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悲伤时请记住》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当你悲伤时请记住》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玛吉,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住在大城市,有一份普通的办公室工作,并多次被医生诊断患有多种心理疾病。她是个极其普通的女孩儿,无法从工作中腾出时间去冥想静修,也没法去心理治疗中心。她就和每一个寻常的年轻姑娘一样,独自一人对抗着不同寻常的问题,尝试着重新掌控对自己和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她为自己列了很长的行为清单,通过自己的方式,与自己的悲伤做着对抗,并让自己慢慢得快乐起来。现在,她把自己的故事和方法分享出来,期望更多的人受益。
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普遍意义上讨论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她深切的亲身经历。
书籍目录:
第1章 当你焦虑时,请记住
第2章 当你害怕时,请记住
第3章 当你减肥时,请记住
第4章 当你恋爱时,请记住
第5章 当你交友时,请记住
第6章 当你受伤时,请记住
第 7 章 当你失业时,请记住
第 8 章 当你独处时,请记住
第 9 章 当你上网时,请记住
第10 章 当你需要帮助时,请记住
第11 章 当事情开始变好时,请记住
第12 章 当你悲伤时,请记住
作者介绍:
玛吉·凡·艾克(Maggy van Eijk)
BBC著名心理健康专栏作家,社交媒体Buzzfeed网红。
擅长以看似不起眼的方法,化解生活中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她的文章温暖而风趣,对各类心理治疗方法的疗效另有见地。
她通过自媒体平台发起的"最适合哭的公共场所""当被问起伤疤的由来时该如何有趣回应"等话题,引发读者的热情参与,点击量总计过200万次。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玛吉,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住在大城市,有一份普通的办公室工作,并多次被医生诊断患有多种心理疾病。她是个极其普通的女孩儿,无法从工作中腾出时间去冥想静修,也没法去心理治疗中心。她就和每一个寻常的年轻姑娘一样,独自一人对抗着不同寻常的问题,尝试着重新掌控对自己和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她为自己列了很长的行为清单,通过自己的方式,与自己的悲伤做着对抗,并让自己慢慢得快乐起来。现在,她把自己的故事和方法分享出来,期望更多的人受益。
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普遍意义上讨论心理健康问题,更是她深切的亲身经历。
精彩短评:
作者:Redoct 发布时间:2016-11-27 15:58:10
好书是好书,就是太零散了,每篇都不错,可是捆在一起就迷糊了。缺少主线、深度。
作者:沉默的想着 发布时间:2023-07-23 21:59:29
剖析自己的勇气五分,坚持下去的鼓励五分,自渡是最重要的
作者:dandelion 发布时间:2019-06-14 16:09:15
这本书适合抑郁症患者读。
作者:淼淼 发布时间:2019-07-02 17:17:15
看了英文版
作者:咖啡是只猫 发布时间:2020-03-25 21:05:37
仿佛看到平行世界的另一个自己
作者:松鼠在啃书 发布时间:2023-11-30 20:16:01
作者分享了自己躁郁症的经历,有收获但不多。
深度书评:
伟大艺术品,究竟如何诞生的?
作者:林挽月 发布时间:2018-04-07 22:16:03
近些年,人们物质水平逐渐提高,更多的人不满足于吃饱穿暖,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看电影,去游乐场,好像只是低层次的需求,看音乐会,看画展,去参观博物馆,逐渐成为人们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如此情况下,如何看懂艺术品,就十分必要了。
若是对艺术品,对艺术家有所了解,兴许还能知道一些伟大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但对于不了解的人,还真需要补充相关知识,这正是翁昕写《如何看懂艺术》一书的目的。在这本书中,翁昕认为,欣赏艺术品是必须的,但还要看书,因为任何艺术品的诞生都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也跟艺术家的性格、喜好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说,了解伟大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就十分有必要了。
那么,在《如何看懂艺术》一书中,翁昕是如何向读者讲解伟大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呢?首先,翁昕从艺术品诞生的时代讲起,譬如我们熟知的意大利艺术,最为繁荣的当属于古罗马与文艺复兴时期。处于古罗马时期的艺术,主要是雕塑,或者严格说来是人物雕刻。那么,为何古罗马时期的雕刻艺术如此辉煌?其实,与当时的政府有关,譬如希特勒花重金买下《掷铁饼者》,其用意就是向他的人民宣扬“完美的雅利安人种是如何至高无上”。这尊雕塑也成为了整个纳粹价值观和美学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奥古斯将自己塑造成一位神圣的君主,其目的是确保这个由他大权独揽的国家不会出乱子。由此可见,这一时期出现的艺术品,与时代不无关联。
若是看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全然不是一种风格。文艺复兴时期,最为主要的作品是绘画,其中我们熟知的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他们的画作虽各有特色,但出自他们之手的艺术品,也有一部分跟当时的政府有关。
譬如存于梵蒂冈博物馆的《圣哲罗姆像》,虽达芬奇未能完成,但从这未完成的作品中,我们仍能够看出达芬奇创作的思路,画中之人是慈悲为怀的苦行僧,此画的目的自然也很明显,政府希望人民能如同画中之人一样苦心修行。
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算得上“命题作文”,他将圣母描绘成妙龄少女,米开朗琪罗自己的解释是 :圣母内心纯洁,故能青春常驻,自他之后,妙龄圣母的形象渐渐多起来。拉斐尔就更不用说了,他擅长推销自己,与权力至高无上的教皇关系匪浅,当然,这正合教皇的意,朱利叶斯二世非常清楚,这些上帝借艺术家之手所展示的“奇迹”,在保护教皇的权威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由此伟大的艺术品《雅典学院》诞生。
诸如此类的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如何看懂艺术》一书还有很多讲解。通过阅读这些艺术品背后的故事,我们仿佛能够幻想出这些艺术品诞生的场景。有些也许并非大师本人愿意创作,但在那个时代,合适的契机下,它诞生了,甚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不管如何,以现代人的眼光去看这些作品,仍然为之惊叹。
如今这个时代,越来越对多的人对艺术品有所涉猎,更有一些人选择收藏,那么,了解艺术品,了解艺术品背后的故事,就是一门不得不修的功课了。
“老舍之死”的史学思辨
作者:小有 发布时间:2016-06-03 11:34:24
课上老师提问,“有谁知道老舍是怎么死的?”
我晃了下神,心想,老舍嘛,要么就是死于建国前抗战加内战的贫病交加,要么就是流亡海外后寿终正寝,有什么特别吗?
同学回答说:“老舍是在文革期间投太平湖自杀的。”
我不禁愕然。我忘记了“人民艺术家”老舍的《茶馆》、《龙须沟》,也忘记了那场五十年前发生的血雨腥风,忘记了母亲少女时代学校停课、揪斗老师、红卫兵游行、家家关门闭户的身边事。我曾为文革的种种非人而愤怒、痛心,但那一瞬间,如此深刻影响中国知识文化命脉的大事件,被我的记忆彻底地忽视了。
没有被记录的历史,注定会成为虚无缥缈的烟雾,仅有的扑朔迷离也会随着时间被遗忘殆尽。我头脑中常出现的一句话是“新中国的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虽历经曲折,却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很少意识到一个“丰硕成果”遮蔽了多少“历经曲折”。在变革迅猛的中国当下,写出《考而不死是为神》的幽默率真的老舍、以《骆驼祥子》、《茶馆》对人性与社会痛定思痛的老舍、热情歌颂新中国的老舍离开的真相,竟随着那段被遮蔽的、讳莫如深的历史如烟尘般散去,不但难以追寻,恐怕也鲜有问津了。
被记录的历史虽未必是信史,但只有依赖大量的记录材料,历史才有可能自圆其说、自问自反,从而更接近真实。在读完傅光明先生的著作《口述历史下的老舍之死》后,我在探求真相之外更意识到,“历史”的概念如同“戏剧”及其他学科的重要概念一样,如何去定义它,即“历史观”的确定,决定了对史实的挖掘和阐释方向,从而导向不同的真实,而在不同历史观的对照之下,被记录的历史才有可能成为活的历史。本文试以作者提及的不同历史观来观察“老舍之死”的各个侧面,通过纵向的梳理、归纳及思考,加深自己对“活的历史”的理解,以期反思民族的过往。正如作者所说,“过去既是像现在一样活生生的,又是像将来一样捉摸不定”,但“大中华的生,大中华的死,也许能在‘老舍之死’中找出点真消息。”
一、老舍之死的“古希腊时段”
古希腊人开创历史学之初,“历史”(Ιστορία)指的是“对真相的探求”。围绕着“老舍之死”的种种谜团正有待这种追问和探求。
老舍自杀的导火索“八·二三”事件究竟如何发生?谁打捞了老舍的尸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成为“老舍之死”最具戏剧性的罗生门。1966年8月23日,身体状况不佳的老舍来到北京市文联上班,是如胡絜青、曹菲亚、黎丁回忆的那样积极地来接受教育的吗?那么舒乙的回忆,即老舍在“八·二三”之前就认识到欧洲的“文化革命”都是对文化和文物的极大破坏,而且说“又要死人了!特别是烈性的人和清白的人”,真实性有多少呢?我们只能得出“八·二三”之前老舍对于文革的态度是模糊、复杂、矛盾的。从孔庙回来后,老舍被揭发把版权卖给美国人,他是如何回应的?有没有拿挂在胸前的牌子打红卫兵?这牌子是掉在他们身上还是被举起来打在头上?这些细节的不同完全可以勾勒出截然不同的老舍的形象。太平湖的回忆就更扑朔迷离了。郝希如、白鹤群、朱军三人都声称自己分别与另外三个不同的人一起打捞了老舍尸体,打捞时间是清晨还是中午?为什么与家属回忆的交接时间不同?湖面上是否飘着书稿?是《毛泽东诗词》吗?遑论探究根源,即使是在搜集史实方面,他们提供的互相矛盾的说法远不能得出一个确定无疑的真相。
将老舍置于时代大背景中,并联系他的人生经历、创作轨迹和作品,或许能够更清楚他的处境和心态。但资料愈加详尽,考察逐渐深入,老舍本人的形象也愈加复杂难辨,比如他回国时是一腔热情、不加思索还是始终有所顾虑?他在政策导向与艺术规律的挣扎间始终心口如一吗?他是否主要出于政治考虑修改自己的作品?他的死是冷静思索的、“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的屈原式的吗?是抗争、绝望还是脆弱?这些问题恐怕将永远是问题。
事实上,历史从来不是一场清清楚楚的戏。久远的流传为神话,稍近的变成了演义,眼前的存活于新闻。真相的本来面目只有一个,就是生活的复杂本质。“古希腊时段”的价值就在于让我们更接近了那段老舍身处其中的被遗忘的生活。
二、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以史为鉴
说到以史为鉴,中西方都有悠久的传统。古罗马的史学家李维说:“研究研究过去的事,可以得到非常有用的教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布鲁尼认为:“历史一清二楚地记录了过去许多年前的行为和思想,我们可以方便地借鉴,学习好的,摈弃坏的…”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时期,历代王朝都要修前朝史为鉴,形成正史二十四史。那么,使我们引以为鉴的那些经验教训是事件的真相吗?既然“真相”是复杂的,我们是用什么方式从中归纳出经验教训的?
从有史官起,历史就在不断地筛选它应当记载的东西,记载和忽略、记忆和遗忘始终相伴。古代帝王引以为戒的兴亡教训,多少来自前朝历史的春秋笔法,历史的叙述统摄在“开国皇帝英明、亡国皇帝昏庸”的思想观念下;被尊为正史典范的《史记》,也包括了用田野调查方法搜集的各地传闻。且它被称为“无韵之‘离骚’”,恰如其分地证明了历史叙述中文学性的重要,即“史以文传”。历史叙述体现了历史与诗、哲学的紧密联系。历史史料于史官而言,只是用于历史叙述有待选择与加工的原料。另一方面,依培根所说,记忆是历史的源泉,历史的流传无不依赖于群体记忆的传承与筛选。因此,我们引以为鉴的历史,既取决于书写者的叙述,又受到社会、民族群体记忆的影响。
考虑了这两方面因素,“老舍之死”历史真相的扑朔迷离就变得情有可原了。在舒乙的回忆中,还提到1966年8月的某天,被错化为“右派”的马松亭与夫人在什刹海遇到老舍,拉他一起坐坐。老舍表达了自己的苦闷,说要“走”,还说“马大哥,咱哥俩儿兴许见不着了!”他从父亲一生的生活轨迹出发,视太平湖为老舍有意选择的人生归宿。强调老舍离家前与孙女别有意味的道别。似乎老舍对“文革”有着清醒的认识和预感,他的死是冷静理智的无言反抗,堪比屈原。汪曾祺及一些日本学者,他们更愿意把老舍之死理想化。也有人认为老舍之死是受辱,事实是老舍建国后一直非常顺利,是身居要职的“人民艺术家”,是一个“外圆内方”的人,他只有处于极度绝望、激愤才可能自杀。甚至有人认为老舍听惯了赞扬的话,受不了委屈。巴金则意识到老舍之死抗争意味背后的复杂性,因为这个“有骨气”的行为,也包含着“幻灭”、“疑惑”、“痛苦”等许多无法说清的因素。他们的叙述,依据不同的事实和对老舍不同的看法而不同,他们的记忆,也无不受到各自在“文革”中的经历的影响和集体经历的某种裁剪。
至于以“老舍之死”为鉴,反思“一个专写劳动人民,歌颂共产党的作家,在旧社会闯荡了大半辈子,却死在了新中国”,就留待下文分析了。
三、几种“假定”:理性、真相、思想
黑格尔认为,“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这一种信念和见识,在历史领域中是一个假定…”这是历史学者研究各种史实时一以贯之的原则。但世界大战使人们失去了对理性的信任,克罗齐把所谓客观的历史真相推定为一种“假定”,要我们拒绝沉溺在无益的问题中,并认为”放弃客观的历史真相并不是消极的,却是新认识的起点”、“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只有现在生活中的兴趣方能使人去研究过去的事实”。科林武德则认为,“历史事实或事件,如果不被放在一个思想的网络或模型里,就不能获得任何意义。……史实只是数据,数据本身没有意义,它的意义是从它在一个更大的整体之中所处的地位而获得的。……数据只有在被纳入一个思想结构之中才能有意义;意义是被思想结构赋予的。”由此得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都是历史学家在自己心目中对过去的思想的重新体验。
“文革”是彻底的非理性的,而以单凭理性探求老舍为什么死显然得不出答案。正像任何一位决定毁灭自己的人一样,老舍的无法被简单解释为“警世型”、“不可辱型”、“动乱型”或归为“反抗说”、“绝望说”、“脆弱说”。太多相互矛盾的回忆已经使“老舍之死”的始末无法理清,于是我们只好投入克罗齐的阵营,放弃之前苦苦探求的真相。
“老舍之死”的当代意义,首先是延续一部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心灵史。作者以口述历史的方式,形象地勾勒出事件前后知识分子的群像,他们的思想波动、创作困境、忧愤、恐惧、负罪感,汇聚成了一个复调的、群体的、大众化的历史文献,非常珍贵。其次,“文人相轻”确实存在,人性的阴暗就像藏在海里的冰山,高压下的非理性、非人性并不是天方夜谭。正如希特勒会不会再次出现是萦绕在很多德国人头上的乌云一样,“文革”并没有离我们远去,它已经成为了我们文化基因的一部分,我们都是红卫兵,我们都是牛鬼蛇神。知识分子是否要对丧失自我、丧失文化的历史负责!我们可以不去揪伤疤,但需要“忏悔意识”。更值得深思的是,当代知识分子如何保持自由独立的思想?“文革”中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我内心认可那些批斗我的言论”。思想的自由不是仅仅做一个自由派人士就可以实现的。
从“思想史”角度来看,倒可以从老舍的童年经历、人生轨迹及作品中探求他自杀前后的心境。例如作者以弗洛伊德的“生本能”与“死本能”、“童年的创伤性经验”为“网络或模型”,分析了老舍父亲的死对他生死观造成的影响。老舍父亲死于抵抗八国联军的战争中,国仇家难相连,形成了老舍仇视外侵、舍己报国的民族气和不苟活、不怕死、但求死得其所的豁达生死观。这与他在抗战期间的言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并在他的作品中很充分地体现出来。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四世同堂》里的祁天佑,还是《茶馆》里的王掌柜,都是善良者、严肃的生活者,绝不是颓废的轻生者;他们都是忠烈者,因现实生活理想的彻底破灭而忧愤自尽。若以作家心理与作品的“投射”理论作为思想框架,那么老舍与他笔下的人物可以互文。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认为具有这样生死观的老舍,在走向死亡的时候未必是冷静理智的、鲜明反抗的,他可能是悲愤的、绝望的、痛苦的,他可能想到了自己笔下的人物,想到过用河水洗刷耻辱,甚至想到用王掌柜的方式撒毛泽东诗词祭奠自己,但绝不是委屈、脆弱而轻生。当然,可能性再大也只是可能,毕竟斯人已逝。由此看来,科林武德的历史观有助于我们接近“老舍之死”的真实,至少是部分真实。见微知著,将其他“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数据”如法炮制,便可以汇成当下需要的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史的重要部分了。
在我看来,以上这三种“假设”的出现,印证了史学方法与观念的发展。正是因为人类掌握历史史实的方法、技术的进步,史实海量而庞杂,导致了历史真相的本来面目——复杂——的揭开,人们已经不满足与从古老单一的传说、记载中引以为鉴了。
四、口述历史的复兴:“能”与“不能”
结合本书的阅读和以往的感受,我想说一说口述史的“能”与“不能”。
口述史能否作为信史?亚伦·内文斯说,“任何人对于过去事件的回忆都是不值得信任的。”本书作者在田野调查时,虽立志要“拆开一层层记忆,向后挖掘到记忆的深处,希望达到隐藏的真理。”但在具体实践时依然无力地感到,“抽出被访者记忆‘最深层的秘密’几乎是不可能的”。受访者由于不愿提及让自己心痛的往事而有意识的回避,或者无意识地筛选、裁剪了记忆,甚至处于某些难以说清的原因使自己的讲述带有表演性,都有可能产生巨大的误解。从根本上来说,每个人“过去的记忆”与口述时“自我”对过去及现实的理解、现实的处境密不可分,任何人的口述,都无法逃脱自己对客观的篡改。如果“口述史”只强调“口述”,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口述史之所以成为一种历史观和方法,在于所得史料要经历海登·怀特所说的论证、编织情节和进行解释三个阶段,这是历史学必须完成的任务。好在本书作者在“老舍之死”的问题上不但没有止步于搜集史料,在与其他历史观的互鉴中做出了开放性的阐释,而且把问题引向了更深的民族、文化心理层次。所以,口述当然不可信,但口述史却未必不是信史,就看操作者能否拿出做史学的严谨态度去勤奋治学了。
口述史也有一个很危险的“不能”。一方面,口述历史是历史学最古老的形式,如今录音、摄影、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为这种古老的形式带来了新的生命。口述历史大大拓宽了传统史学的叙述范围,并使普通民众对历史的认知变得触手可及。它倡导的是集个人化、社会化与民主化为一体的历史观,是一种对过去的人性叙述,易于被大众接受,也易于形成交流和对话。另一方面,信息传播趋向于简化、碎片化,导致大众对口述史的接受不会像阅读书籍一样相对集中全面,而或许是一个纪录片中的某个片段,那么作者互鉴、开放的历史结论是否会被拆分成一个个细小的观点、言论,从而打回“口述”的原貌呢?这些细小的观念是否会在传播时相互干扰呢?如今快时尚的文化消费,是否大多数观众、读者已经失去看长纪录片的耐心了呢?不过口述史文献的存在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它永远吸引着探求真实、乐于思考的人们。
本书值得一读,有历史观、口述史的一些知识,也有相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由表及里的、见微知著的学术风格。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9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7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微信读书(512+)
- 傻瓜式服务(250+)
- epub(359+)
- 差评(519+)
- 愉快的找书体验(507+)
- 方便(108+)
- 下载快(418+)
- 内涵好书(610+)
- 好评(56+)
- 推荐购买(549+)
- 实惠(404+)
- 全格式(155+)
- azw3(80+)
下载评价
- 网友 饶***丽: ( 2024-12-19 08:45:54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丁***菱: ( 2024-12-30 04:28:47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车***波: ( 2024-12-11 11:54:02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谢***灵: ( 2025-01-09 11:26:08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方***旋: ( 2025-01-04 01:40:44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林***艳: ( 2024-12-31 10:22:12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孙***夏: ( 2024-12-30 13:34:13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康***溪: ( 2024-12-24 00:35:14 )
强烈推荐!!!
- 网友 沈***松: ( 2024-12-15 18:53:57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益***琴: ( 2024-12-18 17:27:00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三年级上册 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阅读 课文作家作品系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传习录9787513139120王守仁著开明正版【知行专营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20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职业资格考试教习全书 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非结构化电子文件管理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21年高考一年真题理综套卷 2022版高考快递高考真题全国甲卷全国乙卷 高考理综历年真题汇编高考真题物化生套卷高考理综万向思维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图解超好玩的色彩心理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Star Wars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播音员主持人汉字读音手册(第2版) 传媒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诗人毛泽东 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编 当代中国出版社,【正版保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乾隆四鐰综理表 刘雨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3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