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阅读句句讲(英语一) 第2版 202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考研阅读句句讲(英语一) 第2版 202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电子书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下载] 考研阅读句句讲(英语一) 第2版 202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epub格式电子书
- [azw3 下载] 考研阅读句句讲(英语一) 第2版 202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azw3格式电子书
- [pdf 下载] 考研阅读句句讲(英语一) 第2版 202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df格式电子书
- [txt 下载] 考研阅读句句讲(英语一) 第2版 202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txt格式电子书
- [mobi 下载] 考研阅读句句讲(英语一) 第2版 202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mobi格式电子书
- [word 下载] 考研阅读句句讲(英语一) 第2版 202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word格式电子书
- [kindle 下载] 考研阅读句句讲(英语一) 第2版 202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kindle格式电子书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通过考研阅读文章的逐句语法分析和词汇注释,帮助学习者有针对性地提高词汇量。将生词放在文章中理解记忆要比拿着接近没有语境的词汇手册记单词效果好得多。通过对本书中考研阅读逐句分析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切实提高语法分析能力。只有能够准确地分析清楚一个句子的语法,才有可能正确而透彻地理解一个句子试图表达的意义。
书籍目录:
掌握长难句分析思路,轻松看懂考研英语阅读
第一节 重新认识长难句
第二节 “主干公式”让你秒懂长难句主干
第三节 复杂修饰成分,给主干披上百变的外衣
第四节 汉化过程,让你写出地道的汉语
2006年
Text 1
Text 2
Text 3
Text 4
句句详解
Text 1
题目翻译
Text 2
题目翻译
Text 3
题目翻译
Text 4
题目翻译
2007年
Text 1
Text 2
Text 3
Text 4
句句详解
Text 1
题目翻译
Text 2
题目翻译
Text 3
题目翻译
Text 4
题目翻译
2008年
Text 1
Text 2
Text 3
Text 4
句句详解
Text 1
题目翻译
Text 2
题目翻译
Text 3
题目翻译
Text 4
题目翻译
2009年
Text 1
Text 2
Text 3
Text 4
句句详解
Text 1
题目翻译
Text 2
题目翻译
Text 3
题目翻译
Text 4
题目翻译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作者介绍:
颉斌斌,高校教师,从事考研英语培训16年,考研英语全国巡讲名师,原新东方国内考试部优秀教师,原西安学府考研名师,原文都全国考研名师、培训师,线上线下学员超过100万人;“读9项”速解阅读题,“主干公式”秒懂长难句!一个被同行多次抄袭的老师!被学生亲切称为“宝藏老师”,帮助众多考生顺利“上岸”!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所谓语言基础,不外乎词汇、语法和语音。就考研英语阅读而言,语音暂不做要求,词汇和语法是其根本所在。纵观考研阅读真题,长难句处处可见。因此能否读懂长难句便成为能否在考研阅读中取得高分的关键。然而,很多准备参加考研的学习者遇到的问题是词汇量奇缺,语法能力薄弱,很难按照英语的构句和思维方式理解句子,最后导致原句的本意和自己的理解大相径庭。如此一来,提高做题准确率、取得好成绩也就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考研阅读句句讲(英语一)(第二版)》旨在通过考研阅读文章的逐句语法分析和词汇注释,帮助学习者有针对性地提高词汇量。将生词放在文章中理解记忆要比拿着完全没有语境的词汇手册记单词效果好得多。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对《考研阅读句句讲(英语一)(第二版)》中考研阅读逐句分析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切实提高语法分析能力。我们坚信,只有能够准确地分析清楚一个句子的语法,才有可能正确而透彻地理解一个句子试图表达的意义。俗语有言:打蛇打七寸。学会分析长难句正是破解考研英语阅读难题的“七寸”所在。
精彩短评:
作者:梦游的爱丽丝 发布时间:2019-08-21 11:39:31
让孩子学习乐器,家长要先做足心理准备!
作者:奔向世界迷雾 发布时间:2011-05-03 15:13:04
不错。真。
作者:带泥巴味的大熊 发布时间:2018-12-22 12:54:56
如厕读物,公允两星,一星是为了平衡下高分。打完以上这段字我又后悔了,公允的说,一星半
作者:CatHEagle 发布时间:2022-08-24 20:41:57
支持斌斌老师
作者:Hogaga 发布时间:2022-07-02 13:23:09
为什么男女主拥抱的时候没有穿帮
作者:晓君子 发布时间:2023-01-04 21:43:11
科幻小说,写得以假乱真,是因为作者喜欢探究科学,想象力丰富,故事情节也让人感兴趣。写指南针那段故事让我感觉印象深刻,之前因为指南针被影响而以为位置有误,让我也不懂,后来的结尾让我恍然大悟。
深度书评:
童伟格:一笔一画的希望
作者:后浪文学 发布时间:2019-07-26 15:15:20
我感到无助,当我们娴熟运用语言,辩才无碍;我以写作,来模糊语言,像一个儿童,在大雨天时躲在房间里,以一种不被名唤的窃喜之情。我以写作,来溶入时光,希望一笔一画,一字一句,如同沼泽里的萍藻,或是静室内的浮尘,能够不着痕迹地沉浸在一片未知的世界里。
——袁哲生
我们对他人生命的猜想,当然难免武断,主要因为在我们眼中,生命很容易形成准确明喻——一如本雅明的这句名言:一名在二十二岁就死去的诗人,在他生命里的每时每刻,就是一名在二十二岁就死去的诗人。死亡总是复核一切,就此而言,或许,我们记忆与怀念的一切往者,在我们想象里,都像是一路倒退着,退回自己生命起点之人。死亡布散确定性,但对小说家袁哲生而言,可喜的却是未知。于是,我有时也会想象他,就如上述引言那样,已经在自己人生里,借由写作,无数次退回起点,用一种童稚欢愉,以细雨,借暗房光影,字字句句,证成了最自足的无解。
在这独特的隐匿里,小说家想必无数次临摹过死亡,倒退着想象过自己,如同自所记忆的往者。
小说家必定也明了,所谓“文学”,如果有任何无解的不义,那也许只是因为,对创作者而言,它需索一种多么倒错的征敛:它总是要求你,无尽微分过往年岁,一次次成就新的起点,直到一切终成短瞬;只有作品,可能代替创作者长久地生还。
多年以后,重读小说家的作品,我猜想,荣获 1994 年,时报文学奖短篇小说首奖的《送行》,既标志正式起点,也可能,划定了较稳定的象限,帮助我们归纳他的思索与实践。《送行》全篇,并无单一而完整的情节,只在从午夜至傍晚的连续时间里,展示一道聚散人事的动线:从小镇月台,火车车厢,台北车站,雨港公车总站周遭,公车里,直至半山腰的寄宿学校前。这个顺时推移的场景调度,呈现了小说家最鲜明的个人风格:如同摄影般的冷距书写。
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虽然仿拟的是客观纪实,但袁哲生并不僵硬自限,而是以全知观点,联系角色内外,低抑地,勾描出他们的感知或梦境,使整个篇章,如同线索细腻的织锦,交错各色人物。另一方面,这些处境各异的人物,却又一体被席卷于路,进入了人类学所谓的“阀限”(liminality)里。意思是:移动中的他们,已从原有场域结构中分离出来,却又尚未重新融入下一结构里。于是,小说辐聚的,具体说来,是将登上远洋渔船的父亲、将返校的儿子、将被捕回军营的哥哥,以及已离家的老婆婆、少妇与女孩。在阀限里,他们逸出各自常轨,置身于身分暧昧的过渡期中。
这种身分松动,开放一种静僻自由,像要求秩序、因此亦必有所拘限的生活,所秘密赠予的余息。或者,那也许才是一种更其宽大,且更可喜的生命形式。
大约因此,当《送行》结束于校警的“谁啊”,这句要求身分识别的提问时,我们不由得感到一种疾停之伤,像我们目送漫游结束,而生活建制,再次在夜暗前刻,捕获了我们在小说里识得的所有人,无一可免。所谓“送行”,也就在此释出丰富寓意。
以《送行》为核心,在袁哲生首部小说集《静止在树上的羊》(1995,即本书“辑一”收录的十五篇作品)里,我们可见,无论各篇章指向的类型与美学为何,上述生命形式,是小说家始终的关注。其中,《夏天的回声》这篇佳构,与《送行》结成同一系谱,以相似感觉结构,怀想童年,这生命里绝难再遇的逸离生命期:彼时,“我”奇特地,在一个“还不曾察觉年纪的年纪”里。小说依循孩童漫游动线,拉开村镇地景,浸润宏观生死,为这一狭小生活畛域里的日常;却又纯净地,将伤逝寄存在孩童的直观里,因此更见余响。这个系谱,在袁哲生创作里延异长存,直至2003 年发表的《雨》。
另一佳构《眼科诊所》,则可视作是对上述“阀限”的变形摹写。在一个例行紊乱的早晨之后,主角林家成终于整好行装,带领老父、老母与幼女上路,前去诊所,却遇诊所午休,只得至附近城隍庙埕稍候。等候期间,虽然周遭依旧喧闹,后续情节发展却使我们明了,对林家成而言,这已是珍罕静憩 — 因当午休结束,诊所重新亮灯,世界接上既定秩序伊刻,关于生命,那真正严峻的定谳与哭喊,就要追上林家成,与他尚能保护的幼女,吞噬眼前,一切人为风火。
视自预画动线松脱、暂被闲置的时光,为严峻环境里的可贵豁免,就此而言,同样收录在“辑一”里的《进城的一天》,可与《眼科诊所》参照对读;前者,且也是袁哲生未来将投入探索的乡野类型书写,一个具镜像意义的先声。
当小说家更行聚焦,浓缩示现上述“豁免”机制,我们看见《静止在树上的羊》。全篇文长仅两百余字,如自朦胧记忆里,重新定影的照片,显现“我”,对树上一只白羊,纹风不动的观望。整个篇章的重点,不在一切白描细节,可能有的准确寓意,因白羊自身,已就“像是停止在半空中的一个问号”;重点,毋宁正是这般神秘静置,使“我”,与“我”所凝视的,一同潜入不息时流里的避难所——是以,“当我和山羊都固定了以后,周围的景物又开始转动起来”。
拦停时间,凝止场景,宽许那些隐匿于生命里的无名孤岛,为广袤无定解的诗。
这个极短篇,是袁哲生最为人称道的“抒情小说”的最精简原型,预告了《寂寞的游戏》(1998)里,对躲藏与消失的沉思。
寂寞的游戏
8.4
袁哲生 / 2017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关于“抒情小说”的追求,用袁哲生自己的话来表述,是他想让小说里的“一切”,“都照一个单纯的凝聚力,始于感性,终于神秘”;因为“一切作品,只要推至一个撼人的无奈,便是好的杰作”。在本书“辑二”,我们可见袁哲生对上述设想的绕径演绎:在逐篇短评各小说家的作品时,他亦表达了个人对小说所侧重的面向。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对德国小说家徐四金(大陆通译为帕特里克·聚斯金德(Patrick Süskind ,1949-))名作《夏先生的故事》(1991)的数次解析。
《夏先生的故事》,原则上是一部成长小说,袭用此类型常见范式:以孩童视角,旁观成人世界,从而,也在对成人苦痛的疏离摹想中,获致个人启蒙。袁哲生研析此疏离摹想,就叙事角度,为我们定义出“徐四金的长镜头”:他认为,“长镜头可以把人变小,我们因而可以看到更多渺小的人物被交织在一起,更不假言语”。就主题意识而言,袁哲生进一步跨越启蒙范式的规限,指出本书主角并非个人,而毋宁是“时间及其无所不在的苦难”。上述关于形式与内容的断言,事实上,都简要答复了袁哲生个人持恒的创作意向。
另一方面,这种重视叙事技术,但却并不将技术自身,视为小说家最重要成就的讨论方式,也直接反映了袁哲生对创作的精神设想。就此而言,袁哲生重赋作家的所谓“艺术之眼”,或“心灵”,以古典时代的灵光。在讨论契诃夫的作品时,他认为,“好的作品需要意外,当心灵启动的时候”,“技巧于是只好夹着尾巴逃跑了”。
在绝大部分关于写作之本质与目的论的言说里,袁哲生均保持上述设想,而以“通灵”“境界”与“气韵”等不同词汇,定义一种突破技艺局限的个人格思。某种意义,袁哲生可能一如所有深受现代主义影响的创作者那样,以“反现代的现代主义者”之姿,更深彻地,回应了关于现代主义,本质上不可能终结的精神寻索。就此而言,袁哲生自《秀才的手表》(2000)起,变换至乡野书写的写作路向,可能并不仅是断裂或转折,而是既存设想的进一步实践。
秀才的手表
7.8
袁哲生 / 2017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也于是,收录于本书“辑三”的《温泉浴池》,是篇相当重要的作品。此作尽管在袁哲生生前,并未正式发表,可能,以他的标准,还有待再做修改,然而,从现存版本看来,我们已可见其简洁丰饶,一如袁哲生所有佳构。一方面,这篇小说可与“烧水沟”与“罗汉池”等系列创作并立,共同说明小说家在《寂寞的游戏》后,从个人早期作品已存的虚构原型,所绽放的完整光谱。另一方面,它也展现了袁哲生创作的新面向。
小说主角“J”,仿佛共享契诃夫对戏剧的后设感知:因为熟知凡人(包括自己)必难免的自我戏剧化,使他无法顺利入戏,承受不了“那种重大时刻降临的现场”。当人生里,一切庄严或悲哀的见历,对他而言,都无法黜免一种自嘲的画外音时,他已无法自我成就,或追寻人生定向。小说由此自我逸离之人,联系生活里,更无可修复的荒芜—包括坐了一辈子小办公桌,“庸庸碌碌地在工作与生活琐碎中消耗着,一生中没有半次灵光乍现的圣宠时刻”的退休老父;包括为了照料这样的老父,深觉自己在家“被关了四十多年”的老母;当然,更包括那名已然遁入时间歧径里的,往昔的自己。
泡温泉作为疗养,如此成为老父与他的共同兴趣,使他们身体健康,但健康,又带给他们“一种很结实的空虚之感”;这种空虚感,却又促使他们,屡屡回返温泉。终于,温泉疗程已不为治愈什么,而仅是一种悲喜莫名的慰藉:它让遥无止境的荒芜,成为可以计数的旅程。当温泉之旅僭代余生,袁哲生为旅途寄存的窗景,偶然所见、所梦与所忆,也就再次静谧地,封印他从来想望的豁免:再一次,当景物奔流,而“公车依然停在原地不动”,如凝视最初,那不可解之白羊,“J看得眼眶潮湿了起来”。
由此,小说家静停十年文学创作期,将最初与最终,叠合为本书。而倘若真如上述所言,只有作品,可能代替创作者长久地生还,那其实不无残酷地意味着:
作品才是创作者的真切生命,因惟有它,有望背离死亡的单调复核,而将小说家自言的“萍藻”,寄托给未来的林泽——一字一句的未知,因此,也就是一笔一画的希望。
谨此再致哲生,并祝福《送行》新版面世。愿它为读者寄存重新的发现,一如一路行来,袁哲生作品予我的启迪。
本文选自袁哲生纪念文集《送行》
《送行》购买链接:
当当:
http://product.dangdang.com/27898235.html
京东:
https://item.jd.com/12546867.html
罗翔解读《论犯罪与刑罚》
作者:钟书峰 发布时间:2023-05-30 12:01:48
罗翔老师读书小课堂
“人们越是尊重法外之物,就会越不尊重法本身。”——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
《论犯罪与刑罚》,贝卡里亚著,钟书峰译,法律出版社2021年初版、2023年第2次印刷
关于作者
切萨雷·贝卡里亚,又译“切萨雷·贝卡利亚”,意大利经济学家、法理学家和刑罚改革者,他的著作《论犯罪与刑罚》是法学界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他呼吁以更人道的方式对待囚犯,呼吁改革法律并改善监狱环境,是近代刑法学的奠基人。
关于本书
本书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废除死刑的观念,拉开了死刑废止的序幕,同时贝卡里亚还归纳出刑法的一种基本观念,这些观念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许多国家的刑法制度。
核心内容
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提出了三个伟大观念,分别是废除死刑的观念、如何确立现代刑法基本框架的观念和刑法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的观念。
前言
本期我们解读的是《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的中文版虽然只有 6 万字,但是对于现代刑法产生了重要意义。我会为你讲述本书中的精髓:贝卡里亚主张废除死刑的原因,以及他搭建起的现代刑法的基本框架。
不知道你有没有思考过关于死刑的问题,到现在,世界上已经有 100 多个国家明确废除了一切死刑,那他们到底是基于什么思想废除了死刑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追溯到意大利著名法理学家贝卡里亚这里了,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废除死刑的学者。
在 18 世纪,也就是贝卡里亚所处的时代,刑罚非常的残酷,死刑也非常随意,很多轻微的犯罪都可以处以极刑。因此,贝卡里亚对当时的刑法制度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竭力倡导人道主义。他在 1764 年撰写的这本《论犯罪与刑罚》,拉开了废除死刑运动的序幕。直到今天,主张废除死刑的人士所使用的论点依然没有超越贝卡里亚200 多年前所提出的思想。
当然,贝卡里亚的思想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他的想法是打下了当时启蒙运动的烙印。那么,什么是启蒙运动呢?用学术巨星康德的话来说:启蒙运动是人类从自己加给自己的监护状态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的口号就是“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性。”因此,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标签,也是贝卡里亚这本著作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论犯罪与刑罚》正是启蒙运动思想在刑法领域中的体现,这也是为什么贝卡里亚的这本小书得到启蒙运动领袖的热捧。当时 70 高龄的伏尔泰不惜用最高的敬意来称赞这位 20 多岁毛头小伙。伏尔泰说,“这本书的作者是我们的兄弟,他是一位仁慈的天才,他的杰出著作教育了欧洲。”
我们接下来进入本期的主要内容。我将为你介绍贝卡里亚的三个重要观念,这三个观念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许多国家的刑法制度,分别是废除死刑的观念、如何确立现代刑法基本框架的观念和刑法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的观念。
《论犯罪与刑罚》,贝卡里亚著,钟书峰译,法律出版社2021年初版、2023年第2次印刷
第一部分
我首先介绍的重要观念,当然就是废除死刑了。《论犯罪与刑罚》一书在人类历史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废除死刑的观念,拉开了死刑废止的序幕。本书问世不到二十几年,也就是在 1786 年的时候,意大利托斯卡尼公国就废除了死刑,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死刑废除国。
那么,贝卡里亚为什么要呼吁废除死刑呢?他提出了四点原因,我们来一一说明。
首先,贝卡里亚认为国家根本没有权力使用死刑,死刑就是一种权力的滥用。要想明白这个观点,我们要先了解国家是怎么形成的。在贝卡里亚的时代,流行的观点认为:最初,单独的个体生活在这世界是很不安全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家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就有了联合起来的必要。为了联合起来共同生活,所以每个人都放弃了一部分权利,最终形成了国家。这就是当时盛行的社会契约理论的思想。
所以贝卡里亚认为,国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来源于民众所放弃的权利。但关键是人们所放弃的权利是有限的,而生命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自己都无权进行自我了断,那么国家就更不可能有这种剥夺生命的大权。因此,贝卡里亚首先认为,死刑的存在违反了社会契约理论,这是一种典型的权力滥用。
接着,贝卡里亚说:死刑没有达到想要效果,根本毫无意义。那么,死刑想达到什么效果呢?按理来说,死刑是为了威吓民众,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也就是杀鸡给猴看,杀一儆百。但是,贝卡里亚认为死刑根本无法预防犯罪。因为他认为能够对人心产生作用的不是刑罚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这是什么意思呢?虽然死刑看起来很残酷,但执行时间很短,所以死刑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很快就被淡忘了。贝卡里亚认为,相比之下,终身苦役对于预防犯罪的效果要比死刑好的多,因为人们往往能够承受极端而短暂的痛苦,但很难忍受长期持续的煎熬。
贝卡里亚沿着这个思路进一步阐述,他认为,死刑不仅起不到积极作用,反而会产生反作用。这是他反对死刑的第三点原因。由于人的天性都是同情弱者的,刑场上展现出来的国家和受刑人的力量对比很悬殊,国家非常的强势,受刑人非常的弱小,人们就会产生一种忿忿不平的怜悯感,使得死刑的威吓作用大打折扣。所以,贝卡里亚说,在很多人看来,死刑就相当于一场表演,刑场与其说是为罪犯开设的,不如说是为观众开设的,如果观众心中的怜悯心超过了其他情感,那么这个表演就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最后,更为可怕的是,死刑还会让人们变得越来越残忍,以暴易暴容易导致暴行的恶性循环。贝卡里亚认为死刑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残暴的榜样,会毒化人们的心灵。法律明明禁止谋杀,但自己却在公开的谋杀。法律阻止公民去做杀人犯,却安排了一个公共的杀人犯。这样的做法不仅在逻辑上是荒谬的,而且还彻底丧失了法律的公正性。死刑的存在就是告诉人们,只要有正当理由,杀人就是被允许的。这就是为什么死刑越多的国家,犯罪反而越残暴的原因。
讲述完这四点废除死刑的理由之后,贝卡里亚其实还留了一个小尾巴,也就是他认为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可以保留死刑。比如某人的存在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安全,有引起动乱的危险。或者是当一个国家陷入无政府状态,混乱取代法律的时候,死刑就变得必要了。
我们稍微总结一下贝卡里亚的第一个观念,在正常的社会死刑应当被废止。被废止的原因有四点,首先贝卡里亚认为国家没有权利适用死刑,这是一种典型的滥用权力。其次,死刑起不到预防犯罪的效果,毫无意义不说,而且还产生了反作用,死刑会引起人们对受刑人的怜悯。最后,他还认为死刑容易将社会带入一个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
第二部分
除了废除死刑的观念,贝卡里亚的第二个观念就是确定了现代刑法基本原则的框架。罪刑法定和罪刑均衡,这两个原则几乎是所有现代国家刑法中通行的原则,我国直到 1997 年刑法才正式规定这两个原则。但在 200 多年前,贝卡里亚就已经为这两个原则确定了框架。
首先,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是法治国最重要的刑法原则。贝卡里亚告诉人们,只有法律才能规定犯罪与刑罚。贝卡里亚深受社会契约理论的影响,他认为根据社会契约,只有社会的立法者才能够制定这样的法律。其他任何人,无论是司法官员,还是自以为道德高尚或自命公正的人,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来超越法律的限度对人们施加刑罚。
贝卡里亚说:立法者不能既是立法者,又是司法者。适用法律的必须是独立的司法官员。法官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否则法官就会成为事实上的立法者。同时,立法者本身也不能超越社会契约任意立法。还记得我们刚才说的吗?贝卡里亚认为死刑就超过了社会契约的限制。
我们回到原书上来,贝卡里亚还说:法律条文应当尽量地明确和公开,了解法典的人越多,犯罪就越少。条文如果含糊不清,那是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如果法律用人们所不了解的语言写成,那么人们就处于对少数法律解释者的依赖地位,而无从掌握自己的自由。
贝卡里亚的罪刑法定思想很明显是在向孟德斯鸠致敬。贝卡里亚的写这本书的时候,孟德斯鸠已经去世快十年。但孟德斯鸠所提出的三权分立原则几乎折服了当时欧洲所有伟大的头脑。孟德斯鸠认为,“自古以来的经验皆证明:一切拥有权力者,皆会滥权,皆会滥权至无以复加地步。”后来著名的自由主义大师阿克顿给了一个更简洁的表述,那就是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
因此,对权力一定要进行限制,一个有效的限制方法,就是把国家权力的切割成三块,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由三个不同的机构来掌握,保持一种制约与平衡,避免权力走向专断与腐败。显然,贝卡里亚正是在刑法领域中贯彻孟德斯鸠的思想。
到这里,我们讲完了罪刑法定这个原则,下面来看一下另外一个原则是罪刑均衡,也就是重罪重刑,轻罪轻刑。这看起来很简单,其实里面的水很深。贝卡里亚认为只要刑罚的恶果大于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可以起到效果。所以刑法一方面要坚定,有罪必罚,另一方面不能过度。犯罪是一种恶,刑罚也是一种恶,以恶制恶,相当于以毒攻毒。但是毒药不能太猛,他只是解毒所必须的,不能把人给治死了。
贝卡里亚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认为最好像几何学那样来设计犯罪和刑罚之间的关系,搞一个精妙的罪刑阶梯。从最严重的犯罪到最轻微的犯罪,从高到低,刑罚也应由重到轻作相应阶梯排序。无论是过轻,还是过重的刑罚,都无法实现刑罚的目的。重罪轻刑肯定不行,这明显在鼓励犯罪。但轻罪重刑,也可能会导致更多的犯罪。
我们稍微总结一下作者的第二个观点,提出了现代刑法的两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和罪刑均衡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意思是只有法律才能规定犯罪与刑罚,而且他认为立法者和司法者必须分开,立法者不能超越社会契约任意立法。另外,贝卡里亚还指出,法律条文应当尽量明确和公开。另一个原则是罪行均衡原则,他主张最好像几何学那样来设计犯罪和刑罚之间的关系,重罪重刑,轻罪轻刑。
《论犯罪与刑罚》,贝卡里亚著,钟书峰译,法律出版社2021年初版、2023年第2次印刷
第三部分
我们可以看出来,贝卡里亚提出废除死刑和刑法的基本原则,都指出了他关于刑罚的目的,也就是本书的第三个重要观念。贝卡里亚认为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
在人类历史上,关于为什么要有刑罚一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因为有了犯罪,所以需要刑罚;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为了没有犯罪,所以需要刑罚。这两种观点的区别在于,前者关注过去,可以称之为报应主义,也就是对犯罪的报复,就像人们常说的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就是报应主义的体现;但是后者关注将来,通过刑罚的适用减少将来会出现的犯罪,这可以称之为预防主义。
贝卡里亚对报应主义非常的反感,他说刑罚的目的不是摧残折磨,也不是消除一个已经犯下的罪行,而仅仅在于阻止罪犯重新犯罪,并规劝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后来的法理学家边沁给了更为精准的名称,叫做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一般预防的就是杀鸡给猴看,针对普罗大众,告诉大家不要去犯罪。而特殊预防针对犯罪人本身,剥夺他们再犯罪的能力。比如对性侵儿童的罪犯实施现代宫刑,用化学药品让他丧失性能力,就是预防主义的体现。贝卡里亚认为,预防犯罪比惩罚犯罪更高明,这是一切优秀立法的主要目的。他之所以反对死刑,也正是因为他认为死刑无法预防犯罪。
贝卡里亚认为刑罚的惩罚只是预防犯罪一个很小的方面,除了惩罚,还有很多方法可以综合起来,共同的预防犯罪。比如应该把法律的制定得更加明确和通俗,树立法律的权威,让法律值得人去尊重,让人们出于健康的,而不是出于奴役的心去尊重法律。同时,法律的执行机构更要注重遵守法律,不能走向腐败,这样才能使法律获得民众的尊重。另外,能预防犯罪最可靠也最艰难的措施,就是完善教育。教育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它可以把年轻的心灵引向道德,避免他们误入歧途。
我们稍微总结一下作者的第三个观点,刑罚的目的不在于对犯罪的报复,而在于预防犯罪。除了惩罚,他主张用很多种方法,共同预防犯罪。比如把法律制定得更加明确和通俗,同时法律执行机构应更注重遵守法律。最后,最可靠也是最艰难的措施是完善教育。
《论犯罪与刑罚》,贝卡里亚著,钟书峰译,法律出版社2021年初版、2023年第2次印刷
第四部分
以上是《论犯罪与刑罚》这本小书最重要的三个观念,那么,如何来评价这本书呢?首先,这本书的确是一本伟大的作品。无论用多么强烈的词语来夸赞这本书籍都不为过。贝卡里亚的这三个观念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刑事立法,也深刻地塑造着人类的思想。
当时许多国家都邀请贝卡里亚去改革他们的刑法,俄国女皇叶卡特琳二世在读过《论犯罪与刑罚》之后就非常激动,盛邀贝卡里亚去俄国帮她改革刑法。贝卡里亚所在的奥地利,一看俄国人要把贝卡里亚挖走,立马开出最好的筹码,要把贝卡里亚留下来。贝卡里亚后来参与奥地利刑法典的制定,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的国家。至于贝卡里亚所提出的废除死刑的观念,更是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各国的法律。
贝卡里亚也极大的影响了后世的思想家。比如英国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边沁。提起边沁,你最熟悉什么?当然是他所说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但这句话其实是贝卡里亚说的,在《论犯罪与刑罚》的导言中,贝卡里亚就说:如果理性地思考,人们制定法律,只应该考虑一个目的:那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可以被当作边沁终生工作的座右铭,边沁正是在贝卡里亚所开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贝卡里亚仅限于讨论刑法,而边沁的改革计划则包括法律的全部领域。
不过《论犯罪与刑罚》这本书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贝卡里亚试图用几何学的精准来设计罪刑的关系,并认为一切立法的目的在于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后来的边沁也用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来评估一切法律的合理性。然而,这种思想无法避免多数对少数欺凌,多数的暴政具有了天然的合理性。更可怕的是,理性无法给出“最大幸福”的精准定义,这种无比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也成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托词,最大多数往往是被少数人所代表的。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按照纳粹的思想,纳粹对犹太人的整体灭绝,不就是为了德国民众最大多数的最大利益吗?
至于贝卡里亚所提出的废除死刑的观念,当然体现着人道主义的伟大光辉,但是它也很可能走向反面。老话说,杀人偿命天经地义,但理性主义认为没有什么是天经地义的,一切都应该接受理性的评估。这种狂妄的理性主义认为人的理性是无所不能的,这就为后来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比如贝卡里亚倡导用刑罚来改造犯罪人,这也就是我们之前说到的特殊预防。沿着这种思路,后来的人们认为罪犯只是一种病态,需要的是治疗。所以惩罚变成了治疗,服刑于是变成了看病。你感觉到问题了吗?对于一个行为是否应该受到惩罚,这有道德含义,所以老百姓可以发言。但是,当我们以“预防”和“矫正”来取代“惩罚”这个概念的时候。那么,只有专家可以作出判断。换句话说,一个杀人犯、一个猥亵幼女者有罪无罪,老百姓有发言权。但是一个人有没有生病,那就只能是专家说了算了。于是,人道主义将审判从法官转移至专家之手。老百姓朴素的正义感有权对法官进行批评,但对这些专家却无能为力。
那么,最后出现的情况是什么呢?如果出现了一种主流社会无法接受的行为,即便这种行为和道德罪性无关,本不应该被剥夺自由,但国家依然可以对他进行“治疗”,而其他人却无法辩解。因为专家们没有说这些人犯罪,只是说这些人病了。他们不是被抓去监狱,而是被带去医院,接受治疗。比如在纳粹时期,就有许多刑法学者打着人道主义的名义,将任何让政府不满的行为冠以“疾病”的名义,对他们实施强制性的“治疗”。
讲完了特殊预防,我们再说说一般预防,也就是用刑罚威慑普罗大众。对于这个观点,我们也需要有所警惕。如果刑罚的正当根据不是一个人曾经犯下的罪,而是有效的预防,那么惩罚罪犯也就没有必要看他是不是真的实施了犯罪。为了威慑民众,随便抓一个替罪羊也就是符合一般预防的逻辑的。
论犯罪与刑罚
9.1
[意] 切萨雷·贝卡里亚 / 2021 / 法律出版社
《论犯罪与刑罚》,是人文主义经典名著,是法学必读书目。
总结
我们来总结一下。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提出了三个伟大观念:最重要的观念当然是废除死刑。因为国家没有权力适用死刑,死刑没有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相反,死刑还会起反作用,它会让人们怜悯受刑人,让刑罚的效果大打折扣,更为可怕的是,死刑还会毒化人的心灵,让人变得残忍,导致犯罪的增多。
其次是贝卡里亚确定了现代刑法基本原则的框架,罪刑法定和罪刑相当原则。只有法律才能规定犯罪与刑罚,法律的规定应当尽可能的明确,最大限度地降低法官解释法律的可能。无论是立法权还是司法权都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
最后,我们讲述了贝卡里亚关于刑罚目的在于预防犯罪的这个观点。他认为刑罚的目的不是摧残折磨,也不是消除一个已经犯下的罪行,而仅仅在于阻止罪犯重新犯罪,并规劝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
在《论犯罪与刑罚》的最后,贝卡里亚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为这三个重要观念做了一总结:本质上,刑罚,为免沦为某个人或者多数人针对个别人的暴行,应当是法定的、公开的、及时的和必然的,应当是与罪行相称的,应当是在一定条件下尽可能轻缓的。
《论犯罪与刑罚》,贝卡里亚著,钟书峰译,法律出版社2021年初版、2023年第2次印刷
《论犯罪与刑罚》电子书下载地址:
https://www.ilawpress.com/book/detail?id=763542947827288576&k=%E8%AE%BA%E7%8A%AF%E7%BD%AA%E4%B8%8E%E5%88%91%E7%BD%9A&t=book
译者简介:钟书峰,法学博士,代表译著《
论法律
》《
论法的精神
》《
社会契约论
》《
论犯罪与刑罚
》《
旧制度与大革命
》《
修行:生命的证悟
》等经典名著,一版再版、一印再印。
《社会契约论》微信读书版电子书
:
https://weread.qq.com/web/bookDetail/50932ea0813ab819ag0154cc
《修行:生命的证悟》微信读书版电子书
:
https://weread.qq.com/web/bookDetail/dde32200813ab819ag01435a
本篇内容资源来自得到,摘自“刑法问题研究”微信公众号。
延伸阅读:
1、
《社会契约论》那么多译本,你最喜欢哪个?
2、
历史大事,近看不如远观——摘自《旧制度与大革命》译者前言
欢迎大家转载,注明出处即可。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4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3分
书籍清晰度:6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4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6分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在线转格式(275+)
- 快捷(147+)
- 值得下载(591+)
- 不亏(202+)
- 内容完整(524+)
- 值得购买(480+)
- 差评少(385+)
下载评价
- 网友 宓***莉: ( 2024-12-13 08:31:54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辛***玮: ( 2024-12-13 16:06:24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常***翠: ( 2025-01-07 08:57:43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养***秋: ( 2025-01-05 12:48:40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马***偲: ( 2024-12-18 12:37:44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扈***洁: ( 2024-12-10 02:31:57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石***烟: ( 2024-12-26 18:15:15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饶***丽: ( 2024-12-15 09:15:23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丁***菱: ( 2024-12-15 03:44:30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喜欢"考研阅读句句讲(英语一) 第2版 202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人也看了
- 维汉口译及新疆高级口译人才培养研究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演奏指导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中草药对棕点石斑鱼的免疫调控作用——以鸡血藤、黄柏、墨旱莲为例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导游证考试用书2019真题汇编与机考题库 政策与法律法规+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套装共4册)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英语(上下)/河南省专升本必刷2000题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源流说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2013中公版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专业教材-历年真题精解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学霸同步笔记:科学(七年级 漫画图解 浙江专版 全彩版)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 忆长安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9分
文字风格:3分
语言运用:3分
文笔流畅:3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3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5分
章节划分:6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8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7分
沉浸感:3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