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冲刺模拟试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2014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冲刺模拟试卷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2014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冲刺模拟试卷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2014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冲刺模拟试卷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2014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冲刺模拟试卷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2014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冲刺模拟试卷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2014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冲刺模拟试卷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2014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冲刺模拟试卷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2014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冲刺模拟试卷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是企业法律顾问人员从事法律顾问工作的职业准入考试。它对于提高企业法律顾问工作准入门槛、构建企业法律顾问职业共同体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是和国家司法考试并列的法律职业人员资格准入考试,但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有各自的特点。虽然同是四份试卷的考试,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有一卷考查企业管理知识,这是司法考试没有的;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不要求一次全部过关,可以两年内考完全部四个科目;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考查内容侧重于企业常用的知识,比如民商经济法知识,就单独成一卷;此外,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的难度上也和司法考试有差异。所有参加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把握这个考试本身的特点,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应考。
众所周知,复习备考最基本的素材有三种:教材、真题、模拟题。教材是大纲内容的细化,是考试涉及知识点的汇集,属于必读内容;历年真题为过往之借鉴,是备考关键辅导用书;而模拟题则承担着增大考生练习量、融合*知识点、预测下一年考试趋势的任务,而这正是本书的定位。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培训中心应邀为一些企业进行了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的针对性培训,本书就是在组织相关培训的同时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的。
本书的使用方法是:在完整复习一卷内容并且对历年真题有所了解之后,为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模拟检测使用。本书的题目知识点分布尽量与真题接近,考虑了今年考试可能的趋势变化,题目考查方式的设计与真题可能还有一些差异,但试题所涉知识点尽可能全面、均衡。
本书根据2013年考试真题的新变化对原有试题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修改。2013年真题与以前真题相比,有一些变化,主要表现在:(1)从考查范围看,均限于指南范围内知识点,且均有明确的法条依据(不再涉及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等)。(2)从考查难度看,难度居中的题目比例占到60%左右,偏难和偏易的都在20%左右。(3)从考查重点看,基本限于各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和基本原理,不再考查生僻和在理论上有争议的考点。(4)从考查方式看,尽量通过设计真实情境案例或应用的方式,以加强考查的灵活度,发挥考试的引导作用。
书籍目录:
2014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冲刺模拟试卷
综合法律知识(卷一~卷四)
综合法律知识(卷一)
综合法律知识(卷二)
综合法律知识(卷三)
综合法律知识(卷四)
2014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冲刺模拟试卷
民商与经济法律知识(卷一一卷四)
民商与经济法律知识(卷一)
民商与经济法律知识(卷二)
民商与经济法律知识(卷三)
民商与经济法律知识(卷四)
2014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冲刺模拟试卷
企业管理知识(卷一~卷四)
企业管理知识(卷一)
企业管理知识(卷二)
企业管理知识(卷三)
企业管理知识(卷四)
2014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冲刺模拟试卷
企业法律顾问实务(卷一一卷四)
企业法律顾问实务(卷一)
企业法律顾问实务(卷二)
企业法律顾问实务(卷三)
企业法律顾问实务(卷四)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2014年全国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冲刺模拟试卷
综合法律知识(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l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1.对法律监督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监督的方法,可以分为( )。
A.对法律事实的监督和对法律文件的监督
B.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C.对执行公务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和对各政党、社会团体、组织和公民的监督
D.事前监督、事后监督和事前与事后相结合的监督
2.《刑法》第239条第二款:“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属于( )。
A.绝对确定的规范 8.相对确定的规范 C.非确定的规范 D.准用性规范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8.司法民主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D.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
4.最高人民检察院2012年12月31日发布了关于办理行贿案件的法律解释,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该法律解释属于( )。
A.立法解释 B.行政解释 C.司法解释 D.非正式解释
5.根据法律规范本身的性质,可将法律规范分为( )。
A.确定性规范和非确定性规范
B.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C.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权义复合性规范
D.不同部门法规范
6.根据《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需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
B.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维持特别行政区的社会治安
C.特别行政区享有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D.特别行政区可以以独立关税区的形式参加国际贸易
……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作者:人类学科研究员 发布时间:2017-10-20 22:05:32
没什么帮助,但我某些观点和作者一样。
作者:於清樂 发布时间:2018-04-26 13:30:01
在这个领域内算好书了,但推导太随意了。
作者:豆豆爱土豆 发布时间:2023-06-23 09:05:22
智能管理会计必读
作者:葫芦 发布时间:2020-05-31 09:11:29
确认了饮食中的茄科植物和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联,但对坚果和种子的提倡值得怀疑。太多篇幅在介绍自查和菜谱,作为科普来看整体信息量不足。
作者:Oxymoron 发布时间:2022-11-09 09:29:58
部分工作成果mark
作者:晓风 发布时间:2010-01-17 20:00:02
初中很迷刘墉,虽然早已不再看这种类型的书,但感谢那时候他带给我的正能量。
深度书评:
札记:本书理路之归纳
作者:沙门 发布时间:2012-01-05 23:37:28
宋儒说理为“如有物焉,得于天而具于心”,“理在人心,是谓之性”;说“性即理”,把天理与“性”等同,而天理是唯一、不易之理,由此推出性也是唯一、不易的;姑且把此性称之为性1。而为了解释人、物生而秉性不齐,又提出“气质之性”,此性则非“即理”之性也,我们姑称之为性2。
宋儒把性1比喻为清水,性2比喻为泥污,因此所谓修道即是去除污染、返回本原。这样,就把性1(理、道)与性2(人的自然秉性:血气心知)对立起来,前者来自“天”,附著于心上,成为心的“房客”。相应的,天理和人欲就对立起来,成为互斥的东西——“不出于理则出于欲,不出于欲则出于理”。
东原不承认有两种“性”,认为只有一种性,即人的自然秉性——血气心知,姑且称之为性3。宋儒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把道、器对立起来。东原则策略性地把存在层级上的“上、下”训为发生学上的“前、后”,于是所谓形而上、下,不过是人或物受生成形之际,“阴阳气化”转变、固定为“血气心知”的过程中形成的差别。这种差别不是截然高下的,而是连续的,在本体论上不二的。
“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血气心知,性之实体也。”
性3“非理也”;它不是唯一、不易的,而是根据不同的物种而截然不同,比如牛马之性与人之性绝然不同,而同物种的个体也“往往不齐”,因此(性)相近但不相同,比如人有上智下愚之差异。但是,总的来说,东原认为人性是善的,原因是:人有心智,能够认识事物之理,能够长养、扩充以至于圣贤(习相远)——这种可能性虽然并不总能实现,但对每个个体都是存在的。
宋儒的“理”高妙玄远,是一种“净洁空阔”的形而上实体,东原认为:“其所谓性、所谓道,专主所谓神者为言。…所谓道者,指天地之‘神无方’也”;这种所谓“理”实则是从释、老学中的最高本体转变而来,非六经、孔、孟之道。
而东原对“理”的定义则很平实:“心之所同然始谓之理…天下万世皆曰‘是不可易也’”,也就是说,理是一种能够得到不同人群普遍认同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正确认识。他的另一个突破性创见是:所谓理其实来自欲——
“天理者,节其欲而不穷人欲也。”
“尽乎人之理非他,人伦日用近乎其必然而已矣。推而极于不可易之之为必然”
“荀子知礼义为圣人之教,而不知礼义亦出于性;知礼义为明于其必然,而不知必然乃自然之极则,适以完其自然也。”
东原把人的血气心知、欲望称为“自然”;明于自然之则,将其推至(天下万世)不可易之“必然”,即是理(“就其自然,明之尽而无几微之失焉,是其必然也”)——此处所谓“必然”,我理解是“必定如此,非此不可”的意思。然而,从自然到必然(类似实然到应然)其实有一个跳跃,其中的关节是:
“欲遂其生,亦遂人之生,仁也。”
亦即,要寻找一种能够自遂、遂他,让所有人的欲望得到平衡的满足的道理-规则。如果找到、实现了这种“极则”,则又回过来可以“完其自然”。亦即如下循环:自然必然礼义自然。因此,东原的理论是始于自然,又终于自然的。
人能达到这种必然的原因是人有认识能力——“心之神明,于事物咸足以知其不易之则,譬有光皆能照,而中理者,乃其光盛,其照不谬也。”即是说,“理”并不是作为“性1”之实体预置在“心”中,而是心的认知能力的对象和结果。
在认识论上,东原认为:心与理有一种天然的符合——
“(如声色之于耳目)理义在事情之条分缕析,接于我之心知,能辨之而悦之;其悦者,必其至是(最正确)者也。”
“凡人行一事,有当于理义,其心气必畅然自得。”
“人物受形于天地,故恒与之相通。”
此处近于心学,即(是否合)理可根据内心的自信来确证,而不是根据外在的(交互主体性)的判则,这和前面说理是“心之所同然始谓之理”有点矛盾——虽然后者也是讲“心”,但讲“同然”就摒弃了唯我论,铺开了走向客观性的道路。
东原理论在伦理学上的重要推论是对“欲”不同态度。宋儒讲“不出于理则出于欲,不出于欲则出于理”,因此要“存天理、灭人欲”。东原将此命题置换为“不出于正则出于邪,不出于邪则出于正”,即用“邪”(或作“私”)置换了“欲”。他对“欲”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乃至将“欲”认为是“仁义”的源泉(自然必然):
“不私,则其欲皆仁也,皆礼义也。”
“古圣贤所谓仁义礼智,不求于所谓欲之外,不离乎血气心知,而后儒以为如有物凑泊附著以为性。”
相反的,那些以禁欲、“灭人欲”为成圣成贤之必要条件的人,表面看上去纯洁、崇高,实则有极大危险,因为他们敌视人类的合理的欲望,从而易陷于冷酷:
“使无怀生畏死之心,又焉有怵惕恻隐之心?”
“虽视人之饥寒号呼,男女哀怨,以至垂死冀生,无非人欲,空指一绝情欲之感者为天理之本然,存之于心。”
另一面,由于他们认为理是“得于天而具于心”,只需要内心的确证,不需要交互主体的(相互)认可,于是会陷于“意见”的偏执:
“天下不乏严气正性、嫉恶如仇之人,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执显然共见之重轻,实不知有时权之而重者于是乎轻,轻者于是乎重。其是非轻重一误,天下受其祸而不可救。”
道德上的洁癖并不能保证认识的正确,而过度的道义自信适足以祸及天下苍生。这不禁让我想起西哲所说的“知性乃一种道德义务”(The moral obligation to be intelligent)。
东原对此二种危害极其忧虑和痛恨,因此不惜起而打倒圣人、破坏偶像,非程朱、斥陆王;他基本上全盘否定宋以降的新儒学(只对张载的几句话表示了赞同:“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念念心返回六经、孔、孟的正道。虽说借古维新是儒学中一贯的革命策略,但就否定新儒学的超越主义,回归古老的经验主义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东原比宋明理学更贴近六经、孔、孟的精神也是事实。
骁勇一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真是因为宠信伶官失败身亡吗?
作者:亢龙无悔 发布时间:2022-07-04 09:13:42
骁勇一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真是因为宠信伶官失败身亡吗?
文 和运超
就在朱温登位建立后梁这一年,李克用病重,次年正月就死了,年五十三岁,临终前交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羽箭,让他牢记著名的三大仇恨。只要夺取幽州稳固北方,否则晋军无法放心南下。二是朱温是死敌,三就是结义的契丹,说好联手,结果唐朝覆灭,梁朝强大,契丹最终背信弃义。
关于李存勖继承晋王之位,其实他并非李克用的长子,本来家中另有长子落落,据说也是相貌堂堂,非常骁勇,被李克用任命为河东节度副使兼晋阳令,铁林军指挥使,足可以看出其受到倚重的地位。
唐昭宗乾宁三年(896),李克用攻打魏博节度使罗弘信,朱温令大将葛从周领军在洹水驻扎救援罗弘信,留下庞师古继续攻打郓州。朱温的军队在洹水的阵地前挖了许多沟坎,李落落领军冲锋时遇到沟坎被绊倒,被汴军活捉。李克用亲自去救落落,战马也被绊倒,也差点被擒获,李克用回身发箭射中一名汴军将领,才侥幸脱身。李克用向朱温请和要赎回落落,朱温不但不答应,还把落落交给罗弘信杀掉。罗弘信因杀了落落,坚决倒向朱温阵营。而李克用和朱温之间的血海深仇也越发深重。
李落落的生母没有记载,但作为长子和受到李克用非常喜爱看重,按说很可能是跟随李克用最早的正室刘夫人所生,但也有说法刘氏并无所出,所以李存勖一直得到刘氏喜爱,后来帮李存勖能继承晋王之位出力不少。这个多半有一些后来的修饰,古代嫡庶之分在唐代这种有一些门阀遗风的社会背景确实存在,但是,问题不在于此,实际上在塞外部族之中,对嫡庶的等级差异远比中原家族突出。最典型的契丹、蒙元,庶出儿子就再有本事,也根本没有继承资格。
李存勖是侧室夫人曹氏所生,但在李落落死后,确实可能被刘氏视为己出,仅仅是可能,笔者并不太相信史书描述。事实上李存勖建立后唐,尊生母曹氏为太后,封父亲正室夫人刘氏为太妃,让刘氏夫人回去太原生活,这个可是大大违背中原礼制,假如当年刘氏夫人对李存勖有养育帮助,视如己出的恩情,李存勖此举就太过忤逆。
李存勖才干出众,的确并不是多么理想的圣贤明君,但是反过来看,史书的塑造多有美化,刘氏确实是李存勖嫡母,可能也喜欢他,但并没有像说的那么对他有太多关照,所以,李存勖对刘氏的感情也是普通或者一般程度的,他更亲近的还是生母曹氏。
在沙陀这种刻意尊崇李唐,积极进入中原的边疆部族来说,这种转变应该是有所体现,所以李存勖靠着这种机缘推动,加上成长以后应该是青出于蓝,比兄长有过之而无不及,确实也得到李克用的器重,最后成为继承人。
即便如此,李存勖的继位也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李存勖随军参加作战时间很早,十一二岁就开始接触战事,二十四岁继承晋王,也有十二年左右的从军经历。但是环绕身边的众多李克用养子和叔父辈,大多也是粗鲁武人,也是一样久经沙场,根本不好管束。
当时李克用的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等自恃各自领军,又年长,对李存勖袭位非常不满。有的称病不朝,有的见而不拜,甚至说动其叔父李克宁意欲谋害李存勖,投降后梁。关于李克宁的情况,史书在多数时候是以正面记载居多。比如《新五代史》称他从小以仁孝贤良闻名,在李克用等兄弟中口碑极好,似乎从侧面说明李克宁的名声威望在李氏家族和沙陀军中一直不低。另外还表示他和李克用的关系也非常亲密,像早期在河朔对付吐浑部赫连铎,入中原追击黄巢,李克宁都紧跟左右,甚至充当先锋,立下许多功绩,后来任振武军节度使防守后方,军中事务全由他做主,李克用基本不用操心。
李克用临终之际,确实对李克宁等元老宿将交代,把李存勖交给他们,希望尽心辅佐。《新五代史》又刻意描绘一个李存勖谦让的场面,表示先把事务都交给叔父辈打理,等自己再长大成熟一些再接受父亲的事业。李克宁却态度非常坚决:“吾兄之命,以儿属我,谁敢易之?”当即率先向李存勖参拜,把他推到晋王的位置。
按说李克宁此前是一个非常忠诚正面的形象,为何立场很快发生转变?史书的记载非常戏剧化,感觉李克宁的态度其实比较暧昧,貌似他经不住李克用两个养子李存颢、李存实的煽风点火。
更要命的是妻子孟氏个性鲁莽冲动,对李克宁屈服于二十出头的侄儿李存勖很不甘心。
李存颢、李存实两人的事迹非常少,只能说明他们在李克用众多杰出养子中很不起眼,甚至不大被看得起,很想借着扶立继承人博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李存勖年轻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他继位时的表现,大体按照原来的传统尊重各位前辈和兄长,他们两人过去和李存勖显然并不亲近,感觉地位不会发生多少改变。所以对李存勖和李克宁之间的关系,他们打算冒险突破。
李克宁原本比较粗鲁质朴,按说他本来是带头拥护李存勖的,要说存有取代之意,李存勖当着众人表现谦让时,他可以接受暂代理事,然后慢慢取而代之,以他在家族和军中地位,恐怕不会有太大的争议。《新五代史》写第一次劝说拿出了 “众兄弟及”的传统,并不是中原有这么一套继承办法,在边塞部族来说更是普遍习俗,所以,史书提这一笔的用意应该是再次强调李克宁当时的忠直一面: “养子存颢、存实告克宁曰:‘兄亡弟及,古之道也。以叔拜侄,理岂安乎?人生富贵,当自取之。’克宁曰:‘吾家三世,父慈子孝,先王土宇,苟有所归,吾复何求也?’”李存颢、李存实感到难以说动李克宁,于是就调转枪头从孟氏下手,孟氏受到蛊惑,反复对李克宁软硬兼施,终于使他被影响,参与了逼迫李存勖的行动。
到底李存颢、李存实和李克宁安排了一个怎样的行动,史书记载十分含糊,由于核心人物李存颢和李存实根本缺少记载,甚至李存实最后结局如何都没有说清楚。那么,
李克宁的形象从意志非常坚决,经过夫人孟氏一番软硬兼施就失去理智,甚至原则,这个人物形象崩塌显得比较矛盾。由于这是一件大事,应该是有根据,只不过这次危机很多细节已经难以还原。
而李存勖在应对这次危机中,已经初步显示出他的睿智多谋,他先取得监军张承业和大将李存璋等人支持,张承业、李存璋是和李克宁一起接受李克用托孤的心腹元老。
其中张承业是宦官,原本姓康,来自长安宫廷。唐昭宗和宰相崔胤大肆诛杀宫中宦官时,张承业就因为远在河东侥幸躲过。因曾多次出使地方,张承业很早就做过李克用军中的监军,关系不错。唐昭宗被李茂贞威逼时,有人建议去河东太原避祸,张承业主动负责去联系李克用,但因河东较远,最终皇帝去了较近的华州韩建那里,张承业就在李克用身边留下了,两人关系越来越亲密,张承业对李克用非常忠诚,最后成为受命托孤的心腹之一。
由于久经战阵,实际张承业对军事方面也颇有所长,在柏乡之战和征讨幽州刘守光时,张承业都为李存勖积极谋划,后来也成为坐镇太原的重要心腹,成为开府仪同三司,封上将军、燕国公的重臣。
张承业一直把李氏父子视为支撑唐室,征讨各路背叛李唐的忠臣,最后李存勖准备建立后唐称帝时,张承业作为唐朝宫廷出身的旧人,内心却有一些转不过弯。
其实据《新五代史》的描绘,张承业的态度也很像《三国志》里曹操身边的荀彧。
这一点,笔者前面论述后梁朱温时,也曾提过欧阳修写史对《三国志》笔法的继承。张承业表露内心的一番话非常感人,称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与梁血战三十年,本应该是讨灭敌人,为先帝报仇,然后册立唐室后人,不应该急着谋求称帝,认为这样会令天下人失望。然后自称不过唐家一个老奴,希望大王功成以后归隐田园,只要离开时,路人们知道他曾经是朝廷的敕使,先王的监军就心满意足。李存勖当时受到朝野劝进,当然不会同意去寻找李唐的后人出来做小皇帝,张承业就一病不起,死时已经七十七岁。
张承业在史书中的形象和历来人们认为荀彧晚年反对曹操,内心存有汉室极为相似。但也稍微有一些分别,都知道荀彧大有被曹操逼死的嫌疑,而张承业并没有,甚至张承业还说假如确实寻不见李唐的后人,然后“大王自取”的话。
笔者分析史书描绘张承业的内心,他希望维系李唐可能是事实,但是其实更强调的是要讨平天下叛唐之各路豪雄,尤其是朱温的后梁,张承业已经年逾古稀,时日无多,作为一个有深厚阅历见识的唐末宦官,对大势所趋并非毫无觉察,所以史书的说法也非常明白,对李存勖的劝谏主要在觉得他太年轻,太急于称帝,如此会令天下有非议。
《三国志》里荀彧劝曹操的原话也是“不宜”称王,本意是最好不要,以荀彧这种以睿智见长的人,绝非看不清天下形势,按说也不是完全反对,真正想表达的也是指操之过急,只是荀彧说得更含蓄,可能让曹操觉得他有反对的意思。
李存璋也是李克用最早的养子之一,从代北起兵就跟随李克用东征西讨,如李克用打算吞并云州大同时,擅自杀段文楚一事就是李存璋代李克用所为,非常受信任。史书记李克宁貌似和李存璋有一些分歧矛盾,两人关系就不大好。管理府中埋伏甲士,擒杀李克宁、李存颢等人,初步稳固了内部。
然后在救援潞州一战上,依靠老将周德威的威望和坚守,打出漂亮的反击战,才算真正巩固了晋王地位,得到河北王镕的倒戈,然后就是更加精彩的柏乡之战,李存勖的威名日益显赫。
这一段论述后梁时已经提及,简单回顾就是李存勖与王镕的联军至距离柏乡五里的野河(今滏阳河支流)北岸,与梁军隔河对峙,王景仁本来赶造浮桥准备渡河。李存勖在大将周德威的建议下退到距离柏乡三十余里的鄗邑。梁军因柏乡缺少草料,派兵士到附近割草,却遭到晋军骑兵不断袭扰,导致军心不稳。
周德威命三百骑兵到梁军前挑战,王景仁列阵出击。周德威且战且退,将梁军诱至鄗邑以南的旷野地带展开交战。李存勖趁机发起冲击,和周德威一同夹击梁军,俘虏陈思权等梁军将校二百八十五人,“斩首二万级,获马三千匹”,缴获“铠甲兵仗七万,辎车锅幕不可胜计”。这一战,梁军龙骧、神威、神捷等精锐几乎全军覆没,仅剩主将王景仁与副将韩勍、李思安等数十骑连夜逃归。李存勖乘胜进围邢州(治今河北邢台),一直掠地至黎阳(治今河南浚县)。
柏乡之战后,李存勖暂缓对后梁的攻势,回头再取河北幽州地区,以消除后顾之忧,对准三大仇恨的另一目标——囚禁父亲刘仁恭而继任幽州节度使的燕王刘守光。李存勖表现出非凡的策略,联合成德、义武、昭义、振武、天德五镇遣使奉册,共尊刘守光为尚父,以滋长其野心。刘守光以为六镇畏惧幽州兵威,于天祐八年(911)八月在幽州称帝,建号大燕。
李存勖借此契机再命大将周德威兵出飞狐口(在今河北蔚县),联合成德镇、义武镇一同征讨刘守光。周德威夺取涿州,进围幽州。刘守光慌忙向后梁求救,朱温亲率大军北上,命杨师厚围攻枣强,又命贺德伦攻打蓚县(治今河北省景县)。但梁军虽攻破枣强,却在蓚县被晋将符存审、史建瑭击败。
朱温死于后梁的凤历元年(913)二月,李存勖这一年再次亲征幽州,俘获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带回太原后处死,祭奠其父李克用,然后留心腹大将周德威守幽州。
李存勖的河东沙陀军威震天下,王镕、王处直相继遣使入晋,共推李存勖为尚书令。李存勖依礼三辞,而后接受,在太原开设霸府,建立行台。
天祐十二年(915),后梁的魏博节度使杨师厚病故,梁帝朱友贞趁机将魏博镇分为两镇,以削弱势力,结果引发士兵反抗,囚禁新任的节度使贺德伦,请降于晋王。李存勖就乘势进占魏州(治今河北大名东北),反过来处死首领张彦等人,以威慑手下的士卒。他收编魏博的牙兵挑选组成一支亲军,亲自兼领魏博节度使,随后又攻取德州、澶州(治今河南清丰西)。
天祐十三年(916),梁帝朱友贞为反击李存勖,命王檀、谢彦章、王彦章等兵出阴地关(在今山西灵石西南)进犯太原,但久攻不克,只得退兵。李存勖声言回师太原,以引诱屯兵莘县的刘鄩出战。刘鄩中计,想趁机夺回魏州,结果遭到李存勖、李嗣源、符存审的三面夹击,李存勖在故元城(即王莽城,在今河北大名东北)大败梁军,此后,李存勖接连攻取卫州(治今河南卫辉)、洺州(治今永年东南)、相州(治今河南安阳)、邢州(治今河北邢台)、沧州、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等地。黄河以北除黎阳(治今河南浚县东)一地外,全被沙陀晋军占领,双方形势从此发生逆转。
就在沙陀新一代首领晋王李存勖经过数年奋战,终于壮大实力超过后梁的时候,天祐十四年(917年),发生重要属下卢文进投奔契丹一事。
卢文进原是刘守光手下骑将,归顺李存勖时就是见风使舵,率先投降,被任命为寿州刺史。
河朔地区并无寿州,原则上寿州位于中原的江淮地区。《旧五代史》指这个寿州刺史属于遥授,实际是一个空头衔,卢文进驻守是在蔚州(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归李存勖的弟弟李存矩统领。李存矩的排行记载不清楚,当时是威塞军防御使统领山后八军,也就是河朔后方的留守军总管。当李存勖与后梁将领刘鄩在莘县激战时,命李存矩率兵来援,李存矩招募山后兵约数千人,再令民众献出马匹,民众卖十牛才能易一马,于是人心怨恨。
即便被招募的士兵也不愿意南行,大军行至岐沟关时又生枝节。据说李存矩不但不好言安抚众将士,反强纳卢文进的女儿为侧室,卢文进心虽不愿,但起初也不敢强行拒绝。很快军中噪动,一众将士发生反抗,冲入帐中怒杀李存矩,卢文进得知后据说抚尸大哭,然后被众军拥为主帅,决定北上投奔契丹,并引契丹军南下抢占幽州。
这一幕情节实在有一些匪夷所思,浮夸不实的地方。《旧五代史》中对这一事的记载倾向于卢文进颇有被迫无奈,然后屈从于手下将士反抗,再随大流之意。而后来的《契丹国志》一书,则直接称整个激起军士动荡,怒杀李存矩,转投契丹,再引契丹军南下攻掠幽州全是卢文进积极谋划推动,他根本就是整个变故的核心主角。
显然《旧五代史》的塑造有回护传主的色彩,看当时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对卢文进的收留非常慷慨,直接授他幽州兵马留后,以唐代习俗来说就是准节度使。假如卢文进本质上是一个毫无主见,被动窝囊的形象,耶律阿保机敢轻率让他充当夺取幽州的主打先锋吗?
当时幽州是被河东方面的核心大将周德威控制,卢文进的改投契丹是推动契丹和沙陀关系骤变的一大要害。契丹方面也是大军出动,史书号称率五十万大军,显然非常之夸张(堪比史书写朱温最后一次北进也是号称出动五十万),多少也表明耶律阿保机对卢文进这一次投靠,对把握机遇攻取幽州是非常看重,要是卢文进属于纯粹草包,契丹方面会不会轻易为他出动大军都是问题。
晋军守将周德威孤军坚守幽州,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审、李嗣源、阎宝统领七万步骑救援。李嗣源率援军大败契丹军,解除幽州之围。此战,晋军俘斩以万计,缴获牛羊、辎重无数。显然如果契丹有三五十万大军,面对区区七万沙陀军如此不堪一击,也太不可思议,所以史书所记契丹兵马数量极为夸大其词。假若契丹军的数量与李嗣源援军相差无几(五六万或七八万都可能),当时契丹的平均战力恐怕尚不及沙陀军,所以被俘被杀超过万人,相对合情合理。契丹的军力壮大和战力提升还要假以时日。
天祐十七年(920),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攻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准备降晋,遭到刘鄩围攻,遣使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命符存审、李嗣昭(其身份记载有矛盾,以《旧唐书》称是李克用亲子,李存勖称其为兄。但《旧五代史》《册府元龟》记载颇含糊,既有属于宗室的一面,也有养子的一面。而《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称其为养子,还说他本名韩进通。总的来说是养子可能性比较大,因为李存勖是李克用次子应该没有异议,此外就一个亲生长子李落落死于朱温和罗守信手中。其余养子大多比李存勖年长,所以称兄长的情况很普遍)李建及出军援救,在同州、渭河两次大败刘鄩,并追击至奉先(今陕西蒲城)一带,河中镇从此归附于晋。
天祐十八年(921),河中、昭义、横海、成德等十一藩镇一同遣使劝进,请李存勖称帝,被拒绝。之后,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引契丹军南下,意图背叛李存勖,被义子王都囚禁。王都继任节度使,不久被契丹军围困在定州。天祐十九年(922),李存勖率五千铁骑北上,先后在新城(今高碑店市一带,属于河北保定市管辖)、望都(今望都县,也属于保定市)大败契丹军,解除定州之围,并乘胜追击至幽州。
另一方面,晋军在镇州却连连失利,阎宝攻城受挫,羞愤病逝。继任主帅李嗣昭、李存进也相继战死。梁军趁虚反扑,攻克卫州、新乡等地。天祐二十年(923)四月,李存勖为振作士气,接受劝进,在魏州(今河北邯郸市大名县)称帝,改天佑二十年为同光元年。他沿用唐的名号,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表示他们一家是李唐正统的继承人,史家一般称五代的沙陀李氏为后唐。
和朱温在中原河南建立后梁相仿佛,后唐在河北建立时同样面临严峻的形势。
塞外契丹侵扰幽州,直逼河北。潞州守将李继韬(他是前面提到的参加争夺河中,打败梁将刘鄩的李嗣昭之子,李嗣昭于天祐十九年攻取镇州时被梁将张处瑾的人马射杀,李存勖建立后唐追封太师兼陇西郡王。本来由长子泽州刺史李继俦袭位昭义军节度使,但被次子李继韬设伏囚禁夺了职务)改投后梁,梁将董璋则攻打泽州(治今山西晋城),意图接收李继韬一家顺便为后梁吞并昭义镇,可说是险象环生。
此时,三十七岁的李存勖为扭转战局,决定趁梁军东面空虚之机,出兵奇袭郓州,以切断梁军右翼,再伺机直取梁都汴州。
同光元年(923)闰四月,李存勖命李嗣源率五千步骑连夜冒雨渡河,一举袭破郓州。朱友贞听闻郓州失守,命王彦章率军阻止唐军。李存勖命朱守殷严守德胜城,自率亲军进屯澶州。
梁将王彦章先隔断河北唐军与郓州的联系,再图收复郓州。李存勖又命朱守殷放弃德胜北城,装军需器械顺河而下,协助李周固守杨刘城(位于今山东东阿县东北六十里外杨柳乡)。两军各自沿河岸几度交手,互有胜负。不久,王彦章攻到杨刘城下进行强攻,并以九艘大船阻拦唐军增援。李存勖的心腹谋臣郭崇韬领兵奔博州(治今山东聊城东北),在黄河东岸修筑新城接应郓州的唐军。王彦章又率军反攻博州,再用十余艘船往来黄河中流配合作战。郭崇韬据城坚守,李存勖率军自杨刘城增援。王彦章只得撤军,退守邹家口(也是黄河岸边渡口,在今山东东阿县的东北,距离当时杨刘城不太远)。
这一年八月,朱友贞安排四路反击:命段凝攻澶州、董璋攻太原、霍彦威攻镇州、王彦章攻郓州,打算向后唐发动一次全力总攻,依然犯下兵力分散令汴州空虚的重大失误。他还命梁军掘开滑州(今河南滑县一带)南面的黄河大堤以阻止唐军,以为就能确保后梁京畿地区的防线。
九月,梁将康延孝投降后唐,其实康延孝本来也是代北旧人(为西域昭武九姓在中原的康氏后裔),早年跟随过李克用,起初在军中为普通士卒,不大起眼,加上犯下过失就逃跑投奔了朱温,然后慢慢积累功绩做到将领的位子。这时对后梁前途失望,打算把握后唐新立的机遇再次投靠,他将后梁的军情告知李存勖,对后来李存勖坚定突袭的计划起到很大作用。
这时李嗣源在郓州大败梁军,俘获三百余人,迫使梁军退保中都(治今山东汶上)。同光元年十月,李存勖自杨刘渡河进抵郓州,以李嗣源为前锋攻破中都,俘杀一代名将王彦章。当时诸将都认为应继续攻兖州等地,李嗣源听到梁军内部情况后坚持应该趁虚袭汴的战略。
李存勖经过考虑也下定决心,命李嗣源率前军向汴州进发,火速攻城,逼迫梁末帝朱友贞自杀,梁将王瓒开城投降,后梁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被灭,李存勖创造了历史上一段耀眼的奇迹。
对待后梁君臣,后唐庄宗李存勖除了对朱氏父子比较过火,如贬朱温、朱友贞等为庶人,打算掘开朱温陵墓,因张全义力劝作罢。此外,对忠心后梁的宰相敬翔、李振、赵岩、张希逸、张汉杰等,包括从李唐过来的少数老臣郑珏(荥阳郑氏后裔,唐昭宗宰相郑綮的侄孙,后梁后唐时也做过宰相,明宗李嗣源长兴年间身故)、萧顷(隋唐时兰陵萧氏后裔,唐僖宗宰相萧倣的孙子,其族兄萧遘也是唐僖宗时宰相。
萧顷以文字擅长,反对唐昭宗过于妥协朱温,后梁以后不过担任礼部侍郎,尽量选拔一些有才学的年轻文士,博得好名声。后唐庄宗对其不忠不满,但后唐明宗之后还是恢复萧顷为礼部尚书,不久病故,年六十九岁)等,进行贬谪,不过总共也就几十人,大部分只要归顺,李存勖还是继续留用,像宣武节度使袁象先、镇国军留后霍彦威、宣义军留后段凝、耀州刺史王晏球、匡国军节度使温韬,也包括董璋(他也算跟朱温很早的汴州系老人,后来与孟知祥在巴蜀争夺失败),不少还被赐以李姓,显出对他们非常宽容开明。
在处置完后梁大臣等事后,李存勖做了一个决定,就是将后唐京师迁到洛阳,之前的河东太原是沙陀李氏起家之地,原为西京。魏州是建立之地,为东京兴唐府。这一次迁都之后,把太原改北京,另恢复长安为西京,一如李唐旧制。
到后唐之时,南方十国已经基本算完全出现(北方的北汉不在其中,而两淮江南的杨吴还没有改变为南唐),建号称帝的有前蜀和南汉,前蜀是王建之子后主王衍。南汉则是创始之君刘岩,称帝才仅仅几年。不过南汉距离遥远,相对来说还是前蜀占据三川之地,不仅地盘广大,也相对较近。尤其后梁被灭时,岐、楚、吴越、闽等势力纷纷入贡称藩,前蜀却不肯臣服,李存勖便有意讨平前蜀。推动唐军出兵其实还另有插曲,位于后唐腹地河南以南不远的荆州境内,南平王高季兴作为与后梁关系密切的旧人,非常忧心李存勖会南下夺取荆州,就转移矛头希望唐军去对付王氏前蜀。
经过一年左右通好麻痹后主王衍,同光三年(925)九月,李存勖以魏王李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统六万大军征讨前蜀。
李继岌是李存勖的长子,史书称其年龄不大,因此主要军务是副手郭崇韬决断。当时李存勖已近四十,古人婚育都偏早,推断李继岌大约近二十岁左右。
唐军以康延孝、李严为前锋,连克威武城(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今陕西凤县一带)、兴州(今陕西略阳一带)等地,缴获大批粮草。这时王衍还在巡游,到达利州(今四川广元一带)方知唐军从北面进犯,急忙组织三万兵马迎战,被唐军击溃于三泉(今陕西宁强西南),王衍闻讯后仓皇逃回成都。
不到一个月,中书令王宗弼发动手下囚禁王衍、后妃及诸王,自称西川兵马留后,他以王衍的名义邀请李严商谈投降事宜。李严引唐军入成都,抚慰官吏、百姓,命蜀军撤去成都的防备。李继岌率大军进抵城外,王衍率百官出城,前蜀实际在唐军如旋风般的行动下,短短两个多月就宣告覆灭,甚至借平蜀的契机,顺带收复了李茂贞一家占据的凤翔地区,所以李存勖的后唐军威之盛达到顶峰,颇有能够再次混一天下的兴旺势头。
可谁也没想到,就在后唐庄宗李存勖不断创造奇迹的前景下,他也正当盛年,居然在短短一年后就死于洛阳,实在让后人每每读史至此的时候一脸懵逼。
李存勖从小骁勇善战,且颇有谋略,军事上从来是一把好手,为人也比较五大三粗,对待后梁、前蜀一些旧臣,多数也能做到既往不咎,严格说也没有太显著的缺点。
但对于一个皇帝而言,每每过于放纵,疏于管理就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问题,比如李存勖对最亲近的皇后刘氏就实在很疏忽,为他的迅速败亡造成很大的诱因。
皇后刘氏所发布的教令与皇帝诏敕具有同样效力,各地官府都必须执行,这样的制度已经是令天下震惊。刘氏的为人据说贪婪吝啬,派人到各地经商,连柴火果蔬之类都要获取暴利。四方贡献的钱财基本全都据为己有,然后大量用在供养佛寺。当时后梁降将之所以能得到庄宗宽宥,据说袁象先、温韬、张全义等人全都通过厚赂刘氏而得到重用,一笔就将李存勖粗豪宽容的一面几近抹杀。
通过《新五代史》,但凡知道李存勖名号的人都听过他对伶人极为宠信。关于伶人,今天的人们未必很清楚其真实身份。很多普及历史的读物或者文章一般解释为优伶,也就是后人印象中的戏子。当然不排除这种情况,但对于古代的宫廷职官系统来说,用伶人为官并非是庄宗李存勖所谓的荒唐举措。
伶人,原则上的确就是宫廷的乐官,宫廷礼乐是一大重要体系,自古以来就有负责的乐官乐工,只是李存勖对他们过于提拔重用,把这批人放在根本不合适的位置,这才造成荒唐的结果。
古代典籍对伶的解释和继承来自传说,好比黄帝的乐官原本就叫伶伦。如《世本》就有黄帝“命伶伦造律吕”,又“使伶伦造磬”之说。《吕氏春秋》中还进一步讲述伶伦造律吕的过程,所以伶伦相传为古代音乐的发明者。到春秋时候,以伶称乐官就已经普遍,可见《国语》《诗经》等古籍。所以,伶官从渊源传承来说就是古代的乐官或乐人。
对乐官伶人的提拔重用其实唐代已经很严重,如今天号称梨园始祖的唐玄宗,对乐官的宠幸和提拔就已经露出不一般的苗头。
之后唐文宗、唐宣宗、唐懿宗、唐僖宗全都喜好音乐曲词,也是大肆封赏。唐文宗时,就给乐官尉迟章加官王府率,拾遗窦洵进谏,依然授光州刺史,已经算是开启伶人出任地方官的先例。唐懿宗时,授乐官李可及为威卫将军,也是破天荒由伶人领将军头衔。
唐僖宗时,众多宫廷乐人出任都知乐官享有品级,以史书记载,至少达三十名。而李可及被特授“都都知”,一个宫廷乐官的品级达到三品职官,成为唐代史上绝无仅有的特例,这时也再没有谏官敢出来劝阻皇帝对乐官伶人的重用。所以,
伶官领受职务官位绝不是后唐庄宗李存勖貌似脑洞大开,创造了过去没有的奇葩现象,他只是对伶官的重用太多太滥,而且最终自己也死于伶官之手,这才成为欧阳修刻意描写的案例,提醒后代君臣应该牢记的一个历史教训。
早在李存勖称帝之前,他便曾因任用伶人杨婆儿为刺史,而贻误战事。伶人周匝在胡柳陂之战中被梁军俘虏,然后因伶人陈俊、储德源出面求情保护而免死。后唐灭梁后,李存勖开始骄傲自满,忘记过去的种种失误,竟然要授陈俊、储德源二人为刺史,作为奖励他们对周匝有情有义的救命之恩,结果被郭崇韬劝阻。他也承认郭崇韬所言是公正之论,但最终还是任命二人为刺史,原因竟然是如果言而无信,会愧见周匝。
在李存勖重用的这些伶人中,为害最深的是景进。其实景进算是皇帝的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他想知道宫外之事每每屏退左右,单独询问景进。景进经常借机大进谗言,文武百官对景进都忌惮不已
由于对伶人,也包括宦官的放纵,李存勖称帝不过两三年,逐渐就和一些功臣宿将产生矛盾,造成严重的后果。如原本的心腹谋臣郭崇韬在灭梁、平蜀行动中都立下许多功绩,他就对李存勖太纵容伶人宦官有很大不满。
蜀人曾请郭崇韬留镇西川,李存勖就有一些怀疑和担心,听信宦官向延嗣的谗言(向延嗣本来是平蜀以后,李存勖派去成都犒劳李继岌和郭崇韬的),以为郭崇韬截留蜀地财货别有私心,更加恼怒。
本来李存勖任命参与平蜀的另一大将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后梁降将董璋则为东川节度使),让其返回成都斩杀郭崇韬,孟知祥申辩劝止。他和郭崇韬私交很深,但不敢过于抗命,表示先回成都查看清楚,若郭崇韬确有问题再动手。但刘皇后私自下命,密令魏王李继岌在成都迅速处死郭崇韬父子。
李存勖知道以后,不仅不计较皇后干涉军务,还下诏公开给郭崇韬定罪。河中节度使朱友谦及部将史武等七人皆因此牵连被诛杀全家。军中大将康延孝为郭、朱复仇起兵,很快兵败身死。
前面提过,康延孝先从李克用身边背叛投奔后梁,升到将领,然后看到李存勖实力强盛有消灭后梁的架势,他引一支部队又投回,帮助李存勖获得后梁军情和建议直取汴州,李存勖对他的大功非常欣赏,最后还赐名叫李绍琛,升为保义军节度使。
本来后唐形势大好,如今立下平蜀大功的郭崇韬、朱友谦种种有功之人全被清除,李存勖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叱咤风云的豪杰,康延孝扪心自问,对前途感到非常不安,这一番动荡已经昭示不论功勋之臣,还是归顺之人,都会不知什么时候就成为别人的眼中钉,随时面临被除掉的危险。
同光四年(926)二月,魏博戍卒在贝州(即过去清河郡,今天河北清河与山东临清、武城一带)推裨将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魏州。邢州、沧州也相继生事,名将元行钦带兵进讨却连连失利。李存勖本想披挂亲征,被宰臣劝阻,只得起用李嗣源,让其率亲军北上。实际李存勖和这位义兄李嗣源之间也早有嫌隙。
李嗣源过去算是李克用最欣赏的几个养子之首,十二三岁就被收养,从李国昌时就和李克用一起冲锋陷阵,年纪大李存勖足足十八岁,实际要算看着李存勖长大的老大哥,虽然他们不是亲兄弟,但也有堪比亲兄弟的情分。
当时能够和李嗣源比肩的养子中,年纪更大一些的像李存孝(也是西北昭武九姓,原名安敬思)、李存信(回鹘出身,隶属唐武宗会昌初年归降的回鹘首领怀化郡王李思忠手下,本名张污落)也同样骁勇无双,毕竟后来都有各种问题,也死得较早。
李嗣源为人一直比较低调,按说他对李存勖继承晋王位没什么怨言,对其非常拥护,在打败梁军,扫平刘守光等几次大战都冲锋在前,包括收复勇将元行钦,击退契丹等等都堪称主力。可以说,李存勖建立后唐的每一点一滴都有李嗣源的功劳。但是李存勖当了皇帝以后,在决定征讨前蜀的时候,就没有继续任用李嗣源,改派心腹大臣郭崇韬和自己儿子。
本来当时河东、河北确实还有一些危险存在,说一句后方需要李嗣源坐镇也不算假话。由于李嗣源已经年长,曾表奏让他的年长义子李从珂为北京内牙马步都指挥使(指后唐的北京太原府),希望能就近照顾家人。李存勖认为李嗣源多年领兵,如果再把养子放在社稷要害之地会产生威胁。反而将李从珂贬为突骑指挥使,远戍边地(史书称该地为石门镇,今天在河北有两处地方都宣称是古石门镇,一在唐山遵化,一在秦皇岛卢龙县。按说后者比较接近贬李从珂的地方,卢龙正是唐五代最重要的平卢节度使核心驻地,对后唐来说正属于边镇),同时产生疏远李嗣源的意思,多次驳回他的入朝请求。
李嗣源临老都大字不识几个,一直被形容为人粗豪质朴,素来对李克用、李存勖父子忠心耿耿,结果遇到魏州军士生变,反而被将士拥戴,当时已经被李存勖猜忌,索性带这批军士一起南下。李存勖听到消息,打算亲自率军东征,结果离开洛阳没多久听到李嗣源抢先占据汴州,还得到大批唐军将士拥戴。
李存勖十分意外和吃惊,行至万胜镇(今河南中牟西北)便回师洛阳, 面对军心动摇,许多士卒不断偷偷逃走。李存勖出面安抚,许以厚赏,已为时太晚。这时,魏王李继岌正率征蜀大军班师,途中因平定康延孝也耽误了归程。到同光四年四月,李存勖又决定前往汜水关(在今河南荥阳西北)与李继岌会合,然后联兵对付李嗣源。
李存勖命扈从军兵候于洛阳宫门外,他在内殿进食。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突然率军士攻入兴教门。李存勖匆忙率宿卫军出战,杀死数百人,在撤离宫廷时被流矢射中,死于绛霄殿,年仅四十二岁。
当时扈从李存勖的亲军中就有后来带宋军再灭后蜀的大将王全斌,还不到二十岁。还有一个地位非常尊崇的符彦卿,年近三十,为名将符存审之子(符存审为后唐的卢龙节度使,同光二年才身故)。王全斌、符彦卿对庄宗哭拜一番离开,还有几个忠心的伶人为了他的遗体不被羞辱,将一堆乐器覆盖在身上,纵火焚尸。
庄宗的儿子魏王李继岌军至渭南,因部属溃散,被迫自缢而死。征蜀大军在副使任圜的率领下后来归附李嗣源。李嗣源顺利进入洛阳称帝,史称后唐明宗,他已经六十岁。这一年七月,李嗣源将李存勖葬入雍陵,上庙号庄宗。
这个曾经创造过少有军事奇迹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仅仅四年就很窝囊的丢掉性命,虽然后唐的社稷还在,由于皇位被李家养子得到,李存勖的亲子不是在洛阳遇害就是逃逸失踪了。笔者在说朱温的亲子和养子关系时提过,李存勖和李嗣源这一番类似的亲子与养子产生变故后,几乎再没有与李存勖有血缘的李家宗室被李嗣源继续留用,正儿八经的李克用、李存勖一家血脉已经算是完了。
所以,欧阳修对这一段后唐的历史抱着无比的感慨,史无前例写《伶官传》,通篇在评价号称神勇一时的李存勖为君之失败,几乎是一塌糊涂。评价说:“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其实还是古人常见的“天论”与“人论”相混搭罢了,这个视角并非完全客观,好比古人认为红颜往往产生祸水,而宦官和伶官就一定会在宫廷戏扮演反派。问题自然是出在李存勖个人身上,但是他到底有怎样的问题,却很少进行仔细分析。
要展开来说,完全可以单独将李存勖写一本评传来检讨。想简单概括未必全面准确,个人觉得后唐是大的朝代概念,李存勖是小的君主概念,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但是后唐的建立与李存勖继承李克用遗产有紧密传承关系,主要还是基于出身沙陀的草莽个性未能完全消除,他是唐末五代第一个真正入主中原的部族首领。
我们说,沙陀李氏虽然钦慕唐朝风俗近百年,但从塞外逐渐到内地毕竟是从李克用到李存勖这二三十年,且以征战为主。就像过去不少史学专家评价唐朝,公认是一个中原汉人为主的朝代,但也指出渊源自鲜卑的文化血脉,唐朝确实还有相当的部族遗风,这是不能忽视的。那么对后唐来说就可以反之推断,沙陀李氏虽然在河朔地区生活多年,不否认确实受到多年汉化影响,但客观上又必须承认,他们比李唐家族的塞外色彩强多了。李存勖当然是效法中原李唐规制建立的后唐,哪怕他的用意就是为了再克隆一个唐朝,但从今天历史科学角度说,我们知道历史是曲折前进的,根本就没有复制一说,沙陀部族确实不可能迅速就在中原实现融合,为此后唐上下的实际是充满生猛的粗鲁武人特色。
在个人的兴趣爱好来说,李存勖确实痴迷优伶曲艺,也颇有这方面才华,据说还留下好几首曲词。但是基本性格还是非常粗犷冲动,所以才会犯下诸多的失误。
今天观察李存勖建立后唐的几年里,大体以照搬唐朝为主,当时枢密使职务已经完全具备了宰相地位,如郭崇韬就包含不少宰相的职权,随后李嗣源身边的安重诲更加明显。换句话说,枢密使已经兼具文武两方面的影响力。今天很多人都清楚五代枢密使的地位非常重要,甚至有超过宰相的说法,但从职官制度来说,唐宋之际的宰相品秩地位还是居于众文武大臣之首,这个原则并没有发生改变。
唐代的宰相是正二品,实际要比后期节度使正三品的官职地位高,只不过后来的节度使权势各有千秋,尤其五代十国基本是节度使发展形成的皇帝和藩王,宰相实际的地位无法和他们相提并论。
像五代时一些副宰相加的同平章事是差遣职衔,也不算正式品秩,就是从办事或待遇方面的灵活变通,这就为宋代的差遣官开启先例。试想,枢密使之所以历来被视为受重用,本就带有划分宰相职权的嫌疑,但当时实际的官职品位并没有达到宰相的等级,像北宋开始崇尚文官后,宰相甚至还比宗室亲王的品级高。
另外在大量官员的选拔任用方面,李存勖又很大程度恢复了唐代比较看重门第士族子弟的弊端。这样来看,李存勖为复刻一个李唐式朝廷,与他来自沙陀河朔边地部族,两者原本就有些格格不入的文化背景,然后才是一些个人喜好方面的缺点。给人的感觉是,
李存勖像被李唐曾经的辉煌所迷惑,最终采用许多落后于时代的方式——如皇后女主干涉问题,伶官和宦官的滥用问题等等。他没有很好的调解沙陀部族入主中原需要面对的新问题(或者说时间短还来不及),所以后唐在他手中的建设基本失败,这才是李存勖功业短暂的根本原因。
像李存勖重视唐代豪门就涉及全体文武官员的选拔和任用,包括晋升提携。这一点可以再拿郭崇韬做案例,他虽然也是河东人,故意把自己视为唐代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抬高自己的身价,究竟是不是真的根本无法考证。因为郭子仪的太原郭氏是姓氏郡望,他本身的家族是关中地区华州人,而郭崇韬是河东代州雁门人,不管时间还是乡里都相差太多。这一攀亲方式本来也是出于他刻意需要继承唐朝的某种初衷,恰恰体现了李存勖粗俗肤浅一面。因为大量真正跟随李存勖父子打天下的武人及其家人子弟,能有几个是所谓中原豪门士族子弟?
换一个角度看,连郭崇韬这一原本属于李存勖心腹的重臣在出身方面都造假,何况其他人?郭崇韬好歹是中原汉人,上溯一两百年总算有名人沾亲带故,其他边疆部族将领呢?去哪里找唐朝高门攀亲?这本来也是李存勖会引起将领士卒不断产生矛盾的根源之一。
根据门第选拔原则,当时选出的文官重臣是豆卢革和卢程。豆卢氏是北朝早年鲜卑姓氏,豆卢革的家世史书记载并不清晰,只说其家族因为避祸居住于中山。豆卢革年轻时被义武军节度使王处直赏识。
之前多次提过,黄巢义军平定后,李克用在河朔声威显赫,当时义武军节度使王处存投靠李克用。王处直是王处存之弟,后来从王处存之子王郜那里得到节度使。豆卢革所居中山,正是义武军所辖定州境内。王处直在李存勖和朱温争雄的时候死了,王处直之子王郁还结亲李家,娶了李存勖的女儿。豆卢革等手下归附李存勖也就受到礼遇,所以建立后唐以后,通过恢复唐代重视豪门士族的风俗,豆卢革脱颖而出,直接成为左丞相,后加平章事。虽然豆卢革有一些小才,由于出身关系和李存勖刻意恢复门阀风气,无形中促使豆卢革产生骄傲和拉帮结伙的习气,导致朝廷治理一塌糊涂。甚至他个人还受到王处直影响,喜好结交方士,痴迷炼丹求长生。
另一个卢程和豆卢革大同小异,河北卢氏是两晋南北朝以来的一等豪门,卢程也是唐末游历河朔,同样喜欢修道,穿着道士服饰到处招摇。本来王处直、豆卢革都喜好方士,卢程曾经前往投奔,但王处直对卢程起初没怎么看重,他又离开了。后来被同族前辈卢汝弼(唐昭宗景福年间进士,颇有诗文才华。投靠李克用,后效力李存勖,但在后唐建立前身故)举荐给李存勖,先为推官,后为支使。后唐建立开始讲究门第,卢程为望族子弟,所以得到提拔为右丞相,可他并无多少实际才干,也同样只讲求出身门第,还爱搬弄是非,口碑非常糟糕。
后唐选用宰相都是以这样的标准,其他中下级官职也同样极为混乱,像五代期间很出名的冯道,按说他不算有什么家世背景,最早在幽州的时候还被刘守光关押,他属于出逃投靠晋王李存勖,被监军使张承业欣赏,安排做巡官,后来发现他确实有文书才干,举荐给李存勖出任从事,得到赏识,再升翰林学士,此后他基本就属于后期在皇帝身边的亲近心腹。然后到明宗李嗣源时就一步步得到更大重用。
若客观来看,冯道在五代名气虽然大,后面几乎出任都是宰相,可实际不算有什么真正大才。但他在五代这种特殊阶段却很有代表性,即便像他这样有一些才干的人,甚至后唐时期已经很得李存勖的赏识,可出于家世背景,他反而被豆卢革、卢程这种一无是处的人压着。之后李嗣源当了皇帝,冯道的地位才迅速得到提升。
包括对宦官的倚重,同样是唐代后期传统;包括疯狂敛财,也是唐代后期地方困窘,后唐从李国昌、李克用时代一路征伐,本身的确需要巨额财富支撑新的朝廷体系,尤其后唐是以恢复天下一统为目标,消灭后梁前蜀已经耗费惊人。但是聚集财富的方式,李存勖显得非常失败,一是用了很多随性的做法,一是放任皇后和身边宦官、伶官都一塌糊涂,造成整个后唐风气大坏。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一般般(161+)
- 傻瓜式服务(635+)
- 强烈推荐(307+)
- 推荐购买(353+)
- 速度慢(648+)
- 排版满分(611+)
- 图书多(370+)
- 博大精深(421+)
- 差评(107+)
- 下载速度快(96+)
- 一星好评(235+)
- 简单(418+)
- 内容齐全(596+)
下载评价
- 网友 邱***洋: ( 2025-01-08 10:26:12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丁***菱: ( 2025-01-03 11:59:00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索***宸: ( 2024-12-15 11:35:55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益***琴: ( 2024-12-13 11:10:34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权***波: ( 2024-12-21 14:50:48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仰***兰: ( 2024-12-14 03:27:52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寇***音: ( 2025-01-07 10:23:06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相***儿: ( 2024-12-25 18:26:54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谢***灵: ( 2024-12-11 03:31:03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习***蓉: ( 2024-12-26 09:49:47 )
品相完美
- 网友 菱***兰: ( 2025-01-01 03:31:28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曾***文: ( 2024-12-18 19:36:48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通***蕊: ( 2025-01-02 00:21:56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师***怡: ( 2024-12-27 15:20:40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堵***洁: ( 2024-12-19 09:05:59 )
好用,支持
- 网友 师***怀: ( 2024-12-10 02:19:09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第8版 缩印本 霍恩比著 英语学习 工具书 学习型词典 全 [英]霍【正版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花叶寄情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正版 2020正版领袖人物实录 《毛 泽东真情实录+周恩来真情实录+刘少奇真情实录+朱德真情实录+邓小平真情实录+陈云真情实录》“共和国领袖真情实录”系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看图说话 双语幼小衔接 4~7岁 (全2册)说话指导 想象力开发 儿童益智读物 配双语音频 可听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老上海公馆名宅 薛理勇 上海书店出版社【正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税法与税务筹划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消防工程师资格考试2019年版教材章节配套复习题集: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 19新大纲全国通用一级注册消防指定教材真题搭配考前冲刺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高教版考研大纲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Java2认证考试学习指南(英文原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天龙八部漫画(第十一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