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THE EARLY LITERATURES ON THE SILK ROAD(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A STUDY OF THE EARLY LITERATURES ON THE SILK ROAD(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精美图片
》A STUDY OF THE EARLY LITERATURES ON THE SILK ROAD(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A STUDY OF THE EARLY LITERATURES ON THE SILK ROAD(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0193689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7
  • 页数:360
  • 价格:209.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8:15

寄语:

透过早期丝绸之路文献,寻找失落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轨迹。


内容简介:

A STUDY OF THE EARLY LITERATURES ON THE SILK ROAD是同作者《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一书的英文版,是作者对早期丝绸之路考证研究的专着。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对东方和西方的有关丝绸之路的古代文献资料进行了细致的考证、研究,求得不同语种文献的相互印证,从而确认古代东西交流的史实。全书分上卷、下卷、附卷三部分,对于《穆天子传》、《西域图记》、《历史》、《地理志》等中外古籍均有详实的考证和独到的比较研究。


书籍目录:

PREFACE ...... 1

PART Ⅰ ...... 3

CHAPTER 1 Communication Lin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as Seen in Mutianzizhuan ...... 5

CHAPTER 2 On the Route of Faxian’s Pilgrimage to India and the Journeys of Zhimeng and Tanwujie to India ...... 31

CHAPTER 3 Some Problems on the Mission of Song Yun and Huisheng to the Western Regions, and the Routes of Narendraya?as, Jinagupta and Dharmagupta to China ...... 61

CHAPTER 4 On the “Three Roads” from Dunhuang to the Western Sea as Seen in Pei Ju?s Xiyutuji ...... 101

CHAPTER 5 Records on Land Communication Routes between East and West in the Official Histories of the Han,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 121

PART Ⅱ ...... 143

CHAPTER 1 The Steppe Road Recorded in Herodotus’ History ...... 145

CHAPTER 2 The Record of the Route of Alexander the Great’s Eastern Expedition in Arrian’s Anabasis Alexandri ...... 162

CHAPTER 3 An Introduction to Isidores? Stathmoi Parthikoi ...... 182

CHAPTER 4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ilk Road in Ptolemy’s Geography ...... 198

APPENDIX ...... 219

CHAPTER 1 A Textual Study on the Data of Watercourses in the Western Regions as Seen in the “Heshui” of Shuijingzhu (ch. 2) ...... 221

CHAPTER 2 A Concise Commentary on the “Travels of Song Yun” ...... 274

BIBLIOGRAPHY ...... 319

INDEX ...... 341

POSTSCRIPT ...... 354


作者介绍:

余太山先生,是著名的中亚古史研究奠基性学者。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后于历史所任职,1993年起为研究员,曾任中外关系史研究室主任。专治古代中亚史、中外关系史。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PREFACE The evidence provided by the literature indicate that the so-called “Silk Road” was not only just the route of commodity circulation, but also the routes of ethnic migration, military conquest, belief transmission, presenting tribute and granting gifts in return, and the route that wealthy traders traveled. Today when we focus on the “Silk Road”, we mainly focus on East-West cultural exchange, and “Silk” here becomes a symbol of cultural carrier. The purpose of study on the “Silk Road” is to search for the lost trajectory of EastWest cultural exchange. To study the “Silk Road”, we are bound to use East-West literatures. The mutual verification of East-West literatures has always been the state that the scholars who research the history of East-West cultural exchange aspire to. Unfortunately, this may only happen fortuitously. The East-West literatures are like the donkey’s lip and the horse’s mouth — if one is slightly careless, one would suffer the ridicule of describing neither donkey or horse. In fact, the EastWest cultural exchange of itself can be regarded as a process of donkey’s lip meeting the horse’s mouth. At least, “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as intermediate products, is very common. So one might as well laugh and say: the research of the history of East-West cultural exchange is a study of the donkey’s lip and the horse’s mouth.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丛书的研究范畴是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六世纪的中亚史。

这一时段的中亚史有各种原始资料,其中汉语资料无疑是关键的。可以说,没有汉语资料,这一时段的中亚史无法构建。西方(包括印度、俄罗斯)学者研究这一时段的中亚史已有一个半世纪,成绩可圈可点。其主要缺点是没有充分利用汉语史料。弥补这一缺憾的是日本学者,从白鸟库吉算起,至少已有四代学者投身这一时段的中亚史研究,其主要特色正是利用汉语史料。可惜的是,日本学者很少英译自己的论著,西方学者又多不习日语,因而日本学者的有关成果罕见引用。余氏的研究不仅填补了中国中亚史研究的空白,而且比日本学者更充分地利用了汉文史料,且不说余氏以汉语为母语,对汉语史料的理解应胜过日本学者。

该文集的出版则有助于西方学者理解和运用汉语史料,使国内中亚史的研究深入世界,继而使得世界史意义上的古代中亚史研究更上层楼。

十本英文著作大部分已在国外发表。著者的译文均经Prof. Victor H. Mair(梅维恒)和Dr. Bruce Doar(陶步思)修改、编辑。两位都是优秀的学者——母语是英语、精通汉语、有丰富的编辑经验、熟悉古代中亚历史,主要的是负责的工作精神。十本英语论著发表时间跨度较大(1990—2017),又经过不同的英语编辑,原译文差异不小,这一次由著者本人历时2年,做了统一译文的工作。


书籍介绍

A STUDY OF THE EARLY LITERATURES ON THE SILK ROAD是同作者《早期絲綢之路文獻研究》一书的英文版,是作者对早期丝绸之路考证研究的专著。

《早期丝绸之路文献研究》对东方和西方的有关丝绸之路的古代文献资料进行了细致的考证、研究,求得不同语种文献的相互印证,从而确认古代东西交流的史实。全书分上卷、下卷、附卷三部分,对于《穆天子传》、《西域图记》、《历史》、《地理志》等中外古籍均有详实的考证和独到的比较研究。


精彩短评:

  • 作者:西北北 发布时间:2019-10-07 20:19:18

    离群索居者,若非神灵便是野兽

  • 作者:鸾鸾鱼 发布时间:2023-07-05 22:42:02

    是什么形成了这不同的世界?是什么让我们不同?正是我们的意识。是不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连接的重要性和挣脱束缚的必要性。

    1、胎儿:同一意识

    2、童年:群体意识(我们)

    3、青年:自我意识

    4、年轻的成年人:联接意识。联接是以分离和隔离的经验(第三阶段的发展)为前提的。只有当某人也能够独自存在时,他与别人之间的联接才可能建立(而非依赖)。这一段非常精彩,是我给五星的原因。可能跟我自身所处的阶段有关,在我看来,93页开始,进入高潮,整部分非常精彩。

    5、成熟的成年人:广播意识。

    6、老年:整体意识。

    7、死亡:万有意识。

  • 作者:豆友XX2FwIE4MQ 发布时间:2022-08-06 19:09:44

    简述了二胡的发展和近现代的名家,以及的各类因素在二胡演奏效果的影响,是学习二胡知识的入门,但不是学习二胡的入门

  • 作者:wall-e 发布时间:2019-01-01 14:33:25

    沙巴军曹跟哑奴印象最深刻

  • 作者:小黄豆 发布时间:2018-10-04 10:06:17

    太浅

  • 作者:豆腐仔 发布时间:2023-10-21 23:41:21

    这本看的好快,因为幻方这种东西,做的人辛苦,看的人也只想赶紧跳过,因为验证实在是太花时间了。除此之外的秦九韶算法倒是好懂了,只是依然不太愿意做题。。


深度书评:

  • 爱与怜悯的小说学

    作者:黎川 发布时间:2019-01-03 19:07:23

    “我一直认为生活比艺术重要,而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拥有某种侵蚀生活的毒素。”在阅读《爱欲与哀矜》的过程中,这是一句可以拽紧我的话。

    另一句话出现在这本书结尾的文章里:

    “最好的学问都和人有关,理解不同时代的这些最好的学问也就是理解不同时代那些最优秀的生命状态,而这些生命状态,可以反哺于我们自身。”

    我们手头阅读的书会以怎样的方式改变我们的灵魂,文学艺术如何化为真实的养料哺育我们的生命,让一个人变得敏锐,宽容,善良,更好地理解他人与自己,而不是在日益碎片化的现实中变得骄横、狭隘与顾影自怜。这并不是一个那么容易觉察的问题,但有时却可能像癫痫一样发作。

    也许恰好契合处在生命低潮时期的困惑,《爱欲与哀矜》成为我自己近期爱不释手的一本书,并在一次次阅读其中的一些文章与段落时心动不已。

    书中收录了作者对格林、门罗、奥登、布罗茨基、文珍与黄永玉等人的评论,这些评论都被归纳在两个主题之下,爱欲与哀矜。因此,在我个人看来,书中最精彩的地方并不是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而是作者对文学与生命的理解,对爱与怜悯的体悟。尽管有些篇目并不使人满意,它还是可以呼应书中提及的一句王尔德的箴言:最高层次的文学批评,是自身灵魂的记录。

    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一段对怜悯的描述。

    “较之于同情,怜悯是一种更为朴素的情感......怜悯者首先相信自己是和那个受怜悯的对象一样的人,他人触目惊心的苦难令他看清自身未被揭示的苦难,而在他人的痛楚面前,他并不敢立刻有所表示,因为自觉轻薄,他只是先深深地俯下身去,向一切深陷在悲伤中的命运低头致敬。”(《爱与怜悯的小说学》)

    这是一段极为动人的文字,也是可以引为信条的教诲。与它同样精彩的是对爱的阐明——

    “一个人在爱的时候会有收不住的光,对此他自己欠缺经验无以名之,但那见过光的成年人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在这里,我们可以听到柏拉图有关爱欲教诲的古老回声。爱让我们的眼睛转向光,被光照彻,同时意识到自身的匮乏,这种对于匮乏的认知,是教育得以开始的前提。”

    “爱的写作,就是召唤那些亲爱的人来洞穿自己的生命,而不是企图凭借一孔之见去解释他者的生命。”

    在作者看来,好的阅读与写作都指向爱,它使我们接近另一个灵魂,使我们逐渐拥抱与理解一个个未知的领地,而对伟大作家与伟大作品的爱,对另一个灵魂真挚的理解与交融,拓展了我们生命之流的深度与广度。在阅读过程中,这些时刻涌出的句子与段落常能给人带来修辞与智性的双重愉悦。

    “每个幸运的人一生至少应该拥有两个朋友,一个比自己更有才华,一个比自己更通世故。”

    “一个人到了一定年纪没有朋友,就不会再有朋友......时过境迁,他已经丧失了缔结新友谊所必须的属于年轻人的渴望和直率。”

    “一个有教养的人可以控制内心的恨,但依旧很难控制嫉妒。”

    “道德首先是一种理解他人痛苦的能力,仅仅是理解,而非接受。”

    ......

    与此相似的金句时常从行文之中闪现而出,在对一系列文学作品驾轻就熟的分析中,可以见出张定浩通于世故的沉稳,却不带有久经世故的沧桑感,而是保持着赤子般的干净与轻盈,行文之发敛抑扬皆可合于温文尔雅。原因也许是因为他对这一人们歌于斯哭于斯的世界的理解,更多地来自于一本一本相互缀连的书籍,来自于使自身有限的经验延伸至辽阔疆域的带有体温的阅读,来自于根深木茂枝叶繁盛的丰厚学养。这是他迷人的地方,但也可能构成了他的缺憾所在。

    诸如以下这一段话,也许就有着失之轻盈的风险:

    “性和欲望让我们时刻想到可怜和孤独的自身,即便考虑到对方的欢愉程度那也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

    但爱并非如此

    。或者说,爱的写作,正是令人暂时割舍一己的孤独存在,消弭作者过于强大的自我意识,让一个人奋力去成为另一个人,从而得以真切地感受世界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在笔锋转至“爱的写作”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完成了某种移花接木的转折,

    即他将爱巧妙地局限于爱的写作

    ,所爱的对象也接替为无生命者,是逝去的小说家与诗人,尽管他们也许更为恒久,也更具魅力,但并不是活生生的、有着自由意志的人,由此巧妙地规避了爱的危险性。

    事实上,由爱所建立的关系远远比性危险。鲜少有人为性欲得不到满足而自杀,但为爱而死或被爱毁掉的人却不计其数。在我们的灵魂朝向他者敞开的过程中,也意味着我们将最柔软、最脆弱、最敏感的一面暴露于外,我们的生命由此被更新或被摧毁,有时完全取决于运气,取决于人性的巧合。在某些错误的时候,爱比死更冷。

    我们的灵魂之中存在着嫉妒、贪婪、虚荣与懦弱,这些局限性使我们无法像神垂爱世人那样去爱他人,也无法像爱一个死去的人那样去爱活着的人,但通过尝试克服自身的诸种缺陷,也许可以朝此逐步靠近。尽管这一过程我们可能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正因为如此,真实的爱与真实的怜悯才显得可贵,它需要调动我们所有美好的德性——真诚,坦率,谦卑,节制与勇敢。

    因此,这些文字的轻盈之中缺乏一种拉拽着灵魂往下沉落的重力,一种我们想要变成更好的人所需克服的引力。它只在这本书的某些片段中浮光掠影地闪现过一些微弱的星芒,即便是在讨论格林和爱丽丝▪门罗的两篇文章里,也没有得到足够充分的呈现。在一本以“爱欲”为主题的书中,它被轻易地规避了。对爱欲失于片面的理想化,在某种意义上带有一些精致的肤浅。在卢梭的《爱弥儿》与阿兰▪布鲁姆的《爱与友谊》中,爱所携带的危险性都得到了清晰地刻画与严肃的思考,以此为设计一种更健全的人性给出了深刻的启示。而只要再多一份爱欲之沉重的体验感,收录在《爱欲与哀矜》这本集子中的那些最好的文章,就可以呈现出更为饱满深邃的纹理,成为卡夫卡所渴求的一把把击碎我们内心冰海的冰镐。

    尽管如此,在我有限的阅读经验中,张定浩依然是年轻一代最诚恳最杰出的写作者之一,同时也是有迹可循的追慕对象。在某种意义上,我也爱他。

  • 我的老文:读《春雪》

    作者:SydneyCarton 发布时间:2006-08-22 20:31:47

    缘起:

      坐在回家的火车上,窗外,向身后飞去的一缕缕,在风中的舞姿愈加的妙漫,定睛一看, 细密的雨丝渐渐显现了略带坚硬的痕迹,原来,是雪。就那样无助地悬在风中,摔到地上 ,在无声的呻吟中融化着。节后的第一场雪。

      

      直到自己的呼吸使窗玻璃穿上了洁白的棉衣,我才转移了视线,回到手中那本已经被摩挲 得有些陈旧的书,恬淡的封面上,并不出众的两个字——“春雪”。作者,三岛由纪夫。

      

      已经是第三遍了,读完这本书,长长舒了口气。虽然有想法很久了,但一直不敢为这本书 动手写点什么,倒不是害怕被人指斥成赞美军国主义,只是生怕自己敲出的文字会玷污了这本象征三岛美学颠峰的作品,它是那么柔美,美得像种剧毒,即便为它牺牲了性命,想必自己的脸上也是带着微笑的,但如果污损它却是最不堪想象的事情。又看了一眼窗外,那飘零的雪仍然在毕其之力在我们的眼前舞动出自己短暂生命的精华,雪终究是要化的,“‘现在,雪飘到这儿来了……’聪子用梦一般的声音说。她大概是想说,雪花从她的咽喉落到了胸脯。但是飘雪下降丝毫也不紊乱。这种降雪法,具有仪式般的庄严。”(“春雪”P106页)可不管是多么庄严,终归还是要归于环境中,无论是铁道边污秽而冰冷的路面,还是女郎那柔软而温暖的胸怀,最后,不过一滩水。老实说,自己仍然没有参透这本并不厚实的书中所寄托的那些像绸缎一样细腻的精神,只是带着一种对这纯粹的美的向往,说点什么吧。

      

      布局叙事篇:

      虽然可以算是日本味道最浓的作家之一,但三岛的这部作品却摆脱了日本小说普遍偏散文化的特征,结构布局上甚至流露出一种英国式的严整,但又不像西方小说那样起承转合都带着棱角,仿佛敲上去就会有金属的声音,整个就是一安装得体的机器,相反,她更像是一套组合式布艺沙发,大小尺寸都很契合,而整体上又柔软,细微处更是精工细描。松枝清显无疑是这个故事的中心人物,虽然如果按爱情小说的模式来说,女主角凌仓聪子应该可以算在和清显并驾齐驱的位置,但在这里,不行。整部小说只要是没有清显出场的时候,几乎就不可能出现从聪子的视角的描写,虽然作者始终用第三人称,但站的角度无疑还是清显式的,对环境对人物无处不在的评论,只是从清显角度的进行一个更为广阔的观望。这样来说吧,给我的感觉是清显其实就是作者本人的提纯和升华,就好象死去的清显重新回到人间,回到这段历史,来冷漠却偶尔也按捺不住激动地陈述着自己的人生,掩饰不住的是表现得很淡,但实际深不可测的自恋。

      就像绕线团一样,从清显这一个线头展开,渐渐将他的家人,将本多、饭沼、聪子、蓼科一干人等全部绕成一个大球。注意,这一段不是线式的,可以参考西科塞斯在“Good Fellas”里的跟踪长镜头,引出人物的同时充分进行铺垫,同时又不停在新的人物出场时丰富着清显这个中心,每个新人的登场根本不能给人太深的印象,甚至你都没意识到他的出场,也无从猜测角色在这个局中的位置和作用的重要性。三岛喜欢加以评论,但不喜欢这种评论破坏他的长镜头。“清显专心地把视线一直追踪到那里,从身穿蓝色和服的女子的侧脸,他认出是聪子的侧脸,有点沮丧了”(同上,P36——P37),这段写得仿佛聪子是读者很熟悉的一个人物一样,但实际上,却是作者第一次提到聪子这个人。但三岛在一段长镜头结束后,往往会给他所在意的人物一个特写,当然,是深焦距的,肯定不会让她/他背后的清显的身影变得模糊。过了一页半以后,作者才不慌不忙将聪子的情况娓娓道来。

      

      如果作者一直这样写下去的话,那么这就不是“春雪”而是一部平庸的流浪汉小说了。等到剧情铺垫得差不多了,作者插入了清显梦的日记,标志着舞台的搭建已经大功告成,虽然戏是和搭建舞台一同开始的。“比较起来,醒来时感情飘忽不定,还远不如梦更切实些。感情方面,没有人能规定是否是‘真实’,但至少梦是‘真实’的”(同上,P99),这段作者之笔写出实际上可以看作清显态度的评价,可以看作是那个时段清显的心理,实际上也有隐晦的与遥远的下文照应的意义,某种意义上,解释了这场悲剧的一些主观原因。接下来的赏雪,可以看作是对题目的照应,也可以看作戏剧大幕的真正拉开,演员由台下登上舞台,“假使清显这时说声‘不回去’,那么色子势必攥在清显手里。清显只是用手去触摸这个不习惯拿住的沉重的色子,令人感到指尖也是冰冷的,这个象牙色子还不是属于他的”(P108)这出戏的末尾,三岛简单的一句话,又将清显的性格悲剧提及一次。

      

      而后,事先如果还有些不明朗的话,那么后来清显和聪子的爱情主线无疑是凸现出来了,但不要忘了这个线团型的结构中不时跳出的分支情节,比如蓼科和伯爵的故事,比如那个女杀人犯增田富的故事,比如两个泰国王子的故事,他们的作用绝不仅仅是“分支”这两个字表现的那样,只是顺便说说,更贴切地讲,他们才是线团的外围,是他们将这个故事变完整的,就像是悬在那两个年轻人头上的阴云,摆脱不了甚至决定着主人公的命运。比如蓼科和伯爵的那一段故事,简单来说,可以算作整个事件真正的原因了,虽然远远没那么简单,这些“分支”情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到故事后来的发展,这个线团又逐渐变细变小,最后,还是只剩下了失败的爱情而已。而关于这段故事的主题,我觉得就在清显的朋友本多繁邦的话中“行动上的战争结束了之后,现在取而代之的,是感情上战争的开始。这场肉眼看不见的战争,感觉迟钝的家伙简直就感觉不到,甚至无法相信它的存在吧。然而,这种战争的确是开始了。为这场战争挑选出来的年轻人,无疑已经开始了战斗。你确实是其中一个。”(P206)复杂到条理很明晰的布局,简练而华美的叙事风格,单单从技术上来说,“春雪”就已经很完美了。

      

      人物篇:

      三岛的笔下,只有戏份少的角色,而没有所谓的“龙套”,每个角色,只要有名有姓就会有血有肉,哪怕是只出场一次的增田富,哪怕是仆人山田,哪怕是新河男爵夫妇这样类似“特警新人类”片尾成龙的客串一样的角色,都有着自己的个性,而且作者对他们的每一道笔墨都没有浪费,或渲染着气氛为主题服务,或干脆照应着四部曲的后面部分,甚至连一只死狗,一只死鼹鼠,在三岛的笔下都死得那么有个性。不过,在谈主人公清显之前,我想先说一说本多繁邦。

      在“丰饶之海”四部曲中,本多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但在这本中间,本多的位置还是有点尴尬,因为清显实在是太耀眼了,所以相对沉稳内敛的本多就要低调很多。单谈这一本的话,本多不是作为一个清显的附庸角色出现的,相反,安排他就是为了给清显找一面镜子,一面绝对理性的镜子,因为他是来自法律世家并且对此有所爱好的。但如果将他理解成一个理性到刻板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且看“在同目前实定法繁琐的黑框叠印起来的时候,他发现了自然法的神的理性和《摩奴法典》的根本思想,比如有必要经常从更广阔的视野类展望白天澄明的蔚蓝天空,和夜间布满闪烁星辰的苍穹”(P77)。还有当表妹房子向他试图靠近后“本多繁邦总是念念不忘,自己的膝部经历过一段温馨而沉重的时刻”(P79),不仅本多的心不是铁打的,而且这颗如同磁石一样向着理性王国靠拢的心,其实在挣扎着。在旁观清显的时候,他不是冷漠的,也许友人的悲剧让他畏惧并进一步加强他的理性城堡的坚固,但看看上面引用的那段从本多口中道出的主题段,那中间又何尝不带着一点羡慕的味道呢?他是这四部曲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贯穿始终,他的理性和继承父亲的那种对待友人的忠诚使这部轮回的故事得以延续,在找寻中他完善着自身,但到头来仍然是悲剧一场,虽然他的个体和精神都是独立的,但他的存在和行为已经完全服务于清显。独立的人格和依附行为、理性精神和感情用事的悖论,就是本多的全部。

      下面谈谈清显,只能简单说说了,因为他实在太耀眼了,就好象一场大雪后,白茫茫一片的庭院中,地面上唯一一片樱花的花瓣,冰冷的体温和热烈的颜色集于一身,消逝于最完美的时刻,就是清显的一生。清显的性格和悲剧是谁造成的?是蓼科?是凌仓伯爵?很难说,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份。父亲的伪豪放和附庸风雅使他从小就被放到一个“优雅”的环境中长大,偏偏长得又是精致而美丽,从内到外,都彻底优雅了。“清显就是一根优雅的刺,而且他十分清楚,自己这根讨厌马虎、喜欢推敲的心,实际上是徒劳的,像一根无根的草……对这家族来说,他的毒素无疑问的确是一种毒,然而这是一种完全无益的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无益就是自己诞生的意义。”(P31)带有“世纪儿”的性质,清显的存在如果是在一个普通人家的话对于其他人来说根本没有太多意义(不过普通人家也不能形成这样的性格),但他偏偏又是在这样一个战功赫赫的武功世家中,参考着清显奶奶的话“‘让洞院宫家的未婚媳妇怀了孕,真是有本事啊。现时这种事,胆小鬼是不敢干的。这太了不起了。清显真不愧是你祖父的孙子……’”(P292),这不正好照应着本多点明的主题,这场感情的战争。虽然清显跟着家族是格格不入的,但联想到卡拉马左夫兄弟那种家族血统的遗传,清显也不例外,只是以一种完全无益的方式体现了出来。在这上面,清显好象受到冥冥中家族精神操纵的一个木偶一样。再看他的恋爱历程,我们看见的又是一个渴望长大却又在乎着自己优雅在乎着自己被爱的孩子,受到轻轻的挑逗,他就会愤怒不已,但却又不像孩子一样大发脾气,而是如同老练的花花公子一样不理不睬——只是后者的冷淡是为了摆脱或者进一步吸引对方,但清显却是认真的洗刷着自己的耻辱。在爱情的拉锯战中,起初,他是辛苦的,为了一封回信就要挣扎很久,因为他的自尊和自恋,但自己并不觉得,并且拥有光鲜的尽握主动权的外表,“这正是清显自己由于一味忠实于这种曲折的感情,而给自己招来的事态。”(P186)但当他终于发现自己爱着聪子的时候,枷锁,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终于彻底解除了,“‘所谓优雅就是触犯禁忌,而且是触犯至高的禁忌。’这种观念第一次教会他肉感,这是长期以来压抑着的真正的肉感。回想起来,他的净是游移不定的肉感,无疑在悄悄不断地寻求这样的强烈观念的支持。为了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使命的东西,他费了多大的努力啊!”(P188)在其他人眼中是最初级和最污秽的肉感,却因为清显的倔强和自我爱惜,被压抑了那么久,人性在这一刻才迸发出来。后来的清显,就和一般恋爱中的男子无异了,完全不受理性的支配,终于去世,但那句和本多在瀑布下见面的遗言预示着故事没有结束。那么清显象征的是什么呢?一种纯粹,一种不合常理,一种对禁忌的触犯,一种完美……

      聪子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只有一句话“不知女囚犯是穿什么样的囚衣,我想穿上它,看看清显还爱不爱我…..”(P274)这是全文中聪子最有个性的一句话。除了最后的出家之外,聪子的所有行为几乎并非是出自己心,要么蓼科要么自己的长辈,早早安排好了。从一出场开始,这个女人就充满了一种不知名的魅力,神秘但异常吸引人,而后的行踪也带着日本女人特有的诡秘和雅致的混合。但实际上,除了和清显在一起的时候,聪子的心理根本无从知晓,而她像姐姐一样的成熟也给了我们这个女人掌控着一切的错觉。但实际上,从后面来看,她只是个对爱情投入很多的寻常女子罢了,根本分不清哪些举动是她自己的哪些是蓼科让她去做的,即使说全部都是蓼科在控制着她也不为过。但即使如此,这个智商不太高的女人仍然带有强烈的吸引力,不能不让人佩服。但最后的时刻,她的出家却并不让人觉得奇怪了,似乎也是她唯一可以接受的结局。

      饭沼勋和蓼科似乎又可以作为一个对立存在。但两人的意义又不同。饭沼在下一部“奔马”中的作用会更大些,在这一本中,他更像是个完全映衬清显的陪衬品,不仅是自惭形秽的外表,关键是那种自卑的内心。对祖先的崇拜与其说是真的欣赏,还不如说是借着那些故人来给自己的一点底气,可是在清显面前,他即使再多不满,也只能徒劳的表诉着忠心。在被清显异常冷漠地以他之手玷污他自己心中的圣殿后,他就完全成了清显的战俘,彻底的仆人。而蓼科不同,这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你可以说她狡诈,可以说她忠诚,但以我的观点,最佳的形容词汇还不如说是淫荡,注意在这里使用这个词是中性的。为什么这样说呢?整个祸事的总策划师可以说就是这个老太婆,她为什么要策划这一切呢?对伯爵命令的忠诚?帮助聪子完成约会以表现忠诚?老人对青春的妒忌?可能都有,但不要忘记关键点,北崎家的那一夜,以及那句“我们说话就告辞。再说,同这么一位英俊的少爷在一起,说不定别人会说什么闲话呢。”(P191)蓼科对聪子不仅是种命令完成对象的感觉,而且确实是有感情的,正因为这双重因素的存在,她兼有妒忌和爱慕的将年轻的聪子作为老朽的自己身体寄托,一边怀着忠诚的情感来成全一对年轻人的爱情,但却在中间夹杂着有着报复性含义的纵容,仿佛看见两个甘心自杀的人不仅不阻止而且还给他们提供刀因为她自己也想自杀但自己没有手举不起刀了只能看见别人自杀而产生畸形与变态的快感。她是最圆滑的,到了最后假自杀一次,也照样让人无可奈何,但她也是最可怜的一个,在妒忌中寻找着爱,在爱中完成了妒忌的报仇,成全了别人,却成全的是悲剧。

      其他的人物,无论是凌仓伯爵还是松枝侯爵,都值得一提,但篇幅有限,只能有空咀嚼一下每个人的语言了。

      

      主题篇:

      三岛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呢?这个问题太大了,很难说明白。唯一可以清清楚楚地说的,就是,他肯定不是只想告诉我们一个爱情故事那么简单。整个丰饶之海四部曲就是以这部春雪开头,讲述清显的转世。完成这部集他美学之大成的著作后,三岛于1970年跟“忧国”中的年轻军官一样,切了腹。他的思想是右翼的,但并不是军国主义,他本人还逃了兵役,且一看春雪中对那帮“爱国”学生的嘲讽,你也可以看得出来,三岛绝不是老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那种。但他确实是右,而且很顽固。从这篇春雪来看,他的追求还是纯粹,这种精神上的纯粹性是绝对的,并且依照着轮回的方式传播下去。但面对的时代恰恰是个不再纯粹的时代,所以作为纯粹的人肯定就是格格不入,这不是时代的悲剧,而是一种真正个人化的悲剧。但它的时代背景选择的很巧妙,日俄战争结束后不久,一战爆发前,没有经济危机,一切都是平稳中潜伏着危机,但却是显得民意高昂,可实际却是在温暖的气氛中平庸的要腐烂,就如同松枝侯爵口中不停提到“过去这样是要切腹的”,注意那个“过去”。虽然三岛对那些战争本身是不以为然的,但那种单纯的文化追求仍然是他痴迷的对象。比如他酷爱的关于中世纪日本武士道的“叶隐”。在春雪中,就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纯粹而造成的悲剧存在。同时,三岛对于日本这个民族是抱着悲观和失望的情绪的,完全以一种洞彻的态度来看着这些已经失却传统的民众们,这固然和他所处的战后那种商业情绪有关,但他本人的苛求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所以,在他的小说中,找不到心理不阴暗的人物,即便主人公,只是他们的阴暗表现出了美感,所以才具备隽永的价值。而这其实也是三岛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读完春雪,虽然看过了后面三部,但还是望着最后一句“……回到东京的两天之后,松枝清显便辞世了。年仅二十岁”发呆,倍感惆怅,故事其实到这里也完全可以独立出来,旧诗能够经过再多的肉体传承,接受它的,又有几人能保证它的纯粹。纯粹之不保,徒留他人的肉体,又有什么用?就让它像春雪一样,飘吧,化吧……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7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情节曲折(280+)
  • 快捷(258+)
  • 藏书馆(327+)
  • 好评多(230+)
  • 一般般(210+)
  • 超值(502+)
  • 购买多(105+)
  • pdf(339+)
  • 还行吧(81+)
  • 无多页(103+)
  • 字体合适(58+)
  • 下载快(96+)

下载评价

  • 网友 瞿***香: ( 2024-12-23 04:11:58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辛***玮: ( 2025-01-05 08:53:46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印***文: ( 2024-12-10 08:11:13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利***巧: ( 2024-12-11 22:15:18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邱***洋: ( 2024-12-10 09:25:35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曹***雯: ( 2024-12-29 12:18:53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龚***湄: ( 2024-12-14 05:56:06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潘***丽: ( 2024-12-30 13:29:55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蓬***之: ( 2024-12-30 16:58:43 )

    好棒good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