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魅力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西藏的魅力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一片土地总有独特的文化,而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会留下轨迹。本书为读者辨迹导踪,以对西藏文化、社会的判断有所依据;抚今追昔,对千百年来,人们繁衍生息在这块十地上,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进行了阐述,向世人昭示了西藏永恒的魅力和神秘的诱惑 。
书籍目录:
前言 邓侃
寺庙・古迹・文物/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大昭寺/大昭寺壁画艺术/唐蕃舅甥会盟碑/拉萨痘碑/布达拉宫/布达拉宫的壁画/布达拉宫的殿堂/布达拉宫的灵塔/布达拉宫的建筑/布达拉宫维修开工典礼充满宗教色彩/布达拉宫的避雷能力/加布日/维修后的布达拉宫长寿几许?/桑耶寺/七党者/桑耶寺的壁画/桑耶寺的铜钟/桑耶寺的石刻艺术/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的强巴佛殿与强巴佛/扎什伦布寺的斯摩钦莫节/白居寺和白科塔/白居寺的十六罗汉/白居寺“佩孜”风格的壁画/萨迎寺/萨迦寺中的寿星图/夏鲁寺/夏鲁寺的壁画/热振寺/帕邦塘廓节/托林寺/麦如寺/聂塘寺/上密院/下密院/�德扎台寺/墨竹仁钦林寺/彭措林寺/旧密禅寺/察雅寺/乃堂寺/帕邦喀/玛如堡与藏文/邦萨寺/达普寺/东嘎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白日寺遗址/乃旦寺/甲央替钦平措林尼姑庙/东嘎尼姑庙/塔布林赞康/德格印经院
昌珠寺中的珍珠唐卡/噶举寺中的残匾/杰堆寺中的造像碑/唐波且寺壁画
磨盘山关帝庙及其建庙碑/日喀则关帝庙碑日喀则红庙碑/楚布寺碑/觉朗通卓钦摩大佛塔/藏北草原上的八塔/大清西竺义冢碑/刘公亭记碑/绒辖的清代界碑/谐拉康盟文诏敕碑/工布第穆萨摩崖碑/龙王潭/龙王潭公园的两通石碑/罗布林卡/新宫壁画/吐蕃王朝的首都――琼结/藏王墓/松赞干布墓
松赞干布佛像/藏王墓前的石雕狮子/德吉林卡/贡钦・晋美林巴灵塔/琼结宗古城堡遗址/青瓦达孜宫古城墙遗址/青瓦达孜山古墓/西藏的古墓群/列山古墓群/墨竹工卡吐蕃墓群/亚东吐蕃墓群/聂热村吐蕃墓群/朗县吐蕃墓群/吉龙堆吐蕃墓群/后藏吐蕃墓/贡觉县石板墓/杜布石棺葬/洛扎摩崖石刻及吉村墓群/阿里古格王国遗址/阿里的三处岩画/当雄古代洞穴岩壁画/聂拉木尼文摩崖石刻/西藏最古老的佛像和绘画/白兰王印/金本巴瓶/敕封达赖的金册金印/明封司徒银印/元代帝师的两方玉印/驻藏大臣联豫的两件文物/宋代定窑瓷盘/僧帽壶/明成祖朱棣的画像/大慈法王释迎也失缂丝像
西藏的细石器/昌都恐龙化石/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若/卡若出土石器与西藏原始体育形式/藏汉友谊的实物见证―一瑞兽葡萄镜/抗英战争实物―一老枪/工艺珍品――一象牙雕/法螺/珍贵文物――贝叶经/拉孜吐蕃石窟
当雄地区历史文物普查记/文化・科技・艺术/西藏古代科学文化的奠基者――七良臣/藏民族的三大文化艺库/西藏宗教界中的等级划分/西藏宗教艺术的派别/西藏的唐卡艺术/唐卡的艺术特点/唐卡的绘制与裱制装磺/西藏的绘画分类/西藏的绘画材料/一铺壁画的制作工序/西藏古代洞穴岩壁画
曼茶罗――一微小绘画艺术中的宇宙/玛尼堆/解开“风马”之谜/西藏木刻印刷/藏纸、藏产墨汁、藏笔简介/西藏的造纸业/西藏古代天文历法史略
西藏天文学与星象学导论/西藏古代时仪―一“土尔只布”/藏历历法/藏历中的重日和缺日/藏族学者预报日月食说/藏医藏药的形成和发展/试论西藏医学与佛教的关系/库藏百病医典/火灸疗法/藏医正在走向世界/西藏金属雕刻/西藏金属铸造/鎏金/日喀则传统金属工艺/布达拉宫维修中壁画是怎样保护的?/独特的颜料/藏族的泥塑/西藏的石刻艺术/塔巴制陶技术/西藏土地神与宇宙方位观/拉萨古建筑/桑嘎古托/拉萨清真寺建筑/吉姆日的古建筑/查嘎村建筑遗踪/西藏佛寺和外八庙的建筑有何异同/昂曲加桑/南木林铁索桥遗址/西藏乃远古人类发祥地/民俗风情/藏族起源的传说/漫谈藏历新年/藏历新年的一些风俗习惯/藏历新年的“德尔卡”/献“切玛”/酥油花灯节/大祈愿法会的由来/藏族的礼仪/藏香/青棵酒/银碗和青裸酒/酥油茶和奶茶/雪顿节/望果节/江孜达玛节/那曲赛马会/藏族的名字/藏装浅谈/略谈藏装的等级观念/西藏贡布服的来历/藏族的饮食观/藏族膳食特点
藏族食谱简介/长寿食品――酸奶/奶茶与健康/漫话磕长头/漫话帕廓街
西藏民族体育活动/西藏的绳技表演/从生理角度谈藏北牧民的耐寒力/�人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一片土地总有独特的文化,而一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会留下轨迹。本书为读者辨迹导踪,以对西藏文化、社会的判断有所依据;抚今追昔,对千百年来,人们繁衍生息在这块十地上,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进行了阐述,向世人昭示了西藏永恒的魅力和神秘的诱惑 。
精彩短评:
作者:舟舟 发布时间:2021-10-12 19:47:45
编的比较好理解,学起来很容易。局限性就是内容太少了,很多东西没讲清楚。
作者:愛妲。 发布时间:2009-07-15 04:11:02
畫地為牢。
作者:maranatha 发布时间:2012-02-20 11:01:29
流水账,故事一般。
作者:eugne 发布时间:2023-11-05 23:58:09
直面当代父母的教育痛点,偏现实主义。
作者:Just soso⛄️ 发布时间:2024-03-24 21:50:07
已经耐不住性子看完这样的长篇了,不过小时候经历过的大水,还是会时不时浮现在脑海中
作者:柠檬塔塔塔 发布时间:2011-07-09 15:44:34
把我爸的老书翻出来了。哈哈。
深度书评:
【转】华严金师子章(方立天译注)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2-01-28 07:41:35
一 明缘起第一
原典
明缘起第一
谓金无自性,随工巧匠缘,遂有师子相起。起但是缘,故名缘起。
注释
1明缘起:明,阐明、说明。缘起,梵文Pratltya-samutpSda的意译。“因”和“缘”常常连用,但含义有别。“因”,指产生结果的主要的直接原因。“缘”,指产生结果的次要的辅助条件。这里的“缘”是“因”和“缘”的合称、简称。明缘起,就是阐明关于世界起源,
宇宙万事万物如何生成的问题。法藏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众“因缘”和合而生起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也因众“因缘”的离散而消失。“缘起”是怫教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最早出现的是“业感缘起”说,主要是分析说明世间不平和人生痛苦的原因,后来佛教各派又有所发挥,“缘起”说成为整个世界观和宗教实践的理论基础。
2第一:序号。
3金:此处有两层意思,一为金属,一用来比喻本体。法藏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可分为本体(本质)和现象两个层次。这里以金比喻事物的本体(本质)。
4无自性:性,通常指的是现象所固有的永恒不变的本质、本体、本原。自性,指一切事物自身固有的真实不变的本性,相当于事物内在的质的规定性。无自性这里是说不固守自性。
5随工巧匠缘:缘,这里是指工匠的技巧。随工巧匠缘,是说虽然金体具有身的本性,但当金体不保持自性时又能随工巧匠制作的条件(缘),而被制作成金狮子。
6遂:于是,就。
7师子:师,通狮。比喻现象。
8相:指事物外观的表相、相状,即事物外部的形象状态。如流水相、火的焰相,均为呈现于人们面前,可以认识和区别的现象。
9起但是缘:起,指金狮子的生起。起但是缘,是说金鯽子的制成,只是由于因缘的和合。
译文
第一,阐明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原因和条件和合而生起的道理。金并没有固有的、真实的、保持永远不变的本性,它随着工匠的精巧制造这样的条件,才形成了金狮子的相状。金狮子相状这种现象的生起,只是因为有工匠制造这样的条件,所以叫做“缘起”。
解说
这一节阐明的是华严宗佛教哲学的中心观念缘起说。法藏把世界的事物分为本体(本质)和现象两个层次。这里以金比喻本质,以金狮子比喻现象,说明金狮子的形成需要“因”,即主要条件——金,和“缘”,即辅助条件——工匠的技巧。由金和工匠的技巧两种条件相结合,便制作出金狮子。法藏利用这个鲜明具体而生动形象的比喻,说明的深层意思是,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因和条件和合而生成的,而现象之所以千差万别,又是因为所依靠的条件——“缘”不同。
2辨色空第二
原典
辨色空第二
谓师子相虚,唯是真金。师子不有,金体不无,故名色空。又复空无自相,约色以明。不碍幻有,名为色空。
注释
1辨:辨别。
2色空:色,梵文的意译,今译为物质现象。佛教通常把具有以下两方面特征、形质的东西称为色。一是具有质碍变坏的意思,即有形质、占有一定空间而互为障碍,并且会变化的;二是具有示现之义,即以一定的色彩、形状、体积和作用呈现出来,为人所感触。概括
地说,有形质的、能使人感触得到的东西,也就是物质现象,称为色。色与心相对,精神现象称为心。色空,是以色为空。就是现象世界,感官世界是空的。法藏认为,一切物质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构成的,是不真实的假相,所以称为“色空”。
3师子相虚:是说金狮子相是虚幻的,也就是说,色是空的。
4唯是真金:意为只有金这个本体是真实的、不虚的。
5师子不有:是说狮子是个幻相,不是实有、真有。
6金体不无:是说金是本体,是实有的,不是虚无的。
7空无自相:学术界有两种解释,一是疑为“空无自性”、“空无自体”之误。“空无自体”与“空无自性”意义相通,是指金狮子没有自身的真实本体。另是指金体没有自己的形相。
8约色:用金狮子的相状。
9以明:来显明事物自身的无真实本性。
10不碍幻有:即幻存,虚幻的存在。法藏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的一种假相,本身并没有独立的、真实的、永恒不变的实体,因此,这种存在只是一种虚幻的存在,称之为幻有。法藏认为,一切现象作为幻有而存在的,不能说幻有也不存在,就
是说,现象不是绝对的无。不碍幻有,是说色空并不妨碍金狮子的相状作为幻有而存在。
译文
第二,辨明世界物质现象是空的含义。金狮子的形相是虚幻空无的,只有金才是真实实有的。金狮子只是幻相,并不真有;金是本体,不是虚无,所以说一切物质现象都是空的。再者,空没有自身真实的形相,它需要通过物质现象显示出来。而物质现象的空,又不妨碍虚幻现象的存在,所以称为“色空”。这一段法藏是从两个方面辨明色空含义的。一是金狮子的形相是缘起而有,是虚幻的,只有制造金狮子的金,即作为金獅子的实体,才是实有的。由金狮子的形相是“非有”,说明事物现象是空的。“色”不是实有的,叫做“色空”。二是空没有自身的真实本性,只有通过物质现象的假有来体现,色空并不妨碍虚幻的有,并不是说没有虚幻的有。也就是说,色空虽是空,但不是断空,不是离开事物而另外有一个空。即空也不是另为一物,如果这样,空就成为“有”了。所谓相虚幻有,就是色空的意思。关于色空的思想,法藏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示三遍门》一文中有较详细的发挥:“谓尘无自性,即空也;幻相宛然,即有也。良由幻色无体,必不异空;真空具德,彻于有表。观色即空,成大智而不住生死;观空即色,成大悲而不住涅槃。以色空无二,悲智不殊,方为真实也。“《宝性论》云:‘道前菩萨,于此真空妙有,犹有三疑:疑空灭色,取断灭空;二者,疑空异色,取色外空;三者,疑空是物,取空为有。’今此释云:色是幻色,必不碍空;空是真空,必不碍色。若碍于色,即是断空;若碍于空,即是实色。”
三 约三性第三
原典
约三性第三
师子情有,名为徧计。师子似有,名曰依他。金性不变,故曰圆成。
注释
1约三性:约,按照的意思。三性,指《摄大乘论》中的徧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徧计所执性,是遍计的全称。徧,遍的异体字。佛教认为,凡是出于世俗观念的驱使,把种种事物周遍计度为真实的存在,而实际上这种种周遍计度的存在则是无自性的、空无所
有的虚假现象。徧计所执性,是人们的一种虚妄的执着,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人们的一种错误成见。依他起性,他指因缘条件,意思是依种种因缘条件而生起,这是指现象世界。圆成实性,圆成实是圆满、成就、真实的意思。圆成实性就是圆满成就的真实性,也叫真如、法性,即所谓一切事物的本性、本体是真实的。佛教常以蛇、绳、麻为喻说明三性。如夜间见到绳以为是蛇,而实际上不是蛇而是绳,是妄情迷执的蛇,这就是徧计所执性。绳是由麻等种种因缘编织而成,是依他起性。绳的实质是麻,是圆成实性。约三性,是按照三性说而论的意思。
2情有:即妄执为有,不懂一切事物只是作为缘起的幻有而存在。这是指以虚幻的狮子相为真有。
3名为徧计:是说以虚幻的狮子相为真实的这种错误认识和执着,叫做徧计所执性。
4似有:是指有相。一切现象表相是有的,而实体是无的。如金狮子相是有,但它是依众缘而起的,并没有自性,只是虚相、幻相,也就是似有。这也叫做依他起性。
5金性不变:金性,即金体。金性不变,即金体恒常不变,也就是真如本体圆满真实、永远不变。
6圆成:即圆成实性。
译文
第三,按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的“三性”学说,阐明对金狮子的三种不同看法。对虚幻的金狮子存在着迷情之见,把实际上根本没有实体的金狮子妄执为实有,叫做“徧计所执性”。金狮子是依靠工匠制造这个条件而生起的,似乎是有的一种相状,叫做“依他起性”。制造金狮子的金的本性是恒常不变的、圆满而真实的,叫做“圆成实性”。
解说
这一段是沿用“三性”说来阐明对金狮子的三种看法。法藏以金狮子为喻,说明把事物、现象看作客观存在是错误的。事物、现象是依因缘和合而起的、没有自性的形相——似有,只有万物的本体是恒常不变的、圆满真实的。他以“金性不变”为例,强调宇宙的不变的本体是圆满成就真实的,教人从人类常识的“徧计所执性”,进而了解常识所讲对象的“依他起性”,最后把握本体不变的“圆成实性”。也就是从错误认识进到相对真实的认识,再提升到绝对真实的认识。
四 显无相第四
原典
显无相第四
谓以金收师子尽,金外更无师子相可得,故名无相。
注释
1显:显。
2无相:意为金狮子相是缘起的,没有自性,是虚相,叫做无相。
3以金收师子尽:意思是说,金狮子既然是工匠用金制造而成的,那么金狮子就是金,金体就能收尽一切狮子相。
4金外更无师子相可得:是说,金狮子是由金制造而成的,金收尽一切狮子相后,金以外就再没有狮子相可得。
序言
第四,显示一切现象都是没有真实形相的道理。金獅子用金制造而成,金体能够收容摄尽金獅子的一切形相,金体以外并没有什么金狮子的真实相状可得,所以称为“无相”。
译文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明没有狮子相,是进一步从现象和本体相互关系的角度来阐明一切现象都是实无相状的。法藏强调现象界里的一切事物,都是本体真心所表现出来的幻有,都不是本体实相,也就是通过阐明现象的无相,突显出本体的真实。法藏在《华严义海百门- 缘生会寂门第一》说:“观无相者,如一尘圆小之相,是自心变起,假立无实。今取不得,则知尘相虚无,从心所生,了无自性,名为无相。”这里说事物的形相,是众生自心的产物,事物是无自性的、无相状的。
五 说无生第五
原典
说无生第五
谓正见师子生时,但是金生,金外更无一物。师子虽有生灭,金体本无增减,故曰无生。
注释
1说:说明。
2无生:怫教认为真如本体是无生无灭的,湛然常存的,由此一切事物现象也是无生的。
3谓正见师子生时,但是金生:但是,只是。这二句是说,当人们看见金狮子相造成时,实际上它只是由金体所生起的,是缘生。也就是说现象只是本体的变现而已。
4生灭:怫教认为依因缘和合而生起的事物,是生;依因缘离散而使事物归于无,是灭。
5金体本无增减:金狮子虽有生有灭,但生成金狮子的金体并没有增加或减少,金体是永恒不变的。
6故曰无生:这是通过金狮子有生灭,金体无生灭(金无论在制成金狮子时,还是金狮子坏灭时,其重量都一样,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的比喻,一方面说明现象和本体不同,现象有生灭,本体无生灭;一方面也说明现象是本体的变现,现象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幻有,是虽有而非有,现象界的一切事物是虽有生灭实际上是无生灭的。
译文
第五,说明一切现象都是没有生成的道理。当人们看到由金造成的金狮子时,实际上那狮子只是金体所生的一种幻相,金体以外并不存在什么东西。金狮子虽有生灭,金体却并没有增减,所以说,归根究底,金狮子并没有生成,称为“无生”。
解说
上一段是从形相的角度,阐明一切现象都是无形相的观点,这一段则是就生灭的角度讲变现现象的本体是无生无灭的,由此进一步说明现象也是无生无灭的道理。法藏在《华严义海百门 - 缘生会寂门第一》中对无生的解释则与这里的解说稍有差异,文说:“达无生者,谓尘是心缘,心是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由众缘生,必无自性。何以故?今尘不自缘,必待于心,心不自心,亦待于缘。由相待故,则无定属缘生。以无定属缘生,则名无生。非去缘生,说无生也。”又说:“尘是自心现。由自心现,即与自心为缘。由缘现前,心法方起。”“尘”,指万物,佛教认为事物是染污真性的,称为“尘”。“心法”,相当于心理现象。意思是讲,外界客观事物和众生的主观相对,万物是心生起幻相的辅助条件,心是生起万物的主要条件。只有万物和心相待才能生起幻相。由于万物和心和合才生起幻相,产生各种心理现象,所以是缘生。缘生,就说明是不确定、无定、无自性的。这种缘生无定,叫做无生。这和就事物的幻有、本体的无增减生灭讲无生,在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六 论五教第六
原典
论五教第六
(―)师子虽是因缘之法,念念生灭,实无师子相可得,名愚法声闻教。
(二)即此缘生之法,各无自性,彻底唯空,名大乘始教。
(三)虽复彻底唯空,不碍幻有宛然。缘生假有,二相双存,名大乘终教。
(四)即此二相,互夺双亡,情伪不存,俱无有力,空有双泯,名言路绝,栖心无寄,名大乘顿教。
(五)即此情尽体露之法,混成—块,繁兴大用,起必全真;万象纷然,参而不杂。一切即―,皆同无性,—即一切,因果历然,力用相
收,卷舒自在,名一乘圆教。
注释
1论五教:论,论述、评论。五教,五种教相、教判。此处指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和圆教。论五教是法藏阐述华严宗的判教观点。所谓判教,是“教相判释”的意思,也就是按照本宗的理论体系,去判另判定各类佛教经典的意义和地位,从而既调和佛教内部
的各种不同说法,又将本宗崇奉的经典置于最高的地位。
2因缘之法:法,梵文是达磨,是怫教哲学的根本范畴,其意义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即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特殊的性质和相状,有其特定的轨则,使人们一看到它便可以产生它是何物的了解。所以法就是指事物、东西。所谓万法、诸法、一切法,就是包括物质
现象和精神现象在内的一切事物。“法”的另一层意义,是指怫教教义。佛教认为,佛的教义也具有“任持自性,轨生物解”的作用,所以也叫做法。
3念念生灭:念,一刹那,极短的时间。念念,即刹那刹那。念念生灭,即时时刻刻处于生灭过程中。
4愚法声闻教:即小乘佛教。法藏所讲的愚法声闻教,是指《四阿含经》和《毗昙》《成实》《俱舍》和《婆沙》等论的教义。
5缘生之法:即依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
6自性:是佛教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指不依赖其他条件而独立存在的、永恒不变的真实的本性。佛教通常认为事物是不存在这种本性的,或者说本性是空的。
7彻底唯空:即真性本空,事物的本体和现象都空。
8大乘始教:大乘,梵文摩诃衍那的意译,即大乘佛教。始教,是说从小乘始入大乘的教法。法藏认为大乘怫教中也有学理深浅不同的教派,那种主张事物因缘和合而生起,没有自性,彻底唯空的教派,是大乘始教。具体是指崇奉《般若经》《中论》《百论》和《十二门
论》等教义的大乘空宗。
9不碍:不妨碍。
10幻有:虚幻的有,虚幻的存在。与幻法、似有意思相同。此指虚幻的狮子形相。
11宛然:状貌可见,指金狮子形相清晰可见。
12假有:即幻有、虚假的有、似有,不是真实的有。
13二相:指彻底唯空和幻有宛然,即是真空和假有。
14大乘终教:终教指大乘终极的教门,相对于前面的始教而言。此教与大乘始教不同,不仅讲“彻底唯空”,也还讲“幻有宛然”。这里的大乘终教,法藏指的是《胜鬉》《涅槃》和《密严》等经,及《宝性论》《起信论》等论的教义。
15即此二相,互夺双亡:这是说,就金狮子的幻有的虚幻一面来说,是空夺了有;就金狮子的幻有的有一面来说,是有夺了空,真空与幻有互夺,其结果是二相倶亡。
16情:妄情,迷妄之情。
17伪:伪相,即假相。
18有力:力,指功力,力量。有力,指事物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中能支持对方的方面;而依赖对方的方面则称无力。
19泯:泯灭。以幻有之有的方面而言,有夺空,空就无力而泯灭。反之亦然。
20名言:表述事物的名目和言句,即语言文字。
21路绝:断绝。语言文字不能表述。
22栖心无寄:栖,住。栖心,凝聚思想。无寄,无
所寄托,即虚空。栖心无寄,是说把思维凝聚在虚空之
处,也就是断绝思虑。
23顿教:顿修顿悟的教门,即顿成之教。
24情尽:妄情灭尽。
25体露:体,指金体,比喻真如本体,法藏称为真心之体。真如,是真实如常,常如其性的意思,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这种本体也叫做“真心”,即宇宙之心。体露指真如本体的显现。
26混成:指本体和现象混而为一。
27繁兴:纷繁兴起。
28大用:用,功用、作用,指现象。
29起必全真:真,真如本体。此处是说现象的兴起
是整个真如本性的显现。
30万象:万事、万物。
31纷然:森然罗列,纷纭繁盛。
32参:万物相和。
33不杂:不相混杂。
34一切即一:一,相当于本,即真如本体。一切,相当于末,也就是万事万物。一切即一,是说一切事物都是同一真如本体的显现。
35皆同无性:无性即无自性,即空。此处是说一切现象都没有自性,归结为空。
36—即一切:真如本体表现为一切事物。
37因果:此指一和一切两者的因果关系。
38历然:清清楚楚。
39力用相收:力,力量。用,作用。力用相收,此是说本体和现象亙相包容。
40卷舒自在:卷,卷起,收缩,一切收归为一。舒,伸展,一展开成为一切。自在,指或一即一切,或一切即一,随意自如,无障无碍。法藏在《华严义海百门 - 镕融任运门第四》中说:“明舒卷者,谓尘无性,举体全遍十方,是舒;十方无体,随缘全现尘中,是卷。《经》云:‘以一佛土满十方,十方入一亦无余。’今卷,则一切事于一尘中现;若舒,则一尘遍一切处。即舒常卷,一尘摄一切故;即卷常舒,一切摄一尘故,是为卷舒自在也。”这里更具体明确地讲了一尘和一切事也是相入相即的,所以法藏讲“一即一切”和“一切即一”,实际上是从本体与现象的无碍,进而论述到现象与现象的无碍。
41一乘圆教:一乘,所谓成佛最好的教法。圆教,圆融无碍的教门。一乘圆教是指大乘怫教中最好最圆满的教派。法藏认为《华严经》教义和华严宗是高于佛教其他各派理论的最高的发展阶段。
译文
第六,论述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和圆教五种教相。
(一)金狮子虽然是能工巧匠用金制成的物品,处于刹那刹那的生灭过程中,实际上并没有金獅子的相状可得,持这种观点的,叫做“愚法声闻教”。
(二)就这个因工匠制造的条件而生起,处于刹那刹那生灭过程中的金狮子来说,它身体的各个部分都没有自身的真实实体,而是彻底地空的,持这种说法的,叫做“大乘始教”。
(三)金狮子虽然是彻底地空的,但又丝毫不妨碍虚无空幻的金狮子形相仍然清晰可见。金狮子一方面是因工匠制造而生起的一种似有的现象,一方面又是真正彻底地空的,持这种教义的,叫做“大乘终教”。
(四)就金獅子的空有二相来看,一方面是空夺去有,一方面又是有夺去了空。空夺有,有夺空,空有互夺,二者俱亡。这样,人们对事物的执着迷情及事物的假相,也都不复存在了。由于空有互夺,故两者之力用皆被消弭,既不知有有,也不知有空,表述事物的语言文字就会断绝,人们把思维凝聚于虚空的地方,思虑就会停止。持有这种看法的,叫做“大乘顿教”。
(五)就人们消除对金狮子的执着迷情,金体显露出来,浑然而成为一块真金来看,可知繁杂众多现象的兴起,必是整个本体的显现。万事万物森然罗列,纷纭复杂,彼此渗透,然而又不相杂乱。这是因为一切现象都是本体的体现,都归结为无性,即空;而本体则表现为一切现象。本体和现象这种因果关系,历历分明,十分清晰。本体和
现象互相包容,现象归结为本体,本体展现为现象,相即相入,自如无碍。这种教义就是“一乘圆教”。
解说
这一段,法藏是在评论小乘佛教。指出该教虽然懂得金狮子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事物,处于刹那刹那的生灭过程中,没有实有的狮子相可执着,但是,还不了解一切事物本身就是性空的道理,这是五教中教理最浅、地位最低的教派。法藏认为以上的大乘始教和大乘终教都是靠经教言说,渐次修行成佛的,可以称之为渐教。顿教不同,是言说顿绝,理性顿显,离言离相,一念不生,顿解顿成,顿悟佛果。法藏所讲的顿教是指《维摩》《思益》等经的教义。后来华严宗四祖澄观则认为也是指禅宗。这一门是法藏为了树立自宗的理论权威,对佛教的
经典著作及各派的教义加以整理排列,作出不同分类,判别它们在佛教完整的系统中所具有的贡献和地位,及同为佛教真理的不同方面,从而既调和了佛教的不同说法,又把本宗置于各派之上。法藏将佛教各派判为五教,自奉华严宗为一乘圆教。
七 勒十玄第七
原典
勒十玄第七
一、金与狮子,同时成立,圆满具足,名同时具足相应门。
二、若狮子眼收狮子尽,则一切纯是眼;若耳收狮子尽,则一切纯是耳。诸根同时相收,则一一皆杂,一一皆纯,为圆满藏,名诸藏纯杂具德门。
三、金与狮子,相容成立,一多无碍;于中理事各各不同,或一或多,各住自位,名一多相容不同门。
四、狮子诸根,一一毛头,皆以金收狮子尽。一一遍狮子眼,眼即耳,耳即鼻,鼻即舌,舌即身。自在成立,无障无碍,名诸法相即自在门。
五、若看狮子,唯狮子无金,即狮子显金隐。若看金,唯金无狮子,即金显狮子隐。若两处看,俱隐俱显。隐则秘密,显则显著,名秘密隐显俱成门。
六、金与狮子、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定纯定杂,有力无力,即此即彼,主伴交辉,理事齐现,皆悉相容,不碍安立,微细成办,名微细相容安立门。
七、狮子眼耳支节,一一毛处,各有金狮子;一一毛处狮子,同时顿入一毛中。一一毛中,皆有无边狮子;又复一一毛,带此无边狮子,还入一毛中。如是重重无尽,尤天帝网珠,名因陀罗网境界门。
八、说此狮子,以表无明;语其金体,具障真性;理事合论,况阿赖耶,令生正解,名托事显法生解门。
九、狮子是有为之法,念念生灭。刹那之间,分为三际,谓过去现在未来。此三际各有过现未来;总有三三之位,以立九世,即束为一段法门。虽则九世,各各有隔,相由成立,融通无碍,同为一念,名十世隔法异成门。
十、金与狮子,或隐或显,或一或多,各无自性,由心回转。说理说事,有成有立,名唯心回转善成门。
注释
1勒:统御,总括说明。
2十玄:是华严宗所谓总摄宇宙万物,统一佛教教法,进而通向成佛的十个玄妙的法门。十玄说的首创者是被奉为华严宗二祖的智俨,法藏继承并发展了智俨的十玄思想。法藏在这里所讲的十玄,是一种所谓观察事物、求得真理的法门,即达到对现象与现象、现象与本
体、心与万物圆融无碍的领悟,彻底理解宇宙万物重重无尽、事事无碍的教义。具有了十玄观法,就是进入了成佛的境界。这样,十玄说又是对成佛境界的阐发和描绘。法藏宣传十玄说的目的,是要说明佛法是一个整体,佛教各种法门是互相会通、圆融自在的;要论证一切众生本来就具备了一切理性和功德,而能随缘显现十玄无尽的境界。也就是说,怫和众生只是迷悟的不同,一旦具有十玄无尽缘起的悟解观法,众生也就成佛。由于法藏不断修正自己的说法,因此十玄思想前后说法也不完全一致。他在所著《华严经探玄记》中的十玄缘起说最为晚出,后来华严宗四祖澄观据此作为定论。
3同时具足相应门:同时,在时间上无前后。具足,完全具备,在内容上无所遗漏。相应,在关系上不违背。同时具足相应门,是描述整个世界的全貌,是无时空差异的、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这种世界面貌在华严宗的禅定(海印三昧)中映现出来。法藏通过全体和狮子相互对应,相互联系,成一缘起,显现为金狮子的比喻,说明事物同时圆满地具足了一切。也就是说,每个事物都是真心本体的全体,个体的世界等于整个世界的存在价值和功能。由此也说明,宇宙万有都在同一时同一处作为一大缘起而存在,一切事物相依相应成为一体。这在哲学上包含着重视个体性和整体性的观念。这一门的宗教意义是,怫教各种法门彼此相应,都是修行成佛的根据。这一门是十玄说的总说,以下九门是分说。
4若师子眼收师子尽:若,如果、假如。此句是说狮子眼包容收尽了整个狮子。
5一切纯是眼:纯,纯粹、纯一。一切纯是眼,是说整个狮子的一切都是狮子眼。
6诸根同时相收:诸根,指狮子的眼、耳、鼻、舌、身器官。佛教认为,这些器官能生起感觉,故称为根。诸根同时相收,是说眼、耳、鼻、舌、身这些根同时包容互相收尽。
7悉皆具足:悉,都、全。眼、耳、鼻、舌、身五根分别具足除自己以外的其他四根,同时包容收尽整个狮子相。
8一一皆杂:一一,指眼、耳、鼻、舌、身不同的根。杂,杂多,驳杂不纯— 一皆杂,是说眼、耳、鼻、舌、身五根各不相同。
9一一皆纯:纯,纯粹,纯一。一一皆纯,是说眼、耳、鼻、舌、身五根分别都能包容整个狮子相,而各各显现为纯一无别。
10圆满藏:藏,是蕴积、包容的意思。由于眼、耳等诸根能同时包容金狮子相,既各各不同,又纯一无别,圆满自足,叫圆满藏。
11诸藏纯杂具德门:诸藏,此指金狮子的眼、耳等,也泛指各种事物。具德,纯与杂不相妨碍。诸藏纯杂具德门,是指各种事物纯一无别,互相包容,无障无碍,圆满自足。这一门是讲本体(理)和现象(事)相入无碍的教理。从现象的角度看,一切现象都互不相同,是杂多的;从本体的角度看,一切现象又都是同一真心本体的体现,是纯一的。由此说明本体和现象的差别,是由观察的立场、角度不同而来的,并非是本质的差异,纯和杂可以同时并存,两者互不妨碍。再就宗教实践来说,践行某一种法门时纯是此一法门,是纯;践行不同法门时则含有差别,是杂,但纯杂互具不碍,圆满具足,同为成就佛果的法门。后来法藏又把“诸藏纯杂具德门”改为“广狭自在无碍门”。这是说,每一种现象一方面能够普遍适应一切现象,这可以说是“广”;另一方面仍然保持自身的本性,这可以说是“狭”。每一现象都同时具有这两个不同的方面,自在自足,无障无碍,是为“广狭自在无碍门”。
12相容成立:是说金体和狮子互相融摄,互不矛盾。
13一:此指金体,以金体为喻,指宇宙的本体一真心,也就是宇宙的心。有时也指个别事物。
14多:是以金狮子的形相为喻,指宇宙千差万别的有,即现象。
15于中理事各各不同:理,是指无差别的平等的本体。事,指事相,即万事万物,现象。“理”也就是“一”,“事”也就是“多”。法藏以金狮的金比喻理,以狮子相比喻事。于中理事各各不同,意思是,金体和狮子相融合,而其中无差别的本体(金)和有差别的现象(狮子)是不相同的。
16各住自位:是说本体“一”和现象“多”各不相同,各有自己的分位。
17一多相容不同门:是说本体和现象相容成立而又互不相同的道理。从作用来看,“一’’与“多’’能互相融摄而互不妨碍;从地位来看,两者又是各不相同的。这里所讲的本体和现象的关系,也就是整体和个体的关系,揭示整体与个体的融入性和差别性。从宗教上说,这一
门是讲,佛教的各种教义、各个派别,都是整体佛教的一部分,互相含容,互不妨碍。同时各种教义,各个派别之间以及和整体佛教之间又是互有区别的。
18一一毛头:指狮子身上的每一根毛。
19皆以金收师子尽:是说狮子的诸根和每一根毛都各以其金体包容收尽整个狮子相,也就是说,狮子的各种相都无一不是金体的显现。
20一一 彻徧师子眼 --- 舌即身:彻徧,彻底周遍。整句的意思是,金狮子的每一根每一相都彻里彻外地遍布着狮子的眼,因为金狮子的全身都是金做成的,其中的眼也不例外。就此而言,狮子的眼与狮子其他部分并没有本质的差别,所以也可以说狮子眼遍布整个狮子,狮子眼就是整个狮子。同时,由此推论下去,狮子的眼也就是狮子的耳等其他部分。
21自在成立:是说眼、耳等各根又彼此有别,各自成立。
22诸法相即自在门:诸法,一切现象。详见《论五教第六》注释(2)。相即,不离,不二。不同事物可以互相依存,并衍化为等同的关系。诸法相即自在门是通过金和金狮子的关系,金狮子各部分关系的比喻,说明了由于宇宙万事万物都是本体真心的显现,因此不同现象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可以互相融摄、吸收。犹如金狮子的眼、耳、鼻等都是金造成的,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彼此能够相吸相摄,相即不二。但从现象来看,金狮子的诸根外形究竟又不相同,仍然是“自在”的。前一门“一多相容不同门”着重讲本体(理,一)与现象(事,多)的相容和不同的关系,此门侧重讲的则是现象与现象之间的相即又相异的关系。此门的宗教意义是讲佛教各种法门是圆融自在的。
23若看师子,唯师子无金:意思是,若只专注意狮子形相,就只会看到狮子而看不见金体。
24若两处看:意为同时专注于金体和狮子形相两方面。
25俱隐俱显:俱,都、全。显,显现。隐,隐没。此句是说金狮子相和金体都有隐,都有显,隐显同时出现。
26秘密隐显俱成门:这一门是以观察金狮子为比喻,说明金狮子若从本质角度看,它是一块金子,若从现象角度看,则是一只狮子。观察角度不同,事物就隐显不同,但实际上金和狮子都是存在的,是同时俱成的。法藏以此说明,对宇宙万有应从两方面观察,既要看到本
质方面,也要看到现象方面,不能只看一面,不看另一面。同时也说明,佛教各种法门或隐没或显现,都是同时成就功德的。
27纯:纯一,即“或一或多”的一。
28杂:杂多,即“或一或多”的多。
29主伴交辉:主,主角。伴,陪伴、配角。主伴交辉,意思是人们注意于狮子时,那么狮就是主,其余一切就为伴;反之,以其他任何一事物为主时,该事物以外的其他事物就成为伴。法藏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起六观门》中说:“谓以自为主,望他为伴;或以一法为主,一切法为伴;或以一身为主,一切身为伴。”也是同样的意思。主伴地位虽不同,但又互不妨碍,两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30理事齐现:是说本体和现象同时显现。
31微细:言极小,小到不能再分析的东西。
32成办:办,做成、具备。成办,即成立。
33微细相容安立门:安立,住于自位,各守自位。此门是从事物的种种形相层面,说明极细小的事物也能容纳极大的事物,大小虽不同,但可以相容无碍,不坏自相,炳然安立。同时,也说明佛教的各种法门也都是相容成立的。
34支节:支,通肢、四肢D节,骨浙。支节,四肢关节。
35一一毛处师子,同时顿入一毛中:意思是,狮子身上所有毛中的狮子,同时立即包容于一根毛中。
36无边师子:指无量无数狮子。
37重重无尽:无尽,怫教讲的无尽,一是指离开生灭的事物,或是指因缘和合而生起的事物,一多相即,无穷无尽。此指后一种含义。重重无尽,即万物一重一重地相互包含,没有穷尽。
38天帝:即帝释天,又译作释迦提桓因陀罗、释提桓因或因陀罗,是《吠陀》经《梨倶吠陀》中的主神,也是印度教天神之首。佛教把它吸收为护法神。说释迦牟尼降生时,他和梵天分别侍立左右。
39网珠:印度神话说,帝释天的宫殿里,装饰着一个宝珠网,网线上结着数不清的宝珠,每颗宝珠都像镜子一样能映现出其他宝珠的影子,甚至还能映现出其他宝珠内所含摄的无数珠影。
40因陀罗网境界门:因陀罗网,即帝释天的宝珠网。这是以因陀罗网的珠影交相辉映,彼此互摄,重叠无穷,来比喻现象与现象之间的互相交渗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一门也是说,现象世界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是本体理的整体体现,本体理包含一切事物,所以也可以说每一事物都包含一切事物。不仅如此,更进一层,这一事物木但包含其他事物,还包含了其他事物中所包含的一切事物;同时,其他任何一个事物中所包含的一切事物,也各各包含一切事物。如前所述,为了说明这个观点,法藏巧设比喻,取十面镜子,安放于四面八方,互相距离一丈余远,面面相对,中间放佛像一尊,并点燃一支蜡烛,这时镜面烛光闪耀,镜影互相辉映,每一镜中,不仅映现其他镜的影子,而且还映现出其他镜中的影子的影子。于是听者顿开茅塞,通晓了重重无尽之义。
41无明:梵语意译,意思是指对四谛、十二因缘等佛教真理的愚昧无知。这里以狮子比喻现象,认为现象并非真实,而人们却一味执着现象的生灭,不觉其虚妄。无明,也叫愚痴无明。
42金体:真金实体,此处比喻真如本体。
43障:作“彰”,意为彰明。
44真性:真实本性,即本体的不生不灭的本性。
45理事合论:意思是将事(现象)和理(本体)统一起来论述。
46况:比如的意思。
47阿赖识:即阿赖耶识,梵文的音译,又译作阿黎耶识,又名藏识、本识、根本识、种子识、第八识等。义译为藏、含藏,有能藏、所藏和执藏三义。能藏,指能藏摄一切事物的种子;所藏,是指一切事物把自己的种子藏在阿赖耶识中;执藏,是指第七识把它执以为我,而第八识藏此我执。佛教法相唯识宗认为,阿赖耶识含藏着一切现象的种子(潜在功能),有着决定现象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是产生世界万物的本源。它也是众生轮回业报的主体,它含藏的善恶种子,在成熟时就能招感各种不同的果报。法藏根据《大乘起信论》的观点,认为阿赖耶识有生灭和不生灭两个方面,有觉和不觉两种含义,众生可以通过觉的方面,产生对事物真性的了解,克服无明。
48令生正解:解,正确的悟解。令生正解,使人们有真正的悟解。
49托事显法生解门:意思是通过具体事例,显示万事万物之间无障无碍的道理。这一门是通过狮子和金体的比喻,说明不偏执于一面,把两个方面合起来去看,就能了解在一般的现实事象中,包含了真性、真理,现实事象就是真性、真理,“理”并不需要到“事”以外去
求。这一门在宗教上的意义是,佛教通过不同教义表现为不同法门,而不同法门都体现了共同的教义,使人产生真正的悟解。
50有为之法:即有为法,与无为法相对应。为,造作的意思。法,指一切事物。有为法,是指由因缘造作而生的有生有灭的一切事物。《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1刹那:梵文ksana音译,意为最短的时间。具体说法不一,如《仁王护国般若经》说:“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法藏在《华严经探玄记》中则说:“刹那者,此云念顷,于一弹指顷有六十刹那。”现刹那已为常用语。
52三际:即过去、未来、现在三世。
53此三际各有过现未来:意思是说,过去、未来、现在这三际,又各分为过去、未来、现在三际,总为九世。
54束为一段法门:束,约束。法门,佛说的教义是法,这种法是众生进入佛境的通道,犹如进屋的门,称为法门。束为一段法门,这里是说现象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受九世约束。
55融通无碍,同为一念:是说九世各各不同,又互相联系,相继成立,圆融相通,无障无碍,同在一念之中,即刹那之中。
56十世隔法异成门:十世,是九世和一念的合称。隔法,指十世的区别。异成,谓此十世隔法,相即相入,而又不失前后、长短等差别,故称。此门是就不同时间可以互相容摄万物而言,是说在一念之中,可以含摄九世不同阶段的时间。因为一切事物都是真心的显现,真心不受时间的限制,所以一念之间可以显现出九世不同时间的一切事物。这也是说,怫教各种法遍布于九世之中,异成于一念之间。法藏在《华严义海百门 - 镕融任运门第四》中说:“融念劫者……由一念无体,即通大劫;大劫无体,即该一念。由念劫无体,长短之相自融,乃至远近世界,怫及众生,三世一切事物,莫不皆于一念中现。何以故?一切事法,依心而现,念既无碍,法亦随融。是故一念既见三世,一切事物显然。经云:‘或一念即百千劫,百千劫即一念。由心回转:心,指真心。真心,即自性清净心,大约相当于绝对的精神本体,宇宙的心。回转,是转变、变化的意思。由心回转,由真心转变生成。@唯心回转善成门:善成,完善圆满的成就。此门是讲一切都是真心转变生成,世界万物的种种性质、形状、功能、作用,归根到底都是真心生起的。由此也说明了真心是众生为善为恶、成凡成圣的根本。后来法藏把这一门改为“主伴圆明具德门”,其中心观点是说,一种现象的生起,是为主,其他的现象也必然伴随而起,这样就形成了互为主伴的关系,因而任何一种现象,也都圆满具足一切德相。
译文
第七,统括说明佛教的十个玄妙法门。
(一)金和狮子相因工匠制作而生成金狮子,金狮子的金和狮子相,同时成立,无先无后,圆满地具备了金体与狮子的一切,称为“同时具足相应门”。
(二)如果用金狮子的眼去包容、摄尽整个金獅子相,那么整个金狮子就纯粹都是眼;如果用金狮子的耳去包容、摄尽整个金狮子相,那么整个金獅子就纯粹都是耳。同样,如果用金狮子的鼻、舌、身去包容,摄尽整个金狮子,那么整个金獅子也会纯粹都是鼻、舌、身等诸根。就是说,随举一根,皆具足诸根和整个狮子相。由此可见,金狮子的眼耳等五根各各不同,都是杂多,也就是“一一皆杂”;金狮子就是金獅子的眼或耳等,那么金狮子的眼、耳等又都是纯一的,即“一一皆纯”。如此,纯杂相应,互不妨碍,圆满地具备一切,名为“诸
藏纯杂具德门”。
(三)金和獅子统一在金獅子的相状之中,二者互相容摄,金和狮子互相容受,一和多互不相碍。于金狮子中,金和狮子,即理和事,又各不相同,或者是一,或者是多,都各有其不同的地位,名为“一多相容不同门”。
(四)金狮子的眼、耳、鼻等各个能生起感觉的器官,和狮身上的每一根毛,各各都能以金包容收尽整个金獅子的相状。金狮子的每根毛和每种能生起感觉的器官,都遍布獅子的全身,如狮子的眼遍布整个狮身,狮子的耳等也是如此。所以,獅子的眼就是狮子的耳,狮子的耳就是狮子的鼻,狮子的鼻就是狮子的舌,狮子的舌就是狮子的身。狮子的眼、耳、鼻、舌、身的形状各异,独自成立,又彼此无障无碍。这称为“诸法相即自在门”。
(五)如果专从金獅子的形状来观察,就只能看到金狮子的形相而看不到金,狮子的形相显现出来了,而金却隐没了。如果专从制成金狮子的金的视角来观察,就会满目皆金而不见金狮子相,金显现了出来,而獅子的形相又隐没了。如果从以上的两个方面来观察,金狮子的形相和金都显现,也都隐没。隐没则秘密难知,显现则彰明夺目。这叫做“秘密隐显俱成门”。
(六)金獅子的金和形相,或者是隐没,或者是显现,或者是一,或者是多,必定为纯,必定为杂,是有力(显现),是无力(隐没),是为此,是为彼,主角与陪伴交相辉映,理与事一起显现,互相容纳,互不妨碍,彼此成立,就是极微细的事物,也能包容其他极大的事
物,名为“微细相容安立门”。
(七)金狮子的眼、耳和四肢关节,以及每一根细小的毛中,都各自包含着金狮子的整体;无数根细小的毛中的狮子,又同时顿然容入于一根毛中。每根毛中都有无数的狮子,每根毛又带着无数獅子归还于一根毛中。如此交互涉人,重重无尽,犹如帝释天的宫殿中所装饰
的豪华网珠,网线上的珠玉串串交相连络,珠光闪耀,彼此辉映,层层叠叠,没有穷尽。这叫做“因陀罗网境界门。
(八)讲这有生有灭的金狮子的目的,是为了表示有些人一味执着现象的生灭而不觉其虚妄的“无明”;讲这金狮子有其真金实体的目的,是要充分地彰明本体无生无灭的真实本性。把以上的理和事两方面合起来讲,就如同那生灭与不生灭、觉与不觉和合的“阿赖耶识”一
样,可以通过生灭把握无生灭,由不觉转为觉,从而产生正确的悟解,这叫做“托事显法生解门”。
(九)金狮子是因工匠制造的条件而生起的事物,时时刻刻处于生灭过程中,在极为短暂的刹那间,就可以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的每一世,又分为现在、过去和未来三世,总有三个三世,共立为九世,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受九世的约束。虽然
是九世,各世又互不相同,但又相依而立,融通无碍,共同处于一念之中,九世和一念合为十世,这叫做“十世隔法异成门”。
(十)金与狮子,或是隐没或是显现,或是纯一或是杂多,它们都没有自身的真实本性,都是随宇宙本体真心,也就是宇宙的心的转变而生起的。这样说来,事也好,理也好,都能得以成立。这称为“唯心回转善成门”。
八 括六相第八
原典
括六相第八
狮子是总相,五根差别是别相;共从一缘起是同相;眼、耳等不相滥是异相;诸根合会有狮子是成相;诸根各住自位是坏相。
注释
1括六相:括,包括、包容。六相,是指事物的六种相状,即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和坏相。括六相,是从哲学的角度,阐明现象界的六个范畴及其相互的关系。这六个范畴又分为两组,一组是总、同、成三相,一组是别、异、坏三相。
2总相:指整个狮子,比喻事物的整体。
3五根:即指眼、耳、鼻、舌、身、意。
4别相:指狮子的各个部分,比喻事物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
5同相:指眼、耳等共同因缘而生起狮子,比喻组成为整体的各部分的共同性。
6不相滥:互不相混的意思。
7异相:指耳、眼等各不相同,比喻事物整体各部分的差异性。
8成相:指耳、眼等诸根和合而成狮子,比喻事物各部分共同组成为一个整体。
9坏相:指耳、眼等各自独立而不和合成狮子,比喻事物各部分只停留在各自本位上,不共同组成为整体。
译文
第八,一切事物都包容有六种相状。金獅子作为一个整体,叫做“总相”;金狮子的眼、耳、鼻、舌、身这五器官互有差别,各不相同,是为“别相”。“总相”和“别相”都因工匠制造的条件而生起,而具有共同性,是为“同相”;眼、耳等诸根互不相混,各具自身的特点,是为“异相”。眼、耳等各根共同和合而成狮子,是为“成相”;眼、耳等诸根各自停留在各自的本位上,不和合成狮子,是为“坏相”。
解说
这一章是以金狮子为喻,说明现象世界的每一事物,就事物的全体讲是总相,就事物的各个部分讲是别相,事物由各因缘和合而成是同相,各部分又各不相同是异相;各种因缘和合构成一个事物是成相,各种因缘保持原来的分离状态是坏相。法藏认为这六相两组范畴的关系不是互相冲突的,而是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众生如能在任何一个现象中,观察悟解具足六相的理境,就自然而然会断除妄惑,达到涅槃境界。
九 成菩提第九
原典
成菩提第九
菩提,此云:道也,觉也。谓见狮子之时,即见一切有为之法,更不待坏,本来寂灭。离诸取舍,即于此路,流入萨婆若海,故名为道。即了无始以来,所有颠倒,元无有实,名之为觉。究竟具一切种智,名成菩提。
注释
1成菩提:成,成就。菩提,梵文Bodhi的音译,觉、智、道的意思。佛教根据释迦牟尼佛在毕钵罗树下觉悟成道的故事,把毕钵罗树称为菩提树,并用菩提表示豁然开悟,如梦初醒,如日开朗的彻悟境界;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成菩提,此指成就觉悟的途径
和智慧。
2道:道路、途径。
3觉:指觉悟,即所谓开悟佛教真理,灭除无明的意思。
4更不待坏:是说一切因缘和合有生灭的事物,不是等待它坏灭以后才是空的,而是本来就是空的。
5寂灭:空寂,指一切事物本来寂静,没有形相。
6离诸取舍:取舍是执取和舍弃。佛教认为这是众生的妄情,应当排除、离开。
7萨婆若:即指一切种智。这种智慧广大无边,圆融无碍,既能了解事物的共相,又能了解事物的别相;既能了解世间的一切事物,又能了知出世间的一切事物,是达到成怫境界所具有的最高智慧。
8无始:是说现象世界的一切在时间上没有开始。佛教认为现世的万事万物是前世的因缘和合而成,而前世的因缘又是更前世的因缘和合而成。如此继续向前推究,万事万物都是没有开始的。
9颠倒:佛教指由于众生愚痴无明而产生的妄见,即把虚幻的现象界的一切事物执为实有的错误想法、作法。
10元:通“原”,原来。
11究竟:至极、终极的意思
译文
第九,成就佛教的最高智慧。
“菩提”,中国译为“道路”、“觉悟”。是说,人们在观看金狮子的时候,就要看出世界上所有的因一定条件而生成的事物,原本就是空寂虚无的,并不是在生成事物的条件散灭,即变坏以后才变成空寂的。做到这点,人们就会断绝对事物的执着,舍弃迷情,自然无碍地归人既能了解世间,也能了解出世间一切事物的最高智慧的海洋,所以,菩提是成就觉悟的道路。再者,人们了悟从无开端的长时间以来,所有对事理的颠倒,原来都是不明了事物是没有真实本性的,所以菩提又名为觉悟。这样终于获得了佛教的最高智慧一“一切种智”,称之为成就菩提。
解说
这一章是以观看金狮子为喻,强调人们要悟解到一切因缘和合而成的事物,本来就是空的,并非是后来坏灭后才是空。人们具有了这种看法,就能离开对事物的执取和舍弃,从而进入具有广大无边、圆融无碍,能了知一切的最高智慧海。法藏在《华严义海百门– 修学严成门第七》中说:“了梦幻者,谓尘相生起,迷心为有,观察即虚,犹如幻人。亦如夜梦,觉已皆无。今了虚无,名不可得,相不可得,一切都不可得;是为尘觉悟,空无所有。”在同书《决择成就门第十》中又说:“迷者,谓尘相有所从来,而复生灭,是迷;今了尘相无体,是悟。迷本无从来,悟亦无所去。何以故?以妄心为有,本无体故。如绳上蛇,本无从来,亦无所去,何以故?蛇是妄心横计为有,本无体。故若计有来处去处,还是迷;了无来去,是悟。然悟之与迷,相待安立,非是先有净心,后有无明。此非两物,不可两解。但了妄无妄,即为净心,终无先净心而后无明,知之。”他在《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中还说:“如人迷,故谓东为西,乃既悟已,西即是东,更无别东西可入也。众生迷,故谓妄可舍,谓真可人。乃至悟已,妄即是真,更无别真而可人也。”以上所引的大意是说,众生在梦中执梦中现象为实,这是迷,是颠倒。醒来后知道是梦中现象,本来无实。所谓迷、所谓颠倒,就是无实,有了这种悟解,进入此种境界,也就成就菩提智慧了。
十 入涅槃第十
原典
入涅槃第十
见狮子与金,二相俱尽,烦恼不生。好丑现前,心安如海。妄想都尽,无诸逼迫。出缠离障,永舍苦源,名入涅磐。
1入:进入,也解作了达悟解。
2涅槃:梵文的音译,旧译为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意译为灭度、寂灭;或称般涅槃、般泥洹,意译为圆寂、入灭。涅槃是指众生经过修持,能够寂灭一切烦恼,排除生死之患,不再有生死轮回,并且圆满具足一切清净功德,获得无为寂灭的安乐,这是人生的
最高理想境界。
3二相:即指前一句的狮子和金。
4烦恼:烦,扰的意思;恼,乱的意思;扰乱心身是为烦恼。《大智度论》卷七说:“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如贪、嗔、痴等,佛教称之为根本烦恼,说由它们能生出其他种种的烦恼。怫教还说烦恼之多有八万四千种。
5好丑:即美好与丑恶的现象、事物。
6心安如海:是说内心对美丑都无所动,因悟解这一切都是空无的,自然也就内心平静如海,不生半点涟漪。
7妄想:佛教认为众生对事物进行虚妄计度,并妄加分别,执取事物的种种形相,这都不符合真实。这种妄想是众生陷于不断轮回的重要根源。《楞严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8逼迫:催逼迫胁,是人生痛苦的集中表现。
9缠:烦恼的异名,佛教以烦恼能缠缚人的心身,故又名为“缠”。《大乘义章》说:“能缠行人,目之为缠。又能缠心,亦名为缠。”
10障:有两种,一为烦恼障,因烦恼能障碍善法圣道,使人不能进入涅槃,故名。二所知障,怫教以众生执着万物为实,会障碍能知之智的产生,不能成就菩提,故名。
译文
第十,进人佛教的圆满境界。当观看獅子和金的时候,獅子的相状和制成金獅子的金,都同时在眼前消失灭尽,没有妄心分别,不产生萦绕心头的烦恼。当美好的和丑恶的东西显现在面前,心都不为所动,平静清澄得如大海一般,一切虚妄的念头都消失了,没有各种催逼迫胁之感。超出缠缚身心的、障碍成佛的各种烦恼,永远舍弃、摆脱产生痛苦的根源,这就叫做进人了圆满的涅槃境界。
解说
法藏在这一章中着重阐发的是,进人佛教圆满境界的要求和意义,强调人们要既不能执着现象世界,也不能执着本体世界,要彻底了解宇宙的真实,从而破除所有的烦恼,灭尽一切痴心妄想,免除生死轮回的痛苦,永远消除产生痛苦的根源,这才是众生修行所进入的圆满境界。
------------------------------------------------
贤首法藏法师传
宋 志磐撰
法师法藏,其祖康居国人,来居长安。藏年十六,诣四明阿育王舍利塔炼一指,誓学《华严》。则天朝为沙弥,策名宫禁。通天元年诏于太原寺开华严宗旨,感白光昱然,自口而出,须臾成盖,万众欢呼。都讲奏其事,则天有旨:命京城十大德为授满分戒,赐号贤首戒师,诏人大徧空寺,佐实叉难陀译《华严经》。
圣历二年十月诏讲于佛授记寺,讲堂京师地皆震动,即日召对长生殿。师乃指殿隅金师子,谓大经理深事广,文博义幽,非入理圣人无以达其奥。是以立见边之喻,晓无涯之法,以况法界体,师子喻法界用。其中立为五教:一愚法声闻教,二大乘始教,三大乘终教,四大乘顿教,五一乘圆教。则天豁然领解,乃著其说为《金师子章》。睿宗受内禅,请师授菩萨大戒。
师粪衣粝食,讲《华严》三十余遍,《楞伽》《密严》《梵网经》《起信论》等十部皆为义疏。
先天元年十一月终于大荐福寺。赠鸿胪卿,葬神和原。师既亡,弟子慧苑悉叛。其说灭后百年而得澄观。(录自《佛祖统记》卷二十九《诸宗立教志》)
转型
作者:历史不及格 发布时间:2011-08-17 15:54:57
纷舞妖姬在转型,摆脱了他纯粹军文的写作路数,想另辟一条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写作路子,这本显然是一个尝试。看完的感觉就是仍然摆脱不了他自己的风格,其实本来也没必要全部改变,对故事的驾驭能力显然没有他写纯军文灵活,但总体来说还可接受。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图书多(437+)
- 不亏(460+)
- 三星好评(332+)
- 种类多(327+)
- 章节完整(170+)
- 小说多(71+)
- 服务好(529+)
- 少量广告(353+)
- 引人入胜(359+)
- 中评多(113+)
- 五星好评(456+)
- 二星好评(266+)
- 好评(579+)
下载评价
- 网友 寇***音: ( 2024-12-16 17:54:25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养***秋: ( 2025-01-02 18:38:00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冉***兮: ( 2025-01-02 19:25:08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田***珊: ( 2024-12-15 16:25:17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师***怡: ( 2025-01-08 13:51:09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焦***山: ( 2025-01-04 15:14:01 )
不错。。。。。
- 网友 堵***洁: ( 2024-12-13 09:46:16 )
好用,支持
- 网友 冯***卉: ( 2025-01-02 15:01:0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郗***兰: ( 2025-01-09 15:09:16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国***舒: ( 2024-12-13 06:57:10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戈***玉: ( 2024-12-13 03:30:26 )
特别棒
- 网友 訾***晴: ( 2024-12-13 07:17:00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沈***松: ( 2024-12-21 16:22:53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敖***菡: ( 2024-12-16 18:18:04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谢***灵: ( 2024-12-31 05:51:30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新法规.2016年11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九年级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Richard Scarry's Find Your ABC's 斯凯瑞童书-寻找你的ABC(超值精装大开本) ISBN 9781402762949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创世圣断:李渊有话对你说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唐律疏义新注(精装)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整体论【达额立减】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如何让客户秒下单 为零基础销售人员打造的销售能力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14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高分强化训练100篇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这就是保险代理人:对冲人生风险的规划顾问(罗振宇监制,来自五位保险高手多年的从业智慧和心法)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家训铸乾坤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9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5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