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阿桑奇自传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4:48

阿桑奇自传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阿桑奇自传精美图片
》阿桑奇自传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阿桑奇自传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474078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3-7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38.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4:48

内容简介:

史上最大规模泄密事件策划者,继“电报门”后,阿桑奇携斯诺登“棱镜门”再度来袭!阿桑奇放言称:“2013年将曝光逾100万份机密,那些国家无一幸免!”

【“维基解密”创始人唯一亲述自传,译林社独家版权;精选重磅解密文件作为附录】

《阿桑奇自传:不能不说的秘密》追忆了阿桑奇传奇的一生:漂泊而快乐的童年过后,他如何成为少年黑客,勇闯五角大楼?退出“密码朋克”这一精英组织的他,怎样冲破各方阻挠,成功运作自己的泄密组织“维基解密”?让他避难至今的双重性侵指控又缘起何处?本自传特别记叙了阿桑奇的监禁,详细再现他的道德观和政治观的演变。文末独家精选了重量级解密文件作为附录。

★看点一:世界上知晓秘密最多的人,向你吐露有关他自己那些不能不说的秘密

2006年10月4日,阿桑奇建立了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维基解密”。因其“数据源不可追查亦不被审查”,维基解密号称安全级别最高的举报平台。9万份阿富汗战争日志、15万份美军装备记录、40万份伊拉克战争日志、25万份美国外交电报……阿桑奇掌握的海量情报无疑使他成为世界上知晓秘密最多的人。

阿桑奇本身就是个秘密。他是游走法律边缘的黑客罗宾汉,用绵绵不绝的泄密文件不断捻动政要和权贵们的神经。他的那些材料究竟来自哪里?有人怀疑是他自己假造的。阿桑奇在自传中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即使文件是假的,它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证明秘密文件的披露能够加深我们对复杂政治局势的理解。”

阿桑奇自称独立的新闻工作者与自由战士,他的支持者们更是将其奉为人民英雄。可据一些新闻学者透露,阿桑奇曾服务于澳大利亚情报部门,实为反美特工。本书中,阿桑奇详细披露了自己和政府部门的多次交锋,也不避嫌地讲述了他与警方携手破案的过往经历。

★看点二:事发三年,阿桑奇首次开口讲述,让他政治避难直至今日的“双重性侵”指控

阿桑奇红过三次。第一次是在他维基解密事业的巅峰期,经他泄密的关塔那摩监狱手册、驻伊美军误杀平民视频、伊拉克法警虐囚丑闻等在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第三次是现在,身为厄瓜多尔驻英使馆的政治难民,他处境不妙,却协助斯诺登躲避美国的追捕,并声称会替他揭露更多的政府监控计划。至于他为何躲入厄瓜多尔使馆,不得不提到他的第二次走红。他很不愿意提起这件事,“但不管(他)做什么,泄露什么文件,瑞典的案子都是媒体关注的重中之重。”在自传中,他“怀着谅解的精神”花了11页的篇幅首次讲述和A、W两位女性情感纠葛的始末,他感觉“‘美人计’的可能性很大”。今后在别处,他“不会再为各位挖掘更多细节”了。

★看点三:揭秘维基解密之外的阿桑奇:他不仅仅是个黑客

这不是有关阿桑奇和他神秘组织的新闻报道总汇,这不是关于他黑客行动的科幻电影,这是他的自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因为他所从事的工作,铺天盖地的报道恨不得将他描述为一个生来就会编程的外星人。谁都知道他童年漂泊不定,但没人知道他其实乐在其中;谁都知道他转过30多次学,讨厌学校教育,却没人知道他曾有一位十分敬仰的金老师。他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饲养蜜蜂。长大之后他似乎自己就变成了一只蜜蜂,跳着外人无法理解的圆圈舞(黑客程序),采蜜(收集机密),传播花粉(泄密),时不时蜇人。

★看点四:本书出版实属不易,阿桑奇撕毁了本书合约,他不希望读者知道得太多

为了解决维基解密的经费问题,更为了筹措瑞典性侵指控的律师费用,阿桑奇同意写一本自传,顺便宣扬一下他的“战斗宣言”。可洋洋洒洒地完成之后,阿桑奇认为“书的内容对他来说牵扯太多个人私密了。”当全世界38家出版社计划出版本书时,他说他想废除合同。虽然他改变主意了,但他一直都说书写得很好。阿桑奇对本书的评价出版社表示认同,因此遵守合同规定,出版了此书。


书籍目录:

英国出版商声明

禁闭

磁岛

逃亡

第一台电脑

密码朋克

被告

通向未来的数学之路

维基解密的诞生

否极泰来的世界

冰岛

间接谋杀

编辑的全班人马

鲜血

电报门

附录:解密文件


作者介绍:

朱利安·阿桑奇,“维基解密”创始人,主编,生于1971年。因为公布美军装备数据库、关塔那摩监狱手册、机构和企业腐败报告、阿富汗战争日志、伊拉克战争日志、“电报门”等机密文件名噪天下。其中阿富汗战争日志、伊拉克战争日志与“电报门”构成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件泄密。2010年,登上“《时代》读者心中的年度人物”投票榜首位,另获萨姆亚当斯“情报界正直奖”。2011年5月,获颁悉尼和平奖,同年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2013年5月,与维基解密一起被授予“人民选择奖”。曾与苏利特•德赖弗斯合著《地下:电子前线的黑客、疯狂与痴迷的故事》。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阿桑奇自传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阿桑奇自传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阿桑奇自传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我们着手为因特网这个新的信息时代建立一套体系,允许个人也能像企业一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我们编写程序,给大众维护自己权利的能力。这场运动在我的思想甚至是心灵中产生了共鸣:我意识到,通过密码朋克运动,未来的正义可能会取决于我们能否通过因特网在企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之间建立一种平衡。事实上,在我们运用计算机工具前,对隐私的占有是企业、银行和政府的优势,但我们在这里开辟了新的战线,借助信息给予人民更大权力。

当时的因特网就像今天的某些国家一样,是精英审查制度下的产物,计算机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是如此。密码朋克撬开了对外紧锁的大门,因特网终于不再是商业投机主义者和政治压迫势力独有的武器,但这么大的功劳却被忽视了。媒体一天到晚老是念叨哪个哪个黑客就在眼皮底下溜走,或者哪个黑客高手摇身一变成为密码解译者,为保护信息自由而战,还自称媒体就是建立在信息自由的基础之上。从这里就能看出媒体的道德观是多么不堪一击:大部分情况下,媒体对当局赐予的权力心满意足,当因特网时代来临时,并没有为了建立信息自由和反对审查而奋斗。直到今天,媒体都以为科技的演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不去问是怎样才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的。想当初,正是由于密码朋克或斯蒂芬· 利维所谓的“编码叛逆者”的努力,那些想将网络新技术仅仅变为监控民众、卖网赚钱的工具的大企业和政府机构才没有得逞。没有他们的斗争,今天的计算机会预装各种广告,智能手机会嵌入各种监视装置,因特网会在很多方面高压独裁,电子邮件会很容易被拦截,没有隐私可言。大多数媒体评论员都没有看到,当年双方之间的地盘之争是多么激烈,今天很多方面的自由都是当年战役的胜利结果。今天的共识是(密码朋克经常提到),计算机科技在社会变革的斗争中是重要的工具。

各国政府曾经想将密码学非法化,只允许官方为了自己的活动从事密码研究。现在有些政府也就是这样看待维基解密的:他们希望牢牢掌控技术,只为自己的利益服...


1971 年7月3日,我妈妈被送到汤斯维尔的巴塞尔医院,下午三点左右,我出生了。按妈妈的话说,我当时一头黑发,圆圆滚滚,大吵大闹,长得像个小爱斯基摩人。我肯定也从母乳中继承了一颗反抗的心,深信“特立独行”是唯一有权指导人生的精神追求,正是这种精神孕育了我的一生。

别人都说,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克里斯蒂娜(也就是我妈妈)都不喜欢别人指挥她做事,年幼的我很快也继承了这个脾气。外婆还记得我当年是个整天异想天开、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我不想和她争辩,但我觉得可能我小时候就对汤斯维尔陆军基地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


她问道:"真相之重能够将人沉至海底,对不对?真相之重能够压碎你的肋骨。要不然我不告诉他真相,让他被迫接受生活的现实?毕竟儿子可以用自己的双眼来看世界。

"让他承担真相之重吧!"奥列格喊道。


曝光不仅仅是一个行动,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我看来,曝光兼顾理智与情感:你的知识造就了你的人格,国家无权削弱你的人格。很多现代国家都已经忘记,它们的建国基础正是启蒙运动的原则,即知识是自由的保障,国家没有权力随意赐予正义,正义不是权力的施舍。实际上,正义若得以维系,是对权力的约束,我们只有确保政治永远不能完全控制信息,才能保护人民大众。

上面说的是常识。这曾是每个媒体自由的国家中新闻界的第一原则。网络让审查变得更加容易,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删除真相的存在,而网络监视私人信息的方式会让第三帝国的邪恶官僚喜笑颜开。秘密通常是权力的专利,然而在今天,只要有人这么说,不仅会被视为宣扬过时的自由派观点,散播伪民主的谎言,还会露出自己“破坏国家安全”的无政府主义洋尾巴。仔细分析一下美国宪法吧,其中凝聚的原则在今天会被众多美国人视为激进。杰斐逊会被看成国家敌人,麦迪逊会被视为左派游击队分子。

信息解放人类。信息能让我们质问那些希望剥夺我们质问手段和答辩权利的人。维基解密虽然现代气息浓厚,运用先进技术,但在约翰•威尔克斯等18世纪智者的眼中,一定是一个合乎传统、合乎常理的组织。我们因为维护原则而屡受抨击,而很多批评我们的政府被人民选上台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维护相同的原则。我们是人民的制衡局,跨国运营,深信政府和外交官的幕后行为我们完全有知情权。人民选举政府,养着政府,信任政府,是政府的主人。任何放纵自己忘记这点的政府,都会听到人民的声音从每所聊天室里、每个博客中、每条推特短讯上,最终到每个广场上响起,从特拉法加广场到纽约时报广场,四面楚歌,天怒人怨。任何反对这个真相的政府都会灭亡。


我父母有把枪,用来对付山里的蛇。比如,浴盆中就时不时会出现条蛇。有一天我们爬山回家,却发现房子着火了。20 多位当地人站在房子周围,眼看着火苗在游廊四周肆虐,却没有一个人伸手救火。突然间,屋内的弹药爆炸了。我还记得一个邻居放声大笑,嘲笑我们受不了这样热的天气。他们的反应给我的感觉非常阴险,而消防队则用了整整40 分钟才赶到现场。这场火是我第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之前许多年的光影、色彩、琐事我的确也记得,但这场火留下了完全不同的回忆。事件中体现出的人类复杂心态让我从此为之着迷。当地人似乎很乐于看到特立独行的人和敢于冒险的人遭到惩罚。我也可能是平生第一次注意到,权威机构会通过拖延行动来教训当事人,官僚主义会让人变得铁石心肠。他们就那样不管不顾,任凭火“自然烧灭”,我似乎从中瞥见了邪恶在作祟。

地方政府的权力在这场火中表现得一览无遗,而我则被其深深触动了。当看到别人回顾一生,挖掘那些塑造其性格的节点时,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他装腔作势,很反感,但我身为新闻工作者,尤其是在写自传时,这样做还是情有可原的。


权利到底是什么?权利是指人有自由执行可执行的行动。因此,权利也意味着要承担同等的责任。我这里不是同意右翼新闻工作者的意见,不是说当小偷没有承担责任时便失去了权利。而是说如果我们承认某人拥有权利时,我们必须承认自己有义务去保护那份权利。在我写这行字时,世界各地都有儿童饿死。我可以郑重宣布儿童享有吃饱肚子的自由,但如果眼看着他们受饿我却袖手旁观,我的话就一文不值。然而,有些权利得不到实现,得不到实施。专制压迫的政府打压异见人士,诋毁、囚禁、孤立,无所不用其极,就是为了剥夺他们说话的权利,直到将他们单独关押,在一个空荡荡的房间和自己聊天时才会住手。因此,再次回到对正义的追求上来,必须要提到一个看似平庸但最为实质的原则:在一个充满了遮掩、秘密和谎言的世界中,正义赖以生存的基本权利是无法实现的。正是知情权诞生出话语权。将两者放在一起,可以统称为知识沟通交流的权利。

我们应该牢记,哪个权利应该实现,哪个应该忽视,这样的讨论正是政治的范畴所在。直截了当地说吧:我只有一个目标,不是什么新鲜的目标,但是我人生的明确目标,即为营造更加正义的社会做出贡献。我支持的不是全面透明,甚至都不是全面民主,我支持的是正义。我们的贡献在于,在考虑正义和科技的关系时,为必然出现的新原则辩护。我相信,我们对正义有一种天生的渴求,我们对审查有一种天生的反抗。网络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我们对知识有一种责任,我们对信息有一种义务。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对图书馆钟情有加。在数字时代,我们也许同样会明白,我们最终要承担责任,利用科技反抗那些阻止知识或信息公开传播的人。我们不能全靠报纸,因为事实一次又一次证明,报纸既是审查者,也有倾向性。我们不能信任广播,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广告的价值比新闻的价值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因此,计算机时代的出版本质在于在系统允许下完成任务,同时抵制根深蒂固、自我保护的旧有出版惯例。从我们的工作和与媒体的...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史上最大规模泄密事件策划者,继“电报门”后,阿桑奇携斯诺登“棱镜门”再度来袭!阿桑奇放言称:“2013年将曝光逾100万份机密,那些国家无一幸免!”

【“维基解密”创始人唯一亲述自传,译林社独家版权;精选重磅解密文件作为附录】

《阿桑奇自传:不能不说的秘密》追忆了阿桑奇传奇的一生:漂泊而快乐的童年过后,他如何成为少年黑客,勇闯五角大楼?退出“密码朋克”这一精英组织的他,怎样冲破各方阻挠,成功运作自己的泄密组织“维基解密”?让他避难至今的双重性侵指控又缘起何处?本自传特别记叙了阿桑奇的监禁,详细再现他的道德观和政治观的演变。文末独家精选了重量级解密文件作为附录。

★看点一:世界上知晓秘密最多的人,向你吐露有关他自己那些不能不说的秘密

2006年10月4日,阿桑奇建立了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维基解密”。因其“数据源不可追查亦不被审查”,维基解密号称安全级别最高的举报平台。9万份阿富汗战争日志、15万份美军装备记录、40万份伊拉克战争日志、25万份美国外交电报……阿桑奇掌握的海量情报无疑使他成为世界上知晓秘密最多的人。

阿桑奇本身就是个秘密。他是游走法律边缘的黑客罗宾汉,用绵绵不绝的泄密文件不断捻动政要和权贵们的神经。他的那些材料究竟来自哪里?有人怀疑是他自己假造的。阿桑奇在自传中没有回避这个问题:“即使文件是假的,它也提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证明秘密文件的披露能够加深我们对复杂政治局势的理解。”

阿桑奇自称独立的新闻工作者与自由战士,他的支持者们更是将其奉为人民英雄。可据一些新闻学者透露,阿桑奇曾服务于澳大利亚情报部门,实为反美特工。本书中,阿桑奇详细披露了自己和政府部门的多次交锋,也不避嫌地讲述了他与警方携手破案的过往经历。

★看点二:事发三年,阿桑奇首次开口讲述,让他政治避难直至今日的“双重性侵”指控

阿桑奇红过三次。第一次是在他维基解密事业的巅峰期,经他泄密的关塔那摩监狱手册、驻伊美军误杀平民视频、伊拉克法警虐囚丑闻等在全世界掀起轩然大波。第三次是现在,身为厄瓜多尔驻英使馆的政治难民,他处境不妙,却协助斯诺登躲避美国的追捕,并声称会替他揭露更多的政府监控计划。至于他为何躲入厄瓜多尔使馆,不得不提到他的第二次走红。他很不愿意提起这件事,“但不管(他)做什么,泄露什么文件,瑞典的案子都是媒体关注的重中之重。”在自传中,他“怀着谅解的精神”花了11页的篇幅首次讲述和A、W两位女性情感纠葛的始末,他感觉“‘美人计’的可能性很大”。今后在别处,他“不会再为各位挖掘更多细节”了。

★看点三:揭秘维基解密之外的阿桑奇:他不仅仅是个黑客

这不是有关阿桑奇和他神秘组织的新闻报道总汇,这不是关于他黑客行动的科幻电影,这是他的自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回忆自己一路走来的历程。因为他所从事的工作,铺天盖地的报道恨不得将他描述为一个生来就会编程的外星人。谁都知道他童年漂泊不定,但没人知道他其实乐在其中;谁都知道他转过30多次学,讨厌学校教育,却没人知道他曾有一位十分敬仰的金老师。他小时候最大的爱好就是饲养蜜蜂。长大之后他似乎自己就变成了一只蜜蜂,跳着外人无法理解的圆圈舞(黑客程序),采蜜(收集机密),传播花粉(泄密),时不时蜇人。

★看点四:本书出版实属不易,阿桑奇撕毁了本书合约,他不希望读者知道得太多

为了解决维基解密的经费问题,更为了筹措瑞典性侵指控的律师费用,阿桑奇同意写一本自传,顺便宣扬一下他的“战斗宣言”。可洋洋洒洒地完成之后,阿桑奇认为“书的内容对他来说牵扯太多个人私密了。”当全世界38家出版社计划出版本书时,他说他想废除合同。虽然他改变主意了,但他一直都说书写得很好。阿桑奇对本书的评价出版社表示认同,因此遵守合同规定,出版了此书。


精彩短评:

  • 作者:方方土君 发布时间:2013-09-02 12:31:45

    20130831读完:这其实算不上严格意义的自传,更多是个人对自己过去与将来要做的事情的归纳.维基解密不是一个独立的事件而是一系列动作的开始与长远规划.20130827开始,童年!都是童年!

  • 作者:丁小云 发布时间:2014-01-09 21:40:35

    正气满满的一本书……强调一下,是正气,不是正能量……正能量是一种催吐的能量……

  • 作者:Friedrich 发布时间:2018-11-12 21:15:22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召集大家搜集木头,不要给他们分配任务,而是要教会他们对浩瀚海洋心生憧憬。”——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

  • 作者:游萦 发布时间:2013-10-12 03:59:52

    喜欢读索尔仁尼琴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geek,外加成长缺失和极端的不安份。憎恶死水一潭,就身体力行地去抗争。无论他做的是拯救世界还是怪力乱神,还是他缺了那一点英雄主义的自恋感和存在感就不能活,都让我觉得,这种怪胎在本人的评分体系里简直是10分好吗!话说我什么时候才能达成睡了他的夙愿?

  • 作者:malingcat 发布时间:2013-08-15 07:48:12

    维基解密创始人的自传,有自辩,有宣言,文笔不错,激动人心。嬉皮士的孩子,骨子里的自由意识。老一代黑客精神,共享与自由交流。最有意思的部分是,他何以自视为新闻工作者,又如何大加挞伐以纽约时报为首的传统媒体。推荐。

  • 作者:馅子菌 发布时间:2019-01-10 21:23:56

    这本书试图让我们找回失落的快乐,曾经那些在图书馆,书店,家里,别人家里埋头读书不问世事的快乐


深度书评:

  • 令“主流”头疼的光芒——《阿桑奇自传》译者常江专访

    作者:译林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3-08-09 21:27:09

      刊于 北京青年报 2013/08/09 采访/张知依

      这个世界的大多数科技精英,会把其能力转化为个人财富和社会声望,而“维基解密”的创办人朱利安·阿桑奇则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他是个怎样的人?有过怎样的经历?他在追求什么?译林出版社近日出版的《阿桑奇自传》以自述的形式揭开了阿桑奇的秘密。

      本报《每日连载》刊载该书的部分内容后,收到读者的反馈:不仅阿桑奇的故事讲得好,翻译也非常本土化。《青阅读》采访了此书的译者之一、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常江,听他讲述翻译背后的故事,以及一位研究新闻传播的学者对真相与解密的思考。

      (常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师。译著有《在华五十年》、《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媒介经典文本解读》等,著有《帝国的想象与建构:美国早期电影史》等。)

      【翻译是良心活,需要真诚、不计回报的付出】

      青阅读:为什么接手《阿桑奇自传》的翻译工作,是什么吸引了您?两位译者是怎样分工的?

      常江:译林出版社的何本国老师联系我,问我是否愿意翻译阿桑奇的回忆录。此前我翻译过几本书,多为学术著作,非学术类书只一本,也是回忆录——司徒雷登的《在华五十年》(Fifty Years in China)。

      外人也许不知,翻译在国内是极其辛苦、报酬极其微薄的工作,基本相当于义务劳动。我会答应翻译一本书,通常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书的学术价值高,将其译为中文,有助于我的同僚和学生学习、研究;二是书的内容十分重要,对于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变迁、议程有显著的揭示作用。司徒雷登的回忆录和阿桑奇的回忆录,就属于后面这种。这类文献极其重要,关涉人们对历史、社会与文化的理解,因此如果落入不负责任的译者手中,将是知识的重大损失,所以我才会答应。当然,我也同时提出希望和任海龙老师合译,这样能在确保译本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我和海龙是十几年的好朋友,合作方式也很灵活,没有一个简单明晰的分工。但从工作量上看,他承担的内容比我多。

      青阅读:阅读时感觉这本书流畅、本土化,没有所谓“翻译腔”,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经验吗?

      常江:首先感谢谬赞。这与我们的经历和专业有关。海龙和我是北京大学校友,他在英语系接受了系统的语言文学与翻译的训练,后又在联合国劳工组织等机构做过专职翻译,是国内最出色的译者之一。我是搞新闻传播学的,阿桑奇与维基解密及其对全球信息传播系统、权力监督机制产生的影响,是我的专业范畴;同时,新闻系出身、新闻学院任教的我,历来崇尚朴实、流畅的文风,反感炫技式的花哨与华美。 我们的配合可以算是天衣无缝。当然,我们两个都是有丰富的翻译经验的“老手”,分别出版过四五本译著了,对于技术和细节问题,早已轻车熟路。

      这里多说一句吧。其实“没有翻译腔”谁都能做到,一点也不难。通常,多做两遍校译,把别扭的语句好好顺一顺,基本就没问题了。中文是我们的母语,难道母语怎么说顺溜还用别人教吗?翻译是良心活,需要真诚、不计回报的付出。我们两个都各有繁忙的工作,但愿意拿出时间来真诚地做这样一件事,是出于对书籍文明的敬畏之心。我听说现在很多书都是用软件翻译的,难怪文句不通,令人齿冷。

      青阅读: 翻译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否存在专业术语上的障碍?

      常江:似乎没有遇上什么特别的障碍,因为英文原文本身也并不晦涩,比较流畅。专业术语我这里都能解决,实在不行,现在信息检索手段这么多,也能很容易查到。倒是附录部分(编者注:指解密文件)费了些工夫。我们以前都以翻译学术著作为主,佶屈聱牙的英文见得多了,翻译这本书对我们来说反而很享受。

      【阿桑奇本人的声音,是对其的种种阐释中一种必需的平衡】

      青阅读:您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哪里?翻译过程中对哪部分印象深刻?

      常江:阿桑奇和维基解密,从出现在大众视线中那一刻起,一直是被观察、被阐释、被批判的对象。大众、媒体、政府、商业机构,莫不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赋予阿桑奇和维基解密以种种意涵。但是阿桑奇的声音在哪里?他如何诠释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他如何看待外部世界的评价?我想,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就在这里:它给这个出于种种原因无法和世界进行直接沟通的男人一个系统发声的机会,它让大众有机会倾听阿桑奇用属于自己的语调和声音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这是一种平衡,而且是一种必需的平衡。

      给我印象最深的部分是全书的开头,阿桑奇记录自己在监狱中的感受和思考。这些感想和思考,可被视为其价值观的一个全方位的总结,很令人信服,也很动人。一个视自由为生命的男人在失去人身自由的时候做何感想?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青阅读:序言中谈到,阿桑奇签订出版合同之后又反悔,说“写回忆录像卖淫”。这本书真的暴露了他很多隐私吗?

      常江:按照现在人们的“尺度”来看,书中真的没有什么不宜披露的隐私。读过全书后,你就能感觉到,阿桑奇是一个在内心深处对外部世界极不信任的人。有此反悔,并不令人意外。

      青阅读:您认为书里呈现的阿桑奇真实吗?他是怎样一个人?

      常江:我如何认为并不重要,是否真实、多大程度上真实,只有阿桑奇自己知道,哈哈。我是翻译,是意义的搬运工,不制造新的意义。既然是“自传”,意味着很多信息缺乏交叉信源的验证,可能会有对事实的夸大或错述,本书也是一样。

      总体上,阿桑奇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极端自由主义者,这当然与他成长的环境有关。他的母亲年轻的时候就游走于体制的边缘,不但积极参与各种抗议活动(如反战),而且对很多传统价值观(如婚姻、家庭)不屑一顾。他从小就和母亲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并且不断为“主流人群”所排斥。书中有一个细节,讲述他和母亲的老房子失火,消防车来得很晚,邻居也多有幸灾乐祸之意。类似的经历,强化了他的极端自由主义价值观——甚至已经可以被称为无政府主义的价值观。他蔑视权威,并先天将一切机构视作个体的敌人。

      【维基解密的意义在于宣告被确信的事物有可能是可疑的】

      青阅读:在书中阿桑奇提出,网络并没有给普通人带来实质的言论自由,反而给信息强权部门侵犯个人隐私的便利。对此您怎么看?

      常江:网络无论有多么无远弗届的威力,终究只是人类发明,并为人类所用的工具。它所发挥的作用,自然既有可能是解放性的,也有可能是破坏性的。因此,我不赞成剥离开人和环境的因素去孤立地谈论媒介的功能。就像直播卫星的发明让新闻传播有了全球性的影响力,大大拓展了人类的视野,却也为军事机构作侦探、窃听之用一样。在客观上,网络究竟更多发挥了解放性的作用还是破坏性的作用,也是因时、因地而异的。至少在中国,互联网大大拓展了言论自由的边界,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青阅读:书中提到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的爆料事件中,《纽约时报》曾退在维基解密身后,希望这一“异端组织”冲锋在前。这似乎颠覆了西方老牌媒体在大众普遍印象中敢言有担当、为真相战斗不息的形象。作为新闻学院教师,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常江:我们对这样的事要更加全面地看待。传统媒体(如报纸)用爆料、“泄密”等方式与政府产生正面冲突,历史上时有发生,比如1971年的五角大楼泄密案。尽管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以6:3裁定《纽约时报》胜诉,但毕竟报纸在这一过程中承受了巨大的社会压力和诉讼成本,极大影响了日常工作的进展。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十分强大,大部分类似案件,最高法院都会做出有利于媒体的裁决,但打官司终究是耗时、耗力、耗财的事。事实上,即使明知不能胜诉,政府也会毫不犹豫以“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名义将泄密媒体告上法庭,只为用诉讼的繁琐程序来“威慑”媒体,使之以后再遇上类似情况会“嫌麻烦”。在某种意义上,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在此类事件中扮演“泄密者”的角色,其各方面的成本和风险的确比传统媒体要低得多。自媒体“泄密”,传统媒体再跟进做深度报道,资源配置岂非更加优化?

      另外,所谓的“西方老牌媒体”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各有政治倾向的差异。CNN和FOX NEWS,往往对同一事件做出截然不同的阐释。《纽约时报》做此选择,既有历史的积因在,也有现实的考虑在,从常识上,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妥。

      青阅读:阿桑奇、斯诺登这样的解密者给世界带来了什么?他们是否应该被视为英雄?应该如何看待他们的行为?

      常江:尽管阿桑奇和斯诺登两人做的事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他们在本质上并非同一类人。在我看来,斯诺登的行为是出于较为朴素的正义感。他本人曾是中情局雇员,他的揭秘行为也仅止于自己的前东家。对他来说,也许这是实现“自我救赎”的一种方式。而阿桑奇则不同,他的“维基解密”在本质上针对所有机构(包括政府和商业机构)。对于阿桑奇来说,戳穿这些机构的神秘面纱是一种本质的生活方式。

      至于他们是否应该被当作英雄,当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就如同孔夫子到底应不应该被尊为“圣人”呢?恐怕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我想,这才应该是我们理解维基解密的关键所在:它的意义,在于告诉人们一切被确信的事物都有可能是可疑的,在于为人们观察世界、阐释世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或许永不会成为“主流”,却会一直以令“主流”头疼的方式,在人类社会变迁的某些关键的节点上,熠熠生辉。

  • 最危险的“男孩”

    作者:NULLAND 发布时间:2013-11-18 18:53:34

    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就像那个揭露”皇帝新装“的男孩。维基解密的宗旨是建立一个不受任何审查的信息发布平台,在线人和传统媒体之间搭建一个更安全的中间组织。它创立于2006年,至今已披露大量震撼世界的机密文件,其中最有影响力是一段美国武装直升机屠杀伊拉克平民和两位路透社记者的视频。维基解密声明自己不针对某一个国家,它针对的是所有强权组织对真相的封锁和审查。

    这本自传是朱利安•阿桑奇保释期间(受控性侵犯两名瑞典女性)完成的访谈录音整理出来的。阿桑奇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辩护,也不是对维基解密进行解密,而是想把它当成一部团结一代人、建立一种人民与政府之间新关系的宣言。他没有教人怎么干,但尽力去激发人们对自由的热爱,并且号召人们与他一起保卫社会的清廉和透明。他在书前引用的《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话:“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召集大家搜集木头,不要给他们分配任务,而是要教会他们对浩瀚海洋心生憧憬。”

    朱利安•阿桑奇1971年7月3日(与卡夫卡同生日)生于一个澳大利亚朋克家庭,父母原来都是巡回剧团的演员,父母离婚后,他跟随母亲和继父继续在澳大利亚过起流浪生活。他从小就对呆板的体制和官僚作风无法忍受。十六岁的时候,一台计算机使他天生的叛逆精神获得有效的发泄渠道,他成了一位叫“门达克斯”的黑客,开始出没于各种权力运作中心的秘密地带。

    做黑客不仅让他看清了权利运作的方式,更尝到权力为保护自己的利益采取的手段,但他也积累了战胜这些权力机关经验和信心。所有这一切经历都没有磨掉他性格中的桀骜不驯。不过与那些放荡不羁的浪子不同的是,他极其执拗地坚持自己的方向,在这方面他内心的狂热激情甚至可以与美术大师凡高笔下金灿灿的向日葵和麦田的相比——以至于后来与他共事的人里没有一个可以在道德感方面与他比肩,他也因此遭到同伴的憎恨和落井下石。

    在长期与安全局特工较量的经验中,阿桑奇变得有点神经质,对谁也不信任,尤其不信任那些传统媒体里的从业者。他只相信自己的直觉、技术和狂热的激情。有一个趣闻,他没事的时候就训练自己的盲打技术,以防在没有屏幕提示的情况下仍可以控制机器。据说他还学过武术是一位黑带高手。但是他承认自己不擅于照顾自己,特别是与异性相处方面常常弄巧成拙。

    实际上不仅如此,与阿桑奇共事的人大多与他发生过激烈的争执,就在这本自传组织出版的同时,曾经做过维基解密发言人的丹尼尔•多姆沙伊特-伯格也写了一本《维基解密内幕》,其中对阿桑奇作了一个充满恶意的描绘,将他描述为自高自大、无视规则的权力主义者,或者说可恶的独裁者,对他疑神疑鬼的行事作风和伪装方法大加嘲笑。

    阿桑奇则在这本自传里对自己的不遵守规则行事方式作了解释,他蔑视现行知识分子对权力机构的监督规则,那只是一种有限度的监督,而且还只能靠打擦边球求得生存的空间。他希望在世界上建立起真正透明的,没有任何阴谋的新型政治体系。而这种体系靠多姆沙伊特-伯格、《英国卫报》和《纽约时报》的主编这种世上有教养的公共知识分子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此,他嘲笑多姆沙伊特-伯格太喜欢与传统媒体合作,向媒体献媚,甚至把媒体看作安全最后的靠山。后者确实过于相信公众舆论的力量了,但阿桑奇却不相信,他清楚自己在某种情况下甚至会被公众出卖,就像耶稣那样被与盗贼一起钉到十字架上。多姆沙伊特-伯格可没有这种意识。

    还有一件事最能揭示阿桑奇和多姆沙伊特-伯格之间分歧的真相:维基解密揭露的都是强权者的丑闻,所以保护线人的安全就十分重要。在信息加密方面,据朱利安所说,他有一种抹去痕迹、逃避追踪的黑客技术,能够保证所有提供资料的线人的安全,这也是维基解密创建和存在的基础。但是多姆沙伊特-伯格和传统的媒体从业者一样对此加密技术心存疑虑,当他与媒体人一起质疑维基解密的安全问题时,阿桑奇立刻就把他打入不可信任者之列。这不是对他人格的不信任,而是对他技术方面的鄙视。总之,阿桑奇认为传统媒体已死,对监督现代社会的强权黑幕已不称职。

    这本超级黑客自传有很强的煽动性,不能通过引用其中几句名言就呈现其力度。这本书另一部分内容是用来颠覆传统媒体和老式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阿桑奇并没有刻意理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但是他提供的自画像,为新一代公共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榜样。也可以把这本书看作新一代公共知识分子的宣言,他们比那些老式的有教养、讲良知、遵守规则的公知更多保护自己和挫败对方的技术,因而可以发出更尖锐的批评,最终把最有价值的思想注入公众的精神中,从而清除这个社会的弊端。当然,这就会使整个社会产生很大震动。因此,一位澳大利亚记者写的书将阿桑奇称为“世上最危险的人”。

    维基解密揭露的那些政治、金融、宗教、军事、外交的丑闻,其实并不让人惊讶。这些东西有史以来就存在,大家都知道只是没有说破。就像齐泽克所说,所有这些阴谋只是“皇帝的新衣”。维基解密所做的就是把它们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使社会保持透明和清廉,真相得到还原。阿桑奇就是那个解密了皇帝新衣的男孩,总是用一份纯真之心去观察和评论,与谣言和黑幕作战。这是一本战斗性很强的书,因而非常吸引人。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8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6分

  • 实用性:6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6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4分

  • 书籍清晰度:4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 是否包含广告:4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一般般(319+)
  • 简单(637+)
  • 中评多(188+)
  • 下载快(181+)
  • 差评(439+)
  • 小说多(664+)
  • 经典(658+)
  • 引人入胜(154+)
  • 体验好(384+)
  • 内涵好书(167+)
  • 排版满分(509+)

下载评价

  • 网友 邱***洋: ( 2024-12-14 08:13:26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曾***文: ( 2024-12-21 09:06:09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国***舒: ( 2024-12-20 17:31:19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孙***夏: ( 2024-12-24 14:10:43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谢***灵: ( 2024-12-23 05:07:45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焦***山: ( 2024-12-20 19:29:41 )

    不错。。。。。

  • 网友 堵***格: ( 2024-12-31 12:04:04 )

    OK,还可以

  • 网友 郗***兰: ( 2024-12-19 20:41:58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宫***凡: ( 2024-12-15 16:54:01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康***溪: ( 2024-12-29 20:08:11 )

    强烈推荐!!!

  • 网友 仰***兰: ( 2025-01-06 10:17:50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