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曾国藩家书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曾国藩家书》内容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治军从政等,应有尽有。诵之悟之,大有裨益。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淡定,形式自由,随意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足见其殷切之情。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书信格式也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曾国藩家书》内容包括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交友识人,治军从政等,应有尽有。诵之悟之,大有裨益。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淡定,形式自由,随意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足见其殷切之情。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书信格式也极为讲究,显示了他恭肃、严谨的作风。
精彩短评:
作者:镜饼 发布时间:2010-02-24 13:54:51
因为夹杂着各种法国俄国英国(出现了吗?)的历史,让我这个历史无能的人有点儿迷茫。我得尝尝所谓的糖浆馅饼,这种饮食文化不算深得我心,似乎缺少文化底蕴。不过下面有人说的好,这部书应该拍成电影,用来看热闹再好不过了
作者:盗太太 发布时间:2019-07-07 17:27:34
这是除了第一本里我最喜欢的一本,橙色的石头
作者:随心所欲女士 发布时间:2017-07-18 12:41:15
打发飞机延误的无聊时间比较合适的书
作者:格野 发布时间:2022-05-23 13:18:25
通过本书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胰岛素抵抗对人体的危害,也能了解慢性病肆虐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作者:sniffer 发布时间:2009-06-19 11:08:08
拉曼光谱分析
作者:汉豆 发布时间:2010-04-15 13:06:26
非洲!
深度书评:
像山那样思考:土地伦理视野下的共生美学
作者:宝木笑 发布时间:2018-11-16 20:30:36
文/宝木笑
十一月份了,似乎又要到了雾霾的季节。我们对于雾霾的态度是件让人颇为玩味的事情,雾霾接连来到时,铺天盖地的声讨和反思,但每当春暖花开雾霾走远,关于这方面的新闻和言论就变得极为稀少。鲁迅先生为何要写《为了忘却的纪念》,除了对于牺牲学生的怀念和对当局的愤慨,也许也带着三分对于人性的无奈和叹息吧。“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现实的情况却是,大家都很忙,所以……背叛也就背叛了吧。这样的情况适合整个人类的环境保护史,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湾……在城市化进程更加迅猛的21世纪,在互联网将人类几乎完全捆绑的今天,上世纪那些触目惊心的环保案例,逐渐沦为纪念日的宣传牌素材。而在人类的内心深处,特别是在资源日益贫乏和国家、宗教、种族、经济、政治等争斗逐渐强化的重压下,这个世界、这个地球,也仅仅是“身外之物”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重提七十年前的《沙乡年鉴》虽然显得有些“脑筋古旧”,但确实很有意义。这个世界上总是有这样一类书或者一类人,足以改变世界,却藏之深山,他们时不时在所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时候默默地一闪,遗憾的是人类遇到启示的灵光,却总选择视而不见。《沙乡年鉴》和其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似乎就是这种情况,即使《沙乡年鉴》被公认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利奥波德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和“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和他的书仍然未能最终扭转人类的观念。
人们将《沙乡年鉴》和《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并称为自然文学的三部曲,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说《瓦尔登湖》描述的是一种理想而美妙的人与自然、《寂静的春天》讲述的是一场触目惊心的自然之殇,那么《沙乡年鉴》更像是这正反两者之间的总结和哲思。利奥波德先是在书的第一部分记录了类似《瓦尔登湖》一般的生活,他和家人在威斯康星州的沙地农场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逃避现代文明,“用斧头和铲子去重建自己的生活”,那是他们的“沙乡”。书的第二部分则很有《寂静的春天》的味道,利奥波德作为一名美国生态学家和环保主义先驱,他用四十年时间走遍美国,记录了人类对于自然的侵害,特别是那些因为我们最终绝迹地球的生物。
然而,这并不是《沙乡年鉴》的全部,甚至《沙乡年鉴》的精华和经典恰巧是在第三部分。在这一部分利奥波德提出了自己最重要的核心理论——土地伦理。这个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理论,在这本并不厚的小书中是那样被自然而然地提出,没有丝毫文本上的突兀感。那是在沙乡辛勤劳作的日日夜夜的感触,那是四十年告别绝迹生灵的深深反思。利奥波德认为伦理学的道德规范需要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把道德的权利范围扩大到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界实体。继而,利奥波德拓展了土地的概念,他认为土地并不单单指土壤,它还包括水、植物和动物,当然也包括人,这些因素一起组成了土地共同体。利奥波德提出,作为共同体的成员,那么它们之间不单有竞争关系,还需要合作,这种合作关系就需要伦理来调整和维系,由此土地伦理正式完成了自身定义推演的逻辑闭环。
很多人习惯于将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概念止步于单纯的环保理念,最多当作一种领先于自身时代的生态观。这其实低估了利奥波德的贡献,或者说低估了这种伦理视野下的价值本原。利奥波德一生所实践的,其实更是一种土地伦理视野下的共生美学,他说道:“一个事物,只有在它有助于保持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才是正确的,否则,它就是错误的”。利奥波德认为这种和谐应该是尊重宏观土地概念中的一切成员,成员之间享有平等的生存与发展权,“土地伦理规范正在改变人类,从土地的征服者变成土地的一般成员,这意味着要尊重该共同体内的成员,也要尊重整个共同体”,只有这样的和谐,才能实现土地伦理视野下的共同体的稳定。
当1927 年生态学家查尔斯•艾顿首次提出食物链一词,人类其实就面临着一种伦理和逻辑上的二律背反。因为从食物链的角度看,人类确实已经处于金字塔的最顶端。如果按照完全的自然法则,那么狼要为羊的生存负责么?人类如何去解释自身在食物链中的这种普适性和特殊性,将直接关系到人类对待自然的价值取向和认知角度。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利奥波德的贡献就在于,他从概念层面完善和丰富了食物链和生态链的定义。虽然食物链客观存在,但它应该是在一个共生美学的宏观背景下的生态概念,这样一来,至少人类不会在概念层面就走得太偏太远。对于这种土地伦理视野下的共生美学,利奥波德有着完全田园诗般的描述,那是完全“瓦尔登湖”式的诗意的定义(从文字优美角度,自然文学这个流派虽然小众,但绝对值得一读):
“一棵橡树代表了一段自洪荒年代以来的历史,一条鳟鱼装满的并非鱼篓,而是‘我的记忆’,群鸟歌会、空中舞蹈、河水绘出诗意的画面,则是值得通宵守候的享受。即使是荒野,人寓于其中,亦自有一种犹如水墨画般天人合一的意境。事情要是真这么美好就不会有现在还没解决的历史悠久的问题了。”
如果要将这种“土地伦理视野下的共生美学”进行一次更加明确的概念代言,那也许就是利奥波德的名篇《像山那样思考》所描述的状态。山是如何思考的呢?简言之就是将一切纳入己心,土壤、植被、河流、空气、沙乡、动物包括人类自己都变成了一个概念,不再将自己视为纯然的一个物种,而是要实现超然的升华。这甚至与《金刚经》的破相、去执、无我有几分相近。破相,即以无差别心看待土地伦理视野下的自然,有机物和无机物、动物和植物、土地和人等成员都只是“相”,是构成那一方自然的“元素”而已。去执,则如前所述,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中,人类始终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随着人类改变自然能力的空前加强,人类变得更加自信,也更加自负,执着于人定胜天和与一切作斗争,但在利奥波德看来,人只是自然共同体中的一员,人类的历史事实上都是人类与土地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无我,则是在前两者基础上的逻辑必然,既然“共同体”内的自然元素都是平等的,在土地伦理的视野下,人将褪去食物链理论中自以为是的特殊性,那么最终的“共生美学”必然是“共生元素”在和谐稳定中坦然接受自然规律,来自共生,然后最终归于共生。
要实现这种土地伦理视野下的“共生美学”,去享受“犹如水墨画般天人合一的意境”,则需要从内心处做一番完全的涤荡。遗憾的是,知行合一永远是人类的阿喀琉斯之踵,即使早在《周逸书》中就已经记载:“禹之禁,春三月,山林非时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但现实却是利奥波德所记录的:“1877年9月10日,有一对兄弟拿着猎枪,在慕思克勾湖打猎,他们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就打死了210只蓝翅鸭……1872年,在老橡树西南面两个郡,最后一只生活在威斯康星的野生火鸡被射杀”。正如《人类与大地母亲》的作者阿若德•汤因比所陈述的那样,人类是生物圈中第一个有能力摧毁生物圈的物种,在摧毁生物圈的同时人类也将灭绝。
正因此,利奥波德才无限感慨地说:“人们总是毁了自己所爱的事物,所以,我们这些拓荒者毁了我们的野地。有人说,我们不得不这么做。尽管如此,我很高兴能够在野地度过年轻的日子。要是地图上看不见任何空白处,就算有四十大自由,又有什么用。”其实,环境保护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仍然只是扬汤止沸之举,最重要的还是人类自身观念的更新,要“像山那样思考”。而不是带着傲慢和无知,“我们蹂躏土地,是因为我们把它看成是一种属于我们的物品”;也不是带着虚伪和塞责,“我们不得不这么做”。人类应该拿出属于自己的担当和尊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利奥波德在《沙乡年鉴》中所叩问的其实是每一个良知尚存的人类,因为只有更多人能够渐渐学会“像山那样思考”,渐渐享受到那种土地伦理视野下的共生美学,我们的母星才能避免被自己的孩子所害。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留住未来那渺茫的希望,毕竟利奥波德自己也曾说过:“一只燕子造就不了一个夏天,但是当一群雁冲破三月雪融的阴郁时,春天就降临了。”
—END—
香君,香君,奈若何
作者:dream 发布时间:2007-12-12 12:46:49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未遇他时,你含苞在媚香楼头,嫩叶香苞,却又满含春愁。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他来之后,你盛开在他肩头,脂香粉腻,更是春情水悠悠。
只恐东风能作恶,乱红如雨坠窗纱——他去之后,你孑然在凄清的枝头,风吹雨打,却依然翘首。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再遇他时,你多想融化在他的心头,可一顿棒喝,抛开曾经的守候……
多少年来,李香君就摒着这把桃花扇,玉立在秦淮河边,隔着氤氲的水汽,不愠不怒地与我们脉脉相望,盈盈浅笑。有人说,一本《桃花扇》成就了一个李香君,也有人说,一个李香君成就了一本《桃花扇》。总之,香君成为了一个从传奇中走出来的,鲜活在很多人的心头的美人儿。
那么香君究竟何以留香呢?
在中国,在古代的中国,在男性握笔,女性磨墨的古代的中国,一个女人要在文学史上留下自己的一缕萍迹,多半是处于两种极致之中:要么是蛇蝎心肠,败家败国的,从褒姒到潘金莲,足见一斑;要么是内外皆美,巾帼不让须眉的,从花木兰到柳如是,一份蕙芷,一份侠气。至于真正地只凭才情,就能在历史的画布上任意挥洒的,除了李清照,似乎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在我们谈到的那两类完全不同的女子中,前者是众矢之的,是祸水,是批判的对象,后者则是女中豪杰,是典范,是褒奖的佳丽。摹写前者,是为警醒,诉说后者,则是为了颂扬。香君显然不属于前者,她应归入后者的阵营。而具体到民间语境中,香君的留香则既在于她与侯方域的那段感情纠葛,又在于其言行中的浩然正气。
捧着《桃花扇》读了一遍又一遍,此刻,我只想凭借着一颗敏感的心,去更多地读懂她的抉择,去静静地倾听她的故事,我想拂去几百年的时间的沧桑,穿过那漫漫硝烟,带着今日的心情,去重拾她往昔的情怀,想消融掉历史的凝重,想摆脱掉古今叠加的语境,从我的感受和思考出发来读懂一点关于她的心灵的言语,哪怕只是一点点,哪怕已经被很多人读懂过,但我凭借我的心和眼读懂了它,它之于我就是一种意义。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香君有两件华美的丝衫——重情重义,当情义不能两全是,她宁愿舍情而取义。但叶落无声,沧海桑田,而今又有很多人在发问:香君与侯方域之间是否真的有情。
在图书馆找到的9本关于桃花扇的书中,有4本是普及性读本,其中有一本叫《绘图四大古典爱情悲喜剧之桃花扇》,还有一本叫《中国经典爱情故事——桃花扇》,暂不论是哪家出版社出版的,暂不说他们对该剧的性质是否有发言权,但至少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大一部分人还是愿意把《桃花扇》更多地当成一部诉说乱世中的爱情的清传奇来阅读,也就是说在他们眼中侯李之间是有真情的。尽管一个是风流才子,一个是秦淮佳丽,尽管身逢乱世,颠沛流离,但他们还是在各自最大的可能中等待着对方,守候着对方,想念着对方。人们愿意用一种温情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悲欢离合,给自己几分感动,给逝者几句慰语。
但这时,施祖毓先生发出了他不一样的声音,他在《桃花扇新视野》中分外犀利地指出侯李之间没有爱情。他以历史上的侯方域的《答田中丞》为重要论据,指出侯方域自始至终都只把李香君当成一个妓女,他梳栊李香君,只为彰显名士风流,填一时寂寞,他只是个浪荡公子。可能香君的美色和技艺让他觉得她很出众,但不管怎样,她依然只是一个妓女,最多也就是个名妓,这是他对她的身份的鉴定,是他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只有一时欢情,忘情,哪来真正的渗入到五脏六腑的爱情。施祖毓还指出李香君对侯方域也不曾有爱,他说香君自幼冷慧,为摆脱这个低贱的行当,面对风流俊少侯方域她是万万不肯放手的,她不想自己再次被卖,她想一次性永远出卖为奴隶,她不想再面对生活中的残忍,不想承担经济上的风险,所以她决定在自己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就把自己推销掉。施祖毓先生正色道:这与玫瑰色的爱情完全是两码事。
施祖毓先生确实读出了不一样的《桃花扇》,他的某些观点让我实感震撼,他的大胆的解读也让我深感钦佩,但我还有想发出与他不同的声音,来谈谈我的感受。首先,我想说,请不要以《答田中丞》为依据来阐述《桃花扇》中侯方域对李香君的感情。一个是真正的历史上的人物,一个只是传奇中的人物,他们不是同一个人,而是两个不同的人,最多只能说一个是另一个的原型,当他一旦进入到文学作品中时,就是经过了加工的了,两者是不能重合的,所以不能简单地来一个等价传递。而且,我始终觉得那些关于侯方域与李香君的历史资料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但要真正地读懂《桃花扇》中的侯李,还是必须从文本出发,只有细读文本,只有始终怀抱着一本《桃花扇》,才能真正地看清从《桃花扇》中走出来的侯方域和李香君。其次,虽然我也认为香君确实冷慧,我也承认她的生存状况确实也需要她早作打算,但谁都不能否认,当一个男子以如此偏偏的风度第一次叩动她的心弦时,她是心醉的,至少有那么一刻,她会含情脉脉地望着他,把他当作自己的情人,而不是嫖客。至少有那么一刻,她躺在他怀里,感到的是温暖,诉说的是自己的柔肠。
但我并不认为侯李之间会有超脱于那个时代的爱情,我只能说他们之间还有情爱。爱情要有时间的考验,要有心灵的契合,要有沉默的誓言,而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奢侈的,而由情而起的爱才是相对可能和真实的。才子佳人的男女之情让他们一下子就从两个陌生人变成了一对比翼鸟,侯方域对李香君容颜和才情的怜惜之情及对其不畏权贵,不为钱财所动的钦佩之情,都让他从心底涌起了对这位秦淮名妓的一股柔情,不管这是不是爱,不管这是不是只存留于一瞬,但它毕竟曾经真实过,在两个人之间微妙的存在过,而对于他们而言,还能有什么更大的奢求。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说,在剧中,始终不离不弃地坚守和维系着这份感情的是香君,换句话说,她的守楼,她的拒媒,对于侯方域而言,都是一种主动的攻势,如果侯方域不知道香君为他守身的那段故事,如果他没有看到那柄用血染红的桃花扇,不知他是否还会想起有一个媚香楼的李香君,即使想起,他是否还会去南京寻他。香君的守候,让他感动,更给了他一种无形的驱力:一个女子能如此对我,我怎好负她?在《题画》这出中,他亲口说到“小生怎忍负约,但得他一信,去也放心。”这里,侯方域更多的是因香君的深情所缚,即使想走,他也想心安理得地离去。但当国破家亡,逃出牢狱后,侯方域首先想到的是“你看这一望烟尘,叫小生从哪里归去?”他没有想到怎样救国,也没有想到兵荒马乱中香君一个弱女子何以为生,更没有想过要去寻她,不知他是不敢去想还是不愿去想,想了或许只会造成他自己心理上的负担,他把他们的离散归于时代的动荡,他手持着桃花扇,与其说是对香君的一种怀念,还不如说是为自己寻得的一种开脱:至少我还记得她。但在他心里他多半以为是再也无缘与香君相见了。
而香君一出宫门,首先想到的是,“便天涯海崖,便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铁鞋踏破三千界。只要寻着侯郎,俺才住脚也。”不管这份执着里,有多少是因为相思,有多少是来源于作者的意志,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在李香君眼中那个风度翩翩的美少年,那个有才气又有壮志的侯方域是她的一种牵挂。人们分析香君对侯方域的感情,常说其一半是因为侯方域本身,另一半是对他所在的阵营的青睐,是一种政治上的认同。但人本就是社会中的人,社会身份也是一个人的特征之一,在中国的传统中,一个女人选择一个男人,除了看他是否也爱自己外,看得最重的就是此人能否有所作为,谁都希望自己的心仪之人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能保护自己,疼爱自己,尤其是在乱世。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孔尚任着力塑造的李香君的形象确实太光辉了,她比侯方域更有见解,更辨是非,她与复社的其他成员也有交往,她爱慕高义的名士,她也一步步地卷入到了政治的漩涡之中,她对侯方域的感情确实是复杂的,有几分爱慕,也有几分敬仰,有几分依恋,也几分尊崇。
可能有人会说,小家子气地纠缠于侯李的感情问题实在狭隘,孔尚任开篇就说了“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而该书很大一部分笔墨也是在讲述南明王朝的风雨飘摇,侯李的故事只是贯穿于战火和动荡之中的一根细微的,若隐若现的,也始终不绝的主线,但这根线毕竟只是一个引子,你应该循着它,去读懂作者最想表达的东西。当然,有很多人也都走在了这条路上,他们读到了南明王朝内部的纷争,读到了卖弄权势的黑暗,读到了侯方域等可能救国的青年身上的软弱性,而我就如刚开始所说的那样,只是想读懂一点香君的心灵的故事,只想抚平一些遗落的伤痛,因为我总觉得——她在别人的世界里光辉着,却在自己的世界里落寞着。我只想以一颗女子的心去揣摩和温暖另一个女子的心,我想避开喧哗,沿着一条小路,悄悄地走近她,在她还没有梳妆,还没有为自己抹粉时,悄悄地走近她,我想看到一个比她眼中的自己都要来得真实的她,我想看到年年的桃花为何纷飞,为谁而泣?
香君重情,她对侯郎始终眷恋,香君重义,她却奁,守楼,入道,样样大义凛然,超然物外。香君好似英雄,几分侠气,几分胆识,可香君又分明只是一个误落尘网中的弱女子。
却奁,却奁,英勇亦可怜。那个时代男子没有成为英雄,只能由女子来做豪杰。当侯方域既得佳人,有意玉成阮大铖之请托时,香君却站了出来,厉声责怪侯方域的“徇私忘公”,她正色道“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从此,复社中人对香君赞不绝口,后来人对其觉悟之高深感叹服。作为一代名妓,拒绝一些金银珠宝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在众人跟前,如此不留情面地戳穿一个昔日权贵的阴谋,是何等的勇敢。或许作者是想通过一个歌妓对阮大铖的鄙夷,来极尽阮大铖的可恨,来张显香君出淤泥而高洁的本色,来写她的脱俗,来写她的英勇,来完成她迈向豪杰之路的第一步。可是,却奁之后,又将怎样呢?她还是她,她还要生活,只是多了一个人的仇恨,她在人们的谈论中传奇着,可她还是身在红尘之中,她还是命若琴弦。那是个混乱的年代,英雄末路,小人当道,她两肩担道义,可手中又根本没有武器,她义无反顾地点燃了导火线,可根本没有想过一旦战斗爆发,她一定是个受害者。她的英勇以自己的生命为筹码,她让作者及读者快意着,却独自承受着可能来临的灾难。终于暴风雨还是来了,侯方域受陷害,被迫要远走他乡,本是多情自古上离别,可香君却道“官人素以豪杰自命,为何学儿女子态?”作者执意让她把英雄本色进行到底,即使她深知“满地烟尘,重来亦未可必也”,她还是大义凛然地把侯方域推开,让他远去,带走她的希望,留下无限怅惘。也许我们要问,香君既然如此爱他,他去之后还要为他守楼,那为何不干脆随他而去?有人也以此为由,认为香君根本不爱侯方域,她舍不得秦淮旧院的生活,她舍不得抛下已有的一切,但如果是这样的话,香君后面的表现又作何解释呢?我宁愿相信香君的抉择是一种残忍的大义,她不想拖累侯郎,自己长于青楼,虽不是娇生惯养,也是过惯了被人照顾的生活,此去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逃难,侯方域带着她,多半会被她所拖累,且逃难还带着名妓,又会陷侯郎与不义,这样的事李香君是决不会干的,所以她选择了留下,选择再做英雄,即使自己的心灵与身体都将遭受巨大的折磨。她在别人的话语中成为了豪杰,在自己的世界里却只添尝着苦难。
守楼,守楼,贞节亦可哀。侯方域离去后,香君就发誓守楼,以显示她对侯郎的忠贞不二,当田中丞借助马士英的势力要强行纳她为妾时,她更是以死明志。我们感慨于她的不屈不挠,但我们不禁要问,她为何坚守?对于一个妓女来说,贞节是否过于奢侈?我们不禁要问,既然相遇时,她是处女,他离去后她又为他守楼,那为何还要把她塑造为妓女?如果是因为原型的关系,那既然可以把侯方域的降清改为入道,为何不能修改她的这一身份?如果是情节安排的需要,那对于一个女子来说,是否又过于残酷?都道莲花高洁,又有谁知道高洁之身却陷在污泥之中是何等的痛苦!她要洁然于世得比平常女子付出多得多的艰辛。那样的身份,那样的处境,等的又是一个不知归期的人,情何以堪!她的这份贞节里,该是多少的血泪。
入道,入道,舍己亦可悲。终于,侯李重逢了,刚开始真的是喜出望外,可经法师一顿棒喝,两人却又纷纷入道。道士道:“呵呸! 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读到此处,又是愕然。为何国破就必须斩情,又不是他们之间的私情使得国破?飘摇的年代,相互扶持,相互安慰,共患难,同甘苦又有何不可?而更让我惊愕的是,之前苦苦守候侯方域多年的香君听了法师的话,却一句也不反驳,只道一声“晓得了”,就也入道去了。法师神助,一语就解开千千结,香君且慢,三思而后行那。无疑地,为了全大义,香君又一次沉默地选择了牺牲。之前,无论是权奸怎样打压,她都宁死不屈,如今,摆出家与国,她就默默地选择了放弃,但她的心能做到吗?感情是说拿起就拿起说放下就放下的东西吗?说“晓得了”的时候她是真的释然的吗?还是心如刀割?她又一次在别人跟前深明大义,却在黑暗的角落里,不哭地流泪。不必要的牺牲,她却毅然成为了牺牲者。
都道香君的一路抉择,是情节发展的需要,是传达作者的声音的需要,是寄予兴亡之感的需要,这些方面她确实做得很好,几百年来她成为了无数人仰止和叹服的对象。她以一个小女子的身份高大着,坚韧着,她成功了吗?在政治与民族话语中,她成功了,她发出了他们想让她发出的声音,她成为了有胆有识的女豪杰。但在她自己的世界里呢?她彻底地迷失了。在孔尚任笔下,在一个以男性为绝对主导的时代里,她别无选择地被塑造成了英雄,但当我把此英雄还原为一个女子时,我看到了她如野草般的寂寞,我听到了她歌声中的无限悲凉。
最近一直在读波伏娃的《第二性》,但无意用西方的理论来评判中国的传统。宗白华先生在其《美学散步》中早已提到,中西的艺术传统有很大的区别,其实文学方面也是如此,不同的传统孕育不同的文学,不同的文学有不同的特点,只存在差异,没有优劣之分,用一方来否定另一方都是毫无意义的。我并不想用女性主义理论,用“他者”和“解构”等生硬的词汇来对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指手画脚,那种做法是粗暴的,是不明智的,也是无趣的。我只想通过另一种视角,凭借另一种启发,来读出更多的可能,只想在倾听了另一种传统下的人们的思考后,来更好的思考我们的传统。无意于否定,无意于批判,只想跟着心中所思来诉说我读懂的另一个香君,只想就着心中所感,来写下那可能被掩盖了的声音。
香君伫立在秦淮河边,远远望去,依旧婀娜,依旧动人,只是当我慢慢走近时,我看到了她笑中的苦涩。细雨霏霏,她亭亭玉立,像一朵盛开的百合,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是一种朦胧却又高洁的美,但掀起雨帘,拂去微风,我却分明看到了她的晶莹的眼泪。她是那古老的花瓶里,一朵哭泣着的百合花。
多少年前,虞姬倒在了项羽怀里,为的是斩断英雄的牵挂,成全他的最后一场战役。
多少年后,香君再也回不到侯郎怀里,为的是成全他的道义,完成自己豪杰形象的最后一笔。
多年前,军帐外的狂风在怒吼:“虞姬,虞姬,奈若何!”
多年后,秦淮河的流水在呻吟:“香君,香君,奈若何!”
滚滚红尘,一地胭脂,一地黄花……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体验差(160+)
- 书籍多(162+)
- 无漏页(355+)
- 强烈推荐(434+)
- 还行吧(152+)
- 内涵好书(272+)
- 一星好评(415+)
- 无多页(232+)
- 速度慢(604+)
- 图文清晰(420+)
- 中评多(284+)
下载评价
- 网友 晏***媛: ( 2025-01-01 22:21:08 )
够人性化!
- 网友 濮***彤: ( 2024-12-27 10:39:11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师***怀: ( 2024-12-17 14:33:57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索***宸: ( 2024-12-19 13:33:58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蓬***之: ( 2024-12-31 20:39:16 )
好棒good
- 网友 康***溪: ( 2024-12-17 13:35:17 )
强烈推荐!!!
- 网友 菱***兰: ( 2025-01-09 17:53:15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游***钰: ( 2024-12-11 11:05:4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权***波: ( 2024-12-10 22:42:01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陈***秋: ( 2024-12-20 08:36:07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国***舒: ( 2024-12-25 00:42:30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谭***然: ( 2024-12-15 19:30:48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石***烟: ( 2025-01-01 17:29:05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邱***洋: ( 2024-12-15 05:22:00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步***青: ( 2025-01-02 19:34:36 )
。。。。。好
喜欢"曾国藩家书"的人也看了
【新华书店正版】正版包邮【套装两本】初中8八年级上下册道德与法治书政治书课本教材全套2本 初2二上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上下册道德与法治书政治书课本教材课本教科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经典的时代回响 : 第四届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9787504387998兴海图书专营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五版第5版 张伟 彩色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正版新书】天使的愤怒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Crooked House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现代税收制度在英法美三国现代国家建构中的意义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纳兰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公最新版2014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项教材常识判断考点精讲与高分题库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性灵山月(袁宏道传)(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元曲三百首(中国古典诗文十大名著) 任中敏,卢前 ,杨虹,文林 注 三秦出版社 9787805469676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贴纸书0到3到6岁益智书儿童小车迷趣味炫酷越野车全6册贴贴画专注力训练儿童汽车工程贴纸贴画益智书卡通宝宝动手动脑启蒙全脑开发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564807559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争未必得,让未必失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越境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殷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