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IN LINCOLN'S HAND(ISBN=9780553807424) 英文原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9:58

IN LINCOLN'S HAND(ISBN=9780553807424) 英文原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IN LINCOLN'S HAND(ISBN=9780553807424) 英文原版精美图片
》IN LINCOLN'S HAND(ISBN=9780553807424) 英文原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IN LINCOLN'S HAND(ISBN=9780553807424) 英文原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055380742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1
  • 页数:208
  • 价格:106.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9:58

内容简介:

  On the occasion of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Abraham Lincoln’s

birth an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09

Bicentennial Exhibition, In Lincoln’s Hand offers an unprecedented

look at perhaps our greatest president through vivid images of his

handwritten letters, speeches, and even childhood notebooks—many

never before made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Edited by leading Lincoln scholars

Wolf Shenk and Harold

Holzer, this companion volume to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exhibition

offers a fresh and intimate perspective on a man whose thoughts and

words continue to affect history. To underscore the resonance of

Lincoln’s writings on contemporary culture, each manu* is

accompanied by a reflection on Lincoln by a prominent American from

the arts, politics, literature, or entertainment, including Toni

Morrison, Sam Waterston, Robert Pinsky, Gore Vidal, and presidents

Carter, George H.W., and George W. Bush.

While Lincoln’s words are quite well known, the original

manu*s boast a unique power and beauty and provide rare

insight into the creative process. In this collection we can see

the ebb and flow of Lincoln’s thoughts, emotions, hopes, and

doubts. We can see where he paused to dip his pen in the ink or to

capture an idea. We can see where he added a word or phrase, and

where he crossed out others, searching for the most precise, and

concise, expression. In these marks on the page, Lincoln’s

character is available to us with a profound immediacy. From such

icons as the Gettysburg Address and the inaugural speeches to

seldom-seen but superb rarities, here is the world as Lincoln saw

and shaped it in words and images that resound to this very

day.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On the occasion of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Abraham Lincoln’s birth and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2009 Bicentennial Exhibition, In Lincoln’s Hand offers an unprecedented look at perhaps our greatest president through vivid images of his handwritten letters, speeches, and even childhood notebooks—many never before made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Edited by leading Lincoln scholars Joshua Wolf Shenk and Harold Holzer, this companion volume to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exhibition offers a fresh and intimate perspective on a man whose thoughts and words continue to affect history. To underscore the resonance of Lincoln’s writings on contemporary culture, each manuscript is accompanied by a reflection on Lincoln by a prominent American from the arts, politics, literature, or entertainment, including Toni Morrison, Sam Waterston, Robert Pinsky, Gore Vidal, and presidents Carter, George H.W., and George W. Bush.

While Lincoln’s words are quite well known, the original manuscripts boast a unique power and beauty and provide rare insight into the creative process. In this collection we can see the ebb and flow of Lincoln’s thoughts, emotions, hopes, and doubts. We can see where he paused to dip his pen in the ink or to capture an idea. We can see where he added a word or phrase, and where he crossed out others, searching for the most precise, and concise, expression. In these marks on the page, Lincoln’s character is available to us with a profound immediacy. From such icons as the Gettysburg Address and the inaugural speeches to seldom-seen but superb rarities, here is the world as Lincoln saw and shaped it in words and images that resound to this very day.


精彩短评:

  • 作者:malingcat 发布时间:2012-09-13 16:00:58

    经典。编辑配图印刷选纸,都很赞。

  • 作者:泣咽幽 发布时间:2023-07-26 08:40:12

    跟电视剧差别其实很小,剪的戏份也不多,不过还是觉得不够精彩。人物的性格没有很突出,事太多了,但细品又感觉到真正能引申出非常强性格特点、记忆点的事太少了。还是觉得很平,读完也没有什么感觉。

  • 作者:Yvonne 发布时间:2007-12-05 14:18:57

    **

  • 作者:程澈 发布时间:2010-01-25 00:19:45

    姚老师的书必须要支持

  • 作者:asako 发布时间:2014-07-19 20:59:04

    “She is not free because she is poor.”—— 没记忆中好

  • 作者:旧日回忆的卤味 发布时间:2013-05-26 18:24:00

    啊活到现在第一本漫画书当然要纪念一下!我真的买的是第1辑的第7!本诶。。赞~额后来被讨厌的小孩撕得粉身碎骨了t t


深度书评:

  • 编辑手记 | 第一本书,有幸是红胡子

    作者:漾漾 发布时间:2020-06-29 14:19:36

    是的,这是编辑生涯的第一本书。

    去年八月开始翻译,到今夏成书,漫长的十个月等待,最欣喜的时候不过是拿到样书的瞬间。快乐的事情总是非常非常短暂。坐定下来想写点什么,发现最难磨灭的反而是踩过的一个一个的雷。

    因为毫无经验,踩雷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Boss曾经说,别怕,流程上规则上的事情,公司里有经验的老师会盯着,总不会出格。于是乎,揣着这样一颗定心丸,抱着初生牛犊的心态和勇气,磕磕绊绊地开始了《红胡子诊疗谭》和《三郎》的缘分。

    (一)迷宫 · 选题

    新人没有选题资源,可以尝试从进入公版领域的作品中寻找突破口。这是当年看《老猫学出版》用红笔标注过并且一直牢记的。事实是,但凡稍有名气的作家和作品,早就有几个、十几个不同的版本在市场上打架了,哪里等得到我毕业、入行呢?

    恨出生太晚也没办法。只好避开经典图书的锋芒,去找一些蒙尘的珠玉。和小伙伴们整理开卷、当当、京东的图书数据做市场分析,并通过书店、书展来了解读者的反馈,同时匀出时间给能能联系得上的前辈、老师们写邮件——小透明表示,非常感激那些为数不多的回复以及真诚的分享!就好像你发出的微弱的声音产生了回响,不仅是得到了实用的建议,更是某种意义上的肯定。

    在那之后,我们敲定了日本文学,用翻文学史这样的笨办法寻找选题。那是一段时光交织着发现的惊喜与惊喜破灭的挫败。就像一只在迷宫里不停奔跑的蚂蚁,不确定下一次能不能找到出口。筛选的资料更新了好几个版本,直到挖到山本周五郎这座宝藏!

    山本周五郎,他没有什么响亮的title,最大的标签大概是“唯一拒绝直木赏的人”。然而,日本文坛以他的名字成立了“山本周五郎赏”,黑泽明曾经将他的作品《《红胡子诊疗谭》《日日平安》等改编成电影。他是个直脾气,很刚,爱喝酒(最廉价的那种),还爱和人“吵架”,不喜欢与权贵和势力周游,所以在他的作品里也大多是顶顶普通平凡的小人物的哭笑命运。在读他的作品之前,就已经先被山本的特立独行折服。

    其实,这时候还是有小小的隐忧,因为很想不通,这样优秀的作品为什么 没有人翻译出版呢?还猜想,是不是有什么敏感的地方是我没有注意到?直到某一天在豆瓣上发现了上海文艺社更新了一条《山本周五郎文集》的图书条目,才踏实下来,甚至还有一种英雄所见略同的小骄傲。

    (二)闯关 · 编辑

    按道理,学了出版专业,对编辑这一行不会有那么多瑰丽的想象和期待,但是心底里依然会忍不住把它描绘成一种被文字萦绕、字斟句酌、用心打磨的匠心工作。

    现实狠狠地捶了我,特别是对一个刚刚起步做书的新人来说,更是鸡飞狗跳。

    策划报告是熟悉的,预算表就有点无从下手了。

    找译者,谈合作条件,签合同,催稿,修改,……幸运是,两本书合作的翻译小伙伴没有拖延症,不需要夺命连环催。之后是一轮又一轮的审校和退改,一边针对修改意见和不同的编辑老师商讨(也可能是抱着现汉和各种规范、标准疯狂battle),一边让排版各种改改改(希望排版不要嫌弃强迫症)。

    封面设计是另一种相爱相杀。《红胡子诊疗谭》和《三郎》原本构想的封面都不是现在的样子,设计师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给出方案,一改再改,基本上将否决重来的大修改和封面元素重新设计、布局调整、颜色调整、字体调整、封面内容修改等全部经历了一遍。当然,始终坚持没变的是封面尽可能简洁,看着清爽舒服。

    还有特别强调的,不要腰封!!

    实际上,后面写文案的时候也纠结过要不要补上腰封,好有地方”自我广告“一下,最后还是放弃了。

    真是难为我的设计师,连周末也要被我盯着追问稿子改得怎么样(捂脸)。而和设计师”大战三百回合“之后,终于有了现在的封面,以及硬生生治愈了社恐症。

    选纸张又是一门学问,这一块其实我也讲不出来什么,只剩下当初上图书设计课的时候没有好好用心做积累的懊恼。看,总是要还的。

    好不容易定稿了,下印厂了,反而更加紧张了。总是担心书里面是不是还有瑕疵,是不是还有没有注意到的小问题,大概就和父母担心自家的孩子是不是足够周正、足够讨喜一样的吧。

    现在会怎么形容编辑呢,大概就像是一个信号接收站,不断地接收四面八方的信号,消化、处理,再将这些信号送往它们该到达的地方。

    (三)豁然 · 红胡子

    行医救人的主题,独立单元小故事,加上时不时出现的金句,《红胡子诊疗谭》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很日剧。老实讲,我担心过这本书会显得很”套路“,也担心过红胡子会被写成完美无缺的人生导师形象。那样挺讨人厌的。

    山本周五郎当然不会这样写故事。

    一个失意愤懑的青年,来到一个他看不上眼的小地方的养生所,遇上了久负盛名的名医。小说的走向似乎都能够预料,奇妙的是山本总能在最不经意的地方进行转折,让角色变成可亲可近的立体人物。

    台湾出过《一本书读懂山本周五郎》,书里面有句评价,

    “如果说太宰治是青春的圣经,山本周五郎则是壮年的圣经。”

    之所以这么说,在于山本笔端总是饱含着深情与宽容,非得有一定的经历才能体味个中滋味。

    好比本书里的红胡子,他久负盛名,医术连大名和富豪都十分信服。可是,他却始终认为医术是最没用的东西,医生所做也十分有限,患者治愈能否全靠自身生命力顽强与否。

    听到这样的话,会怎么想?如果我是病人,大概会认为这是医生的推脱不负责任之词;如果我是路人甲乙丙,大概会认为鼎鼎大名的红胡子太谦虚了,说的更不好听一点,颇有些矫情。然而,前段时间看新出的《人间世》,第一集里医生们讨论要不要给生了坏疽的老人做截肢手术的画面,让我猛地想到了红胡子,忽然就理解了他说出这句话时内心的诚恳以及他曾经经历过的无能无力。

    为了防止我再自夸下去,就此打住。

    一本书就像一个人,有它的命运,被选择,被制作,被阅读,被评价,被珍藏或者被丢弃……编辑参与它的前半生,未来的路,就交到读者的手里了。

  • 为什么孩子聪明但学习和做事却显得混乱?潜在因素多达11种

    作者:十里荷塘秋水长 发布时间:2021-02-03 12:38:33

    文丨十里荷塘秋水长

    你家里的孩子是不是聪明却学习做事都让你倍感焦虑?看着他有聪明的脑袋瓜,学什么都好像不在话下,学会很快,但是做什么又都是“三分钟热度”,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做事丢三落四、拖拖拉拉,严重拖延症,情绪也不稳定?看着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潜力发挥不出来,他自己着急生气烦躁,生活一团乱麻,你又操心又着急,却还不知道从何下手?

    那天我的同学打电话给我,问我家二宝的学习成绩如何,我说一般,年级100名左右,班级一般情况下是第一,常态化下是前三吧,我也没有怎么管过。这样他自己有进步空间啊。我同学又问你们上没上辅导班啊什么的?我说我们就是一个普通中学,也不是重点中学,我怕报班干扰他在学校学习的热情,所以一个补习班都没有报。不过假期经常会报个篮球班或者游泳班什么的,基本上还是在小区里,目的是让他生活规律、加强锻炼,这样我也好忙我自己的事情去,互相都可以有事情做,不至于绑得太死,美貌和孩子都烦。

    我同学说:“那我们这小小是怎么回事呢?我也给他报班了,他也是重点中学,这次全市统考怎么比你们二宝总分还少了87分呢?我都一直在盯着娃的学习啊,这真是气死人。”我大惊,这都初一了,你能一直盯着他,那他每天在学校,晚上下了晚自习到家也就是八九点了,你还能怎么个盯着他?我同学说要是不盯着孩子的状态就更糟糕,做什么都是一团乱,完全没有章法。

    我说那我推荐你看一本书吧,我自己也是刚看完,我感觉孩子的状态需要我们做家长的逐步退出管理并帮助他建立规范。这本书的名字是《聪明却混乱的孩子》,作者是美国的专门从事孩子们注意力和专注训练30年之久的两位专家,书里的内容我觉得适用每一个孩子的家长来看看。我同学说:“那你快点把链接发给我,正好寒假了,我也好好改变一下自己。”

    这本书我确实刚刚看完,毕竟这本书是今年1月份才刚刚出版的,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身为一个教师和家长,面对孩子的状态如何才能做到更好的引导而不是干扰呢?书里为我们家长们总结了一些在孩子培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难题,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天生就是脑回路很清晰,自己不需要父母提醒和提示的状态下能够自觉自愿做好全部的作业的,如果有,那这孩子一定是受到了重大的创伤,他内心估计已经脱离了孩童那个天真烂漫的时光了。

    孩子嘛,毕竟是孩子,我们做家长的还是需要多花一点工夫,看看如何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为孩子们做一道屏障和引导的示范。

    《聪明却混乱的孩子》这本书里的“孩子”重点指的是4-13岁的孩子,这也是符合教育规范的最需要家长帮助和引导的孩子,13岁应该是形成自己的行为模式习惯,并且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的最佳年龄的一个分界线,所以家长们最好在这个岁数段对孩子进行更好的引导和管理,并且要逐步放手,让孩子最后接过自我管理的约束规范。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超过了13岁,却还是相当混乱,你作为家长也不要说,目前不太好管理了你就放任自流,随便孩子自己野蛮生长,而是要尽可能找到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原因,看看是否可以进行一些补救和干预,毕竟“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对于孩子,我们作为家长应该这一生都和孩子成长脱不了关系。

    01 你需要搞清楚是什么使得你的孩子聪明却如此混乱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大器,所以看到别人的孩子会下意识地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父母来说,备受打击的时刻往往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有条理有思想,学习优秀,情绪稳定,而自己的孩子却是聪明,然而没有三分钟热度,做什么都是虎头蛇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也不稳定,谁的话似乎对他都难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这本书首当其冲提醒我们作为家长的职责是弄清楚为什么你的孩子是聪明却混乱,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切?就好比书中提到的那个三年级的小女孩,在学校老师也夸奖她学会得很快,但是回到家哪怕是一件小事的指令,在她那里都很难完成,最终要不然是在妈妈的帮助下草率对付一下,要不然就是在她的哭叫声中败下阵来。

    我家的大宝和书里的这个小女孩在某个阶段很像,就是你让他去做一件事,半途中他总是会“拐弯”到另外一件事上,结果就是一片狼藉,什么都做得不好。我开始思考如何让他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和时间管理。就和书中两位老师说的一样,我们先努力找出他擅长的事务,然后只要在他完成得很好时就努力夸奖并强化一个思想,那就是他自己是完全可以胜任这一切的。

    然后,才是有意识地去进行训练,大宝的理化思维非常好,我就会在他的业余时间有意识地引导他进行人文社科方面的童书的阅读,还会让他给我讲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究竟是什么。久而久之,大宝的阅读带动了写作能力的提升,在他的初中老师和高中老师那里,大宝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文科理科成绩都很棒,打篮球也打得很好,这样的小环境里给他的信息上的回馈,又促使他试图变得更出色,因此,这个孩子在15岁之后基本上是自己来做决定,并且管理自己的学习。

    02 奠定基础,让孩子提高执行能力

    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的执行力太差了,让他做什么太费劲,算啦,那我自己去做吧,用他做的话太费劲了,更浪费时间。千万不要这样想!

    孩子最敏感了,他们很容易接收到你的想法,一旦他知道如果他不做的话,有家长为他兜着,那么他做不做都可以的情况下,他自己会想办法逃避辛苦,那就不做或者是故意一开始就做得不好。而家长最不能做的就是被他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教育这个事情,是一个大的工程,需要富有耐心的家长和积极努力的孩子一起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们可以努力去提高孩子的执行力。比如向孩子传授他比较不擅长的技能,还要考虑孩子的发育水平是不是和同龄孩子之间存在差异,还可以适度改变任务的难度,对于孩子来说,培养自信心非常重要。

    我至今都记得大宝正学说话的一件事,我想给了我很大启发。那是我身在外地的哥嫂第一次见到孩子,我们给大宝示范叫“大舅”和“大舅妈”,第一个任务很快就完成了,但是第二个任务就显得很难,孩子不是叫成“大舅舅”就是叫成“大妈妈”,就是出不来正确的叫法,在我们乐得不行的时候,就感觉小孩子很苦恼,一直在嘟嘟囔囔地重复,大概三十遍之后,忽然叫了声“大舅”之后没声音,然后片刻出来一个“妈”,把我们乐坏了,他自己也很有成就感,那天几乎一直在重复这个“大舅—妈”的练习。

    这还只是小婴儿时期,那么对于4-13岁的孩子,甚至更大的孩子来说,我们需要帮助孩子们掌握他自己不擅长的技能,甚至说父母和他一起去参加某种游戏训练也是可行的。关键是一定要相信孩子自己可以掌握,而不是由你代劳。

    4-13岁是孩子执行技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用自己的成熟大脑引导孩子,使其一步步将执行技能内化到自己的大脑中,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还能为其青春期和成年期的独立生活打下更好的基础。

    03 整合一些规则,将孩子的生活和执行技能紧密关联起来

    首先,不管你的孩子处在什么阶段,你都需要帮助孩子认识到他应该制定出可以顺利执行的计划并且能够将计划落到实处。

    我一个同事说她家的儿子在幼儿园时期开始就脾气暴躁,一旦不顺心就会将自己的头往墙上撞,看上去歇斯底里,家人看着目瞪口呆。孩子的爸爸还是个博士生导师,特别受挫,还私底下跟她说:“这孩子连说都说不得,长大难道要去做混世魔王不成?我老了到时候还要被人指指点点吗?”

    我同事说他就是个孩子啊,他自己就完美长大了,要父母做什么?我同事很有耐心,一旦孩子情绪失控,她都会比较有耐心地陪着他,随便他哭泣、彻夜不眠、摔东西,她首先确保孩子相信家里人都是爱他的,不让他伤着自己,再就是会在他不出现这种情绪混乱的时刻,尽力找孩子的优点和学习上的进步进行表扬,结果你猜怎么着?

    这个孩子情绪失控的情形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少见,最后不仅考上了一所985大学,还进入了大学里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对象班”,现在小伙子也已经博士毕业了!现在的孩子爸爸整天都在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我同事说真是可笑,这个过程的辛苦只有当事人才能明白,但是你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努力没有白费啊!

    制定时间管理上的一些关键时间点,增强计划的可执行性。我们可以给孩子一定的自我管理的空间,并且在他顺利完成一些阅读任务或者是写作任务时,给他想要的奖励,久而久之,这样的执行度也会内化到他的生活节奏中去,在孩子的规律性学习和生活方面都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这本《聪明却混乱的孩子》目前全球销量已经超过了25万册,不仅在亚马逊教养类书籍的销量榜单上名列前茅,还获得了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终身成就奖,被看成是家有4-13岁孩子的父母必备阅读书籍之一。

    毕竟这本书的两个作者都是博士,是专业人士,在这本书中为4-13岁孩子提供了培养和训练的指导步骤,为虽然聪明,但学习和生活混乱落后的孩子,定制执行技能训练计划,提升学习力和专注力。佩格·道森是教育学博士,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朴茨茅斯市学习与注意力障碍中心的心理学家,常年为儿童和成年人提供咨询服务;理查德·奎尔是美国神经心理学博士,广受学校和机构欢迎的儿童行为分析专家。

    所以,推荐给你了,这本书值得家有学生的父母们人手一本看起来!(全文完)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5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6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4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mobi(371+)
  • 收费(85+)
  • 下载速度快(496+)
  • 体验满分(184+)
  • 不亏(96+)
  • 全格式(94+)
  • 中评多(227+)
  • 强烈推荐(89+)
  • 目录完整(70+)
  • 无水印(332+)
  • 速度快(394+)
  • 二星好评(603+)

下载评价

  • 网友 汪***豪: ( 2024-12-31 15:08:51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融***华: ( 2024-12-31 11:09:09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习***蓉: ( 2025-01-07 12:45:36 )

    品相完美

  • 网友 后***之: ( 2025-01-07 00:42:40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养***秋: ( 2024-12-10 01:54:42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寿***芳: ( 2024-12-13 19:00:17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国***舒: ( 2024-12-26 06:15:45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索***宸: ( 2024-12-25 16:32:48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宫***玉: ( 2025-01-04 04:13:15 )

    我说完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