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存在与时间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25:14

存在与时间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存在与时间精美图片
》存在与时间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存在与时间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0163545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
  • 页数:616
  • 价格:65.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5:14

内容简介: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本书是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本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对“此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解释。本书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方法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书籍目录:

中译本修订版前言

1953年第七版序言

导论概述存在意义的问题

第一章 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

第一节 突出地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

第二节 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

第三节 存在问题在存在论上的优先地位

第四节 存在问题在存在者层次上的优先地位

第二章 厘清存在问题的双重任务;本书的方法及构架

第一部 依时间性阐释此在,解说时间之为存在问题的超越的视野]

第一篇 准备性的此在基础分析

第一章 概说准备性的此在分析之任务

第二章 一般的“在世界之中存在”――此在的基本建构

第三章 世界之为世界

第四章 在世作为共在与自己存在“常人”

第五章 “在之中”之为“在之中”

第六章 操心――此在的存在

第二篇 此在与时间性

第一章 此在之可能的整体存在,向死存在

第二章 一种本真能在的此在式的见证决心

第三章 此在的本真整体能在与时间性之为操心的存在论意义

第四章 时间性与日常性

第五章 时间性与历史性

第六章 时间性以及作为流俗时间概念源头的时间内状态


作者介绍: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王庆节,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存在与时间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存在与时间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存在与时间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为了使对现成事物的观察式的规定成为可能,首须‘操劳着同世界打交道’的活动发生某种残断”


"人(此在)在本质上总是它的可能性,所以这个存在者可以在它的存在中'选择'自己本身,获得自己本身;它也可能失去自身,或者说绝非获得自身而只是‘貌似’获得自身"


“此在的非本真状态并不意味着‘较少’存在或‘较低’存在。非本真状态反而可以是按照此在最充分的具体化情况而在此在的忙碌、激动、兴致、嗜好中规定此在。”


只要此在存在,它就始终已经是它的尚未,同样,它也总已经是它的终结。死所意指的结束意味着的不是此在的存在到头,而是这存在者的一种向终结存在。死是一种此在刚一存在就承担起来的去存在的方式。“刚一降生,人就立刻老得足以去死。”


人能够为他最本己的诸种可能性而自由存在,而在这种自由存在(筹划)之际成为他所能是的东西,这就叫人的perfectio[完善]。


“……对自身的思考并不指向一个抽象的我而是指向我自身的全幅;这种思考发现我是从历史学上规定的,正如物理学认识到我是从宇宙论上规定的。我是历史,一如我是自然的。”(约克)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本书是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本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海德格尔哲学是从人的存在—“此在”入手,在对“此在”的追问中达到存在的意义的澄明。他在对人的存在状况的分析中为现代人的根本情绪提供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解释。本书所奠基的存在哲学无论在研究宗旨上还是在内容方法上都意味着西方哲学的一次重大转变。


精彩短评:

  • 作者:..[(|Φ|)]. 发布时间:2020-05-30 00:19:19

    依照我的观点,海氏的哲学可能算不是严格意义的上的哲学,最多是基于心理学的杂糅实在论。它的功底是殷实的,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从笛卡尔到胡塞尔最后再到黑格尔,但其概念上基本是二手的,先是沿用笛卡尔及康德的概念,将存在分为生存和此在两类,然后后面大部分的篇幅将此在论为“操心”,以一种非常考究细致甚至拗口累赘的语言来定义各种心理学和现象学问题,并基于此讨论了 死亡、时间 以及 历史。虽然形书五十万字,但总是缺些什么,像是不能切入核心的形而下学想要攻占形而上,再就是那种小矮人般精怪而学究语言,真是喜欢不起来。最多是二流吧。

  • 作者:德罗斯的潜水者 发布时间:2022-11-08 00:36:36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作者:挺住就是一切 发布时间:2020-07-15 09:56:48

    我觉得非常棒的女人,评论只能看到对方缺点的人简直了,45岁才有点存款怎么了;谁规定的20多岁就得有房子有车子;每个人的人生节奏都不一样,看到别的优点再从中学习就可以了,键盘侠真多。几十块钱了解一个坚强的女人的一生,我认为就是很值得的事情。

  • 作者:陈美芳˙Ꙫ˙ 发布时间:2022-01-23 20:36:32

    此在作为日常的杂然共在,处在他人可以号令的范围之中。不是他自己存在,他人从它身上把存在拿去了。他人高兴怎样,就怎样拥有此在之各种日常的存在可能性。在日常生活中,它不是作为自己而是作为大家而生活的,它的一言一行都是以大家、公众为标准,向大家、公众看齐的。海德格尔称此在这种由大家规定、控制的日常在世为沉沦,此在不是作为它自己而是由大家支配他的日常生活,混迹于芸芸众生之中,沉沦于世,此在逃避它自己的存在,逃到大家那里去,从自己本真地存在沦落为非本真地存在。只要此在存在,它就始终已经是它的尚未。死亡是此在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确知而不确定的、超不过的可能性。时间性是存在的有所当前化的将来而统一起来的现象。向终结存在,提前到死中去,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立足自身而在世。

  • 作者:天方夜 发布时间:2021-12-11 19:26:45

    讨论存在与时间,可以与维特根斯坦的书对比阅读,都很难理解。可以结合物理学对于时空的研究成果来思考。

  • 作者:阳春白雪天 发布时间:2022-11-22 10:08:03

    不是一个了解海德格尔体系的好的切入点。


深度书评:

  • 真的太难了,终于看完《存在与时间》,感受到了来自哲学的暴击

    作者:木又 发布时间:2020-04-05 23:49:36

    我是真的不行,谢谢你打败我

    作为一个非专业的读者,半个多月前开始不自量力的啃这本买了好久都没敢拆封的《存在与时间》。读这本书时,刷豆瓣发广播的频率都明显增加了。

    从拆开包装时的信心满满,到读“使存在从存在者中展露出来,解说存在本身,这是存在论的任务”时怀疑自己是不是智障。再到深吸一口气重新树立起面对这本书所必须的自信,一边看一边提醒自己“我不是智障,我不是,我不是”。

    感觉自己在不停的被击晕。

    而坚持着读完全书后,却发现哲学

    它这只是刚开始热身,还没有拼尽全力,对我使出它的必胜一击

    海德格尔首先讨论了关于存在的问题。他用现象学的方法,对此在(作为存在者的人)的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那么什么是此在的存在问题?就是我是(什么),我(为什么)存在的问题。(1-11)

    海德格尔首先通过对‘在世界之中存在’的此在的基本结构进行了分析。对‘在之中’意味着什么,世界是什么等问题进行的逐层分析。(12-13)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对‘在之中’和‘世界’的概念的分析,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即在由自然物构成的世界之中(14-24),以及在由共同存在的他人构成的世界之中。(25-38)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后者才是存在论更值得关注的方面。(《筑、居、思》更多关注前者。)正是因为作为常人的此在与他人共同被抛到世界之中,所以才需要用各种行为和情绪——怕、话语、闲谈、好奇,来消解这种被抛的状态。

    “被抛”真的是非常精彩的洞察。正是因为被抛,此在和共同存在的他人的概念才成立,如果‘我’不是被抛到世界上,那么我在世界之中就成为了上帝,也就无需由任何的语言和情绪来确定’我’的存在,就不需要操心了。正是因为被抛在世界上,所以才会畏,才会烦。

    最后得出结论此在的存在,除去关于此在的生存论的本质以外,其实质就是烦(操心)。套用笛卡尔的名言,对于海德格尔来说,不是‘我思我在’,应该是’我操心故我在’。而操心也是生存论的一种必然。(39-44)

    之所以说是必然,因为我操心所以我去是,去是(就是 去是,不是 去试,更不是 去势。。。)就是存在论强调的通过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生存的本质。

    我以为以往读哲学,我都是在寻找来自哲学的慰藉。

    告诉我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来接纳自己,如何面对自己逐渐滑向失败的人生

    。结果海德格尔告诉我,人不光要操心,因为操心,人还会通过行动来实现自己,变成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存在。

    我的天呐,真的,我只想平躺,不想去是 /瘫倒

    真是猝不及防,哲学用它的扫堂腿放倒了我

    。可它的连招并没有结束。

    在清楚了存在论基础上此在的存在问题,也就是我是(什么),我(是否)存在的问题后,海德格尔提出了此在的源始性的问题。也就是此在从何而来,如何从不存在到存在,又如何从存在到不存在。

    “日常生活却恰恰是生与死’之间’的存在。”此在的存在是一个由生至死的具有时间性的完整过程,所以此在的结构整体是具有时间性的。死亡是存在的终点,面向死亡的存在表示了此在由当下到死亡的完整过程,是整体存在的。

    海德格尔开始了他对死亡的探讨。因为“生”和“死”,像是两个标度,界定了存在的整体,以及与不存在的边界。“生”是已经发生的前此,而死,是更让人琢磨不透的存在的终结。

    死亡的概念,在日常的理解中,常常出现一种矛盾。也就是“死是确知地会到来,但暂时尚未到来。常人以这个‘但’字否认了死亡的确定可知。”也正是借这种确定但尚未可知的解释,常人把自己引入了日常紧迫地可以操劳的事物中,来排解乏味地、无所作为地想死的羁绊。于是,死随时随刻都有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就被一种确知地结果所掩盖了。

    在死亡确知的不确定性下,常人选择了日常沉沦、在死之前闪避,这样一种非本真的向死存在。那么本真的向死存在是什么样的呢?(46-52)

    海德格尔告诉我们,在对能在(未来的可能的此在)的操心中,操心唤起的良知,就是本真的向死而生。(54-60)

    在良知中呼唤自身,这样本真的向死而生建立了追溯此在的时间性的基础。

    海德格尔站在时间性的角度,重新考察了作为整体存在的日常的此在和此在的沉沦。(61-71)

    在我躺倒之后,海德格尔竟然告诉我:

    不,你不能就这样躺着。

    你要有良知,你要呼唤你自己的名字。你的未来还有很多种可能需要你去操心。

    你要在死之前,去行动,去成为想象中的那个可能存在的自己

    (能在)。

    我的天呐,它终于使出了它的必杀连击。

    这相当于给一个早上赖床的人装了一个不能再睡5分钟的闹钟。相当于告诉一个已经甘于落入琐碎的日常生活中的人,这有一个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

    我是真的不行,谢谢你打败我 /抱紧自己

    这就是我对《存在与时间》粗浅的理解。

    这也是我受到的来自哲学的暴击。

  • 关于这本书:快速避坑与关键思路

    作者:方琢月 发布时间:2022-08-18 15:01:02

    快速避坑:

    第一个坑就是标题的误导。《存在与时间》这个书题看起来很像一部本体论著作,容易让读者产生如下印象:读完这本书,我们会明白到底什么是存在,什么是时间。凡是悬着这种预期去读的人,十有八九会坠入云里雾里,他会感觉海德格尔好像一直带着读者兜圈子,但就是不肯好好解释标题里的这两个概念。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和时间都无法表达为固定的概念,因为它们都属于前认知的东西,一切认知必须以它们为基础才是可能的。因此《存在与时间》更适合当作一本关于认识论的书来读,它的核心内容不是何为存在,何为时间,而是更为根本的问题,那就是“存在怎样向我们显现?”由此而进入“命题如何可能”、“理解如何可能?”、“科学如何可能?”、“真理如何可能?”等一系列认识论的根本课题。海德格尔的老师胡塞尔是搞现象学的,海德格尔的学生伽达默尔是搞解释学的,这两门哲学光看名字就知道是倾向于认识论的哲学,这不是偶然的。《存在与时间》是笛卡尔、康德以来西方哲学认识论转向的延续,它讲述的重点不是存在本身,而是通往存在的道路。所以道路这个词在海德格尔心中有很重的分量,他的许多著作如《路标》、《林中路》、《在通往语言的途中》、《乡间路上的谈话》等等,都暗示着道路的含义。《存在与时间》这本书有点像《楞严经》里的那个比喻,以手指月,是想让人看月,而不是看手指。如果读者光顾着看那根手指,以为那就是月亮,那么“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但是海德格尔本人对这种误解也负有责任,他有意混淆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的界限,或者说,他努力想把认识论搞成一种本体论,这也为读者理解他的哲学平添了不少难度。

    第二是写作风格的文学化和日常化。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使用了大量非哲学概念,例如生存、世界、用具、因缘、常人、沉沦、操心、良知、罪责、决心、向死存在等等,使得这本书看起来像一本文学书,似乎它讲述的就是人从出生到入世再到死亡的一系列体验。而且海德格尔确实也是从我们最熟悉的日常性入手去建构他的存在论通道的。这种好像很贴地气的风格,也是本书总能吸引到哲学专业之外的读者的原因。但其实海德格尔是个非常学院化的哲学家,海德格尔关注日常性,不代表他的哲学是一种关于现实生活的哲学,相反,他只是从生活出发,去探讨离现实很遥远的哲学问题。上面提到的那些字眼都是纯粹的哲学概念,不能从字面含义上去理解,而是要放到海德格尔整体思想以及西方哲学的传统中去理解。否则就很容易把《存在与时间》误读为萨特式的存在主义。

    第三是对于人(此在)的过度聚焦。虽然《存在与时间》的主角是此在,也就是人这种存在,但正如海德格尔一再强调的,他的哲学不是萨特的那种人道主义哲学,他所讨论的核心问题不是人,而是存在本身:“本质性的东西并非人,而是存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路标》第395页),人不是主角,相反“人是存在的守护者”(同上,第392页)。《存在与时间》只是希望通过人这种能反思自身存在的存在者去揭示存在。其次,《存在与时间》通篇都在谈论此在的生存,很容易让读者误以为此在是一个主体,但海德格尔恰恰是希望通过对此在的生存结构的阐释,去解构西方哲学中的主体,也就是“我思故我在”中的这个“我思”。(初读《存在与时间》,不妨暂时把“我思”理解为佛家的“我执”,也就是固执着把不是我的东西错当成我。)海德格尔认为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看似找到了一个不可动摇的阿基米德点,其实并没有澄清这个“我思”中的“我”到底是谁,没有想过这个“我”可能是“本真”的“我”,也可能是“非本真”的“我”。因此海德格尔必须通过一系列现象学还原,才能回答“我思到底是谁”这个问题。这个还原的过程也就是对主体进行解构的过程。但由于主体的概念太过深入人心,海德格尔解构主体的努力越描越黑,反而让读者觉得此在的生存论是一种更深刻的主体哲学——这正是萨特这样的法国存在主义者对海德格尔的误读。海德格尔一心想要消解主体,反被主体缠身,把这个概念变得更加强大,这也是《存在与时间》最终没有写下去的原因之一。读者需要怀着对主体哲学的警惕去读这本书,不要踏入海德格尔自己掉进去的坑里。

    《存在与时间》还有一个重要的阅读障碍:它是一本没写完的书。全书原计划写两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1)准备性的此在基础分析,(2)此在与时间性,(3)时间与存在。第二大部分是以时间为线索对存在论历史进行现象学解构。后来第二部分直接没有,第一部分原计划写三篇,也只写出来前两篇。《存在与时间》的开头也不够完整,因为怕胡塞尔看了不高兴,去掉了一个阐释胡塞尔现象学的准备部分。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没头没尾。在写完的两篇中,第一篇也就是“准备性的此在基础分析”,是海德格尔根据他的讲课稿《时间概念的历史》整理出来的比较成熟的作品,但第二篇“此在与时间性”还是个毛稿,是为了评教职仓促写的。所以《存在与时间》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写得清晰流畅,也比较好懂,后半部分却相当潦草凌乱,尤其从六十五节开始谈论时间问题的部分,有些段落简直是无法读通。好在《存在与时间》缺少的内容,除了第一部分的第三篇始终欠缺之外,都可以在海德格尔的其它著作里得到弥补。例如现象学的引导部分可见于《时间概念史导论》这本书。第二部分“对存在论历史进行现象学解析”的内容可见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康德与形而上学疑难》以及《形而上学导论》这三本书。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第二篇中表达得比较混乱的内容,在这些书里都得到了更清晰的梳理。因此,不借助海德格尔的其它相关著作,就很难理清《存在与时间》的完整思路。

    网上有不少人还提到阅读本书的语言障碍,说海德格尔喜欢发明概念,而且书中有很多语义双关和文字游戏,不读德文原版很难真正理解,如果没有德语阅读能力,至少也得参考一下英译本。的确,为了避开传统哲学的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见,《存在与时间》有特意采用了一种和以往的哲学完全不同的语言策略,这导致一些细节表述在中英译本中无法充分传达。不过,中译本对于书中不可转译的用语多有注明,一些周边参考书也对中译本的翻译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补充,这对一般读者来说基本够用了。再加上海德格尔的哲学和东方思想有天然的亲缘性,很多观点对中国读者来说也并不陌生。因此《存在与时间》的整体思想是可以在中文语境中得到相当程度的理解的。反过来说,《存在与时间》对德语读者不见得就更加友好,正如科克尔曼斯所说:“即便是海德格尔的同胞,也极难把握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力图发展的观点。很多德国人甚至认为海德格尔写的是糟糕的、夸夸其谈的德语。他的语言包含了许多个人主义的怪癖和特性,在某种程序上似乎深受地方方言的影响。”(约瑟夫·科克尔曼斯:《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第41页。)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海德格尔最好的阐释者主要都集中在英语世界。

    最后,海德格尔具有深厚的哲学史底蕴,对海德格尔产生过深入影响的思想家,随便就能举出一长串,例如: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艾克哈特大师、邓·司各特、苏阿雷茨,康德、黑格尔、洛采、李尔凯特,克尔凯郭尔、尼采、柏格森、狄尔泰,布伦塔诺、胡塞尔、舍勒……其思想上的渊源涵盖古希腊哲学,中世纪经院哲学与神学,德国古典哲学,生命哲学以及现象学等广泛的哲学传统。所以对海德格尔的深入解读是难以穷尽的。《存在与时间》充满了针对其他哲学家或哲学观念的对话,因此这本书在哲学史的背景中会得到更好的理解。但与此同时,《存在与时间》也是一部具有浓重的先验哲学的色彩的哲学著作,具有一个圆融自洽的主体结构。普通读者不妨把注意力集中在存在论的基本结构上,没必要太过纠结于海德格尔与其它哲学家之间的纷争。

    这本书的几个关键思路:

    《存在与时间》的关键思路就是所谓“存在论差异”,这是海德格尔在《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提出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存在不等于存在者,但人们总是把存在者当成存在本身。哲学需要从存在论层面理解问题,而常识和一般科学是从存在者层面理解问题。这就导致哲学理解问题和常识以及科学有很大差异。这也是海德格尔难懂的原因。他从一开始就决心和常识与科学对着干。存在者层面的问题问的是这个东西是什么?也就是它的本质为何?存在论层面是不能追问本质的,只能追问意义,也就是某个东西存在到底是什么意思?或者说它是如何存在的?我们可以将存在想像成光,把存在者想像为被光照亮的物体,存在之光不能自己照亮自己,所以存在不是存在者。海德格尔认为这个区分在康德那里就有了苗头。事实上,如果理解了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基本观点,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就会好懂很多。因为尽管海德格尔多方否认,但后者很像是前者的一个改造升级版。康德区分了现象和物自体,认为纯粹理性是作用于经验的,因此人只能把握现象,不能把握物本身的存在也就是物自体,这个区分其实就是海德格尔“存在论差异”的出发点。不妨把现象理解为存在者,把物自体理解为存在本身。只不过康德把物自体当成知性认识的残留物,而海德格尔觉得这才是真的宝贝,所谓物自体不就是存在所开启的一般化的境域吗?

    为了理解理性是如何运作的,康德建立了先验哲学,也就是研究理性不依赖经验是如何运作的,这就是所谓的先天知识。这个先天知识,很接近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只是康德的先天知识里包括纯粹理性的范畴论,还包括数学几何学这样的依靠先天感性的知识,这两门学科基于两种先天感性的直观形式,即时间和空间。海德格尔则把康德的空间理解为世界,是一个各种事物意义关联的整体,把时间理解为时间性,也就是《存在与时间》里的时间。大体说空间或者世界在海德格尔那里是带有经验性质的,而时间才是真正纯粹先天的,因此存在与时间的第一部分到第二部分的逻辑,可视为从空间到时间,从经验像超验,从此在的非本真状态到本真状态的一次“现象学还原”的过程。康德认为如果哲学要包含经验科学,那等于就是要包含所有学科,哲学与其它学科的边界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他要把经验排除出去,研究理性本身是如何运作的,这就是纯粹理性。纯粹理性通过范畴作用于经验对象。海德格尔对这个范畴论做了调整,区分了此在类的存在者和非此在类的存在者。范畴只是对非此在类的存在者进行规定。此在则不能用范畴处理,而是要用生存论性质来描述。所以纯理批里的范畴论这一块在《存在与时间》里就被此在的生存论分析所取代。由此可见《纯粹理性批判》和《存在与时间》在理论结构上有密切地对应关系。

    但海德格尔和康德在思路上有个重要区别,就是康德虽然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但依然把时间看成是意识以外的东西。所以康德的先验哲学揭示的是脱离时间的某种永恒法则。海德格尔则认为时间性是意识的基础。此在总是在时间中生存的。前面说到存在与时间的关键思路在于存在论差异,也就是说,海德格尔认为形而上学的任务就是揭示这种差异,并找到一条从存在者通往存在的道路。这个通道在《存在与时间》中就是此在,也就是人这种特殊的存在者。这个存在者不但存在,而且能反思自己的存在。但是此在通常是处于日常状态中的,在这种状态下,此在因为把现成的东西当成自身,所以是非本真的。(注意海德格尔的非本真,沉沦等词是纯哲学概念,没有褒贬含义)。这就是《存在与时间》第一部分也就是此在基础分析探讨的内容。在这种状态下,此在没法从存在论通达存在,所以此在需要被唤醒,这个唤醒的契机就是死,因为死代表一种绝对的不可经验,所以面向死把此在从经验的、现成的状态中拉回到它的本己中来,这时此在没法依赖经验,所以也不能再把现成事物错当成自己,此在通过向死存在返回到其本真状态,这就是存在与时间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良知,罪责,决心等。这个思路和康德取消知识的经验部分,回到纯粹理性的范畴论,然后发现实践理性的思路,如出一辙。海德格尔所说的本真性的此在,也很像康德说的“先验自我”,只不过后者是永恒不变的,而前者是时间性的。康德认为纯粹理性不依赖经验就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但实践理性可以不依赖经验,因为实践理性是用来做道德判断的。海德格尔也延续了这个思路,所以《存在与时间》第二部分就开始探讨良知,罪责,决心这类具有伦理学色彩的概念。但海德格尔所说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伦理学,而是存在论层面的,本源的伦理。他认为一般伦理学是从这个本源中衍生出去的。

    存在与时间的另一个关键思路就是时间性,海德格尔认为近代以来的时间观都是把时间视为无差别平均流逝地、永恒的时间,这种时间被海德格尔称为流俗时间,他认为还有一种本源的时间。流俗时间是把时间视为现成的,所以是存在者层面的,本源时间则是存在论层面的,这里同样是一个存在论差异的思路。海德格尔所谓的本源时间不太好理解,这里无暇细说,具体可看《现象学之基本问题》第二编。简单的说,海德格尔用时间性取代了时间,而时间性有三个维度:将来,曾在,当前。因为此在总是在筹划中先行到自己的可能性也就是能在中去,而可能性又意味着将来,所以将来是首要的维度,但此在又是被抛的,被抛意味着既成事实,也就是过去,此在总是要投入到世界中去与世内存在者照面并进行当下的决断,这就是现在,于是在此在这里将来,过去和现在构成了一个统一整体。这很像《金刚经》里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由于时间性不是现成的,因此这三个维度都没有自性,而是永远处在相互转换和相互触发的生成境域中,于是本源的时间表现为时间性在这三个维度上的绽出,所谓绽出是时间性的一种本质结构,因为时间总是在变化,变成不是它自己,这个就叫出离,又由于上述三个维度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所以时间出离自身又必然要回到自身,这个过程就叫到时。因此本源时间是有限的,有差别而且有时机的,是此在与世内存在者相遇的一种机缘。这就打破了流俗时间的机械性和永恒性。绽出并不是出离到虚无或者尚未获得的规定,而是绽出为某种预先领会的境域。海德格尔称之为“绽出之境域性图型”(存在与时间中译本译作“视野格式”)。这样一来就使得世内存在者在时间性的绽出中得以和此在照面。这个境域图型就是世界得以被打开的时间性根基。有了这个境域,此在才得以在世界之中存在。传统哲学以及科学都是关注存在者层面的问题,也就是研究事物本质为何?本质是固定的永恒的因此也就是非时间的,而存在论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是从原始的时间性来看问题的。存在只有在时间性的到时中上才能得到领会。因为存在同时也是系动词“是”,而“是”的潜在意义是“作为…”,我们说什么东西存在,就是说它“是”什么,也就是说它是作为什么被得到领会的。海德格尔通过分析表明这个作为什么而被领会的结构是奠基在时间性中的。比如锤子是作为捶打的用具被领会,这其中就包含了我预期自己能用锤子去捶打这个将来,以及锤子一向就是作为捶打工具这个曾在,还有在当下中我和锤子照面这个当前化。有了这些,锤子的作为捶打工具才能得到领会,它才能“是”一个锤子。时间问题是《存在与时间》最关键也是最难理解的部分。假如用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去理解海德格尔的时间,那就很难进入他的思想。

    存在与时间第三个关键思路是对传统哲学主体的解构。这一点非常重要。忽视这一点,就会把存在与时间误读为法国存在主义。读者需要明白此在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主体,相反是对主体的消解。大体上说,海德格尔之前的近代哲学都有主体的概念,并且导致了主体和客体的二元分裂。存在与时间试图用此在这个概念消解主体。以前的哲学认为人的行为,认知和思想背后都有个主体,也就是我思。主体控制着人的一切认知和行动的实践。而主体可以理解为一系列属性和规则的集合。这实际上就把主体变成了现成的东西(有点类似佛家的“我执”),规则属性都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这样去理解的人也必然是静止的,非时间的。但海德格尔认为人的行为和实践背后不是一个由各种规则构成的主体。相反,人就是行动本身(操心),经过现象学还原后,海德格尔发现此在作为一种行动,不是任何具体的行动(也就是说不是那种日常操劳),而是取消了一切现成经验后在最本已的能在中筹划的纯粹可能性,也就是决心。由于人是有限的而且是必有一死的,所以才有所选择有所筹划。一个无限的存在者不需要选择,所以无法理解可能性。此在的本性就是在世界中行动着展开世界,同时也展开它自身。这种行动本身就是操心,这个行动着操心着的此在必然就是时间性的。海德格尔通过现象学还原剥开了此在操心的非本真样式——操劳,并揭示了操心的本真样式——决心,然后又对决心做进一步的现象学还原,发现决心内在的意义就是时间性。由于此在就是行动本身,它永远行动着不停留在同一个地方,所以此在总是不能是它自己,不能现成地存在,这就是此在的不之特性,即此在总是要从自身出离出去。但这不代表此在就变得不是它自己了,相反,此在本质上就包含了这个不是自己的不之特性,所以它恰恰是通过出离自己又回到了自己。此在有两种出离的方式,第一是通过把不是自己的现成事物或用具当成自己,让自己出离为常人,这就是沉沦,第二是先行出离到对自身将来的预期中,也就是向着本己能在去筹划,并持留在先行的决心中。前者就是此在的非本真状态,后者就是本真状态。此在的这种出离自身又回到自身,既是自己又不是自己的特性,是《存在与时间》全书的根本发力点,理解了它就理解了时间性。因为此在的这种出离-返回特性就是源自于时间性,由于时间性具有从自身中绽出-出离又回到自身的特点,而此在在最本真的意义上就是呈现出时间性,此在才永远既是自己又不能是它自己。对此在的行动性和时间性的分析表明海德格尔的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此在操心着在世界中生存,其本身是对…的敞开,这种敞开就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真理——去蔽。此在总是要敞开,这说明此在本质上是超越者,此在总是要超出存在者层面,朝向存在本身。这就是海德格尔对于存在论差异的回答。可以用一个很简单地线索总结海德格尔与传统形而上学的区别,就是传统形而上学的根基是由名词组成的(概念,范畴,命题),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则是由取消了名词后的动词组成的。所以它必然是时间性的。

    ——————————————————

    补充:给这本书写了逐章解读,以下是第一篇的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I3MDg5MA==&mid=2247484692&idx=1&sn=b8e4bd4f042e44f487abba98ef112b1a&chksm=a6cc07d191bb8ec730ce4c455b0ebdb5f46bb1e56b3faaa31e78b862c7beaf38c8cab55da981#rd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4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经典(474+)
  • 已买(166+)
  • 图书多(633+)
  • 少量广告(187+)
  • 无漏页(504+)
  • 无广告(293+)
  • 快捷(148+)
  • 傻瓜式服务(475+)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格: ( 2024-12-25 22:11:47 )

    OK,还可以

  • 网友 詹***萍: ( 2024-12-16 15:28:57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寇***音: ( 2024-12-28 23:57:42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冯***卉: ( 2024-12-17 07:55:59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师***怀: ( 2024-12-10 13:56:13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居***南: ( 2024-12-11 20:08:08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辛***玮: ( 2025-01-04 21:29:44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丁***菱: ( 2024-12-25 11:41:52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瞿***香: ( 2024-12-20 05:29:43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訾***雰: ( 2024-12-17 18:49:53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郗***兰: ( 2024-12-28 16:06:50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益***琴: ( 2024-12-26 23:51:20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堵***洁: ( 2024-12-23 21:43:28 )

    好用,支持

  • 网友 车***波: ( 2024-12-30 10:41:36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饶***丽: ( 2024-12-30 00:38:22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