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正版育儿书籍父母家庭教育家长版儿童青春期行为心理学养育男孩女孩育儿情商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吼不叫正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正版育儿书籍父母家庭教育家长版儿童青春期行为心理学养育男孩女孩育儿情商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吼不叫正版精美图片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正版育儿书籍父母家庭教育家长版儿童青春期行为心理学养育男孩女孩育儿情商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吼不叫正版电子书下载地址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正版育儿书籍父母家庭教育家长版儿童青春期行为心理学养育男孩女孩育儿情商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吼不叫正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正版育儿书籍父母家庭教育家长版儿童青春期行为心理学养育男孩女孩育儿情商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吼不叫正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0415557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8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5.6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27:09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拉风风风流倜傥 发布时间:2010-06-09 19:06:39

    簡潔的牛人奮鬥史,不過所謂非牛人也是有愛的。

  • 作者:吴焚舟 发布时间:2024-04-25 18:10:51

    感觉很有趣!

  • 作者:夢醒了 发布时间:2013-11-16 16:47:14

    現實教育。災難讓人一夜成長。

  •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9-04 19:29:27

    画风还不错

  • 作者:小月亮读书 发布时间:2023-09-25 19:45:38

    应该早一点买,比之前家里翻出的任何一本都适合当彩色卡!6个月的阶段读虽然没有发挥这套书的认知功能,但各种形状的挖孔可以让小手指抠呀抠抓呀抓,色彩鲜明轮廓简单的形状变化也很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而最最意外的是《谁在笑呀》这本,读到最后一页摆在小月亮脸前问:谁在笑呀?她就透过那个圆圆的挖孔冲我笑起来!

  • 作者:稚只 发布时间:2020-02-03 12:02:50

    在跳格子一般的阅读过程里,我改写了很多次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最喜欢这个结局:罗密欧过得平凡幸福,从不知世上还有一个朱丽叶。这个结局在P49,以此证明真的买书了:)


深度书评:

  • 心理学家是条狗(附全书摘抄笔记)

    作者:拼客弗洛伊德 发布时间:2014-12-05 11:21:42

    丘吉尔说:“心中的抑郁就像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我却要说:“心理学家的日常就像只狗,一有机会就要撕裂到人性深处。”

    《丘吉尔的黑狗》讲的不止丘吉尔,亦非牛顿、卡夫卡等其他大咖八卦,甚至并非抑郁症这单独一条线。

    在这里,还有精神分析、人格概念和其它。

    它是琐碎的,以至于你一不小心便以为作者写出了局。

    它又是缜密的,如果你认真读上几遍,便会发现各章节之间看似毫无关联,读起来却又是相通的有趣。

    心理学到底是不是科学?这是学术界争论的问题。

    普通人的乐趣,是在于约会心理学书籍的时候,深交那些“人性的,太人性的”东西

    它是心理学家这条狗嘴里抢下来的肉,真实却又血腥,让人难以下咽而又无法视而不见。

    《丘吉尔的黑狗》,心理学家嘴边肉的一种,你有多大勇气品尝,便能从中咀嚼出多少滋味,类于禅宗所谓“白鹭立雪,愚者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是也,附送阅读摘抄笔记一份,各位看官,品不品,全在您了。

    (附全书摘抄笔记)

    ——————————————————————————————

    P2 弗洛伊德认为,想象的活动源自于不满。我们大可这样说,一个凡事快活的人用不着想象,只有不满的人才会。愿望得不到满足,正是想象的原动力,每个想象都是要实现一个愿望,是要修正一个不满意的现实 。

    P4 对某些人来说,忧有症就有如一条鞭子,当忧郁排山倒海而来时,整个人陷入幽暗的谷底,让人感到精疲力竭,完全失去活动能力,因此为了避免掉入这种悲惨的状态,在尚未错乱到无可救药之前,病人非得强迫自己去活动,不让自己有片刻休息或放松,如此一来,反而成就了大部分人无法完成的大事,这一切都因为他不能让自己停下来,一停下来也就完了,到底有多少人的伟大成就和忧郁症的频频发作有关,我们无法确知,因为一般来说,多数人都将这种事情掩饰得很好。

    第 一 章 丘吉尔这个人

    P8 谈到“外向”与“内向”,将这两个词引进心理学的,还要拜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CG Jung)之赐。这两个词的广义用法,多数人都不会陌生。外向,指的是一个人的主要性向较偏重于外在世界的事务与现象。一个基本上属于外向的人,较少关照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不太在意抽象、理念或哲学上的幽微。这种人感兴趣的是行动而非思想,碰到烦恼时,会找事情去做,好让自己跳脱出来,而不太会去探索内心,去找出压力的来源。

    P12 一个人的先天遗传有可能使他具有忧郁症的倾向,但是否会发作,早年的家庭生活却居于关键。站在精神分析的立场,每个人天生各异,对于环境影响的响应方式也不尽相同。理想的抚育是没有固定蓝图的,因为天下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

    P13 跟正常人不同,忧郁症患者脆弱得多。只要外在世界有一件事情出了问题,他们就可能掉入失望的深渊。这时候,即使有人安慰,对他们来说,可能也于事无补。一旦陷人忧郁,绝望,排斥,失落,都有可能扣动扳机,击发一波万念俱灰的反应。因为这种人缺乏自尊的内在资源, 在内心的深层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或被人嫌弃,那么外在的否定只要来上―次,就会将忧郁的负面信念带到表层;短期之内,旁人再多的鼓励与安慰,也难以让他重拾自己的存在价值。 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这种倾向根植于早期不良的亲子关系。依正常的情况,在哺乳的过程中,孩子吸收到爱。有人疼爱、拥抱,有人陪着玩耍,孩子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活泼泼的自我价值感,因而能够超越童年的挫折与失落,即使感到悲伤,也只是短暂的,并维持一种信念:这个世界到底还是一块乐土,是自己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一般来说,这种信念将可以维持一生。 另一方面,一个既不受到疼爱又处处遭到拒绝、冷落的孩子,就无法产生这种信念。这样的孩子,就算以后有过一段成功与快乐的时光,仍然很难让他们相信,自己是受人喜爱的,也无法因此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终其一生,不是追求权力、征服女人,就是累积财富,临到最后,往往发现一切都属徒劳。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身为一个人,在他们的内在从来没有产生过自我的价值感,而这种失落,再多外在的成功也补偿不了。

    P14 身为一个人,在他们的内在从来没有产生过自我的价值感,而这种失落,再多外在的成功也补偿不了。

    P18 来自于母亲或其他人的爱,一个快乐的孩子,通常是不会去问“为什么”的,他总觉得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只有幼年缺乏足够爱的人,当他发现居然有人深深关爱着他时,才会感觉到惊讶;别的孩子视为当然的爱,降临到他身上时,他也会去追索原因。对于别人对自己的爱,罹患忧郁症的人就会自问:“为什么?”旁人对他们的尊敬、畏惧、崇拜,他们都会当之无愧,但对于爱,他们却不敢奢求。许多患忧郁症的人,只有在自己的成就获得肯定,或自己的付出足够多时,才会觉得被爱是应得的,是一种回报。任何人之所以爱我,是因为爱我这个人。这种想法,对忧郁气质的人来说是不存在的。我们全都需要母亲那种无条件、非理性的接纳,婴儿所需要的爱与接纳,大部分做母亲的更会倾心相授,但所有这些,丘吉尔都没有得到。

    P21 深信自己“与众不同,用精神分析的术语来说,就是反映所谓的“婴儿万能”(infantile omnipotence)。精神分析学假设,有充分理由可以相信,婴儿对于自己之来到这个世界,颇有点自命不凡。人生下来的时候,处于十足无能的状态,为了要保护他,就得寸步不离地照顾呵护,这种无能反而让他产生一种错觉:自己是拥有大能的。因为,婴儿是有求必应的。婴儿要喂要穿、要百般周到,在正常情况下,他的要求,自有一堆心甘情愿的奴隶忙着打点。稍微长大一点,孩子会渐渐了解,自己的愿望并非永远都是不可违逆的,有时候,别人的需求还会更为优先,这种情形,在家里还有其他孩子时尤其常见,兄弟姐妹的竞争,闹成团,孩子很快就会明白,自己其实不是宇宙的中心这种情绪发展的早期阶段,独生子女往往难以跳脱。 …… 矛盾的是,独生子即使遭到冷落,还是会产生万能的感觉。在人生的最初时期,孩子所需要的那种全心照顾与接纳,如果无法获得满足,就会产生失落感与饥渴感,等到长大以后,便可能尽力去营造各种条件,务使自己最微不足道的要求都能立即如愿,而稍有不如意,就会形之于色。

    P23 孩子的感情从父母亲那里得不到满足或有所欠缺.对于这种挫折通常会报之以敌意。最“难缠”.行为最乖张的孩子,往往都是那些不受人爱的,他们对权威也总是充满敌意,温斯顿丘吉尔不例外。但即使最叛逆.最别扭的孩子,在他们的想象中,对父母亲还是会保留一幅他们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画像。理想中的父母,一律都是慈祥温柔善体人意,借以平衡负面的权威形象:冷漠、凶狠、漠不关心。孩子对父母的真性情所知越少或难得近身体验,这种双重印象就维持得越久。真性情的父母就是真性情的人:有时慈祥,有时不耐烦,有时善解人意,有时漠不关心。在一个正常的家庭中,孩子能够在近身接触中长大,很快就会将“好”印象与“坏”印象整合,并以己而推人,了解到爱与恨、善与恶是无法截然分开的。精神科医生就常发现,行为偏差或情绪失调的孩子,父母亲明明是冷漠.凶恶,他们却坚信,这些“坏”父母其实是好”的,并把父母亲的过错归之于自己身上。将父母亲理想化,这种心态具有某种防卫与保护的作用。年幼的孩子弱小而无助,如果相信确实没有大人在爱他、支持他、引导他,那将会是无法承受的重负,如果情形果真是如此,他就会自己去想象出这样的大人来。

    P26 忧郁与敌意之间确实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这方面的发现,还是得归功于弗洛伊德。感情上匮乏的孩子,后来之所以会饱受忧郁之苦不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敌意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于那些造成自己匮乏人,他虽然讨厌,却不能表现出来,因为他有求于他们,何况就算表达出来了,往往只会遭到更严重的剥夺。忧郁症发作时,转而跟自己作对的敌意,会使患者贬低自己,或认为自己―无是处。正是这种处理敌意的困扰,迫使某些忧郁症患者向外界去寻找敌人,将一肚子发泄有理的怨气投射出去,以纾解内在的压力 ……如果碰到个好战的敌手,对他极尽挑衅之能事,而他既无可回避,又认为对方确属恶,就会激发他内在强烈的斗性 ……忧郁症患者如果能够不断与邪恶的敌人战斗,忧郁也就伤害不到他了。问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对手往往不够邪恶,忧郁症患者内心的敌意反而成了自己的良心之痛。

    P34 人生在世,没有哪个人是宇宙的中心。早先我们谈到过,心理结构类似丘吉尔的人对于这点,可就弄不太清楚了。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他们缺少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互动,最初是与父母,其次是与其他的人,以致他们始终停留在自我中心导向,亦即自恋。婴儿刚来到世界上时,处于种唯我独尊的状态;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进展到较为成熟的情绪制约,不仅了解别人也有欲望与需要,同样也会明白,自己的欲望与需求必须跟其他人互动,既要满足自己也要满足别人。从小在这方面就匮乏的孩子,无由形成这种概念,其结果是,只知道一味地要求别人,却不知道自己也能相对地给予。对自己的手下败将,丘吉尔通常宽宏大度,但对别人的需求,却始终都是斤斤计较,甚至麻木不仁。他最在乎的,无非是他自己,只因为他从小就不曾获得满足过精神分析将这种性格特征形容为“口腔”(oral)性格,因为婴儿最早的需求就是透过嘴巴得到满足;缺乏如果一直得不到满足“口腔性格的特征就持续维持。……正是由于幼年时连自己的满足都顾不到,始终不足的人往往自私,小孩唯有感情的需要获得满足,日后才能有受有施。

    第 二 章 卡夫卡的自我认同

    P44 自我认同既然意味着差异,那么,自我认同的确认就少不了自尊,一个人处于他人之中,想维护自己,就必须先看重自己……对此,莱恩的评语是:”为了要被人当作一个人看待,自主的自我认同意识就必须坚定,否则的话,对自我认同来说,任何人际关系都会成为一种威胁。“

    P47 绝大多数的婴儿都会经过这个“妄想型精神分裂”(paranoid schizoid)的阶段’再进入另一个有人可以让他信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对贴心照顾的期待如果不致落空,便可以克服因软弱无助而产生的不安。 …… 人活在世间,之所以会被人视为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关键在于权力操之在人,下一步会如何发展,会变成什么样子,完全无法预料,婴儿虽然事事依赖照顾他的人,却也自有方法传达自己的需要;需要如果得到满足,合理而充分,长大之后,在他的心目中,世界就是合理的、充分的。换句话说,饥时得饱,倦时得眠,精神好时有的玩,湿了脏了有的洗换,那么,在外在世界的种种事态与婴儿内在的感受之间,就会有着一种稳定的联系。但是,婴儿的感受如果遭到了忽略,大人想到时才有得吃,想睡时却被弄醒,想玩时又被丢去睡,全凭大人摆弄,又丝毫不顾他的抗议。对这样的一个孩子来说,世界既不可理解又不可预料;对他而言,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能与他的感受相呼应,世界操之于反复无常的巨人之手,而对这些巨人,他又束手无策。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之间存在着这种落差,必将导致强烈的幻想倾向与失落感,既不了解这个世界,又不能从这个世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那就注定了会被逼到自我的角落里去。

    P55 对于自己所爱的人,有的人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贬损得一文不值,之所以如此,似乎是要寻求某些自己极端缺乏的东西:无条件的爱,能够对自己最不堪的部分,毫无保留地接纳;而这种爱与接纳,通常都是随着婴幼儿时期一去不回的。在这些读之令人泄气的信中,卡夫卡正是在寻找这种完全不要求回报的接纳,那种只有母亲对新生儿才有的爱,那种不论婴儿如何哭闹、如何屎尿如何蛮不讲理,都能耐心以对的接纳。在幼年时期若是遭遇过匮乏或忽略,特别是很小的时候,别体会到爱是听话的报酬而非无条件的礼物,精神病人在分析治疗中,透露出这种渴望的情形便相当常见。卡夫卡所需要的,正是一种无需他去顺应别人的人际关系;由于他既无法维护自己的自我认同,又不曾努力去顺应别人的要求,以致在自我认同上,终其一生都找不到出路。

    P60 对于痛苦,像我们般人,大多都会用不同的防护手段加以掩盖;我们戴上面具,假装无所谓;我们欺骗自己,因此也欺骗别人我们扭而曲之,掩而饰之,用酒用性,无非就是要忘记。但也正因为如此,到头来徒然落得庸庸碌碌,毫无创意。

    第 三 章 牛 顿

    P80 婴幼儿时期所面对的不可预测强化扩大了无助感某些天赋高的人,长大之后,对于自己存在的许多面向,便可能想尽办法去掌握与主控……曼纽尔是这样说的:“任何事情,天让的、地下的,全都纳入个紧密的框架中,即使最细微末节的小事,也不让也不让它们任意脱离掌控,而这正是这个焦虑当头的人最迫切的需要。” 与别人缺乏亲密关系,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与自己的情绪也为之断裂;而相对于思想,身体感受才是人类亲密关系更重要的共同基础,因此,孩子与母亲的身体关系若遭到中断,导致不信任感产生,其结果有可能对以后的亲密关系发展形成障碍。在具有某种天赋的人当中,这种不信任虽然剥夺了他与别人的亲密机会,但却可能强化其他方面的能力。 在人类创造性的成就中,抽象的能力就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所谓抽象能力,就是能够将思想与感觉分开,对于概念之间的关系较为敏锐,对于概念所源出的客体则较少关心……性方面的冲动与人际关系的需求,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或许会使人在工作上分心,但感情上的孤独,不论独身与否,往往是与抽象心灵的高度成就不可分的。

    P81 与别人缺乏亲密关系,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与自己的情绪也为之断裂;而相对于思想,身体感受才是人类亲密关系更重要的共同基础,因此,孩子与母亲的身体关系若遭到中断,导致不信任感产生,其结果有可能对以后的亲密关系发展形成障碍。在具有某种天赋的人当中,这种不信任虽然剥夺了他与别人的亲密机会,但却可能强化其他方面的能力。

    第 五 章 奥塞罗与性嫉妒心理学

    P93 爱也好,恨或者嫉妒也罢,在心态上,全都是极度主观的,其强烈的程度,可能跟自己的所为所感全然无关。一个人的想法与感受,如果既无事实根据又跟现实无关,就可以称之为幻觉,并可以将这个人归为精神失常。但是,谈到这类强烈的感情,正常与失常之间其实并有没有一条一成不变的界线。

    第 六 章 成人发展面面观

    P123 一个人一旦退休,往往被视为是因为无能才不得不放弃工作,结果常常引发抑郁症……如果能将退休看成是自我发展与充实的机会,而不是一种失败,对于某些自认为前景暗淡的人来说,乐趣无疑将会大为增加,也能鼓励自己去走出年轻人的路。

    第 七 章 精神分析与创造力

    P136 按照弗洛伊德的推想,做梦的人或许是想要面对或者克服那些焦虑的刺激;用这样的角度来看待梦,反倒比他原来的理论来得更为合理些。

    P142 科学家的目标是要发现外在世界的秩序,艺术家则是要创造自己的内在秩序,亦即从自己的主观经验与感受中发掘意义……这两种形式的创造力,全都是人类天生就具备的”神圣的不满“在推动着。神秘与失序刺激着人类去探索,创造新的假说,为现象界的迷宫带来秩序与形式;但是,神秘与失序也正是人类本性与外在世界的属性。

    第 八 章 戈尔丁的神秘感应

    P151 一个小说家,如果想要写一系列各异其趣的作品,在信仰上或在自我认同上,显然还是以不固定,不僵化为佳。如果还记得的话,济慈写给理查德·伍德豪斯那封有名的信中说:”在诸种存在之中,诗人是最不诗意的,因为他们没有自我认同——他的存在只是不断让人进来,以及去填满别人。“

    第 九 章 荣格的人格概念

    P 162 阐述外向与内向之余,荣格更进一步提出一个观念,指出所谓的“片面发展”会对人格造成扭曲。一个人如果极端外向,完全投入外在世界,将会与心灵的内在世界失去联系。另一方面,一个人如果内向到自我中心的地步,整个人都被自己的心灵产物所占据,就无法让自己适应外在的现实。

    第 十 章 精神分析为何不是一门科学

    P182 若要了解一个人,你就非去了解他的人际关系不可。因为,我们对一个人的认识,是基于他跟别人的比较,以及他跟别人的互动,正如麦克默里所说:“因此,人乃是由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我’只是‘你我’这个复合体的一个元素而已。

    P187 精神分析基本上是一条单行道,其出发点就只是要嘉惠病人,对分析者来说,却是吃力不讨好的,所能得到的,不过是靠专业技术所获得的酬劳而已。但是,精神分析所要求于分析者的,却是一种诉诸直觉,设身处地的了解。由于这种直觉是源于分析者自己主观的、人性的经验,因此,使得他绝不可以采取实验科学家所服膺的态度,亦即超然而不动心的客观,而精神分析之所以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道理在此。

    第十一章 象征心理学:统一与整合的象征

    P204 (维克多·祖克坎德尔说)音乐并非个人禀赋,而是人类基本的属性之一,人之喜爱音乐乃是本性使然。对人来说,音乐之为用,并不在于表现什么东西(如感情),也不是要建立自发性的形式,而是在创造自我。在音乐中,循着某种规则,人体验到自身的一息尚存,而这些规则又是以最纯粹的形式存在着。

    第十二章 真正的天才不是疯子

    P220 就某种程度来说,创造力可以抵挡心理疾病的发作。这一说法,实验心理学就提供了一些支持。研究显示,有创造力的人确实较一般人表现出较多精神疾病的特征,但在应付精神官能的问题上,他们的条件却也比多数人为优。另外又显示,因遗传而有精神分裂倾向的人,其心进特征也是分歧的,正常的时候,是“有创造力的,但若一旦失控,则变成精神分裂典型的“思想失序”。 创造性的活动如果真的有助于抵挡发病,我们也就不难了解,为什么有才华的人会倾其才智献身于创造,而一般人却做不到。天生就有心理疾病倾向的人,内在力量的运作不够均衡;正是这种失衡的力量在扮演推手。对有创作力的作家来说,遭到忧郁的严重侵袭时,投身于创作的活动,正是使他免于坠入深渊的手段。基本上,易患忧1院的人,主要的人格特征就是自尊心特别脆弱。任何人都会因为遭到损失、失败或丧亲之痛而被忧郁缠身于一时,但我们却有正常的遗传,或是在婴幼儿期受到过妥善的照顾,内在拥有自尊的资源,足以支持我们去面对寻常的存在危机。当命运折磨我们时,我们经受痛苦,但却能够重新站起来。我们明白,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会活下去,为新的一天而奋斗。但不论发 ,是严重忧郁倾向的人却没有这种信心。他们的内在缺乏自尊的资源,即使面对的只是小小的挫折.夫妻间的争吵、微不足道的拒绝或一次不理想的考绩,他们都会跌人忧郁的深谷,难以自拔。对于这一类的人,逃离这种状态乃成为生命的当务之急。有些人,譬如说巴尔扎克,就是发了狂般地工作,以困住那头蠢蠢欲动的恶魔。成功与名声多少可以补偿内在的空虚,用外在的资源充实内在的自尊。忧郁之依赖经常性的肯定与成功,就有如上瘾者之依赖药物。忧郁的倾向,基本上是推动创造性成就的力量来源,天赋才能的人利用追求成功以应付自己性格上的弱点,其实是不难理解的。 但是,忧郁倾向并非唯一的心理失能,精神科医生称之为精神分裂病样的人,也属于这一类。这种人一旦发病,就会衍生出多种不同的精神分裂症状

    ……另外,精神分裂病样的人很难营造亲密关系。对于亲密,他们既需要又害怕。他们摆出高不可攀的姿态,无非是要保护脆弱的自我,避免过度的亲密会造成伤害或掩盖了自我

    ……但话又说回来,沉湎于智性追求的人,之所以逃避亲密关系与其说是害怕受到伤害,不如说是为了要加强自己的生命。总之,思想独立与感情独立本来就是不可分的

    ……有些人,在人格上无法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但却具有才华,写作便可能成为一种间接的沟通,形成一道对外的出口。但是,不论是害怕自己会发疯,还是害怕会被亲密关系淹没或摧毁,投身于创造性的活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能。创造性的活动基本上是一种统整,使对立得以统一,分歧得到协调。至 少对那些想要创造自己自主性的人来说,他们之所以忘我地创造正是基于一种强烈的需要,亦即免于自我的分崩离析。 兰姆断言,天才不是疯子,“他非受困于自我而是自我的主宰”,在这一点上,他是对的;但是,他坚称,“智者之伟大…无论在哪一方面,自会展现出最大的均衡”,在这一点上,他却错了。 谈到天才,失衡也有其地位。迫使男男女女敢于为人所不敢为的力量,经常都是源于外在世界或内在自我的疏离与绝望,献身创造性的活动,未必是有报偿的,而是为了自我的一贯。正如欧文 艾伦普莱斯说的“优美而迷人的音乐、故事或诗歌,人类心灵的力量都是在将痛苦的折磨予以转化。这些资源使我们面对人生无可逃避的磨难时,免于因恐惧而僵化。”

    第十三章 人类为何如此暴力

    P227 基本上,精神变态在感情上是孤立的,纵使在肉体上并非如此,以其他的物种来说,孤立会对危险的刺激产生过度反应,这可以从测量内分泌的反应上得知。人类在童年的早期,尚未学会与同伴相处,就经常表现出不恰当的攻击性反应。有时候,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虽然是正当的,但却因为太弱而无法保护自己;而有的时候,却是以过度的暴力回应,那则是因为看到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威胁。

    第十四章 开放社会中精神医生的责任

    P253 上帝赐给人类自由,条件是要永远保持警醒;如果破坏了这个条件,其罪过立即招致奴役与处罚。

  • 不愧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女性心理小说

    作者:浩天云 发布时间:2023-09-21 10:26:39

    安妮 埃尔诺,202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下看了他5本书,《简单的激情》《羞耻》,《年轻男人》《占据》《写作是一把刀》,不厚,精彩。

    “她以勇气和手术刀般的精确,通过个人记忆揭露根源、异化和集体层面的限制。

    《占据》

    先从安妮埃尔诺的占据这本小说开始读起。这本小说一读,你可能容易喜欢上它,作者这样,一个女性的内心完全直白无疑的展现给了读者。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知道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理由是什么?我想对一个人物内心的真切直白的描写,应该是能够成为其获奖的理由之一的。

    这本小说中女主人公和自己共同生活了6年的男友W.分手了。女主人公给出的理由是“出于倦怠,也由于他热切渴望的共同生活,我给不了”。可是当女主人公得知男友,要搬去和他新接触的女友同居的时候,他的内心又起了另外一层变化。好像她再也没有可以抓住的东西了。至此,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述开始丰富起来。她感觉到仿佛有另外一个女人不请自来的,侵占了她。这是一种痛苦。这是女主人公和W.分手后而感到的痛苦。一方面是 W.的新女友占据了她的位置,另一方面是痛苦占据了她的内心:“一方面是痛苦,另一方面是对这种痛苦的思考确认他分析他,除此之外无法思考任何其他东西”。

    女主人公好像失去了位置,她是谁?她是谁的谁?难道女人只有在在时间的顺序与老去的过程中,才找得到女性的位置?女主人公还经常评估她者老去的迹象,拿来跟自己做对比,这也是一种自我的寻归。

    《简单的激情》

    写一个女子的等待,一个女子对一个男人,的等待。作者也是犟,主人公的心理形态描写的淋漓尽致,妙至纤毫。从去年9月开始,我就只有一件事情:等待他的电话,等待他来。特别是描述女主人公在等男人电话的那一段的心理。把一种急切的,焦虑的,带些狂热的忙乱,带一些不安的恐惧,总之是一种强烈的执念一般的心态,表达的简直太到位了。他这样的心理描写,在以前看过的书中,也许只有斯蒂芬 茨威格的那些十分著名的女性心理小说中才会有这样的表现力度吧。

    女主人公一旦和自己喜欢的男人A.分开的日子里,她往往就会胡思乱想,浮想联翩,他看到报纸上一个美丽的桑巴舞女演员,居然疑心A.很可能就认识她,并且和她有关系。看起来是一个痴情女的表现。但是这未尝不是一种最直白的,最自我的,女性对自己喜欢的一种表达。真正的女性觉醒是不依附于别人的眼光的,可以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就好像本书女主人公所说的那样,“我只是用文字将关于他的存在,将这是通过他的存在,带给我的东西还原出来”。注意这里强调的是“我”,我是绝对的主角和主人公。

    小说《耻辱》故事以父母的一次吵架为开篇。父亲在盛怒之下声称要s掉母亲,这件事给“我”的心灵留下了创伤。有时候我会不自觉的把这件事对外说出去,因此对这件事,其实我的心理感受上是一种“耻辱”的心理观。接下来的叙述,坐着像放一张张幻灯片或者看影集似的,将我的过去的生活碎片和记忆一张张的铺陈出来。在叙述中,作者依然十分注重主人公的主观情感和心理变化的描写,让回忆与现实在叙述中交叉、跳跃。通过女主人公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女性视角,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普通民众生活的一种真实现象。作者正是将主人公个人的生命的储蓄和当时社会时代产生了相互关联的承兑。通篇小说以耻辱的心理形态为主线,以当年父母吵架的事件为中心,铺展蔓延,形成了一个具有广泛思考意义的文本。

    《写作是一把刀》是一本作者的创作随笔杂文,谈到作者自己的创作过程,她并没有那些故作高深似的装,也没有那么多深邃的思想和议题,作者很直白的说:解释自己写作的过程是严肃的,沉重的,所以我要回想写作的过程,讨论协作的风险和限制,是比生活中其他的事情都要困难。不像现在有些作家,一旦谈论起来主义现象,好像云山雾罩,懂得很多,其实文学作品的创作,就是自己独特的情感的艺术展现方式而已。因为觉得多读了几本书,就觉得自己是高明的创作者,也仅仅

    不过是知道的东西略多一点,知识不代表智慧,更代表不了艺术创作。

    安妮 埃尔诺说过,写作是唤醒沉睡中的女性的武器。她的作品多以细腻丰富的女性心理描写为主。她也深深的揭露出女性要有一颗强大而自信的内心。要用自身的力量抛弃传统的束缚,勇敢地追求自由。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9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5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6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epub(191+)
  • 三星好评(482+)
  • 图书多(349+)
  • 推荐购买(497+)
  • 服务好(534+)
  • 愉快的找书体验(652+)

下载评价

  • 网友 车***波: ( 2024-12-29 18:13:51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冉***兮: ( 2024-12-23 16:37:38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寇***音: ( 2024-12-22 11:28:42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益***琴: ( 2024-12-11 06:44:08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堵***洁: ( 2024-12-19 09:08:47 )

    好用,支持

  • 网友 方***旋: ( 2024-12-19 20:38:57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宫***玉: ( 2024-12-31 18:54:26 )

    我说完了。

  • 网友 芮***枫: ( 2024-12-21 02:43:28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索***宸: ( 2024-12-22 11:52:36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常***翠: ( 2024-12-27 16:23:13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权***波: ( 2024-12-21 14:45:08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戈***玉: ( 2025-01-04 12:31:49 )

    特别棒

  • 网友 游***钰: ( 2024-12-25 11:30:22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