恋父的过程实际上帮助她发展她的女性气质,但是她最终不能老是一个恋父的小女孩,她最终的成长是要放弃恋父,回到对慈母的认同,这样她才能发展她的女性气质。这就让她比较纠结了,很多时候既要爱,又要放,还要再回来,各种各样的曲折导致女孩的心理发展比男孩的心理发展更加困难一些。

女性只有完成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从母亲怀里分离,恋父,最终放弃恋父再回到母亲身边来,对母亲认同,发展女性气质,如此,她才能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性感的、能够去爱的、既有母性也有女性气质的一个女人。跟男性相比,女性是要比男性更多一些双性恋倾向的,因为她既爱母亲也爱父亲。我在这里指的是倾向,不是指具体的双性恋行为,而是指内在的幻想。在这个过程中,女性就成了真正的女人,一个独立的女人,这样她才有真正的情欲之爱。我们看见很多性乱的人,那些人有很多很多的恋人、很多很多的情人,等等,实际上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有一种色情性,这其实是一种防御。这种防御是什么呢?这是他的婴儿式的,或者他的人格中婴儿部分的创伤,他用一个成人的行为来防御自己婴儿式的匮乏,实际上表现为色情,但真正的心理位点还困在婴儿期,或者在乳房的那个时期。为什么要用一个成人的行...


比如现代新儒学代表人物、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说过,现代人际交往的黄金定义是同理心,要能将自己的脚放到别人的鞋子里试试。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女性的力量》是心理学领域的一本高端科普图书。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当代精神分析理论已经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扩充。本书作者阿琳•克莱默•理查兹博士就是当代精神分析学的一位杰出代表人物。作为一位女性,作者尤其关注女性议题。在书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有关女性发展、创造力的深层精神分析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从她们个体性和社会性的体验出发,产生出如此多样的生活,并且看到女性发展的多样性,也赋予女性更多可能性。

阿琳•克莱默•理查兹博士精于思考,积极探索心灵,并在咨询室中进行实践、教学、督导及写作的过程中,找到答案。《女性的力量》一书中包含她的突破性想法,通过二十八个篇章,让读者明白一个女孩如何成长为一个女人,并带领读者从当下出发去找到女性的力量,更让我们理解了个体的差异比相似更让人惊喜,因为人类有着迷人的多样性。


精彩短评:

  • 作者:Karl 发布时间:2018-11-03 20:33:19

    10月打卡。作者的论文选集,偏学术,每篇却以章命名,没有译序、译后记,倒有6篇推荐序,包括崔卫平。读很多病例,额,还有人这么娇贵,这也算事?还用看心理医生,还一二十年,也有不是女性无法感同身受的。梦境啊性啊身体啊这些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要这么深挖。完了觉得,人的确很脆弱,很娇贵,需要有人关照,需要好话,心理治疗似乎就是将种种境域经历进行合理化解释,让人觉得啊,自己还挺正常,还能正常,获得力量。总体来说值得一读,尤其是,恋物癖、购物还有普鲁斯特的几篇,决定不卖多抓鱼了。另外,原版书名是Psychoanalysis: Listening to Understand。“女性的力量”是正文第一篇作者写的自我分析的文章,绝大部分文章还是讲女性的。

  • 作者:jade 发布时间:2012-06-17 23:27:00

    《经济学人》的编辑说英国不再是帝国这一现实,解放了《经济学人》,它更可能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待世界正在发生的转变。许先生也是这样一个因为身体、人生经历部分缺失但是反而解脱出来的旁观者。

  • 作者:红皇后 发布时间:2017-06-03 14:41:25

    帮助你找到女性的力量

  • 作者:没有昵称 发布时间:2019-08-11 08:20:50

    精神分析学术性比较强,阅读中还要理解弗洛伊德关于性倒错,力比多等一些分析,但不妨碍这本书的迷人。和所有的科学所有的评价一样,对女性的心理学研究迄今为止都被认为只是男人们的观点,而作者以女性角度出发,从生理,社会多个方面阐述女性性别认同、恋物、倒错、孤独等问题,从中挖掘女性与生俱来的却被男权社会桎梏的力量。喜欢最后一章对《潘神的迷宫》《本能》的解读,性别平等是漫长的,所以女性对自我的构建,对欲望的正视才变得更为重要。可怕的不是有些女性跪着,是有些女性不知道自己跪着

  • 作者:陆钓雪de飘飘 发布时间:2017-07-27 02:39:05

    第1100本。普鲁斯特运用时间概念阐明了人类关系的短暂性。他展示了感官经验的力量足以唤醒压抑的情感和被这些情感所唤醒的相关记忆。他的观点成功地蛊惑了我们,他认为早期经历可以重新获得,生活因此得以延续。他让我们相信,记忆使我们有可能获得一些对生命无常的控制感。当回忆让时间停留在那一刻,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光阴已流逝,生命的悲剧性质和不可避免的丧失在回忆的重建中得以平衡。爱和恨,以及爱恨之间的各种情感基调,都是我们被压抑的记忆中不同主题的黏合剂。在普鲁斯特所描绘的世界中,爱就是渴望,未满足的爱才会持续存在,你只有学会了品尝痛苦才能感受到爱的快乐。而单纯的满足只会带来迟钝和厌倦。羡慕和嫉妒能有效防止满足带来的迟钝和厌倦。所以,制造和遭受痛苦所产生的快感就成了人类存在不可避免的动力。普魯斯特的弗洛伊德

  • 作者:SnapeFleur 发布时间:2018-01-19 12:21:58

    上学期我social science的老师当着全班二十多个人的面言之凿凿的说不是他有歧视,但是根据各种数据显示女性就是在statistics啊哲学方面啊不如男性,这本书也说了这个问题。讲道理,作为一名女性,这种话听上去不能说不刺耳,但是造成这些的历史社会原因更值得深思。这本书的角度很有趣,可能因为个人专业原因尤其喜欢讲电影的那一part。Anyway这本书无论是对理解女性或是理解女权都十分有意义了。很值得读


深度书评:

  • 崔卫平:女性与哲学

    作者:世图北京公司 发布时间:2017-05-17 15:12:22

    我们小小的传统

    谈论“女性与哲学”,不可避免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女性这个性别是否适合哲学活动?通常流行着这样一种看法,那就是女性从事哲学,受到伤害的不只是哲学,还有女性本身。

    支持这种看法的有力证据在于——翻开哲学史,女性哲学家实在是太少了,连凤毛麟角也谈不上。

    这的确是事实。但是,与这个事实相伴随的,是在一个更大范围内发生的、更加普遍的事实:女性从根本上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显然,哲学活动只在那些会读写的人中进行。

    除了一般的会读写之外,要从事哲学活动的话,还要接受一种比较系统的学科训练,那是在一个较长时间里才能够完成的。这种训练包括了解漫长的哲学传统,了解什么是恰当的哲学话题而什么不是;也包括培养一种聚精会神的、绵延性的思维习惯。

    古代的学园书院、现代的大学,都是进行这种学科训练的最好场所。比起其他某些学科,哲学学科更需要一个宽裕的、充裕的甚至是优裕的生活环境,对于从事哲学活动的人,人们对他们的要求比对别人要少。

    显然,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里,女性完全被排除在这样的活动之外,不具有哲学活动所要求的宽裕环境,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所有那些关于女性不合适从事哲学活动的说法,都是和这个剥夺女子受教育权利的野蛮事实相伴随的,那是人类一段不光彩的、对男性来说也并非理直气壮的历史。

    用一种制度将女性排除在某个领域之外,反过来又说在某个领域中见不到女性,这就很说不过去。这里用得上福柯关于权力产生知识的说法:权力产生知识,知识反过来表达权力系统。

    没有比在女性和哲学的关系中更能够体现这一点。女性不可能从事哲学,是因为存在一个对待女性的接近奴隶制的权力系统。

    而所谓意识形态的独立性,也表现为——即使那样一种东西作为制度已经消亡,但是人们大脑中关于女性不适合从事哲学的观念,仍然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不仅是在哲学领域,那种把女性当作次一等的人类的观点,在许多领域仍然大行其道。并且不排除有这样的可能——在哲学领域中,有人继续对女性持歧视态度,是保持他们不多的特权和不多的自尊的最后场所。

    但无论如何,今天还在复制着那种野蛮制度下的意识形态神话,只是一些人的白日梦而已,属于弗洛伊德-阿尔杜塞所说的“残羹剩饭”“日间余思”。

    我们来看,1882年出生的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为了准备一个“妇女和小说”的题目,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图书馆周围行走,想进去寻找一本有关的参考书,但是被人礼貌地劝退,说女士们必须有一位本校的研究生陪同,或是有一封介绍信才准走进这个图书馆。

    伍尔芙抱怨自己因为是女性,便不能和兄长们自由出入这个地方。她本人没有上过大学。而这种情况不久就得到了改变。她们是20世纪第一个十年出生的:汉娜·阿伦特(1906)、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西蒙娜·薇依(1909)。她们都在男女同校的大学课堂上完成了哲学学科训练。

    1927年6月,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颁发了当年的普通哲学证书,获得前三名的依次是西蒙娜·德·波伏瓦、莫里斯·梅洛-庞蒂和西蒙娜·薇依。

    1924年汉娜·阿伦特来到马堡,在海德格尔的课堂上引起了这位教授的注意;继而在弗莱堡大学短暂停留,并在胡塞尔门下读了一个学期之后,于1928年年底22岁时,获得了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导师是雅斯贝尔斯。

    这些在20世纪20年代拿到哲学证书或者学位的人,到40年代才开始形成或者发表她们的东西,波伏瓦的《第二性》第一版在1949年问世;汉娜·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在1950年出版;西蒙娜·薇依生前只发表过一些文章,在她1944年病逝之后,她的手稿、笔记被人整理,于1947年之后陆续出 版。

    这个名单只是我为准备这个序言临时想到的,她们已经为中国读者所熟悉,从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出一个小小的女性哲学家系列。如果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女性哲学家的传统的话,那么,这个传统到今天为止,还不到区区六十年。

    但是,毕竟已经有了一个开端。这个开端意义非同小可,这几位女性先驱者,为后来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涉足哲学的女性撑起了一片天空。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这里谈论这个话题,和她们所做出的杰出成就有莫大的关系,我时常感到在我的背后或者前方,站立着我的这些女前辈。我深深地感激她 们!

    目前我手上还没有足够的资料,表明我们在中国传统中——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女性在哲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但是再过五十年或者一百年,我们的后代,我们的女儿的女儿,或许会就中国哲学的女性传统大有可谈。

    阿伦特和艾克曼的对峙

    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场景:1962年,作为《纽约客》特约记者的汉娜·阿伦特从美国飞往耶路撒冷,参加正在那里举行的对纳粹战犯艾克曼的刑事审判,她负有报道这场审判的责任。

    艾克曼这个纳粹分子,在屠杀犹太人的最终行动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1945年之后他隐姓埋名、东躲西藏,最终在阿根廷被以色列的摩萨德特工捕获。

    作为犹太人,大家知道阿伦特本人于1933年逃亡,先是在法国,然后在美国,在漫漫流亡道路上吃尽了苦头。这一回,她终于有机会面对纳粹统治时期的一个代表人物。

    阿伦特坐在听众席上,观看这场审判。

    非常凑巧的是,艾克曼和阿伦特一般年纪,同为1906年生人。艾克曼坐在一个玻璃匣子里,阿伦特形容他像一个“玻璃匣子里的魔鬼”——中等个子,瘦削,额角很高,牙齿歪扭,近视眼。

    阿伦特后来说自己在阅读卷宗时,不时地发出大笑,因为艾克曼实在像是一个小丑。而他对自己的罪行所做的辩护,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艾克曼解释,自己那样做是为了“执行上级的命令”。在“国家法定的罪行”面前,他只是一个“尽责的守法公民”。他甚至搬出了康德,说他遵守法律是在实践康德道德哲学的律令。

    当战争后期,纳粹国家机器中有人开始和犹太人组织做交易来换取犹太人的性命时,艾克曼没有这样做,他认为这是自己“良心”所要求的。

    这一切看起来并不像是狡辩,非常有可能,如果不是生活在那个时代、身处纳粹高官的位置,放在另外的环境中,艾克曼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是一个遵纪守法的良民。

    阿伦特克制了自己的反感。她在给丈夫布留歇尔的信中写道:“所有这一切极端正常而又令人难以描述地卑劣和令人厌恶。”理智告诉她,这个人所说的对他自己来说都是真实和真诚的。

    那么,是什么导致这个人毫无顾忌地加入这场杀人游戏呢?是什么令一个所谓正常的人,做出了如此巨大的反常之事?她的解释是——艾克曼既非愚蠢也非不道德,他只是平庸,没有思想,不去思想。

    他所做的所有异常和极端的事情,并不是因为他有什么深刻而邪恶的个人品性,不是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是“丧心病狂”的,是“邪恶万分”的。相反,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从来不用自己的大脑,不用哪怕是片刻的时间去想一想,这样做甚至起码违背了一个人与生俱来的那些自然倾向:不杀人。

    他要去克服和越过自己身上的这些自然倾向,才能做到所谓在国家利益面前“尽自己的责任”。他像一部超自然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一样,只是接受环境的指令。阿伦特的这些看法开始由报纸陆续发表,后来结集为《耶路撒冷的艾克曼》一书,其中所创造的“平庸无奇的恶”的提法,引发了后来很多话题和争议。

    1971年,距离她1975年逝世前不久,她又回到这个问题上来,在一篇题为《思考和道德判断》的文章中,对此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对于从来不动脑筋的艾克曼来说,纳粹这一套法典和规则,与用来审判他的另外一套法典和规则,意义是一样的。

    他可以毫不费力地抛弃其中一套,承认另外一套,好像只是不同的语法知识。而造成这种完全不思考现象的根源在于:这种人,从来不面对自己,从来不和自己对话,回避与自我的交流。

    阿伦特认为是苏格拉底首先发现了这种自我存在的可能性和重要性。而什么叫作“思考”呢?阿伦特认为“思考”是一个中断,它中断了所有的日常作为。“一旦我们开始任何思考,即中断任何事情……一开始思考,我们就好似进入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

    从事思考,好像从事“某种跟人世间的作为相反的东西”。这种“反方向”的思考不仅产生不了实际的结果,它还会令已经有结果的归于无效。

    她引用了康德所说的,我们的心智均有一种自反(aversion against it)的倾向。阿伦特继而打个比方说:“思考之事就像珀涅罗珀的织物(the veil of Penelope),它在每天清晨毁掉昨夜完成的事物。”

    提供这个场景,我想说明什么?我想说——男性也有完全不思考的,女性也有具有杰出思想的。并不是说,“是个男人”就会天生具有哲学上的智性方面或者思辨方面的优越性,而“是个女人”就不具备这些。我再引入一位人物,海德格尔。

    从性别上说,海德格尔与艾克曼是一方的,阿伦特不属于他们这一方;从思想上来说,显然阿伦特与海德格尔是一方的,而艾克曼属于另外一方。但是从思考的角度,这个队列要大大地改变一下。

    从思考的角度,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上的人分为思考的和不思考的;从性别的角度,这个世界上的人分为男性和女性。于是我们就有了四种人:思考的男人、思考的女人、不思考的男人、不思考的女人。

    那么,是思考的男人和思考的女人之间更加接近呢,还是思考的男人和不思考的男人之间更加接近?同样,思考的女人和思考的男人之间更加接近呢,还是思考的女人和不思考的女人之间更加接近?

    是两个会思考的男人和女人之间差别更大呢,还是一个会思考的男人和一个不会思考的男人之间、一个会思考的女人和一个不会思考的女人之间差别更大?就上面提到的人物而言,显然,思考的男人和女人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而不思考的男人和女人之间也更为接近。

    如果从思考的角度,也许不难得出这样的看法:在这个丰富的世界上,其实不思考的男人和不思考的女人一样多。

    哲学是谦卑的

    即使如开头所说,哲学是一件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掌握的学科,或者如刚才所说,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多完全不思考的人,这也绝不是说,哲学或者思考是一件傲慢、可以傲然于世的活动。

    它不应该是傲慢的,相反,真正的哲学活动是谦卑的。甘心与日常活动中断,是一个谦卑的起点。越是往哲学的源头上看,越是能够看出这一点。

    中国的老子,西方的苏格拉底,他们的哲学活动,都开始于和根植于对待世界的一种谦卑的态度。

    哲学思考之所以能够“中断”和“跳出”,究其根源,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或者这个世界之外有所谓不朽的存在,有一些更大的、更加结实和永远的秩序存在。在这些秩序面前,任何个人都是渺小的、短暂的、易朽的。

    阿伦特将此表述为:一个共同的世界——“我们出生时所进入、死亡后留在身后的世界”。它超越了我们生命的全部长度而进入过去和未来,在我们进入它之前它已经存在,并且在我们短时间逗留之后,它仍然存在。

    它不仅对与我们一道生活的人来说是共同拥有的世界,而且对那些在我们之前和我们之后生活的人们来说,也是共同拥有的世界。世世代代的人来去匆匆,而这个共同的世界永设不没。当然,这仅仅是在它以公共性面貌出现的意义上。

    这个公共领域的公共性在于,它可以吸纳所有人们企图从时间的自然废墟中拯救出来的一切,并使之穿越数世纪仍旧光彩照人。在这样一个世界面前,作为个人,只能见证它,通过自己的事件而参与这个世界的真理,或者将自己当作媒介,让真理通过自己而流传。

    说这些是想表明,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哲学活动中,并不是她们一个值得炫耀的、傲慢的理由。而是像某些其他活动一样,是为了证明自己,实现个人抱负,甚至与男性做一个比试,“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哲学远离竞争,对竞争关起大门。与男性并肩工作,不是在劳动力市场上谋取一个位置,当上一个哲学教授,在哲学刊物上写那些和哲学毫无关系的文章;或者在性别大战方面做一个姿态,填补一项空白。所有这些东西,与哲学无关。

    如果是进入哲学状态,只是让一些东西经过自己,经过自己然后又流到别处。就像思考,一些念头在你脑子里挥之不去,可以说你在思考。同时也可以说,一些东西找上了你,它们借你的头脑进行工作,你只需要静静地,允许自己身上出现异样的动静。艾克曼是不会允许自己身上出现异样的不同声响的,而为哲学思考敞开大门的人,需要屏声静气,等待异样动静的到来,小心翼翼地不要破坏它们,并且让它们继续下去。

    这就需要把笛卡儿的那句话“我思故我在”改动一下——“我不在故我思”。

    崔卫平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学者

    文化和思想批评家,翻译家

  • 创造性的女性心理学著作

    作者:加西亚修尔克斯 发布时间:2017-05-12 17:03:18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6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值得购买(239+)
  • 快捷(298+)
  • 中评(89+)
  • 超值(193+)
  • 图书多(574+)
  • 四星好评(277+)
  • 差评少(313+)
  • 内容完整(452+)
  • 书籍多(156+)

下载评价

  • 网友 扈***洁: ( 2024-12-11 20:29:20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辛***玮: ( 2025-01-08 18:24:28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权***颜: ( 2024-12-27 06:56:19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曹***雯: ( 2024-12-24 08:53:40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寇***音: ( 2024-12-12 20:08:52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国***芳: ( 2024-12-30 17:56:58 )

    五星好评

  • 网友 石***烟: ( 2025-01-03 20:50:29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马***偲: ( 2024-12-28 09:32:34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濮***彤: ( 2024-12-29 11:14:18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隗***杉: ( 2024-12-22 21:35:27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