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宝典(考点精粹执业资格考试规划教材)/国家执业资格考试 下载 pdf 电子版 epub 免费 txt 2025

2020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宝典(考点精粹执业资格考试规划教材)/国家执业资格考试精美图片
》2020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宝典(考点精粹执业资格考试规划教材)/国家执业资格考试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2020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应试宝典(考点精粹执业资格考试规划教材)/国家执业资格考试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03063035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2
  • 页数:652
  • 价格:83.85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5-01-09 19:43:38

内容简介:

......


书籍目录:

......


作者介绍:

......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闫晓言 发布时间:2019-10-16 14:48:41

    如果说《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学的青藏高原,那么这套“熊大叔讲文史”就是一列加了氧气的列车。熊大叔反复读过《资治通鉴》后,换一种语态讲述它、解读它,让你行云流水般通读《资治通鉴》,轻松梳理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风云,看懂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文化底蕴,却不会有直接阅读原著的困难。而且,熊大叔的文字幽默风趣,把每个历史人物都讲活了,任谁看到熊大叔的历史故事都会被他的文字深深吸引,让你爱上阅读,爱上历史,于是等你产生了兴趣,积累了语言功底,在时机成熟时,你便会去阅读经典原著,就像一个驴友自己背着包上高原。

  • 作者:驰骋之志 发布时间:2017-04-17 09:00:38

    2017年4月16日读,2017-127。

  • 作者:小可同学 发布时间:2018-09-08 17:04:49

    原本是京东凑单随便买的,没想到变成了本年度最爱系列绘本

  • 作者:梦十夜 发布时间:2014-11-09 23:17:22

    国内相关书籍里最好的一本,真正如前言所说的“按中国人的思维”去书写,江苏国税这方面的实力在国内顶尖

  • 作者:reamon 发布时间:2011-06-16 19:40:09

    还不错

  • 作者:玫瑰牌小狐狸 发布时间:2020-01-04 17:16:13

    每年冬天都要看看迟子建的书,话说李娟跟她的风格真的很像。


深度书评:

  • 别找了,那颗“苦杏仁”在我脑袋里

    作者:陈眠 发布时间:2020-03-09 23:01:34

    “每个人的脑袋里都有一组构造,它的大小、形状跟杏仁差不多,因此被称为“杏仁核”。

    受到外部刺激时,杏仁核会亮起红灯,做出不同的反应,我们从而感到喜悦、憎恶、不安或是害怕。

    但我的杏仁核好像坏掉了……”

    01

    今天要说的

    可爱的怪物

    允载

    ,这个昵称是外婆起的。

    允载注定生来就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小孩,不会哭,不会笑。

    总是,面无表情。

    6岁时,目睹有人快被打死,也没办法直白地和他人叙述情况,只是一遍遍重复“

    说不定会死掉

    ”。

    母亲是第一个意识到孩子是这般不同的。

    医生说,这叫

    述情障碍

    因为脑子中的杏仁核,较常人偏小,允载理解不了人为什么会笑或哭。

    也难以产生开心、难过、喜欢的情绪。

    也缺乏同感。

    因为杏仁核小不知道害怕,没有恐惧情绪,将赤裸的面对无数未知的危险。

    允载还没能听懂那些专业术语,但是母亲怕了。

    她买了世界各国不同种类的杏仁,以形补形,于是允载就在苦杏仁的味道里长大;

    她带允载去了一家又一家医院,骗他说是去环游宇宙,可是那些身穿白袍的人都没拿出拯救世界的办法。

    当医生们都把允载视作珍稀实验体时,母亲选择了与世界宣战:“

    我最了解我自己的小孩

    。”

    漫长的教育开始了,允载是学生,母亲是老师,教的是如何读懂情绪,与他人相处。

    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允载要做的,是把对他来说艰涩复杂的,写有情绪含义的一张张字条背下来。

    车子靠近→闪躲,如果车子靠近就跳开。

    有人靠近→往另一侧避开避免撞到。

    对方笑了→跟着微笑。

    母亲尽力地想帮助自己的孩子避免危险,做一个与人为善,不太显眼的小孩。

    但随着允载渐渐长大,环境不可控,人际关系也渐趋复杂,允载还是被当做怪小孩。

    母亲的教学仍然没有停止,她和外婆在全家各处都贴上了喜、怒、哀、乐、爱、怨、欲的汉字,每天要求允载回答问题。

    可是情绪这种事又哪来的正确答案呢?

    尤其对允载这样的小孩。

    好在他学会了一种应对方式——

    沉默

    该生气的时候沉默是有耐心;该笑的时候沉默是稳重;该哭的时候沉默代表坚强。

    沉默真的是百试不爽啊。

    与他人交往确实有些麻烦,和家人相处又是另一般模样。

    允载七岁时才突然见到外婆,具体原因当然是因为母亲的往事。

    为了一个男人,也就是允载的父亲,和外婆决裂,私奔了。

    那七年两人再没有来往,哪怕是男人在母亲怀孕时就遭遇车祸死掉。

    母亲还是强撑着,直到她意识到一个人是无法照顾好允载的。

    外婆登场了。

    那个高大的,像栎树一般的女人,给允载起了个独一无二的昵称——“

    这世上最可爱的怪物

    ”。

    怪物并不是个褒义词,可从外婆嘴里喊出来,有股暖意。

    于是,母女子孙三人开始一起生活,经营一家旧书店。

    竟也足够生存下去了。

    允载很爱那些旧书,闲暇时他会用眼睛、手指追随那些文字,即便不能懂得背后的深刻含义。

    如果时间系统是循环的,或者停滞流动的,那该多好。

    就不会发生那样悲伤的事情了。

    02

    允载的生日,那个本该平平无奇的平安夜,一场纷飞的大雪,一顿寡淡的庆祝晚餐。

    圣歌的声音戛然而止,母亲和外婆相继倒在了允载的面前。

    满地都是血,世界越来越红,男人的刀最终插在了自己的身上。

    原来,男人是因为失去一切而厌世,要杀掉他看不顺眼的人。

    新闻报道陆续揭开了很多内幕,从死者到行凶者,再到韩国社会才是导致杀人事件的原因。

    很快,大众淡忘了受害者,这只不过又是悲剧里的几个数字罢了。

    允载,成了孤儿

    虽然,母亲还活着,但已经陷入深度睡眠状态

    人们都在议论他,这个孩子看见亲人在身边倒下,死亡,竟然无动于衷。

    允载也有很多疑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切,如果那个男人没出现,又会怎样呢?

    但他知道,既定的事实,外婆已经去世了,母亲只剩躯壳。

    他要活下去,才有人记住她们的人生

    失去外婆和母亲的生活还是不一样了,就像鲜活的世界一下空白了,冷气森森的。

    居住在楼上,开面包店的沈医生,成了允载的监护人。

    他耐心地,循循善诱地回答允载对生活的疑问,是个很和蔼的大人。

    他会给他带新鲜出炉的面包,也会为他煮面。

    只是,他没办法影响允载在学校遇到的事。

    孩子们逼问他那晚他是什么感觉,因为事先得知允载有述情障碍,这个问题显得更加残忍。

    而允载的回答,“没什么感觉”,又应和了那些孩子的好奇心。

    渐渐地,校园里关于他的传言越来越多,学生们肆无忌惮地开他玩笑,问他各种烦人的问题。

    环境如此恶劣,允载还是选择坚持上学,因为那是母亲的愿望。

    不久后,因为一个男孩的出现,情况更加棘手了。

    他叫

    ,是允载的同学,也是被允载代替见了生母最后一面的男孩。

    同样的年岁,截然不同的经历。

    3岁时的坤被拐走,辗转多地,在孤儿院和教管所里长成了一颗顽石

    允载意外出现扮演了他的身份,所以

    他恨他

    坤开始在学校,日复一日地霸凌允载。

    可无论是挥动拳头还是背后使坏,允载都是不为所动。哪怕是坤累了,允载都毫无表情。

    这更激怒了坤,一次次尝试挑衅、殴打,得到的回应都不叫人满意。

    鼻子里充满血腥味的时候,允载想的却是“

    没有不能被救赎的人类,只有放弃救赎的人类

    ”。

    这是他从一本书上看到的,作者含冤入狱写下自传体小说,死后多年才被澄清真相,但他也是有累累前科的人。

    这句话的意思代表了怎样的心情呢?作者、行凶者和坤他们是一样的人吗?

    随着允载对坤产生好奇,世界的缝隙渐渐松动了。

    坤居然造访了旧书店,虽然是为了购入黄色杂志。还问了允载无数的问题,骂他是个“无情的家伙”。

    坤不再以欺负他了,随之改变的是,经常拜访旧书店,买走书刊再丢回来,也不要回钱。

    两人的对话也越来越多,坤终于意识到,允载不是一个冷漠乏味的人,他只是很难感受得到。

    他们,好像变成朋友了。

    转折是从那件事开始的。

    坤在他面前伤害一只蝴蝶,不顾蝴蝶挣扎,撕裂翅膀,用别针穿过它的身体,最后更踩碎了它。

    过程中,坤的脸色很难看,愤怒,痛苦,甚至要哭了。

    原来,他做这些都是为了激发允载的情绪,但允载没有阻止,只是静静地看着事情发生。

    经过沈医生的开解,允载发现坤是在表达自己的关心,想感受和他一样的感受。

    他们重归于好,一起在潮湿的夏夜里谈天。

    人们对坤拥有的都是坏印象,不服管教的,叛逆的孩子。

    而在允载眼里,

    他是一个经历过被抛弃人生的单纯脆弱的孩子。

    以为假装强大,就能够保护自己,不被世界伤害。

    爱是什么呢?喜欢又是什么?

    如果不是因为坤、度萝,允载不会萌生这样的好奇。

    身体先于头脑做出判断。

    度萝说,那是因为她靠近他,他的心开心得鼓掌。

    不巧的是,这一幕被坤看见了。

    他觉得自己又要被抛弃了,毫无预兆,被单方面丢掉。

    坤变得更加玩世不恭,在偷钱事件里,甚至放弃了为自己辩护。

    他知道,别人都不会相信的。

    他在乎的,可能只是允载是否相信他

    消失之前,他说自己太老了,老到无法挽回,他想要变强,为了不被别人伤害宁愿成为施加伤害的那个

    坤离开了好长一段时间,长到允载终于想清楚,要对他说一句“对不起”,对于假装了他母亲的儿子,对于那天他没说出口的对不起。

    允载从一起厮混的不良少年口中,得知坤的去向。

    穿过迷宫般的巷子,终于找到了他。

    被打得伤痕累累的,脸色苍白的坤。

    那是想要变强,却被所谓的强大残忍伤害的坤。

    允载得到了无数个滚,但他还是不惜一切代价,要带走坤。

    哪怕搭上性命。

    在失去最后一口呼吸前,允载回想起很多事情,关于电视里的灾难新闻,和外婆的死。

    人们怎么能坦然面对远方的不幸,声称自己有同理心,在关键时刻又不敢挺身而出呢。

    唯一的答案是,他们不是出自真心吧。

    一切仿佛豁然开朗,但真实的世界又彻底暗了下来……

    允载大难不死,而且找回了情感。经历了这样的峰回路转,似乎终于成为了人。

    之后的人生,允载的,坤的,度萝的,沈医生的,母亲的,又将何去何从呢。

    悲剧看似已经演完,会是喜剧登场吗?还是会有更多不可能的事发生?

    毕竟生活,本来就该有万般滋味呀。

    后记

    《杏仁》允载的故事讲完了,简单到几分钟就能阅尽这段少年时光。

    没有什么特别轰轰烈烈的事情,甚至有些苍白。

    可这样的允载,就生活在你我之间。

    因为感受不到任何情感,对常人而言,犹如呼吸般自然的事情,对他来说难如登天。

    小时候,被母亲和姥姥推搡着融入这个世界,尽管不寻常,在陪伴的力量下也顺利成人了。

    而后来遇到的特别的长辈沈医生、坤,还有度萝,他们开启了他人生的另一页。

    与最熟悉的一切告别,从全然陌生、独自一人地与世界碰撞。

    会受伤,肉体会痛,情感也终于激荡起来。

    他还是那个怪小孩,只是头脑开始容纳更多了,开始理解世界的残酷与美好

    如果不是这些关键人物,奇迹是难以出现的。

    作者创造允载和坤两个角色,那样的不同,又相互靠近、了解。

    图片来自《去他X的世界》

    “像我这样的人,足够说爱吗?”

    或许用作者的话回答最为合适:“

    人会成为正常人,或者怪物,都与爱有关

    ”。

    爱是强大的东西,可以有利刃爪牙,也可以有温暖的怀抱。

    更重要的是,她带来救赎。

    无论你多么地不同,都会有人拥抱你真实的模样

  • 【读书笔记】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源于心灵

    作者:陈最远 发布时间:2020-03-31 20:30:37

    《教学勇气》(The Courage To Teacher)[美]帕克·帕尔默(Palmer,Paeker J)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出版,223页,25.00元。

    《教学勇气》为外国教育名著阅读课中读的第二本书。全书共七章,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直接点明此书的主题——“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我完善”;第二部分(二~三)则分析教学分离的原因;第三部分(四~六)探讨教育“共同体”的相关问题;第四部分(七)呼吁新的专业人士,参与到教育的转变中来。

    这本书的作者的人文感性精神很强。

    诚如作者所言,他不是太关心what和why,他真正关心的,是who。

    他旁征博引各领域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洋洋洒洒,可能本人与他在行事风格上不同,但也是有点佩服的——是那种,如果能见到作者本人与之交谈,大概率便能对事物有新的认识的感觉。

    市面上良莠不齐的教育相关著作,大多是从技巧和心灵两者出发,前者多指向教材如何分析、课堂该怎么上的技巧,后者则更多从孩子角度出发,对教育者的身份进行某些标准化的要求和批判。

    而这本书,则更多是从老师角度出发,思考教师自身和师生关系等内容。

    如果你认为你关心教育,那么你可能应该翻一翻这本书,它可能能带给你新的启发;如果你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站在台上开始你的表演,或者你是名恐惧成为教育者身份的新手,那么你可能应该试着翻一翻这本著作,它可能能为你带来同这本书的书名所说的教学勇气。

    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此版书虽然在豆瓣上评分8.6,但翻译可能因为是由多人合作完成,所以翻译不算太优秀。

    最近出了二十周年纪念版,然而我没有拿到。我是用此版的中文和该书的英文对照着看完的,所以可能会有点小小的出入。建议买新版的。

    【1,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

    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是这本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之一。

    自我认同在于构建个人生活多种不同力量的汇聚,自我完善则是将这些力量协调。

    自我认同在书中大概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用一句通俗的话解释,那便是:你先好好做个人吧!(非贬义)

    作者在书中举了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两位教师在他们的求学过程中经历的大不相同,造就了后来不同的教学结果。

    埃里克在自己的大学里遭到了令他震惊的文化冲击,他在这里学会了像知识分子学者一样说话和做事,但他总感觉自己是混入这个群体的异端。因为没意识到这一点并进行反思和调整,后来成为老师的他,在课堂上,用一种霸道和轻蔑的方式捍卫潜藏着的自我的痛苦。

    而与埃里克有相同出身的艾伦则因为部分原因,自我得以被保护,没有被迫掩盖自己的出身,最后他将自己自身平和地融入到环环相扣的教学中,令课堂充满他的个人魅力。

    他们两个走上了截然不同的教学道路。

    之所以对这个印象深刻,一是因为在看到这个片段时,我的脑海中闪过一个窘迫、懦弱,在黑暗中挣扎的少年形象,还有一段漂泊海外谋生中国工人的电影式片段,割裂开来的文化认同带来割裂的身份认同,令人心生怜悯。

    二是因为想起以前有个朋友跟我说“质数只要是质数就好了”时,有种躁动突然被安抚下来的镇定感,犹如即将爆发的原子弹被猛地泼了一盆冷水,原子弹突地忍住,一切归于平和。令猛如施瓦辛格的我嘤嘤落泪(不是)。

    自我认同感,实际上,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你知道自己是谁,并且对所认知的自己,有一种持续且稳定的认同感。

    这个例子中,心理学上管这个现象叫投射性认同,即自己把外界环境对于自己的影响和评价内化为自我认知过程。

    埃里克因为遭到不同文化的冲击,他一方面认同这种知识分子学者的生活方式,极度渴望被肯定;另一方面,在说“别闹了,我和他们不一样,不会有人会认同我的”。

    两股看似矛盾、对立的两股力量,导致内在自我分裂,没有办法完成有效的整合。

    就像有两个小人在互殴,一个自卑,一个骄傲。它们成为了埃里克在学术和教学上重要的驱动力,并以一种咄咄逼人的状态向外界呈现。

    第二层含义,简要概括便是,学科认同。

    不好的老师把自己置身于他正在教的科目之外,而好老师则在生活里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合起来。

    拿语文教学古诗词鉴赏来说,古诗词鉴赏属于审美范畴。

    如果要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美,让他们明白“炼字”的妙处在哪,而不是干巴巴地套用什么“动静结合”“诗中有画”“通感”等面目可憎的答题套路,那么,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是有文、美、哲功底和较高审美趣味体验的。

    并且,他本身应该是美的——不是体现在面目上,而是一种整体的感觉。

    他自己喜欢研究诗词,能体会到诗词的美,才能感染到学生,让他们明白美在何处。

    有句句话笑称叫“告诉我你今天吃了什么,我就能明白你是什么(物种)。”说得恶心一点,你今天吃了什么,你就是什么,你能拉出给大家的便是什么。差不多就是这意思。

    老师是热爱所教的学科,还是只是把这门学科的教学当成一门混饭吃的教学技术,学生是能感受到的。

    再扩大点理解,这说的便是人们常说的“职业”认同感了。

    如果问你,你是做什么职业的,大多数的你会说“我是老师”。

    不,这不够对。你(至少心里)应该意识到的是“我是一个某某课程知识传授者/学校管理者”。

    只是“老师”这个大众又模糊的名词,会容易让人看不清,自己是什么角色,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真正需要做是什么。

    完善,作者说是“使构建个人生活多种不同力量的协调”。

    完善是基于认同的基础上完成的。

    本质上,作者对于自我完善的理解,接近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自我完善的定义:“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

    也就是说,这“力量的协调”既指教师内心力量的协调,也指以某种方式关心学生状态,以来进行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身份冲突的协调。

    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作者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既像心理咨询的一套(如在后面作者甚至还提倡教师想象一下自己是什么动物,借以了解自己的内心),也像一些哲思作品中“找到真我”的主题。

    人的一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便是在不断认同自我,完善自我。欲先认识世界,先探求自我;欲先与外连接健康的关系,先尽量达到自身内心的圆满,这大概便是作者想表达的吧——只不过他用在了教师这一群体身份身上而已。

    【2,教学分离】

    教学分离,主要就一个字:“演!”

    走上讲台,请开始你的表演。

    演一个教师身份,演自己多聪明,演自己备课多认真,演自己学识多么渊博。之所以演,原因很多。

    一是上面提到的自我认同的问题。自我分裂,不把真实面目展现出来,害怕自己失去教师权威,被当成无知者、骗子和乡巴佬。

    恐惧失去自我认同,但实质上就没自我认同过。

    二是对于一种多元化情景的恐惧,师生冲突,交锋,怕自己处理不好。

    所以要演一个可能是严厉的教师形象才“镇得住”,或者说,作为新手教师,往往会直接到隔壁班,向老教师取经,成为老教师风格的复刻版。

    三是因为我们的教育体制充满分离的结构。

    大二的时候,我便听有老师说,有的小学老师准备公开课的时候,会把时间精确到每一分钟,把每一分钟中要说几句话,要有什么肢体语言,安排得清清楚楚。四十五分钟内,一切刚刚好。

    这好像还是什么值得推崇的事情,嘛,毕竟老师费了很大心思,毕竟各位评委就喜欢这种“天衣无缝”。

    教师教学评估的教学大纲:

    “你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当然是让学生听懂这节课上的是什么呀!”

    “如何支撑你的目标?”——“好好上课呀!”

    “考核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教学目标?如何判断你的达成度?”——“喂!你能滚吗!?”

    我要是真说了后面的话,大概就真的能卷铺盖滚了。

    此外还有“客观主义者文化”的影响,按作者的描述,这个所谓的“客观主义”偏向于指人们一味追求科学的利器,注重办事效率,甚至支持社会达尔文主义,缺少人文精神,忽视人本身的一种主义。

    还有人们头脑中非此即彼,单线思考的方式等,都促使着教师在职业中做个演员,把教育过程变成教学表演。

    不过在这要申明的一点是,教师语言艺术等课程,如果是教授教师职业的基本礼仪,那就无可指责。

    这里指的“演”是,演出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而是以此让学生或者其他旁观者对自己有个好评价。

    更何况,像一些公开课,连想要学生有个好评价都没有,把底下的学生当成了一起为评价制度牺牲的场景道具人。

    拍戏还得考虑观众老爷的口味,这种方式,也未能有一份演员自觉的自身修养吧。

    当然,教学分离还指实践与理论分离等问题,但主要还是一个“演”字。

    【3,教学共同体】

    “教学共同体”是个有趣的概念。

    几年前,媒体便宣扬过日本教育家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概念,相关讨论的核心东西跟这本书所讲述的东西几乎一样。

    所以说,从事教育行业的人好好沉下心看一下教育史和教育学著作多么重要。有时你会发现现代有些被炒得火热的概念,都是故纸堆镶金边。

    在传统看法中,教学有两种模式。

    一种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在上面呱唧呱唧讲,学生在下面低着头一声不吭地听。正如一些传统点的学校一贯实行那般。

    另一种教学模式是把中心转移到学生身上。这个偏指市场经济下,一切以学生好恶评价打转,并进行设计和改进的商业辅导机构。

    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教学共同体”,是让学生们组成小组,一起讨论,采用演讲、实验室等操作、野外学习等各种实验性的教学方法来产生的群体联系感吗?不,也不完全是。

    作者提出,在客观主义者看来,存在着一个纯洁的、为某个领域的“事实”所描述的客观体。

    研究所的专家是一些被训练去认识这个客观的东西,他们不会让自己的主观意识去玷污这个客观体,他们是抹去了自我感觉的世俗牧师,或者说是一位纯洁客观体的守护者。

    外行指未受过教育且充满偏见的人,他们完全信赖并仰赖专家为他们提供客观体的相关知识。

    障碍波指横亘在专家与外行之间的传输点——让客观知识向下流动,同时阻止主观性从下往上回流。

    而真正的“共同体教学”中心应该是个“伟大的事物”(主体),它类似于“智慧”、“道”和“真理”之类的存在。求知者们,即老师和学生们,彼此联结,共同学习。

    可能因为作者有宗教信仰背景,所以用了一个类似上帝存在的“主体”这个概念描述。

    简单点说,这接近一种启发式的教学,需要人有主动性的行为。

    主动地发问、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回答问题。教师和学生们在这过程中耐心地倾听与被倾听,而不是一方安排另一方做什么,一方牵制着另一方的行动。

    比如我大学上的文学概论课程。(虽然我期末考得不咋样,但我真喜欢这位老师。

    在讲到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我从大漠(面)+孤烟(线),长河(线)+落日(点),用绘画结构安排来论述这句诗的意境,并扯到“渺沧海之一粟”,“点”落在宇宙之“大”上给人带来的孤寂、苍凉感。

    那位老师知道吗?可能早便知道的,但他耐心听我表达了。

    那位老师没想到过这点吗?可能是没想到过的,于是他可能便从一位学生的表达中带来新的启发和共鸣,更加接近诗歌的“道”。

    值得一提的是,个人认为,这个“教学共同体”并不应该只是存在于学校的课堂之中。

    作者也提及了老师与老师之间教学共同体的创建。

    而我以前在聊天室鬼混时,跟人讨(瞎)论(掰)过一些问题。

    还是拿诗歌来说吧。

    左兄有一首“新明晖火无月夜,万家灯笼我独游。遥看一城烟火盛,广兮长空寂无声。”

    被聊天室的一位朋友改成了“新街灯火无月明,万人空巷我乘风。遥看一城山水色,广兮长空寥无声。”

    不提格律声调,不论改动前后的好坏。

    关注点是,你为什么这样(改)想呢?

    那位给的解释是,一种场景的点透视的感觉。

    就原诗来说,前两句看,会让人以为你正在游街呢。结果后面一“遥看”,便有种割裂的感觉。于是用“乘风”衔接了“遥看”,构建整体。

    不论这个解释有没有道理,两个人思考的偏好谁优谁劣。

    把诗歌抛到一边,至少我从中得到新启发了,看电影的时候也会注意一下那位老兄说的镜头的构图了。

    总而言之,只要在参与的过程中,求知者们主动认真地思考问题,彼此倾听,交流,有反馈。教学共同体就算是有了。

    然而,如果你当时和我一起上文学概论课,你会发现,有人未能参与到其中来,沟通意愿几乎为零。

    除了有的人志不在此,不感兴趣,最大的原因便是认为他们长久以来的沉默,是理所当然的吧——即使他们不是个内向、害羞的人。

    高考办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争夺某种资格,其次是人才的选拔。学到或者不学到知识,只是副产品。

    利从一孔,则无论是思想还是学术还是其他,自然便受一孔约束,跟着一孔的指挥棒走。

    对于在高考升学模式下的大部分学生,从中小学便带来的习惯,没有任何在沟通和主动思考上的训练,要实现作者想要的“教学共同体”,还是有些难度的吧。

    【4,教学改革】

    关于教学改革运动,作者未陷入极端主义,一味呼吁进行教学运动改革。

    而是阐述了教学运动改革的大致过程作为指导,鼓励教师不要失去勇气和不要陷入偏激的批判形态。

    他把教学运动改革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独立的个体唤醒自我认同,产生强烈的动机,鼓起勇气。

    第二阶段,这些“觉醒”的个体彼此联结,形成志同道合的共同体,互相扶持、帮助和发展。

    第三阶段,这些社群将走向公众,将他们关注的问题转变为公众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接受充满活力的评论。

    第四阶段,一个选择性激励系统开始出现,以支持变革的远见,并施加压力使奖赏激励系统的标准发生变化。

    其实看看当下,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从来没停止过。

    只不过极端一点,有的地方连孩子好好上完学都没有保障,改教学都没得改。、延伸至其他匮乏的方面,同样如此——这里还是收起我的键盘好了。

    老师的首要任务是在当下的环境中,尽可能负责地让学生学习的利益最大化,这之后有空,才谈得上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在美国的作者算是提供了一个不错的愿景和精神鼓励吧。

    【5,个人的其他一点感想】

    如果要勉强谈一下这本书对我有什么启发的话,我想大概便是从中看到一点“人情味”。

    小学的时候,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的牛闯进农民的田里啃食嫰玉米,农民没找主人公进行理论,就擅自把牛宰了。

    主人公带着仆人,冒着风雪来到农民的家里。农民的妻子煮黑咖啡和他们仅有的豆子,热情招待和留宿主仆二人。

    仆人一直在等着主人开口质问牛的事情,主人却迟迟没有,只是乐呵的与一家人围着火炉聊天。

    第二天清早,风雪停之后,二人离开。

    仆人忍不住问主人原因,主人公回答说杀了那头牛,农夫两个瘦小的孩子接下来的几周都能有肉吃了。虽然失去了一头牛,但收获了一点人情味。人情味是世上珍贵的东西。

    以前我挺感动的,然而不是很能理解。

    虽然农夫窘迫的家庭令人不忍,农夫一家人很善良,我们的确是不能欺负善良的人,但农夫什么也不说,就把人家的牛给宰了,这做得有点不合适的吧。

    后来有了一点点微薄经历,被人敲击过心里某处硬硬的东西,变得酥酥的,软了下来。

    我想,这种感觉可以算是身为人类的终极关怀了。

    我有灵感一闪,脑袋瓜子一拍,设计过一种教学模式——核心是,把教育是教育,考试是考试分离开来。

    教育教育,官方总说是教学加育人,个人觉得,国内教师自身的身份割裂性,很大程度上便是从这来的。

    不过后来我发现,除了教资不够,钱不够,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地方也不在乎这玩意等等现实因素的考量之外,我这是在屈服了(笑)——虽然屈服没什么不好。

    遂放弃这个白日梦构想。

    从外国教育史后面那几个章节就看出来了,教育矛盾归根到底是经济矛盾,大的教育运动变革,往往伴随着社会经济变革——虽然这是从一种后来人的上帝视觉看待问题。

    当提到教学勇气的时候,一些人总喜欢说“可是现实是如何如何”,有的还会加上一句“我只是个老师(xx)”

    他们觉得说出了一个在场的各位少有知道的真相,觉得别人只会酸溜溜的道德批判,如小白兔般头脑简单且天真,只有自己知道现实的残酷,知道现实与理想间的差距,知道动嘴容易动手累死。

    不过,就拿“教育公平”来说,只要不是固步自封在自己的精神小布尔乔圈子里和涉事未深的善良小孩,有人会真的相信教育公平这句口号吗?

    能看得出来教育不公平,明白现实中教育不公平,不正是预先接受了“教育应该公平”这个信念吗?“教育公平”在普遍地,试图地在现实中起着作用。

    再者,“我只是个xx”这句话,隐含着责任推脱之感——难道你要做到宇宙执权者,你才能做好一些事情,负起相关的责任吗?

    改动一下押沙龙的一小段话作为结尾:

    世界上有的知识分子,心里面多的是理论、说法、价值观,那种对具体苦痛的敏感与同情,少。他们不见得爱人,他们爱的是爱人的理论,他们同情的不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着的、受着苦痛的生命,他们同情的是“人民”。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6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9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下载速度快(674+)
  • 中评多(302+)
  • 小说多(668+)
  • 少量广告(217+)
  • 方便(266+)
  • 章节完整(660+)
  • 图书多(197+)
  • 图文清晰(175+)
  • 一般般(616+)
  • 字体合适(257+)
  • 服务好(585+)

下载评价

  • 网友 习***蓉: ( 2024-12-27 11:33:07 )

    品相完美

  • 网友 国***舒: ( 2024-12-23 09:56:05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焦***山: ( 2024-12-28 15:09:30 )

    不错。。。。。

  • 网友 冯***卉: ( 2024-12-30 07:19:35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林***艳: ( 2024-12-16 18:23:4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师***怡: ( 2024-12-15 02:09:49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寇***音: ( 2024-12-29 10:47:36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陈***秋: ( 2025-01-04 23:18:16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邱***洋: ( 2025-01-05 03:07:11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孔***旋: ( 2024-12-22 09:23:37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堵***洁: ( 2024-12-29 19:07:18 )

    好用,支持

  • 网友 国***芳: ( 2024-12-16 19:44:14 )

    五星好评


随机推荐