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培田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31:22

培田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培田精美图片
》培田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培田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802286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5-9
  • 页数:179
  • 价格:39.5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31:22

内容简介:

培田是福建省西部山区的一个客家古村落。本世纪初,培田独特的山光水色、文物历史与民俗风情进入了一些中外学者的视野,培田被称为“辉煌的客家庄园”,成为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标本。对于追求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而言,这是一件幸事。在时代变迁的加速器里,人类的古老历史已被渐渐撕裂,成为一个又一个远去的、破碎的、残缺的梦。也许,培田的建筑、培田的文献、培田的民俗风情,可以帮助我们追溯久远的历史,找回失落的记忆,重温一段古老的岁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培田,在文献、文物与民俗的对话中,开始我们的考古之旅吧。


书籍目录:

前言走进培田村

地图

壹 河源十三坊

贰 畲族与客家

叁 家族的繁衍

肆 聚落的年轮

伍 生计的变迁

陆 崇文与尚武

柒 祖先与神灵

捌 风水的营造

玖 理想的家园

后记


作者介绍:

郑振满:1955年生,福建仙游人。198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1989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闽台社会文化史、历史人类学、民间历史文献的教学与研究,著有《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福建宗教碑铭汇编》。

张侃:浙江温州人,1972年2月出生,历史学博士,副教授,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史。

李玉祥:1962年8月出生,江苏南京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视觉艺术硕士。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为自由撰稿人。出版有《老房子》系列图集。作品多次在海内外展出刊载。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培田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培田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培田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这种设于住宅之中的“祠堂”(指衍庆堂),源于《朱子家礼》所设计的模式,“立祠堂于正寝之东,为四龛,以奉四世神主”。


这种文武并祀的格局(指文武庙),与清代的国家祀典也有内在联系。清初厘定典礼,“既祀至圣先师孔子于学宫,复令各府县建庙以祀关帝。盖以孔子立万世人道之极,而以帝立万世臣道之极也”。因此,培田士绅同时奉祀文、武二圣,可以说是对国家祀典的模仿,或者说是国家礼仪在乡村社会中的延伸。


《说文解字》对“社”的解释是:“地主也。从示,从土。”明初规定:“凡各处乡村人民,每里一百户内,立坛一所,祀五土五谷之神,专为祈祷雨阳时若,五谷丰登。每岁一户轮当会首,常川洁净坛场,遇春、秋二社,预期率办祭物,至日约聚祭祀。”这种以里为单位设立的社坛,也就是“里社”。。。里社也可以说是官方礼仪系统的复制或延伸。。。此外,社主还是乡村中的“警察”,事无大小都可以过问,村民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去“里社”烧香,如有事祈求更是必到“里社”。另据族谱记载,十九世引斋曾于晚清“倡建五谷仙庙于大寨崠”,奉祀五谷仙师,这也是“社神”崇拜的表现形式。


关于“风水”的理论,最早见于托名晋朝郭璞所作的《葬经》:“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就是说,可以利用风和水,达到调节“气”得目的,使之聚而不散,行而有止。


在有限的生存空间中,经营风水是控制生态资源的有效途径。

p157:各种各样的风水故事,不断地向人们传授着风水的知识,告诉人们风水是可以改造的,风水是需要维护的,风水是必须争取的。这种与土地紧密联系的文化形态,是一部生动的乡土教材,培植了培田人对乡土的眷恋之情,奠定了培田人心灵的“根基”。


追溯培田吴氏的家族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只有那些不断开拓进取,追随时代发展潮流的吴氏族人,才可以在培田安居乐业,传育后代。他们的生活智慧,就是既不依赖于土地,也不离弃乡土。他们以家族为依托,诸业并举,多种经营,最大程度地汲取外部资源,再回到家乡求田问舍,建设理想的家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培田是福建省西部山区的一个客家古村落。本世纪初,培田独特的山光水色、文物历史与民俗风情进入了一些中外学者的视野,培田被称为“辉煌的客家庄园”,成为不同领域的学者研究客家历史文化的一个标本。对于追求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而言,这是一件幸事。在时代变迁的加速器里,人类的古老历史已被渐渐撕裂,成为一个又一个远去的、破碎的、残缺的梦。也许,培田的建筑、培田的文献、培田的民俗风情,可以帮助我们追溯久远的历史,找回失落的记忆,重温一段古老的岁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培田,在文献、文物与民俗的对话中,开始我们的考古之旅吧。


精彩短评:

  • 作者:辄馨 发布时间:2008-01-31 20:00:03

    写报告的时候拿来参考

  • 作者:林小熏 发布时间:2013-04-23 16:12:45

    这本比徽州那本好多了,徽州的一味抒情,卖弄文字,实在不象学者所为,定位错误吧。

  • 作者:康冰 发布时间:2011-10-23 21:55:20

    有一种深深的寂寥感。读这个系列的书几乎都是这种感觉。

  • 作者:楊從周 发布时间:2017-09-13 20:20:49

    培田今乃吴氏单姓村。其在名培田之前是畲民家园。汉人南迁族群融合。畲民失去主导地位。客家(汉人)吴统治(自治)了培田。今培田吴祖堂(衍庆堂)上书:赶走汉人。可见身份认同之迷惘。是书乃乡土中国系列之佳者。学者行文较严谨。然文献不足故多「据说」。「千色天空」沙湾何与「培田」吴可相参阅。

  • 作者:pippilotta 发布时间:2009-07-01 20:31:47

    和闽西客家那本有重合。书里也有重合的部分呀~不过这种客家习俗偏安一隅很风情,是别处没有的风景。对于书里提到的建立育婴堂,来救即将被扼死的女婴,很赞。很民居特色,民间的大俗,没有徽州晋中的精巧,但民间不就应该这样么。

  • 作者:捏墨 发布时间:2010-09-04 02:31:43

    整本书几乎都是废话


深度书评:

  • 中国货币研究扛鼎之作

    作者:优雅骑士 发布时间:2020-08-13 21:02:18

    彭信威先生所著的《中国货币史》一书,是一部将货币史与货币理论完美融合的经典著作,全书按照朝代顺序依次论述了从货币经济确立到清末为止的中国货币史,其内容包括了每一个阶段的货币制度、货币的购买力、货币研究以及信用与信用机关,对于中国货币史的研究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该书于1943年开始撰写,经彭先生反复修改与增订后于1965年最终定稿,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之遥,然而时光并没有掩盖这部学术巨著的价值,今日学界在货币史领域所取得的诸多成果无不深受本书的影响。下面笔者将尝试对本书的内容和贡献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产生货币的国家之一,根据彭先生的考证,中国货币的发展基本上没有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而是有着自身独特的发展轨迹,形成了一套独立的货币文化。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也有着自身的特点,虽然封建王朝时期一直都是将铜钱作为唯一的官方货币来发行,但是实际流通过程中却呈现出多元流通的格局。首先,货币的各种职能在中国并不集中于一体。通常多由金银扮演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的角色,铜钱的主要职能则为流通手段。由于缺乏主币辅币制度,实际流通中往往出现多种货币平行流通,彼此之间没有固定汇率,而是随市价盲目波动的现象。第二,货币的铸造和流通充斥着地方色彩,不同地区流通的货币千差万别。第三,货币铸造技术较为原始,并长期停滞,导致货币成色轻重样式难以统一,私铸问题十分严重,进一步加剧了货币制度的混乱。第四,虽然中国主要钱币的重量长期保持不变,但并不意味着币制与物价的稳定。由此也引出了全书另一个重要的议题,即对于中国货币购买力之变动问题的研究。

    不同于前人只注重于货币形制和货币制度的研究,彭先生还将视野拓展到流通领域,他在书中采用了大量的篇幅对历代货币的购买力及其变动,以及这些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等问题都作了深入的分析。通过研究,彭先生发现,中国货币的购买力,短期看来,变动非常剧烈,长期看来,则有逐渐减低的趋势。中国自汉以来,物价涨到万倍以上的至少有五六次。至于因天灾人祸所引起的一时的局部的小波动,那是不胜枚举。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币值变动的情形,很容易会从史料中得出错误的结论。只有把握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情形,才能更准确地还原不同时期人民的收入状况与生活水平。同时,彭先生还结合前文中关于货币制度的研究,采用了“价值法则说”而非此前常见的“货币数量说”,从货币本身的价值而非货币数量出发去诠释中国历史上的物价与购买力变动问题,指出货币本身的跌价是中国货币的购买力逐渐减低的主要原因。实际上,历代政府也是通过直接减重铸造小钱、变相减重铸造大钱等各种“短陌”行为以及滥发纸币来实现货币贬值的。因此,弄清楚了货币本身价值与货币购买力变动的关系以后,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中国古代经济中常见的的私铸钱、劣币驱逐良币、通货膨胀与紧缩等问题的根源所在了。

    以往的经济史研究一直存在着忽视思想文化等其他因素的问题,货币史的论著中货币史与货币思想史也长期互不统属。因此,本书的另一大贡献在于系统总结并概括了古代中国的货币理论与思想,有助于我们真正认识古代中国货币的本质及其与现代货币的区别。彭先生从古人关于货币零碎的言论与认识中归纳出中国货币理论的主要特点,指出其主要呈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汉代法家的“国定说”,以为货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东西,其所以能流通,是因为帝王或政府所倡导或制定,强调帝王的主管意志。它的目的是在求得币制的统一与造币权的集中,是针对当时的混乱币制而产生出来的一种理论,强调借助政府的权威维持货币价值稳定。这一思想对于宋以后纸钞的发行,尤其是洪武时期的宝钞制度和货币政策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另一种则是历代的“数量说”,这种理论是从反对通货贬值和通货膨胀的斗争中产生出来的,主张回复实物经济,减少通货,以防通货膨胀危害民生。这两种理论也构成了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的主线。除此以外,“金属论”也是传统时期的重要货币思想,与汉代法家强调货币“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特点不同,金属论者将货币本身视为一种财富,寄望于通过管理对外贸易与禁止金银铜铅出口来保护本国的财富不外流。“金属论”尽管后来受到了不少批判,但彭先生却强调后人的批评多源于对金属论盛行时期社会情况的不了解。事实上金属货币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是最便于保存的,而在一个以农产品为主的经济中更是如此。人们之所以普遍地追求金属货币,是因为金属货币是永不腐烂而随时可以交换任何商品的。现代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货币问题时,常常不自觉地套用现代货币理论来解释古代的货币,往往给人削足适履之感。彭先生虽是经济学出身,但却利用扎实的文献功底还原了古代中国人对于货币的认识,从中国社会自身的发展逻辑与脉络出发重新认识了中国古代货币。

    彭先生与同一时期的全汉昇先生还是最早从全球史视角审视海外白银流入问题与白银购买力等问题的学者之一,其后万明、万志英、林满红、刘光临、邱永志等学者无不深受在彭先生学说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进步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于明清时期的白银问题的认知,这一切都离不开彭先生的开拓之功。作为国内较早关注明清时期的白银问题的学人,彭先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彭先生关于明代才是白银取得十足的货币地位,实现“真正的货币化”的观点,已经基本成为了学界的共识。第二,针对明中期以后中国为何通行白银这一问题,彭先生指出,自五代以来,白银的使用,一方面由于中国自己的需要,同时受了中亚币制的影响,已酝酿了几百年,到明代已经根深蒂固。而明朝政府之所以放开银禁,实由于纸币的贬值和铜钱的减少,纸币的贬值使人民需要一种稳定的货币。因此,是官方货币体制的失序,为白银的流通创造了条件。第三,彭先生在肯定白银流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的同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明代白银以锭为主的形制违背了货币发展由繁到简、由笨拙到方便的发展规律,实质上是一种倒退。其次,各种形式的白银标准难以划一,成色也不统一,在流通中存在种种不便。最后,实际参加支付流通的白银仅占流入白银总量的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白银实际是贮藏手段被窖藏了。长期以来,学界普遍存在曲解和拔高白银作用的现象,诸多学者往往以明中期以来白银的“货币化”为切入点,拔高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以此论证所谓“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甚至认为早在明代中国已经有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迹象。从这一点来讲,彭先生也是较早打破对于“白银神话”的迷信的学者之一。最后,关于白银购买力的问题,也是彭先生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彭先生认为,由于白银计算物价都是以纹银为标准,这样对于物价的研究也就方便可很多,不但可以前后比较,甚至同外国也可以比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大米这一商品对明代的米价进行了统计,这些数据也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物价问题与白银购买力问题时重要的参考资料。经过整理以后,彭先生发现,无论以银计算还是以钱计算,明代的物价与宋元相比都要更低一点,明代白银的购买力显然要更高。但这并不是因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明代人们的货币所得减少的缘故。诸如此类的贡献,不胜枚举。但略显遗憾的是,由于本书成书较早等原因,彭先生在书中没有能够关注到财政体制的转型以及市场发展的需求等其他因素对于货币制度与流通格局的影响。近年来,以邱永志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在研究明清时期的白银问题时,越来越多地关注到了赋役制度的变革与民间商业力量的兴盛对于货币流通的影响,指出是“贡赋体制银纳化”和“民间市场用银”的合力推动,最终造成了国家货币主导权的下移和白银时代的到来。但是,如果没有彭先生的奠基之功,很难相信后辈学者能够将货币史研究推进到如此高度。

    彭先生无疑是较早超越传统货币史研究领域的学者之一,他将货币问题分作货币制度、货币的购买力、货币理论以及货币信用等问题分别加以观察,无疑大大拓展了货币史的研究空间。彭先生没有局限于货币的基本职能,更没有盲目照搬西方的货币理论,而是在广泛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充分考察了具体历史时空内货币制度和流通格局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结构乃至思想文化的变迁,在超越货币史的同时,又进一步深化了货币史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在诸多领域均有开创之功,深刻影响了此后从事中国货币史研究的学者。 虽然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撰文对书中的一些观点进行了修正与商榷,但这些都无法掩盖彭先生此书对于中国货币史研究的贡献。

    (原文刊登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12日)

  • 笔记

    作者:EmmacQQ 发布时间:2012-01-14 12:26:30

     整体框架:

     影响力的武器(刺激——触发特征,固定行为模式;捷径——简单原则;认知对比原理):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

      互惠:心理基础——负债感、感恩图报。应用:不公平交换,给小换大;“拒绝—退让策略”。案例:商业——免费试用。

      承诺和一致:心理基础——要与我们过去的所作所为保持一致;决策捷径:习惯的力量,自我逃避。应用:承诺诱导,进而一致;“虚报低价”策略;书面声明;承诺前提:主动+公开+付出努力+自主。案例:原始部落的成人仪式和大学校园的入会折磨——更珍惜付出努力得到的东西。

      社会认同:心理基础——以别人的行为作为判断标准(榜样的力量)。应用:观察他人消除不确定(孤岛效应:陌生环境,模仿他人);多元无知效应(需要帮助时,减少人们责任和处境的不确定性,表达精确需要帮助)。案例:社会冷漠;琼斯顿910名教徒集体自杀。

      喜好:心理基础——人们愿意答应自己认识和喜欢的人提出的要求;喜欢原因——外表魅力、相似性、恭维、接触与合作(合作前提:目标一致)。应用:友谊——为影响人而交朋友;关联——名人广告、圈子文化、球迷疯狂。案例:好警察、坏警察;学校里的种族融合政策;世界上最伟大的汽车销售员乔.吉拉德;特百惠的家庭聚会。

      权威:心理基础——对权威的服从。应用:头衔;衣着(制服);外部标志(名车)。案例:医院用错药;答题电击试验。

      稀缺:心理基础——维护既得利益(心理抗拒理论);对稀有资源的竞争(物以稀为贵)。应用:创造稀缺——“数量有限”策略;“截止日期”策略。案例: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可怕的两岁;抢购;拍卖。

      细部:

      ”我们在要别人帮忙的时候,要是能给一个理由,成功的概率会更大。因为人就是单纯地喜欢做事有个理由。“

      我们会越来越不假思索地做事情,用固定的行为模式(甚至是条件反射式的)。因为社会越发展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就越多,不可能每时每刻对所有的决定都进行全盘考虑。

      对比原理:这是任何人无法避免的,基于先前所发生事件的性质,相同的东西会显得极为不同。

      有些要求,要是没有亏欠感,本来是一定会遭到拒绝的;可靠着互惠原理,你很容易让别人点头答应。因为亏欠感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互惠原理适用于强加的恩惠:一个人靠着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

      违背互惠原理,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

      在使用拒绝-后撤手法的同时,还会借助对比原理。最初价格较高的要求不光让后面价格较低的要求看起来像是让步,还使得后者的价格显得比实际上更低。

      人人都有一种言行一致(同时也显得言行一致)的愿望。

      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次地欺骗自己,以便在作出选择之后,坚信自己做得没错。

      (所以选了一个很一般的男朋友,也会渐渐因为自己的选择而觉得他不一般了。)

      信仰、言语和行为前后不一的人,会被看成是脑筋混乱、表里不一,甚至精神有毛病的。另一方面,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个性坚强、智力出众挂钩,它是逻辑性、稳定性和诚实感的核心。

      有时候,言行一致甚至比做事正确还重要。

      在接受琐碎请求时务必小心谨慎,因为一旦同意了,它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它不光能提高我们对分量更大的类似请求的顺从度,还能使我们更乐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应的小要求毫不相关的事情。

      并不是所有的承诺都会影响自我形象。要想让承诺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它们得是当事人积极地、公开地、经过一番努力后自由选择的。

      周围的人认为我们什么样,对我们的自我认知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

      一方面,是人们内心里有压力要把自我形象调整得与行为一致,另一方面,外部还存在一种更为鬼祟的压力,人们会按照他人对自己的感知来调整形象。

      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它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

      费劲周折才得到某样东西的人,比轻轻松松就得到的人,对这件东西往往更为珍视。

      个人承诺能建立起一套自圆其说的系统,能为最初的承诺找到新的理由。

      在我们自己不确定、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时候,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

      在局面模糊不清的时候,人人都倾向于观察别人在做什么,这会导致一种叫做”多元无知“的现象。

      大城市的冷漠无可厚非。要是数百万人围着你,挤着你,那么为了避免他们不断地侵犯你,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可能地无视他们。这几乎是一种心理生存策略了。

      现场有大量旁观者在场时,旁观者对紧急情况伸出援手的可能性最低。第一个原因:周围有其他可以帮忙的人,单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就减少了。第二个原因:很多时候,紧急情况乍看起来并不会显得十分紧急。可我们很容易忘记,其他旁观该事件的人恐怕也在寻找社会证据。因为我们所有人都喜欢显出一副镇定自若、从容不迫的样子。每个人都得出判断:既然没人在乎,那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与此同时,危险也可能累积到某个个体不受看似平静的其他人影响,采取了行动。

      多元无知效应在陌生人里显得最为突出:因为我们喜欢在公众面前表现得优雅又成熟,又因为我们不熟悉陌生人的反应,所以,置身一群素不相识的人中,我们可能无法流露出关切的表情,也无法正确解读他人关切的表情。

      在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最佳策略就是减少不确定性,让周围人注意到你的状况,搞清楚自己的责任。

      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在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和自己有关联的事物总是具有最大的影响力)

      

      我们会持有这样的假设:要是很多人在做相同的事情,他们必然知道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事情。尤其在我们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很乐意对这种集体智慧投入极大的信任。其次,人群很多时候都是错的,因为群体的成员并不是根据优势信息才采取行动,而只是基于社会认同在做反应。

      我们会自动给长得好看的人添加一些正面特点,比如有才华、善良、诚实和聪明等。而且我们在作出这些判断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外表魅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一个人的一个正面特征就能主导其他人看待此人的眼光。

      长相好看的人更容易在需要的时候获得帮助,在改变听众意见时也更具说服力。

      (虽然长相和一个人的内在无必然关联,但是一般长得好看的人对自我的期许也会更高,因此会做一些更有益的事情也是符合逻辑的。)

        

       我们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处是在观点、个性、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我们总有这样的倾向。(因为这也是代表喜欢我们自己)

      熟悉会影响人的喜好,因此它对我们的各类决定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包括选举哪一位政客。

      

      关联性:人们总是喜欢播报好消息的人,不喜欢播报坏消息的人。所以把自己和正面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会使得别人对你的好感度增加。

      

      服从权威人物的命令,总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好处。因为权威要么掌握着更多的信息知识,要么掌握着对我们的奖惩权利。

      很多情况下,只要有正统的权威说了话,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

      头衔能让陌生人表现更恭顺,还能让有头衔的人在旁人眼里显得更高大。

      开着名车的人堵在前面,后面一辆车的驾驶员按喇叭的时间比开一辆破车堵在前面的人长很多,对前者甚至不会按喇叭,因为开名车的人身价被这辆车拉高了。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机会越来越少的话,我们的自由也会随之丧失。而我们又痛恨失去本来拥有的自由。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

      每当有东西获取起来比从前难,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了限制,我们就越发地想要得到它。

      当然,影响力武器对于完全厚脸皮的、不在意外界压力的人是不适用的。对于时时刻刻很理智的人也是不适用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8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5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pdf(322+)
  • 内涵好书(453+)
  • 服务好(333+)
  • 博大精深(302+)
  • 无盗版(459+)
  • 藏书馆(550+)
  • 简单(648+)
  • 经典(308+)
  • 格式多(618+)
  • 一星好评(364+)
  • 全格式(492+)
  • 小说多(105+)
  • 少量广告(577+)

下载评价

  • 网友 潘***丽: ( 2024-12-24 10:42:42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康***溪: ( 2025-01-02 06:35:40 )

    强烈推荐!!!

  • 网友 堵***洁: ( 2024-12-28 15:24:43 )

    好用,支持

  • 网友 相***儿: ( 2024-12-21 17:45:47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苍***如: ( 2024-12-25 07:25:12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印***文: ( 2025-01-06 23:23:40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曾***文: ( 2024-12-26 13:11:31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堵***格: ( 2024-12-16 13:17:05 )

    OK,还可以

  • 网友 冷***洁: ( 2025-01-02 17:02:15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菱***兰: ( 2024-12-25 23:58:38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寿***芳: ( 2024-12-15 10:01:1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焦***山: ( 2024-12-24 05:13:24 )

    不错。。。。。

  • 网友 冯***卉: ( 2024-12-15 14:28:0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林***艳: ( 2024-12-16 13:18:50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