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人格教育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儿童的人格教育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儿童的人格教育》是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关于儿童人格教育的经典著作,汲取多年儿童心理研究的精髓,从各个方面向读者阐述了如何去呵护孩子、爱孩子,并让孩子顺利地长大成人。阿德勒指出:世界上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缺少正确引导的“生活失败者”!本书不仅是父母必备的育儿经典,也是研究儿童心理的教育手册。
书籍目录:
引论
第一章 人格的统一性
第二章 追求卓越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第三章 如何引导孩子追求优越感
第四章 儿童的自卑情结
第五章 如何防止儿童产生自卑情结
第六章 社会情感及其发展障碍
第七章 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八章 作为准备性测试的新环境
第九章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第十章 外部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第十一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
第十二章 教育的失误
第十三章 对父母的教育
附录1
附录2
关键词汇表
作者介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曾追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此外,他还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庆宗,女,汉族,出生于1964年。现任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先后发表学术论文《教育心理学》 《行为教育》 《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等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译著等10余部。译著《教养的迷思》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个体的追求或有目的的活动是以人的自卑感为前提的。所有的儿童都有―种天生的自卑感,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激励他们尝试通过改善自己的处境来缓和或者消除自己的心理自卑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人格的整体性及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个体对客观事实的看法绝不是事实本身。
自卑感可能在客观上有助于个体的完善,虽然这种补偿性心理特征的形成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但是它也它也可能 导致单纯的心理调适,从而会扩大个体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如果自卑感过于严重,那么当事人最终只能在心理上而不能在行为上 加以克服。
殊不知学校只不过是让家庭教育的潜在问题显现出来而已。
对于这些丧失信心的儿童来说,选择最为便捷的成功之道,最具吸引力。在他们看来,比起走社会所认可的大道,甩开社会的道德责任要容易得多,这会给他们一种毫不费力的征服感。这种人只肯做十拿九稳的事情,借以炫耀自己的优越。选择捷径显示了他们内在的怯懦和虚弱,尽管他们的行为表现得相当勇敢无畏。
接下来,来探讨另—类从未受过关爱的孩子的性格特征。在那些罪大恶极的人的一生中,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事实,即他们在童年时代都受到过恶劣对待。因此,他们就形成了冷酷、满怀嫉妒和恨意的性格。他们无法容忍别人幸福。一旦他们拥有孩子,或对孩子负有教育责任,他们就会认为孩子不应该比他们自己的童年过得更幸福。这类人不仅会对自己的孩子持这样的态度,作为别人孩子的监护人时也会持这样的态度。
这类人还会用许多自我感觉正当的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例如例如“收起鞭子,害了孩子”。这些人不断拿出证据和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行为,但都无法证明自己是对的。因为僵硬的、专横的教育只会使孩子离他们的教育者越来越远。这样的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被研究的对象并不理解他自...
决定孩子成长的因素既不是孩子内在的能力,也不是他所处的客观环境,而是这个孩子对于外在现实的看法,以及他对他和这种现实所构成的关系的理解。这个小孩与生俱来的潜在能力并不决定一切,我们成年人对于小孩的处境的判断也不重要。关键要以孩子自己的眼睛看待他的处境,以孩子错误的判断理解他的情况。我们不能期待小孩的所作所为合乎逻辑⸺ 也就是说,符合我们成年人的常识。我们应当清楚:孩子们在理解和把握他们的处境时会出现谬误。的确,我们必须记住:如果孩子不会出错,对他们的教育也就无从谈起;如果孩子的出错是天生注定的话,我们也就不可能教育或改正他。因此,相信人的性格特征是与生俱来的人,不能够也不应该做教育孩子的工作。
“在当今社会文化中,人们更关心表面的成功而不是全面的教育。可以轻易获得的成功只会昙花一现,因而培养一个野心勃勃的孩子毫无好处。更重要的品质是勇敢、坚持和自信,遭遇失败而不是气馁,反而把失败当成新问题加以处理。”
——《儿童教育心理学》【奥】阿尔佛雷德.阿德勒
在考虑人格的构成时,要注意到:人格的统一体,还有
它独特的方式和目标,并不建立在客观现实之上;相反,一个人对生活事实的主观看法才真正是他的人格结构的基础。人对事实的看法和观念,并不就是这事实本身;因此,人类虽然生活在一个充满同一性事实的世界,但却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塑造自己。
有些孩子语言迟疑或不愿说话,这是因为他们的父母从不让他们说完整一个句子,从不让他们自己回答问题;另一些孩子则是因为说话时被取笑和嘲讽而丧失了信心。对于孩子说话不断地纠正和挑剔,似乎是一个广泛存在的不良习惯。其糟糕的结果是,这些儿童经年累月地背负低人一等和自卑感之苦。
如果没有社会情感,人的其他能力的发展,比如理解力和逻辑感都是不可想象的。完全独居的人根本不需要逻辑,或者说他对逻辑的需要不会多于任何一个动物。
有时候,有些人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很不明智,不过,从行为者的目的来看,这些行为却是完全明智的。这种现象经常发生再那些总以为别人也会像他们一样看问题的人身上。这也表明社会情感和常识在行为判断上多么重要。
社会情感给个体一种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是他生活的主要支撑。这种安全感也许和逻辑思考及真理所给予我们的新人不同,不过,它是这种信任显著地组成部分。为什么数学计算能给所有人这样一种信任感,从而使我们倾向于把只有能用数字表达的东西才视为真实和正确的?其原因是,数学计算比其他的思想过程更容易传递给我们的同伴,同样,我们的理智更容易对此进行操作。
对儿童进行教育时,我们要记住儿童的生活方式通常在4-5岁的时候逐渐稳固。在此之前,我们要协助他发展必需的社会情感和灵活性,以适应社会生活。在5岁以前,儿童对人和事的态度通常已经确定和固化,他将来的生活态度或多或少都朝着同样的方向发展。他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也有着固有的模式,儿童容易深陷于此,不断重复早期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儿童的人格教育》是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关于儿童人格教育的经典著作,汲取多年儿童心理研究的精髓,从各个方面向读者阐述了如何去呵护孩子、爱孩子,并让孩子顺利地长大成人。阿德勒指出:世界上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缺少正确引导的“生活失败者”!本书不仅是父母必备的育儿经典,也是研究儿童心理的教育手册。
精彩短评:
作者:深情的艾老师 发布时间:2018-09-08 03:02:03
这不都应该是常识吗?难道一般父母不知道吗?
作者:玛丽 发布时间:2017-03-15 11:51:37
近来从日本吹来一股阿德勒风,还是先来看看阿德勒的原作吧!
作者:熙者梓嘉 发布时间:2017-03-15 16:01:25
阿德勒非常强调发展儿童的社会情感,直白的翻译就是孩子愿意、主动与他人产生链接,这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深以为是。
作者:蝉 发布时间:2014-04-01 20:22:13
:
D917.2/2521
作者:大壮 发布时间:2018-01-29 14:32:00
ok
作者:斯芬克米 发布时间:2017-03-15 11:52:16
儿童心理学经典
深度书评:
《儿童的人格教育》读书笔记
作者:常绿乔木™ 发布时间:2016-02-03 21:13:56
阿德勒深受尼采理论的影响。
阿德勒的人生观包括六个方面,虚构目的论、追求优越感、自卑感与补偿、社会兴趣、生活风格、创造性自我。
虚构目的论即我们所有人在童年时期都无意识地发展了一种关于生活的信念,在阿德勒看来,这种虚构的目的就是追求人生的意义,追求优越感、超越、完美。个体追求优越感的原因,在于所有的儿童都有一种天生的自卑感,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心理。个人处境的改善会缓和自卑感,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补偿。
区分有益和无益的优越感追求的基础,就是是否符合社会利益。一个高尚、高贵的行为,应该是对自身和社会都有益处的。因此,教育孩子就是要培养他这种社会情感。
阿德勒提出过四种主要的生活风格。支配——统治型;索取型;回避型;对社会有益型。
自卑情结所激发的追求优越性会走错方向,这些人会把追求优越性扭曲为追求权力,控制别人,自私自利,或沉湎于自我想象的世界之中,缺乏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而这些错误正是教育应该加以注意的地方。
阿德勒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分析病者的生活风格,帮助病者提高社会兴趣,面对现实,做出新的生活选择,这是个体心理学的独特性。
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的三条途径:看他的出生顺序;对早期的回忆;对梦的解释。
个体心理学集中研究整体人格,并将自己的科学目光投向整体人格对其发展和可能表现的充满活力的追求。
个体的行为是由个体的整体人格发动和指引的,因此个体心理学关于人的行为的所有陈述都精确地体现了这些行为间的互相关系,个体的行为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活动。
个体心理学就是围绕社会感情的根本原则来发展相应的教育方法。
三个基本问题:社会关系;个体如何投入和运用自己的一生,在普遍的社会分工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性别问题
了解个体某一行为表达的意义的前提是,我们要有方法能够认识他的整体人格。
我们可以表明,儿童的某些特征是环境力量的结果。儿童在某种环境中,感受到了自卑、脆弱和不安全,而这些感觉反过来又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了刺激作用。儿童便下决心摆脱这种状态,努力达到更好的水平,以获得一种平等甚至优越的感觉。孩子这种向上的愿望越强烈,他就越会调高自己的目标,从而证明自己的力量。不过这些目标常常超过人的能力界限。由于儿童少时能够获得来自不同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这些便刺激儿童设想自己未来会成为一种类似上帝的人物。我们发现,儿童自己也会被一种成为类似上帝的人物的想法所控制。这通常会发生在那些自我感觉特别脆弱的儿童身上。
因此训练孩子野心勃勃并无益处。相反,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勇敢、坚韧和自信,要让他们认识到,面对挫折不能气馁,不能丧失勇气,而要把挫折当做一个新的问题去解决。
个体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即个体的人格(包括成人和儿童)是一个统一体,这种人格的行为表现和个体逐渐形成的行为模式是一致的。
学校总试图按照各个时代的社会理想来教育和塑造个体,今天的理想是人是独立,自我控制和勇敢的人。
有必要教育儿童不要把自己的生活看作是一系列互不关联的事件,而是要把自己的生命视为一种贯穿所有相关关联的线索。
在我们每个人身上,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是密切相关的。只有当自卑感阻碍了我们对优越的追求,或当它由于对器官缺陷的反应而加剧到令人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它才会是心理问题。这时我们就会产生自卑情结。自卑情结是一种过度、过分的自卑感,它必然促使人去寻找可以轻易获得的补偿和富有欺骗性的满足,比如懒惰、口吃、等等。
个体追求优越感和渴望社会情感都是建立在人的本性的基础上。两者都是渴望获得认可和肯定的根本表现,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个体追求优越感涉及的人性假设是,个体不必依赖于群体,而渴望社会感情的人性假设是个体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群体和社会的。
儿童的行为并不是客观的反应,而是受制于他对自己早期经验的无意识的理解。如果他对某一情况或应付某一情境的能力产生错误理解,那么,这种错误的理解和判断就会决定他的行为。只要这种原始的、童年时期形成的看法没有被矫正过来,那么任何数量的逻辑或常识都不会改变他后来的成人行为。
仅仅根据孩子的学习成绩(分数)来对孩子进行评价和判断是愚蠢的。我们倒是应该把学校成绩报告视为孩子目前心理状况的反映。
从童年里映照自己,在美好“虚构”中面向未来
作者:恐龙抗狼 发布时间:2014-11-06 23:52:36
有些书读了涨学问,有些书读了添技能,有些书读了开眼界,而有些书读了则帮你立起一道晶莹剔透的水晶墙——映照出自己灵魂的面貌,或许水晶的闪光能够指引你的未来。
阿德勒的两本书《超越自卑》和这本《儿童的人格教育》是一种走向自我的书,从中自然能够读出来知识,但恐怕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学,阅读最大的收获绝不仅限于此,没有什么比了解自己更困难的,也没有什么比承认自己的虚弱更让人难以接受。朴素的文字当中,阿德勒所指点到的境遇、现象和习惯 或许真真实实地就是你自己,抑或是你身边所关心、所在意的人。
相对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尼采此类人的作品,阿德勒的这本书内容并不算多,全书的核心概念、核心内容可以压缩为比较短的文字。甚至可以将《超越自卑》这本书同时纳入进来,有一段时期 因为这个其实并不怎么看重,在教育哲学方面阿德勒谈的内容深度显然不够,很多方面的归纳总结也欠妥当,甚至在某些因果关系上存在问题,但是再后来我改变了看法,因为阿德勒所谈及的东西不是边边角角,而直面到了人-教育的重大核心问题,很多皇皇巨著 旁征博引的知识或许更多的只是现代学术性的泛滥而已,阿德勒所试图切入和解决的问题,几乎可以说事关一切人的最核心体验。
如果不能够在这个层面上认识、确认阿德勒的讨论领域,不能唤起最为紧张和严肃的对待,那么只能说是让人遗憾地丧失了走向自己并改善自己的好机会。
阿德勒的这本书 其根本落脚点在于提供学校教育的咨询和治疗,面向的三种人主要,学生、老师和家长,整本书的讨论其实也基本上是结合其独创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和各种实例来对大家说话,揭示学生的问题所在,老师和家长又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所以在内容方面,一个清晰的主线条可以梳理出来:
1.相比与其他大型哺乳动物,人很弱小;相对于成人,儿童很弱小;因此从儿童起,人就因为自身的弱小和不完美,存有自卑心理
2.人从儿童时期都在孜孜追求优越感,优越感的追求实际上统一了一个人从意识到深层意识,表象行为到行为调度的各个方面——阿德勒坚持认为自卑感与优越感 居于人的人格整体塑造最主要方面
3.为了实现优越感,儿童会基于具体的环境,对个体心理学所分析的三个核心问题制定不同的目标,并事实上选择合目的的手段——尽管很多时候儿童不可能说出其动机,还经常说谎。
4.对于那些错置了 目标的儿童,会在其追求优越感的指导下 滋生各种问题行为,小到冷漠、自闭,大到与社会为敌。
5.解决那些儿童问题的核心在于统一地识别其人格整体,并给与儿童以同情、理解、关怀和鼓励,而不是惩罚,并通过逐步的认知方面改造让儿童重塑一个对社会有益的目标,以实现其优越感。
阿德勒整本书的各个章节和各个话题讨论基本都是试图为第五步服务,比如说【第十二章 青春期和性教育】,可以理解为优越感目标比较频繁措置的阶段,因此需要特别关注,【第十四章 对父母的教育】其实是将儿童的教育问题 进一步拓展到对父母的教育问题,因为在大量的案例分析中发现,其实儿童的问题很多根源是父母的问题。
如果对书的章节、思想重新做一些调整和梳理,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分领域:
一、儿童的人格分析与儿童自我成长方面,很多儿童的问题是儿童自我导向所致,或者说是儿童的归因缺乏反思所致。
二、儿童的外部性环境(家庭方面)分析,阿德勒比较让人启发的一条是,他引导我们认识孩子在兄弟姐妹当中的位次 能够极大地影响到儿童的整体人格特性,影响到儿童的社会兴趣的培养。
三、儿童的学校-社会环境分析,阿德勒在书中提及的一个观点是,很多儿童之所以在学校当中表现不佳,主要的原因是他还没有对学校生活准备好。
对于阿德勒整本书的思路,在当代中国的环境下,个人有一个追问,阿德勒总是试图在说儿童的人格因为追求优越感而选错了目标和手段,应该矫正获取优越感的认知和给予同情了宽容和鼓励,但阿德勒又没倒过来想过,在很多情况下,正是外部环境造成的恶意刺激,对失败者的不宽容,他人的鼓励极难获得才是问题的根本,面对一个不宽容的外部环境,又存在对失败者漠视的普遍态度,很多儿童其实无从选择。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7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3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8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3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推荐购买(624+)
- txt(571+)
- 内容完整(594+)
- epub(358+)
- mobi(397+)
- 无漏页(297+)
- 无多页(518+)
- 体验好(392+)
- 体验差(96+)
下载评价
- 网友 益***琴: ( 2024-12-19 06:25:45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曾***玉: ( 2024-12-23 17:48:20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马***偲: ( 2024-12-18 00:19:36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车***波: ( 2024-12-14 22:59:37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汪***豪: ( 2024-12-15 23:05:03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师***怀: ( 2024-12-24 04:23:24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游***钰: ( 2025-01-02 22:55:00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宫***凡: ( 2025-01-07 15:05:06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晏***媛: ( 2024-12-29 14:00:16 )
够人性化!
- 网友 堵***格: ( 2024-12-12 16:02:04 )
OK,还可以
- 2023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 2 城乡规划相关知识真题详解与考点速记(第三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山东会展业发展的文化探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济公传● 降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四世同堂:话剧专辑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The Steve Jobs Way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RIGHT TURNS(ISBN=9781400098323) 英文原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不打不骂不关,33招解决所有狗狗问题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14最新版)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省、市、县、乡“四级联考”专用教材—申论标准预测试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不可不知的经济真相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Of Merchants Heroes商人与英雄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4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7分
现实相关:8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3分
文化贡献: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