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公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甘肃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2013中公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甘肃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2013中公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甘肃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2013中公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甘肃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2013中公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甘肃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2013中公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甘肃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2013中公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甘肃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2013中公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甘肃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2013中公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甘肃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 kindle格式电子书
内容简介:
《中公版•2013甘肃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最新版)》由16套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组成。每套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均严格依据考试大纲编写而成,高度契合考试,全面满足考生复习备战。试卷参考答案精准,不仅细化作答方法,还讲解了多种解题技巧,助力考生轻松备战甘肃公务员考试。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中公版•2013甘肃公务员考试专用教材: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申论(最新版)》由16套全真模拟预测试卷组成。每套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均严格依据考试大纲编写而成,高度契合考试,全面满足考生复习备战。试卷参考答案精准,不仅细化作答方法,还讲解了多种解题技巧,助力考生轻松备战甘肃公务员考试。
精彩短评:
作者:yanxiao1st 发布时间:2021-01-05 12:42:44
小衰送纸业务,给乌龟看病,剪发,掏耳屎,各种挣钱。还有做好事。乌龟那个仪式没有印上啊。。。
作者:群青 发布时间:2023-04-22 20:37:48
一篇小论文,说的内容没什么新意,拿来做小的双语读本还是可以的。哦对了,英语部分的校对还掉线了,tiret乱用,词与词之间不打空格都是常事。
作者:三三. 发布时间:2020-01-01 18:52:38
“琢堂聞之,亦為之浩嘆,贈餘一妾,重入春夢。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卷三尾)卷四寫的太美了!
作者:Blueboy 发布时间:2021-03-26 11:29:06
内容还可以,粗略的读一下就够了!
作者:Yuyii 发布时间:2012-07-27 10:43:51
我觉得还是需要一些宗教信仰的,很多事就会有了一个解释。
可读,可买,可收藏;有名,有姓,有灵魂。
深度书评:
沙漠之花
作者:李南瓜 发布时间:2013-07-16 20:15:35
“我每想你一次,天上便落下一粒沙,从此便有了撒哈拉。”
很早以前读到这个句子时,便被包含其中的深情深深震撼。该是怎样的女子才写得出这样绝美独特的句子?直到翻开了这本《撒哈拉的故事》答案才渐渐清晰起来。
这个浪漫、真性情、勇敢潇洒的人,仅凭一张照片感应到的前世的乡愁,便决定搬去沙漠定居。在撒哈拉这片世界上最广阔的大漠中,在与世隔绝的世界的尽头,在这原始得一如天地洪荒的地方,三毛用力地生活,努力去克服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困难。
以前听说她的种种故事,尤其是听说她用丝袜自缢,直觉她是个倔强孤僻、不被人理解、内心忧郁的人。但我看这本书的时候,却感到她从字里行间传达出的正能量,她对荷西说的那些稀奇古怪的话,让人感到她独特的富有诗意的魅力。
她把那间简陋不堪的小屋布置得像沙漠中的一片世外桃源,吸引了外国记者来参观,甚至有设计师说要以此作为在沙漠中造房的参考。她就这样用她那颗艺术的心,给荒凉的大漠添上了一抹明丽的色彩。
书中记叙最多的,是她那些撒哈拉威邻居、朋友以及碰到的各种陌生人。那些人让她又爱又恨,让她心生怜悯,让她想起自己的亲人,让她悲恸不已却又无力解救。
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几岁。传统的封建的宗教习俗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拒绝”文明,固守着自己头顶那片写满“宗教”的天空,容不得一点“异端”。那是个比新旧交替时期的中国社会更惨不忍睹的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生性正直爱憎分明的三毛,才不去管那些,她只知道人人平等这个道理。她和所有谈得来的人交朋友,这其中包括地主、奴隶、军人、警察、普通的撒哈拉威人、妓女和小偷等等。她甚至觉得自己并不比那些关在监狱里的人高尚多少。
撒哈拉教会了三毛坚强和乐观。她看到如桌大一片小水池旁尚有黄色小花,“心中受到很大的启示,芥草在沙漠中,尚且依水欣欣向荣,而我们为人者,环境的挫折一来,就马上低头,这都是没有了解生命奥秘的人所处的心境”。
但是撒哈拉也让三毛无奈和痛心,她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好友沙伊达——一个像钻石般绝世而善良的姑娘——的悲惨死状。这个并无过错的人,就因为与撒哈拉威的传统观念不容,落魄地倒在了像熔化的铁片一样滚烫的大漠烈日下,再也没有站起来。只有骆驼嘶叫的悲鸣充满整个天空,“像雷鸣似的罩下来”。
于是三毛发出这样的感慨:“乱世,才会有这种没有天理的事情啊。”
于是三毛只能用一篇文字来记录这场发生在无情天地的惨剧以示抗议。
还有明知道自己被骗依然义无反顾奔向自己的“妻子”的可怜人沙仑,以及因为种族歧视而世代作奴隶的聪明的哑奴,这些鲜活的生命都在三毛的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他们就是单调沙漠中,一朵娇艳明媚的花,灿烂地依水而活,哪怕只有一瞬间,也带给人美的体验。
在撒哈拉那个一切都无比落后古老,仿佛被造物主遗忘的地方,无论其物质上怎样贫乏,那里的人们还是有一颗追寻美好的内心,还是有作为一个人最纯粹的情感和本能——爱。
这个与生俱来的能力,让凄凉大漠里的人们在拥抱家人之时,也像尝到了欢乐的泉源,那么再苦也是温暖的,因为一个幸福的家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已是下午七点。盛夏炙烈的橙色阳光仍然铺满着整片天空,金色的光芒宛如温柔的触手,攀住高高的窗棂,投影在雪白的墙壁上。
我想,沙伊达和三毛交谈时也该是这样美好的光景。所以三毛才说:“这儿有什么吸引我?天高地阔、烈日、风暴,孤寂的生活有欢喜,有悲伤,连这些无知的人,我对他们一样有爱有恨,混淆不清,唉!我自己也搞不清楚。”
就是这样的三毛,让我深深觉得她是一朵盛放在苍茫大漠中的红艳的天堂鸟,一心向往不羁,终要飞回天堂。
也许生活本身就是一片广袤的沙漠,需得我们自己用心装点自己的小世界,营造一片世外桃源,这样我们也便是一朵美丽的沙漠之花。
书生能做什么?
作者:小小巫 发布时间:2010-06-28 00:28:18
书生能做什么?
——读苏力先生《送法下乡》
一
高考结束,接到北大法学院的录取通知,我去逛书店,看见畅销书榜上有本《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心里很自豪,“这是我们院长写的书!”然后就装入囊中。后来,却因为忙于其他事,一直搁在书架上,直到前不久才拿起来,一口气读完。
接触苏力先生的文字之前,曾在网上看过一些资料,说苏力先生是中国法学界的“保守派”,坚决拥护现行制度,不主张西方民主、三权分立,在学术界有很大争议。我当然知道,这些网上言论,不免偏激,但当时的我,刚进入法学院,满脑子都是火热的“民主”、“改革”、“宪政”这些词汇,见到这样的评价,也不免皱了皱眉——不拥护现行体制,怎么能当上院长?我知道这是一种很“愤青”的想法,也知道在没有接触之前就对他或者他的观点妄加评判是不公平的。所以,现在,翻开《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的时候,我尽量把自己杯子里的水倒干净,清除自己先在的偏见,静静地读。
读完之后,我心里感到豁然了。苏力老师和他的观点与先前看到的那些评论完全不一样。书里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深深感动。我仿佛看到,一个有情怀的法律人,为了心中那点在风中摇曳着的理想的火光,在充满荆棘的道路上艰难地前行。记得学者止庵先生曾说过:“评判人物,要看结果;研究人物,则要看动机。靠动机来理解,靠结果来评判。”也许从结果上看,或许有人以为苏力老师倡导的这套“本土资源”的理论,是对于现实的回避,对体制的妥协,即所谓的“不触碰敏感地带”。但是,我却依然坚定不移地相信,一个人的文字是能够体现其内心最真挚的情感的——苏力先生的文字,那如孟子、如释迦摩尼一样的苦口婆心,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他所做的,并不是出于“回避”,更不是妥协。当下的中国社会,法律和制度问题固然很多,一些法学家呼唤效仿西方制度,尽早实现宪政,并为此“崇高的理想”,采用各种形式,极尽鼓吹。可是,要想变革一个持续了三千年的体制,是何等艰难的事情!无论从历史渊源还是现实中已经做过却没有成功的实例看,我们期望的“大刀阔斧”的改革都是十分困难的事。苏力老师清楚地明白,没有哪一把“大刀”,能够通过知识分子的幻想,就砍掉社会上一切丑陋与邪恶,也没有哪一把“阔斧”,能在头脑一热的请愿和变革中,就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
现行体制中的不合理是不能忽视的,但也是难以在朝夕之间就能改变的——那么,在这样的现实中,怎样寻找一个突破口,或者说,我们还能做些什么,让制度变得更好?让人们生活得更好?这是苏力先生思考的焦点——
我最关心的,而且我认为中国法学人应当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法律能够有效回应社会的需求,实现社会的公正有序?没有必要关心某一有效的法律,是移植的还是本土自生的。
怀着这样的感情,苏力先生深入基层,研究基层法治,而不像那些激进的法学家那样高高在上地呼唤自由和民主。我相信作为院长的苏力先生一定深谙这一点:其实有时候宪政和民主就是一面漂亮的旗帜,打出来,也常常是政治的需要。而真正地实现民主,变为行动,使之惠及百姓,是另外一回事。从这个意义上看,我觉得苏力先生更高明,没有浮在空中做政客一样的辩论和争斗,而是俯下身来,深入研究基层法治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在法律上为底层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这才是有意义的事情。
二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让我对法社会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送法下乡》里的详细解说,又让我深刻地体会到法学家在法制道路上的举步维艰。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常常受到他所处环境的影响和局限。从小住在北京,我早已习惯了在密密麻麻的高楼间仰望夜晚霓虹灯的生活,面对一个问题,脑子里出现的往往是在这种环境下的解决方案,根本想象不出在中国的其他地方,在那些多山的地方,那些没有公路没有市场的偏远山区,人们是怎样生活的,遇到问题,出现矛盾纠纷,是怎样解决的。
旅游的时候,经过南方的农村,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几十里满是山丘和树林,一两个农民挽起裤腿立在水田中间,辛勤地插着稻子,不远处是他的小屋,很小,很破,很孤独。几十里几百里可能只有这样一户人家。在那些日子里,我看到的几乎都是这样的场景,这样的人家。
在中国,这样的农村地区要比中关村林立的高楼多得多,这些地区的人口,是那些穿西装上班族人口的无数倍。而所谓的民主和宪政只是在满足少数精英阶层的政治理想,占人口大多数的九亿农民,却需要解决一些更加切身的实际问题。他们像上班族一样活着,一样会遇到纠纷,会打官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法律问题。可这样的山水和稻田间,没有法院,没有律所,那么农民的麻烦怎么解决?……书中那每一个现实的、活生生的问题都向读者展示着一个真实的、赤裸裸的、血淋淋的中国农村司法现状。苏力先生眼里的每一幅画面,对于我这个接触法律不久的大一学生,都是极强的心理挑战——这就是我们这些法律人要面对的现实啊!
明知道这项事业艰巨而又困难,法律人出于自己的良知和理想,还必须要做。“道路阻且长”,每一个期望为改变农村的司法现状做点儿什么的人,都需要一种正视现实的勇气。然而由于农村的封闭和传统,旧有的生活方式形成一套固有的隐性制度,“就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就在我们自以为完全为正式制度控制和发挥作用的领域之内” ,如同一间铁屋子,真是万难打破。
诚如苏力先生所说:“送法下乡本身就是一种权力孱弱的表现。” 任何一种外来力量,即使有国家权力的支持和正义的名义,想要进入一个陌生的地区也是有风险的。一旦送法下乡、送法上门,法律结果的威严和法律程序的权威都势必遭到削弱。怀有善意的“送法者”来到山水麦田间,极有可能被当做“外人”——好心没好报——可你又能因为“没好报”而不再“送法”了么?想到这里,我觉得很矛盾,眼前呈现出一副满是皱纹的面孔,对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辽阔国土,思忖着国家和民族的法治未来,这未来似乎也和国土一样,渺茫而不知其极。苏力先生说:“并不是要放弃追求,放弃理想,放弃我个人的理性设计,放弃法学家每一代人都应当首先关注他/他们面临的问题,但是必须知道自己理性的限度。” 这话说得很直接,我们怀有理想,但是至少在目前,我们所能做的只有这么一点点。
在浮躁的社会里,从基层做起、从小事情做起,因为算不上什么“丰功伟绩”,因此常常被忽视或者看不起。每个人都摇旗呐喊,期盼民主和法治能在这呐喊声中一下子降临人间,这是件悲哀的事情。苏力先生说:“我们永远不放弃理想,但又不能永远高喊理想;成天高喊理想完全可能是无所事事、放弃理想的另一种方式。” 但是,心怀远大理想,又能踏实地从细微之处做起,为理想作一颗小小的铺路石子,是需要耐心和勇气的。苏力先生并非悲观主义者,相反,他是乐观的,他没有把中国面临的人们称之为“国情”的东西当做另类,不认为只有西方社会的发展才是正统。 他俯下身去,像当年的费孝通老人一样,沉潜到了中国社会的底层,感受着那里发生的一切,寻找着中国的法律架构。
书中记录了苏力先生在中国各地所做的调研走访,这让我看到了法律人的另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一直以为进入北大法学院,读研,读JD,考BAR,做一个有声望、有影响的律师、法官才是法律人“最有出息”的道路,或者考公务员,参与行政、进入体制然后用法律人的理想改造这个社会,从而为中国的法治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从书中,我却看到,那些在最底层的法律人(或者称为“司法工作者”)也在参与着法治建设,而且你没法说他们起的作用小——甚至,他们才是真正构建起中国司法体系的细胞。我们脑中所谓的“法律理想”和“政治理想”,最终都要通过他们起作用。个人理想,在一个合理的制度下,常常只要通过个人努力就可以实现。而苏力先生没有选择这条轻松的道路,他要研究中国司法体系中每一个细胞的作用,改善他们的环境,这其实是一项更加艰难的事业呀!
《圣经》里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百只羊里,走失了一只羔羊,寻找那一只迷途羔羊要比守住这九十九只羊更有意义。 原因就在于寻找走失的羊要付出更大的艰辛。做基层的法治工作,其难度就像寻找那一只迷途的羔羊,而收获的价值,却比守住九十九只羊大得多。与深入基层、为基层作实际事情的人相比,那些高呼“民主”“法治”口号的行为似乎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甚至有点儿让人觉得是不是出于某种政治意图的别有用心。张中行先生说:“在‘君王明圣’的昔日,民主不是理想,是空想。”说穿了,不过是高层的把戏,和百姓无关。而怎样让百姓过上符合其生活实际的有法可依的生活,才是我们“法律人”真正需要考虑的。为此,我觉得苏力先生“本土资源”的理论很像张中行先生提出来的“民活主义”——“某人,某种行事,能够使小民比较容易地活下去,我们就说是好,反之就说是坏。……其内涵是承认‘人’的价值,推重都能活得好的理想。” 实实在在为百姓做一些事情,政治如此,法律也如此。
这样,你还会说苏力先生是在回避现实的问题,所以才扎到“不疼不痒”的基层去考察研究基层问题么?把切“小民”之身的法律问题当做“不疼不痒”,那什么才叫“疼”?什么才叫“痒”?
三
才上大一,还未接触诉讼法,读书的时候,自然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苏力先生说:“审判委员会是我国法院内部的少数正式审判制度之一,并且作为审判制度来说在目前中国基层法院其功能至少具有相当合理性。” 我对审判委员会制度还不能全然了解。此外,书中还提到,“在法院内部出现了事实上的审级制度,特别是在一些疑难、复杂和重大案件上。一级法院的审判决定实际上成为一个在该法院内部逐级审判过程的产物”, 我也不大理解——或者说即使我理解也不敢相信——我只把书中的观点看成一种文字表述。只读书,没有实际的体验,我对任何调查出来的结论性观点都持有怀疑态度。
我觉得书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我到现实中了解、体验一下,因此我特别期待一次去地方基层法院实习的机会。可现在毕竟没有机会,只好寻找补救措施。我想起我有一个叔叔,是北京市郊区某基层法庭的庭长,我想,读过书,再让他给我讲讲,是否能证实书中的观点呢?于是拨通了他的电话,请教了几个问题。
苏力先生的书中提到:“基层法院第一把手很少直接从法院系统产生,大多是从一些党政机关调进的,他/他们自然会有意无意地将他/她们在党政机关工作的的习性带到法院系统来;再加上中国传统的官本位影响,因此很多学者以及我们都怀疑法官给出的理由在实践中会有很大折扣。”现行制度中,遇到疑难案件,还要奏请上级,厅长、院长报批,而“经过系统的正规法律教育、长期从事司法审判并因此有较高司法水平的法官,在基层法院如果有,其数量也极少。” 那么这些非专业的一把手怎样处理现实中的案件呢?难道要置人民的生命财产于不顾而随意审判么?
叔叔首先肯定,法院、法庭“一把手”由行政体制中非法律出身者担任的现象是常见的,他说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就不是法律专业的,而是由历史专业毕业又进入行政体制的。在当今,这种现象不可避免的,因为中国的司法构架和西方司法不一样。然而,尽管法院院长不是法律专业人士,但是这样的“一把手”,在处理法律问题的时候,懂得以大局为重,能考虑到案件对地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叔叔说:“懂这个就成了,大方向不会偏离。”至于涉及百姓实际利益生活的小案件,一般不会送交到大领导处理,每个基层法院都有专业精通的副院长,都是法律出身,可以分管各类法庭的审理工作。
临挂电话前,叔叔跟我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你们学生,还有你们老师,包括书上写的那些,都是很理想化的——书上总写应该怎么样,应该依法治国,可实际上行么?很多东西法律没有规定,现实又都是始终这样操作的。你们老师写的书就揭露法院的潜规则,这都不能说的……你想清楚了,在大陆,是权大还是法大?如果想明白这个问题,我就不用解释了。”
虽然“现行制度是什么样的”这个道理我早已明白,但叔叔的话却让我想到很多。首先,他的说话的语气充满了对于学生的不屑,那感觉就像“我不管你是哪个学校的,你们这些学生对于社会总之了解得太少。”甚至直接说:“你们老师书上说的也不对——哪儿有那么简单?”这种口气,从前我和一些企业谈赞助的时候也遇到过,大人们习惯于把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完全当做孩子,然后贴上“过于理想”的标签加以对待。我不是说这位叔叔,而是说大多数和他一样的“社会人士”——或者“基层司法人士”——把自己的“现实”认为是正常的,合理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于是高高在上、理直气壮地鄙视学生的“理想”。这与我们进入法学院、期望通过学习和自己的努力,使国家步入法治轨道的理想恰恰相反了么?我们付出的艰辛、所做的努力都应是让社会、让司法制度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现实的制度和所谓的“潜规则”只是社会发展经过的一个阶段,然而他却认为学生的“理想”是不合理的,法学家研究基层司法现状也是“过于理想”甚至是“无用的”,他们的逻辑是:反正已经这样了,没法改变,你们做那么多干什么?——理想主义者成了脱离现实的无用之辈,向现实妥协甚至沆瀣一气者反倒理直气壮。这就是我们的无奈。
更可悲的是,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很多满怀理想的人,或者说是“法律人”,一旦进入社会,就被现实一点一点地打磨,熟悉进而适应了现实中的规则,最后不知不觉地放弃了当初的理想,然后又反过来成为理想者的阻碍——我的那个叔叔当年是不是也和我一样呢?法治这个理想,好像被许多条绳子纠缠起来,再也挣脱不出现实组成的大网。
想到这儿,我的脑海里忽然生出“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苍凉感——在叔叔这样的法官们眼里,我,法学院的学生,还有苏力老师这样的法学家,也不过是一介书生而已。这样的眼光,也是我们这些“法律人”需要面对的法律现实——他们不是原地不动,而是拒绝了理想——基层司法工作者怀着这样的态度,对于想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我们,也是巨大的挑战啊!由此,我益发感到“送法下乡”的艰难。比起观念上的问题,书中提到的“在地方法官扮演律师角色” “审判委员会的专业性不够强。” 这样的问题,都降低到技术层面了。
四
刚入学的时候,在《北大法律人》上看到关于《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的推荐辞,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不同意他的每一个观点,但我惊异于他能把每篇文章写得这么好看。”读苏力先生的书,我觉得舒服。他的文字太好了。然而心里却又难受着,因为它的每篇文章都怀着悲天悯人之心,直接指向底层民间的现实。随着他严谨的逻辑、有序的分析,慢慢体会那些他所关注的内容,都会因为过于现实,而让人产生揪心的疼——从小习惯于自由散漫地阅读文学书籍的我,对学术著作向来是有些抵触的,拒绝那种死气沉沉的“学院气”。而苏力先生的文章却鲜活明朗,完全没有学院气,你甚至能感觉到字里行间带着感情的呼吸和心的律动!
据说因为喜爱文学,苏力先生当年报考北大的第一志愿是中文系。这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书中引用的话和书下的脚注,不像一般论文那样全是专业书籍和理论报刊。这也能让我感受到苏力先生涉猎的广泛,腹笥的充盈。我倒觉得,他似乎更喜欢读那些文学类的著作和所谓的“杂书”呢。
在我看来,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精神是通过书籍代代相传的,而这种精神,在苏力先生的文字中,始终洋溢着——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悲天悯人之怀是文人的气质,而缜密的思维严谨的逻辑又是法律人的气质,二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于是,就经常能看到他在讲述法律事实时引用一句诗,或者一句古代戏曲的唱词……有时候,我跟同学开玩笑说,如果苏力老师当年上了中文系,一定不比在法学院差吧!
文人和法律人有相同之处,那就是心里大多怀有梦想,坚守着理想的底线。无论走到多么现实多么残酷的社会中,文人、法律人的想法,和其他人都是不一样的。虽说“书生百无一用”,可想想看,历史上尽管也充满了无数以“实际”“现实”标榜而顺应“潜规则”、向“体制”妥协的人,然而坚守道德良知底线、推动社会一点一点缓慢前进的,最终还是那些怀有理想的书生们。虽然这是悲哀的,却不能不让我们感到一丝自豪。
苏力先生说:“恰恰因为法律不可能完全移植,这才给了中国法律人和法学人挑战和机会,才需要中国法律人的创造力,才能使得中国法律人有可能不虚度一生,有可能大显身手,有可能对人类的法治有所贡献。” 这是充满希望的结论——即使希望很渺茫,但是,我还是愿意跟随这支我刚刚加入的 “法律人”的队伍,像苏力老是那样,不断摸索,前行。在这条中国的基层实现法治的道路,确实充满荆棘和险阻,然而我记得鲁迅先生说过的话:“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然而,面对这样微乎其微的结果,“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我想,让书生们去做这一小块儿木炭,也能给铁屋子带来一些温暖吧。
苏力先生和他的弟子们,一定也是这么想的吧。
2010年5月18日凌晨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5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5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5分
安全性:8分
稳定性:4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pdf(396+)
- 值得购买(91+)
- 速度快(648+)
- 图书多(394+)
- 一星好评(70+)
- 情节曲折(177+)
- 赞(119+)
- 中评多(163+)
- 已买(468+)
- 无水印(654+)
- 五星好评(656+)
- 推荐购买(595+)
- 目录完整(263+)
下载评价
- 网友 潘***丽: ( 2024-12-12 19:13:11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扈***洁: ( 2024-12-29 06:39:12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訾***雰: ( 2024-12-16 13:04:10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寇***音: ( 2024-12-24 16:05:57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菱***兰: ( 2024-12-25 14:32:25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瞿***香: ( 2025-01-05 19:57:05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步***青: ( 2024-12-22 09:28:16 )
。。。。。好
- 网友 国***舒: ( 2024-12-27 10:15:01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詹***萍: ( 2024-12-29 18:20:59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孙***美: ( 2025-01-03 16:19:20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戈***玉: ( 2025-01-06 18:03:59 )
特别棒
- 网友 益***琴: ( 2024-12-11 07:20:57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食品安全治理文集(2015年卷)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诗经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9787512413412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24春亮点给力同步跟踪全程检测五年级语文+数学苏教下人教版单元综合分类月考期中期末测试卷(套装共2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赠智能填报 全2册 2023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中国大学专业解读+中国大学简介及录取分数线 高考志愿填报一本通报考大学专业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24版理想树高中必刷题高二下册 历史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课本同步练习题 人教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武则天本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轻食素食小煮意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透过地理看历史:三国篇(解密军事谋划、战略布局、三国鼎力、赤壁之战,围观兵家必争之地。)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外研社精编英汉汉英词典(新)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6分
人物塑造:8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4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6分
章节划分:9分
结构布局:5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6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