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跆拳道入门到黑带 上海大学出版社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5:33

跆拳道入门到黑带 上海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跆拳道入门到黑带 上海大学出版社精美图片
》跆拳道入门到黑带 上海大学出版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跆拳道入门到黑带 上海大学出版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710903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09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6.0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5:33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公共体育专业化运动丛书:跆拳道入门到黑带》理论与实践并重,侧重实践应用,基本按照“入门与提高”的思路编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易读、易懂、易学、易练。重点介绍了跆拳道的准备活动与专项辅助训练、竞技跆拳道技术、跆拳道品势技术、常用训练方法。特别详细介绍了品势技术的基本动作要领与动作分解,从太极一章到太极八章,最后介绍了跆拳道黑带一段品势技术。可作为跆拳道专项课教材,也可作为跆拳道练习者学习的参考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跆拳道入门常识

第一节 跆拳道概述

第二节 跆拳道礼仪

第三节 跆拳道着装

第四节 跆拳道晋级升段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跆拳道准备活动与专项辅助训练

第一节 跆拳道的准备活动

第二节 关节活动操

第三节 跆拳道柔韧性训练

第四节 跆拳道专项基本功训练

第三章 竞技跆拳道技术

第一节 竞技跆拳道的实战姿势

第二节 竞技跆拳道的步法与踢法

第三节 竞技跆拳道战术训练

第四节 竞技跆拳道常见的辅助训练

第四章 跆拳道品势技术

第一节 跆拳道品势准备势与基本手型

第二节 跆拳道品势基本步型

第三节 跆拳道级位品势技术

第四节 跆拳道黑带一段品势技术

第五章 跆拳道表演技术

第一节 跆拳道击破技术

第二节 跆拳道特技技术

第三节 跆拳道(操)舞技术

第四节 跆拳道观赏指导

第六章 跆拳道防卫术

第一节 防卫概述

第二节 跆拳道赤手空拳防卫术

第七章 跆拳道常用训练方法

第一节 跆拳道基础素质训练方法

第二节 呼吸发声训练方法

第三节 腿部硬度训练方法

第四节 视觉训练方法

第八章 跆拳道运动恢复与营养

第一节 运动恢复与营养

第二节 运动后的放松活动

第九章 跆拳道运动损伤预防与急救处理

第一节 跆拳道运动损伤与预防

第二节 跆拳道运动损伤急救处理

附一 跆拳道竞技比赛规则

附二 跆拳道品势比赛规则

附三 中国跆拳道协会统一考级内容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作者介绍:

林大参,跆拳道黑带五段,跆拳道上级裁判员,上海市跆拳道协会裁判委员会主任,上海大学体育学院跆拳道专项教师。多年来,曾担任全国跆拳道项目的全运会、城运会、锦标赛、冠军赛、青年赛、少年赛等比赛的裁判工作,以及担任上海市跆拳道项目的市运会、市民运动会、锦标赛、公开赛、邀请赛等比赛的裁判长。指导和训练上海大学体育学院跆拳道俱乐部深受学生青睐与好评。

陈琳,跆拳道一级裁判员,上海市跆拳道协会竞赛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跆拳道),上海大学体育学院跆拳道专项教师,曾担任上海市跆拳道项目各类重大比赛的裁判工作。指导和训练上海大学跆拳道俱乐部深受好评。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公共体育专业化运动丛书:跆拳道入门到黑带》由跆拳道资深教练亲自示范,跆拳道品势技术分解动作及要领一目了然,图文并茂,易读、易懂、易学、易练。



精彩短评:

  • 作者:天池一苇 发布时间:2012-07-23 14:50:38

    和《甲骨文编》一样,仔仔细细通读了一遍。金文更圆润更生动些,是个人所喜爱的。

  • 作者:隐川 发布时间:2018-01-05 12:35:02

    应该再不会有人能写出这样的游记了,说是游记其实是不准确的,更多的是一种对陌生之地探险和认识的记录,所有怀着猎奇的心态去看这本书的人都失望了。不同与其他西方探险家,他的一系列冒险与探索是没有那么强的目的性的,更多是一种对未知的沉迷,仿佛是受到了远方的召唤一般,然后就是一种古典的信徒般的跋涉。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更多的是靠双腿和永恒的毅力,把地图上的空白一点点擦亮,让那些从来没有出现或者是仅仅流传在历史传说中的人群面目逐渐清晰。很多的艰难险阻都后来回忆时都是如此轻描淡写,如同《大唐西域记》,只是一个作者渐渐淡出历史,一个已经成为神话。

  • 作者:豆友46369297 发布时间:2019-10-29 15:38:54

    虽然说有强拉条目为郑注的情况,但是就目前来说,仍然是最历史理性的解读了。(但郑玄用费氏《易》我特么就不同意了,我站京氏《易》)

  • 作者:徐小宇 发布时间:2022-02-21 17:00:46

    路魂通过AI写人值得参考,阿利斯玛王的计算朋克有点意思,星港反而有点温吞

  • 作者:衡铁锤 发布时间:2021-05-17 20:10:48

    比较适合作为幼教老师的参考书,或者活动课项目里给家长做参考。昆虫的图只有线稿,缺乏真实感,但是考虑到真实图片会引起恐虫人士的不适这样也挺好的。我自己还有一本昆虫立体剪纸的书,加起来够给6-12岁的小朋友用了

  • 作者:不醉酒怪 发布时间:2013-06-24 17:08:09

    3、4、5章理顺了利率、汇率、油价、金价之间的关系,写的也比较有体系,1、2章则稍显杂乱


深度书评:

  • 全面超越《荀子集解》校释成果的著作尚未出现

    作者:疯清扬 发布时间:2008-04-19 02:18:26

    20世纪后期大陆的荀子文献整理研究

    一 注释翻译著作

    1950年至2005年《荀子》的注释、翻译本中国大陆至少出版了41部,其中选译、选注的有17部,全文注释、注译有24部。其中较有影响的是梁启雄的《荀子简释》(北京:古籍出版社,1956年)、章诗同的《荀子简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的《荀子新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杨柳桥的《荀子诂译》(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张觉的《荀子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董治安和郑杰文的《荀子汇校汇注》(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其中以学术价值著名的当数梁启雄的《荀子简释》、张觉的《荀子译注》、董治安和郑杰文的《荀子汇校汇注》。

    近代以来的《荀子》注本,基本上袭自清末王先谦的《荀子集解》(思贤讲舍光绪十七年[1891]初刊)。百十余年来,全面超越其校释成果的荀学著作尚未出现。梁启雄193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有《荀子柬释》一书。1956年,经修订后,更名为《荀子简释》而再版。江心力《20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一书页163至165对其有详细的评论,可以参看。不过,应该指出的是,江书并非公论。所谓梁书的三大优点,基本上取自杨树达和高亨先生之《序》以及梁启雄的《自叙》、《述例》,至于它们是否符合事实,江书并没有深究。对于梁书的问题,江认为是“个别字句的解释并非尽善尽美,仍有值得商榷之处,《燕京学报》第20期对该书的介绍一文中就指出了这点”。然后引用了其对梁书两处字句解释的批评。其实,梁书远不是“个别字句的解释并非尽善尽美”的问题。梁启雄在19955年的《重印叙言》中已经检讨:“《柬释》之缺点甚多,而以改易正文为尤甚……此次修正,已多所复原而未能徧。”这并非自谦之语,李中生《〈荀子简释〉注释中校改意见的疏失》一文从“不明词例而改”、“不明词义而改”、“不明通假而改”、“不明语法而改”、“不明修辞而改”、“不明文意而改”、“文本易明而改”、“标注‘阙疑’而改”八个方面列举梁书24条改易原文的错误(李中生:《〈荀子简释〉注释中校改意见的疏失》,《文献》,1994年第4期;李中生:《荀子校诂丛稿》,第28~39页,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其说基本上能成立的。如果说1994年刊发的李文只是就“疏失”而言的话,此前3年张觉的《〈荀子简释〉校勘真相管窥》(《学术研究》,1991年第1期)一文则对梁书的校勘基本进行了否定。张文说:梁书132处有关订正文字的校语表明取自等杨倞各家之说,其实皆取自王先谦《集解》一书。有17处校语表面上是作者“据群书”而校改《荀子》,“其实,这些校勘成果皆取自《集解》”。其中“转引《集解》校语时,有时还有错误”。梁书又有6处校语表面上是“据群书”而校改《荀子》,“实皆取自”久保爱《荀子增注》,其中一处,“竟连抄《增注》也抄误了”。梁书校勘所据“群书”其实不过8种,如果去掉“宋、明、日《荀子》善本”3种,就只有5种。张文又指出:梁书在使用“宋、明、日《荀子》善本”3种校勘时并不很详,而是“颇多疏漏与失误”。《简释》凭台州本校改文字共10处,其中有7处出自王先谦《集解》、久保爱《荀子增注》,真正的订正只有3处。许多地方本可据“宋台州本”校改的,反而据后世第二手资料校改了。从梁书校语可以看到,梁竟不知久保爱所谓“宋本”即“宋台州本”。如果梁真正“取宋台州本……及日本《荀子增注》各详校一过”,那会不明了其间的关系呢?所以,梁即使用古逸丛书本作了校对,其工作也是很粗疏的。《简释》据明世德堂本校改文字仅3处,却有1处误校。有许多可以据世德堂本校改的,也反而据后世第二手数据进行校改。梁之校改,除利用《集解》外,以利用《增注》最力。但却对《增注》与世德堂本、台州本之间的关系不甚了了,而且也有漫不经心之处。张文还指出了梁书校改文字的若干“疏漏”:一是“仅注明‘《荀子》原文如何’而不注明‘何所根据’,这不免有臆改之嫌”;二是“既不注明‘何所根据’,亦不注明‘原文如何’”,其属于梁校对失误的有68处。其中有的是改用了异体字、古今字或通用字,有滥改古书之弊。有的是校对不慎而新增加的错误等等。由“该书之校勘,其虚假粗疏便可见一斑”。因此,“高亨先生说‘梁氏此书,固初学之所棘求,亦鸿彦之所必取’,并盛誉‘梁氏著书之忠实谨慎云云’,实为溢美之词”。张文对梁书校勘的评价,基本上是以完全归纳法得出的,当属实事求是之作。可以说,揭破了梁启雄《荀子简释》校勘的真相,得出了与学术界几乎完全不同的结论,应视为20世纪《荀子》文献学研究的一大成绩。江心力的评论对此视而不见,是应该检讨的。

    章诗同的《荀子简注》是在“评法批儒”的特殊年代出版的,没有多大的学术价值可言。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的《荀子新注》也成书于“评法批儒”时期,此书虽有张岱年、楼宇烈等中哲史专家参与其事,学术性也仍有限,存在着与《荀子简注》一样的毛病。但比较起来,批注更为详尽细致,用起来更方便,因而影响更大。《荀子新注》对《荀子》32篇几乎逐字逐句都作了现代化的注解和翻译,充分发挥了梁启雄《荀子简释》的长处。又几乎每篇都撰有说明(第29-32篇的说明包含在第28篇中),概括地介绍了《荀子》每篇的内容和旨意,提出了批判继承的具体意见,“首开了逐篇撰写说明之先例”。书后的附录有《荀况生平大事简表》、《部分名词和人名简释》、《部分词条索引》、《人名索引》4项,颇便查检。此书虽无“注译”之名,实质就是一部注译合体的荀子整理之作。

    如果说《荀子简注》、《荀子新注》代表了大陆70年代“评法批儒”时期荀子整理的水平,杨柳桥的《荀子诂译》则可代表大陆80年代初期的水平。该书前有《青出于蓝的孔门儒士——荀子》一文作为代序,介绍了荀子的生平、荀子的学说,强调荀子既法先王,又法后王,否定了荀子为法家说。其《诂译凡例》有16条之多,基本概括了该书的特色。其目录称“遵杨倞本”,论者认为“实际上是以《集解》为底本而选用了杨倞之注文”。正文分“释诂”和“译话”两部分。书尾有《附录》:一是《刘向校书序录》,二是《〈国策·楚策四〉荀卿遗春申君书诗》,三是《王念孙〈读书杂志〉所录〈荀子〉佚文四条》。其“释诂”部分简要地采摘了各家校勘的成果,但基本上是袭用《集解》本之说。自己的意见“一律冠以‘按’字,以示区别”。论者认为“采他说简要明了而少考证,出己说则略引书证及古训。此虽是其所长,然亦不免有断章取义之弊。较为严重的缺点是臆改原文比梁氏过甚,已犯整理古籍之大忌”。其“译话”部分“畅达者有之,牵强者亦有之,故得失参半”(王天海:《〈荀子〉校勘注释源流考》,《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这些评论,是实事求是的。

    张觉的《荀子译注》、董治安和郑杰文的《荀子汇校汇注》可谓代表了大陆90年代荀子整理的水平。张书的译注,虽以通俗普及为用,但仍以学术考校为体,称得上深入浅出。其书以清光绪《荀子集解》初刻本为底本,并校以其它善本旧刻及古注、类书引文与古籍异文进行订正。凡所订正,均于注释中加以注明。凡无版本及古籍异文为据者,即使确实有误,亦仅于注释中说明之而不妄改。一反梁、章、《新注》、杨诸书臆改原文之弊,说其校勘工作严谨科学,较之《荀子集解》,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应不为过。其注释博采而简洁,精要而稳妥。译文以直译为主,辅之以意译,与注释互为补充呼应,平实而畅达。在现今诸多的荀子今译今注中,张书应是最佳的。但严格地说,此书“深入”方面也有一些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译注校勘全用简化字,对其学术性颇有影响。其书以《荀子集解》初刻本为底本,并据其他善本进行订正,实质是择善而从,不主一本。目前各家《荀子》译注都如此,便于一般读者,本无可非议。但其流弊则会使《荀子》愈来愈失真,留下诸多以今代古的后遗症。受体例限制,注释“迻述他人之说而不指明出处”的现象也颇有一些,特别是5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者校释《荀子》的大量论文,基本上没有提及。论荀子“时人尊而号荀卿,后人亦谓之孙卿子”,以“性恶论”称其人性论,以为荀子思想“决非‘儒家’所可包容”等等,都较为浅显。所以,此书还是属于普及之作。

    董治安和郑杰文的《荀子汇校汇注》由于收入《齐文化丛书》,一般人不易见到。该书是《荀子》32篇校勘、注释资料的汇编。其《述例》称:凡所见历代《荀子》不同传本之间的文字差异,悉为比较、汇集;前人重要的考订成果和注释说明,亦按著作年代顺序,逐一收录。用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58年重印本)作底本。原文每篇分若干章(段),每章(段)后依次排列“汇校”、“汇注”资料。“汇校”部分,首先依据由宋至清重要版本10种,与《集解》相校,列出异文。凡古今字、通假字之不同,亦全部载录。其次,以《群书治要》、《太平御览》等类书和《韩诗外传》、《大戴礼记》等有关专书与《集解》本相校,摘录其文字差别。学者注解著作有关校勘的意见,其中一部分直接涉及版本问题,也附载于此。“汇注”部分,参用主要注本36种,大多是古代重要专著,少数为近代之作,今人研究成果亦酌予采录。所收诸家注解,包括篇义、句义、词义、字义的诠释,间亦延及思想内容的论析,或文献的整理、文字的校勘等等。对于各家相互辩难、彼此对立的意见,一概兼取并收,少量明显偏误的一家之言,也尽量载入。“汇校”、“汇注”中都有部分“案”语,表示对已有校注的补充、说明或订正。故汇集他说中也不乏己见。编者称“迄今可求之《荀子》一书的重要校注参考数据,大体备列于此。这样,此册一编在手,可收遍览40余种校注本之效,其学术性与实用价值显而易见”(董治安:《汇文献整理之大成,出资料丛集之新编》,《管子学刊》,1999年第1期),大体可信。但此书也有一些明显的缺点,今人王天海指出:一是“收采面狭窄。所遗民国以来名家之说尚多”,海外著作更少引用。至于海峡两岸80年代以来的校释成果,不论优劣,一概不提。这与资料汇编之性质是不相符的。二是“校注刻意分立,资料零乱。编者此举本为眉目清楚而行,故校勘与训释数据人为分割而用。但我国古今校释之作,大多融校勘与释义、音读为一体,若率意截取,势必使原始资料支离破碎,文不成义,面目全非,更不便于学人阅读或者查检原典。此或编撰者始料所不及”(上引王天海文)。这些批评,有一定道理。

    二 文献考释研究专著

    大陆50多年来《荀子》的文献考释研究专著大致有3种:一是版本学研究之作,二是读书箚记之作,三是语言学研究之作。

    大陆50多年来《荀子》版本学研究最有名的当属高正。其代表作是《〈荀子〉版本源流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该书是全面调查研究《荀子》版本问题的一项重要成果。作者将《荀子》52种重要版本逐一考核校勘,详加分析比较,归纳为18个系统,指出每一系统的特征,探索其渊流及递变过程,考订其刊刻年代,评论其得失。所涉及的不同版本凡100多种。力求根据详实材料做出判断,遇有文献无征或材料不足的情况,则采取阙疑态度,表现出谨严的学风。又列有《〈荀子〉版本源流示意图》,表明各重要版本的纵向和横向关系,脉络清晰,一目了然。附录的《〈荀子〉宋椠善本重要异文校勘记》,实即《荀子》善本异文集校,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说参楼宇烈《〈荀子〉版本源流考·序》)。该书指出:《荀子》之校勘,宜取《古逸丛书》影刻南宋台州本为底本,而以南宋浙北刻本、南宋刊删“纂图互注”巾箱本、南宋刘旦校刻纂图分门类题注巾箱本及南宋坊刻元明递修本为主要参校本。得此五本,有校勘价值之《荀子》异文资料,则已略近完备,其余诸本文字,纵偶有可取者,亦甚寡矣(《〈荀子〉版本源流考》,第85页)。这一意见,是作者以归纳法得出的经验之谈,应该重视。

    不过,校勘《荀子》,到底以何为底本为嘉?尚有争议。《古逸丛书》影刻南宋台州本与南宋浙北刻本相近,异文较少。因此,选择底本当不出《古逸丛书》影刻南宋台州本与南宋浙北刻本之间。高正意见是取影刻南宋台州本,因为其“为熙宁监本系统中现存之唯一既接近祖本原貌,又完整无缺之版本。加之刻工精致,字体美观大方,误文较少,故虽为清末之影刻,其版本价值仍颇高”,而南宋浙北刻本“为熙宁监本之翻刻,详考之,其所据底本似有缺页,而以纂图互注系统本之文补之”,“二本差异之处,难断孰近于熙宁监本原貌,论可靠程度似台州本稍高”(《〈荀子〉版本源流考》,第12、16页)。王天海也认为:浙北刻本“共抄补十二页半,尚缺二页未补,亦有多处因书页残破而微描字划者,故其校勘价值已逊于《古逸丛书》影刻宋台本”(上引王天海文)。但同为《荀子》校勘专家的张觉却认为:《古逸丛书》本“已为宋台州本之影摹本之仿刻本,乃清刻本而非宋刻本”,而南宋浙北刻本“乃今存《荀子》刻本之最古者,甚为可贵”,“此本又乃谢墉本之所自出而为《集解》正文之远源也,故更足以校正谢墉本及《集解》之误”(《荀子译注·附录》,第692页)。笔者认为张觉的意见有道理。从文字来看,浙北本的错误更少。其残缺部分可据《古逸丛书》本补足。因此,校勘《荀子》,以浙北本为底本当更嘉。

    该书用简化字,别的地方问题尚不大。但在附录的《〈荀子〉宋椠善本重要异文校勘记》中,则给人一种不放心之感。“锺”、“钟”之别作者虽然注意到了,没有用简体字;但“埶”与“势”,则看起来别扭。当然,作者也是出于无奈。

    骆瑞鹤的《荀子补正》(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是一部类似王念孙《读书杂志·荀子杂志》的著作。该书对《荀子》32篇及其各家之说进行补正校释,共有箚记285条。其体例为:先以大字顶格列出正文,再另起一行低一格列出所补正的各家之说,然后另起一行以“按”出以己见。如无各家之说,则在正文后直接出以己见。其融辨析字形、订正音读、说解意义为一体,无论是纠正前贤时人的讹误,还是出以新说,都是专攻难点,专打硬仗。其基本准则有三:一是看是否符合校勘学、训诂学规范,二是看是否符合原文原义,三是看是否符合史实。可以说箚记285条,条条都是心得,都是反复斟酌之作。堪称大陆50多年来《荀子》考释订正的标志性成果。当然,此书也有一些可讨论之处。王天海指出了几条,大都言之成理,可以参考。

    李中生的《荀子校诂丛稿》(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是作者1991年至1998年《荀子》校释论文的汇集,共收论文11篇,约22万字。其《读〈荀子〉札记》一篇有校释箚记250条,发明甚多。其论杨倞《注》、王先谦《集解》、王念孙《杂志》、梁启雄《简释》的诸篇,在荀学研究史上,意义尤深。李氏认为:清以来的注家有两个较为普遍的缺陷。一是重训诂而轻义理。二是只注意由字词到句,然后到全篇之义、全书之旨的一面,忽视了由全书、全篇之义旨及用词特点到某句、某字词的另一面。对王念孙《杂志》、王先谦《集解》得失的检讨,就是从这一观念展开的。这一认识,在清代学术史的研究上算不得新鲜,但在《荀子》校释方法的讨论上,却属少见,有纠偏之功。对清人,特别是后来的梁启雄《简释》轻易校改《荀子》,李氏既提出了严厉的批评,又分析了其误校、误改的方法论原因:在利用本篇前后文字进行论证时,忽略了还需从整部书的义理和用词造句来融会贯通;在利用他书或类书的引用来比勘时,忽略了他书或类书的引文也会有省改的情况;在利用古注来改动原文时,忽略了古注与原文所存在的一些特殊对应关系;在利用古人行文的常规句法进行校对时,忽略了古人行文的文句异例。这些分析,是实事求是的;而其具体的校释工作,也大多是成功的。他与骆瑞鹤,可以说是大陆50多年来《荀子》训诂考释工作的双子星座。

    三 校勘考释杂论

    50多年来,尽管没有《荀子》研究的专著,但高亨、金德建、包遵信、王天海诸位在《荀子》校勘考释方面也颇有成果。

    高亨1933年就写成了《荀子新笺》,当时梁启雄著《荀子柬释》就曾借阅并选录了若干条。后来高氏也有些增补,1957年略予删修,刊登于当年的《山东大学学报》第9期。1961年收入《诸子新笺》一书,箚记共94条。高氏乃训诂名家,在《荀子》字词的校释、训诂上也新见迭出,斩获颇丰。比如其释《劝学》篇“金就砺则利”云:“砺乃厉之俗字。《说文》:‘厉,旱石也。’《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泰山若厉。’集解引应劭曰:‘厉,砥石也。’是厉之本义为磨刀剑之石。‘金就砺’者,谓刀剑之属,就砥石而磨之也。此二句相对成文。绳为正木所用之物,砺为砥金所用之物。砺亦有磨义,但不可以解此文。”(高亨:《诸子新笺》,第141页)这是以本字释后起孳衍字。高氏之说,证据充分,又经长期斟酌,较为审慎,大多能成铁案。如《非相》篇“故长短小大善恶形相,非吉凶也”句,梁启雄《荀子简释》曾引高氏旧说,云:“善恶当为‘美恶’,字之误也。”(梁启雄:《荀子简释》,第47页)不过,在1961年版《诸子新笺》的《荀子新笺》里,此条就被删去了。这是正确的。先秦文献里大多以“美恶”相对,但也不乏“善恶”相对的例子,如《国语·晋语八》:“善人在患,弗救不祥;恶人在位,不去亦不祥。”《荀子·强国》:“夫尚贤使能,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治必由之,古今一也。”《性恶》篇善恶相对之处则更突出。包遵信指出:善也有美训。所以,不能因为美恶习见就否定善恶相对。高氏《荀子新笺》删去旧说是高明的。当然,以偏概全,好改原文是清代以来朴学家的通病,高氏也不能尽免。

    金德建的《荀子》研究成果集中在《先秦诸子杂考》(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年)一书里。该书第二十一章《诸子丛考》有“《荀子·强国篇》有后人窜入”节,第二十二章《诸子丛考续》有“陈仲、史鳅遗说考”节、“《荀子·非十二子篇》与《韩诗外传·非十子节》之比较”节,第二十三章《诸子学丛论》有“《非十二子篇》舜、禹节疏释”节,第二十四章《〈尸子·广泽篇〉零笺》有“《尸子·广泽篇》与《荀子·解蔽篇》宗旨相通”节。第二十六章《〈荀子〉零笺》、第二十七章《〈荀子〉零笺续》、第二十八章《〈荀子〉零笺再续》更是《荀子》的专论,考辨了《荀子·非十二子》、《儒效》、《解蔽》、《不苟》、《天论》、《王霸》、《正论》、《强国》、《君道》、《王制》等篇的诸多问题,颇得学界瞩目。其中有些内容1950年以前就曾发表过,1950年以后在大陆刊物上发表的则似乎只有《〈荀子〉零笺》(《中华文史论丛》第4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一种。金氏的研究以“辨章学术,考证源流”为主,但也有订正文字者。如其论《荀子·非十二子篇》的“它嚣”即秦相“范雎”形讹之说,很有影响。记得80年代我读研究生时,李德永教授给我们上《荀子》研究课,就曾大加赞赏。当然,这也有大胆假设有余而小心求证不足的嫌疑。

    包遵信是“四人帮”被打倒后重评《荀子》的代表。其在大陆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虽只有《论荀况宇宙观的形而上学特征》(《历史研究》1977年4期)、《读〈荀子〉札记(上) 》(《文史》第5辑,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12月)、《读〈荀子〉札记(下)》(《文史》第6辑,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6月)3篇,却很有影响。《读〈荀子〉札记》上、下两篇有校释文184条,发明颇多。后来大陆的《荀子》考释,立说无不以其为基础。董治安和郑杰文的《荀子汇校汇注》于今人之作绝少收录,除其师高亨《荀子新笺》外,实质上仅取了包遵信《读〈荀子〉札记》一文,可见其份量。对包文的问题,骆瑞鹤、李中生、王天海、李亚明的论作都有一定涉及。不严谨处,笔者偶尔也有见。如开篇第一条批评高亨 “善恶当为‘美恶’,字之误也”说,实即高亨早年旧作,在后来出版的《新笺》里,早已删去。包氏视而不见,当属不妥。

    王天海近年有《〈荀子·劝学篇〉校释订补四则》(《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6期)、《〈荀子·修身篇〉校释订补五则》(《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2期)、《〈荀子·不苟篇〉疑词新证》(《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年6期)、《〈荀子·修身篇〉句读新辨二则》(《贵州文史丛刊》,2004年3期)、《〈荀子·荣辱篇〉疑词新考》(《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4年4期)、《〈荀子〉校勘注释源流考》(《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5年5期)等一系列力作发表,学风规范,视野开阔,考辨精细而富有创见。《〈荀子〉校勘注释源流考》评论各家《荀子》校勘注释之作,持论公平而独具法眼。论荀学史的专著如马积高的《荀学源流》、江心力的《20世纪前期的荀学研究》与其比较,高下判然。至于非荀学史研究博士生的文献综述在材料的占有和评判上难以与其比肩,就更清楚了。不过,从发表的论文看,王氏的校释考证工作仍集中在《荀子》的头4篇,《非相》以下28篇尚未完成,可谓任重而道远。

    余 论

    总的来说,这50年来大陆尽管出版了40多部《荀子》的注释、注译著作,但仍没有一部能与王先谦《荀子集解》比肩的注本。到现在为止,100多年过去了,王先谦《荀子集解》仍是最好的注本。今天,深入研究《荀子》,我们迫切需要一部全面超过《荀子集解》的《荀子》新注。这部新注,首先需要选好底本,我们无论是选《古逸丛书》本还是南宋浙北刻本,都比所谓“不主一本,择善而从”要好,也比王先谦《荀子集解》选择卢校谢刻本为底本要好。高正、王天海推崇《古逸丛书》本而贬南宋浙北刻本;张觉尽管推崇南宋浙北刻本而贬《古逸丛书》本,但其《荀子译注》仍用《荀子集解》初刻本为底本,这是其《译注》的通俗性所致。笔者认为浙北本虽残缺了10来页,但由于其为“今存《荀子》刻本之最古者”,文字错误较之《古逸丛书》本更少,当为上上之选。其次,广为搜集前贤今人的解释考订成果,既要将《荀子集解》遗漏的前贤之说一一补齐,又要将《荀子集解》以后的今人之说尽可能地竭泽而渔,一网打尽。不但要注意专书,更要重视单篇论文;不但要注意汉字文献,也要重视非汉字文献。第三,在广集各家之说的基础上,考据与义理相结合,得出最后的考释意见,力争优胜劣汰,优选出或创造出最佳方案。21世纪的《荀子》文献整理研究,最应该做的就是这一工作。

    作者:清华大学 廖名春 今据原文有删节

  • 太宰治:懦弱与骄傲

    作者:渔夫和鱼 发布时间:2006-09-17 23:08:49

    太宰治:懦弱与骄傲

      文| 徐瑾 微信公号《徐瑾经济人》

      

      问问老天,不抵抗是罪吗?

       ——太宰治

      我无话可说,祝你们幸福快乐!

      ——贾曼(英国导演)

      

      

       加缪曾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

      然死生之事,于作家亦莫大焉。想象这样一个作家,一生以毁减生命为志业,从二十岁起五度自杀,终于在四十岁前了结生命;想象这样一个作家,毕生的写作都是以自身为蓝本,自传体式的回忆贯串文本;想象这样一个作家,生前毁誉参半,死去近六十年还被不断追忆,连忌日都成为节日…… 他就是太宰治,日本无赖派大师,在日本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并列战后文学的巅峰人物。

       一

      太宰治,本名津岛修治,1909年出生于日本青森县北津轻郡贵族家庭,父亲是当地首要人物,曾任众议院议员、贵族院议员,母亲体弱多病,不能亲自抚养孩子,所以在十个孩子中排行第九的太宰治自小他由姑母及保母照顾,父亲的严厉与母亲的缺位让太宰治从小心思纤细而敏感。太宰治在初中时后开始创办同人刊物,从此决心以文学为业。1930年至东京大学法文系就读,师从井伏鳟二。大学时期太宰治积极参加左翼运动,同时开始过着放浪不羁的生活,曾与艺妓同居,毕业后走向消极,其间四次殉情未遂,三十九岁时与最后一位爱人相约投水自尽。1935年太宰治以《丑角之舞》初登文坛,短篇《逆行》亦入围芥川奖,后来继续出版不少的作品集,其中尤其以晚期的《斜阳》与《人间失格》为人称道,被誉为战后日本文学的金字塔作品。

      

      日本一向有“私小说” 传统,纵观太宰治的重要作品,无论短篇如《东京八景》《小丑之花》还是长篇如《晚年》《斜阳》《人间失格》等等,都是对自我生活的写照,主题也颇多重和,大多一个落魄主人公的毁灭之路,职业也往往是作家或者画家,连自杀的地点时间原由也与往往他亲身经历重叠。按照伊藤整和平野谦1945年对“私小说”的分类:表达“生存的危机”感的,是破灭型;克服“生存的危机和破灭”,是调和型。虽然太宰治未必认可“私小说”以及其分类,但是从风格上说太宰治无疑属于前者,对现实无力也无心调和,这是他的懦弱,拒绝一切妥协,也是他的骄傲。

      

       二

      太宰治最重要的小说是遗作《人间失格》,此书完成,他旋即投水,可以说算是天鹅之作,蕴藏了他一生的遭遇与映射。“人间”这个名词,在日语是与“人”同义,不具“社会”等含义,所以“人间失格”的意思就是“丧失做人资格的人”。全书共分序曲,后记以及三篇手札构成,典型的太宰治式套匣式结构。书中主角大庭叶藏自认天生是个“边缘人”,所以曾经积极参加非法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后来因为与女优相携自杀时候,女方身亡而他获救,所以他被以教唆杀人的罪名短暂入狱,沦为罪人;结婚之后,纯洁的妻子却因为信任而遭到玷污让他彻底崩溃;最后大庭叶藏这个一个丧失为人资格的人完全凭感情行事,一步步由病弱,无力走向堕落的人生,从沉湎药物,买春,自杀到完全不理解他人,同时恐惧弃绝世界,最终被送进精神病院。日本评论家奥野健男尝云以文学来说,对于他,坂口安吾为父,太宰治为母,他亦是算太宰治的一个知音,他解《人间失格》是“太宰治只为自己写作的作品,内在真实的内容自叙体”。

      

      无论身逢乱世还是太平年间,最大的兵荒马乱到底都是幻灭。 “人为恋爱与革命而生”,这是太宰治晚年代表作《斜阳》的主人公和子的观点,而太宰治身历过革命的失败与爱情的沦陷之后,倘若不能犬儒,即使他熟读《圣经》也难觅归宿,那么虚无是唯一减缓痛苦之道。尼采强调宁愿追求虚无也不可无所追求,所以他即使反基督也就是在基督教的更大的框架之内进行,从某种意义上分类尼采属于 “强”的虚无主义者,表现是强者,但是太宰治是“弱”的虚无主义,表现是懦夫——这里的强与弱,只是一种浮在存在之上的姿态,本质上到底还是一致。由此,太宰治的小说往往刻意表现一种懦弱美学,《人间失格》里说:“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受伤。”所以不仅没有勇气奋起抗争,而且连幸福,爱情也不明所以,往往承受不起,《人间失格》主人公每日自责“苟活着就是罪恶的种子!我的不幸,是无力拒绝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绝,不论对方或是自己心里,永远都有一道无法弥补的白色裂痕。我被这样的恐惧胁迫着。问问老天:不抵抗是罪吗”,最后灵肉一起湮灭。因为不抵抗之罪,所以失去为人资格,这不抵抗之罪其实也正是骄傲:拒绝一切形式的妥协,以放弃抵抗来表示自己的立场,在另一本《斜阳》中,主人公即使在自杀的遗书最后一节,也要写下“我是贵族”。可惜,骄傲更为七宗罪之首。

      

       三

      无赖派文学,灵魂憔悴破败之音。顾名思义,无赖派文学在日本主要是指以自谑的态度来表现战后日本战败社会与现代人精神与感官世界的双重委靡,疏远于主流之外,以颓废抵抗社会化,现代人身陷其中而又难以脱离的异化被一再抵制,由此 “无赖派”对战后日本文学的影响深远。太宰治在《东京八景》中有段话很形象地表明了无赖人的无奈境地“我是无知骄傲的无赖汉,也是白痴下等狡猾的好色男,伪装天才的欺诈师,过着奢华的生活,一缺钱就扬言自杀,惊吓乡下的亲人。像猫狗一样虐待贤淑的妻子,最后将她赶出。” “我深刻体会到,像野兽的,并不只有所谓的军阀。那并不拘限于日本人,而是人类一个大问题。”(《货币》)当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惩罚与训诫的严密组织时候,太宰治的主人公往往表现出很强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厌倦社会,太宰治书中主人公或者说他自己往往对社会的格格不入, “不合法,对我来说有点好玩。说得更明白点,这让我心情大好。世界上所谓的合法,反而都是可怕的”(《人间失格》);同时又因无力反抗而厌倦自我,所以以不作为的颓废堕落来抵制一统的普世价值,但是理性思维与非理性行为在不断脱节拉锯自责,最终生命在在自我沉沦与放逐中跌入毁减灭绝。

      

      对于太宰治作品的评价,争议往往很大,爱者众多不假,诋毁者也不少,其中三岛由纪夫或许是最为严重的,批评太宰治“气弱”,人也很讨厌。但是他后来却在文章中分析说讨厌看太宰的作品,也许恐怕是因为他暴露了自己所不愿意暴露的心情所致。其实,即使三岛不说,当时也有人注意他们风格存在内在的一致性,三岛看见太宰治的不安,或许是一种类似从镜中看到另一个我的缘故。还是奥野健男说的最为切题, “无论是喜欢太宰治还是讨厌他,是肯定他还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总拥有着一种不可思议的魔力,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 因为,我们心中或明或暗,都存有懦弱的一块,被他无声地侵袭,无从回避。

      

       四

      因为太宰治一生多次自杀,所以在他最后一次也就是第五次自杀之前的失踪,6月15日的《朝日新闻》还登载了一则小新闻《太宰治先生出走了吗?》;6月十九日,太宰治于情人在玉川上水投水离世,因为这天也是他三十九岁生日,所以从此在日本生死如果再同一天,就会被称之为“樱桃忌”,语出太宰治晚年作品《樱桃》。

      

      加藤周一认为日本人的死生观中,自杀非常重要。日人认为生如樱花,在绚烂的巅峰迅速凋谢是具有非常美学意蕴,画家古贺香江直接说 “再没有比死更高的艺术了,死就是生!”,所以日本现代文人多有自戕之举,太宰治之外,北村透谷,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牧野信一,三岛由纪夫等等均是此辈中人。自杀的作家中,深究个中原因,恐怕除了文化之外,有太多伤痕是历史生生割出的。昭和时期的文豪自杀颇多,因为激荡而新旧变迁昭和时代对于作家来说委实痛苦,日本一百年来“超克”与现代化之冲突更让人困惑,比如三岛由纪夫为了唤醒军魂在全日本电视直播面前切开自己锻炼了十几年的精实腹肌,这一自杀行为显然有相当外部性,极具政治意味。至于太宰治,日本评论家平野谦说:“太宰的死,可说是这种历史的伤痕所造成的”。太宰治作为战后崛起的作家,以昭和十二年为界,战前战后的变故足以摧毁太多东西,他大学时代就对左翼运动的极大热情,之后经历左翼运动被镇压,日本战败,战后左翼的妥协,日本文明的瓦解,国家被迫转型,这些动荡虽然在他小说中着墨不多,但是对于生命信仰的破坏却是致命的;从个人来说,从小缺乏家庭关怀,生性敏感,神经纤弱,厌恶家庭却一生都在经济上难以脱离家庭支持,这些都最终促使他彻底走向虚无。

      

       五

      

       在大陆出版太宰治的作品,据我目力所及,除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过《人间失格》,《斜阳》曾经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和山东文艺出版社分别出版过之外,唯一的例外是06年因为鲁迅一百周年所以新星出了本太宰治以鲁迅为原型的中篇小说《惜别》。《惜别》一书,是太宰治受日本的内阁情报局和日本文学报国会的请求委派与资助而成,后两者目的自然是为当时的大东亚思想服务,但是太宰治在书基本保持了独立。可惜这本书在太宰治的作品中评价不高,首先因为日本战后对鲁迅的评价基本是竹内好的观点一统学界,其次《惜别》中鲁迅的形象受制有限资料,过于机械,所以太宰治这本书日久就渐不为人知。

      

      小川洋子认为作家必然是站在生者与死者的界限,视角往往是已死之人,太宰治亦然。但和其它大师好作上帝视角俯瞰终生不同,太宰治对人间的深意凝视常含情意,连讽刺以及憎恨往往亦寄予温煦,所以他的文风多情怀旧处不让女子——对于诸多的美好,海角的花朵,裸泳的少女,奔走的美乐斯,庭院中的灌木,地上的日影,于他都不是不能欣赏呵。因为懦弱,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沦中生出骄傲,因为骄傲,所以不选择生,所以拒斥粗鄙的乐观主义。或许正如他在写到的古希腊诗人萨福一般:“以为纵身跃下山崖,就可以忘记思念”,灵魂破碎之后,我们在歌舞喧哗中继续苟且,他选择死亡,谁更好一点,只有上帝知道。

      

       来自微信公号《徐瑾经济人》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下载速度快(542+)
  • 引人入胜(478+)
  • 赞(140+)
  • mobi(96+)
  • 无多页(536+)
  • 少量广告(537+)
  • 无漏页(526+)

下载评价

  • 网友 习***蓉: ( 2025-01-08 22:51:54 )

    品相完美

  • 网友 郗***兰: ( 2024-12-28 01:41:55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步***青: ( 2025-01-04 20:08:33 )

    。。。。。好

  • 网友 汪***豪: ( 2024-12-21 04:58:10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游***钰: ( 2024-12-28 06:36:3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冯***卉: ( 2025-01-08 06:24:2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师***怀: ( 2024-12-19 14:43:25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温***欣: ( 2024-12-16 16:55:25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居***南: ( 2025-01-05 13:28:53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融***华: ( 2024-12-30 14:28:09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龚***湄: ( 2024-12-24 00:48:40 )

    差评,居然要收费!!!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