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王安石传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王安石传》约16万字,详尽编述了荆公的时代、荆公的传略、执政前的荆公、荆公与神宗、荆公的政事,分民政财政军事教育选举等;荆公之武功、罢政后的荆公、新政的成绩、新政的阻挠与破坏,荆公之用人与交友、荆公之家庭、荆公之学术与文学等。书后附有王安石年表和王世系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叙论
第二章 荆公之时代(上)
第三章 荆公之时代(下)
第四章 荆公之略传
第五章 执政前之荆公(上)
第六章 执政前之荆公(中)
第七章 执政前之荆公(下)
第八章 荆公与神宗
第九章 荆公之政术(一)总论
第十章 荆公之政术(二)民政及财政
第十一章 荆公之政术(三)军政
第十二章 荆公之政术(四)教育及选举
第十三章 荆公之武功
第十四章 罢政后之荆公
第十五章 新政之成绩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曾文正谓宋儒宽于责小人而严于责君子。呜呼, 岂惟宋儒,盖此毒深中于社会,迄今而日加甚焉。孟 子恶求全之毁。求全云者,于善之中必求其不善者云尔,然且恶之,从未有尽没其善而虚构无何有之恶以 相诬蔑者。其有之,则自宋儒之诋荆公始也。夫中国 人民,以保守为天性,遵无动为大之教,其于荆公之 赫然设施,相率惊骇而沮之,良不足为怪。
读欧公此文。则当时所谓清议者,其价值可以想见矣。彼建言者之意,不过欲借此以立名,但求因言得罪,则名愈高,其唯一之目的在是,而国家之利害,一切未尝介其胸也。故惟日日搜求好题目,居之以为奇货,稍有可乘,则摇唇鼓舌。盈廷不得志之徒,相与为表里,愚民无识,从而和之,势益汹汹。有抗之者,即指为奸邪,务箝人之口而后已。争之不得,则发愤而诬人私德,至谓韩魏公交结中官,谓欧阳公盗甥女。夷考当时攻韩欧之言,曰:“乱大伦,灭人理。”曰:“含生之类发愤痛心。”曰:“奸邪之人,希恩固宠,自为身谋,害义伤孝。”曰:“百计搜求,务为巧饰,欺罔圣听,支吾言者。”夫韩欧二公之立身事君,其大节昭昭在人耳目,曷尝有如言者所云云。使如所云云,则此二人之罪,不在施政之失宜,而在设心之不肖,是则真不可以立于天地间矣。而岂其然哉?若其不然,则攻之者之设心,又居何等也?夫濮议不过皇室私事耳,曾无与天下大计;即在皇室私事中,抑其细已甚。而当时所谓士大夫者,以沽名泄愤之故,推波助澜,无风作浪,不惜挠天下之耳目以集矢于一二任事之人。而况乎荆公之变法,其事业之重大而不适于庸众之耳目,有过此万万者乎?其一人狂吠而举国从而和之,固其所也。濮议之役,韩欧所为,无丝毫悖于义理,既已若是,而言者犹指为乱伦灭理,希恩固宠,巧饰欺罔,则夫后此之以此等种种恶名加诸荆公者,其又可信耶?以琦之耿介,而得诬为交结宦寺;以修之高尚,而得诬为盗污孤甥,则凡后此所以诋荆公私德者,其又可信耶?区区之濮议,其是非可一言而决者,而有一孙固欲与彼等立异,章未上已群指为奸邪,则后此凡有为新法讼直者,一切指为奸邪,不当作如是观耶?濮议一案,以有欧公此文,其是非曲直,尚得略传于后,而熙丰新法,以荆公《熙宁日录》被毁,后世惟见一面之辞,于是乃千古如长夜矣,哀哉!
《隐居诗话》云:
熙宁庚戌冬,王荆公自参知政事拜相,造门奔贺者相属。公以未谢皆不见,独与余坐西庑小阁,语次忽取笔书窗曰:“霜筠雪竹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放笔揖余而入。
盖公生平进退大节,其所以自处,皆定之于夙。彼其禀德高尚,轩轩若云间鹤,人世富贵,视若浮云,曾不足以芥其胸;而又夙持知命不忧之义,虽以道之兴废,犹信为不可强致,故当受事之始,即已怀归耕之志,而后此乃一一践其言,所谓皭然泥而不滓者非耶?黄山谷题公画像云:“予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象山陆子云:“英特迈往,不屑于流俗声色利达之习,介然无毫毛得以入于其心,洁白之操,寒于冰霜,公之质也。”又云:“公以盖世之英,绝俗之操,山川炳灵,殆不世有。吾辈生千年后,读公之书,犹穆然想见其为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然如秽史所记,则公乃直一热中利禄之徒,其进也以诡遇,其退也,乃见疏于其君,而犹汲汲焉思献媚以觊再起,则夫山谷、象山之言,为皆呓语矣。吾于诋新法者,仅怜其无识耳,犹自可恕,至诋及公之人格者,吾每一读未尝不发为上指也!
(考异十一)诸杂史如《邵氏见闻录》之类记公罢政后谋再相之事,往往而有,今不屑辨,不屑述也。
公自幼侨寓江宁,故尤乐之。其《忆昨》诗云:“想见江南多翠微,归心动荡不可抑。”自少已然矣。神宗知其意,故命以使相判江宁,公遂老焉。罢政后日徜徉此间,借山水之胜以自娱,翛然如一野人。读其诗词,几不复知为曾造作掀天动地大事业开拓千古者也。呜呼!欧公所谓无施不可者,至此益信矣。晚年著《字说》一书,精心结撰,而颇耽佛老,见道益深云。
陈桥之变,醉卧未起,黄袍已加,夺国于孤儿寡 妇手中 ,日未旰而事已毕。故其初誓诸将也,曰 : “汝等贪富贵,立我为天子,我有号令,汝等能禀乎?” 盖深惮之之词也。由此观之 ,前此之有天下者 ,其 得之皆以自力,惟宋之得之以他力。夫能以他力取诸人以予我者,则亦将能以他力夺诸我以予人。艺祖终 身所惴惴者,惟此一事;而有宋积弱之大原,皆基于 是矣。
夫君子有穷苦颠跌不肯一失诎己以从时者,不以 时胜道也。故其得志于君,则变时而之道,若反手然, 彼其术素修而志素定也。(送孙正之序)
予材性生古人下,学又不能力,又不得友以相镌 切以入于道德,予其或者归而为涂之人而已耶。…… 自予之得通叔然后知圣人户庭可策而入也。是不惟喻 于其言而已,盖观其行而得焉者为多。(李通叔哀辞)
某愚不识事务之变,而独古人是信。闻古有尧舜 也者,其道大中至正,常行之道也。得其书,闭门而 读之,不知忧乐之存乎已也。穿贯上下,浸淫其中, 小之为无间,大之为无涯岸 ,要将一穷之而已。(上 张太傅书)
方今乱俗,在学士大夫,沈没利欲,以言相尚, 不知自治而已。(答曾子固书)
天下之变故多矣,而古之君子,辞受取舍之方不 一,彼皆内得于己,有以待物,而非有待于物也。非 有待于物,故其迹时若可疑;有以待物,故其心未尝 有悔也。若是者,岂以夫世之毁誉者概其心哉。若某 者不足以望此,而私有志焉。(答李资深书)
学足乎己,则不有知于上,必有知于下;不有传于今,必有传于后。不幸而不见知于上下,而不传于 今又不传于后。古之人犹不憾也。知我者其天乎。此 乃易所谓知命也。命者非独贵贱死生尔,万物之废兴 皆命也。孟子曰,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答史讽书)
夫君子之学,固有志于天下矣。然先吾身而后人, 吾身治矣,而人之治不治,系吾得志与否耳。身犹属 于命,天下之治,其可以不属于命乎?孔子曰:不知 命无以为君子。又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 也与,命也。孔子之说如此,而或者以为孔子之学汲 汲以忧世者,惑也。惑于此而进退之行,不得于孔子 者有之矣。……吾独以为圣人之心,未始有忧。有难 予者曰:然则圣人忘天下矣。曰:是不忘天下也。否 之象曰: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初六曰:拔 茅茹...
(按)此公所持国民皆兵之主义,今世东西诸国罔不由此道以致强。而我中国自秦汉迄今二千年,前 夫公者后夫公者,无一人能见及音者。而其导国民以 尚武也,必在于学校,与今世学校之特重体育者,又 何其相吻合耶。中国之贱兵久矣,而自宋以还,其贱 弥甚,在募兵制度之下,而欲兵之不贱,是适燕而南 其辕也。夫公所谓以天下重任属之奸悍无赖才行不足自托于乡里之人,而天下学士以执兵为耻者,今犹昔也。世无荆公,而一洒此痼在何日哉。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王安石传》约16万字,详尽编述了荆公的时代、荆公的传略、执政前的荆公、荆公与神宗、荆公的政事,分民政财政军事教育选举等;荆公之武功、罢政后的荆公、新政的成绩、新政的阻挠与破坏,荆公之用人与交友、荆公之家庭、荆公之学术与文学等。书后附有王安石年表和王世系表。
精彩短评:
作者:john vin 发布时间:2009-12-08 17:17:33
作为学术著作,加入了过多个人感情,感觉写的有些偏颇。
作者:无妄少女 发布时间:2018-06-22 07:07:31
看目录还行吧,仔细看就发现没什么逻辑,一会儿学术式引用,一会儿忽然开始讲故事……出书不带这么东平西凑的。其实什么是宗教什么就是追星。不如搞成人类学式“田野”,可能会很有趣。亲妈饭、女友饭、颜饭、音饭、肉体饭了解下;刷管、切瓜、买周边、fm、con了解下……最可恶的是,同是追星还能追出更清新脱俗?
作者:Machiavellicn 发布时间:2010-01-18 23:04:22
没怎么完整读完
作者:宿命论 发布时间:2011-01-03 06:04:05
前幾日和劉化童童鞋開玩笑,想起來高中還讀過梁啟超寫的這本傳記…梁當年寫這本書的目的,托書言志?唉~啥人心思噶好一頁頁翻了看啊?
作者:笑望江湖 发布时间:2018-01-09 13:51:02
全篇都是文言文,引用古文占70%篇幅,书名应该叫《梁启超评点王安石文选》,尽管梁启超是一代才子,文笔酣畅思想丰富,真的是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但该书总体对当今读者实在缺乏吸引力(我算热爱古书的都读不进去),最重要的是梁任公对王荆公的顶礼膜拜和歌功颂德过于夸张,严重缺乏人物传记应有的“理性、客观、中立”要求,借古讽今也不至于激动成这样吧
作者:王小轩 发布时间:2009-08-09 10:40:21
请原谅我吧,没读下去。
深度书评:
拗相公
作者:第二无 发布时间:2019-02-18 22:43:32
很庆幸买了 解玺璋 老师的译版,之前在网上搜了一些版本,有点失望。要么是生硬的翻译,要么是文言文原版,而这本无论翻译还是附加的一些注释以及排版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全文读下来,条目很清晰,也易于理解。
母庸质疑的是,梁启超对王安石的确夸的有点过了,尤其在王安石的用人以及文学造诣那块,有种粉丝强吹的感觉。梁没有刻意掩饰对王安石的赞仰之情,言语情感相当充沛。梁启超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肯定和张扬代表了那个时代知识界要求改革以改变耻辱现状的共识。
王安石是一个很圈路人粉的人,初识他是从初中语文课本《伤仲永》和高中语文课本里的《游褒禅山记》,他的文章短小精悍,叙事简洁,偏于说理,在其他偏于以景抒情抒发自我情怀(比如怀才不遇、吊古伤今、清高恬淡)的文章中,王的风格其实相对特别。
后面陆陆续续接触他是从他的一些轶事中,比如在中华对联网上看的一个对联故事(这个应该是杜撰,有待考证):
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
元宵节
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
大户人家
高悬
走马灯
,
灯下
悬一
上联
,征对招亲。联曰牶“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
京城
,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
飞虎旗
出对牶“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
进士
。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指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日之内双喜临门,王安石喜不自禁,连写两个“喜”字,贴在门上,从此双“喜”字流传至今。
在《百家讲坛》上看的一些他的轶事:
①北宋时期,社会风气流行纳妾,就连模范官员寇准、包拯等人,都未能免俗。然而,王安石却我行我素,娶了老婆吴氏之后,坚持不纳妾。王安石的这一举动,引起了时人的许多议论,一些人认为这是吴氏善妒,不允许王安石娶小老婆。吴氏与王安石感情融洽,论其本心应该是不愿第三者插足其间的。然而,时常传到她耳中的风言风语,终于让她感到吃不消。于是,在王安石40岁升任知制诰后没几天,吴夫人暗中物色,悄悄买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打算让她做王安石的侍妾。这一天晚上,王安石办完公务回到家里,看见了打扮得漂漂亮亮守候在书房的该女子。一番询问之下,得知这是自家妻子给他买回来的小老婆,王安石顿时很不高兴。继续询问,得悉该女子是“家欠官债、被迫卖身”而来,于是,王安石不仅没收她为妾,还送钱给她,帮助她还清官债,使其家庭破镜重圆。(PS:司马光洁身自好,生平不喜女色,他婚后多年夫人都没有生育。为了表现自己的妇德,司马夫人变自作主张,给丈夫买回来一个妾。但是司马光拒不接受,还为此大发雷霆,并命令家里只当婢女来使唤这个小妾。)
②有一次,大家在一起吃饭,王安石把面前的鹿肉给吃得干干净净,于是人家都以为他喜欢吃鹿肉,争先恐后的送鹿肉到王家。王安石的夫人觉得奇怪,问明缘由后说,下次你们吃饭的时候,在他面前放小菜试试,结果王安石果然将小菜吃得干干净净,而桌子对面的鹿肉则一点都没有动。王安石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来拜访,王安石留他吃饭,萧公子见饭菜太简陋,只把胡饼中间的馅吃了,留下饼皮。王安石见状,将剩下的饼皮吃了,萧公子羞愧不已。
这些故事无疑更圈粉了。直到2015年年中样子,看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相当困惑,王安石以及王安石变法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带着想为荆公打抱不平的想法,于是我去各大网址和论坛看了很多王安石和王安石变法相关的内容,想了解全貌。但看的都很杂乱,而且这些文章大多数是具体讨论“青苗法”、“保马法”等某些争议比较大的新法或者对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一些比较的问题,虽然了解的还是很零星碎片化,但是王安石的“拗相公”这个称号深入人心。
抛开他的变法,从种种私德上看王安石的确是位令人尊敬的君子,略有争议的就是他“多次拒绝朝廷为他安排的肥美官职”。很多人说他是故意为自己抬高名气而已,但是如果说他是为了沽名钓誉,这时间未免太长了些(二十年)。这二十多年时间,是王安石最神秘、最神奇的时间,他多次拒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宁愿到一个边远小县去做一个县令。从二十二岁中第开始,直到四十六岁位居显宦开始推行变法为止,他基本上都是留在做具体工作或地方官的任上,从县令一级级地干到太守,他在地方上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开办农民贷款法,也就是后来的部分新法的雏形,也正是这期间,他体会到了大宋的贫弱,内忧外患。否认了其他士大夫所言的“天下久平,民物滋息”。酝酿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变法。
我刚开始是冲着王安石与苏轼之间的爱恨情仇去看寻找史料的,结果后面被王安石与司马光之间的相杀CP所吸引了。司马光我觉得是另一个意义上的王安石,他也很“执拗”,成就也很大(资治通鉴)。
接下里我想聊聊他们两个,顺便捋一捋变法的故事(以下大部分是整合、摘录自其他网站的文章,有些部分是自己写的。如有侵权请告知,我删除)
这两个人,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同样伟大的名声,并且一度是相互倾慕的好朋友。因为王安石变法,两人渐行渐远,终于彻底葬送了友情,并且成为政治上的死敌,形成了一场真正的悲剧。
事情起因于朝廷将要举行的春季祭天大典。按照惯例,每次春季祭天大典完成后,都要赏赐给文武百官银两绸缎,表示皇家对诸位一年辛苦的一点意思,也包括了对开春以后,新一年的拜托之意。类似今天年底发放双薪,或者年终奖金性质的一笔支出。不到实在过不下去的地步,这笔钱的确不是可省则省的。然而如今,国库已经到了真正空虚的地步,因此,皇帝下决心要免去这笔赏赐,把不好意思变成没有意思。为皇家节省一笔开支。
由此,引发了王安石与司马光二人在神宗皇帝面前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争论。时间大概是在公元1068年年底前后。当时,王安石与司马光二人已经先后被任命为翰林学士。
王安石认为:“国家财政状况不好,不是当务之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善于理财的人。”
司马光反对:“你所谓善于理财者,不过是巧立名目,在百姓头上增加捐税而已。”
王安石说:“不然。善于理财者,可以不增加捐税却使国库充盈。”
司马光大不以为然:“天下哪里有这个道理?天地所生的钱财万物,不在民,就在官。设法从老百姓那里巧取豪夺,比增加捐税还坏。这实际上就是当年桑弘羊之流蒙骗汉武帝的那套说辞。”
从后来发生的情况判断,皇帝很可能有过短暂的犹豫,但最终还是支持了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王安石的观点,在理论上显然是正确的。不增加税赋而增加财政收入的方法有很多,早已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所证明,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改进生产条件以增加生产等等皆属此类。事实上,王安石所推行的青苗法也是类似的一个方法。青苗法并非王安石所首创,最开始时,是陕西的地方官率先采用此方法扶助当地农业生产。王安石作县令时,曾经试用过,效果颇佳,深受百姓欢迎。于是便在他的辖区里广泛推行应用。
但是王安石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实验是在他当时管理的区域进行的很好。因为落实到位了。但是全国那么大,不可控因素很多,不可能全部落实到位(正如梁启超所说:法不一定是坏法,执行的官不一定是好官)。附录:青苗法与赌博(早年看的一本书《中国赌博习俗》里面也提到过青苗法)
北宋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在变法与反变法的过程中,也有赌博的身影飘荡。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行“青苗法”,即在春夏之交青黄不接时向农民发放贷款,秋后农民将本息归还政府。这个制度的本意是既帮助农民度过困难时期免受地主商人的高利贷盘剥,有利生产,又可使政府增加收入。但有的地方官府为了搜刮民财,在发放青苗钱的同时于官府附近设立关扑场会,农民借到青苗钱后被哄劝到那里去赌博,因此常常有人空手而来又空手而归,白白背上一身债务。这样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为反对变法的人找到了口实。加之变法本身就触及到地主商人以及达官贵人的利益,这些人以种种方式来反对变法,甚至也以赌博来表示反对。一次,宋神宗与两个亲王在宫中打球,以所佩玉带为赌注,益献王赵頵说:“假如我胜了,我不要你的玉带,只请求废除青苗法、市易法。”神宗很不高兴,没有同意。以赌博反对变法,真可谓挖空心思。
从这里就能大概了解,变法的途中的阻力不断,往下的监管也不到位。
对于王安石来说,加倍不幸的是,变法开始后不久,全国各地就连续数年旱、涝、蝗灾不断。受灾面积既大,灾害烈度亦强。致使遍布全国的地方官员变成虎豹豺狼,在他们的追逼之下,受灾农户倾家荡产,卖儿卖女卖妻子的情况层出不穷。
在得不到重要臣僚支持的情况下,王安石相当冒失地启用了一大批新人。这些人进入官场的时日不长,聪明、热情、渴望建功立业、没有沾染官场习气,这是他们最重要的长处。但是,他们缺少阅历,没有经验,很少受过生活与人品的考验,因此,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一旦把持不住,便特别容易由急功近利,一变而为投机取巧,再变则为不择手段,从而堕入下流,变得为人所不齿。(梁启超在书里有试图为里面一些人洗白过,但是用人这块的确是王安石的黑点,没什么好洗的,这也突出了王安石身上的悲剧色彩,没人支持他,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他很执拗,还是得让自己的计划实施,所以不惜用大量的“奸臣”,只要是支持新法的,而且间接逼走和打击了很多反对他的大臣。)
在当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进行一场变革,其艰巨复杂的程度自不待言。从安徽小岗村的星星之火到今天,二十多年的历程告诉我们:改革的成功与进步,至少需要满足下列必要与充分条件:国家决策层治理好国家的政治善意与目标,改革目标与社会发展、人民需求的深度吻合,社会发展程度与改革步骤的适应,具有政治智慧、耐心和洞察力的改革政策、策略、步骤与准备,稳妥而正确的实施路径,贯彻执行改革的人力资源等等。
以此返观一千年前的王安石变法,我们会发现,上述需要满足的必要与充分条件中,只有第一条,即政治善意与目标勉强可以算是得到满足了,其他所有条件,都是残缺不全。
从变革的实施及其结果看,今天中国改革的每一步进展,均伴随着部分人群的欢欣鼓舞与相对少部分人群的痛苦失落,这使变革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并一次次渡过相当痛苦的阵痛。以此一步步推进的结果,累积成为整体的社会进步、相对富足、国力增强与越来越多的支持和认同。
返观一千年前的情势,则相当令人沮丧:王安石变法的一些重要内容及其推进,时常伴随着特定阶层小部分人群的兴高采烈与其他阶层大部分人群的痛苦失落;强行推进的结果,国库虽然迅速充盈,其代价则是国家管理阶层的彻底分裂,演变的后果是政治空气的极度恶化与堕落。
司马光曾连续三次致信王安石,劝告他重新考虑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治国方略,王安石的反应是那封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从此,二人在政治上分道扬镳,成为政治死地,不共戴天,在个人友情上则彻底决裂,从此终身不再往来。
神宗死后,司马光受宣仁太后之命返回京城,开始主持中央工作。到病逝前,一年半时间发扬了与王安石同样不听任何反对意见的精神,将十七年变法新政全部废除。包括很多实施有效的新法(比如免役法、农田水利法)。史称“元钓更化”。苏东坡、范纯仁等人相当惆怅地叹息:奈何又一位拗相公。
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
王安石不惜与众多朋友、同事反目,也要忠实于自己的政治理想与信念,坚定而执着。如今,司马光表现出了同样决绝的坚定与执着。这种政治非理性令人感到极度不安。当这种令人敬重的品质与完全拒绝不同意见相结合时,在这两位伟大人物身上,同样使人产生了一种感觉:美好的品格被不适当地、过分地滥用了。于是,政治宽容、理性精神、必要的妥协与长远的目光全部不见了,坚定与执着变成了执拗与刚愎自用,帝国的政治空气之中,被两位政治领袖从不同方向注入了一股同样强烈的、带有戾气的不祥气息。
公元1086年,即宋哲宗元钓元年,四月,王安石在江宁府,就是今天的南京去世,时年六十六岁;九月,司马光病逝,时年六十八岁。此后,在宣仁太后主导下,帝国政府致力于清除王安石变法影响、恢复祖宗旧制的工作,前后历时九年。至此,支持变法的政治派别,被时人称之为“元丰党人”,反对变法一派,则被称之为“元钓党人”。帝国政治陷入党争的泥沼,不可自拔。
公元1093年,宋哲宗亲政,再一次起用变法派人士,全面恢复变法新政,严酷打击元钓党人,前后历时六年有余。苏东坡等元钓党人陷入晚年极为悲惨黯淡的境地。
公元1100年,二十四岁的宋哲宗病死。宋徽宗赵佶继位,由讨厌新政的向太后垂帘听政。其间,再次起用元钓党人,废除变法新政。九个月后,向太后患病归政,宋徽宗正式执掌大权。
上帝仿佛存心要毁灭北宋帝国一般,数年间,政潮叠起。每翻覆一次,便使帝国的元气正气衰减一分,直到病入膏肓。(END)
以上就是我之前所了解的一些故事。而这本《王安石传》正好填补了我对变法的具体内容和细节的知识空白。
无疑,王安石是个有闪光点也有很多黑点的人物。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一直是偏于正面的,甚至我很同情他,同情他不被其他官员所理解,同情他走上了执拗的道路。
这本书更加加深了他在我脑海里的悲剧形象。从分配、税收、国家财政到军队与国防再到教育与选举,若干多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和细节扛在了他的肩上,为国事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期间还得费劲心力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士大夫阶层,在朝廷里和其他反对者
争论
辩驳,承受万般骂名与侮辱。实在令人唏嘘。
生活在一千年之后的我们,很难如临其境地体会当时人们的处境和社会环境。再加上资料失实或者不全,究竟王安石变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弊,也很难权衡摸清。历史很精彩也很沉重。很清晰又很扑朔迷离。
但这段故事期间最扑朔迷离的莫过于宋神宗了。他能始终如一的支持王安石,重用王安石,不信任何有关王安石的谗言诬告。这不是真爱这是什么?
饭圈之争 - 苏轼传 vs 王安石传
作者:狗小白 发布时间:2021-07-09 22:41:36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qJ84CDHLTMn-uCNrgjVcZQ
粉丝的互撕
去年抄阅东坡诗集时,想起来初中时在杂志上看到讲的苏轼生平的文章,又再次看到《神雕侠侣》里金大侠摘进去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脑子里就冒出来印象深刻了十几年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搜了搜,搜出了本书——林语堂的《苏轼传》。
林语堂360度无死角地夸苏东坡,本来看着还挺乐呵,直到此书第一次出现评价变法的字句,我就开始感到奇怪。
读时留下评论:变法失败,乃是推动变法的人受到诸多阻力、受既得利益者的反扑而身死,要说变法完全没取得变法者想要的成效,归于惨败是否夸大?一个愿景的实现,非是一朝一夕而成,如果一代做不成,便做一代能做成的事,身后事交由后代完成。此是精神的传递,也即“继往圣之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继续读下去,此书从王安石变法到王安石个人人品,贬低得一无是处。疑惑于在高考历史中占比很小的中国古代史里出现过的王安石变法和“青苗法”,总觉得不至于是如此形象。随后抄阅《经史百家杂钞》时,有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针砭时弊,提自己的构想;心说,能写出这样文章的,怎么可能是林语堂笔下那个低劣不堪的人?
于是《苏轼传》读一半扔开,读不进了。
在评论区里翻到一条,把此书和梁启超的《王安石传》一起看,别有一番风味。
今年六月份把这两本给看了,颇有饭圈脑残粉互撕的架势。
梁启超维护爱豆王安石,克制地立下理智粉的人设,坚决不拉踩同期历史人物,从头到脚从上到下把王安石夸了个遍,还要注意夸奖中稍夹杂一两句批评以示公正;林语堂后又发了个帖,一捧一踩,极尽吹捧苏东坡,极尽贬低王安石。
文学成就上,苏轼、王安石均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词文章贯穿于初高中语文课本的文言文部分。但政治方面,苏轼一生遭到三次谪贬,王安石施展了他的抱负,掀起一场历史铭记的变革,58岁被封为舒国公,61岁改封荆国公,66岁逝世追赠太傅,后又被追授文公的称号。
人生机遇无常,并非解题一般,做到了A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B。
年轻气盛有些需搓磨的棱角缺点都很正常。际遇所至,借势而起,有了经历和磨砺,懂得锐意进取和老成持重缺一不可、设想里的办法实施起来却有怎么也想象不到的问题涌现,才能知道如何处理、面对它们。
我无意从两人的政坛经历去评价二人的政治素养,但壮士暮年的旅途相遇,惺惺相惜成佳话,也见证了二人撇开成见之下的相互敬重。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林语堂于1895年出生于一个基督教家庭,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1923年在美、德、法间留学,1923年回国在北大、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英文,在国内期间一直以语言研究为事业,发表多篇英文著作。1952年赴巴黎出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艺文组主任,同年又在美国与人创办杂志,1954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职半年后与人闹掰离开,1966年定居台湾,1972年编竣出版《林语堂当代硬汉词典》,1975年出版《京华烟云》,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林语堂在语言研究上的成就毋庸置疑,但出生于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那年的他,这一生的履历,看起来与旧中国几乎没有什么瓜葛,岁月静好;撇开年代感的大学名称,闲适惬意得放佛一个现代人。
相对而言,梁启超的一生则见证了旧中国的苦苦挣扎,他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之后又作为“保皇派”宣传君主立宪制;在辛亥革命之后,又组建“民主党”,后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为“进步党”,成为民初唯一能与国名党相抗衡的党派。“二十一条”风波后,袁世凯复辟,梁启超也加入反袁斗争。袁世凯倒台后,梁启超迷失在军阀割据斗争的泥潭中,极力为段祺瑞扩充军备、巩固统治效劳,并代表北京政府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了两笔以损害民族利益为代价的借款。在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后,梁启超自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重心转移至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
梁启超青中年时代,是变法维新的主要倡议者,但在中老年时期又被历史车轮碾过,成为了阻扰变革的势力。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逃往日本,一度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往来密切,并试图联合立会;但受到康有为的严厉反对而作罢。
上帝视角看去,那大概就是梁启超命运的一个分岔点了。然而如果说迷茫之时,有那么一个人最早站出来呐喊,勇敢地迈出了一步,虽然他失败了,甚至之后成了加固这牢笼的一员,我们仍不能否定他最初的勇敢,仍值得为历史所铭记。
《王安石传》是梁启超在清末民初时期所著,彼时的他还依然雄心勃勃,试图中国能够“变法以图强”。为王安石变法正名,既是他当时际遇下的自然而然之情,更是国人历来爱从古人身上找范例证明“此事早有先例”的文化下,为自己的政治抱负铺路之举。
而林语堂,在乱世时期竟如此顺顺当当走过来,直至最后安享晚年,不可不说其政治嗅觉比梁启超敏感得多。我猜想,其顺顺当当的一大原因,在于他高超的英语能力,从《苏轼传》的部分言辞来看,他能够用轻松活泼的文字给洋人优雅地拍马屁。(我这话若是早几年说出来放网上,必要被人喷死,近几年网络舆论环境大变,民国大师不吃香了,也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学宣传上对“公知”的资助,大约也能够理解此话意味了)
苏东坡文学、思想、艺术成就之高,值得后世千秋万代瞻仰。一生虽政坛不得志,但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中收录他的奏折《徐州上皇帝书》也是对当地的许多民生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统辖一隅也是敬岗爱业的好同志。《上皇帝书》内容也并非一味反对王安石变法,只指出变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而其粉丝,林语堂在他自己十分满意的《苏轼传》中,极尽诋毁王安石,措辞极具个人主观感情色彩,甚至字词之间透露北宋之亡都是王安石的锅;真真当得起一句“一粉抵十黑”。
历来变革从没有一帆风顺的,积久沉疴非有志者不能清除。只是改革,必得是有自己势力的自上而下方可成功,自下而上就成了革命。且看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分配、税收和国家财政
第一,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
王安石创立的管理国家财政的机关,负责制定户部、度支、盐铁三司条例,实际上是个领导变法的机构。
存在的问题
:本来意图抑制兼并,但万一实施中一时不慎,国家反而成了兼并的领头人,那么百姓去哪里投诉呢?还有哪些监守自盗的官员借此自肥,...,所以,王安石的这个政策在财政上收到的效果虽说很丰厚,但在国民经济上收到的效果还是很有限的。
第二,青苗法
谷子市价高 → 官府放粮低价卖给困难的农民;谷子市价低 → 官府适当提高价格收购。
春天将粮钱贷给困难的农户,以青苗作为抵押;秋天收回贷款,利息两分。借贷每年分两次进行,一次在正月,一次在五月。
存在的问题
:1. 王安石在鄞县实践良好的青苗法,在全国无法推广良好。因为王安石一人五法让天下人都听话——不少执行者强迫百姓贷款,特别是有些地区将贷款多少作为政绩考核。2. 遇到灾年荒年,是有可以延迟还贷的规定,但年景好坏不能预先确定,而灾年荒年又经常遇到。于是一些官员正好借机玩弄手法,串通作弊,累年积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的即视感)
实施情况
:元祐元年(1086年),宋哲宗刚即位,就将新法全部废除。二月废除青苗法,但三月,范纯仁就以府库钱财不足为由请求恢复青苗法;八月,反对变法派系为首的司马光也上奏称,实行青苗法对百姓是有利的,只是不能强迫他们贷款。
第三,均输法
《乞制置三司条例》
它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地方对京城的物资运输,如何减少盲目性,使其更加合理。
彼时现行制度的问题
:
每年京城去各地采买贡品都是按例来的,丰年且较近地区,不敢多采办贡品;荒年物贵也不敢减少贡品。无法变通、便宜行事,扩大了支出。各级政府管理财政的官吏往往隐瞒真情,不说实话,尽量为自己多留一点应付临时开支的本钱。他们还担心一年的预算不够用,往往采取改变缴纳税赋地点的方式,勒索缴纳赋税的农户多交运输费。
朝廷需要的物品总是求索于不产这些物品的地区或时节。导致富户或投机商人乘机操纵市场和物价。
措施
:
专款专用: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茶、盐、矾的税收,军事储备和国家行政开支,专款专用落实责任到人。
收购赋税上缴的物品,避开价高找价低,尽量采购离京城近的地区以减少交通运输费。
京城仓库的储备情况、开支预算要让发运使预先知晓有所准备,以便随时处理其所掌握的物资,等待上面的调用。
第四,市易法
大致上借鉴了汉朝桑弘羊所推行的平准法。其特点是平抑市场的物价,掌握制定物价的权力,把物价的操纵权夺回政府手中。
实践失败。
第五,募役法
对当时差役制度的改革,改变当时对百姓伤害极大的差役制,实行募役法,让百姓交一些人头税免除服劳役。
实施前,先用了3-5年时间(坊郭三年,乡村五年),在农闲时重新考察贫富情况、户籍划等。
第六,其它民政财政诸法
农田水利法
王安石治下兴修了诸多水利工程,大事项有疏通黄河和清理汴河。
方田均税法
熙宁五年(1072年)八月,神宗下诏让司农等将均税条款和丈量土地的办法向全国颁布,以东西南北各一千步为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九月,县令委派官吏分别丈量土地,随着山坡、原野、平湖、沼泽来确定土地的面积,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辨别它的颜色,丈量结束之后,再按照土地的位置和颜色确定肥沃或贫瘠,再分成五个等级来确定税收的标准。(每年需重新厘定)
漕运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举荐薛向为江淮等路的发运使,开始招募民间的舟船和官船一起分别运送,相互监督。
军队和国防的措施
第一,省兵
北宋每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二用于军费,但军队却不能一战。
王安石认为北宋从建国开始已有八十年,需要裁减冗余的兵力。他执政十年,陆续裁减了二分之一的冗余兵卒。
第二,置将法
大宋的军队数量虽多,但却不能作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将不识兵,兵不识将”(这个中国古代史课本里有一段话的介绍和讨论)
宋太祖吸取了晚唐、五代十国时期的教训,担心将领把军队当作自己的私家军队,于是开创了更戍法,分遣禁军,戍守边城。
王安石执行之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分置将领和士卒,总的隶属于禁军,将领需训练自己的士兵。这样,不仅平时有了严格训练,而且没有了轮流出戍的辛劳,等有了战事再派遣他们出征。
第三,保甲法
保甲的性质有两点:1. 地方自治体的警察体制,2. 后备兵员的民兵制度。
王安石的保甲法类似基层自治,民众的自我管理。但这不仅仅只是为了“警察制度”,更重要的是想要改革募兵制为征兵制,只是要借保甲法奠定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第四,保马法
就是官府把马送给百姓,由百姓代替官府养马,也奖励百姓自己养马,有需要的时候,则由官府按照马的价值收购。
这是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中最不合理的一条:马是生物,它的肥瘦生死往往不全由人力决定。而且此条要求百姓饲养的马出了损伤还要百姓赔偿。
第五,军器监法
设置专门的官员来管理改善武器装备。
主张和施政纲领
第一,教育
增加太学的学生,在各路州府创办学校;编撰《三经新义》;设立武学堂,讲兵法;在大学设置医学教授。
第二,选举
废除明经及各科进士的考试,废除诗赋的考试。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3分
稳定性:5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值得下载(159+)
- 字体合适(441+)
- 格式多(241+)
- 好评(506+)
- 值得购买(200+)
- 不亏(311+)
- 收费(289+)
下载评价
- 网友 常***翠: ( 2024-12-12 19:32:05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孔***旋: ( 2024-12-27 10:17:10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冷***洁: ( 2025-01-09 07:29:51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沈***松: ( 2025-01-08 15:30:58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扈***洁: ( 2025-01-03 00:15:34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养***秋: ( 2024-12-26 13:23:53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融***华: ( 2024-12-16 00:17:34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郗***兰: ( 2024-12-25 08:30:12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冯***丽: ( 2024-12-25 13:07:06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龚***湄: ( 2024-12-14 10:09:12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艺术之道的学理透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畜禽外寄生虫形态分类彩色图谱(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电影中的文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实验班提优训练 初中 英语 七年级 (上) 新目标RJXMB 春雨教育·2018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名校冲刺初中化学专项训练与模拟试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山西商人与他们的宅院(英文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邮票图说花卉奇观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京剧优秀人物丛:宏韵英华:李宏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少儿财商绘本8册3~6岁早教财商启蒙绘本故事书金钱理财培养课幼儿园早教财商思维训练书籍儿童财商启蒙教育绘本3–4一6岁幼儿园绘本阅读儿童理财绘本培养儿童财商早教绘本经济学财商课家庭理财思维漫画书读必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西文化比较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3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4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