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汉翻译高级快车(来华韩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韩汉翻译方向教材)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韩汉翻译高级快车(来华韩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韩汉翻译方向教材)精美图片
》韩汉翻译高级快车(来华韩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韩汉翻译方向教材)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韩汉翻译高级快车(来华韩国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韩汉翻译方向教材)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6195830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1-03
  • 页数:224
  • 价格:49.64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5:52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规范的汉语书面语教学为主,对灵活多样的语境和复杂的口语表达不做深入指导。对汉语书面语语料中呈现的特有结构和特征进行集中的训练,从汉韩同形词的词汇到汉语译文句式的拆分与整合,从基础书面语结构到汉语短语扩展,从韩语的特有句式或语言点到其对应的汉语翻译,都有一定的教学操作与训练。

本教材涉及的语料内容广泛,从时政新闻到商务交际再到文学艺术表达均有涉及,并尽可能地控制了难度,以保证既能给学生呈现出 丰富的汉语书面语语料,又能使其适应在 汉语起步阶段的学习。


书籍目录:

单元 汉语书面语译文中的介词

第1课 介词“以”在汉语译文中的应用

第2课 介词“自”和“由”在汉语译文中的应用

第3课 介词“于”在汉语译文中的应用

第二单元 如何处理汉语译文中的数量短语

第4课 汉语译文中数词和简单量词的使用

第5课 汉语译文中量词的使用

第三单元 文言词汇在汉语译文中的应用

第6课 巧用“其”和“之”

第7课 巧用“何、尚、颇、则”

第四单元 汉语译文中的“着、了、过”问题

第8课 汉语译文中的“了”和“过”

第9课 汉语译文中的“着”和句子时态

第五单元 汉语译文中的短语与“形式动词”

0课 汉语译文中的短语搭配与扩展

1课 汉语译文中的“形式动词”

第六单元 汉语译文中的连词

2课 汉语译文中的连词(一)

3课 汉语译文中的连词(二)

第七单元 “所”字结构、被动句和使令句

4课 “所”字结构和被动句

5课 使令句

第八单元 汉语译文中的比较句和存现句

6课 汉语译文中的比较句

7课 汉语译文中的存现句

第九单元 汉语译文的拆分和结构变化

8课 汉语译文的拆分

9课 汉语译文中的“……的+VP”结构

第十单元 汉语译文的节奏和韵律

第20课 认识汉语的节奏和韵律

第21课 汉语译文的节奏和韵律处理

第十一单元 不同语你的韩汉翻译

第22课 新闻语体的韩汉翻译

第23课 一般学术语体的韩汉翻译

第24课 商务语体的韩汉翻译

参考答案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教材以规范的汉语书面语教学为主,对灵活多样的语境和复杂的口语表达不做深入指导。对汉语书面语语料中呈现的特有结构和特征进行集中的训练,从汉韩同形词的词汇到汉语译文句式的拆分与整合,从基础书面语结构到汉语短语扩展,从韩语的特有句式或语言点到其对应的汉语翻译,都有一定的教学操作与训练。 本教材涉及的语料内容广泛,从时政新闻到商务交际再到文学艺术表达均有涉及,并尽可能地控制了难度,以保证既能给学生呈现出最丰富的汉语书面语语料,又能使其适应在高级汉语起步阶段的学习。


精彩短评:

  • 作者:春暖花开 发布时间:2010-01-22 19:35:40

    这本书没什么新意 只是把其他书籍和曾经用过的处理方法 不过还算全面

  • 作者:Alchian花生 发布时间:2012-06-06 20:17:58

    有一款有无尽的探索空间,始终能给人挑战,并能最智能地自适应玩家难度的游戏叫生命。

  • 作者:Rachel 发布时间:2019-12-29 07:43:11

    商务英语词汇

  • 作者:松萝 发布时间:2019-09-05 17:09:54

    从苦难的罅隙里抠出的一点点快乐和希望

  • 作者:音符的翅膀 发布时间:2024-04-09 16:17:35

    8.5

  • 作者:觉今非又昨非 发布时间:2020-04-04 11:22:38

    本来角度很好,可惜做的太相对,就是说对双方思想只注意其形式、地位的相似性,而忽视了其差异。即便如此仍能看到当时的文化交流,除了新信徒,接近于各说各话。


深度书评:

  • 现下法律AI的开发和对法律人的影响——全书内容总结兼书评

    作者:筑梦人JERRY 发布时间:2019-04-27 16:23:32

    【书评部分】

    想了解人工智能在法律上的应用这一想法,起源于自己想从事非诉律师的愿望(过去式),在研一上学期法理学课题进行了该方面的学习后,就更想进一步的研究此问题。 当然,读一本从作者角度看起来不过是企业产品宣传册的书籍,肯定不能算是深入的研究。

    作为一本典型的顺应时局出版的文集,本书的表现其实也没那么不堪,虽然废文和偏题不少,但总体上还是能在实践层面给人扫盲。此处撰文,前半部分是对书中关键的结论合书籍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陈述,后半部分是篇幅较大的内容整理,个人理解和书中内容混合着记忆,若有错误尽请谅解。

    首先说优点,本书作为普及性读物,从内容上看,这个任务是达成了。其中既有文章层层递进的论述了一般法律人最关心的“什么样的工作会被取代的问题”(推荐文章《纽约律师眼中的人工智能:到底砸谁的饭碗?》);也有大量实践层面单点应用开发的详解,包括律师辅助决策系统(《民商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研发路径》《律师端决策辅助的应用》)、裁判文书规律总结(《人工智能在公开的裁判文书中能够挖掘什么?》)、法律问答系统(《用问答系统代替人工做法律咨询,距离我们还有多远?》),以及司法行政机构、检察院智能司法、嵌入式法律等。

    如果不想看后面的具体内容框架,这边总结一下书中的几个关键结论:

    (1)法律人工智能的开发:基于新的人工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理论而旧有的非专家系统,只能单点突破,不可能发展出通用人工智能

    (2)实际应用成果:规律总结、法律问答、量刑辅助、文书生成等可以实现

    (3)AI的黑箱:黑箱和人脑一样,因为非线性的工作方式难以被观测,但这也是其有无限可能的原因。未来不排除以AI解读AI黑箱的方法。

    (4)工作替代问题:经验性的工作(文章中称为“模式识别”),如法律策略的制定,客户和第三方间的信息传递等,几乎不可能取代。这其中还包括交流的工作。重复机械的数据搜索、文书制作等实习生工作易消失。(消失的时间,要考虑机械使用成本的降低,否则机器也无法普及)

    接下来就是本书的问题。第一,本书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作者水平参差不齐的毛病,法官、法官助理、产品经理、律师、学者什么都有,放在一起肯定像一锅乱炖。第二,人工智能对象界定不清,虽然全书是说弱AI的,但老是跑到大数据上。第三,内容的体系安排毫无逻辑,目录中的三层意义不大,不同的文章间有大量的知识重复。

    如果让我自己再去界定一下未来AI和法律人可能的关系,我觉得前几天的看到的以色列新出现的法务AI的例子比较有参考价值:LawGeeX公司推出了一款AI产品,其审查合同的准确率和速度均强于该领域的专业自然人。但是AI似乎只能给出合同的问题点,却并不能给出解决方案。这时还是要自然人介入。

    换言之,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服务行业真正有价值的部分,还是要由自然人去完成的。

    【全书内容总结】

    (分成基础层、开发层、应用层去展开,第一层是AI的基础知识,第二层是法律相关AI常识和开发策略,第三层是已经存在的和可能的应用)

    一、基础层

    (一)AI研究基本类别

    1.从关注角度分类:

    内部智能:关注解决方法和应用潜力的智能

    外部智能:关注外部呈现效果的智能

    2.从研究领域分类:

    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NLP)、信息检索、无人车

    3.从人脑和AI智能关系分类:

    符号主义/专家系统:单纯学习模仿专家的智能,输入专家的知识

    计算智能/联结主义:在模仿人脑的基础上,拿数据训练思维

    (二)AI主学科历史发展 

    1950 阿兰图灵 《计算机器与智能》提出图灵测试 30%被实验者无法辨认对面是AI或人,则AI具有智能(30%是图灵预测的2000年AI的思考能力)背后是机器主义理论,机器只有理解才可以学习 

    1956 达特茅斯会谈 约翰·麦卡锡正式提出“人工智能”一词 

    1956 纽厄尔/西蒙-逻辑理论家程序 证明了罗素的38个数学定理 

    1950-1970 符号/专家系统智能时代,强调人工智能去模仿该领域专家的思维方式 但是产生了知识库存有限、知识落后、自学能力差,本质是复制智能而非具备智能 (相比以前的简单算法,专家系统着眼于复杂实际问题的处理) 

    1980 希尔勒 中文房间理论 (反驳机器主义) 不理解也可以学习 

    1980年代 计算人工智能,以人工神经网络、进化计算等,尝试模拟人脑这一混沌系统 提供数据不是为了背数据,而是拿数据训练思维 

    1995 第一个聊天机器人ALICE被开发设计 

    1996 第一个问答系统ELIZA 

    1997 深蓝打败国际象棋大师

    (三)AI主学科的核心问题

    1机器学习理论:相比传统学习,机器学习的关键是找“最优解”,而非固定解答。系统会根据不断的模型训练和反馈自我优化,同时辅之以用户以操作来纠正,包括:

    (1)监督式学习:以真实数据作为机器学习的训练集,就像数学题,给了条件和结果,让机器求规律(主)

    (2)无监督式学习:没有真实数据作为训练集,光给条件,让它自己模拟找结果和规律(辅)

    现状:训练集不一定有效,影响因素也无法穷尽(即要多个训练集)

    2.对人类的模仿:人类的智能在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吗? 答:人脑是一个混沌系统,人的行为的确难以预测,人工神经网络(1980s)是在尝试对其模仿

    3.AI训练中大数据的获取方法: (1)API合作协议(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主体间直接的合作,提供方直接决定开放范围。 (2)网络爬虫:信息需求方依照robots.txt(网站根目录下的文本文件,告诉爬虫允许抓取的内容)自动抓取,不联系供给方。

    4.黑箱问题: AI的黑箱并非用线性逻辑(早期的Symbolic AI是线性可观察),否则上限太低; 黑箱解读可以在人工智能之间实现,即AI解读AI; 对黑箱的监督也可以在数据输入阶段解决。

    二、开发层

    (一)历史发展

    1970 B&Headrick 《关于人工智能和法律推理若干问题的考察》

    1970s Walter 和Bernhard JUDITH律师推理系统 属于归纳推理

    1977 Jeffery Meldman 计算机辅助法律分析系统 同时考虑了演绎/归纳推理

    1981 D·沃特曼 M·皮特森 法律判决辅助系统(LDS) 计算责任赔偿具体价值(第一次模仿专家系统)

    1986 朱华荣、肖开权 《量刑综合平衡与电脑辅助量刑专家系统研究》

    1987 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举办国际人工智能与法律会议

    1993 中山大学 LOA律师办公自动化系统

    武汉大学 实用刑法专家系统(包括定罪、量刑和咨询检索功能)

    1990s 知识工程阶段(不是简单定理+计算机的组合)

    2016 IBM的ROSS机器人被baker&hostetler启用,在破产法、知识产权法领域协助律师

    (二)基础结构

    1.基本目标:给AI属于法律领域的常识,即构建“知识图谱” 找到知识点并构建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2.构建阶段: 属性相似(如罪名等简单关键词)——文本相似(具体法条、案例细节的匹配)——要素相似(构成要件,“持械”和各种工具的对应)

    3.趋势:从“专家系统”到“人工神经网络”,以往是定好知识和算法得到结论,现在是输入数据得到算法

    (三)AI与法学——AI对法学的意义

    核心任务:不是直接给我们答案,而是为我们的决策找到依据

    (1)方法论的思维(提供跨学科思维)

    (2)提供了思想实验手段(即对手段本身的研究)

    (3)辅助司法审判(检索上提供帮助)

    (4)促进司法公正(类似嵌入式司法,不公正的判决在系统中走不通)

    (5)辅助立法活动(伦敦大学 Imperial学院的逻辑程序进行了宪法审核)

    (6)保持知识水平稳定(不因失去专家而失去专家的思维和知识)

    (7)AI识别需求倒逼法律行业用词规范化

    (四)技术突破的难与易

    1.困难

    (1)AI无法完全获取 准确法律信息: 一方面裁判文书的自然语言转机器语言工作量十分庞大,另一方面各个单位的数据存在一定获取的障碍;且数据整理工作其实是法官等司法工作人员的工作累赘,数据输入可能是敷衍的

    (2)AI无法理解自然语言对法律表达的差异(AI推理的前提就不统一)

    【法律和围棋对比: (1)围棋是完美信息博弈,不完美信息博弈难突破(反例:2017德州扑克机器人“冷扑大师”) (2)法律不像围棋一样,给AI明确的目标】

    2.优势

    (1)对象相对明确(判决) (2)前提相对明确(法条) (3)法律推理的逻辑性强 (4)法律知识的资料量充足

    (五)研发策略

    1司法行政信息化领域:站在法、检数据之基础上(以司法鉴定为例,统计鉴定人、专家辅助人出庭情况,总结鉴定所评价情况)

    2检察院信息系统:重点在于“类案”分析和识别,要AI自我总结规律(类似群案分析)

    3律师辅助办案系统-民商事:

    过去的困难:非结构化数据开发难度大+系统逻辑建构不明确+系统场景设计高度同质化

    研究对象确定:简易型案件为主,复杂型为辅

    【何为简易案件?即该领域知识相对自我完备;该领域需要法律专业知识;该领域的难点在于深度而非广度;该领域专家争论少;该领域不需要大量的常识性知识】

    建构方法:

    第一步,一方面要构建数据结构树,按照诉讼请求、法律关系、法律规范、案件事实和法律结论的固定要点整理裁判思维; 另一方面要选择论证思路和方法,可以选择德国方法(简单案件用归入法,复杂案件用相关性分析)或者我国方法(构建先原则后例外的思维模式)

    第二步:一方面要使提取的要件标准化(法律层面),即上述固定要点表述同意(P171表1);另一方面在文书中提取的类案关键词要科学化(事实层面)

    第三步:上述两步的整合

    4律师端决策辅助系统---刑事

    实际应用:以交通肇事罪为例,量刑辅助系统通过考虑不同要素来决定可能的刑期 先个案,之后群案,最后排除干扰项(例外,如交通肇事罪刚实施时判的重)

    5智慧法院建设(从吉林和四川的报告抽取)

    目标:为当事人提供立案风险分析服务 (仅记录需要计算的AI特别能力,其他法律援助服务略去)

    6智能问答系统

    策略:基于FAQ思维开发(下述第二种)

    【问答系统的开发策略: 基于模拟——找到答案库中与问题完全对应的答案; 基于问答对(FAQ)——找到最为相似的问题,即相似度计算法 基于自由文本——通过搜索技术在网上搜 基于结构化数据——让计算机理解文本的语义】

    路径:问题分类(民事/刑事?)——关键词摘取——问题检索(相似度计算法找问题)——答案筛选

    三、应用层

    (一)司法应用

    1.法律检索 技术核心:用搜索“关键词的要素”取代搜索“关键词”

    (如以前搜索“申请非法证据排除”是一个关键词,现在拆成申请/非法/证据三个要素分析)

    前景:不能完全取代小样本分析,个案的价值判断和例外的发现依赖于后者

    2.协助判案

    (1)中国-华宇元典-北京高院-睿法官 (2)中国-华宇元典-检查院-晓督 (3)中国-华宇元典-网站首页“法官怎么判”-量刑辅助系统 (4)美国-COMPAS量刑和保释法官辅助

    3.纠纷解决

    (1)ODR(online dispute resolution):在群案处理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对新的案件自动回复和处理,不用走正式司法途径

    (2)电子法院取证:类型信息的应用,直接采集当事人信息,避免取证拖延

    4.行政人员安排 (主要依托大数据,进行员额制下,法官/书记员/助理的配比测算等一系列问题)

    (二)数据信息

    【基本释义:算法是AI的思维和骨架,数据则是AI的知识。数据即是AI进行深度学习的训练集,此时就产生了对用户信息侵犯的问题。数据授权可以通过API模式实现,即“用户同意(给平台1)+平台同意(给平台2)+用户同意(给平台2)”——from新浪微博诉脉脉抓取用户信息纠纷】

    1.法官/律师的评价系统(引入社交媒体数据作为评价依据)

    2.裁判文书数据挖掘 解释:取代传统的验证性分析,自动搜索隐藏于其中的有特殊关系性的信息和知识。 意义在于:预测某类纠纷增长+揭示行业风险+精准案例信息实时推送+修法提供数据支持(英国修法有过尝试)

    (三)商务实用

    1.嵌入式法律:即侵权发生前进行预防 (eg汽车开动时自动测试酒驾,如酒驾就不给启动)

    2.智能合约:合同执行不经过人手,避免纠纷产生

    3.法律问答系统:

    ROSS、DonotPay(处理停车罚单上诉案件和航班延误赔款)、Neota Logic之决策树算法(域外); 法狗狗、法小淘(国内)。

  • 卸下完美 成为自己

    作者: 发布时间:2014-05-25 23:52:11

    落笔之前,忽然觉得有意思的一件事,书名《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然而这段日子,种种主观客观的拖延,无非是希望能在一个完整无外人外事打扰的整个周末,将这本书细细品读,写出一篇“好”书评。一个“好”字,已经照见内心的细微深处,对于完美,乃至完美背后的爱和认同。笔还没起,对应这篇迟迟未起笔的书评,焦虑,恐惧,倒是齐齐现身,弥漫在血液里,烧灼着末梢神经,若不仔细分辨,并不明显。却又如鬼魅缠身,若隐若现的起伏于每一次夜深人静。

    经朋友介绍,从爱的六个谎言开始关注武老师,不知不觉已经是7年。常年追随武老师的博客,学到了很多。

    这本书,看起来是写一个人如何面对种种内在情绪,实际上,是在写人际关系中的种种细微精妙之处的道理。透过人际关系,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关系,往往能折射出我们所承载的经验和内在模式。读这本书让人更加充实全面的理解——头脑上的理解还远不足够,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碰触,感同身受的理解——如果你也在读到动容处情不自禁的落泪,感慨,觉得有些言语似乎字字都能穿透你的灵魂深处,那些被外界和常识,尤其是我们身边最最亲密的亲人和爱人以爱之名而禁锢压抑的真实感受,那么,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是一把开启你内心密室的钥匙——放弃做一个假面好人,温柔的爱和拥抱最真实的自己,即使它已经在多年的逃避中异化成伏在暗处撕咬你的怪兽,也会在你的靠近和觉知下,回归最初那个受伤的幼童,然后成为你自我和解的一部分。

    坏习惯是我们内心深处未完成的欲求。

    坏是人们对一些理性层面的不接受的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贴上的头脑式标签。然而每一个所谓的坏习惯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心里动因。重如赌博,性,毒品。轻如烟酒,游戏,购物,各种成瘾症和强迫症,都能成为转化痛苦和空虚的慰藉。深陷其中的人未必不清楚长远的危害,更有可能在一面无法戒除的同时一面产生自我否定的消极情绪。然而在那个当下,那些触手可及的欢愉,确实有如赋予魔力,让人无法抗拒。

    抗拒,不是出路。

    武老师在这里给出了解读。抗拒,消除,控制意味着内在自我的对抗,否认和损毁。除了消耗掉更多能量,其实并不容易达到初衷的目的。记得听罗辑思维的时候,老罗说过一句话:“请你现在想办法不要去想一只大象”。这时候无论你多努力,脑子里出现的仍然是一只象。有那么点儿相通的味道。当你用尽全力对抗一个所谓的坏习惯的事情,实际上也就是你把更多的能量用到这个焦点上。

    就我自身而言,作为一个女生,最大的问题就是一身肥肉。虽然也曾经多次决心减肥,通常都坚持不了太久,而且这几年还有越来越胖的趋势。有些女性朋友会好心的劝诫我要少吃,实际上在这点上我自己的认识是,我本身未必是个贪吃的人,但是它可以很直接快速有效的填补我长久以来在情感上的匮乏。以至于到后面就变成了有任何不开心,压力,疲惫,都会以食物作为第一补给。在不断变胖的同时,也给自己不容易得到异性青睐找到很好的借口——总之我就是胖么。男生都喜欢苗条的么。一路胖下去,身体开始承载负荷,依然找不到减肥的动力,同时每次吃饭又感到罪恶和焦虑。

    愤怒是我们感到外界入侵的警示。

    最近有一个事儿挺典型。我婆婆。

    婆婆照理应该算是业界良心的好婆婆了。每次我们周末去看他们。总是烧一桌子菜,把新的好的菜堆到我们面前,而他们老俩就打扫剩的,这感觉首先就让人不好意思啊。婆婆喜欢给我们夹菜,不管三七二十一,瞬间半盘炒菜能拨到我碗里,大闸蟹能给塞三只,大块红烧肉半碗……每次如此人就变得好有压力。到后来我就委婉的说,妈,我吃不掉……她总是一边欢天喜地得说,吃的掉,吃的掉,然后一边又拨半盘菜……没办法,跟我老公求助劝她,在历经一年的夹菜强迫症反复发作和负隅顽抗的言语劝说中,直到我常常胃胀气查出慢性胃炎,她终于收手了。

    还有其他很多衣住行方面有相似的行径,暂且按下不表。

    按说,这样的无微不至的母性关怀,比起很多网上的婆媳来说,我应该满足。她爱她的儿子,也对我很照顾,恨不得帮我们把一切都给包办好了,包括我们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床上铺什么床单,家里用什么家具……可是,她没有看到我们的真实存在。作为三十多岁的人,我们需要自己的去决定,选择,体验我们的人生。小到今天我们想吃大餐还是吃泡面,大到我们将来想要做什么样的事业,无论这经历是好是坏,我们都需要去承担,去体验,遵循自己的内心,才能成长为一个更有力量的完整的人。

    一句不曾用心注视的想当然的“为你好”,只让人更萌生羞愧,继而愤怒。

    可是要如何表达,能让婆婆认识到这样并不是帮我们而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困扰呢。把这股压抑在内心的戾气发出来,必然是伤人伤己。

    喜欢武老师引荐的那句“不含敌意的坚决”。这也是我们面临一切重要关系在出现意见分歧时,表达个人欲求的特别好的方法。

    悲伤是我们面临失去和未完成的遗憾和不舍。

    九年前,在我最好的时光,曾经有三年的时间用来追求理想,远离家乡来到上海考研。那个专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可以说是500人取30的比例。拼出了百分之两百的努力,费劲全部的精力和心血,种种原因叠加在一起,仍未能遂愿。

    从小到大一路学业所谓优秀的我,在那个时候,迷失了。

    不仅是迷失于考研失利,更是迷失于在作为一起为理想而战的研友在这场比赛中的不择手段和丑恶阴暗。而后在上海找工作的不顺利和对一位大学同学表达爱慕被拒。抑郁随即上门,约有一年的时间里,昼夜颠倒,自卑自怜,不想见任何人。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关注武老师的博客,以求溺水自救。

    这段往事的影响之深,破坏性之强,到今天还留有余震。最明显的就是排斥过于热络的关系。再也无法回到九年前那个热情又温暖,对人毫无芥蒂的小女孩了。

    读到这个章节的时候非常动容,好像积压在内心深处多年的悲愤和不甘一下涌上来,大哭了一场,告诉自己,对人诚恳善良不是你的错,失去的就是失去了,请你好好爱自己。

    内疚是在一段关系中付出和给予的失衡。

    我和老公曾一度出现情感危机。

    依前文所述,老公是在一对极度付出的父母尤其是极度付出的母亲身边长大的人,三十多年的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我从上大学开始,远离家乡,独自在外已经超过了十年。这意味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有极大的反差。不得不承认,第一次和他回家见他爸妈,那种无微不至的热情,久违的一家人一起吃饭的家庭生活,我是如此羡慕。而我身上那股长期漂泊在外,自由而独立的特质,也是老公内心深处可望不可及的部分。

    而这样相互羡慕的基础却成了我们婚后不可避免的暗礁。他继续扮演他在父母身边的角色,对现实生活中琐碎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毫无概念,更多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天上上网,研究拍照,。和他形成对比的,是我每天来回三个小时的上下班路程和无休止的加班,每当一回到家看到屋子一团乱,他对着电脑屏,活的自得其乐。一向温顺的我变得脾气越来越暴。内心的天平开始不断倾斜失衡。

    我学着自我观察,毕竟,是我自己选择了这样的关系,而结婚之前也知道他怎样的人,为什么还是选择了走向婚姻,如果意识层面的我感到不平衡,那么潜意识层面的我又有怎样的动机和需求。

    因为是我自己选择做一个清白的圣母。就像武老师说的,追求一种道德的制高点,可以在任何问题面前把错误的矛头指到对方头上。

    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开始请老公和我一起做很多事,发现老公其实是非常乐意的,学烧菜,学打扫房间,学照顾猫。他跟我说,以前他不是不想做,但是没人教他,妈都直接帮他做好了,他也常常感到面对现实生活的时候无能无力,现在能跟我一起学是很开心的。

    在彼此的付出和收获中,我们彼此的心被滋养了,淡淡的温暖。

    恐惧是面对未知的焦虑。

    更多的恐惧并不一定是恐怖片儿的那种,它或大或小,若隐若现,简直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

    每个人恐惧的点也不一样。

    我的恐惧在于金钱。自我分析这跟我爸他老人家有断不开的关系。我爸小时候受穷太厉害,结果他就变成了一个特别看重钱的人,他总觉得人有钱才能活的幸福。这导致我很多年一方面瞧不起我他,总觉得他把钱看得比我和我妈重要,另一方面我自己对钱的态度很纠结,这让我多年活在一种工作异常辛苦却收入异常低的状态里。

    直到很多年以后开始了解心理学,了解到其实我爸爸也很可怜,小时候吃不上喝不上的经历成为他心里一块补不上的黑洞,于是一直觉得有钱很重要。神奇的是在我开始理解并原谅他之后,我的生活也开始变化,工作变好,薪资也好了很多很多,内心的和解最终会外化到个人的生活中来,并不是玄虚的说法,因为信条的改变会让人在选择和行动上有相应变化。

    见识过的身边人,有人的恐惧点在于健康,比如口腔溃疡了就全盘崩溃天下大乱;有人在于安全,会觉得无论是坐飞机坐火车坐电梯甚至走路在街上都总害怕有意外发生;有的人在于人际,对于别人哪怕皱一下眉都担心是跟自己有关,敏感而焦灼;有的人在于情感,有对象的担心对方有一天会不再爱自己,没有对象的担心自己会一直找不到爱的人。

    然而一切的恐惧,大抵殊途同归,都是因为我们过往或正在经历的事,潜意识试图告诉我们有不妥之处,请聆听内心。

    最后提一下,这次的新书是以旧作《心灵的七种兵器》的理论基础为主线,引入相关真实案例和更多侧面的补充知识而成的。比从前更加丰富充实。单独每文章都很棒,有些曾经在武老师的博客上有刊载,但整体的编排有点散,并不是章节内的文章能前后顺应且每一篇文章都恰如其份的支撑该章节的核心论述。对常年跟随武老师的老读者来说ok,但新读者看起来可能会有点混乱。

    成为更真实的自己,这是一句说来简单,却值得我们一生追寻的事。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8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9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3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8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8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速度快(460+)
  • 还行吧(341+)
  • 购买多(608+)
  • 藏书馆(146+)
  • 体验满分(129+)
  • 书籍多(356+)
  • 无盗版(670+)
  • 小说多(145+)
  • 傻瓜式服务(418+)
  • 愉快的找书体验(226+)
  • 四星好评(368+)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雰: ( 2024-12-31 15:33:27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蓬***之: ( 2024-12-27 07:43:33 )

    好棒good

  • 网友 龚***湄: ( 2024-12-19 10:08:10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印***文: ( 2024-12-24 06:08:08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后***之: ( 2024-12-14 01:44:14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濮***彤: ( 2025-01-07 02:03:49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苍***如: ( 2024-12-15 00:39:45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焦***山: ( 2024-12-28 03:27:13 )

    不错。。。。。

  • 网友 丁***菱: ( 2024-12-16 19:08:41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方***旋: ( 2024-12-24 21:40:55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