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穿越孤独(第二版)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8:31

穿越孤独(第二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穿越孤独(第二版)精美图片
》穿越孤独(第二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穿越孤独(第二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925063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
  • 页数:400
  • 价格:59.8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8:31

内容简介:

孤独是一个人类的普遍经验。是什么引发了孤独感?孤独的人是在渴望谁或者渴望什么?哪些人更容易遭受痛苦的孤独?孤独的人的内心体验是怎样的?如何处理孤独?

本书的作者们向读者展现了心理治疗、精神分析以及艺术作品如何通过加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联结来缓解个体的孤独感和疏离感。希望这些文章有助于阐明孤独感的诸多层面,从而,我们可以更好地协助自己及他人找到属于个人的处理孤独感的方式。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部分 孤独、创造性与艺术家

第一章“一个声音直达黑暗中的某人:想象”

——萨缪尔•贝克特对陪伴的追寻

005

第二章艺术家的独处和创造过程

020

第三章吾栖之肤

046

第四章孤独的形成与转化

060

第二部分 孤独感的临床面向

第五章孤独的影子:心理学和社会学视角

089

第六章“客体澄清”在治疗孤独的异性恋男性

中的运用

104

第七章探索精神分析历程中孤独感在两个男性

案例中的浮现

128

第八章孤独感的复杂性质

152

第九章“见证”在精神分析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170

第三部分 精神分析训练过程中的孤独与独处

第十章分析师候选人的孤独:独处与

被劝诱的认同

202

第十一章精神分析训练过程中的孤独与独处

——督导分析师的视角

228

第十二章培训分析师的孤独

244

第十三章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262

第四部分 生命事件中的孤独与独处

第十四章孤独与生命周期

277

第十五章玛丽莲•梦露

——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295

第十六章爱侣的死亡、悲伤的内心:精神

分析的发展视角

310

第十七章士兵的孤独

332

总结

第十八章死亡是孤独之神

352


作者介绍:

阿琳•克莱默•理查兹(Arlene Kramer Richards)

教育学博士,美国精神分析训练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培训与督导分析师,纽约弗洛伊德学会与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培训分析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员。同时,理查兹博士还是美国心理学会第39分会前任主席,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研讨会“进一步理解孤独与孤单”联合主席,与人合著《梦的肖像画》,还参与了《幻想、神话与现实》《精神分析的光谱》,以及《倒错移情》等书的编撰工作。

露西尔•斯派拉(Lucille Spira)

哲学博士,认证临床社会工作者,纽约精神分析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学院成员,该学院文学组主持人员。

亚瑟•林奇(Arthur A. Lynch)

哲学博士,美国精神分析协会理事会主席、资深教员、培训与督导分析师、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兼职教授。他在纽约市私人执业,是认证精神分析师,与人合著了大量文章,涉及比较精神分析和历史精神分析。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写作对于贝克特来说至少具有稳定情绪的作用。写作帮助他去探索自我的边界,更好地整合心理和躯体功能。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调节他的抑郁情绪,而遣词造句本身就具有镇静功能:只要有语言,只要有一个声音在继续讲话,就有陪伴。只要这个声音还有听者,就有陪伴。


每本书都是一幅独处的影像,都是作者独守空房,长时间在独处中化出的产物。文学同时是作者独处的产物,是读者到达自己的独处和作者的独处的途径。在阅读的时候,这个被隔绝的个体全神贯注于一种超越了他自身关的东西,并且与另一个心灵交谈……在孤独的同时又不孤独,这是可能的读文学作品创造了一种陪伴,这种陪伴维系着阅读和写作的静谧。


相比于对他人的渴望,对曾经的自己的渴望是一种更加极端的孤独。整形外科手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让我们去拒绝自己身上新近发生的改变,不过其代价是进一步与自我疏远,进一步对曾经的自我感到孤独和渴望,然而这个我永远都不可能失而复得。


有些人喜欢品尝独处的味道。他们并不感到孤独,因为他们正与他们的想法、自由联想或者自然母亲、音乐、雕刻、文学、艺术等沟通交流。不那么幸运的人则一刻也无法忍受孤单。他们必须通过不停的运动、刺激、药物等,把自己从难以承受的寂寞上面抽离开。即使有他人在场,他们可能仍然感到可怕的孤单。无论到什么地方,他们都背负着内在的孤独。对于他们来说,上帝(或者好的内部客体)已经死亡,或者无暇顾及他们。对他们来说,尚没有无所不在的神灵、慈善的客体或者利来替补,不管是神圣的还是世俗的。


埃里克森认为,第一个阶段关注的是基本信任的建立,即基本信任-不信任(弗洛伊德所说的口腔期)。之后是自主-羞耻和怀疑(肛门期),然后是主动-内疚(性蕾期)、勤奋-自卑(潜伏期)、角色同一性-角色混乱(青春期)、亲密-孤独(成年早期)、繁殖-停滞(中年期),最后是完善-绝望(老年期)。


如果从艺术家的人生来理解他的艺术作品,往往会有简化之弊。

生活事件有可能出现在艺术作品中,以增加其效果,但是这些事件是在为和解( reconciliation)所必需的更深的诉说提供支持,不能因此而被误解。

艺术创作对视觉或文学艺术家而言具有增强控制感的作用。对贝克特而言,情况更加极端,其人格时常处于起伏变迁之中实际上,写作不仅帮助贝克特增进自我控制感,而且具体化了其自我感本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由持续地消解叙事架构,贝克特通过写作而让自己存在。

寻找陪伴意味着要把自我视作他人,也就是说把自我当作陪伴,从而再将这种陪伴内化为自我的部分。由此来看,贝克特作品中普遍存在的独处并非只是一种负担、并非只是悲惨和渴望(两种独者的宿命)的开始,而是从迷惘的自我的空虚之中解放出来。由此来看,独处(孤立)和孤独不应该被视作同一物;前者是受欢迎的暂时缓解,而后者只会带来更多的痛苦。…

在他的美学描写中,独处既是孤独,也是从孤独之中获得的安慰。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孤独是一个人类的普遍经验。是什么引发了孤独感?孤独的人是在渴望谁或者渴望什么?哪些人更容易遭受痛苦的孤独?孤独的人的内心体验是怎样的?如何处理孤独?

本书的作者们向读者展现了心理治疗、精神分析以及艺术作品如何通过加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联结来缓解个体的孤独感和疏离感。希望这些文章有助于阐明孤独感的诸多层面,从而,我们可以更好地协助自己及他人找到属于个人的处理孤独感的方式。


精彩短评:

  • 作者:橙月 发布时间:2024-04-03 10:33:22

    还没看完,但是内容很条理清晰,文笔也很不错

  • 作者:陈钦鹏 发布时间:2019-04-11 00:06:03

    看完依旧无法厘清三个关键词:独处、孤独、孤单。首先跟译法有关系,然后是多遍文章多个视角,最后是理解问题,词难以达意。无法很好的理解这三个词并重述它们,但我大概可以理解三者间的核心区别。

    犹如书中提到的:独处和孤独是不同的,独处提供了一种存在性,因而是无情感的状态,是一种从痛苦之中获得疏解的孤单。

    所以独处大致是客观状态,而孤独、孤单有带有主观情感存在着的,但孤独可能是被迫也可能是自发,情绪状态与否不清楚,而孤单则是不愿一个人,更倾向负情绪。

    独处(客观)=孤独(主观)>孤单(负面情绪),

    独处是陈述一个人,孤独是自己感觉到一个人,孤单是觉得一个人挺难受,孤独可以演变成孤单,但不一定会变成,仅个人理解。

  • 作者:海珠区柯佳嬿 发布时间:2021-11-01 20:47:19

    很学术的一本书,并没有看很懂

  • 作者:钱新新 发布时间:2020-07-07 15:34:53

    大赞!读完后对孤独的理解更上一层楼,最感同身受的一段话,大概意思是:没有人可以完全感你所感,想你所想。

  • 作者:杲朹 发布时间:2022-03-08 18:26:15

    从各个方面解构孤独的一本书。从孤独这头穿越到那头要经历很多很多。

    一些摘抄:

    罗洛·梅认为,孤独是自我感觉的一种威胁。因为我们需要人际关系来安置和认识我们自己,孤独感会威胁我们作为我们自己的感觉。

    孤独感取决于我们孤单的时候,我们内心跟谁在一起。

    玛丽莲梦露说:“如果你知道你是谁,你在任何城市都不会孤独”。

    斯特恩看来,孤独是一种能力,同时它也是一种痛苦的感觉状态。

  • 作者:大盼盼 发布时间:2024-03-08 09:57:51

    尽力抓取了书中对孤独的解构。以前从没有感觉孤独,读完对应起来,其实那都是孤独。有关自我限定和关系的 独立需要和联结需要的一些论述,还是很有启发的。有所收获。


深度书评:

  • 孤独的成分、原因和对孤独者的改善建议

    作者:清晨 发布时间:2023-02-04 17:02:11

    一、什么是孤独?

    孤独感并非一个精神病学诊断,它可能包含如下成分:痛苦感受、对陪伴和亲密的渴望、被迫隔离的感觉,混合着被拒绝的感觉、不完整感、绝望感,痛苦的怀旧感。

    孤独感根植于自我异化的状态,我们感到我们并非自己、不全是自己,或者自己的一部分被撕扯掉了。

    二、孤独的危害是什么?孤独对个人而言有正面效应吗?

    这取决于孤独是原因还是结果。如果自体足够整合,即内部客体关系足够强壮,那么孤独就是创造、勇气以及新的关系的成因。如果自体被拒绝、残酷和羞愧摧毁了,那么孤独就是其结果。

    三、是什么导致了孤独?

    从表象上来看,孤独来源于人类那种来回摆荡的需要:我们为了摆脱孤独而寻求亲密,但出于对丧失自我的恐惧,我们又逃离这种亲密。

    按照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如果我们在“关系”“自我界定”两个精神生活的维度上发展受限,如缺乏稳定、有益、亲密的人际关系,或者自我界定失当(较低的自尊感,对自我评价较低,感受不到自己被重视),就可能产生孤独感。

    更进一步,孤独可能源于早年的自体发展创伤所导致的无法忍受的焦虑和抑郁。它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状态,孤独可能指示着对依恋的丧失。

    在我们孤单的时候,可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看看我们内心跟谁在一起。如果我们感到与自己内心的客体相疏离,那我们就可能感受到孤独。

    四、如何改善孤独状态?

    综合多位作者的经历和观点,以下方式可能对改善孤独状态有所帮助:

    1、写作。遣词造句本身就具有镇静的功能;而写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会产生陪伴的效果,我们在此过程中的孤单感可能会得到缓解。

    2、创造。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我们的创造活动,去参与这个世界、与他人完成对话。

    3、“客体澄清”。如果我们的孤独感来源于人际关系,可以尝试去认识、解释我们的潜意识防御、压抑和冲突,对人际关系及关系客体的特定反应进行解读,借此帮助我们发现自己适应不良的性格特点。

    4、哀悼丧失。如上所述,孤独可能指示着对依恋的丧失。对此,我们需要确认并哀悼这些丧失以及与之相连的抑郁情感,完成自我的整合。我们可以真实地回顾和回忆对于依恋的记忆,让那些与那段关系有关的感觉复苏,重新体验。

    5、“见证”。这个词是针对于治疗师而言的,对于普通人或孤独者,我们也可以试图让自己感受到自己在掌控生活,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感受到自己在被他人所认识、见证。

  • 孤独永远都不是孤独者的墓志铭

    作者:马上就 发布时间:2016-03-30 12:33:02

    说实话,初看这本书的时候有些害怕,作为一个基本零基础的心理学小白来讲,这本书完全在我的阅读舒适区之外,又是案例研究、数据分析,甚至有物种起源,生物进化史之类的说明……

    翻开扉页,脑袋里顿时出了两个小人,一个说别读了,看的头疼;另一个说,好呀,好呀!就在真的要放弃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个刚学来的理论——帕列托理论(28法则),我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就可以吸收这本里百分之八十的知识。

    下面就分享一下两周以来的一些感受吧!

    什么是孤独?

    有一个叫马克思的老头儿说:人是一切关系的总和。现代心理学的客观关系理论认为,人是被他所处的关系所造成的。没有关系的存在,就不可能有人,也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

    对一个个体来说,他可以出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关系之中,一种是配偶、亲人或者朋友在一起,享受交流情感和观念的愉悦;另一种是“没关系”关系,没有与他人的交流这种特殊关系,被称作为孤独。

    所以简单点理解就是没有联系的关系叫做孤独。

    所以孤独就分了两种,一种是主动孤独,另一种则是被动孤独。

    什么叫主动孤独呢?你不想和别人“联系”,“自我封闭”就是主动孤独。那对应的别人不理你,不与你产生联系,那就是被动孤独。

    举个栗子:失恋了,没人理,自己抽烟、喝酒、闷声不说话、藏在被窝里抹眼泪儿、痛不欲生、生无可恋就算是被动孤独。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太阳的后裔》不理任何人就算是主动的孤独。达尔文写进化论的时候,公孔雀的长尾巴让他痛不欲生,因为这个玩意违背适者生存的原理,自己盯着孔雀尾巴看的时候也算是主动孤独。当他发现这个长尾巴是为了吸引母孔雀繁殖交配延续下一代是符合进化论的时候,他被宗教嫌弃、封杀,心里不爽的时候也是被动孤独。自闭症、抑郁症、闭处综合征等疾病、监禁、变故等造成的孤独也都是被动型孤独。

    还要一种比较好的孤独叫主动享受型孤独,比如失恋后冷静下来思考人生就算是这类,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搞发明,写艺术作品拯救人类什么的都算主动享受型。这是成熟的重要标志。

    我不是搞学术的,请原谅我的浅显。

    我们为什么会孤独?

    这是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最希望找到答案的地方,因为钢蛋儿(朋友化名)因为租的房间里的马桶盖一年没放下这个理由离开了北京,问他理由他说:太孤独。我就特别想搞清楚孤独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兴许可以继续再拉着他和我一起在北京吸雾霾,死的时候好有个垫背的。

    两句话直接灭了我的希望:“孤独是一个人的普遍经验。” “孤独是人类的本质特征。”

    普遍经验、本质、特征,这代表着,孤独是一种人类属性,换句话说就是无论钢蛋儿单身与否是否性福他都将是孤独的,并且死亡才是孤独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钢蛋儿即使死了也不会再回来和我吸雾霾了。

    其实挺绝望的!

    书里是这样解释孤独的原因的:“在生物进化史上,从低分子物质、高分子物质到单细胞生物的飞跃成就了伟大(括弧加粗)的孤独!细胞膜的出现,为个体与外界隔离创造了条件,也就是为孤独创造了条件。”

    膜儿即是孤独。

    从细胞膜出现的那一刻起,交流和孤独拥有了一种相爱相杀(书里写的是“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又缺一不可”)的特殊关系。

    作为一个个体人,就也变得孤独了。躯体是孤独的,皮肤就是边界。然后是心理上的,不借助语言、肢体、文字,人就没有办法知道别人在想什么。相对于大自然而言,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又是一个独立个体。

    也就是说从基因的特性上来说,也就注定人是个矛盾体,注定会孤独。那孤独就没办法解决了吗?

    当然可以解决,就看如何解决了。

    怎么解决孤独这个大难题?

    1.树立正确的心态

    孤独不可怕,怕才最可怕。谁都会因为在陌生的城市只身一人、失恋、家庭变故或者同事排挤而觉得孤独难耐。那种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上厕所,一个人面对电闪雷鸣,一个人面对只能一个人才能面对的一切感觉,谁都不会喜欢。但是往往越是这种孤单和困苦的时刻,越是磨练一个人意志的时刻。当你痛苦的战胜孤独过后,迎来的绝对是一个崭新的自己,一个骄傲的女王或是一个勇猛的骑(咳咳…)士。当你微笑着回首那些难熬日子,你会发现自己能挺过来,是一件多么牛逼的事情。

    2.提高自己,直到强大到可以战胜一切

    孤独没有那么恐怖,也没有那些邪恶,我们不必去逃避,也不必去刻意去战斗。孤独不是我们的敌人,懦弱的自己才是真正的敌人。当你通过学习,通过努力,通过进步,了解很多事情放在整个生命的维度上去思考的时候,你在意和痛苦的一切都会变成一件小事,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无论是孤独、痛苦还是幸福、喜悦都只是你生命长河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必去抹灭,也不必去铭记。万事不能过的再着急,男票会有的,女神会有的,面包更会的。当你光芒万丈之时,一切的不快乐都将被你的光芒所掩盖。

    3.学会享受孤独

    书里说,接纳孤独,并且能够享受孤独,是一成熟的重要标志。

    现在想想大学一年级和高中一起考到大学的女友分手后那段孤独的日子,走一个人的路,过一个人的节,听一个人的音乐(张玉华——原谅),看一个人的书,做一个人的笔记,写一个人的剧本。我试着在长春零下30多度的寒夜里思考我该如何走完一个人该走完的路。

    所有的孤独综合症都在拿到省级的剧本创作比赛证书,获得人生第一笔稿酬,在社团认识现在爱不释手的妻子后得到了彻彻底底的治疗。现在写不出东西,完不成工作,和妻子辩论到底谁刷碗的时候我还习惯锁上门,听一首歌,享受只有孤独陪伴的时刻。我也会矫情的像个姑娘一样,在最难过的时候,蜷起腿,拥抱拥抱我自己。

    再说个励志师姐的故事,和她认识在大学里学校组织的一个大型中国风长篇动画电影的策划和剧本创作工作室里,非常开朗,专业技能过硬,创新能力突出(这些用词真不得不浮夸),后来我们老师组织我们给动漫公司写系列长片的动画剧本(大学的时在央视动漫频道播出),我们班就我自己中了一个,她自己中了四个还是五个(一个本子稿酬两千)。后来和她的同学飘来北京,在微信上时长看到她和朋友们聚会,在简陋的院子里玩露天KTV,再后来好多人都回去了,当老师的当老师,回家养猪的养猪,她只身一人在北京游荡。

    有时候自己坚持不下去了,就给她打电话:姐,北京好没劲啊!压力大,工资少,不够活,还那么孤单。

    她笑笑,能熬着就熬着吧!我接着说,最近还写本子吗?她发了个无奈的表情:学弟,我以后的工作能跟笔扯上关系的恐怕只有人来买理财产品时候替人家补充信息的时候可以用的到了。

    那句话,是我来北京听到的她嘴里最悲观的一句话吧!她一直没有找男友,后来她基本在微信上销声匿迹,偶尔发发自己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日式料理的照片,还有一个人往返在北京的动车上的只影……

    再后来,看到她参与策划的《爱上超模》上了热搜,各种在朋友圈里推广,各种去澳洲的照片,我就默默的给自己打气,后来她好像一个人去了沙漠,具体哪里不知道,也不知道是跟团队还是自己。

    孤独在一个光芒万丈的女人面前真的不算什么!孤独永远都不是孤独者的墓志铭。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9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5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6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书籍多(485+)
  • 收费(566+)
  • 方便(145+)
  • 不亏(76+)
  • 体验满分(244+)
  • 书籍完整(343+)
  • 值得下载(294+)
  • 引人入胜(419+)
  • 快捷(533+)
  • 强烈推荐(526+)
  • 四星好评(254+)
  • 无盗版(209+)
  • 五星好评(524+)

下载评价

  • 网友 濮***彤: ( 2024-12-11 22:44:55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融***华: ( 2025-01-08 21:50:04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林***艳: ( 2024-12-12 16:23:41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养***秋: ( 2024-12-23 08:22:21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后***之: ( 2024-12-22 19:48:40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隗***杉: ( 2025-01-08 22:21:1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常***翠: ( 2024-12-18 23:26:19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郗***兰: ( 2025-01-06 19:04:19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辛***玮: ( 2024-12-13 23:35:21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索***宸: ( 2025-01-06 12:30:33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国***芳: ( 2024-12-14 11:19:18 )

    五星好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