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中国关键词:精准脱贫篇(汉法对照)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5:42

中国关键词:精准脱贫篇(汉法对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中国关键词:精准脱贫篇(汉法对照)精美图片
》中国关键词:精准脱贫篇(汉法对照)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中国关键词:精准脱贫篇(汉法对照)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047144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428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5:42

内容简介:

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使命,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中国在推进减贫脱贫实践中形成了许多重要经验和启示,为优选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增进国外读者对中国减贫脱贫事业的理解和认知,为靠前减贫合作提供参考借鉴,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研究院组织策划了《中国关键词:精准脱贫篇》。该篇围绕中国脱贫攻坚的重大理念和贫困治理的重要实践,从“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八个方面、选取近100个关键词进行中文词条编写与多语种编译,译文均由专家翻译、审改,质量得到保证。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使命,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中国在推进减贫脱贫实践中形成了许多重要经验和启示,为优选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增进国外读者对中国减贫脱贫事业的理解和认知,为靠前减贫合作提供参考借鉴,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中国翻译研究院组织策划了《中国关键词:精准脱贫篇》。该篇围绕中国脱贫攻坚的重大理念和贫困治理的重要实践,从“决胜脱贫攻坚,共享全面小康”“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携手消除贫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八个方面、选取近100个关键词进行中文词条编写与多语种编译,译文均由专家翻译、审改,质量得到保证。


精彩短评:

  • 作者:玩玻璃球 发布时间:2021-06-15 10:10:28

    内容非常系统全面,从起源到远景,从顶层规划到社区案例,从全球各国到中国各地,从体制机制到策略路径,深入浅出的对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代表了中国自然保护地优秀研究团队的重要成果,值得拥有

  • 作者:喜多路Theodore 发布时间:2021-06-14 16:14:15

    不愧是市场营销科班出身的实战派,极简地定义总体和各部分,还将各方法理论加以串联分析,辅以实际案例,真的很好看。市场营销就是“了解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核心就是“品牌”+“流量”,最高负责人背负“潜客数量、销售额预计ROI”一组指标…… 如果能介绍一下市场营销下的平行组织,由谁来牵头驱动,策划事件,围绕同一个目标来协同,那就更好啦。

  • 作者:等待雪倾城 发布时间:2018-12-22 13:24:42

    我!想!退!课!!!

  • 作者:tekhelet 发布时间:2017-04-05 03:01:56

    2012年底用心看的,花了兩三個月,參照《禮記譯解》,不懂的就從《譯解》抄過來白話翻譯。

    那時候是比較無憂無慮的讀書時光。此後再沒有。

    後來又以此過了一遍白文。

    再後來寫論文,發現此書引用鄭注是節引,有斷章致誤的地方。如果收全鄭注,會更好。

  • 作者:珍妮的肖像 发布时间:2020-11-09 22:30:02

    有着黄国峻线条流畅的人物速写画的短篇集。前两篇《是或一点也不》和《浑懵记》就非常不错。妙句频出,幽默感又灵气的精妙隐喻闪烁。比如他讲精神紧张,说“像精神上踩着高跟鞋,无法连续伪装成绅士三个半小时,否则会得精神上的静脉曲张。”很耐寻味的~“大脑无益,不懂爱情,甚至不会消化食物。”于是就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很早就拥有才华声名,仍然选择去自杀的作家。长兄黄国珍代序,文笔也是极好,他说“国峻有人世的功课,他选择自己的方式毕业。”读到这里很唏嘘,或者人间的精神病院里,与精神病院以外的病人实在太多了,正常人类睿智敏感的观望下来,反而会觉得无处可归吧,我想。

  • 作者:刘先声 发布时间:2022-06-18 16:07:38

    唐代灰陶钵一眼千年


深度书评:

  • 【转】胡宝国:读《南史》、《宋书》推论正史与杂史的关系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1-04-19 07:30:54

    李延寿编撰的《南史》、《北史》对他所依据的正史有增有删。今人对他删书常常有所不满,认为他不该删去那些重要的史料。这个看法似是而非。第一,李延寿并非写史料,而是写史书。站在今人的立场看,史料当然是多多益善,但是从史学著作上看就不一定如此了,史家写史,自然会有自己的取舍。第二,即使从史料的角度看,对李书也无须责怪,今人之所以知道他删减了不少内容,是因为那些内容在其他正史中还存在,比较之后,方知他有所删减。所以说,李延寿的删减实际上并没有减少我们所能掌握的史料。

    本文所关注的是他增补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从何处来?按李延寿自己的说明,他所增加的内容多来自正史以外的杂史。这些杂史都没有保存下来,只有零星片段在类书中还可以找到,弥足珍贵。

    由于掌握史料多寡不多,以下的讨论主要围绕着《南史》与杂史的关系展开。此外,由《南史》问题追踪下去,还可以发现《南史》之前的《宋书》其实也与杂史、杂传有着割不断的关系。因此,本文在后一部分将对此给予讨论。对《南史》、《宋书》的讨论可以引发出对正史与杂史关系的思考。这是比较复杂的,本文不可能全面展开讨论,只能是举例式地提出一些史料以及最初步的判断。

    一,《南史》与杂史

    李延寿在《北史》卷一百《序传》中说,他除了参考魏、齐、周、隋、宋、齐、梁、陈“八代正史”外,“更勘杂史于正史所无者一千余卷,皆以编入。”他所参考的“杂史”在类书中还能看到零星的片段。逐条对比,能够看到这些片段与《南史》的渊源关系。

    一.《初学记》卷七地部下引谢绰《宋拾遗》曰:

    张永开玄武湖,古冢上得一铜斗,有柄。太祖访之朝士,何承天曰:“此是新威斗。王莽时,王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内,一在冢外。”于时江左唯有甄邯为大司徒。俄而又得一斗,复有石书,称甄邯之墓。

    《南史》卷三三《何承天传》:

    张永尝开玄武湖遇古冢,冢上得一铜斗,有柄。文帝以访朝士。承天曰:“此亡新威斗。王莽三公亡,皆赐之。一在冢外,一在冢内。时三台居江左者,唯甄邯为大司徒,必邯之墓。”俄而永又启冢内更得一斗,复有一石铭“大司徒甄邯之墓”。

    二.《初学记》卷一二职官部下引谢绰《宋拾遗》:

    王华、王昙首、殷景仁、刘湛四人宴饮,从朝至夕,帝甚欢。华既出,太祖目送之,叹曰:此“四贤一时之秀,同管喉唇,恐后世难继矣。”

    《南史》卷三五《刘湛传》:

    (刘湛)为侍中。时王华、王昙首、殷景仁亦为侍中,文帝于合殿与四人宴饮甚悦。华等出,帝目送良久,叹曰:“此四贤一时之秀,同管喉唇,恐后世难继。”

    三.《初学记》卷二六器物部引谢绰《宋拾遗》:

    琅琊王悦,少厉清操,亮有风检,为吏部郎。邻省有会同者,遗悦饼一瓯。辞竟不受,曰:“所费诚复小小,然少来不欲当人之惠。”

    《南史》二四《王悦之传》:

    悦之少厉清操,亮直有风检。为吏部郎,邻省有会同者,遗悦之饼一瓯。辞不受,曰:“此费诚小,然少来不愿当之。”

    四.《北堂书钞》卷一一六武功部引《宋拾遗》:

    是时道济兵力甚寡,军中大惧。道济令士卒悉解甲勿动,既而道济白服乘舆,徐出向围,以长策为虏所掸。虏相与谋曰:“檀公令死居地,即白服在军,犹不惧。此伏兵诱我。”遂不敢战。

    《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

    时道济兵寡弱,军中大惧。道济乃命军士悉甲,身白服乘舆,徐出外围。魏军惧有伏,不敢逼,乃归。

    五.《太平御览》卷三八二人事部引谢绰《宋拾遗》:

    何尚之、颜延年少年好为嘲调,二人并短小,常谓颜公为猴,颜亦以何为猴,常共游戏西池。颜问路人云:“二人谁似猴?”路人指何曰:“彼似猴耳,君乃真猕也。”

    《南史》卷三○《何尚之传》:

    (尚之)与太常颜延之少相好狎,二人并短小,尚之常谓延之为猨,延之目尚之为猴。同游太子西池,延之问路人云:“吾二人谁似猴?”路人指尚之为似。延之喜笑,路人曰:“彼似猴耳,君乃真猴。”

    六.《太平御览》卷五五二礼仪部引谢绰《宋拾遗录》曰:

    太祖尝召颜延之,传诏频曰:“寻觅不值。”太祖曰:“但酒店中求之,自当得也。”传诏依旨访觅,果见延之在酒肆,裸身挽歌,了不应对。他日酒醒乃往。

    《南史》卷三四《颜延之传》:

    文帝尝召延之,传诏频不见,常日但酒店裸袒挽歌,了不应对,他日醉醒乃见。

    以上六条,《南史》所记均不见于今本《宋书》,当是来自《宋拾遗》。《隋书》卷三三《经籍志》史部杂史类:“《宋拾遗》十卷。梁少府卿谢绰撰。”这说明李延寿编撰《南史》的确如他自己所说,是采用了一些“杂史”。不过,他所谓的“杂史”与《隋志》所说的“杂史”可能还有区别。《隋志》杂史类共收书“七十二部,九百一十七卷”,不足千卷。其中与南北朝相关的更少,大致有以下几种:

    《宋中兴伐逆事》二卷。

    《宋拾遗》十卷,梁少府卿谢绰撰。

    《梁太清录》八卷。

    《梁承圣中兴略》十卷,刘仲威撰。

    《梁末代纪》一卷。

    《梁皇帝实录》三卷周兴嗣撰,记武帝事。

    《梁皇帝实录》五卷,梁中书郎谢吴撰,记元帝事。

    《陈王业历》一卷,陈中书郎赵齐旦撰。

    《正史削繁》九十四卷,阮孝绪撰。

    《左史》六卷,李槩撰。

    《隋书》六十卷。未成。秘书监王劭撰。

    以上总共才一百多卷,距离李延寿所参考的一千多卷“杂史”相差很多。他所参考的“杂史”按理说应该都在《隋志》之中。《序传》说:“梁、陈、齐、周、隋五书,是贞观中敕撰,以十志未奏,本犹未出。然其书及志,始末是臣所修。”他既然参加了《隋志》的修撰,就不大可能私藏部分图书而不登录在《隋志》上。

    李延寿所说的“杂史”,比《隋志》的“杂史”含义要更宽泛。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陆史》”条下注:“案陆氏为江左四大姓之一,自汉末陆绩以来,代有闻人。李延寿修《南史》诸列传往往参以各家家传。《南史》第四十八卷所载陆澄、陆慧晓、陆杲三族,皆吴郡吴人,大都即节取《陆史》入宋以后之事也。”按姚说,属于“杂传”类的家传也在李延寿所取材的“杂史”范围之内。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德行篇“吴郡陈遗”条下嘉锡案:“陈遗见《南史》《孝义传》,较此为详。考《法苑珠林》四十九、《御览》四百十一引宋躬《孝子传》,《广记》百六十二引《孝子传》,并有陈遗事。字句大同小异。盖同引一书也。《南史》云:‘母昼夜泣涕,目为失明,耳无所闻。遗还入户,再拜号咽,母豁然即明。’此事《世说》所无,而宋躬《传》有之。盖即《南史》所本。且不独此一事而已。凡《孝义传》中所载,如贾恩、丘杰、孙棘、何子平、王虚之、华宝、韩灵敏诸人,无不采自宋躬书者。考之《类聚》、《御览》所引,便可见矣。”[1]宋躬《孝子传》二十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不详时代。余氏考证宋躬书著于齐代。《孝子传》属于杂传类,按此,可以断言李延寿所引书不局限于《隋志》“杂史”类。他所谓的“杂史”只是泛称。

    二,正史与杂史、杂传的关系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一○“《南史》与《齐书》互异”条评论道:“李延寿好取新奇语入史。”又,同卷“《南史》增删《梁书》”条:“《南史》增《梁书》事迹最多。李延寿专以博采见长,正史所有文词必删汰之,事迹必隐括之,以归简净。而于正史所无者,凡琐言碎事,新奇可喜之迹,无不补缀入卷。”李延寿并不回避此点,他在序中明确说,修史的宗旨就是“唯鸠聚遗逸,以广异闻”。前文引谢绰《宋拾遗》按刘知几说就是专记“逸事”的:“国史之任,记事记言,视听不该,必有遗逸。于是好奇之士,补其所亡。若和峤《汲冢纪年》、葛洪《西京杂记》、顾协《琐语》、谢绰《拾遗》。此之谓逸事者也。”[2]《史通•采撰》篇:

    晋世杂书,谅非一族,若《语林》、《世说》、《幽明录》、《搜神记》之徒,其所载或诙谐小辩,或神鬼怪物。其事非圣,扬雄所不观;其言乱神,宣尼所不语。皇朝新撰《晋史》,多采以为书。夫以干、邓之所粪除,王、虞之所糠粃,持为逸史,用补前传,此何异魏朝之撰《皇览》,梁世之修《遍略》,务多为美,聚博为功,虽取说于小人,终见嗤于君子矣。

    刘知几对正史引入杂史非常不满,但却只字不提李延寿书。这或许与《南》、《北》史在唐代不算正史有关。《史通•古今正史》篇详述历代正史,其中无《南史》、《北史》。南北史进入正史是在宋代。钱大昕说:“宋人于十三史之外加以南北史及唐五代,于是有十七史之名。” [3]

    《四库提要》史部正史类称:“正史之名,见于《隋志》。”[4]不过“正史”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它就是此前人们所说的“国史”。刘勰《文心雕龙•史传》篇说:“诸侯建邦,各有国史”阮孝绪《七录》“记传录”,分十二类,其中第一类是“国史”。[5]《隋书》卷三三《经籍志》二史部在追溯正史起源时说:“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国史。”所谓“国史”就是一国之史,就是王朝史。按刘知几所说,它要记录的是与“军国兴亡”[6]有关的大事。

    《四库提要》:史部杂史类称:“杂史之目,肇于《隋书》。”“杂史”与“正史”一样,也是始于《隋志》的发明。《隋志》杂史类介绍东汉以来的杂史说:

    灵、献之世,天下大乱,史官失其常守。博达之士,愍其废绝,各记闻见,以备遗亡。是后群才景慕,作者甚众。又自后汉已来,学者多钞撮旧史,自为一书,或起自人皇,或断之近代,亦各其志,而体制不经。又有委巷之说,迂怪妄诞,眞虚莫测。然其大抵皆帝王之事,通人君子,必博采广览,以酌其要,故备而存之,谓之杂史。

    按此,杂史较随意,“各记闻见”、“体制不经”,“又有委巷之说,迂怪妄诞,眞虚莫测”。甚至还有摘抄旧史而“自为一书”。不过杂史所记 “大抵皆帝王之事”,这又与正史有相同之处。

    关于杂传,《隋志》史部杂传类称:

    古之史官,必广其所记,非独人君之举。……武帝从董仲舒之言,始举贤良文学。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善恶之事,靡不毕集。司马迁、班固,撰而成之,股肱辅弼之臣,扶义俶傥之士,皆有记录。而操行高洁,不涉于世者,《史记》独传夷齐,《汉书》但述杨王孙之俦,其余皆略而不说。又汉时,阮仓作列仙图,刘向典校经籍,始作列仙、列士、列女之传,皆因其志尚,率尔而作,不在正史。后汉光武,始诏南阳,撰作风俗,故沛、三辅有耆旧节士之序,鲁、庐江有名德先贤之赞。郡国之书,由是而作。魏文帝又作《列异》,以序鬼物奇怪之事,嵇康作《高士传》,以叙圣贤之风。因其事类,相继而作者甚众,名目转广,而又杂以虚诞怪妄之说。推其本源,盖亦史官之末事也。载笔之士,删采其要焉。鲁、沛、三辅,序赞并亡,后之作者,亦多零失。今取其见存,部而类之,谓之杂传。

    按此,杂传的记述对象与杂史不同,杂传所记“非独人君之举”,而杂史所记主要还是“帝王之事”。此外,杂传“皆因其志尚,率尔而作,不在正史”。缺乏系统性,较随意,这一点又与杂史相通。此外,“杂以虚诞怪妄之说”也与杂史一样,缺乏可靠性。[7]马端临说:“杂史、杂传,皆野史之流,出于正史之外者。盖杂史,纪、志、编年之属也,所纪者一代或一时之事;杂传者,列传之属也,所纪者一人之事。”[8]他所说基本可以成立,当然也有不严格处,例如说杂传“所纪者一人之事”就不对了,像郡国之书、孝子传、家传等等都不是仅仅记录一人之事。

    魏晋以后,引杂史、杂传等入正史相当盛行。《史通•采撰》篇:

    至范晔增损东汉一代,自谓无惭良直。而王乔凫履,出于《风俗通》;左慈羊鸣,传于《抱朴子》。朱紫不别,秽莫大焉。沈氏著书,好诬先代,于晋则故造奇说,在宋则多出谤言,前史所载,已讥其谬矣。[9]

    夫郡国之记,谱谍之书,务欲矜其州里,夸其氏族。读之者安可不练其得失,明其真伪者乎?至如江东“五俊”,始自《会稽典录》;颍川“八龙”,出于《荀氏家传》。而修晋、汉史者,皆征彼虚誉,定为实录。苟不别加研核,何以详其是非?”

    在《书事》篇中,刘知几又说:

    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乃专访州闾细事,委巷琐言,聚而编之。目为鬼神传录,其事非要,其言不经。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

    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至于《方术》篇及诸蛮夷传,乃录王乔、左慈、廪君、槃瓠,言唯迂诞,事多诡越。可谓美玉之瑕,白圭之玷。惜哉!无是可也。

    又自魏、晋已降,著述多门,《语林》、《笑林》、《世说》、《俗说》,皆喜载调谑小辩,嗤鄙异闻,虽为有识所讥,颇为无知所说。而斯风一扇,国史多同。至如王思狂躁,起驱蝇而践笔,毕卓沈湎,左持螯而右杯,刘邕榜吏以膳痂,龄石戏舅而伤赘,其事芜秽,其辞猥杂。而历代正史,持为雅言。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汉末以来,天下大乱,私家撰史盛行,各类杂史杂传极多,为写作正史者提供了参考的可能性。其次,当时还没有“正史”、“杂史”的概念,史家对此二类史书的区分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引用相对随意,当时人也不以为非。除以上两种原因之外,大量引杂史、杂传入正史可能也与正史本身撰写的局限性有关。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梁书》卷四九《吴均传》:

    先是,均表求撰《齐春秋》,书成奏之,高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

    《南史》卷七二《吴均传》:

    先是,均将著史以自名,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遂私撰《齐春秋》奏之。书称帝为齐明帝佐命,帝恶其实录,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焚之,坐免职。

    《史通•古今正史》篇:

    时奉朝请吴均亦表请撰齐史,乞给起居注并群臣行状。有诏:“齐氏故事,布在流俗,闻见既多,可自搜访也。” 均遂撰《齐春秋》三十篇。其书称梁帝为齐明佐命,帝恶其实,诏燔之。

    以上三书所记有所不同,《南史》、《史通》更详。综合三家,可知事情大体经过是,吴均为写齐史希望朝廷借给他起居注和群臣行状,而武帝不同意,让他自己去搜集流行于民间的齐代“故事”。吴均此后写成《齐春秋》,因为书中指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而引起武帝不满,遂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十条”。这个故事说明,写作严肃的国史需要以起居注、君臣行状等档案资料为依据。“有诏”云云,纯属托辞,因为没有基本的档案资料,仅仅根据民间流传的“故事”,难免出错,吴均面对刘之遴的“诘问”,“支离无对”可能就是这个缘故。我们还能看到一个更早的例子。《晋书》卷八二《王隐传》:

    王隐字处叔,陈郡陈人也。世寒素。父铨,历阳令,少好学,有著述之志,每私录晋事及功臣行状,未就而卒。”

    王隐的父亲地位低,又不是史官,所以得不到官方掌握的“功臣行状”,想写史就只能是靠平时积累,自己“私录晋事及功臣行状”。可以说如果想撰写作正史,皇帝的起居注和群臣的行状这些官方掌握的档案资料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仅仅根据档案写史也是有问题的。下面来看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陈书》卷二一《谢哲传》:

    谢哲字颖豫,陈郡阳夏人也。祖朏,梁司徒。父譓,梁右光禄大夫。哲美风仪,举止酝藉,而襟情豁然,为士君子所重。起家梁秘书郎,累迁广陵太守。侯景之乱,以母老因寓居广陵,高祖自京口渡江应接郭元建,哲乃委质,深被敬重。高祖为〔南〕徐州刺史,表哲为长史。荆州陷,高祖使哲奉表于晋安王劝进。敬帝承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领步兵校尉。贞阳侯僭位,以哲为通直散骑常侍,侍东宫。敬帝即位,迁长兼侍中。高祖受命,迁都官尚书、豫州大中正、吏部尚书。出为明威将军、晋陵太守,入为中书令。世祖嗣位,为太子詹事。出为明威将军、衡阳内史,秩中二千石。迁长沙太守,将军、加秩如故。还除散骑常侍、中书令。废帝即位,以本官领前将军。高宗为录尚书,引为侍中、仁威将军、司徒左长史。未拜,光大元年卒,时年五十九。赠侍中、中书监,谥康子。

    以上是《谢哲传》全文。从格式上看很完整,有人物籍贯、家世、履历、卒年等等,但是几乎没有事迹可言,这很可能就是仅仅根据朝廷保存的行状等档案材料撰写的。档案材料能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但是很多细节资料可能并不具备。而杂史、杂传恰好有记载细节的特点,可以弥补档案资料的不足,从前引《宋拾遗》就可以看出杂史热衷细节的特点。因此,为补充一些历史细节,撰写正史者很难不参考杂史杂传。

    此外,正史虽然主要是记录军国大事,但也不可能仅仅局限于此,一些社会边缘人物、下层人物也需要记录。他们的资料从何而来呢?朝廷可能并没有他们的相关资料。在这种情况下,撰史者更需要依赖杂史杂传的记载。以下试以《宋书》卷九一《孝义传》为例来分析。

    如果按纪传体的标准格式看,《孝义传》中很多人物的记载都是“缺斤短两”的。如龚颖,本传云:“遂宁人也。少好学,益州刺史毛璩辟为劝学从事。”父祖是谁?不得而知。又,传末仅记其“终于家”,究竟卒于何年?年龄多大?这些基本的内容都没有。又如《郭世道传》,本人事迹并不多,但附传所载其子郭原平事迹反倒十分详细,远超传主本人。全传近两千字,极不合体例。又,《严世期传》:

    严世期,会稽山阴人也。好施慕善,出自天然。同里张迈三人,妻各产子,时岁饥俭,虑不相存,欲弃而不举,世期闻之,驰往拯救,分食解衣,以赡其乏,三子并得成长。同县俞阳妻庄年九十,庄女兰七十,并各老病,单孤无所依,世期衣饴之二十余年,死并殡葬。宗亲严弘、乡人潘伯等十五人,荒年并饿死,露骸不收,世期买棺器殡埋,存育孩幼。山阴令何曼之表言之。元嘉四年,有司奏牓门曰“义行严氏之闾”,复其身徭役,蠲租税十年。

    本传到此为止,居然没有写到卒年。接下来的吴逵也是如此,传末仅记“太守王韶之擢补功曹史,逵以门寒,固辞不就,举为孝廉。” 潘综:“元嘉四年,有司奏改其里为纯孝里,蠲租布三世。”此外,如王彭、蒋恭、徐耕、孙法宗、范叔孙、许昭先、余齐民、孙棘等传都是如此。最完整的是《何子平传》。本传称:“何子平,庐江灊人也。曾祖楷,晋侍中。祖友,会稽王道子骠骑咨议参军。父子先,建安太守。”何子平本人初为扬州从事史,后任吴郡海虞令。传末称:“顺帝升明元年,卒,时年六十。”此传为何如此完整呢?很可能就是因为他有任官经历,朝廷有他的档案资料。《孝义传》卷末沈约说:

    汉世士务治身,故忠孝成俗,至乎乘轩服冕,非此莫由。晋、宋以来,风衰义缺,刻身厉行,事薄膏腴。若夫孝立闺庭,忠被史策,多发沟畎之中,非出衣簪之下。以此而言声教,不亦卿大夫之耻乎。

    沈约批评晋宋以来世风不好,“忠被史策,多发沟畎之中,非出衣簪之下”。我推测,因为《孝义传》中的人物大多来自社会下层。朝廷缺乏其档案资料,所以撰写这样的人物传就只能依据杂史、杂传的记载了。来源既然不系统、不完整,撰写者也只能因陋就简了。这个推测可以得到部分证实。

    一.《太平御览》卷四一五人事部引宋躬《孝子传》:

    贾恩,会稽诸暨人也。母亡在殡,为灾火所烧,恩及妻伯号哭赴火。火不及去,邻近救助,棺器得免。恩、伯二人发肤焦裂,须臾俱死。元嘉四年,牓门曰“孝”,蠲役三世。

    《宋书》卷九一《孝义传》:

    贾恩,会稽诸暨人也。少有志行,为乡曲所推重。元嘉三年,母亡,居丧过礼。未葬,为邻火所逼,恩及妻桓氏号哭奔救,邻近赴助,棺榇得免。恩及桓俱见烧死。有司奏改其里为孝义里,蠲租布三世。追赠天水郡显亲县左尉。

    二.《太平御览》卷四一三人事部引萧广济《孝子传》:

    郭世道,会稽永兴人。年十四丧父,事后母勤身供养。妇生男,夫妇共议:“养此儿所废者大。”乃瘗之。

    《宋书》卷九一《孝义传》:

    郭世道,会稽永兴人也。生而失母,父更娶,世道事父及后母,孝道淳备。年十四,又丧父,居丧过礼,殆不胜丧。家贫无产业,佣力以养继母。妇生一男,夫妻共议曰:“勤身供养,力犹不足,若养此儿,则所费者大。”乃垂泣瘗之。

    三.《太平御览》卷八二一资产部引萧广济《孝子传》:

    郭原平墓下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每至农月,耕者恒裸袒。原平不欲使慢其坟墓,乃货家资买此田。三农之月,辄束带垂泣,躬自耕垦之。

    《宋书》卷九一《孝义传》:

    (郭原平)墓前有数十亩田,不属原平,每至农月,耕者恒裸袒,原平不欲使人慢其坟墓,乃贩质家赀,贵买此田。三农之月,辄束带垂泣,躬自耕垦。

    四.《太平御览》卷一五天部引《宋元嘉起居注》曰:

    盱眙民王彭先丁母艰,居丧至孝。元嘉之始,父又丧亡。彭兄弟二人土工未就,乡人助彭作砖,砖事须水济,值天旱,穿井尽力不得水。彭号穷无计,一旦天雾,雾消之后,于砖灶前自然生水。

    《宋书》卷九一《孝义传》:

    王彭,盱眙直渎人也。少丧母。元嘉初,父又丧亡,家贫力弱,无以营葬,兄弟二人,昼则佣力,夜则号感。乡里并哀之,乃各出夫力助作砖。砖须水而天旱,穿井数十丈,泉不出,墓处去淮五里,荷檐远汲,困而不周。彭号天自诉,如此积日,一旦大雾,雾歇,砖灶前忽生泉水。

    五.《太平御览》卷四一六人事部引宋躬《孝子传》:

    孙棘,彭城人,事母至孝。母临亡,以小儿萨属棘,特深友爱。宋大明五年,上募军伍,萨求代棘。及后军期应死,棘、萨争死。妻许氏又遥属棘曰:“君当门户,岂可委罪小郎!且大家临终,以小郎属君,竟未有妻息;君已二儿,死复何恨!”太守张岱表闻,诏榜门。宋世祖感其悌友,乃普增诸弟封秩。

    《宋书》卷九一《孝义传》: 

    孙棘,彭城彭城人也。世祖大明五年,发三五丁,弟萨应充行,坐违期不至,依制,军法,人身付狱。未及结竟,棘诣郡辞:“不忍令当一门之苦,乞以身代萨。”萨又辞列:“门户不建,罪应至此,狂愚犯法,实是萨身,自应依法受戮。兄弟少孤,萨三岁失父,一生恃赖,唯在长兄,兄虽可垂愍,有何心处世。”太守张岱疑其不实,以棘、萨各置一处,语棘云:“已为谘详,听其相代。”棘颜色甚悦,答云:“得尔,旦则为不死。”又语萨,亦欣然曰:“死自分甘,但令兄免,萨有何恨。”棘妻许又寄语属棘:“君当门户,岂可委罪小郎。且大家临亡,以小郎属君,竟未妻娶,家道不立,君已有二儿,死复何恨。”岱依事表上,世祖诏曰:“棘、萨甿隶,节行可甄,特原罪。”州加辟命,并赐许帛二十匹。

    六.《太平御览》卷四一三人事部引萧广济《孝子传》:

    何子平,庐江灊人。事母至孝。为杨州从事,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之,答曰:“尊老不办,常得生米,何容得食白粲?”有赠鲑者,不可寄家则不肯受。母丧,年将六十,有孺子之慕。宋大明末,饥荒,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叫。居室不蔽雨日,兄子伯与为葺治,子平曰:“我情事未申,天地一罪人,屋何宜覆?”

    《宋书》卷九一《孝义传》:

    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飨白粲。”每有赠鲜肴者,若不可寄致其家,则不肯受。……母丧去官,哀毁踰礼,每至哭踊,顿绝方苏。值大明末,东土饥荒,继以师旅,八年不得营葬,昼夜号绝擗踊,不阕俄顷,叫慕之音,常如袒括之日。冬不衣絮,暑避清叙,日以数合米为粥,不进盐菜。所居屋败,不蔽雨日,兄子伯与采伐茅竹,〔一六〕欲为葺治,子平不肯,曰:“我情事未申,天地一罪人耳,屋何宜覆。”

    《宋元嘉起居注》早于沈约《宋书》自不待言。两部《孝子传》也都是如此。《隋志》史部杂传类载晋辅国将军萧广济《孝子传》十五卷、宋躬《孝子传》二十卷。前引余嘉锡考订该书著于齐代。比较可知,以上几条,《宋书》所记当来源于此三书。但是须要解释的是,以上诸条《宋书》往往比它之前的书更详细。我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太平御览》所引并非原文,类书引文常有压缩。

    按前引余嘉锡说,《南史》陈遗传来自宋躬书,但是由以上对比,可知其实早在《南史》之前,《宋书》已经引用了宋躬书。不仅撰史需要采用杂史杂传,其实注史也是如此。裴松之注《三国志》上表说陈寿书太简单,所以他为了补充而大量引其他书,这些书也大都是属于杂史杂传一类。我在讨论《三国志》裴注时曾经指出,“裴松之、范晔都注意到了《三国志》以外的众多历史记载,不同之处只是在于裴松之补充史实的办法是将其拿来为《三国志》作注,而范晔则将其迳直写进了史传正文。”[10]在裴注的处理方式下,我们还可以看到杂史的本来面目,而在范晔以及沈约、李延寿等人的处理方式下,杂史杂传的本来面目已经无从知晓。它已经成了正史的一部分。

    总之,虽然从《隋志》开始对正史与杂史、杂传有了严格的区分,但实际上彼此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杂史、杂传的部分内容不断被引入正史。这种情形可能具有普遍性。《晋书》、《南史》的特点是引入了大量新奇怪异的内容,所以引起了后人特别的注意。

    注释:

    [1]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修订本,5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2] 《史通·杂述》篇。

    [3]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六“十七史”条。

    [4]“正史”之名南朝就有,如《隋志》有阮孝绪《正史削繁》九十四卷。不过其含义不得而知。

    [5] 《广弘明集》卷三。后出的《隋志》史部分类与《七录》相当接近,所以姚明达说:“《隋志》部类几于全袭《七录》”。姚明达《中国目录学史》“分类篇”。84页。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6]《史通·书事》篇。

    [7] 杂传出现早于杂史。《南齐书》卷三九《陆澄传》:“家多坟籍,人所罕见。撰《地理书》及《杂传》,死后乃出。”《隋志》载有陆澄《杂传》十九卷。《隋书》卷三二《经籍志》序:“俭又别撰《七志》:一曰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 又,阮孝绪《七录》序目中也有杂传一类。是知齐梁时史着中已有“杂传”一类。

    [8] 《文献通考》卷一九五《经籍考二十二》。

    [9] 按沈约“于晋则故造奇说”不确,参见程千帆《史通笺记》采撰第十五,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83页。

    [10] 胡宝国:“《三国志》裴注”,载《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 Do young people enjoy life more than older people do?

    作者:陆钓雪de飘飘 发布时间:2017-12-07 15:11:53

    I don't agree that young people enjoy life more than older people do. I think enjoying life is not concerned with age but with understanding.

    First of all, it seems that young people are not so worrisome as older people so that they can always free themselves to all kinds of joyment. But actually, in one hand, young people have their own questions such as "to be or not to be", they are tend to think about everything around them. That's why we have the nomination of Lost Generation and Beat Generation. In the other hand, do young people even know how to enjoy life?

    So Secondly, sometimes older people who understand their being and being-there, just like what Heidegger suggested, may enjoy life more than young people. They have been through the scrub and elutriation of time. So they may want to have a break or a eternal state of freedom. Then they may truly enjoy their life instead of being sucked into the melancholia of Hamlet.

    But finally, what is enjoying life? It's greatly connecte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what is life. Well, just like what Shakespeare said, now there is the rub. For we can dewell into a nutshell and call ourselves as the king in the world. But is enjoying more close to Stoic's ethics or Epicurus's pleasure? We know they are so different just as the enjoyment of a middleage Christian and a Max Weber's Puritan. So maybe after all, whether young people enjoy life more than older people do or not is not really a key towards the enjoyment. But the understanding of life and human being is the real trouble or we call say a sea of troubles.

    As for modernists, I think who learns more about life and humanism, who may have a better possibility to get to enjoy life. But who want to live like Glaucon's state of swain, well whether being young or old, he may enjoy his life or not. But in a view of a philosopher, he is no more than a human who is closer than an animal rather than a god. So I don't really think that young people enjoy life more than older people do.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7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6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傻瓜式服务(181+)
  • mobi(170+)
  • 下载快(56+)
  • 内涵好书(491+)
  • 微信读书(480+)
  • 快捷(505+)
  • 好评(393+)
  • 在线转格式(61+)
  • 全格式(523+)

下载评价

  • 网友 丁***菱: ( 2024-12-22 03:47:19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汪***豪: ( 2024-12-24 15:47:39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孙***夏: ( 2025-01-06 13:52:47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康***溪: ( 2024-12-19 23:11:30 )

    强烈推荐!!!

  • 网友 饶***丽: ( 2024-12-26 18:05:23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辛***玮: ( 2024-12-17 00:07:43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沈***松: ( 2025-01-03 21:21:44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宓***莉: ( 2025-01-01 15:57:32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寿***芳: ( 2024-12-21 01:15:51 )

    可以在线转化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