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书屋 -孙子传——皮波人物·岛系列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5-01-09 19:44:14

孙子传——皮波人物·岛系列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孙子传——皮波人物·岛系列精美图片
》孙子传——皮波人物·岛系列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孙子传——皮波人物·岛系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173612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04
  • 页数:461
  • 价格:26.2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4:14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学语言描绘了兵圣孙武所处的时代和《孙子兵法》十三篇撰写的过程以及孙武为此书亲身实践百胜的战绩,艺术地再现了他与吴王阖闾、名将伍子胥等人以弱吴终胜强楚的历史经验,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深思。本书描写的王公、美妃、将军、异人、猛士栩栩如生,风格雄奇而细腻,引人入胜,是我国当代部孙子的传记文学作品。


书籍目录:

章 泰山巍巍 淄水滔滔

第二章 田府双喜 将门虎子

第三章 满腹智谋 一腔正气

第四章 父子僵持 祖孙漫游

第五章 峄山观景 泰山览胜

第六章 渤海泛舟 蒙山求学

第七章 亲爱依恋 寻觅求索

第八章 田武考察 田书伐莒

第九章 废寝忘食 著书立说

○章 四族谋乱 孙武奔吴

一章 楚天腥风 伍员走国

二章 吴地血雨 姬光夺权

三章 穹窿隐居 太湖垂钓

四章 孙武淬砺 伍员造访

五章 话别出山 练兵斩姬

六章 就任将帅 惩治腐败

七章 谈军论战 富国强兵

八章 讨吴叛臣 断楚翅翼

九章 三师敝楚 周旋致敌

第二○章 孙武班师 风胡说剑

第二一章 楚越联兵 吴师抵敌

第二二章 诱桐叛楚 投饵钓鱼

第二三章 泛恺赴楚 囊瓦兴师

第二四章 吴国遭灾 楚国进兵

第二五章 巧设埋伏 频派使臣

第二六章 荧荧烛光 灿灿地图

第二七章 淮油弃舟 豫章交锋

第二八章 囊瓦劫营 夫概违命

第二九章 击楚半济 破沈钳阵

第三○章 驴磨磨麦 囊沙决水

第三一章 吴军入郢 楚王离都

第三二章 饥不择食 腻欲求淡

第三三章 掘墓鞭尸 筑坟祭祖

第三四章 秦师救楚 吴军归国

第三五章 阖闾专横 孙武隐遁

后记

附录一 孙子年谱

附录二 《孙子兵法》警句选摘


作者介绍:

曹尧德,男,汉族,1937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黄县(今龙口市)。195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主要事迹:先后在黄县一中和龙口二中教了三十多年高中语文,历送高三毕业班,桃李遍天下。多年来一直是地、县优秀教师,龙口市政协委员。1988年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中国当代第一部华夏谋略大师兵圣孙子的传记文学作品。抵达《孙子兵法》形成背后鲜活的历史,发现大师永恒的魅力。

  皮波人物·岛系列,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

  本书以文学语言描绘了兵圣孙武所处的时代和《孙子兵法》十三篇撰写的过程以及孙武为此书亲身实践百胜的战绩,艺术地再现了他与吴王阖闾、名将伍子胥等人以弱吴终胜强楚的历史经验,给后人留下无尽的深思。本书描写的王公美妃、将军、异人、猛士栩栩如生,风格雄奇而细腻,引人入胜,是我国当代第一部孙子的传记文学作品。


精彩短评:

  • 作者:域名不能改? 发布时间:2009-03-29 04:13:18

    這是一套阿,懶得添加。同學的書

  • 作者:予儿 发布时间:2022-12-24 23:37:23

    看到结尾真的有些泪目。小说不长,两三个小时足以读完,但中间几次中断合卷不忍读下去。直观感觉,老五的经历有点像现代版的《活着》。一个善良忠厚但又天真迂腐的老实人,一个前途无量的重点大学生,被一开始的拙劣骗局到后来的老油条跌进一个接一个的坑,人生一再偏差,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一次次感慨命运为什么待他如此不公,又一次次气他为什么这么迂腐天真自我牺牲,难得的是不忘初心,难得的是有本事的人在不同的境遇都能有所建树。

  • 作者:小欢欢 发布时间:2019-06-03 13:05:09

    不怎么样

  • 作者:沉默如海 发布时间:2023-10-01 11:44:05

    介绍了凝胶版(tb就有卖),各种肌理制作法和一些版画艺术家(并不是全女啊第一个就是男的)。就是觉得示例作品图都不怎么好看,像那种油管很容易搜出来的外国土味油腻画作教程,不过看个操作就行了。

  •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30 14:26:37

    逝者如斯夫

  • 作者:凌一_gl 发布时间:2015-10-17 17:18:13

    只做到第6套 速度比考试快 针对德福


深度书评:

  • 数字时代,我们难逃算法的陷阱

    作者:海灵 发布时间:2023-04-03 02:02:53

    “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如果还会有一个适合人类共同生活的未来,那么它应该是一个‘线下’的未来”,这是来自《焦土故事》的“真实声音”。

    作者乔纳森·克拉里指出,人类奔赴“线下未来”的正确姿势,应先学会摆脱那些正在荼毒生机世界的各种系统,以及7乘24小时全天候动作的资本主义。

    如今,几乎每个人都在使用数码产品、享受数字服务,却鲜少关注背后的掌控者。

    比如,有些跨国公司、情报机构、犯罪集团和反社会的亿万富翁,他们利用互联网复合体这个无情的引擎,不断创造上瘾、孤独、妄想、残忍、负债累累、挥霍浪费、记忆衰退和社会解体机制。

    而那些被吹捧的网络虚拟化的优势,与社会性危害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事实上,网络功能一方面怂恿人类,不要去珍惜公正的、适合人类居住的世界;另一方面引导人类,不断地被速度惊人、无孔不入的数字网络和人为激发的欲望所摆布;进而驱使人类,肆无忌惮地去争夺、掌控、觊觎、嫉妒、憎恨……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看见了一个不停运转的世界,一个无法补救和恢复的世界,一个因其自身释放的热量和制造的垃圾而窒息的世界。

    本书针砭数字时代的弊症,通过翔实的案例探究问题根源;并对于数字科技带来的“人之异化、社会凝聚力的涣散、自然资源的枯竭”等事实,给出了一针见血的批判。

    可以说,本书既揭示了资本主义毫无顾忌地扩大“消费群体”的真相,也戳穿了科技带给人“快乐”的假象,并指出身处“焦土”阶段的我们,正面临着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退回到贫瘠且丧失复苏能力的状态。

    因此,我们要努力超越“数字鸿沟”,断然拒斥虚拟假象,摒弃适应和顺从,去找回充满希望的真实和初衷。

    一、视而不见数字网络背后的真相

    何谓资本主义?

    拥有一套抽象的价值体系,且能将这个价值体系进行物质和人性方面的具体化,二者之间的结合谓之资本主义。

    随着数字网络的发展,二者实现了更加完美的融合。

    比如,相互连接的电话、笔记本电脑、电缆、超级计算机、服务器群和手机信号发射塔,这些都是金融化资本主义进行量化处理的实实在在的结果。

    在许多人眼里,互联网是一套完善的“工具”和独立的技术组合,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带来无尽的便利和“幸福感”;尤其是当下手持设备的流行,让无数人都产生了这样的错觉。

    社会批评家伊万·伊利奇早在20世纪70年代,从广义上对这些“工具”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工具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一个人与社会建立联系的方式有两种,要么主动掌控工具,要么被动地被工具所掌控。

    在伊万眼里,技术原本就是一种工具,虽然可以让人实现自己的目的,人们通过它可以赋予这个世界以意义,以前的人类在很多行为上至少可以实现部分自主;但现在,一切变成了“系统适应”。

    这种变化,前所未有;可见人类追求的目标,早已背离初衷。

    实际上,互联网复合体对社会运作的方式,还在不断放大和强化,且以不计后果的代价继续偏离轨道。

    比如,拥有80亿人口的地球,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消耗电力,让石屎林立的城市映照出“浩瀚繁星”般的美好假象。

    马克思曾在19世纪50年代就窥见了全球资本主义统一的必然性,以及全球市场发展必然导致社区和社会关系的解体。

    客观上看,我们不断听到“数字技术长盛不衰”、“世界文明已经进入数字时代”等等,这些信息技术其实是利用故弄玄虚的表象,去掩盖脆弱如“纸牌屋”般摇摇欲坠的世界经济;其根本原因就是金融化的互联网,在本质上还是要依赖于这个岌岌可危的世界经济。

    真相如此简单,我们却总是视而不见。

    二、数字娱乐带来的不仅仅是思考

    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了工作不稳定、经济不平等加剧、公共服务失灵、债务的结构性增长等现象,社会急需一种新的方式来维持政治上的服从;于是,“无限的数字化娱乐”应运而生,这种娱乐机制有效地遏制了反体制大众运动的兴起。

    简言之,数字娱乐掐灭了人的创造性和自我反省的能力。

    与此同时,互联网将强调多样性和鼓励区隔化的策略也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而社交媒体的核心在于传播最容易包装的想法,如此便稀释和软化了一些行动的激进性和反叛性,尤其是对于那些不能立竿见影或长期运作的行动。

    反过头来看,传播理论家其实早已指出媒体舆论的“操纵机制”,就是制造、限制和引导大众舆论。

    所以,很多人对互联网持有十分乐观的态度,他们期望它能够成为非主流政治运动不可或缺的组织工具,帮助某些规模较小、处于边缘地位的异见团体扩大影响力。

    事实证明,互联网确实可以用来阻止和消灭顽固的反体制运动;只要这些组织或行动一产生苗头,就会遭到打击。

    由此可知,在阶级对抗尖锐的历史时期,将互联网描述为平等的、无阶级差别的“公共领域”的说辞,实际上是淹没了所有阶级性的语言,而不再鼓励阶级斗争。

    然而,在推进反资本主义或反战方面,互联网复合体从未立下一丁点功劳;反之,互联网却把被剥夺权力的人,聚集到一个由不同身份、派别和利益群体所组成的自由空间里,从而促进了极端组织的形成。

    可见互联网所具有的狭隘性,逐渐成了某些特殊主义的孵化器。

    著名政治哲学家南希·弗雷泽指出,身份政治对进步的新自由主义精英至关重要,为确保具有强大潜在力量的大多数人不能自我认知,互联网将他们侵害成单独的、相互掣肘的派别,从中选出少数代表,允许他们进入精英圈并高调宣扬自己的群体。

    从大众传媒的历史角度看,互联网早已演化成某些利益集团最微妙和最强大的一个操纵机制:引导线上交流,干预交流内容。

    当下的人们,渐渐沉沦于无限的数字化娱乐中,越来越依赖于移动设备,以及社交媒体的“自我宣传”的资源。

    本末倒置,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思考。

    三、努力超越数字鸿沟

    经济的现代化,铺天盖地的数字化,让我们渐渐疏离了现实和自然,地球变成了一个客观的东西,就如一幅风景画,仅供人观赏和研究。

    地球看似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类可以无节制地大肆攫夺。

    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速,人类危机早已摆在面前。

    但是,人类仍不断给地球带来放射性废弃物、微塑料和各种化学物质,甚至错误地认为这些行为不会对世界造成影响;殊不知,我们本就是地球的一份子,掩耳盗铃终究是自尝恶果。

    然而,有些后现代主义学者却不知疲倦地感慨,想象资本主义的末日,甚至比想象世界末日还难。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曾有人通过分析以为,这场游戏就要结束了;因为,资本主义没有更多的牌可以打了,价值生产遭到了无情的侵蚀。

    事实上,这是人类的痴心妄想,有些人深信物质的丰富和科学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繁荣,甚至于造福每一个人;但是,资本主义一直在用虚幻的方式,为人们制造着短暂的美好体验。

    换言之,人类的未来正被少数强大的组织攥在手心里,这些组织成了官方的未来学家,左右着人类对未来的期望。

    人们无动于衷地接纳,才是危机的关键。

    曾经以为,人类和机器会一起进化,并最终融为一体;这种盛极一时的荒谬的预言,早已被唾弃。

    再来看看当下最受关注的技术创新领域,分别有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神经科学、增强/虚拟现实、自动驾驶汽车、纳米技术、基因组学和物联网……如果将这些技术都放在一起,窒息感会扑面而来:世界正被各种技术占领,人类的自我管理和创造能力已经退化,人终将成为机器操纵的“玩偶”。

    这是多么绝望的宣告。

    不难看出,我们所处的这个生机世界,正在遭受“系统性地掳掠”;可是,仍有很多人自愿关在由少数利益集团所设计的、乏味的数字隔间里,不亦乐呼。

    洪流之中,我们该何去何从?

    总之,人类的未来,绝不会出现在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和勾人心魄的短视频里。

    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超越被数字化技术反复宣扬的浅薄的欲望,对人类社会数千年来的资源和实践,进行人性化的探究和创造性地接纳。

    四、结语

    乔纳森·克拉里说,我们正经历着资本主义最后的阶段,即焦土阶段。

    在这个瓦解、扁平的世界里,暗夜无风,却深隐着残酷、愤世、无知和健忘,一切皆毫无理由地混合在一起。

    数字时代,我们难逃算法的陷阱。

    利益集团的终极目标,就是不断扩大“热衷购物、玩游戏、疯狂追剧,以及其他挥霍和上瘾活动的消费人群”,让每个人都成为其算法内的数字消费者。

    虽然,人们将人工智能、5G网络和IOT等技术当作案例研究,但也昭示了当代社会俨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工场,它将速度、连接性、浅层数据流的原则,置于人与人之间“深层”或有意义的互动之上。

    所以,超越“数字鸿沟”,迫在眉睫。

    《焦土故事》虽未指出如何从根本上拒绝“数字的控制机制”,但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带给我们重新审视自我的力量。

    我们虽无法控制“未来”,也无法回避极端不平衡的现状,但可以为一个多姿多彩的生机世界去重建、补救和创造。

  • 感想和书摘

    作者:折腾 发布时间:2010-08-26 21:23:50

      一些感想:

       

    读毕此书,有几个感想。

    1.我又想起来以前读心理学史后的个想法:在心理学里这数的出来几个理论中如此流传甚广(比如本书中提到三个)是因为其在某一方面的颇有说服力的极端性,和理论本身符合当时那个年代政治经济大背景,从而轻易的猎取到了一大批支持者。弗洛伊德的用力比多受到压抑而寻求高级的释放方式来解释文明的演进,用死本能和破坏本能来解释战争发生的必然性在现在看来也属偏激,而在一战前后欧洲的阴霾和破败使得新出现的佛洛依德忠实的反对者立即找到了他们的对手。罗杰斯和马斯洛一样,以乐观的人性观而文明;认为“人应该成长为本来的样子”这样的口号使得其支持者大学生和年轻人占了很大的份额。罗杰斯高产的年代,也正好二战后美国崛起的时候,其略带哲学色彩的著作《超越自由与尊严》也许应了历史年代国内民权运动的景。

    2.原来旁听学校里心理学系普心的课的时候,就很纳闷老师介绍这么多流派和理论的时候,是站在中立的角度,不卑不亢的,好像在和底下的学生说:“有兴趣呢,你就回去看看原著,挑个喜欢的,没兴趣呢,就听我讲讲,反正大概都那么回事儿。”而在本书作者有些偏向支持斯金纳。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心理学人员来说,自然会做出一副挑选一个更令本人信服理论或者类理论的姿态,但是如果抱着选择信仰的心态而不是找喜欢的小说的心态,那么这还是很困难的一个姿态。另一个原因是,每个有点儿深度理论后面儿扯出的根儿很深,若想信个明白,那将是一番耗时耗脑力的劳动。佛洛依德的本能概念后面站的尼采,其潜意识概念源自催眠现象,也受到布轮塔诺意动心理学的影响;行为主义后面站着提倡实证的孔德,和达尔文所引出动物心理学;而从人本主义和罗杰斯往下挖,看到是现象学,人文主义浪漫主义的影子,于是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和萨特的书(我都没看过。。。)会叫人本主义的支持者更加的忠诚。

    如此看来,心理学是个如此的二手货,且选择一个心理学理论去喜欢也罢信也好,恐怕是个伪命题。。。那么花这么多时间耗在心理学上何必呢?如果我能从中学到点儿什么,这是什么呢?

    3.思维不够灵活,文笔不够流畅,口才不够雄辩,不具有偏执狂,或者在与他人辩论中成为偏执狂的倾向,所以我很不适合搞学术。这么些个理论的值得留在脑袋里细琢磨的是那些踏踏实实的实验数据。这方面要找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的踏踏实实的原始数据比较少,但是行为主义在一些行业特别是心理治疗,和人本主义在心理咨询方面的较为原始的数据对于我这么一个非专业人士理解人的行为才有点儿脚踏实地的作用,至于之后的推理论述和理论架构,那里面究竟是有多少个人特质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就不好说了。要是没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就不要细琢磨这些了。

    4.虽然这本书已经比较客观翔实的介绍这三种理论,但是还是要读原著。一来看原始数据,二来看理论建构过程,独立评价其合理性。

    5.如果国内的教材像此书一样做到条例清晰且又不是一二三四五的一条条列出来知识点,那该多好。

      书摘:

      弗洛伊德:

    他的理论基础并非想物理学家严谨的实验数据来源。这些思想受他与病人接触的影响,对文学的阅读和对世界事件发生的思考和分析也左右他理论的风格,而梦的解析的一部分来源是他对自己梦的分析的结果。

      婴儿“全是本我”,他对现实世界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一无所知,对需求没有压制,只是到寻求满足。人类的本能存在于这里。

      早期生命形式的不稳定的、脆弱的,容易退回到无生命状态。这种倾向对应到人的身上就是“死本能”。

      他把人的个性看作一个能量系统:在本我、自我和超我间分配着的能量构成不同的个性。也正是这种能量分配的不确定性,使行为预测看起来时很困难的。

      侵犯驱力和性驱力是人与生俱来的一部分,因为生和死本能同时存在于人身上。死亡愿望并不直接表现为自我伤害,而通常以其他方式释放。如果这种能量得不到释放,就会导致某种疾病;而如果这种能量以原始的方式释放,将导致对人和财产的直接破坏。所以,在社会的限制下,常以可以被人接受的方式释放。

    文明的本质不是使人类取得和平,其结果也不是。是因为我们的基本的本质是我们这些“野蛮的兽类”在社会过程中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当大量的能量不能得以释放时,文明会出现麻烦,人们建立防御机制,以抵抗不被社会接受的冲动和驱力。当大量的能量被抑制,防御机制会变得极端,人会变得高度焦虑,爱、尊重、和自尊都会丧失。

      如果社会提供合适的力比多释放的方式,问题就可以部分解决。如,升华。而由此看来,好的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能够让人们的能量转移到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去。

      婴儿更像是纯粹的快乐追求者。感到饥饿,看到、闻到、吃到食物这一过程的重复以食物的形象记忆在脑中,并储存了食物和饥饿消退的联系。这是对压力反应的初级过程。就像食物满足饥饿的压力一样,梦、祈祷、思维、幻觉同样满足着某种驱力。在这一与外界客观世界接触的过程中,自我形成。自我要做的工作就是提出并解决:什么可以得到的东西可以满足我的需求?这个为问题。

      超我(良心)的发展是俄狄浦斯情节的结果。父母通常是社会规范的传递者,也是超我的塑造者。

      

      精神分析是让个体重新体验过去的生活。童年的情感和冲突从无意识的深处浮现,实际出现了情感的回归,出现依恋分析师的倾向(移情)。

      最后评述:从德语到英语的翻译可能使得大多数人没有理解弗洛伊德的本意。例如“精神分析”和“本我”这两个词的误译。而弗洛伊德的理论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个人生活的影响,也值得探讨,例如他在晚年放弃引诱理论。当代的精神分析师更加关注于来访者的现实世界,而不是挖掘其童年的回忆,这是当年世界与上个世界二十年代的特性所造成的。植根于弗洛伊德理论的客体关系理论更强调现实世界和内部世界的差距。随着女权主义者的进驻,精神分析理论必将有所改变,例如“阴茎嫉妒”这个概念。

      

      斯金纳:

    斯金纳同意弗洛伊德在西方心理学中对决定论做出的贡献,因为弗洛伊德认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然而他对弗洛伊德感到的不满在于后者在行为和偶然事件之间插入了某些精神论的概念。

     斯金纳认为精神论容易冲淡引起行为的环境条件上的注意力。精神论中的概念是为解释而假定的,它用于解释,但是其实什么也没有解释。

    斯金纳承认基因对行为的影响,但是解释基因如何发挥作用必须考虑环境因素。

    操作性行为主义者一直强调对量化数据的收集。

    斯金纳和他的同事认为以低等动物作为实验对象而得出的结论可以推广运用到人类身上。

    斯金纳强调操作性条件作用过程,而华生强调反应和刺激的关系。

    操作行为指个体作用于外在环境以产生某种结果的行为。他是个体主动发出的,而不是被外在刺激激发出来的。

    自发性的行为的结果是强化。强化并不等于重复原行为,而是加强一整套或者一个类别的行为。

    何为强化物?只能通过他是否能在现实中引起某类行为次数的增加而确定,而不能以常识和猜测来确定。

    某种反应之后若出现偶然的强化,则会形成“迷信行为”。如在干旱季节求雨。

    某行为受到强化而得以形成和保持,但是一旦不再对它施以强化,其发生频率会降低。

    斯金纳认为,个性是个体生活经历中受各种强化所得结果的整合。

    影响人类行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强化物是在控制环境上取得胜利。仅仅是“做得到”或者“有效果”就可以强化人们的行为。例如婴儿摇摆手中的玩具,发出声响。

    只有一类或一个特殊刺激呈现的同时施加强化,才会发生辨别作用。如鸽子在亮灯的时候按钮,才会有食物滚出;司机在绿灯的时候踩油门,才不会被罚款。

    为了得到强化,个体做出的反应将越来越和最终的反应接近,得到强化的标准在逐步加强。在民众游行甚至暴力抗议时,政府才做出关注、解决问题。这可能会强化暴力抗议的发生。

      间隔强化和比例强化:与比例强化的反应比率低,时间间隔越长,总的反应率越低。固定时间间隔,会出现休息期;如变化间隔,则行为反应更稳定,没有休息期。

      强化所起的作用除了形成行为,还有保持已经建立的行为。

      连续强化:开门进屋,打开有水的水龙头,滑冰,写字,游泳。。。

      间歇性强化(间隔强化和比例强化):我们称之为焦急的行为,如不停的检查邮箱,多次到窗边盼望亲人的归来,是由于变化间隔强化所导致的。间隔强化和比例强化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不依赖于期望行为的次数,而后者则依赖。受到变化比例强化而保持高反应率的例子是赌博。

      斯金纳并没有走向极端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控制完全决定于环境,而这也不是说斯金纳承认存在“意志力”这种内在的东西。对于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戒烟、少发脾气的解释是负强化,也就是成功避免这些所引起惩罚性反馈。对于控制行为的失败的解释是此行为的实施所带来的正强化和负强化,例如酗酒所带来的短暂畅快和对残酷现实的逃避。

      斯金纳认为,思维和体验应该被认为是遗传物质和个人经验的结果,而不是行为的原因。如果不能用强化来进行自我观察,我们每个人就不能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换句话就是说,如果没有人问我们现在在想什么,并且在我们回答的时候给予我们注意和关注,我们便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而个体对内部刺激的反应方式是通过条件反射训练而形成的。而“解决问题”这一“思维”过程,斯金纳认为是一种速度极快,隐秘性很强的行为。(这是什么意思。。。?)

      斯金纳认为:行为最重要的起因是外部环境,而一谈到驱力,只能是问题变得麻烦。而情绪也不是一种内部的东西,而是情景、反应、行为和强化的结果。

      惩罚的缺点在于:个体会避免出现惩罚的场景;被惩罚的坏的行为可能在惩罚发出者不在场时再次出现;若惩罚时有时无,人会变得矛盾冲突;如果惩罚行为没有相应的替代行为,个体可能会出现的“无反应”或者“退缩”。

      对于神经症、精神病等问题都可以在环境中找到病因的原因。许多不良行为都可以追溯到过度的反感控制和惩罚上,其结果是在原有的环境中引发不良情绪反应;而这些刺激在今后类似的场景中会引发类似的不良反应。问题行为原因还可能是不充分的强化和对不良行为的强化。简单说,行为矫正的方法就是,设立目标行为,忽略不严重的不良行为,给予期待行为以强化。而斯金纳解释其他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成功效果时,他认为是因为心理治疗师对患者提供了非惩罚性的关注。(什么意思?)

      

    罗杰斯:

      笔者认为“人文主义现象学”可以用来形容罗杰斯。“人文”在于他赞同马斯洛的“实现”概念,赞同人性本善。“现象”在于,不像弗洛伊德和斯金纳建立某种固定的理论来解释人类的行为,罗杰斯认为,理解人类的行为需要了解个体对现实的感悟,个体会根据自己主观上对客观现实的判断,选择一条自己最为满意的道路。

      罗杰斯同时认同决定论和自由观念。作为科学家,他确信人的行为是在许多因素的影响之下的,但在这些因素中,容易忽略的是人的内在体验。而在治疗上,他使用自由概念来阐释健全的人格。当人们的人格健全的时候,他们体验到一种客观的自由感,他们行动起来好像他们是真的自由一样(多么恶心的一句话。。。),他们的行为与客观现实相互一致。

      刚刚出生的婴儿的内在体验是一个相对无差别的,对现实感觉和领悟的综合;随着“实现倾向”促使婴儿的感知功能发展时,婴儿出现了“自我”或“自我概念”。罗杰斯认为,人类有能力感知他们所有的内在体验(即自我概念),但是这需要开放和对体验本身的敏感性,而通常这可能被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所抑制。这种自我概念的实现倾向可以视为基本的实现倾向的子系统。

      刚刚出生的婴儿对事物的喜好是分明的,罗杰斯认为婴儿身上爱憎分明的价值判断的指南在成人身上消失殆尽。其原因在于,由于某些东西的缺失,个体无法敏感开放的接受自己的内在经验了。某些东西便是“个体所要求的无条件的被爱被接受”。若幼儿时代,他生活中的重要人物没有给予这种被爱和被接受的感觉,孩子可能会被迫行动,以取悦父母和其他某要人物,进而淡漠自身体验,造成外界价值观的介入,打破婴儿身上存在的最原始的价值判断系统。

      罗杰斯认为治疗师的三个标准:治疗师在这种关系中是和谐的,治疗师否认在治疗中体验到的感情;治疗者体验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努力进入来访者的内在体验,对来访者通情理解。

    交朋友小组是一个小团体,通过热切的相互影响,允许个体找出更多的关于他们自己的东西,以及他们与他人联系的方式。小组没有典型的活动,早期一些成员可能对于小组形式产生抱怨甚至愤怒的情绪和言辞。过一段时间,他们开始谈及对环境的反应,他们在那的原因,他们期望小组朝某一方向发展的愿望,总之小组成员开始更多的卷入相互影响之中。中期,组员逐步增长相互之间的信任和诚实倾向,对自身体验做出知觉性评语,并越来越通情他人情感,因为组员之间增加的反馈,虽然其中一些可能引起极大的不愉快。晚期,他们一不同程度开放敏感和亲密相处,他们中多数第一次在成年后以一种直率的恳诚的方式表达在很多人面前表达自己当前的内在体验。

    罗杰斯受到广泛欢迎的原因:

    1他的治疗方法至少不会进一步对来访者造成伤害。

      2“只要拥有无条件接受、通情和真诚这些必要条件,便可以作一位出色的咨询师”对于一大批没有心理学博士学位的人,是一个好的命题。

      3在二战后,罗杰斯人性本善的积极观点符合时代趋势。

      4比弗洛伊德的理论简单易懂。(弗洛伊德批评弗洛姆理论的论据之一是理论太简单!)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7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6分

  • 结构布局:8分

  • 新颖与独特:7分

  • 情感共鸣:8分

  • 引人入胜:6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赞(474+)
  • 体验好(237+)
  • 博大精深(316+)
  • 快捷(441+)
  • 藏书馆(603+)
  • 速度快(188+)
  • 图文清晰(448+)
  • 差评少(295+)
  • 种类多(272+)
  • 赚了(621+)
  • 可以购买(586+)
  • 好评(115+)
  • 四星好评(523+)

下载评价

  • 网友 步***青: ( 2025-01-02 14:23:32 )

    。。。。。好

  • 网友 宫***凡: ( 2025-01-01 20:01:59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相***儿: ( 2024-12-16 07:01:27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辛***玮: ( 2025-01-03 01:41:14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印***文: ( 2025-01-09 13:36:20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訾***雰: ( 2024-12-14 20:47:29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陈***秋: ( 2024-12-16 17:36:53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石***烟: ( 2024-12-19 00:36:33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田***珊: ( 2025-01-06 18:43:57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家***丝: ( 2025-01-01 05:14:09 )

    好6666666

  • 网友 谭***然: ( 2024-12-14 10:39:03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沈***松: ( 2025-01-09 02:05:46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国***芳: ( 2024-12-19 23:26:39 )

    五星好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