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日记(上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梁漱溟日记(上下)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梁漱溟日记(上下)》是有“ 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并附数十张 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 ”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 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 ”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 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书籍目录:
编者前言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7年
1938年——敌后游击区域行程日志
1941年
1947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附:省身录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6年
1957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主要人名索引
作者介绍:
梁漱溟(1893-1988),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后一位儒家”之称。
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1月 31日 艮庸等先我起程,乘 会所派大卡车离渝,当晚宿内江;2月1日抵成都。 2月 2日 我乘飞机由渝到成都,与艮庸等相会。 3日 艮庸等乘车离成都,过绵阳小停,当夜宿梓潼。 4日 艮庸等车过剑门关抵广元。 会派车至此为止,候西北公路局派车来接始能北去。 5日 在广元候车。 6日 艮庸等乘车由广元抵汉中。 7日 艮庸等乘车过大散关抵宝鸡。 8日 艮庸等换乘火车到西安,住花园饭店。九日留西安候我到来。 10日 我乘飞机到西安,同住花园饭店。我原9日从成都起飞,飞至中途得悉西安在敌机轰炸中,不能降落;乃转至兰州降落,故次日始飞抵西安。从10日至17日皆留于西安,与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及八路军办事处林、伍(伯渠、云浦)各位先生商洽如何渡河入鲁。 17日 偕艮庸启行赴宜川。盖以各方接洽一时尚无入鲁之方便,而适遇阎百川派驻西安办事处处长方闻,即与其约定访问阎氏,借先了解晋中战况。其时阎驻秋林镇,秋林镇在宜川之东,黄河边上。是日车抵成阳发生故障,只得留宿,晤成阳县长邵履均(旧识)。 18日 旧历除夕,车过三原,晤赵戴文于一花园中;晚抵洛川,途中落雪。 19日 抵宜川城(第二战区兵站在此)。 20日 车过黄龙山,荒无人烟;薄暮抵秋林镇,当晚晤阎。21日留秋林续谈大局(参看《我努力的是什么》一文中所叙)。 22日 离秋林返宜川。23日留宜川候车。24日有 会叶参谋(叶楚伧之子)叶南陪同苏联顾问二人到达,约定明日附其车同行返西安。 25日 离宜川抵中部县留宿。次日26抵西安。 27日 晤西安行营主任程颂云(潜),商谈去战地视察事。从27日至下月2日之前均留止西安。在此期间内一夕胡宗南、邓宝珊忽相偕来访。 3月 2日 晚八时偕同人乘火车离西安去洛阳。深夜过潼关,敌人隔黄河岸打 (所以必在黑夜通过者以此)。 3日 早抵洛阳,住入旅馆。午后晤 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晚问卫派其蒋副官长来言,河北丁专员树本今早已渡河去,必须别候渡河机会。从3日至18日均留止洛阳,在此期间曾一游关帝陵、龙门、伊阙。 18日 偕同人离洛阳行抵襄城。因于学忠被任苏鲁游击总司令,卫长官主张我随其一路入鲁。此时间于在皖北阜阳,特往就之。 20日 经叶县、偃城到漯河。此处为黄河泛滥区,有民船通周家口,当晚下船宿。 21日 早由漯河开船,夜泊邓城。 22日 下午二时到周家口,有王成章(济宁专区工作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一部劫后余生的精神秘档,80万字的梁漱溟日记(1932—1981)全本首次公开单行;
•首次公开数十张梁漱溟珍贵私家历史照片;
•“最后的儒家”50年实录与独白,新旧中国半世纪国运缩影
《梁漱溟日记》是有“最后的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先生现存全部日记(近80万字)的汇编, 并附数十张首次公开的珍贵私家历史照片。梁先生早年起即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存日记始于1932年,终于1981年,历经“文革”抄家等磨难才得留存。著者早年投身乡村建设,巡视抗战敌后,调停国共两党争端,上缙云山闭关修佛,解放后参观城乡新变与土地改革,“文革”抄家受辱,政协学习论辩,常年坚持著述修行等等,长达50年的行止经历及感受心境,在日记中都有朴实的记录。本书是梁漱溟日记首次完整单行,编者撰写了导读性质的前言和每一年大事提要,修订及增补注释600余条,并编制主要人名索引近2000条,是深入研究梁漱溟,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与政治变迁的珍贵的实录。
精彩短评:
作者:启风 发布时间:2014-09-23 05:49:39
没啥内容,且全集中有。上当受骗。
作者:水月孤桥 发布时间:2015-02-07 21:55:52
最为欣赏的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基本上是他的每本书必读。
作者:老C 发布时间:2011-12-01 00:02:58
又看了一遍,强烈推荐蔡志忠的漫画.
作者:了凡 发布时间:2014-09-28 20:01:52
食和大便是困扰梁先生晚年的重要问题。
作者:恰若初见 发布时间:2020-04-10 15:44:00
重点看了53年前后,以及后期几年,日常交往开会访友等较多,却非我关注重点,重点关注的是修身,修心,日课,各种个人化的尝试,脱离了客观社会存在的,关于个人生存,生活,生长,读书,论道,性命双修等等有益于参考效法的方面 ,特别是日常所思和梦中自勉挺好玩的,有时候我也有相似的所思所想所得,无意识间将之前儒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中语句或一些格言、老话与当日琐碎事心事向映照生辉,略有所得,似有新悟,不免为日常所乐,寻孔颜乐处,乐乎此哉?!梁漱溟在文革以及历次风波中能相对平安无事,自然是免不了收到毛主席周恩来等高层的特别保护的,虽然所谓特别保护可能行事隐幽,众所难知,甚至梁漱溟晚年貌似没有直言坦诚曾受到特别优待;在全国大会上如此严重冲突,此后近三十年动乱没有受到特别迫害,已是特别保护;时代风云不可避免啊
作者:超级好朋友 发布时间:2017-06-23 15:15:09
淦,果然是纯日记。
深度书评:
梁漱溟的“文革”生活:用儒家“功夫” 应付红卫兵
作者:文景 发布时间:2014-09-01 19:48:53
转载自东方早报。
梁培恕说,父亲梁漱溟的应付方法是,采取合作诚恳的态度,让红卫兵知道,他不坏。
一个红卫兵头头后来几乎向梁漱溟先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跟梁漱溟谈话时很恭敬,到后来甚至带有请教的性质。
86岁的梁培恕和哥哥梁培宽在退休以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收集、整理父亲梁漱溟的精神、文化遗产,这套由他们整理的《梁漱溟日记》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两卷本的《梁漱溟日记》刚刚由世纪文景在上海书展上首发。8月14日,梁漱溟次子梁培恕来到上海长宁图书馆参加了文景艺文季活动,精神抖擞地做了20分钟的讲演,介绍了父亲与伍庸伯和熊十力两位友人的往事,及对二人所代表的两类不同的儒者的评价。
“‘文革’中我们尽量避免去看父亲”
8月15日,早报记者按照约定的时间去跟梁培恕先生见面时,梁先生首先抱歉地说,能否把见面的时间缩短一点,“昨天演讲有点累,晚上见了民盟的老朋友有点兴奋,回来休息得太晚,吃得又太油腻,现在精神不是太好。”梁培恕毕竟已经86岁了,但在过去的20多年以及今后的时间里,都要对父亲梁漱溟的精神文化遗产进行收集整理工作,“事情一直很多。”
在聊天中,早报记者只说了一句便打开了梁培恕的话匣子:“以前只知道,您父亲梁漱溟先生在‘文革’中扫大街、扫厕所,结果翻开日记,真的是如此。他还很细致地把每天扫大街的情况都写下来了。”
“其实扫大街的事情,我们也只是知道而已,但不知其详。因为当时本单位的运动也很紧张,当时我家兄在北大,我在建国门,他在新街口,骑车都得一个小时,挺远的。‘请假去看看父亲’这个理由就不好,这是不积极参加革命。所以尽量避免去看他。‘文革’前三四个月很少见他。”
梁漱溟经历红卫兵第一次抄家是在1966年8月24日,他在日记里这样记录:“约八时红卫兵来抄家。两儿曾应其电话来家一次即去。政协来人两批,对我夫妇有斗争,书籍文稿及衣物均被拉去,用具多被打碎。是夜开始宿南屋中间一间,因灯光太强,睡不好,然心境尚平。”
抄家被斗细节,梁漱溟在日记里没有详细记载。“日记里,父亲都是记账式的,不太细谈别人和事情。偶然特别注意的时候,多说几句,通常就是某某人来了。他的很多事情,就是备忘形式记录,很少写感想。”
“第一次红卫兵到我家破四旧,父亲被斗,我在场。那天,我正在机关开会,正好有电话过来说:我们是123中学的红卫兵,我们在斗梁漱溟,你回来一下。我就告诉我们那的‘文革’小组领导人,然后骑车回家,有一个多小时路程。到家时是下午两点,批斗我父亲是从上午九十点开始的。我到的时候,政协的十几个造反派也来了,他们开着卡车来,是来拉东西的。”
“父亲对红卫兵:少说话,不对抗”
梁培恕后来知道,其实是政协造反派通报了太平123中学,告诉他们一个线索,谁谁住哪。所以红卫兵去斗梁漱溟,也就几句话,“因为不知道他是谁,干什么的。那个时候,红卫兵也很忙。一天要走好几场。”
梁培恕到的时候,院子很乱,都没有下脚的地方,被褥、衣服、书籍、报纸、家具、碎瓶子撒满了院子,根本没地方走路。“这是红卫兵最放肆的时候,好好一个家具、收音机跟‘四旧’有什么关系,要以砸碎为快。那时,几十个红卫兵正在斗他,向他喊:‘你知道你有什么样的错误吗?’”“我父亲的态度就是几乎不回答。我觉得他有聪明应付的地方。比如红卫兵不许他戴眼镜,把他眼镜没收了。后来红卫兵找出个东西要他念,他就说:‘我看不清!’其实他还不至于看不见。这样就把眼镜还给他了。总之,他对付红卫兵的办法就是少说话,不采取对抗的态度。”
梁培恕在队伍里,看着别人喊口号,“我想的事情是他们(父亲和继母)晚上怎么吃饭怎么睡觉,因为厨房的东西全被砸烂了,床也被砸了,被褥也全扔在外面了。”因为在想这些问题,居然忘记和红卫兵一起举手喊口号了。有一个政协工作人员看到了,就问:“你怎么不喊口号?”然后梁培恕才意识到,坏了!他只好说实话,“我在想他们俩晚上的吃睡问题。”他最后没有揭发梁培恕。
梁培恕的哥哥梁培宽比他晚到几十分钟,他们商量了策略,觉得还是用诚恳的态度跟红卫兵谈。“我还提了意见,‘你看所有的书都被扔在院子里乱踩,这里有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不要踩。还有政协发的预算文件,是保密文件,别流传出去。’他们不甘心,但也没办法不接受。最后我问,‘我们可以走了哇?’他们说,‘可以!’。”
在抄家后的头两个礼拜里,作为儿子的梁培恕没有去找父亲,也没通电话。当时没人照顾梁漱溟,挨斗的那天,梁培恕的继母还被人打出血了,“可能她与邻居有些纠纷,有人乘机报复揭发了她。但我父亲没有挨打。”
后来时间够长了,梁培恕才写了一封信给父亲。“他被斗后禁止出门,连柴米油盐都不能去买,报纸当然也不能看,他没有任何获得信息的渠道。所以他不知道,红卫兵的行为是遍及全北京全国的。在信里,我首先让他知道,这是普遍现象,别紧张。”写完信,梁培恕不敢直接寄给父亲,晚上带到继母的妹妹家去,让她带过去。“她有点为难,因为刚去过,所以我让她过几天送。送信的时候让她带了一罐六必居酱菜。父亲看了信后,就好多了。”
梁培恕说,父亲梁漱溟的应付方法是,采取合作诚恳的态度,让红卫兵知道,他不坏。“这就缓和了关系。第一次抄家过了六七天,两个女红卫兵还进屋问老太太,你背上的伤怎么样了。”红卫兵也很想知道,这两人被斗后有什么想法,结果发现,他们没有抱怨也没有反对“文化大革命”,“我父亲还劝我母亲,这是反修防修风刮得大才这样的。他是按照自己的理解来解释红卫兵的狂躁。”
一个红卫兵头头后来几乎向梁漱溟先生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跟梁漱溟谈话时很恭敬,到后来甚至带有请教的性质。“他离开的时候,还对父亲说他调工作了,以后这里由某某负责。意思是,他已经交代过了,不会为难你。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来了,一直坐到半夜,一直想说,但又好像欲言又止。”
“仇恨心在我心里起不来”
即便被抄家了,周围的邻居也知道梁漱溟是好人,所以尽可能少骚扰他。“比如有个王大姐,一起劳动抬土,抬了两筐后,大声说:您歇着吧,岁数够大的!邻居们也都知道,这是给个机会让他走。虽然只是一句话半句话的保护,但说明红卫兵能改变,邻居更容易改变。”
后来梁漱溟不被允许住在新街口的院子,就搬到鼓楼的小杂院,都是平民居住的地方,房子矮小,很热不通气。但时间一长,大家还是觉得这是好人。“那个时候‘深挖洞,广积粮’,他们还排队去远处挖洞。有一次两点钟集合,但我父亲没有赶上大家的队伍。结果回来日记里写:‘怅然而返’。他不是庆幸没去,而是怅然。”
这些细节都是梁培恕从《梁漱溟日记》里看出来的,“看日记要耐心看,不要觉得这篇没意思,那篇没意思。我一直说,要研究我父亲就一定要看日记,看多了,就知道了。”
在《梁漱溟日记》里,提到毛泽东的次数很少,而且也仅仅是提到名字而已。“他不太谈毛泽东,即便谈也是称赞。”
梁培恕还记得中共八大(1956年)的时候,他告诉父亲,“我们机关已经传达,八大不要铺张,只要写经验总结就可以了”。梁漱溟听了很高兴。那时候,中国正跟着苏联反对个人崇拜。他听到这个情况,在日记里记下这么句话:毛公可谓贤矣。但是他其实并不知道内情。
梁漱溟1956年在北戴河的时候曾打算写一本书叫《中共何以拯救中国》,但他后来没有写。“这是他从他的角度拯救中国,他写,一定是跟中国文化连着,跟中共后来的历史连着,跟毛、周的成功连起来,还要把群众写进去,主要写自己要写的东西,不是(为党)宣传。”梁培恕说。
从历次政治运动中,梁培恕看到的父亲都“不记仇”,“但他还说,‘我认识阶级斗争的道理,但我要说句老实话,仇恨心在我心里起不来’。”
梁培恕说,在他父亲看来,人是互通的,感情是可以交流的,“用儒家的话说,正己再正人。在这种特殊状态下,要知道如何先正己,我的反应如何,我如何用好的影响改变他们,而不是抱怨。这就是儒家功夫。”
次子梁培恕:梁漱溟“文革”日记解读
作者:文景 发布时间:2014-09-01 19:20:43
转载自深圳商报
编者按
梁漱溟之子梁培恕说,“文革”与父亲梁漱溟直接发生关系是从红卫兵抄家开始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失去起码的生活条件。这都不要紧,唯有不能写作无法忍受。‘文革’期间一共给毛泽东、周恩来写过三封信,都是为了要继续工作。”“早起监督劳动,扫街道”,这样的句子时常出现在梁漱溟的日记里,几乎就是他“文革日记”的主题,读来让人唏嘘。
这篇文章是对梁漱溟“文革”日记的专门解读,节选自梁培恕今年在香港出版的新书《我生有涯愿无尽——记父亲梁漱溟》,文章原名《耕耘与收获的年代》,作者委托出版社授权本报刊发。
他和大家一样只能干着急
写“文革”十年用“耕耘与收获的年代”为标题,读者恐怕不免要疑心我是在标新立异吧。不是,真的不是。大家想理解他,那么请看在人们普遍身不由己浪费着生命的十年里,他是怎样度过的。他比正常年头工作得更多,超计划完成自己的写作计划。
他是知名度很高的“反面教员”,按说日子应该很不好过。而且事实上凡斗争对象遭遇到的,他都不曾幸免。然而他耕耘了,收获了。
在分几个方面介绍这十年的生活之前,还需要回答读者心中的一个问题:梁先生对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持”何种态度?
和全国人一样,先是赞成,后来不赞成。读者当能记得我父亲在《中国——理性之国》里预言苏联由于其民族历史短浅不免要“补课”,还说中国革命如果丧失高度自觉也难免要补课。他反对“文革”中发生的许多事,例如纵容打砸抢以“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为口号胡作非为。国家陷入乱局,他和大家一样只能干着急。
受冲击始于红卫兵抄家
不妨说,“文革”与他直接发生关系是从红卫兵抄家开始的。生活被彻底打乱,失去起码的生活条件。这都不要紧,唯有不能写作无法忍受。“文革”中一共给毛泽东、周恩来写过三封信,都是为了要继续工作。
请看抄家后第十三天至第二十天,一周之内日记摘录:九月七日“天冷,以毛巾连于短裤,穿在内面”。此可见生活困苦已极。八月,山西来人外调,谈话又写书面材料,耗去上半天时间,叹息耽误写稿。下午房管来人,宣布房产归公。九日,为找回文稿事致信毛泽东,自认“心境较正大开明”。十日,扫街后发信。下午覆阅《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十一日再阅《卓姬》书并加圈识。十二日,天阴,早起室内光线不足,“坐于门前看书”。十三日,早起扫街,活动身体。“思当致力于反躬自省,无虚度时光”。
如果将第八天加上,那么,这天早四时醒,“悟口诵佛号唤醒自心,克化一切渣滓。昨日所谓自修应在此”。下午在街上见到重庆告急的大字报,忧虑各地颇有问题。
良性互动是指那些原本把他当做敌人的人,于不知不觉中受他影响,凶蛮的心态回归正常,甚至有一点(不能表露的)敬意。
《人心与人生》半部手稿虽说被抄去,起初一段时间,其实近在咫尺。他此时住在小南屋,而手稿就在北屋地上。这是父亲讲给我听的。红卫兵没有将手稿随其他物品一并装车运走(这是万幸)。红卫兵撤走,那一摞纸赫然放地板上。
自此,时时在他的目注“守护”之下。开门的钥匙在一位姓韩的民警手里,他对这位民警说:那一摞稿纸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对别人没有用,能够还给我吗?民警说,自己的责任是看守这屋子不让人进来,没有权力动这里的东西,但是他可以注意着不让人随便拿走。
父亲对这个答复的评价是:这个意思也很好。——一个善意的答复。
二十六日(编者注:1969年10月)日记:“早起监督劳动,扫街道厕所。”
我们一向很委婉地将“文革”中发生的这类事情称为“受冲击”。他受冲击始于红卫兵抄家,继之是长期群众专政。
最后的日子在孤寂中度过
“革命行动”猝然加之于身,一直都心境平稳吗?那倒不是,起初非常想不通。他这个人爱讲理,因此我想,抄家之后对他最有帮助的莫过于帮他了解一个基本事实——中国已进入非常无序状态,凡按诸常理不该有的事,此时都可以有。自己只是北京市被无端抄家的数万家之一。一旦了解到这个基本事实,他便会知道何以自处。
第一个(敢于)去看他的友人是王星贤。(十月七日)两个星期之后,“晚饭后久候恕儿不至”。(十月二十四日)次日,“收恕儿信说明不来之故”。又过四天,“晚饭后渊庭、大中来谈彼此情况,盖不见面已有两月有余”。又过两天,“八时半宽恕两儿先后来家,为我安装屋内火炉,整理厨房天窗,解决许多琐碎问题,亦略谈彼此情况,知诸孙情形”。
凡事,只要开始做了,继续做就不难。我希望由我去看他,这比他到我宿舍来要好——不显眼。可是这一点他不体会。也许,一个人越被社会孤立越想与人亲近,“写发恕儿胡真一信,告以星期日去看他”。我始终不曾开口说:少来为好。
下面要告诉读者的是:是别人而不是我们为人子者,在“文革”期间给他极多关心和具体帮助。他们(那些我至今怀着感激的心情回想起来的人,如今过半已经逝去)是真正不可少的。特如陈氏兄弟所做的事,虽子侄辈也不易做到。父亲尝说,危险总是与他擦肩而过———这种感觉一再得到验证。如今我想补上一句,在困境中他从别人那里得到关爱同是一般人所没有的。当然,在那失常的岁月中,也有一些人从他那里得到关爱。这两个方面都值得写下来。
一月八日的日记里写着,“陈维博之弟来”。而一九六七年十月六日,日记里第一次提到“陈维博来赠书,又托他代购香油”。这是陈氏兄弟次第出现的相关记载。他们的身份是工人,赵氏姐弟是学生,当时,学生需要接受再教育,工人则无须为受教育而离开北京。
第三个冷清的阴历除夕“维志晚来,为讲社会结构为文化骨干之义”。这个观点我比陈维志晚知道二十年,而且是为了写这本书研读全集而后得知。我在父亲生前没有机会,首先是没心情听他讲这些期望传之后人的话。
通过读这一时期的日记,我有一个发现,父亲日常生活最需要的是可以与之对谈的人,不够条件对谈,有人能够听他讲也好。“文革”前始终有人可以对谈,即早年的学生和友人,“文革”把这些人赶走了,维志遂成为此时惟一够条件听他讲的人。进入“文革”后期,可以对谈的人一度重聚,旋又因亡故而失去,永远的失去。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最后的日子(八十年代)是在孤寂中度过。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6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网站更新速度:9分
使用便利性:4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9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值得下载(70+)
- 小说多(286+)
- 内容完整(225+)
- 好评(556+)
- 博大精深(671+)
- 服务好(511+)
- 全格式(569+)
- 微信读书(556+)
- 少量广告(195+)
- 一星好评(204+)
下载评价
- 网友 常***翠: ( 2024-12-27 10:17:34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焦***山: ( 2025-01-01 00:44:23 )
不错。。。。。
- 网友 马***偲: ( 2025-01-06 15:14:05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沈***松: ( 2024-12-13 04:21:37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相***儿: ( 2024-12-26 16:25:45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堵***洁: ( 2024-12-11 23:44:46 )
好用,支持
- 网友 寿***芳: ( 2024-12-31 16:55:50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饶***丽: ( 2025-01-07 04:19:37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冯***卉: ( 2024-12-25 22:52:2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菱***兰: ( 2024-12-15 18:55:56 )
特好。有好多书
喜欢"梁漱溟日记(上下)"的人也看了
- 小学生黑板报实用指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施特劳斯与古典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刘邦弱势赢家的九九加一韬略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国家税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担保物权法比较研究 陈本寒 著.【无忧售后 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领袖的挑战(9)/变形金刚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套装共2册)/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创造活动原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名侦探柯南91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孝尽 中国有招娣 韩国有孝尽 郑世朗著 韩国中生代夺目的小说家 创批长篇小说奖+韩国日报文学奖获得者郑世朗短篇小说集 9787521753431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8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6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4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