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格林童话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格林童话(彩绘•拼音版)》内容简介: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世界,那就是存在于孩子们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在那个由纯真与幻想构成的世界里,天空总是晴朗的,大地总是开满了鲜花。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爱与美。《格林童话》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为孩子们搭建起这样一个浪漫而奇幻的世界。
格林兄弟是德国知名的童话作家和语言学家,他们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纯真的孩子们。他们不用华丽的辞藻来构筑世界,只有亲切质朴的讲述;他们的童话富有民间气息,带着民间的幽默,清新而自然。《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史上的经典之作,早已成为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格林童话(彩绘•拼音版)》是一个培养孩子真善美的知识宝库,是每个孩子的书架上不可或缺的珍藏图书。
书籍目录:
白雪公主
狼和七只小羊
小红帽
灰姑娘
青蛙王子
勇敢的小裁缝
牧鹅姑娘
渔夫和他的妻子
莴苣姑娘
金鹅
魔鬼的三根金发
玫瑰公主
猫和老鼠合伙
小弟弟和小姐姐
本领高强的四兄弟
蜂王
聪明的农夫女儿
画眉嘴国王
玻璃瓶里的妖怪
十二个跳舞的公主
大拇指汤姆
大灰狼和红狐狸
三片羽毛
小海兔
布来梅镇的音乐家
深林里的房屋
狮子和少女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格林童话(彩绘•拼音版)》内容简介: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世界,那就是存在于孩子们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在那个由纯真与幻想构成的世界里,天空总是晴朗的,大地总是开满了鲜花。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自己的爱与美。《格林童话》以其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为孩子们搭建起这样一个浪漫而奇幻的世界。
格林兄弟是德国知名的童话作家和语言学家,他们将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纯真的孩子们。他们不用华丽的辞藻来构筑世界,只有亲切质朴的讲述;他们的童话富有民间气息,带着民间的幽默,清新而自然。《格林童话》是世界童话史上的经典之作,早已成为了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格林童话(彩绘•拼音版)》是一个培养孩子真善美的知识宝库,是每个孩子的书架上不可或缺的珍藏图书。
精彩短评:
作者:CMP艺术设计 发布时间:2013-01-09 15:30:06
中国孩子最喜爱的经典珍藏#——彩绘注音版——#
作者:加比 发布时间:2009-08-03 15:42:52
作者分饰二个角色的自传体小说
作者:feifeijump 发布时间:2017-07-16 16:52:43
在重新阅读模仿犯的这半个月间,真实的世界里发生了章莹颖案,和两名中国女孩在日本被装进行李箱弃尸的案件。不管小说如何虚构和天马行空真实世界永远能更加出其不意。但模仿犯的故事里闪光点从来不是犯罪不是推理,而是在极端的恶面前,普通人是如何面对和咬紧牙根生活下去的。我认为这才是宫部的用意所在
作者:一只特特呦 发布时间:2021-10-02 11:26:25
画风迷之可爱。
哲学启蒙,辩证思考,内容上很强,但可能小孩子理解起来比较难。
作者:云牧野 发布时间:2020-08-07 23:01:59
大部分情节设计得不错,最后一章尤其精彩,但是人物设计有些单薄,工具人也很明显,同时作者的笔法还是有些稚嫩,比如最开始完全可以把武进与陈汉生互猜和对峙描写得精彩些,书中很多情节都是这样,原本都可以更精彩的描写,却变成了直接叙述,或者是作者急于赶稿?总之有些可惜。整部作品画面感很强,拍成剧应该不错~
作者:K2 发布时间:2008-11-03 16:14:17
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谈到机构投资者的行为。
深度书评:
我们为什么走不进天堂?
作者:羊的门 发布时间:2010-12-11 23:18:18
——《神曲·地狱》的东拉西扯
马翰如/文
鲁迅曾说过:“在年轻时候,读了伟大的文学者的作品,虽然敬服那作者,然而总不能爱的,一共有两个人。”一个是陀斯妥耶夫斯基,还有一个,就是但丁。说是读《神曲·炼狱篇》时,见“有些鬼魂还在把很重的石头,推上峻峭的岩壁去,这是极吃力的工作,但一松手,可就立刻压烂了自己。不知怎地,自己也好像很是疲乏了,于是我就在这地方停住,没有能够走到天国去。”每当我捧起《神曲》,就想起鲁迅这番话,像是为自己的浅薄和慵懒找到了开脱的理由似的,将《炼狱》和《天堂》抛下不读——鲁迅且上不了天堂,何况我辈乎?
这回却不行了,面对田德望先生的新译《神曲·炼狱篇》,似乎不能再愉懒。于是又忍不住琢磨鲁迅那番教但丁听了不快的话,总觉得其中有些道理。于是,又忍不住想到一个荒唐的问题:为什么像鲁迅这样伟大的人物,也上不了天堂呢?
一、归宿
听说产生宗教的心理原因,主要是对死的恐惧。乍一看,是很有些道理的。人,谁不爱惜生命,惧怕死亡呢?想一想,又觉得未必,《地狱篇》中专门为自杀者安排了一环,让灵魂们化为怪树,让污秽的哈尔皮们在他们身上做窝,让黑狗们把他们撕咬得黑血淋漓,惨不忍睹。而且,即使到了末日审判,他们与肉体也不能合一,还得将“自己的遗体拖到这里,挂在这凄惨的树林中”。可见人间还有些不爱惜生命的人。宗教对他们来说,倒是惩戒那不怕死的念头的。再说,西方早有些有德之士,在叫嚷宗教式微了。所以尼采一说“上帝死了”,便成名言,你也引用,他也引用,莫非现代人都成了勇士,不怕死了?
也有人说,宗教起源于对未知的恐惧,乍一看,也很有些道理。大凡未知的东西,都神神秘秘,难以把握,心中就难免惴惴的。《易经·系辞上传》不是说么:“阴阳不测之谓神”。细一想,又觉得也未必。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真正笃信宗教的人,恰恰是些看破红尘而心胸坦荡的睿智者。老子,释迦牟尼,耶稣这些大教主们,哪一个没有目光深远的大智慧?即使是被但丁打入林勃狱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心中也有个神——不过,是异教的神。
所以宗教这东西,就不能轻易地归之为恐惧和愚昧的产物。尤其是当它发展成某一社会的文化主流之后,更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须知几乎一切文化的要素——艺术,文学,哲学,科学都是从它而分化出来的呢。
记得蒙田在《论哲学即是学死》一文中说:“西塞罗说哲学不是别的,只是准备死。”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好的哲学教人如何去死,好的宗教也教人如何去死。宗教文化植根于死亡意识,但这死亡意识的本质,不是对死的恐惧,而是死的思考和选择;不是探索死这一生理现象,而是对如何对待死的文化意义。如何去死,哈姆莱待不是有名言吗:“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他所考虑的重点,就是如何去死,所以弗洛伊德说:“你想长生,就得准备去死。”那意思是说:不知死,焉知生?
这就与中国哲人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针锋相对了。问题都是一样的,但提出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同,就显出了文化类型和结构的差异,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大相径庭了。中国人讲出生入死,西方人却讲出死入生,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出入观。
这一点,近些年已经被很多有学问的中国人注意到了。问题是,为什么东方人讲出生入死,而西方人讲出死入生?
原因固然可以找出很多,但我觉得首要的一条,是教主们的身世。这“身世”的含义很广,包括了出身、文化教话里养、传教方式、对象和死亡方式。如果把儒家也算成一教,那么,儒释道的教主出身都不算差。孔子是周室之后,做过鲁国的司法部长,老子出身虽不明不白,但做过周朝的图书馆长。庄子则做过梁国的县太爷。人们说老庄出身于式微的贵族,我想是不错的。释迦牟尼更不得了,是迦毗罗国的王子。所以不难推断,儒释道的教主,文化修养是相当高的。耶稣就不同了,出身木匠,生在马槽里,后来既没说他进过牛津,哈佛,也没有做过什么官---甚至有人说不大识字,大概跟禅宗六祖差不多吧。因了这些差别,孔子、老子的宣传对象,主要是上层人物,教他们如何治国掌政。庄子、释迦牟尼的宣传对象,主要是有闲士女,教他们如何养生施善。而耶稣的宣传对象,则是些蓬头垢面的小民。奴隶、甚至妓女。教他们如何诚心做人。似乎儒释道的传布,是自上而下的,基督教的传布是自下而上的。上之生即下之死也,所以孔子也罢、老庄也罢、释迦也罢,到头来都有个善终的结局。而耶稣呢,是落了个横死——其时,年仅三十三岁。(《神曲》每篇三十三歌,是否像征着耶稣的寿数呢?)普天之下,创教者亦多矣,但以身殉道的有几个?大多数创教者都主要以言论拯救危世、救众生,但以自己的生命为人类赎罪,以自己的死抗议社会之不公、人性之邪恶者又有几个?大多数宗教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以自己的死揭示社会以恶报善、上帝以善报恶的道理的又有几个?因此耶稣之死对信徒们的刺激就格外的大。他的死使信徒对社会充满了绝望感。更使信徒恍悟了正义在抵抗中体现,希望从绝望中产生的真理——这才是耶稣死而复活的真实含义。孔子不过说:“朝闻道,夕死可也。”耶稣之死却告诉人们:朝成道则朝死,夕成道则夕死。闻道而可死与成道而敢死,这里面就有一个信心、希望和热忱的程度的差别在。故而儒释道以善终为结局向中国的君子们宣示了一个出生入死的经验性的真理。耶稣以横死为结局向罗马帝国的奴隶们昭明了一个出死入生的超验性的启示。这两种根本不同的楬櫫生命之真谛的出入观,终于逐渐开成了中国与西方在文化心理上的大差异。
大概就因为这个缘故罢,但丁地狱之门的可怕铭文首先就使中国读者格外感到陌生和震惊。走上炼狱和天堂的步子就格处的疲乏和艰难。终于,在赎罪的半途便止步不前了。——因为它倡言的两生之路,不是靠舍粥散金的援救穷人,而是靠以身殉道的牺牲自身。
这出死入生听起来挺不顺耳,但它和兵家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道理差不多。目的是让人在绝望中奋起。在困境中演一场壮烈的生命悲剧。“真性活动包括牺牲与风险。”马丁·布伯说。而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如何像耶稣复活之后一般,把一次性的生命过得如同第二次获得生命似的威熟、充实、亲切、精纯!
出生而入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但不是人生的归宿,人生的真正归宿,是出死而入生。
出生入死易,出死入难难,但丁在《神曲》第一歌中就走上了“另一条路”,一条“必须把一切希望抛开”的死亡之路。
二、审痛
我总觉得《地狱篇》中的一报还一报的惩罚,是过于严苛了。它似乎不符合基督教的恕道。比如保罗和弗兰齐斯嘉的阴魂在地狱狂飚中大受折磨,就叫人看了不忍,连但丁自己看了也悲痛得“像死尸一般倒下了”。那么,但丁为什么要在地狱和炼狱中设下如许花样繁多的苦刑呢?这就说到了西方人特有的审痛意识。所谓审痛,是指对精神的、心灵的内在痛苦的承受和咀嚼。中国人叫它“良心的痛苦”。
对自然、社会、肉体造成的痛苦,中国人的态度与西方差不多。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就是一种以苦为乐的人生态度。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是要劳筋骨、饿体肤、苦心志的。但严格说起来,这叫“安贫乐道”或“砺志成事”,不是审痛悟道。佛教也讲苦。四谛的头一条就是苦谛: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盛阳苦……苦个不了。似乎活着就是受苦受罪,要想不苦,只有涅槃一路。但这个罪也不是基督教所言的原罪,只是苦果。痛苦之因不同,本质不同,对痛苦的态度也不同。在基督教看来,人不是苦虫,而是上帝创造的荣光。活着并没罪,也不苦,只有人的离弃上帝,不肯向善的那种心性才造成彼此的大痛苦,才造成了原罪。只要使自己灵魂保持洁净,则不论活着或死去,都是幸福而快乐的。而人,只有自觉地主动地进入痛苦经验的最深处,才能发现自己失去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才能说出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没有感到痛苦,你渴求新生的力量从哪里来?”(詹姆斯·里德《基督的人生观》)所以《神曲》中阴魂们所受的一切痛苦,不是因生、爱、欲、智造成的,而是生、爱、欲、智的不中法度而造成的。这就与儒道释所言的痛苦不同了。它是原罪、赎罪和净罪的痛苦,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痛苦。这东西无形无象,宗教文化就借助艺术象征的手段描述它,以强化人们的审痛意识。《神曲》的主题,如果一言以蔽之,就叫审痛悟道。
痛感,是生命的本能;精神痛苦,更是人的文化本能。这本能逼得人超越自己,也逼出了瑰丽的精神财富。中国人的安贫乐道固然是有积极进取的一面,但一掺入道家思想,却容易走上“乐天知足”的一路,再一掺入“人惟求旧”的古训,就更走上阿Q老哥的“精神胜利法”一路。遇到精神痛苦,来一句“儿子打老子”,或“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或更浑沌而玄妙的“妈妈的”,就像武侠高手一般,把痛苦“化解”了,就觉得自己是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如同中了头名状元,九分得意地飘飘然小半日。即使犯了原罪呢,也是“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开脱得十分潇洒。所以虽遇过不少精神痛苦,却从不将痛苦的能量聚积升华。而是依然故我,一副“人惟求旧”的样子。不是有人说中国艺术是乐感文化吗?这就与尼采提倡的悲剧文化不同。《神曲》的本名,虽叫作《神的喜剧》,其内容,倒是以人的悲剧为主呢。所以中国人不大能从《神曲》中找到乐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中国人喜欢这样开导自己,但在基督文化中的西方人却不作此想。他们总觉得人类优于世上的一切生灵。而这种优越性是被泽了上帝之光的结果。因而,一切罪过都造成双重结果:对人的伤害和对上帝的背弃。这就使一切罪过,无论大小轻重,都蒙了一层形而上的含义——渎神。世俗的律法,只有权评判人对人犯下的形而下的罪孽,却无权评判对上帝犯下的形而上的原罪。一切人间法度相对上帝的法度来讲,都是不公正的。人法是暂住变迁的,神法是永恒如一的。它是“末日审判”。这是一。由人法评判人对上帝的罪,是对神权的谮越。这是二。所以但丁在《天堂篇》第七歌中谈了上帝复仇与人的复仇的不同。这用耶稣的话讲,叫做“凯撒的物当归凯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
这样一来,人因罪过带来的精神痛苦,也就有了两层意思:背弃社会正道的痛苦和背离原初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痛苦。这种审痛意识的二重性结构,使人不仅面临经验性的痛感,而且承受超验性的痛感;不仅感到某一社会理性对人的匡正,而且更感到由若干社会理性积淀而成的、从而冲突了某一社会理性的狭隘性的超理性的启示,仿佛听到了古老而又古老的人类始祖的灵魂的深情呼唤。这个“我魂之魂”的呼唤。西方人习惯地称之为上帝的呼唤。它最终带来一种大彻大悟的再生般的快感,此即复活。这种与人的本初灵魂的相遇,产生一种如同上帝初造亚当时的对世界、生命、人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极澄明的新鲜感和欣悦感。它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其实,这正是最纯正的悲剧快感,须知良心就是灵魂的伤口,那血是止不住的。痛苦?痛苦即真实,看到真实,是件大苦而大乐的事。这悲剧快感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俄狄浦斯》、《奥瑞斯特斯》和《安提弋涅》。这种透过审痛意识而形成的与古祖先的精神勾通和对话,这种超验的灵魂相遇,正是《神曲》中但丁与维吉尔以及诸多先哲人祖相遇的情节的潜在原型结构。但丁正是在审痛意识的形而上层次上从痛苦的地狱走进欢乐的天堂的。
这就叫中国读者犯难了,对于中国人来讲,这种超越历史时空的形而上的精神痛苦,这种由痛苦分娩出的人的本真灵魂的新鲜感和欣悦感,这种倾听古老灵魂的深情呼唤以及对人类精神生活漫长道路溯源的透破力,早已被历史化了的三皇五帝的厚厚的旧尘封埋了。因此对罪孽和精神痛苦的咀嚼和消化就不如基督文化中的西方人细腻、精致。审痛悟道既讲不上,痛苦便分娩不出宁静的愉悦,《神曲》的再生之路,就不是中国人容易消受得了的了。
三、二重真理与文化机制
让我们再拾起“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的话头。
耶稣的话,表明了古希腊文化与古希伯来文化相遇、融合中的矛盾。上帝的统治和凯撒的统治给了基督徒一个双重身份:人的现实身份和超现实身份。这种文化的二重视角和人的双重身份,给西方人造成了一次次的文化困境、带来了一次次的文化挑战。却也形成了西方文化发展的内机制嘛体的二重身份,造成文化视角的二重性,更造成真理的二重性,不管这个二重真理以什么样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出现,其实质,都是做为世俗的人的实用性真理与做为本真人的元真理的对立。这种主体身份的双重性,马丁·布伯说得极简单彻:我与你和我与他。我与你的世界,是人与上帝的世界。人以无待无限的自由意志体悟着元真理;我与他的世界,是人与凯撒的世界,人以有待有限的社会意志经验着实用真理,所以浮士德唱道:“有两种精神居住在我们心胸,/一个要想同别一个分离!/一个沉溺在迷离的爱欲之中,/执扭地因执着这个尘世,/别一个猛烈地要离去凡尘,/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浮士德》)这就是文化困境,它时而表现为上帝之城与凯撒之城的冲突,时而表现为罗马教皇与罗马皇帝的冲突,时而表现为神道与人道的冲突,时而表现为人道与科学的冲突。它们是西方文化前行的两个车轮。却时时发生各奔东西的矛盾。这时,“你总得先把这个世界打破。/那才可以产生出另外的一个。”(《浮士德》)出死才能入生,死与生的两重痛苦时时折磨着西方人,死与生的两种快感时时刺激着西方人。这古希腊与古希伯来文化的奇妙的东西汇融,让世世代代的西方人背上痛苦的精神重负,也给了世世代代的西方人敢于正视灵魂的生死苦乐的勇气和信心。他们就这样走下去,走下去,即使尼采说上帝死了,即使更富有冒险精神的人甚至宣称人类本身已死,但西方人并不怕正视这死亡,他们总是以宣布一方出死的方式宣布另一方的人生。他们相信,死,不是精神痛苦的终结,而是它在更高层次的再生。西方人的审痛意识,如东方传说中的火中凤凰,它是永远不会真正死去的。而一个文化的超时空的痛苦如果不死,这文化就有新生的希望……。
《神曲》第一次以文学作品的形式表现了古希腊文化与古希伯来文化的汇融和冲突,表现了二重真理的文化机制,表现了这个文化冲突的出死入生的性质,表现了这个文化冲突所造成的形而下和形而上的痛苦,表现了对痛苦的卓绝的承受力和超越痛苦而再生的信心。所以,恩格斯说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面对《神曲·地狱篇》,我掩卷沉思,我们也有精神痛苦和“我魂之魂”呵。
我们不该过分疏远了它们!
让经典脱胎换骨,从文学中获取快乐(译后记)
作者:代珂 发布时间:2020-10-13 17:26:37
我第一次接触作家森见登美彦,也第一次在翻译时候笑出了声。为了这部作品,我重译了五篇经典短篇(将随书赠送),希望能够帮助各位读者更好地品味森见文学的妙处。
森鸥外、芥川龙之介、坂口安吾、中岛敦、太宰治。就文学史来说,这是一份跨越世纪的名单。同时,他们又都是日本国文课教材的常客。日本高中生见到这一串名字时,心情就跟中国学生看到鲁迅、朱自清、郭沫若的名字时差不多。即便已离开校园,读到这些作家的作品,想必也会令人重温那段青葱岁月。
合作了《山月记》的编辑Z老师介绍这本《奔跑吧!梅洛斯:新解》时,出于对中岛敦的喜爱,我立刻翻开了第一篇。“我不想就这样成为社会的齿轮,为了无意义的工作浪费生命,我要获得配得上我这一身才能的名誉,让斋藤秀太郎的大名永传后世。四年时间,碌碌无为则显太长,欲有所为则觉苦短。别了,凡人诸君!”相信这样的台词会让许多读者会心一笑。就这样,我决定翻译《奔跑吧!梅洛斯:新解》——对上述五位作家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短篇小说集。
森见登美彦,一位将文学经典以自我的方式串联在同一部作品里的鬼才作家。《奔跑吧!梅洛斯:新解》中的五个短篇虽没有线性的情节关联,却有着共通的登场人物。他们是一帮京都大学的学生。他们投身于社团活动、恋爱、喝酒、熬夜打麻将……他们的事迹让五个小故事鲜活在同一个青春舞台。
当初我询问编辑Z老师,森见登美彦是一位怎样的作家,得到如下回应:“森见是位有趣的作家,有趣到冒泡儿!他笔下的故事大都发生在京都,围绕‘四叠半宿舍’里的宅男大学生展开,组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四叠半宇宙’。读者戏称森见为‘京都旅游宣传大使’,他笔下的京都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众多读者心驰神往,期待来一场圣地巡礼。因为那里有鸭川、祇园祭和五山送火,有睿山电车、狸猫火锅和伪电气白兰,有猫拉面、四叠半宿舍和玫瑰色的青春妄想……如果以后有机会见到森见老师,我一定要把表白信绑在红气球上送给他(并不只是为了拿下他的著作权哟)。”
Z老师的热情证明森见登美彦在国内已有相当数量的读者,作品尤其受青年读者喜爱。当然,通过此次翻译,我深感其作品还值得更多关注。《奔跑吧!梅洛斯:新解》也正是一本青春小说,它写给年轻人——步入大学、挥洒青春、有所追求、遭遇挫折,又不得不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我自己的学生时代几乎没什么有趣的经历。大部分时间里,我不过是带着青涩的苦恼、不安以及怠惰,在迟疑和逃避中度过了每一天。正因为受不了这种阴暗和消极,我才写了《四叠半神话大系》和《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然而,在《奔跑吧!梅洛斯:新解》里,我相对坦诚地写出了自己一直逃避书写的那些青涩的部分。”森见对自己的这本书如此解释道。相信即便跨越了国度,作品中所描写的大学生活、青春故事以及那份“青涩”,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奔跑吧!梅洛斯:新解》阅读起来乐趣十足。但是,它又是一部依托于文学经典的作品,要是脱离了原作的参照,阅读时的乐趣也就少了大半。如果一位并不熟悉原作的读者翻开此书,他读到的仅仅是作品中的快乐和异想天开,却难以察觉在巧妙保留原作细节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时的那种认真和美妙,即作者所追求的“脱胎换骨”。如果我不知道《山月记》,或许就会忽视作者写下 “他巧妙地利用留级和休学,勇敢地挑战了几乎被认为是不可能打破的、延长修学年限的历史纪录。这是一次无人赞颂的孤独行军,真可谓‘万里孤军来’”“有人被公司派到国外,有人喜结连理,还有人创业,有人年纪轻轻就竞选地方市政议员——这些他都有所耳闻,那些昔日视为愚物不屑交往之流,如今都踏踏实实地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时的用心和用意,而这些细节恰恰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基于上述原因,本次专门重译了五部经典短篇的原作,制作成别册附送。内容如下:
中岛敦《山月记》,一九四二年刊载于《文学界》杂志,取材自唐传奇《人虎传》;
芥川龙之介《竹林中》,一九二二年刊载于《新潮》杂志,取材自《今昔物语集》;
太宰治《奔跑吧!梅洛斯》,一九四〇年刊载于《新潮》杂志,取材自古希腊传说和德国诗人席勒的《人质》;
坂口安吾《盛开的樱花林下》,一九四七年刊载于《肉体》杂志;
森鸥外《百物语》,一九一一年刊载于《中央公论》杂志。
森见登美彦在后记中也提及了五部作品最为吸引他的地方——《山月记》:化身为虎的李征那段极具力量的悲痛独白。《竹林中》:被绑在树上无奈目睹全过程的丈夫的痛苦。《奔跑吧!梅洛斯》:不断向前跃进的行文,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创作时的愉悦心情。《盛开的樱花林下》:被斩杀的妻子们的尸体旁边,女人伫立的身影。《百物语》:孤独地静坐在热闹的房间里,双眼充血的男子。阅读本书的各个短篇之前,如果以此为线索先阅读原作,应能最大限度地享受此书的乐趣,更深入地了解森见登美彦这位作家。
那么,透过这部作品我们能读到些什么呢?
所谓的“纯文学”和“大众文学”二分的界限正在消融。大批新生代作家的作品实际上都无法以此归类。针对这些强调独特创意、故事情节和阅读愉悦性,并以此获得大批读者的作品,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直译过来即“娱乐文学”。对日本出版界感兴趣的读者应该经常能在近年崛起的“书店大奖”宣传语中见到这个词。提及“娱乐”,容易使人产生商业化、同质化、哗众取宠的印象,实际上这与近年来称之为“娱乐文学”的作品的本质相去甚远。就拿“书店大奖”来说,秉承“能够让每一位读者的阅读都津津有味”的宗旨,正是看重每一部作品独一无二的构思和故事,每一位获奖作家也都有各自鲜明的个性。这里的“娱乐”更多指的应当是“获取快乐”。相较于这样年轻有活力的文学,存在至今的“纯文学”“大众文学”就有了传统严肃的意味。
专注于写年轻人的故事、写发生在京都的故事、写充满奇思妙想的故事、写让人读了开心的故事的森见登美彦,我想他的作品称得上是“获取快乐的文学”中的佼佼者。更为重要的是,正因为有诸如森见登美彦这样的作家存在,文学才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如果说传统文学象征了文学的庄严,那么这些新兴文学则正在转化为文学的生命力。“娱乐”和“文学”当然并不相斥,文学以新的形式得以存续的时代已经来临,日本文学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幅拓展了其阅读疆域。
《奔跑吧!梅洛斯:新解》正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森见登美彦在后记中写道,面对这些经典作品时,仿佛感觉它们向自己发出了“来挑战我吧”的呼喊。这是传统文学应有的权威。而回应这种权威的,是森见登美彦“让经典脱胎换骨”的创作动机。通过这样一部重新创作的小说,原作品及原作者的精神得到了新的解读和延伸。不难想象,哪怕在日本,应当也有许多读者因为这本书,首次或再次阅读了经典原作,传统文学的生命力也由此得以再生。所以,在这样的作品里,新兴文学和传统文学是一种共存和传承的关系,这并非对权威的破坏,而是一种良性循环。
森见在《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里提到过:所有的书之间都存在着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它们共同组成的书海即是一本更为巨大的书。这实际上说的正是书写的共存和传承。参照前文所列别册的作品简介,不难发现,被本书选为基底的作品,同样构建于其他文学或文化的基盘之上。中国唐代传奇、日本平安朝传说、古希腊神话、德国的叙事诗、日本传统民间活动……种种古典文学、文化“脱胎换骨”后形成的作品,经森见之手又完成了另一次“脱胎换骨”。一位作家有条件和能力去完成这样的创作,对作家本人和文学来说都是一种幸运。
而如今,这部日语作品被翻译成了中文。共存于同一作品中的新兴文学和传统文学,被同时转化为另一种文字,即将被更多读者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更为久远和更加广泛的文化传承有了可能,这样的结果让人无法不羡慕。
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能有这样一位作家,敢于挑战传统文学,能让经典作品脱胎换骨,还能带给每一位读者快乐,我会为有这样一位作家和这样一种传承而骄傲。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7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不亏(101+)
- 二星好评(302+)
- 值得下载(183+)
- 赚了(547+)
- 好评多(102+)
- 可以购买(458+)
- 书籍完整(256+)
- txt(580+)
- 博大精深(97+)
下载评价
- 网友 养***秋: ( 2024-12-26 08:44:31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訾***晴: ( 2024-12-26 12:11:53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常***翠: ( 2024-12-15 12:32:01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家***丝: ( 2025-01-01 09:53:32 )
好6666666
- 网友 利***巧: ( 2024-12-17 04:06:1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谭***然: ( 2024-12-22 21:31:19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隗***杉: ( 2024-12-24 16:02:29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曾***玉: ( 2024-12-22 04:30:01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相***儿: ( 2024-12-22 05:19:24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沈***松: ( 2024-12-27 06:18:29 )
挺好的,不错
- 9787562835769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古玩收藏投资解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浙江新高考优秀模拟试卷汇编45套 生物(2019版)--天星教育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向上管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复旦家长课堂·做自己就是最好的:从留学到求职,美国商学院面试官如是说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张爱玲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养老保险经办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正版】视唱教程2B第二册 第二分册法国亨利雷蒙恩 人民音乐出版社 古斯塔夫卡卢利谱号练习音符高低音歌曲曲目练习人民音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青藏高原的地景与圣境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美学漫步(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高中)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3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9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