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另一种叙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重建另一种叙事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着如何理解“常识”这个话题展开。“常识”可分多种,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些观念会及时帮助人们处理面临的难题,这时“常识”就会有效主导行动方向。可是在历史观层面长期形成的某些刻板僵硬的看法,如果不经调适修正,也许会妨碍历史认知质量的提升,必须加以辨析。内容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检视四十年来中国史学从思想史、学术史向社会史、文化史转型期间需要反省的若干议题。第二部分讨论如何处理明清以来直到五四前后历史的延续与断裂双重并存的复杂势态,着重辨析一些被忽略或误解的观念,尝试激活其中潜在的认知能量。第三部分是访谈记录,主要围绕着近些年自己出版的一系列论著答疑辩难。作者作为我国当代新史学领军人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此书就是相关的一个总结。
书籍目录:
从“世界史”到“全球史”……1
后现代思潮中的历史观……15
纠葛于若干对立概念之间的中国历史学……41
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结构性缺陷及其克服……61
“新史学”十五年的一点省思……71
重估“大一统”历史观与清代政治史研究的突破……86
如何诠释“正统性”是理解清朝历史的关键……96
科举制度终结110周年祭……108
“断裂”还是“延续”?……118
“社会”是一个关键词……131
我国近代“防疫”体系的演变……168
贯通古今的治史风范……183
《语际书写》(修订版)读后感……202
读奥祖夫《革命节日》有感……216
学会用“无用之用”的态度对待残酷的人生……223
周作人的“原罪”……229
卖萌与政治……234
“感觉”历史……244
我写的是一本“四不像”的书……272
中西医冲突下的身体与政治……282
“心灵史”的意义……297
历史何以致用……309
废止科举后遗症:庶民的世界……345
历史的常识与反常识……376
作者介绍:
杨念群,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主要著作有:《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1997)、《杨念群自选集》(2000)、《中层理论:东西方思想会通下的中国史研究》(2001)、《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合编,2003)、《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2006)、《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与士林精神世界的变异》(2010)等,主持《新史学》丛刊(中华书局版)及“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要学术兴趣是中国政治史、社会史研究,并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社会学家冷纳(Daniel Lerner)曾经提出了一个“历史偶合论”。他认为现代化这个概念的出现,在历史学意义上说是西方的,在社会学意义上说却是全球的。或者说,现代化在历史起源的意义上出现在西方,但是从共时的意义上又是世界性的。到如今现代化价值已经被全球不同国家和文明形态所认可。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从工业化、都市化、世俗化到政治的普遍参与,都是西方国家发明的。由于现代化与西化在“历史上的偶合”,。使现代化在非西方国家中的作用趋于复杂,其表现就是“种族中心的困局”。在现代化冲击下,非西方国家人民一直存在一种强烈的身份焦虑感,不断在自问我到底是谁,我从哪里来。当然西方人也在思考这些问题,但是他们没有迫切改造文化身份的强烈紧张感。在此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古代有科学思维吗?我个人认为中国古代没有科学思维,更没有类似西方的科学制度和体系,科学是西方发明的。大家如果雪过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就会明白这个道理。李约瑟先生是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一个大家,他一辈子都想证明中国古代确实存在科学,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领先于西方,但是最后证明中国只有技术发明的传统,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科学体系。这就是冷纳所说的历史偶合现象,科学最后变成一个大家普遍承认的准则是因为它由西方发明再扩散到全球。中国人只是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才认识到科学原理的重要性并逐渐加以使用的。
现代化的发生往往受制于或者说起源于现代思潮。这里大致梳理一下现代化与现代思潮的关系。简要地说,现代思潮是现代化产生的思想动力。现代思潮的发生源自于启蒙运动的兴起,启蒙运动就是摆脱中世纪“宗教对人的身心控制”,所以尼采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叫作“上帝已死”。“上帝已死”并不是说具体某个神灵或偶像死了,而是上帝作为无所不在地控制人们日常生活的力量被逐渐削弱。“上帝之死”造成的一个后果是“人的发现”,意味着宗教一统世界时代的“谢幕”,“人”开始尝试摆脱对上帝的依赖,靠自己的理性观察和改造周围的事物。人类意识到可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去干预自然,不靠上帝也能处理身边发生的世俗事情。西方式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由此生发出来。我们阅读有关西方现代思潮的著作时,大体都逃不脱从“上帝之死”到“人的发现”这条线索。到了后现代时期,后现代理论家福柯提出一个观点叫作“人之死”。他不是具体指某一个人的死亡,而是指对人类理性的过度使用已经让这个世界充满了荒诞和不安,所以应该摆脱理性对人的过度控制。这就进入了后现代思维阶段。当时大多数中国人还沉浸在如何实现现代化的亢奋意识当中,所以猛听到“人死了”这个口号时会感到特别震撼,觉得社会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在慢慢崩塌。
还有一个现象往往为人们所忽略。我们常常发现近几十年来西方学人喜用社会史或文化史的方法解读中国历史,他们认为思想的发生必然有一个社会或者文化的生成理由,因此要深切理解“思想”必须放大视界,去开掘寻找“思想”在广义上生成的社会原因。于是我们会发现,西方学术界的选题都集中在了社会史或文化史的诸多方面,思想史的课题渐受冷落。这固然有社会科学转型的背景在起支配作用,但也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即研究思想史必须对本士文化的经典文献有过人的体悟,否则常常不得其门而入。因为要深入理解完全属于另外一种文明的中国人的内心世界,确实比仅仅理解他们的制度和表层的行为实践要复杂得多。然而中国学界却对这种复杂难言的心理背景视而不见,反而趋之若鹜地跟风,迷恋使用西式理论理解中国历史,轻易舍弃了细读“文本”以构建自身之人文释读特色的机会。
前文已提到,我们对科举制的一个最大误解就是把科举制等同于八股文。八股文确实可以被看作科举制度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因为第一场就要考四书五经,考生必须把经书内容背得很熟。考生还要作试帖诗,诗也定好了韵律和主题,非常刻板。但是有一点,八股文训练对于培养一个人的经典修养是有好处的。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国学底子那么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记诵的程度不够。与此相关的是,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科举考试另外几场的重要性。第二、三场有诰,有表,有判,有策问。什么叫诰?就是模仿皇帝的语气发布文书。诰非常难写,考你怎么站在皇帝的立场看整个政治的变化,就像今天让你模仿中央领导的语气写份报告,要写得好确实不容易。什么叫表?是指臣民向皇帝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书,要写得透彻得体有相当难度。判是考验考生的断案能力。现在高考有这类题目吗?即使有考生也未必能答得好。最重要的是策问,策问是什么?策问是考验应试者对实际事务的处理能力。考官提出的问题往往涵盖实际行政事务的方方面面,诸如吏治、仓储、水利、缉盗、钱币、地理等方面的知识。考官会假设,如果你当一个县官,或者当一个基层地区的领导,你必须面对整个地区的社会现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案,相当于现在的中层干部提交份施政报告。比如策问中会经常给考生出几个问题,包括怎样治水、怎么合理建立一个基层组织、如何应对粮食短缺,如何处理词讼、如何振兴学校等,全是些相当具体的问题。我想,如果依靠现在一般高中学生的训练水平,绝对答不出来。
福柯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就是以空间来替代时间。现代历史观是由进化论的时间观来支配的,在这个时间观的制约下,任何历史进程都被安排在与西方相对应的序列发展过程中进行评价东方的历史也被剪裁进了这个序列内加以安排。进化的时间如果被置换成各个不同空间之后,多元的意义就在多样文化的平台中呈现出来。其实理论旅行这个说法与刘禾关于话语实践的思考有相通的地方,话语实践就是讨论思想概念在不同空间范围里面如何产生和运作,以及如何发挥影响的历史,这个转换在跨文明流动过程当中才能显示出来。我觉得只有在这个角度理解福柯,才会灵活地运用福柯思想,不能把福柯简单看成是一个偶像,或者是一个哲学家,应该看到他在历史研究中的启发作用。
当年梁启超写《新史学》的时候就提出了“塑造国民”的口号。梁启超的基本意思是说,原先中国人是没有国家概念的。国家在梁启超看来是一个可以进行政治动员的巨大符号。中国人原来只有家庭概念,没有国家的概念。家庭的空间太过狭小,只有让人们意识到“国家”这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对他的切身意义,才能真正获得新生。民国初年人们提倡新史学,提倡新教育,就是要使大家重新树立一个意识,敦促他们从家庭的范围里走出来,加入一个公共空间,通过某种动员形式,形成对国家的身份认同感。这是当年梁启超提出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这个思路后来果真通过广场运动的形式得以实现。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标志性的广场节日就是“五四”运动。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围绕着如何理解“常识”这个话题展开。“常识”可分多种,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些观念会及时帮助人们处理面临的难题,这时“常识”就会有效主导行动方向。可是在历史观层面长期形成的某些刻板僵硬的看法,如果不经调适修正,也许会妨碍历史认知质量的提升,必须加以辨析。内容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检视四十年来中国史学从思想史、学术史向社会史、文化史转型期间需要反省的若干议题。第二部分讨论如何处理明清以来直到五四前后历史的延续与断裂双重并存的复杂势态,着重辨析一些被忽略或误解的观念,尝试激活其中潜在的认知能量。第三部分是访谈记录,主要围绕着近些年自己出版的一系列论著答疑辩难。作者作为我国当代新史学领军人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此书就是相关的一个总结。
精彩短评:
作者:ly的读享生活 发布时间:2020-05-31 08:39:54
访谈和随笔,大部分都值得一读。我对三点最有兴趣:1.有关新史学的省思。杨先生表现了历史观的清醒和洞察力。2.对科举制的正面评价。杨先生认为科举制是对知识群体身份的一种合理分类,策问这种考试形式实际上是预先筛选官员对实际事务的处理能力,科举还具备一定的代议民主性质。3.医疗史研究。瘟疫,疾病,赤脚医生,中西医冲突下的身体与政治等议题,从制度、国家策略、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历史变迁等角度都提出了精彩深刻的见解,标了《再造“病人“》,待购。
作者:烤肉君 发布时间:2020-05-31 21:17:22
杨老师的一些对历史观和历史写作的碎片化思考与访谈集。
作者:燕十三 发布时间:2022-03-06 11:11:19
感觉有点深奥,把彗星拟人化也很牵强,画风我也不喜欢,书的味道还很大。
作者:中世与近世之间 发布时间:2020-07-01 08:23:50
前半部分还好,比较认可杨对新清史的评价,至于说科举制度的代议制内涵,千万别往西方民主制度方面靠,另外同情理解这东西不宜泛滥。
作者:Roger 发布时间:2020-06-27 11:55:35
多数文章可一读,介于学术与非学术之间。杨老师评论抓要点的意识是真好。
作者:部局 发布时间:2020-11-28 15:52:30
对科举制的评价值得深究。
深度书评:
【摘记】
作者:Roger 发布时间:2020-11-04 17:29:05
杨念群著,《重建另一种叙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
《科举制度终结110周年祭》,第108-118页。
109这种预设出的关联性孕育着一个潜在危险,很容易不假思索地得出结论,那就是中国现代国家的建立、现代民主制度的生成,只有通过废除科举才能达成。这个逻辑把科举考试与清朝覆灭、民国肇建等历史现象自然勾连在一起,形成一套毋庸置疑的历史叙事,隐藏在所有的课本和教材里面,以致无论讨论宪政改革还是武装革命,科举废除的必然性都是不容置疑的。
110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立的基础。科举制表现的第一个特点是对知识群体身份的一种合理分类。
111这套人才分配的制度是上下循环流动的,不是固定在某个位置始终不变的,这是与贵族等级制度最不一样的地方。
112科举制度的最大优势就是均匀地把人才合理布局在上、中、下三个层次,然后不断进行上下循环更替。它为中国基层的乡村政权建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文化基础。
112对科举制的一个最大误解就是把科举制等同于八股文。
115科举制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社会差异进行名额分配。这有可能促进科举具有某种代议的功能,为参政议政提供便利条件。我们知道科举名额是按地区分配的,王朝上层往往根据区域差异的具体情况有非常微妙的调整,对文化发达地区有一定限制,对不发达地区尽量增加名额,通过名额调控使教育资源的使用达到一个相对公平的状态。……历朝的科举实践经过循环往复的筛选后,有一批精英会沉淀在底层地区,这对于中国文化在乡村的积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116科举制的设计和运行与皇权制度和官僚体系的构成密切相关,它们往往相互连带在一起。同时科举制度跟基层地方宗族的产生和培养也是一体共存的。这个一体化的系统通过上下不断循环、不断演变才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皇帝作为文化符号没有得到保留……宗族制度现在已经废除了,没有宗族制度在基层做人才储备的依托,退休官员也就丧失了返归家乡服务的愿望,士绅阶层也就会随之消失。没有士绅的支持,科举制在地方社会是很难推行的。
《后现代思潮中的历史观》,第15-40页。
一、现代化思潮与现代化的发生
18社会学家冷纳(Daniel Lerner)曾经提出了一个“历史偶合论”。……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从工业化、都市化、世俗化到政治的普遍参与,都是西方发明的。由于现代化与西化在“历史上的偶合”,使现代化在非西方国家中的作用趋于复杂,其表现就是“种族中心的困局”。在现代化冲击下,非西方国家人民一直存在一种强烈的身份焦虑感,不断在自问我到底是谁,我从哪里来。
23什么叫“工具理性”?他认为,现代化最重要的是提供一种超越传统价值主观性的客观探索视角,人们依赖这种思维,改造自然和世界的能力突飞猛进;但是,它同时也导致传统认知习惯分崩离析,人们赖以安身立命的价值支撑点迅速消失。
24现代性把现代化的发生和演变看作内含危机的双刃剑,看待现代化在带来巨大财富和利益的同时,也可能造成精神失落和道德沦丧,构成了一种复杂的悖论关系。……中国式的现代性问题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步入现代化后也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感,但西方人焦虑感的产生是对发生于内部的现代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结果,是在省思自身历史文化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一种反叛状态,我称之为“内在替代性”。从“上帝之死”到“人的发现”,再到“人的死亡”,这个反思程序是西方思想内部进行自我转换、自我替代的过程。这种替换不会像非西方学者那样产生身份认同的紧张感。
26中国的历史观尊崇的是所谓黄金三代的辉煌,现代化则要推动我们一直往前奔,不许回头张望,必须按照进化论的要求认识历史。所以中国人从螺旋上升式的历史循环论慢慢服从于进化演进规则的规范,有一个非常复杂的适应过程。
二、从现代性到后现代
30后现代理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那就是不要把所有人类社会的不进步,仅仅归结于传统的作用。我们从小接受的训练和思维,总是把传统放在现代的对立面。不少人认为传统文化造成了中国历史的停滞和落后,要批判传统,要使自己变成新的人,变成更加现代的人。
31-32《现代性与大屠杀》的作者鲍曼认为,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不是单纯的种族主义仇视引起的后果,而是纳粹德国拥有了现代化高密度的科研研发能力才导致更有效率、更大规模的屠杀。……道德与责任一旦发生分离,现代性引起的所有后果就更容易发生,道德在责任面前变得非常渺小,难以发挥对人心的震慑作用。
三、从后现代到后殖民
33后现代理论的提出是西方内部进行自我反省的结果,后殖民思潮的出现则是非西方国家面临现代性挑战做出的一种理论回应,是一个跨文化的研究领域。一个是主动反思,一个是被动批评,这两者之间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33-35 eg.《东方学》、《历史三调》、《跨语际实践》
36从“性别研究”的角度观察,女性解放一直与中国革命的任务紧密相连,是实现政治目标的一种工具。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女性是不是真正获得了解放,后现代学者对此深表怀疑。因为尽管女权主义表面上使妇女摆脱了家庭束缚,实际上却让妇女服从某个特定政治目标的安排。
37现代女性身份是一种多元权力塑造的结果,而不是“自我解放”意识和行为的表达,这是后现代的一个最基本逻辑。……是不是所谓“女性解放”的讨论从一开始就堕入了男性霸权的控制范围,导致很多女性研究者自设陷阱?
39后现代思潮的敏锐批判力一旦推向极端就会陷入很大的困境。
39医疗行为还是政治控制的一种手段,通过监控人的身体使其服从某种政治需要,所以医疗史还涉及广泛的社会治理问题。“身体”行为往往是政治理念的一种表达方式,“医疗空间”是政治权力的一种规训场所,属于国家整体治理技术的组成部分。
内容丰富,案例经典
作者:蜗牛爬爬 发布时间:2013-08-20 10:29:52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5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3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内容完整(170+)
- 引人入胜(312+)
- 速度慢(383+)
- 五星好评(665+)
- 差评(564+)
- 二星好评(447+)
下载评价
- 网友 马***偲: ( 2024-12-27 17:18:16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郗***兰: ( 2025-01-01 13:08:05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权***波: ( 2025-01-04 12:44:31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戈***玉: ( 2025-01-03 16:07:00 )
特别棒
- 网友 谢***灵: ( 2024-12-23 01:06:19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訾***晴: ( 2024-12-13 05:42:37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权***颜: ( 2024-12-13 16:05:12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养***秋: ( 2024-12-27 15:16:03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通***蕊: ( 2024-12-19 12:48:56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习***蓉: ( 2024-12-31 17:53:57 )
品相完美
- 网友 沈***松: ( 2025-01-01 21:10:24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蓬***之: ( 2025-01-07 00:56:59 )
好棒good
- 网友 濮***彤: ( 2024-12-29 02:47:12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色彩静物基础教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国学经典大声读:三字经(点读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台球技法解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正能量:做个内心强大的女人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新编计算机基础教程与实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穀梁古义疏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国社会治安防控——犯罪学大百科全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英汉汉英词典(全新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德国刑法分论:侵犯财产价值的犯罪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我爱幼儿园 养成好习惯 儿童互动游戏立体书 幼儿阅读入园准备小中大班故事书绘本2-3–6岁宝宝绘本轻松入学互动游戏书立体翻翻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5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4分
文笔流畅:8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7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4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