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国语(中华经典藏书·升级版)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国语》是关于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下至智伯被灭(前453),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
书籍目录:
前言
周语上
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邵公谏厉王弭谤
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
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论周将亡
内史过论神
周语中
王孙满观秦师
单襄公论陈必亡
刘康公论鲁大夫俭与侈
周语下
单襄公论晋周将得晋国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
鲁语上
曹刿问战
展禽论祭爰居非政之宜
里革论君之过
季文子论妾马
鲁语下
季冶致禄
叔孙穆子不以货私免
子服惠伯从季平子如晋
公父文伯之母论劳逸
孔丘论楛矢
齐语
管仲对桓公以霸术
桓公帅诸侯而朝天子
晋语一
史苏论献公伐骊戎胜而不吉
献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晋语二
骊姬谮杀太子申生
宫之奇知虞将亡
里克杀奚齐而秦立惠公
晋语三
惠公入而背外内之赂
秦荐晋饥晋不予秦籴
秦侵晋止惠公于秦
晋语四
重耳自狄适齐
曹共公不礼重耳而观其骿胁
楚成王以周礼享重耳
秦伯纳重耳于晋
文公救宋败楚于城濮
晋语五
宁嬴氏论貌与言
灵公使鉏麑杀赵宣子
张侯御郤献子
郤献子等各推功于上
晋语六
赵文子冠
晋败楚师于鄢陵
范文子论外患与内忧
晋语七
栾武子立悼公
悼公即位
悼公始合诸侯
祁奚荐子午以自代
晋语八
辛俞从栾氏出奔
叔孙穆子论死而不朽
医和视平公疾
叔向论忧德不忧贫
晋语九
叔向论三奸同罪
董叔欲为系援
晋阳之围
郑语
史伯为桓公论兴废
楚语上
申叔时论傅太子之道
蔡声子论楚材晋用
伍举论台美而楚殆
楚语下
观射父论绝地天通
郧公辛与弟怀或礼于君或礼于父
王孙圉论国之宝
吴语
越王句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
吴欲与晋战得为盟主
句践灭吴夫差自杀
越语上
句践灭吴
越语下
范蠡进谏句践持盈定倾节事
范蠡谏句践勿许吴成卒灭吴
范蠡乘轻舟以浮于五湖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国语》是关于西周、春秋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下至智伯被灭(前453),记录了春秋时期的经济、财政、军事、兵法、外交、教育、法律、婚姻等各种内容,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对研究先秦时期的历史非常重要。
精彩短评:
作者:WWE 发布时间:2024-02-19 16:57:28
看到了作者的努力,但是好像还差一点,想了想,可能是差在独创性不足,好多案例与《法律中的因果关系》重复,也没看出作者用原判例的旧瓶盛出了新酒,这样一想好悲伤,到底怎么样才能写出非常有趣又创新的分析。
ps我读的时候没感觉,后来被导师批评不要直译英文原文,回来再读的时候get√到了这个写作句式还是要再消化一下,翻译味别太浓。
作者:babeldiego 发布时间:2019-08-07 23:44:07
大部分文章都不具有现实意义,挑感兴趣的看看就可以了。
作者:薰 发布时间:2021-06-28 20:02:09
内容本来就不够吸引人,再加上这个翻译……
作者:宋乐天 发布时间:2017-03-20 10:18:43
有些配图错误。
作者:Lie 发布时间:2014-01-08 23:08:50
新领域。学到很多。又开了很多新坑。对梦的解析很感兴趣啊。但是师徒互相诋毁这种情况真的不好。
作者:阿子儿 发布时间:2013-12-31 15:02:54
解析都挺好的,觉得我的英语水平从4级上升到5级了。
深度书评:
中国古代简史之读书笔记
作者:toyman_28 发布时间:2021-01-04 22:55:04
中国古代简史之读书笔记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最古老的文明是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古希腊文明称不上最古老的文明,它是受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文明影响,在地中海产生的新文明。中国人因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并对此文明保留至今而备感自豪。我们爱提上下五千年,考古的大发现也总是令近现代多灾多难的中国人兴奋不已,瞧,我们祖先多牛逼。但是老提这些过去的辉煌,就好像提着一块遮羞布,不愿意面对现代化文明的现实,中国贫穷、落后的现实。自从1840年英国用船坚炮利和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屈辱的中国近现代史也就从此开始,温和的改良和剧烈的革命,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又失败,半殖民半封建状态的古老文明,始终没有赶上工业的现代化文明,战争和苦难一次次无情地施加在最吃苦耐劳又最精打细算的中国百姓身上,近百年的近代史都是苦难书写的。思索眼前的困境,现在的疑惑,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总是想着在历史中搜索些答案。浩瀚的历史长河是否能告诉我们一些,但发现常常我们连起码的历史常识都缺乏,对于历史有太多误解甚至莫名其妙的寄托和歪曲,这跟历史是任由人打扮的小姑娘有关,也跟局限的历史有关。
一、先秦
封建,听了,武大冯天瑜教授的《中国“封建社会”再认识》,过去历史教科书中所讲的,郭沫若先生按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简单又武断地将中国历史划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单线发展理论是有偏颇的。西方的封建贵族和日本幕府时代的封建,在时间和形式上颇为相似,中国的西周封建早在秦一统六国,分封制就变成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从秦到清朝,漫长的中央集权统一历史时期,或许称君主集权官僚政治制度(地主宗法制度)更合适。宗法制度来自于西周,它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古代贵族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统辖管理的制度。周代的礼乐文化,被春秋孔儒备受推崇,经过儒家祖师孔子的再加工和标榜,通过礼仪,制定了严格的等级和秩序,严等级、重秩序。这一套又被后来的帝王所利用,用礼教来束缚和愚昧底层百姓。
秦统一六国,用的是军事手段,征伐杀戮,残酷的战争方式统一六国。秦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并非其文化和技术上最先进,秦立国的主导方针是法家思想。变法,从君主和国家的角度出发,恰好适应了专制官僚制却带宗法分封制的历史趋势,秦的变法(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前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卫国人公孙鞅(商鞅)重法;郑国人申不害重“术”,而赵国人慎到重“势”。术,主要是指君主统治的权术包括任用、监督、考察臣下的一套办法;势,是指君主的权威;商鞅的法,更加偏重于表述专制官僚的行政原则。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韩非系统地总结了前朝法家的政治思想,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结合起来,形成一套更加全面的法治理论。他的理论和君主专制思想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暴秦,严酷、残忍的刑法,偏激、冷酷的色彩,缺乏回旋余地灵活性,在秦朝得到实践,秦被灭之后,后代王朝的统治政策大多是“儒表法里”。(谭嗣同揭穿儒家的愚民统治,谓之:“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外儒内法,汉宣帝所说,“王霸道杂之”。
春秋与战国的不同,铁器的使用,农耕效率的提高,杀人兵器的锐利,春秋多不战而屈人之兵,多为霸主争夺以维护诸侯国秩序,尚且“文质彬彬”之战;战国则是割据、兼并和统一,通过国与国,每城必争的残酷杀戮,战争大多是为了歼灭对方主力,彼此的战争成为常态。战国的士阶层,士的概念产生很早,最初只是泛指部落中的成年男子,到了西周和春秋,士被用来特指卿大夫以下的低级贵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他们可以自由流动,不受昔日分封和等级制度的束缚。他们学习知识并不是简单出于好奇,而是由很强的功利性,即为了治国安邦,从事政治实践,这也是跟当时官僚制的确立过程相适应的。此类追求知识的功利、实用色彩,事实上成为以后2000年古代士人的普遍特征(古代男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科举仕途,博得封妻荫子,也是2000年的官僚制度所决定,诗人的悲歌便是仕途不如意者的个人的悲愤和低吟)。齐国的稷下学宫,不担任具体官职,而只是负责探讨、评论政治得失。百家争鸣,《汉书.艺文志》所概括十家比较有影响,具体为儒家、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除小说家外,可观者九家而已,“九家”又 被后人称为“九流”,“三教”便是儒、释、道,道家与道教完全不同的概念,道家是哲学学说,道教则是宗教,本土宗教。
《史记》又以儒、墨、道、名、法、阴阳最为重要六家。
儒本为上古时期术士之称,又演变为有知识材艺者之通称,孔子开创私人讲学,儒家之圣人,其学派孔儒,“仁爱”的礼、等级和秩序。到了战国,儒家已演化出若干分支,最主要的是孟子、荀子的两大宗派。孟子的“仁政”思想性本善论的基础上,“浩然之气”,民本倾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性本恶,性善是后天教化的结果,他的礼法并重、德主刑辅的政治思想,实际上成为中国古代大多数君主专制王朝的治国基本原则。
墨子提倡“兼爱”,即无差别的爱,反对儒家的有层次、差等的“仁爱”,由此又主张“非攻”,和平主义。“尚贤”、“节用”,墨子的信徒人数很多,他们内部有严密的组织,带有宗教和苦行色彩,在战国社会上影响相当大,但其兼爱的政治理想虽崇高而不切实际,后来基本趋于衰落了。
道家的老庄,老子,《老子》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使民无知无欲。《老子》一书又比较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揭示了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对立关系及其互相转化的现象,但又把矛盾对立面的转化关系过分夸大,认为事物法阵静静是简单的循环,从而走向相对主义。(哲学思辨相对简单,多用形象比喻,故事说理)。庄子,战国中期宋国人,名周,他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政治思想。其相对主义思想也更加强烈,无是非,齐死生,忘物我,几乎抹杀了一切对立事物的界限。“无为”的思想倾向,成为现实世界中儒家实用主义的功利社会中人们,得以理想逃遁之地(世外桃源)。儒道也是互补,苏州园林的建筑也有体现。
名家是一个以逻辑学为探讨对象的学派,惠施和公孙龙。公孙龙的“离坚白”和“白马非马”最著名。
春秋的诸子百家的思想,百家争鸣,但中国的先秦诸子思想者无不都是平视地看现实的世界,过于关注人和政治社会即人与人之间关系,倾向于对人和对生的思考,却缺乏地自然的好奇与探索,对死的哲学思考不感兴趣,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子不语怪力乱神”。 宗法制,造成中国崇古,祖先便是神,以后朝代的改革,都是想如同春秋时的孔子一样回复西周的礼制、等级和秩序。中央集权下的官僚制度,士人或古代男子无不以考取功名、登上庙堂为荣耀,儒家是士人学习的主流思想也是愚民的思想,帝王使用则是法家思想(法、势、术),官员
二、秦汉
秦的统一和整齐制度,秦的统一,皇帝、自称朕,皇帝名字的避讳,中央集权官僚专制制度,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整齐制度,“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秦律名目繁多、分类细密。“书同文”——小篆,“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秦的“整齐制度”之举,在很多方面受到阴阳家的影响。齐国人邹衍,他们发展了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皆有金、木、土、水、火五种元素构成,这五种元素又与历史上的朝代相对应,相生相克(四季也是如此),始终循环不已,称为“五德”。周为火德,秦为水德。水德在时间上代表冬季,颜色上“尚黑”,数字上与“六”相对应。(增加迷信与宗教色彩)另外水德属阴,故而秦的统治力求严酷。与法家思想殊途同归。
秦的一统,消灭了封建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整齐制度,为后世奠定了官僚制度的基础。秦的暴政,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起义,六国的灭亡并非因国家腐败或民心丧失,而是单纯军事的失利,所以六国的贵族在百姓中还具有巨大的号召力,百姓在六国贵族的带领下纷纷加入广泛的抗秦战争。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人对秦国人仇恨最深,项梁和项羽叔侄,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章邯的部队。项羽势力最大,武力虽强,然年轻缺乏政治头脑,粗暴嗜杀,不擅用人,刚愎自用导致最终与老谋深算的刘邦对战失败,戏台上千古绝唱霸王别姬是英雄的赞歌也是悲歌,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对于广大底层挣扎或者现实生活中失意的百姓来说寄托了英雄的向往,更容易引起共鸣,成为千古传唱的经典,霸王投影到每个人心中,又进一步被美化,按各自的理想。西楚霸王不得不说又演化成为一种理想主义的象征。与西楚霸王相对立的就是流氓天子的汉高祖刘邦,老谋深算、知人善任,巩固后方,懂得迂回,跟项羽的势力,进行持久战,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汉朝的统治,从黄老无为思想到“霸王道杂之”,西汉制度基本沿袭秦朝,施政吸取暴秦的经验教训,汉初实行黄老无为,“与民休息”。汉初的政治政策跟当时的现实情况相符合,长期的战乱造成民生凋敝,而朝中的“布衣将相”也最了解民间疾苦,能够顺应百姓的要求,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黄老无为的思想最符合汉初的时代,吕后掌权,实行也是相同的政策。黄老之学,即道家思想,“老”即老子,“黄”即黄帝,因战国道家学者假托黄帝之名撰写《黄帝内经》,故黄帝在一段时期内也被当做道家代表人物。
汉高祖和朝中大臣逐一消灭韩信、彭越等异姓诸侯王,刘邦白马誓盟分封同姓本族。到了文景时期,西汉王朝的中央的主要隐患来自这些同姓的诸侯王,地方的诸侯王可自行任命大部分官员并征收赋税,。汉景帝时期,晁错提议“削藩”,吴王刘濞,以“清君侧”之名,“吴楚七王之乱”,晁错虽被汉景帝杀,七王仍不愿罢兵,廷尉周亚夫最后平定七王之乱。(诛杀军功之臣,削藩,外戚和内宦之乱,似乎历代朝代总是在循环往复地一遍遍重演着相同的剧目,只是更换了名称和人物,戏台都没变过)
汉武帝登位,社会繁荣,西汉王朝的统治政策发生了变化,无为到有为,汉武帝本人富有政治才能和抱负,好大喜功,积极推动政策转变。积极进取的汉武帝时期,这一时期在很久以后确立了“汉人”“汉民族”。削弱诸侯势力,打击地方豪侠,设刺史监察地方,加强中央军力,在财政领域,大力加强专制政权对社会经济的的干预和控制,并通过相关措施(统一货币,盐铁官营与酒类专卖,均输与平准,算缗(min)与告缗。算缗主要是针对商人征收的财产税,告缗,鼓励告发和举报算缗不实)聚敛了大笔财富,为其在政治和军事上的诸多举措进一步创造了经济条件。军事上开疆拓土,北击匈奴,南灭南越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上的一统,儒家学派因宣扬伦理道德,长期扎根社会,又注重文字记载和经典传授,最有发展潜力,在汉中期渐又取代道家地位的趋势,博士官内亦以儒家最多。儒生鼓吹尊崇儒术。丞相田蚡奏请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又延揽儒者数百人做官。儒家从此成为官学,主流意识形态。与独尊儒术相关,这一时期还制定了以儒学为主的主要考察标准的人才选拔和教育制定,察举和太学,都是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标准和通晓儒家经书。(官僚精英治国和儒家的伦理道德以及严等级重秩序似乎是不谋而合地走到一起。)董仲舒以治《公羊春秋》知名于时,董仲舒发挥先秦儒家的伦理观,将其概括为“三纲”,即君臣、父子、夫妻三纲,又特别阐发了《公羊春秋》的“大一统”思想。董仲舒的学说当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十分浓重,大量借用了阴阳家的思想因素,所谓“天人感应”。天的人格化,天的喜怒哀乐会通过人世间很多自然现象体现出来,君主受命于天,统治百姓,百姓违抗君主,即是违逆天意。同时君主也要小心谨慎,顺天之命(即儒家的基本伦理、政治原则)而行事,无道昏君,天就会降下灾难到人间示警,终至大乱。所谓天道轮回。“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汉武帝,“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有秦始皇之失却无秦之祸。“霸王道杂之”,汉武帝以来统治的特征,即儒、法两手并行不悖而因时损益,用刑宽严、施政缓急、赋敛轻重,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执一端。这种统治精神以后长期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汉朝在汉宣帝的“中兴”之时,统治危机已经呈现,土地兼并,王侯外戚官僚等统治阶级等富者愈富有,贫者则赤贫无立锥之地,农民奴隶化(奴婢买卖),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上层的政治的腐败又日益严重(似乎地主宗法的社会王朝总是如此循环)。西汉后期神秘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谶(chen)纬流行,谶是用诡秘之语暗示“天命”的一种预言,往往附图有图,亦称为图谶。穿凿附会之言,儒生甚至以纬为“内学”,经为“外学”。
社会矛盾严重,王莽以外戚的身份窃取权力,托古改制,王莽虽然精于政治权术和手腕,同时却又书生气十足,盲目迷信古书,不讲经济规律,不察社会现实。改制的实质内容是冻结土地买卖,以缓和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陈义虽高,但不顾社会发展趋势,完全脱离现实,终将失败。
绿林军和赤眉军造反,破长安,但人心思汉,汉光武帝被部下拥立,统一全国,建立东汉,东汉创业集团大都出自两汉之际的“士族大姓”。这也是西汉后期,“独尊儒术”的结果。东汉之初,轻徭薄赋的政策,恢复经济,多次下旨释放奴隶,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用“度田”,针对豪强地主隐匿耕地数字,私占人口,但引起豪强地主的反对,未能严格执行。
经过东汉初期的勤政和治理,东汉统治在汉章帝之后,开始渐渐衰落,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皇帝早卒,帝幼不能亲政,皇太后临时称制,外戚得以用事擅权。等到皇帝成年,不甘心大权旁落,每依赖身边轻信宦官发动政变翦除外戚势力,宦官又因而主宰朝政。中央集权的弊病,外戚、宦官利用其特殊身份便于挟持皇帝,从而就掌握了朝政,长期历史都如此。
清议,在外戚和宦官之外的儒生官僚成为第三方势力,不满于外戚和宦官的日益腐败,清流和浊流,与专权势力合流的为之浊流,自命清高的官僚士大夫称之为清流。举孝廉,察举保荐当官,清议本来是士大夫们对当世人物的品评,东汉后期,一些士大夫专精此道,清议专家,清议对时人的褒贬评价主要仍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标准,风气所至,士大夫纷纷作出让爵、推财、避聘、久丧等“孝义”行为,希望得到清议赞扬,但伪装或表演“高行”以求名的现象也很常见。清议的舆论品评,高度赞扬敢于反对宦官和外戚的官员,双方斗争激烈,党争愈加激烈,成为党锢。(明朝则实亡于党争之祸)
三、魏晋南北朝
魏灭蜀吴统一国,司马反篡曹魏家。
八王之乱西晋短,永嘉之乱逃江左。
五胡内迁中原地,北方演义十六国。
东晋偏安思北伐,淝水之战胜前秦。
北魏兴起北朝始,南朝宋齐梁陈轮。
三国到南北朝
东汉衰落,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一个较长的分裂期(近400年),战乱不断,最初是魏蜀吴三国鼎立,司马氏西晋结束三国,西晋只维持了很短时间,分裂就又重新开始。西晋皇族在江南建立了东晋。北方则陷入不同民族的混战(五胡),出现了许多政权,概称为十六国。后来东晋和十六国分别被几个王朝组成的南朝、北朝代替,南北对峙。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东汉末,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黄老思想结合,形成了一门宗教——道教。张角,太平道,黄巾起义。东汉政府濒临崩溃,外戚与官宦互斗,何进引董卓杀宦官,反被先杀,董卓趁乱从西凉入京,独揽朝政,废灵帝,另立献帝。州郡牧守纷纷起兵,讨董卓,立袁绍为盟主。讨董联军各怀异志,互相并吞,分崩离析。杯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刘备军在各州诸侯间投靠游走。
董卓被吕布刺杀死,其部将火烧西安,在关中展开混战。地方各自割据,以袁绍与曹操实力最强,袁绍出自“四世五公”的经学官僚世家汝南袁家,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袁绍,冀州,又相继兼并青州、并州、幽州,跨有华北,一时最强的割据势力。曹操,沛国谯(qiao)县人(今安徽亳bo县)人,也出身官僚家庭,其父曹嵩为宦官养子。曹操举孝廉入仕,曾参与镇压黄巾,后收降青州黄巾军30万,起家之兵,逐步占据了黄河中下游的兖(yan)、豫二州。建安元年,奉迎献帝至许(都),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为了争夺霸业,针对东汉中后期以来用人片面求名的弊端,主张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又严明法纪,信赏必罚,不仅能网罗人才,也擅长使用人才。屯田开荒,大大提高经济实力。曹魏政治,独尊儒术的背景,成为“士族大姓”,东汉创业集团都是这一阶层,曹操用人标准“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此背景下,官员的任用,九品中正制,地方士族大姓具有决定权,九品中正制成为了巩固大族势力的工具,逐渐形成了一个贵族化的阶层——门阀士族。司马代曹,火凤燎原
蜀国,诸葛亮受托孤,辅佐平庸后主,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其为政崇尚法纪,循名责实,事必躬亲,治效显著。南方降服孟获。七出祁山,屡屡主动进攻,意在以攻为守而求自存,但虽有攻势而少战果,蜀魏实力相差甚远。
吴国,江南大族的依赖,吴郡的“张文朱武顾忠陆厚”,军事上对付“山越”和抗衡曹魏。山越是当时居住于江南山区的土著居民,依山地之险,半独立武装组织。
西晋的短暂统一,统治集团的严重奢侈腐化,宗主权重,更严重的危机是辣子周边民族内迁而引发的民族矛盾。五胡,匈奴、羌、羯、氐四族由边塞迁入内地,鲜卑族则附塞而居。五胡这些民族与汉族社会的频繁接触中,受到了汉族统治者的沉重剥削,很多人沦为佃客、奴婢,或被官府征发服役、当兵作战,有时贵族亦不能免。民族矛盾日益加深,“怨恨之气,毒于骨髓。”八王之乱、永嘉之乱,晋怀帝永嘉年间,是匈奴颠覆西晋的关键阶段,西晋灭亡,北方汉匈奴刘渊。西晋灭亡,宗室疏属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政权,都于建康(今南京,六朝古都),东晋主要依赖南下流民组成的军队捍御江淮防线。
北方,从西晋灭亡到前秦统一,北方十六国时代,五胡乱华,前秦在中期曾统一北方。前秦统一北方,南征东晋,苻坚一意孤行,亲帅大军出发,东晋与谢安、桓(huan)冲于淝水打败前秦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前秦崩溃,而瓦解。
十六国之后,北方进入北朝时期,与南方继东晋以后相继传的几个政权相对峙,合称南北朝。
北朝鲜卑拓跋氏,漠北的柔然和南方的刘宋仍然是北魏的劲敌。《木兰诗》是南北朝北魏的吧。魏孝文帝改革,整顿吏治、均田制、三长制,汉化政策。魏孝文帝汉化改革,重文轻武,六镇地位下降。六镇起事。
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古都,四朝)。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社会与文化,氾(fan)胜之农学著作《氾胜之书》,精耕细作,园艺式的集约耕作方法,掘坑点播,对不同作物采用不同的行距、株距和深度、对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等环节也都有很高要求,可使单位面积的收获量成倍增加。关中郑国渠、漕渠、白渠等,水利。
东汉崔寔(shi)《四民月令》,北朝后期贾思勰著《齐民要术》,古代农业技术著作。冶铁业规模巨大,已使用淬火法铸造铁器,使其坚韧和锋利程度大为提高,燃料也开始使用煤。丝绸、铜器、等。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消长,大商人也往往将利润所得用以兼并土地,贿买官爵,妨碍了商业进一步发展。战乱,在商品经济凋敝的同时,自然经济的地位继续上升,耕守结合,自给自足。
人身依附关系,从两汉而魏晋南北朝,社会上人身依附关系的形态经历了较大变化,从东汉末年到魏晋,非奴婢的人身依附关系已完全发展成熟,它通常被称为“部曲佃客制”。
四、隋唐
隋亡于暴政,文帝时已有徭役过重、刑法严苛的现象,隋炀帝更是骄奢淫逸,修东都、开运河等工程虽有积极意义,操之过急,征发过度,徭役过重,期限严苛。高丽战争,将隋朝统治推向了崩溃边缘。
各地起兵造反,杨玄感宣称“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民之命”。起义军主要三支,河南瓦岗军、河北窦建德军、江淮杜伏威军。隋炀帝南巡江都,不敢返。隋太原李渊,乘虚入长安,立代王,后逼代王禅让于己,定国号唐。李密击败江都叛兵,洛阳王世充又趁机击败了李密,瓦岗军已告解体。唐朝稳定后方后,秦王李世民奉命东征王世充,包围洛阳,窦建德自河北来救,阵前被俘,王世充力竭而降。
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五、五代十国与宋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羁縻式开边管理,“外重内轻”的局面。
黄巢起义,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短暂更替
后周的统一趋势,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宋初“防弊”之政及其新弊
专制集权强化,避免动乱“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制定时主要从消极方面考虑,尽量预想可能导致动乱的各种因素,加以事先防范,而并非从积极方面考虑,使国家机器如何最有效、合理地发挥作用。久之旧弊虽防,新弊渐生,积重难返,国势难振之弊。
防弊政第一原则是收权,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防弊政的第二原则是分权,即尽量使各层权力机构的权力趋于分散,令其互相牵制,防止出现专擅现象。
防弊政的第三原则是重文轻武,为了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文治,科举,提高士人地位,强化监察工作,逐渐形成了“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和“与士大夫治天下”的传统“家法”。
防弊之政的隐患逐渐显露,“积贫”和“积弱”,积弱是军事上衰弱不振,积贫有三冗之说,冗官、冗兵为因,冗费为果。
宋仁宗,庆历新政,改革十事,吏治改革,富强等,失败。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培养人才。
富国,重开源,次节流。
农业政策:一、青苗法,青黄不接之际,各地官府分两次贷款给农民,收成后加息20%,随夏秋税还官。二、募役法,又称免役法。三、农田水利法,鼓励开荒。
商业政策,均输法,市易法,免行法。
强兵类,其一为保甲法,兵农合一。其二为将兵法。其三为保马法。
培养人才,改革科举,偏重以通经书义理为主,不重章句训诂,废除唐依赖浮华无用的诗赋和呆板的帖经与墨义等。整顿学校。
改革治标不治本,对中央的防弊政之弊,中央集权、各层机构事权分割、重文轻武、冗官冗兵皆回避态度(今日何尝不是如此)。
宋朝的皇权在官僚体制约束下尚未膨胀到过高的程度,对臣下的基本人格和尊严还是保留一份尊重。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六、元
七、明
明太祖朱元璋,其对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影响,中国古代帝王只有秦始皇、汉武帝登少数人可以与之比肩。对清和后世影响至深。明初政治,即不可更改之“祖制”。
八、清
君主专制制度的巅峰,文字狱频起,臣子皆称己“奴才”。
一个以为世界中心的男人
作者:元氏森林 发布时间:2007-10-16 20:41:01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9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8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9分
稳定性:8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图书多(67+)
- 愉快的找书体验(435+)
- 快捷(161+)
- 还行吧(448+)
- 购买多(503+)
- 体验好(397+)
- 差评少(138+)
下载评价
- 网友 寇***音: ( 2024-12-31 21:18:05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方***旋: ( 2024-12-24 15:11:59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辛***玮: ( 2024-12-18 00:24:5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蓬***之: ( 2024-12-13 08:50:18 )
好棒good
- 网友 龚***湄: ( 2025-01-01 18:46:05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宫***凡: ( 2024-12-20 07:34:34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石***烟: ( 2024-12-17 07:08:50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訾***晴: ( 2024-12-22 16:59:25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瞿***香: ( 2024-12-25 03:35:43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步***青: ( 2024-12-31 19:08:41 )
。。。。。好
- 网友 菱***兰: ( 2024-12-31 11:28:03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饶***丽: ( 2024-12-15 18:42:58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家***丝: ( 2024-12-17 19:36:35 )
好6666666
- 网友 冷***洁: ( 2025-01-01 13:56:28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海润阳光·0~3岁宝宝成长游戏小绘本、啊呜啊呜真好吃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周扬传 罗银胜【正版图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秦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生与死的战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湖北发展研究报告·2020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Fluffy Chick and Friends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新时代主题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基础篇)(学生用书) 张绍杰,魏承杰,张焕芹 编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图书】2023新版 大学专业解读 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实力剖析及报考指南 大学专业详解填报志愿解读参考畅销书 志愿宝典系列丛书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不焦虑了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技术进步与版权制度变迁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6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5分
情感共鸣:3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